美國國家書卷獎當爸媽過了65歲張忠謀村上春樹韓江蔡康永讀冊選讀聯經暢銷66折起不婚孫翠鳳心靈工坊全書系屁屁偵探神奇柑仔店最透明的故事假仙女絕望者之歌

口無遮攔:吃遍台灣美食導覽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社:商周出版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笑傲食林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01-09-01
出版社:麥田
二手書交易資訊
台灣的飲食可說是集五湖四海、納百川而成的。再加上本地原有的美味料理,台灣已然成為美食的天堂。本書所介紹的美食典故,全部都是在台灣吃得到的。作者細數每一道佳餚的緣起、發展、演變、特色,以及在台灣,要到哪 ...

提味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社:麥田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識相:第一本結合面相與體相的識人秘笈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10-10-27
出版社:本事
二手書交易資訊
看人,單憑感覺,最後常有看走眼的遺憾。看對人,確確有跡可尋!朱熹第21代後人

朱振藩

,融合各家相學經典,去蕪存菁,首次彙整40多年的面相、體相研究,直指與人應對要如何掌握面相特徵,化危機為轉機。精準判讀 ...

素說新語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20-05-14
二手書交易資訊
素食之道大矣哉,台灣首席美味鑑賞大師帶您領略素食之美!「關於食素,源遠流長。或示虔誠,齋戒沐浴;或為宗教,戒不殺生;或為修行,忌口靜心;或求體健,棄絕葷腥;或不得已,絕糧陳蔡。理由固有萬端,食之得用則 ...

食家列傳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05-08-30
二手書交易資訊
心岱 林載爵 許悔之 陳力榮 虞炳昌 蔡珠兒(按姓名筆劃排序)六大名家翹首殷盼,聯名盛讚!  除了菜香,這次,又多點人味。  美食家

朱振藩

,在食遍天下正宗美味、寫盡人間人間珍饈後,  決心為所有歷代食 ...

味外之味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09-12-09
二手書交易資訊
入於肚腹,出於典籍;意境之外,情理之中。都是人生滋味。品味、生活味、歷史味、文人味、庶民味、人情味、中國味、傳統味……融諸味於一爐,遍歷百味,化為千絲萬縷牽動時代、食趣記憶的訴說和思念。 牛肉丸乃廣東 ...

六畜興旺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09-12-15
出版社:麥田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最具古典涵養的美食家

朱振藩

,道出六種香氣四溢的美味關係! 你能想像蜜唧甜滋滋,色、聲、香、味齊聲張揚的腦麻滋味嗎?好吃的燒雞得於臨吃之際,提起雞腿一抖,骨、肉即自動分離才是真正好吃的道口燒雞?除了常見 ...

饕掏不絕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13-04-12
二手書交易資訊
美食鑑賞大師

朱振藩

縱橫食林的玩味食典──饕掏不絕言肺腑之味,逗引你的感官味蕾!全書共分八輯:「烹食」從東坡肉、烏骨雞到當歸鴨啖起,咀嚼肉之況味;「嚐鮮」海之魚蝦蟹,味蕾鮮之風華;「喫豆腐」溯及豆腐之 ...

食在凡間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05-05-10
二手書交易資訊
如果說「食色性也」,

朱振藩

老師只有「食、性也」,才能帶領我們一干姐妹淘,吃遍台灣。──李昂朱老師是我最有味道、也最懂得味道的朋友;認識朱老師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于美人朱老師是台灣當代唯一真正的美食 ...

典藏食家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16-09-14
二手書交易資訊
李台山 專文推薦以食家傳奇為骨架、典故為佐料,替饕客們調味出最豐富的食林典範。一窺商湯、漢武帝到西太后帝王將相的飲食之道;蘇東坡、李漁、張岱、袁枚、張大千等文人雅士的食林菜單;妙寫梨園名伶湯顯祖、程硯 ...

食味萬千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04-09-01
出版社:麥田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心知肚明(《笑傲食林》全新增訂版)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15-12-05
出版社:麥田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最會說故事的「現代食神」──

朱振藩

一雙筷遍嚐海內外種種鮮美甘甜滴落於心千百滋味釀造不朽傳奇!=本書特色=◎ 萬巒豬腳、民雄野鴨、廣受愛戴的台菜餐廳……全台吃透透的寶島美食行,最獨家的在地滋味,跟著朱振 ...

循循膳誘 (二手書)

作者:

朱振藩

出版日期:2014-08-27
出版社:龍時代
二手書交易資訊
食指動寶島 腹大容神州天下有同味 把箸懷珍饈【本書特色】所述飲食豐富多樣 本書內文共81篇,以區域來看,涵蓋臺灣、大陸、香港,兼及日本;以飲食種類來論,包含水產、肉類、果菜、宴席菜、地方菜、特色餐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