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世界中的女人老是屈居次等公民的背景之下,皇后是怎麼登上棋盤,且掌控主宰地位的?她與其他男性棋子又有什麼關連?她能讓我們領略創造她的那個文明是何等光景嗎?讀者諸君不妨考量一下,今天皇后這個棋子在西洋棋中占有什麼樣的地位。皇后這個棋子如何在西方世界變成象徵女權的偶像,邀您一同進入這段演變的歷史。
作者簡介:
瑪莉蓮.亞隆(Marilyn Yalom)
曾就讀衛斯理學院、索邦大學、哈佛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她與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結縭五十年,育有四個孩子及孫子五人。她曾任法語和比較文學教授、女性研究機構主任,一九九一年獲頒法國政府的教育文化勳章,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女性與性別研究所資深學者,著有《乳房的歷史》(先覺)、《太太的歷史》(心靈工坊)、《血誓姊妹:女性回憶中的法國大革命》(Blood Sisters:The French Revolution in Women’s Memory)、《母道、死亡與瘋狂的文學》(Maternity, Mortality, and the Literature of Madness)等。現居加州帕羅奧圖市。
章節試閱
推薦序一
棋盤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共鳴
林美香
西元一四七六年春,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率軍進攻西班牙,於五月二十八日抵達托利多時,西班牙軍隊早已備妥迎戰,但陣前帶隊的卻是個女人,身著鎧甲、手持盾牌,威風凜凜一如男將,又好似傳說中的亞馬遜女戰士(the Amazons)再世。這位不凡的女子,正是創造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女王伊莎貝拉,此時她懷有身孕,卻刻意以戰士裝束與男子的氣概,掩飾女人身體上的弱點。在這場對決中她贏得勝利,卻也在三天後流產。當時一位編年史家如此描述他們的女王:「即使在分娩之時,她掩飾所受的折磨,強迫自己不能表現出或說出那種一般女人都能明顯感受的痛苦。」伊莎貝拉以無比的堅毅與自律,統治西班牙三十年(一四七四∼一五○四),在此期間她征服南方的摩爾人,也贊助了哥倫布的航海探險,西班牙的海洋帝國由此建立。
伊莎貝拉開啟歐洲近代早期「女王的世紀」,從她過世後一百年間,在西班牙、法國、低地國、義大利、英格蘭及蘇格蘭,各地都有女子加入伊莎貝拉的行列,掌握政治權力。在她們之中,有的如同伊莎貝拉一般耀眼閃亮,如英格蘭的伊麗莎白女王(Elizabeth I, 一五五八∼一六○三),她在面臨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威脅時,曾以男子般的氣勢對軍隊發表演說:「我帶著女人柔弱的身體,卻有著君王的心與志。」也有的受盡罵名,如法國攝政王太后凱薩琳,在法國宗教戰爭期間,被視為屠殺新教徒的劊子手。無論如何,這些女子如同她們的男性親屬都對其統治的地區產生重要影響。
在伊莎貝拉出現歷史舞台之前,歐洲從不乏擁有權勢與才能的女子,不論是以己之名掌有統治權,或為丈夫和兒子攝政;如西班牙的陶妲、朵娜.烏拉卡、義大利的瑪蒂妲、英格蘭的伊琳諾及法國的布蘭姬。她們散布在十世紀到十五世紀的歐洲,雖然不如十六世紀那般繁星點點,但稀疏的星光依然引人注目。十六世紀後女王之星依舊明亮,如十八世紀俄羅斯的女沙皇凱瑟琳(一七二九∼一七九六)、十九世紀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八三七∼一九○一)。
令人驚嘆的巧合
這段女王與王后的歷史,展現不同於以往女性史中大書特書的悲慘、壓迫與陰暗。原來女人除了被父權體制禁錮、被視為女巫審判之外,也有揚眉吐氣的時候,但這段歷史跟西洋棋有何關係?從未有人像瑪莉蓮.亞隆一樣告訴我們原來女王活躍於歷史舞台之時,歐洲棋盤上也出現了王后棋,而且伴隨著女王的聲勢上揚,王后棋在棋盤上的行進也更加自由。在伊莎貝拉的時代,它可以斜走,也可以直走,愛走多遠就走多遠;它是國王棋以外最重要的棋子。這真是令人驚嘆的巧合!但對瑪莉蓮.亞隆來說,這並非單純的巧合,而是棋盤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共鳴,王后棋的出現與演變展現了歐洲中古時代女權的上升。
西元八世紀之前,流行於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地區的棋戲為西洋棋的前身,棋盤上是一片男人馳騁征戰的世界,一如中國棋中的楚漢相爭,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棋戲都是如此。西元八世紀阿拉伯人將棋戲傳入歐洲,兩百年後,歐洲的棋戲竟然出現了一顆女性的棋子,取代東方棋戲中的丞相棋,無疑是歐洲文化史中非常獨特的一面,理應受到史家的關注。過去,歷史教科書中提出的解釋認為,王后棋的出現與茁壯源於中古時期歐洲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拜,同時與盛行的宮廷浪漫愛情有關。作者接受了這兩個觀點,但對她或其他女性主義者而言,王后棋是「女權的象徵記號」,必然與女性政治權力的發展有關,作者從這個信念出發,追蹤西洋棋在歐洲各地的發展,從西班牙、義大利、法國、日耳曼、英國、斯堪的那維亞以及俄羅斯,她發現女性統治國家的案例及增長與王后棋的演進有著平行的發展;換言之,推動王后棋力量成長的主因,是女性統治者的權勢,對作者而言,這種現象正是西方世界女權興起的象徵。
本書讓西洋棋這個古老的遊戲,有了豐富的政治意義。不過我們除了驚嘆作者的發現之外,也不該忘記棋盤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共鳴仍是有限。儘管有伊莎貝拉或伊莉莎白等以自己名義統治的女王,王后棋仍然不能與國王棋並駕齊驅,甚至取代他的角色,猶如代議政治興起後,騎士棋在棋盤上依舊是配角。對現代人來說,棋盤反映的只是一個引人遙思的古代世界,與現實世界沒有任何互動。現在我們能在棋盤上追想過往女王或王后不可一世的風采,但讀者應該也會注意到王后棋扮演的是妻子的角色,為輔助丈夫而存在,正如《聖經》說耶和華創造了夏娃,來做亞當的助手。過去歐洲所有的女性統治者,都必須扮演好妻子的角色,才能贏得時人尊重,進而穩固政權。因此,伊莎貝拉在戰士的形象之外,努力塑造賢妻良母的形象,當時的人說她是女人的典範,因為她「是一位非常賢慧的妻子,對丈夫忠心、真誠而順從」。即使無緣結婚的伊麗莎白女王,也得換套高明的說詞:「我已經結婚了,英格蘭就是我的丈夫。」然後她宣誓為這個丈夫獻上堅貞的生命。關於女王與傳統妻子形象的交錯,讀者在閱讀本書之餘,不妨閱讀作者另一部作品──《太太的歷史》必更有所得。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推薦序二
棋盤上的兩性遊戲:謀略、溝通、愛慕三部曲/林芳玫
一粒沙得以看見世界,反之,由男女兩性共同組成的世界,也可以經由看似平常的事物推論兩性關係與女性地位的演變,此書以西洋棋發展史為主題,藉由王后棋對應西方歷史中真實存在的諸多王后,為我們開啟一個新的視野,觀察現實與遊戲互相交錯的歷史:「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西洋棋一開始並無王后棋,作者追溯她的出現與發展。王后棋可以在棋盤上自由移動,是否意謂著從前的社會女性擁有某些權力,而非我們刻板印象中柔弱、被動的角色?棋盤上移動權力遠大於國王的王后,主要功能在保護國王,棋局最後的勝負關鍵也是國王,這表示男人終究比女人重要,還是男人的主要保護者不是他的部屬,而是他的女性伴侶呢?這些弔詭的問題皆由作者抽絲剝繭,為我們爬梳皇室政治與西洋棋雙重史料。
作者從宏觀面指出三個影響王后棋發展的歷史趨勢。首先是伴隨王后(Queen consort)與攝政王后(Queen regent)的出現;其次是中世紀的聖母崇拜;第三個則為西方中世紀歷史文化的特色:騎士精神與浪漫愛情。因此,我們也可歸納出西洋棋的三種精神:謀略、溝通與愛慕。
王后伴隨國王出席各種公開、正式的儀典,這種伴隨的功能顯示出西方基督教對傳統一夫一妻制度的重視。如果國王早逝,嗣子年幼登基,母后便可成為攝政王后代為統理各項政務。女性經由婚姻與生兒育女取得地位及權力,這正是現代女性主義者大力抨擊之處,女性主義者會說,女人沒有獨自存在的價值,被框限在妻子與母親的角色。其實,男人也是依靠父親與家族影響力來擴展勢力,加上娶對了老婆,可以少奮鬥二十年。現代社會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封建王朝?
王室謀略
藉由本書我們可以看出,光是嫁給國王生兒育女並不足以保障王后的地位與權力。權力是自己主動、積極爭取而來,還要配合許多客觀條件與運氣。首先王后得活得夠久,國王要早走一步蒙主寵召;其次,王后要有足夠的機智和謀略,排除野心勃勃的政治競爭對手,同時保護子女不受暗殺與傷害。最後,攝政王后需要領導統御的治國能力,逐漸贏得臣民愛戴、建立萬民永戴的威望。
攝政王后既曰攝政,似乎是年幼國王的代理人而非真正的一國之君,這又是生命的弔詭。也許白髮人送黑髮人,兒子死得比自己還早;或許國王年幼登基,到他成年之前,王后攝政的年月還多著呢!等到國王登基,要和平移轉政權而不傷了母子和氣,也得花上好幾年。兩性之間,不論是夫妻關係還是母子關係互相依賴合作,同時也在能力、權力、生命長度與韌性上競爭,這在王室家族中最為明顯。
作者告訴我們歐洲歷史上幾位著名王后的故事,她們不僅有才智與膽識,也喜愛西洋棋並熱中推廣。真實歷史中的王后如何使用權力、對應西洋棋裡王后棋的角色,兩者可互相參照,增進現代人對千百年前女性地位的了解。
眾所皆知,在棋盤的世界裡,下棋就是要沉穩、審慎思考、願意冒險又能評估風險、進可攻,退可守;一言以蔽之──有謀略、比誰沉得住氣。下棋若無豐富的人生經驗,只研究遊戲規則,恐怕很難成為傑出的棋士。
根據本書所論述,西洋棋在中世紀社會,從庶民到王室貴族都喜愛這樣的休閒活動。因為是室內靜態的活動,又特別適合仕女淑媛。宮廷人士在下棋時,更能感受到現實的政治權謀轉化成棋局後,棋盤世界的攻守殺戮多了優雅的風度,進而反思現實政治中的運籌帷幄之道。
上帝與魔鬼的交戰
十一到十五世紀的歐洲,是崇拜聖母瑪利亞最興盛的時期。在西洋棋發展早期,王后棋尚未取得移動自由與崇高的地位,當時就有作家將棋局比喻為「上帝與魔鬼的交戰」,這場為人類靈魂而進行的戰爭,聖母瑪利亞代表上帝與邪惡勢力鬥爭,她是天堂之后,在棋盤上驍勇善戰、打敗撒旦。這樣的文字預示了未來西洋棋遊戲規則的演變與王后棋重要性的提升。
誠如作者所言:「以聖母瑪利亞為宇宙王后的構想,最早是仿效俗世的王后,但是後來反而更加增添俗世女王與王后的榮耀。如果聖母瑪利亞可以統治天國,為什麼世間的王后不能治理地上的王國呢?如果人類的靈魂可以交託在聖母手裡,為什麼地上的女性統治者不能受託保護她的臣民呢?女性統治者就是以這樣的類比,來提高她們的權威。」由聖母崇拜可以看出,人類巧妙地提高上帝的地位,再把天上權威與人間權威相互類比,聖母崇拜也間接地替王后的權威造勢。
人類直接與上帝溝通似乎並不容易,聖母慈祥、悲憫的特質,使人類轉而祈求聖母垂憐,將自己的禱告與心願向聖母傳達。同樣地,本來王后就是在國王身邊為臣民代言,擔任溝通、協調的角色,這也正是女性柔性領導的特色。女性權威既有謀略與膽識,還加上慈母/聖母般的包容與溝通、協調。
愛情的隱喻
本書第三個主題是騎士精神與浪漫愛情。在棋盤的世界,雙方對立卻又互相尊敬,若是男女對奕,也可能成為愛情的隱喻,作者稱為「情色西洋棋」。雙方棋逢敵手,假裝要掉入對方陷阱而自認為另有盤算,往往弄假成真、墜入情網。愛意較深的一方便會輸棋,只要對方願意回報愛情,輸棋反而讓人更快樂!男女雙方你來我往,輸棋者未必是輸家;贏棋者也不見得稱勝。棋盤裡充滿愛欲的渴望與張力,多少詩歌文學便以描述男女棋局來歌頌愛情懸疑、魅惑的力量。
妻子、母親、情人。棋盤上的王后棋反映這三種女性角色,也由棋局的詭譎複雜,一語道出女性角色的豐富多變。
本書最後提及當代下棋人口以男性為主,絕大多數有名的棋士皆為男性。個人以為,當代西洋棋已經退化為純下棋,逐漸脫離了中世紀歷史的政治謀略面、宗教面與情色面。少了豐富的文化隱喻意涵、下棋的技術面提高,或許這些因素促使女性對下棋的吸引力降低。無論如何,本書的出版想必會帶動收藏家蒐集古董西洋棋的風潮,同時也讓婦女史研究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本文作者為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任委員)
推薦序一棋盤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共鳴 林美香西元一四七六年春,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率軍進攻西班牙,於五月二十八日抵達托利多時,西班牙軍隊早已備妥迎戰,但陣前帶隊的卻是個女人,身著鎧甲、手持盾牌,威風凜凜一如男將,又好似傳說中的亞馬遜女戰士(the Amazons)再世。這位不凡的女子,正是創造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女王伊莎貝拉,此時她懷有身孕,卻刻意以戰士裝束與男子的氣概,掩飾女人身體上的弱點。在這場對決中她贏得勝利,卻也在三天後流產。當時一位編年史家如此描...
商品資料
For input string: ""
頁數:32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