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年來幫助50萬人健康瘦身成功,減重公斤數多達450萬公斤!最有效不復胖的瘦身法!
◎在台灣幫助了352,835人減重成功,減重公斤數多達2,822,677公斤。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幫助了140,502人減重成功,減重公斤數多達1,684,260公斤。
◎消脂‧清血‧解肝毒‧通宿便‧祛除自由基
◎ 啟動身體天生的排毒系統,輕輕鬆鬆秀出你的美!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謝明哲
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教授 祝年豐
無毒的家總經理 王康裕
聯合推薦
排毒瘦身無瓶頸‧輕鬆減重不復胖
「排毒瘦身法」,就是一種「新陳代謝瘦身法」,把體內的毒排乾淨,體重至少可以減輕1~2公斤,這是令人相當驚訝的數字。
排毒瘦身不僅是把體內的毒素排出,也使毒素不易堆積,而輕易達到減重的效果。另外,它也有美容效果,能提升免疫力,改善精神狀態。
當體內的毒素減少了,瘦下來的體重容易保持,不易復胖,身心都能達到最佳狀態,是一舉數得的健康瘦身新觀念。
進行排毒瘦身法三階段:
第一階段:淨化,就是排毒
● 補充酵素→加強消化酵素的補充
● 排腸毒→膳食纖維、益生菌、腹部按摩
● 多喝水→礦物質還原好水、抗氧化飲品、纖體草本茶
● 腹式呼吸和經絡按摩
第二階段:調理
● 低熱量均衡營養代餐、飲品
● 用好油
● 減少熱量吸收
● 活動身體→活力瘦身操、每日一萬步
第三階段:滋養
● 實行均衡飲食→營養飲品、補充微量元素、活化細胞
● 恢復正常睡眠、釋放壓力
● 找到生活的意義與目的
● 創造健康的人際關係
作者簡介:
孫崇發
現任:TOTALIFE 國際機構 總裁
人人體重管理基金會董事長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個人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肥胖醫療訓練
美國檀香山大學榮譽博士
曾任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
曾任中華民國直銷協會理事
著作:《喝出白金級的免疫力:牛初乳》《我就是要你瘦》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毒」為健康的頭號殺手
*身心靈健康才是真健康
「健康」是我們常掛嘴邊形容人的身體狀態所用的詞彙,但其實這兩個字對我們而言是較難以具體形容的,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對「健康」做了明確定義:「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已,更要一個人的身心靈能適應周遭環境,達到平衡、和諧」。由此可見,健康包含三方面的要素,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人與社會環境相互依存與和諧發展。
*什麼是亞健康?
當你的健康狀態出現問題時,代表你可能是屬於亞健康的人!「亞健康」不是半健康,因為健康沒有ㄧ半的,是比健康差一點,不算是很健康的人,去醫院檢查的數據都是正常,但是就會覺得自己疲倦或不舒服,現代人大多都是處於這種狀況。學者給「亞健康」的定義係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環境等方面表現初步適應,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這個名詞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年代中期,由蘇聯學者N•布赫曼教授通過研究發現:人體除了「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外,還存在著一種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間狀態,特稱為「亞健康狀態」或「第三狀態」,也稱「灰色狀態」。亞健康狀態可包含下列幾個方面:
1.是泛指身心上不適應的感覺和反應出來的種種症狀。
2.是某些疾病的臨床早期表現,而未形成明顯的病理改變。
3.是有些症候群,但沒有明顯的臨床病理意義,例如神經官能症、疲勞等等。
4.是人體生命週期中因衰老引起組織結構老化與生理功能減退所出現的虛弱症狀。
以上這些症狀極不穩定,若是沒有積極改善,又處在不良環境下,即可能發展成為多種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全球性調查報告指出,真正健康的人占十五%,患有疾病的人占五%,而八十%的人是處於亞健康的狀態。
亞健康的發生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自工業革命後,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環境產生了極大的改變,河川、空氣污染、飲食失衡、作息日夜顛倒和過度的工作壓力,造成老祖宗遺傳給我們的身體過度負荷,很多人的健康亮起了黃燈,而處在非健康非疾病的狀態,就是亞健康的狀態。我們可以從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發現,亞健康在人群中的比例相當高,是現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種表現。
*毒,無處不在
陽光、空氣、水是我們生存的基本要件,但是過度曝曬在太陽下,容易導致皮膚吸收過量紫外線,增加罹患皮膚癌的機會;我們賴以維生的空氣中,充滿了塵埃、汽機車排放的廢氣,甚至二手菸,對肺部造成毒害;就連我們喝的水都難免存在細菌、重金屬及氯氣,長期喝下來可能慢性中毒。
那每天吃的食物呢?農藥殘留、人工添加物、人工合成物、過度烹調等等,更誇張的是,不肖商人為求利益添加魚目混珠的毒物,因此有時候我們不只吃進所需要的營養,連損害身體的物質可能都會吞下肚,不管是自願或非自願,所以其實我們的體內日積月累了為數眾多的毒素。
生活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毒素,不管是環境中的毒、飲食中的毒,甚至是心靈中都可能有毒的存在,這些毒素長期累積在體內,將可能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使自己成為亞健康的族群,若是忽視亞健康呈現的細微症狀,就可能引發疾病問題產生。因此,若要活下去,就要將蓄積體內的毒素排出,才能享受生活,又不受生活的傷害。
*體內毒素大檢測
生活環境中存在著各種毒素,長期累積會引發老化與疾病,請趕快進行體內毒素測驗吧!
#檢測結果大公開
勾選十七∼二十四個「是」,需要排毒指數一○○%
體內毒素已到達臨界點了,立刻進行排毒計畫吧!
勾選九∼十六個「是」,需要排毒指數七○%
請經常進行排毒計畫,以預防疾病發生!
勾選一∼八個「是」,需要排毒指數三十%
身體機能保持的不錯,搭配排毒計畫來維持吧!
*干擾身體新陳代謝的物質就是毒素
什麼是毒素?其實對於毒素的解釋眾說紛紜,有學者提出毒素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從廣義來說,各種對身體的細胞、組織、器官有損害的物質都可稱之為「毒素」。狹義地分,對人體有害的毒素主要有重金屬、微生物感染、過剩的蛋白質和沒有排出體外的宿便這四大類。而在本書中簡單而言只要干擾身體新陳代謝的物質皆稱之為「毒素」!一旦人體的新陳代謝受到干擾,就會影響身體的健康,甚至嚴重到危及生命。
人類攝食養分之後需要經過新陳代謝作用,而「新陳代謝」是指食入的養分將之利用或排除成為垃圾,吸收養分利用可以幫助我們生存下去,但是在利用養分的過程,無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廢物、垃圾,這些是我們不需要的、沒有利用價值的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囤積多了會刺激細胞、組織、器官產生不良反應,對人體而言就變成了「毒素」。
第二章 你為什麼會發胖?
*你是真的肥胖嗎?
如何知道一個人是真的肥胖呢?我們一般都以人的體態來論斷這個人是否肥胖,但以現代的審美觀來看,可能走在街上就會發現一堆胖子了,所以我們必須用科學的角度來看待究竟如何才稱為肥胖!
醫學上的「肥胖」是指身體內的脂肪組織超過維持生理正常功能的比例,意即「脂肪過多」。不過因每人身高不同,所以如果只用體重來代表是否為肥胖,並無法反應體內脂肪堆積的情形,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判定肥胖的標準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其計算方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因東西方人種不同,所以判定的標準值也不同,西方人的BMI大於三十稱為肥胖,而我國行政院衛生署公告理想體重的範圍是BMI等於十八•五∼二十四,若BMI大於二十四為過重,大於二十七則判定為肥胖。
不過學者認為如果只有單以BMI當作肥胖的指標似乎有點薄弱,因為相同身高、體重的兩人,雖然BMI的結果也相同,但其實經過精密儀器檢查可發現,兩者體內的肌肉量與脂肪量可能差異很大,所以除了BMI可當作肥胖的指標外,學者另外加入體脂肪、腰圍、內臟脂肪來可輔助當作判定肥胖的依據,結果會更客觀。
#體脂肪
正常人的脂肪細胞約有二五○∼二八○億個。正常女性身體的脂肪細胞數目比男性多,所以女性比男性容易發胖。體脂肪是體內脂肪與體重的百分比,體脂肪可劃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兩種。
我們除了要知道體脂肪的比例之外,體脂肪的分布也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女性的體脂肪比例較男性高,大都分布在臀部與大腿,較容易造成下半身肥胖,也稱梨子形肥胖;男性則大多堆積在腰、腹部,形成上半身肥胖,亦稱蘋果形肥胖。不過這並非是定律,停經後的婦女其體脂肪就變成容易囤積在腹部,因此我們較常看見她們是屬於蘋果形的肥胖。
#腰圍
若BMI正常,但腰圍過粗者,罹患肥胖相關疾病與死亡率相較於正常者,皆會顯著升高,表示腰圍是預測肥胖對健康影響的重要指標。腰圍太粗表示腹部脂肪的不正常堆積,又分為皮下脂肪過多或內臟脂肪過多。研究已證實腰圍太粗的人得到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七倍,罹患高血壓、心臟病是一般人的三倍,因為堆積在腰、腹的脂肪會影響新陳代謝,容易引起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高三酸甘油酯)的發生,而更進一步引發其他疾病的形成。
#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屬於體脂肪的一員,當皮下脂肪過多,已經無法再堆積時,就會轉移陣地到內臟周圍囤積,當然也有體脂肪不高,但卻內臟脂肪高的人,表示其可能是遺傳或飲食不當所造成的。醫學研究顯示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腦中風、睡眠呼吸中止症、脂肪肝、糖尿病、關節炎、癌症……等多種疾病。
*脂肪對人體重要性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造成肥胖的脂肪確實是罪魁禍首,但其實脂肪是我們所需的重要營養素,與醣類、蛋白質並列人體不可或缺的三大營養素,對我們來說有不可取代的生理功能,若體內缺乏,同樣也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脂肪的功能
提供熱量:每公克的脂肪可提供人體九大卡的熱量,相較於醣類及蛋白質每公克只能供應四大卡的熱量是偏高的;另外,不管是醣類或蛋白質在體內都可轉變為脂肪的形式儲存。
提供必需脂肪酸:所謂必需脂肪酸是人體不能自行產生的脂肪酸,一定要從食物中攝取才能獲得,如果缺乏這類脂肪酸,最明顯的例子是皮膚表面容易出現紅疹,表皮細胞缺少必需脂肪酸會油脂分泌不平衡,導致紅疹形成。
協助營養素利用:脂肪可幫助脂溶性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像維生素A、D、E、K便是脂溶性的維生素。
節省蛋白質作用:因脂肪可提供較高的熱量,所以當身體需要能量時,脂肪燃燒來供應熱能,就可節省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以供修補或建造組織用,且防止蛋白質大量流失所造成的不適生理反應。
保護作用:脂肪可在內臟周圍組成一個保護網,對於外力的衝擊具有緩衝的作用,保護體內重要的器官,屬於內臟脂肪;皮下脂肪則有維持體溫的功用。
增加飽足感:餐點當中若沒有攝取到油脂類,很快便會感到飢餓,因為脂肪可減少胃酸分泌,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加長,具有延緩胃排空速度而增加飽足感的功能。
合成荷爾蒙:人體的荷爾蒙(激素)主要的原料是脂肪,若脂肪不足將導致內分泌失調,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當女性不當減重,未攝取任何的脂肪,長期會出現生理期紊亂或停經的結果。
提升美味:食物中的脂肪可增加美味、香氣,促進食慾。
*是真的餓了?還是嘴饞?
在探討肥胖的成因之前,首先我們來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人為什麼想吃東西?是真的因為飢餓呢?還是口腹之慾作祟?其實有些人造成肥胖的主因,往往不只是因為出現飢餓感,大多數是由於食慾激增之故,不知不覺吃進過多的熱量所導致。
假設某人每天攝取的熱量超過了一百大卡(約等於一瓶養樂多或一根香蕉),一年下來便會囤積五公斤的體重,若是他能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慾,相信要維持體重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我們如何分辨到底是真的餓了,還是只是想滿足口腹之慾呢?
嚴格來說,飢餓與食慾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飢餓的感覺是由體內的刺激產生。胃裡沒有食物時會收縮,而引發輕微頭暈、發抖及血糖降低等症狀,此時胃部會分泌荷爾蒙產生飢餓的訊號傳遞到大腦,形成刺激而有進食的感覺;相反的,食慾是由外在的刺激,例如食物的外觀、色澤及香氣所誘惑產生的,若是自制力稍嫌不足的人就容易大快朵頤。
然而,食慾和飢餓常被混為一談,是因為當我們受外在刺激而產生食慾時,會有和飢餓時一樣的現象──唾液開始增加,胃也開始收縮。但和飢餓不同的是,如果你不予理會,這些現象很快就會過去。所以,想要控制體重,要能區分自己是真的餓了還是嘴饞。
*攝食調控中樞
不過,某些人卻不能分辨到底是真的餓了還是嘴饞,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進食量,不由自主的吃不停,導致吃進過多熱量而變成脂肪囤積在體內變成肥胖,因為他們的攝食調控中樞出現問題。攝食調控中樞分為飢餓中樞與飽食中樞。大腦負責控制攝食的是下視丘,當下視丘收到增加食慾的信號,就會刺激飢餓中樞提高攝食量;若接收到抑制食慾的信號,便會刺激飽食中樞漸少攝食量。所以如果飽食信號強過饑餓信號,便會刺激飽食中樞而減少攝食,我們的身體便靠著這種信號傳遞的機轉來調控攝食量。
不幸的是,有些人的基因出現缺陷,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飽食信號,腦部飢餓信號強過飽食信號,長期過度攝食的結果便導致肥胖,不過這種導致肥胖的例子很少見。
第四章 永不復胖的排毒瘦身法
坊間所提出的減重理論大部分是以熱量平衡原理為依據,以攝取極低熱量的方式,希望能增加體內的脂肪燃燒,不過這樣的減重方式雖然都可快速瘦下來,但同樣地體重回升的速度也相當快,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肥胖」其實就是一種慢性的發炎反應,亦屬於新陳代謝失衡的一種慢性病,當體內過多廢物、毒素累積,使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就是導致的體重降不下來的原因;即使是進食量減少,但新陳代謝速度已被干擾了,對於減重效果也於事無補!
所以從生理、醫學的觀點來看,我的減重原理是注重把體內的毒素排除,因為我所提出的健康理念是從「淨化」出發,因此提出「排毒瘦身法」,簡而言之就是把身體打掃的乾乾淨淨的清潔減肥法,同時進行排毒與減重,不僅可以把體內堆積的毒素排出,也使毒素今後不容易堆積在體內,如此不但可達到使身體健康、體重減輕的目的,甚至能培養易瘦不復胖的體質。
*為什麼要排毒瘦身?
老一輩的人總說減肥傷身,其實是沒有使用安全的減肥法,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市面上許多琳瑯滿目的減肥方法,例如斷食或減肥藥減肥,雖然瘦下來的速度很快,但是相對地復胖的速度也極快,體重很快速的反彈回升,所以有人一直處於反覆的減重、復胖的循環中,學術上稱為「溜溜球效應」(yo-yo effect)。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成功的降低體重,以及如何有效的預防復胖?
七成慢性病由「肥胖」造成。肥胖是屬於一種新陳代謝失調的疾病,可怕之處並不只是外表的改變,而是新陳代謝失調後所引發的一連串疾病問題,因此肥胖對健康的影響甚鉅。人每天都不斷在進行新陳代謝,但是人為什麼會變胖?除了熱量失衡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原因會造成肥胖呢?我將十八年來輔導減重的經驗,經過整理和分析後,歸納出一個理論,發現體內的毒素會干擾新陳代謝而導致肥胖。當代謝運作差時,廢物會囤積在體內,使血液、臟器功能低下,能量運送緩慢,易變成脂肪細胞囤積,造成肥胖!因此只要代謝系統運作良好,廢物可順利排出、減少毒素累積,避免脂肪細胞產生,就可輕鬆擁有不變胖的體質!所以,維持理想體重(減肥)就從淨化排毒開始!
身體裡的毒素是從哪裡來?主要是從腸道進來的!我們在前面的章節中提到體內的毒素七十%是從口進入到腸子中,因此影響人的健康是從腸道開始維護起。如何讓我們的腸道保持健康,是減肥的第一步!而腸道的健康是從排除毒素開始,經由排出毒素達到減重效果,我稱之為「排毒瘦身」。
*排毒瘦身法
「排毒瘦身法」,也就是一種清潔減肥法或稱新陳代謝減肥法。排毒對於瘦身到底有何關係?其實只要把體內的毒排乾淨之後,體重至少可以減少一∼兩公斤,這是令人相當驚訝的數字。
清潔減重不僅是把體內的毒素排出,也使毒素不易堆積,而輕易達到瘦身的效果,不但讓身體窈窕、健康,也達到美容目的,更提升免疫力,改善精神狀態,因為身體內的毒素減少了,瘦下來之後的體重也就容易保持,而不易復胖。
*排毒瘦身的好處
使用排毒瘦身的好處很多:不僅會讓人瘦下來,同時能讓我們更健康,皮膚也會變美麗,而且精神會變很好、壓力會被釋放。更重要的是使用一般的減肥法瘦下來之後,飲食若稍微不克制,很容易就會使體重回升,造成復胖,都是因為體內的毒素沒有排除所致;排毒瘦身則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此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培養易瘦不復胖的體質,體內的毒素排除之後,新陳代謝可恢復正常的運作,甚至具有提升的效果,脂肪燃燒更為容易,自然轉變為易瘦的體質;毒素排出乾淨後,新陳代謝不再受干擾,便可輕鬆維持體重,不需擔心減重後復胖的問題。
*進行排毒瘦身法的三階段
*第一階段:淨化
每天從外界進入體內與自己產生的毒素這麼多,排毒瘦身的第一階段就是先淨化體內的毒素,將體內多餘的毒素排出體外,再談到如何利用特殊方法讓體重減下來,效果才能更顯著。毒素排乾淨後,身體的新陳代謝不再受干擾,當功能恢復正常運作後,要減輕體重、促進過多脂肪燃燒代謝就變得容易多了。
#1.排腸毒(通宿便)
由口攝入體內的各類食物若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所利用,這些殘渣、廢物甚至有害物質就會在腸內形成糞便,一旦在彎曲的腸道中停留時間過久,有毒廢物可能會滲進血液內,對健康造成影響,因此腸內的毒素首推「宿便」,若是能將腸內宿便清除乾淨,便是淨化身體的一大步。
a.膳食纖維
早期的台灣社會,經濟還未起飛之時,人們多以種田維生,三餐經常是地瓜稀飯,而地瓜葉就是餐桌上的配菜,經濟起飛後,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飲食多以肉類為主,吃青菜的機會反而變少了,以前高纖維的飲食模式逐漸被精緻化餐飲所取代。
行政院衛生署建議國人膳食纖維的每日攝取量為二十五∼三十五公克,一般未精緻的全穀類食品及蔬菜水果,都富含膳食纖維,但國人普遍攝取不足,因為外食族的比例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量偏低,所以常達不到衛生署建議的量,而衛生署近來推廣的「每日五蔬果」活動,便是鼓勵大家多攝取蔬果類,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其實是植物中才特有的營養素,無法被腸道中的消化酵素所消化吸收,分為非水溶性與水溶性兩種,一般植物細胞壁的成分如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屬於非水溶性纖維,而水溶性纖維則包括果膠和樹膠,在蘋果、草莓、柑橘類、薏仁、燕麥、米麩中含量均很豐富。膳食纖維不會被人體消化吸收,其生理功能主要發揮於消化道,對消化道的生理有重要的影響,間接也影響到體內的代謝和免疫。
膳食纖維的妙用就像人體「掃把」,可以將腸內的廢物、毒素統統清掃乾淨,幫助減少宿便的堆積,保持腸道的暢通。膳食纖維可增加糞便的體積,避免食物殘渣、有毒物質卡在腸道轉彎處,以降低宿便的形成與囤積,並促進腸道的蠕動,加速糞便的排除,而且有助於腸道細菌生態的平衡,因為纖維是腸道好菌最喜愛的食物,也因此膳食纖維具有清潔腸道、通宿便的神奇功能。在預防大腸憩室症與大腸癌具有相當的功效。
除了清潔腸道的功能之外,膳食纖維還具有非常多的生理功能,在幫助減重的部分也頗有成效。研究發現,水溶性纖維可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使血糖上升較為緩慢,對糖尿病具有改善療效的作用;水溶性纖維抑制脂質吸收,或結合膽酸促進其排出體外,導致肝臟膽固醇合成膽酸速率增加,而減少肝臟膽固醇含量,或是經由膳食纖維的發酵產物短鏈脂肪酸來抑制肝中膽固醇合成等機制,來降低血液及肝中脂質含量。
&補充膳食纖維小訣竅
現代人因忙碌的生活步調,對於新鮮蔬果的攝取不是那麼方便的時候,該如何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呢?其實可以利用方便又快速的纖維沖泡劑來協助平日攝取不足的膳食纖維。不但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之外,對於想要維持輕盈體態的你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幫手,不過提醒各位,纖維沖泡劑不可過量飲用,因纖維膨脹吸水,若過量飲用可能造成腹脹、排硬便。
建議平常可以每天攝取一∼兩杯(每杯二百五十C.C.,約含五公克膳食纖維)富含洋車前子纖維的沖泡劑(活纖),甚至還可選購富含多種鹼性蔬果精華的纖維飲品(多能綠纖),不但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還可藉由攝取鹼性蔬果精華來調整現在因多肉飲食而呈現的酸性體質,使其轉變成偏鹼性的體質,預防代謝性疾病發生。
第一章 「毒」為健康的頭號殺手*身心靈健康才是真健康「健康」是我們常掛嘴邊形容人的身體狀態所用的詞彙,但其實這兩個字對我們而言是較難以具體形容的,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對「健康」做了明確定義:「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已,更要一個人的身心靈能適應周遭環境,達到平衡、和諧」。由此可見,健康包含三方面的要素,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人與社會環境相互依存與和諧發展。*什麼是亞健康?當你的健康狀態出現問題時,代表你可能是屬於亞健康的人!「亞健康」不是半健康,因為健康沒有ㄧ半的,是比健康差一點,不算...
商品資料
出版社:如何出版出版日期:2009-06-30ISBN/ISSN:9789861362151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