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作家張禮文最新創作『聰明人的聖經』,再一次震撼您心坎裡的好書。其作品出版以來,已經對許多讀者產生莫大的心理鼓舞作用,就是要向讀者提供人生的建議與忠告,讓這個不景氣的環境中還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掌握關鍵時機如何思考、如何做事、如何生活、如何成功,而聰明的人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 書裡頭許多的觀點都在於兩面化,並且特別的強調多方面的學習選擇與思考,向上提昇、判斷力、專業力、執行力,然而每件事的處理關鍵是在於我們怎麼運用。告訴人們如何擺脫對他人的依賴,揭示許多生活的真諦。 提供給讀者幾個隨時要自我警惕、積極的重要引經據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要想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成績,就必須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選擇自己所擅長的,放棄自己所不擅長的。 我們要想降低做人的成本,那麼我們的誠和偽,只能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拘泥於某種模式。我們需要掌握的,就是對誠和偽的收發自如,其實這是一種待人處世的學問。 人生路漫漫,山不轉路轉,話不說滿、事不做絕,得饒人處且饒人。只有這樣,才能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才能盡可能地減少前進路上的麻煩,降低人生的成本。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想獲得收益,就必須付出成本。那些死抱住今天的成就,不願意再付出成本的人,不僅得不到明天的收益,甚至連今天的成本也必然會賠個精光。 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清楚地明白自己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處在什麼樣子的位置和階段,哪些是應該屬於自己的,哪些是不應該屬於自己的。得到自己應該擁有的需要多大的成本,得到自己不該擁有的又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除此之外沒人為你譜寫命運,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別人的想法,別人的態度是我們無法控制。然而,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態度卻是我們能控制的。我們無法控制別人,但能夠透過自己的行為做法來影響別人,從而用最小的成本,獲的最大的利益,這就是聰明人做人的準則。
作者簡介:
張禮文知名的自由撰稿人和編輯,曾用筆名老巴、砍柴人,歷經十年的寫作、思索與探求,並完成多本經典之作,更是一位多產的作家,著作有:《低成本做人》、《觀念》、《商經》、《青蛙嘴唇上的正義》、《窮人與富人的距離0.05mm》、《30歲代表了什麼》、《20幾歲,決定男人的一生》等。
章節試閱
一半知目標,一半懂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要想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成績,就必須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選擇自己所擅長的,放棄自己所不擅長的。
我們從生到死,是一個發展前進的過程。既然是前進的過程,肯定少不了參照物。只有參照物的存在,我們才知道自己發展的好與壞。
對我們直接有影響和刺激的參照物,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人,比如我們的親屬和朋友,彼此都會存在想超越對方的心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社會地位高一些,本事大一些,生活品質高一些,這是人的正常心理渴求,無可厚非。
我們要知道,在人的諸多本性中,有一個性格是很明顯的,那就是不肯承認別人比自己強,不肯承認自己不如人。而這個本性,越是在有才華的人身上表現得越是強烈。大家都是人,為什麼你能做到的我就不能做到?難道我就不如你嗎?如果是我在你的這個位置上,說不定做得比你還好!
這並不是單純的酸葡萄心理。正確的說,人的這個本性,其實並不能算是壞事。它能激發人的上進心,讓人努力向上,做得更好。可是,也不得不說,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事情並不是按照人的主觀願望而進行的。有的時候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換成是我們還真的是不能做到。在這個時候,能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做不到,就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和氣度了。而這一點,卻是絕大多數人所不能做到的。
別人有的我們一定要有,別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如果我們能力所及,這也不是錯的。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的慾望和我們的能力總是存在著一段距離,人與人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差距。
做自己能為之事,成功的機率大,失望的機率小;做自己難為之事,失敗的機率大,受傷的機率也大。一旦失望變成了絕望,我們的人生付出的成本就很難計算了。
所以,在人生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道路上,我們要有所知進退。
一
有這麼一個寓言故事,叫做「邯鄲學步」,說的是古時候有一個人,聽說趙國邯鄲那裡的人走路姿勢非常優美,心生羨慕,於是就千辛萬苦的跑到邯鄲去,想學學那裡的人是如何走路,結果他不僅沒有學到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反而連自己原先走路的方法都忘記了,於是只好爬著回家。
這似乎只是一則寓言故事而已,聽到的人大多只會嗤之一笑:哈!天底下哪有這麼笨的人啊?
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很多:原本教書教得好好的,卻偏偏要下海經商,結果不僅家產全部賠了進去,甚至連老婆也鬧著要離婚;原本做個行政人員駕輕就熟,非常出色,但非得轉到行銷部門,只認為業務員的奬金豐厚,最後不得不捲舖蓋走人……
對於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情,還是不要強求的好。要不然,真的變成了那到邯鄲學步的人,就實在是太不值得了。
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學學古人曹參。
曹參這個人,是跟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名臣宿將,很有能力的一個人。當年漢高祖病危,呂后問他說:「您死了之後,丞相蕭何也死了的話,找誰來代替?」漢高祖說:「曹參可以。」蕭何臨終前,漢惠帝也問他說:「你死了之後,我該找誰來接替你的位置?」蕭何說:「知臣莫若君。」漢惠帝說:「曹參可以嗎?」蕭何說:「陛下找對人了。」可見無論是在漢高祖劉邦還是丞相蕭何又或者是漢惠帝的心目中,曹參都的確是個人才,完全能夠勝任丞相的職務。
就連曹參自己,也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他聽說蕭何的死訊之後,立刻吩咐家人準備行裝,說:「我馬上就要進相府當丞相了。」果然沒過一會,皇宮的使者就下了任命書。
這樣一個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並且當仁不讓的人,應該說,在他當上丞相之後,應當大有一番作為才對。可是,大家來看看這位新丞相,都做了些什麼事:天天拉著下屬們喝酒,不喝到爛醉不肯罷休,要是有什麼官員前來報告什麼公事,他也必然拉著人家一起喝酒,非逼得人家逃席不可。結果什麼公事啊,什麼禮儀啊,全都化成酒水喝到肚子裡了。更可氣的是,如果官員們犯了什麼錯誤,他不僅不會嚴懲,反而會想方設法加以掩護,實在是沒有一個丞相樣。
這樣幾次下來,漢惠帝忍不住了,就派了曹參的兒子加以勸解說:「父親大人您天天喝酒享樂,朝廷大事怎麼辦?」沒想到這話把曹參給惹火了,將兒子痛揍了一頓,邊打還邊說:「朝廷大事哪是你黃毛小子該問的嗎?」漢惠帝沒有辦法,只好親自出面,在朝堂上質問曹參。
面對著漢惠帝的質問,曹參回答的話,很值得我們思考。
曹參當時脫下了帽子,很恭敬地反問漢惠帝:「陛下您認為您的才能比得上您的父親高祖皇帝嗎?」漢惠帝說:「我怎麼敢和高祖皇帝比較?」曹參又問:「那您認為我的才能比得上先丞相蕭何嗎?」漢惠帝說:「我看似乎有些不如。」曹參於是就說:「您說得對極了。高祖皇帝和蕭何丞相打下了江山,定下了法律法規,我們的才華既然比不上他們,那就不如按照他們制定的章程辦事。只要不犯什麼重大錯誤,不也就夠了嗎?」漢惠帝點頭說:「你說得對極了。」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蕭規曹隨」的典故。史書上對它的評價是:「蕭何為法,較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
曹參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是很深的。應該說,曹參這個人,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擅長什麼:論打仗,蕭何這點肯定不如我;他同時也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論治國,我卻不是蕭何的對手。因此,他才來了個「蕭規曹隨」,承認自己不如蕭何。曹參的胸襟和氣度,是很令我們佩服的。
不過,反過來想想,我們來猜測一下,如果曹參硬要與蕭何較較勁,不來個「蕭規曹隨」的話,那結局又會怎麼樣呢?
那他付出的代價肯定相當慘重!用經濟學上的術語來說,就是付出的成本太高。
首先一條就是,成本與收益絕對不成對比。
曹參當上丞相之後,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可再升了。我們想想看,就算他更改了蕭何制定下的規矩,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那麼,他又能得到什麼收益呢?難道他還能再升一級當皇帝不成?顯然,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最多最多,不過是爵位再高一點,封邑再大一點而已。比較起他原本的地位、功績來,這點賞賜實在不值一提。就像我們現代人,用一百塊錢的成本去賺一百塊錢的收益,大家都會打破頭去爭,但如果告訴你用一百塊錢的成本只能賺到一塊錢的收益,有興趣的人就很少了。
很明顯的,這樁生意,成本太高,收益太低,不值得去做。
第二條是,可操作性不強。
如果有某人對你說,你給我一百塊,我馬上就給你一百零一塊,包你穩賺這一塊錢。相信大多數人,都還是會做這樁生意的。畢竟一塊錢,再怎麼說它也是錢啊。穩賺不賠的生意,為什麼不去做?
但關鍵的問題在於,付出了一百塊的成本,就一定能收到多這一塊錢的收益嗎?
不見得,至少曹參就認為不見得。曹參他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能力不足,要是在治國上與蕭何爭個高低,那是明顯的自討苦吃。也就是說,他認為,就算付出了這一百塊錢的成本,也不一定能賺得到這一塊錢。
既然是不能賺錢的生意,那又何必去做!
第三條,危險性太強。
一樁生意,就算利潤薄或者沒有利潤,但如果能不虧本的話,說不定還是會有人抱著僥倖的心理去嘗試一下:我投入一百塊,最後要是還能拿回一百塊,我也沒損失什麼呀?相反,要是成功了,說不定我還能賺到點錢呢!
但曹參的這樁生意,要是失敗了,損失可就大了。
經過秦末大亂之後,漢朝剛剛穩定下來,國力還很虛弱。這就像一個剛剛成立不久的新公司,資金短缺,設備不足,人才缺乏等等,應該說,在這個時候,公司的第一目標就是要能夠在市場上生存下去,然後才能慢慢求發展。本來嘛,高祖皇帝這個前董事長和蕭何這個前總經理都已經為公司規劃好了與民休息的發展方向,今年該做什麼,明年又該做什麼,最後會達到一個什麼效果。這個方向本來是正確的,可是現在換你曹參當總經理了,你說不行,這思想太落後了,我們應該與時俱進,緊跟國際潮流。這廠房太破了,應該建個更好的;這設施太落伍了,應該換先進的;還有這些人,都是些什麼垃圾啊,全部淘汰,我要重新招聘新人。
這麼折騰來折騰去,一個剛剛成立的新公司自然是經不起這麼一番折騰的。結果恐怕是你曹總經理還沒有來得及完成自己的改造,公司就先已經被你搞垮了。而你,也不得不捲舖蓋走人了。
在現代社會,職業經理人搞垮了公司,最多只是個捲舖蓋走人的問題。可是在古代,在當時,做丞相的要是把國家搞得一團糟,那後果可就不僅僅是捲舖蓋走人這麼簡單了。罷官停職那是最輕的,嚴重的會危及到自己和家人的身家性命。而如果曹總經理真的敢這麼做的話,那他與斷頭台親吻的結局,幾乎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的了。
這樣說來,他所付出的成本就實在太大了。不僅沒有賺到那一塊錢的利潤,反而連自己原本的那一百塊錢的成本也全賠了進去。
為了那虛無縹緲的一塊錢,而賠進去一百塊錢,這樣的生意,值得嗎?
這樣做人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相反,如果曹參按照蕭何已經制定了的政策行事,那他既可以安安穩穩地做他的好丞相(保住了一百塊錢的成本),出錯了主要責任也不會在他身上(不會虧本),有成績了他臉上也有光彩(說不定還能賺上一筆),這樣穩賺不賠的生意,為何不做?
這就是曹參的聰明選擇。他用最小的成本,獲取了最大的利益。
二
人的才能是有限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承認自己做不到,不在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強鑽牛角尖,這並不是怯懦,相反,這是一種大智慧,大氣度。當年魯肅去世,孫權命嚴畯代替魯肅的大都督之位,大家都為嚴畯感到高興,他卻堅決推辭說:「樸素書生,不閑軍事」,發言懇切,以至於流涕。孫權不得已,才以呂蒙接任都督,這才有後來的:「呂蒙白衣過江,平荊州,殺關羽」的故事。嚴畯的美德,一直被眾人傳為美談。
但這個世上的大多數人就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只看見了登上高位之後的榮耀,卻忽略了同時應擔負起的責任和後果,只知道前進,卻不曉得有的時候知己知彼才是最好的應付手段。
乾隆時期的軍機大臣訥親,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人物。
訥親這個人,是滿族大臣,出身高貴,與乾隆皇帝有著親戚關係,同時又是乾隆還在當皇子的時候就跟隨在身邊的親近人,因此很是得乾隆信任。再加上訥親他也很有才華,很善於理財,而且為官也很廉潔,曾在家門口養了兩隻大狼狗,專門用來嚇唬那些上門送禮的官員的,因此他的官職升得飛快,很快就做到了軍機大臣的職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照理說,他應該很滿足了,但訥親這個人,卻不知道進退,最終身敗名裂,為天下笑。
那一年,大小金川的苗族部落起來反叛,聲勢很是浩大,朝廷派大軍去征討,卻吃了大敗仗。照理來說,這種軍務大事,和訥親這個文臣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這傢伙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勁了,居然動起了帶兵平叛的念頭。他大概是覺得,自己就算熬到頭,也不過是個文臣而已,算不上有什麼威風,因此很想學習一下那些古代儒將的風采,也好讓別人稱讚自己一聲「文武雙全」。於是,他就向乾隆皇帝請命帶兵。
訥親這麼一請命,乾隆皇帝心裡就犯了嘀咕。應該說,乾隆皇帝對於訥親究竟有多少本事,心裡還是很清楚的,他也很瞭解訥親的心思,於是就對訥親說:「你的才華,用在指揮打仗上是不行的,做做後勤還是很稱職的。你不是想要軍功嗎?很容易啊,我讓你去掌管大軍的後勤補給。仗打贏了,跑不了你的功勞。就算不幸打敗了,也不會牽連到你身上去。」
正確地說,乾隆皇帝為訥親的考慮,還是很周詳的,給了他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但是訥親這人,真的是很不知進退,硬要去爭這個征討軍統帥的地位。乾隆皇帝拗不過他,只好答應了他,想想又不放心,又把當時的名將張廣泗叫來給訥親做副手。乾隆皇帝這原本也是一番好意,心想有張廣泗輔佐訥親,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的。可是沒想到,他的這番安排,最終葬送了這兩人的性命:訥親自恃滿人出身,加上又是讀書人,看不起張廣泗這個漢人出身的粗魯武夫。而張廣泗呢,心裡也不舒服:仗打贏了,功勞是訥親的;仗打輸了,自己還要承擔責任,於是張廣泗就天天稱病,什麼事也不管。而訥親呢,卻又指揮不動張廣泗手下的那些驕兵悍將。
將帥不和,本來就是兵家大忌,再用一個白面書生去指揮作戰,這場戰爭的最後結果,已經是可以確定的了。最終,訥親和張廣泗指揮的十萬大軍,全部被埋在了大小金川的爛泥潭裡,他們兩個主帥,雖然逃了出來,卻也沒能逃脫乾隆皇帝的憤怒之火,被賜自盡。
與曹參相比較起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不知進退的例子。一個青史留名的能臣,變成了一個遺臭萬年的庸將;一個高高在上大權在握的權臣,變成了眾人唾棄身首異處的罪人;他付出的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上天對待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可能沒有俊秀的外表,當不了演員,不能一夕成名,但你卻有聰明的頭腦,能夠將資訊轉化為商機;你可能沒有
一半知目標,一半懂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要想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成績,就必須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選擇自己所擅長的,放棄自己所不擅長的。我們從生到死,是一個發展前進的過程。既然是前進的過程,肯定少不了參照物。只有參照物的存在,我們才知道自己發展的好與壞。對我們直接有影響和刺激的參照物,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人,比如我們的親屬和朋友,彼此都會存在想超越對方的心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社會地位高一些,本事大一些,生活品質高一些,這是人的正常心理渴求,無可厚非。我們要知道,...
目錄
一半知目標,一半懂自己 1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要想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成績,就必須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選擇自己所擅長的,放棄自己所不擅長的。一半信有據,一半疑無憑 24 很多原因是我們看人不清,察事不明,無故增加了我們做人做事的成本,很多事情,成敗得失往往取決於我們信與不信的一瞬間。在信任出現危機的時代,正確判斷成為我們低成本做人的首要課題。一半謙功績,一半傲品質 39 一半謙功績,一半傲品質,可以使我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可以使我們減少人事和環境等人為製造的麻煩,減少未來道路上有形和無形的阻力,以最低的成本,進一步取得更大的輝煌成就。一半儉生活,一半奢捐助 52 駕馭錢是做人的一種成本,被錢駕馭也是做人的一種成本。能駕馭錢,會使錢用在有用的地方去,進而還會產生很多錢,人生是一個不斷增值的過程;被錢駕馭,只會使錢花在沒必要花的地方,進而會產生很多罪惡,人生是一個不斷貶值的過程。一半恩有度,一半威有方 67 中國人講究中庸,所謂的中庸,就是執中能用,不走極端。恩也有度,威也有方。這是我們低成本做人的一個準則。一半誠君子,一半偽小人 80 我們要想降低做人的成本,那麼我們的誠和偽,只能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拘泥於某種模式。我們需要掌握的,就是對誠和偽的收發自如,其實這是一種待人處世的學問。一半大是清,一半小非濁 95 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這才是我們的目標。既然如此,何不放開自己的心胸,抓住大局,放棄小節,不是那麼原則性、大是大非的事情就不要那麼計較,自己活得輕鬆,別人也落得自在。一半不說滿,一半不做絕 108 人生路漫漫,山不轉路轉,話不說滿、事不做絕,得饒人處且饒人。只有這樣,才能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才能盡可能地減少前進路上的麻煩,降低人生的成本。一半喜未來,一半憂現在 120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想獲得收益,就必須付出成本。那些死抱住今天的成就,不願意再付出成本的人,不僅得不到明天的收益,甚至連今天的成本也必然會賠個精光。一半寬別人,一半嚴自己 131 即使作為一個普通人,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同樣是我們低成本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成本是看不見的,只有在真正損失出現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代價有多大。一半做善事,一半勿留名 145 好事要做,但為了減少無謂的麻煩,降低人生的成本,做完好事,切勿留名。這樣既可遂了心願,又無盛名之累。對於受者,則不必對某一個人有某種感激,而對於施者,則更少了些塵世紛擾。一半醉朦朧,一半醒清楚 158 人生計算成本的智慧,在於瞭解自己,知道自己可以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什麼時候不可以做什麼,什麼時候又能做成什麼。在此平台上發展有希望,在此平台上發展沒有前途。一半賞到位,一半罰七 171 賞是為了激勵,罰是為了警惕。所以賞一定要到位,罰一定要留情。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地激勵對方,又可以把打擊面縮到最小。一半功成就,一半過保身 185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卻能夠透過自己的行為做法影響別人,從而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一半屬於人,一半方歸我 200 做事,其實就是在做人。做人成功了,做事也必然會成功。善於低成本做人的人,會把敵人變為朋友。而那些做人成本高的人,則會把朋友變為敵人。一半今天有,一半明天無 213 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清楚地明白自己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處在什麼樣子的位置和階段,哪些是應該屬於自己的,哪些是不應該屬於自己的。得到自己應該擁有的需要多大的成本,得到自己不該擁有的又要付出多大的成本。一半盡在我,一半任自然 225 人生在世,有太多不可把握的東西,凡事只要盡職盡力,盡本分,盡良心去做,至於做到什麼程度,成功與否,有待時間的洗禮。倘若不成功,不盡如人意,那也是問心無愧,不能苛責了。
一半知目標,一半懂自己 1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要想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成績,就必須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選擇自己所擅長的,放棄自己所不擅長的。一半信有據,一半疑無憑 24 很多原因是我們看人不清,察事不明,無故增加了我們做人做事的成本,很多事情,成敗得失往往取決於我們信與不信的一瞬間。在信任出現危機的時代,正確判斷成為我們低成本做人的首要課題。一半謙功績,一半傲品質 39 一半謙功績,一半傲品質,可以使我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可以使我們減少人事和環境等人為製...
商品資料
出版社:喬木書房出版日期:2009-08-13ISBN/ISSN:978986654612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