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宗教談起
宗教的理想
宗教是什麼?從構成的元素觀察,宗教必須具備教義、組織、儀式、神聖者、信仰與信仰者等等這些能見與不能見的元素,才是一個完整的宗教。宗教伴隨著人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那麼究竟是人類創造了宗教,或是人類獲得了宗教而有宗教?廿一世紀的科技尚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於是人們必須簡化地用現象的觀察與經驗來認識宗教。有一種現象是所有宗教學者不能否定的事實:宗教理想就是人類對生命、對善的理想追求。無論是對個人或群體,宗教都充滿了關懷與期待,這也是宗教能生生不息,佔據人類文明主流的原因。不管宗教的構成元素是否完備,這個理想是永恆的。
從遠古以來,人就是生活在不理想、不完善的環境中。人的意識在這不完善的世界中,沒有放棄對善的追求、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律法給予現實社會向善的規範,使人類社會能有秩序地向前推進;在宗教方面,則有倫理性教義規範信徒的行為,例如佛教的基本五戒、八正道等。但這些規範只是現實的、功利的,希望藉著這些規範,維持人類社會的秩序。在這樣的社會規範的範疇中,宗教的倫理制約與法律是相同的,只是懲罰者可能不同,受罰的內容也有所差異。馬斯洛將人的心理需求分為五大層次:生存、安全、愛、歸屬、自我實現。以懲罰為手段的規範,應該是止於人類對生存與安全的需求。這只能說明人類的部份需求,或者說這只是人類社會底層的需求。
宗教提供的不僅是這類基本的需求。人類的進化來到哺乳類時,根據我們對動物的研究,此時已產生了愛與歸屬的需求階段。哺乳使兩代之間存在愛,群居使用類產生歸屬感。但宗教的產生應該還在更上層的智慧與意識。智慧使人類對自然環境產生有別於其它動物的意識。當人類意識到自然力量的偉大與無法力抗,或許正是信仰生起的時候。但此時產生的信仰是不是對自然的屈服?還是希望藉由信仰克服自然帶給人類的侷限性?
宗教與信仰的不同
信仰與宗教又有何差別?原始的信仰應該是來自畏懼,畏懼則源於人類力量無法與自然相抗。因此人類早期信仰的主要成分,應該是一種被動的、無奈的祈求,而不是理想的實踐。這種被動的信仰,我們很難將它與宗教劃上等號,充其量只能說是宗教的起源之一。正如我們今天在談論民間信仰與宗教的差別時,總會對民間信仰作出被動、祈求、功利的價值判斷。我們很難(甚至是不可能)在民間信仰中看到人對生命價值、對宗教理想的追求。
台灣的社會裏,充滿了對觀音菩薩的信仰,無論是正信佛教或民間的觀音信仰,人們一樣地虔誠、恭敬,在同一天為觀音誕生、得道祝禱。但共養觀音的人都具有相同宗教情懷嗎?還是各具不同的心念?是功利的祈求?或是解脫的追求?佛陀在認知人類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糾纏時,並不是去向自然妥協、向自然祈求,而是要超越生死,這或許可作為信仰與宗教情懷的基本差異去思索。
《心經》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誦此經文時,有人因虔敬,一心祈求,而得心安穩,度一切苦厄;也有人因照見五蘊皆空,而度一切苦厄。用這樣來區別信仰的追求與宗教情懷的實踐,或許可女庂讀者在信仰與解脫上有會心的分辨。再進一步說明,這「度一切苦厄」又該如何理解?是度自己的一切苦厄?還是度眾生的一切苦厄?
龍樹菩薩在《中論》一書中,說明聲聞弟子是指在佛住世時,得聞佛法,開悟得解脫者;而佛滅以後,佛法未住世時,獨自遠離人群,至僻靜處修行而得道者為辟支佛(緣覺)。這兩種修行人便是度自身苦厄的羅漢道。
宗教情懷應該不是止於個人修行的。世界三大宗教無不以「愛」作為教義的核心,並藉由愛的實踐,滿足人類的歸屬感與自我成就的實現。或許這就是宗教情懷的主要內涵。從宗教情懷觀察,我們看到了宗教總是走在人類文明的前端,引領人類文明不斷向前,使人們見到無限的光明與期待。傅佩榮教授在談論宗教的價值時,提出了人生的三個目標:生命取向要高,生命體驗要深,生命能量要強。宗教不就是我們實現這三個目標的最佳材料與途徑嗎………。
作者簡介:
蕭振士 一九五六年生,台灣南投人,台中一中,文化大學史學系,三民主義研究所畢,長期從事佛教史編輯,佛經編譯工作。已發表作品有《心經?金剛經易讀》、《六祖壇經易讀》、《楞嚴經全譯易讀》、《佛陀原傳?阿含經初分》、《華嚴經易讀?入法界品(上、下冊)》、《大般涅槃經易讀?見性成佛(上、中、下冊)》。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6折10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1 |
6折 | 0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蕭振士
優惠價: 9 折, NT$ 162 NT$ 180
市面難尋商品,已售完
一、從宗教談起
宗教的理想
宗教是什麼?從構成的元素觀察,宗教必須具備教義、組織、儀式、神聖者、信仰與信仰者等等這些能見與不能見的元素,才是一個完整的宗教。宗教伴隨著人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那麼究竟是人類創造了宗教,或是人類獲得了宗教而有宗教?廿一世紀的科技尚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於是人們必須簡化地用現象的觀察與經驗來認識宗教。有一種現象是所有宗教學者不能否定的事實:宗教理想就是人類對生命、對善的理想追求。無論是對個人或群體,宗教都充滿了關懷與期待,這也是宗教能生生不息,佔據人類文明主流的原因。不管宗教的構成元素是否完備,這個理想是永恆的。
從遠古以來,人就是生活在不理想、不完善的環境中。人的意識在這不完善的世界中,沒有放棄對善的追求、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律法給予現實社會向善的規範,使人類社會能有秩序地向前推進;在宗教方面,則有倫理性教義規範信徒的行為,例如佛教的基本五戒、八正道等。但這些規範只是現實的、功利的,希望藉著這些規範,維持人類社會的秩序。在這樣的社會規範的範疇中,宗教的倫理制約與法律是相同的,只是懲罰者可能不同,受罰的內容也有所差異。馬斯洛將人的心理需求分為五大層次:生存、安全、愛、歸屬、自我實現。以懲罰為手段的規範,應該是止於人類對生存與安全的需求。這只能說明人類的部份需求,或者說這只是人類社會底層的需求。
宗教提供的不僅是這類基本的需求。人類的進化來到哺乳類時,根據我們對動物的研究,此時已產生了愛與歸屬的需求階段。哺乳使兩代之間存在愛,群居使用類產生歸屬感。但宗教的產生應該還在更上層的智慧與意識。智慧使人類對自然環境產生有別於其它動物的意識。當人類意識到自然力量的偉大與無法力抗,或許正是信仰生起的時候。但此時產生的信仰是不是對自然的屈服?還是希望藉由信仰克服自然帶給人類的侷限性?
宗教與信仰的不同
信仰與宗教又有何差別?原始的信仰應該是來自畏懼,畏懼則源於人類力量無法與自然相抗。因此人類早期信仰的主要成分,應該是一種被動的、無奈的祈求,而不是理想的實踐。這種被動的信仰,我們很難將它與宗教劃上等號,充其量只能說是宗教的起源之一。正如我們今天在談論民間信仰與宗教的差別時,總會對民間信仰作出被動、祈求、功利的價值判斷。我們很難(甚至是不可能)在民間信仰中看到人對生命價值、對宗教理想的追求。
台灣的社會裏,充滿了對觀音菩薩的信仰,無論是正信佛教或民間的觀音信仰,人們一樣地虔誠、恭敬,在同一天為觀音誕生、得道祝禱。但共養觀音的人都具有相同宗教情懷嗎?還是各具不同的心念?是功利的祈求?或是解脫的追求?佛陀在認知人類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糾纏時,並不是去向自然妥協、向自然祈求,而是要超越生死,這或許可作為信仰與宗教情懷的基本差異去思索。
《心經》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誦此經文時,有人因虔敬,一心祈求,而得心安穩,度一切苦厄;也有人因照見五蘊皆空,而度一切苦厄。用這樣來區別信仰的追求與宗教情懷的實踐,或許可女庂讀者在信仰與解脫上有會心的分辨。再進一步說明,這「度一切苦厄」又該如何理解?是度自己的一切苦厄?還是度眾生的一切苦厄?
龍樹菩薩在《中論》一書中,說明聲聞弟子是指在佛住世時,得聞佛法,開悟得解脫者;而佛滅以後,佛法未住世時,獨自遠離人群,至僻靜處修行而得道者為辟支佛(緣覺)。這兩種修行人便是度自身苦厄的羅漢道。
宗教情懷應該不是止於個人修行的。世界三大宗教無不以「愛」作為教義的核心,並藉由愛的實踐,滿足人類的歸屬感與自我成就的實現。或許這就是宗教情懷的主要內涵。從宗教情懷觀察,我們看到了宗教總是走在人類文明的前端,引領人類文明不斷向前,使人們見到無限的光明與期待。傅佩榮教授在談論宗教的價值時,提出了人生的三個目標:生命取向要高,生命體驗要深,生命能量要強。宗教不就是我們實現這三個目標的最佳材料與途徑嗎………。
作者簡介:
蕭振士 一九五六年生,台灣南投人,台中一中,文化大學史學系,三民主義研究所畢,長期從事佛教史編輯,佛經編譯工作。已發表作品有《心經?金剛經易讀》、《六祖壇經易讀》、《楞嚴經全譯易讀》、《佛陀原傳?阿含經初分》、《華嚴經易讀?入法界品(上、下冊)》、《大般涅槃經易讀?見性成佛(上、中、下冊)》。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1 |
6折 | 0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6折10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