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起源,是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作八卦。相疊成為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伏羲所畫八卦,只有八個符號,而無文字,非一般人所能了解。迨至周朝,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彖辭、象辭、文言、繫辭、說卦、序卦等註解,融合而成一部易經;內容包羅萬象,廣深淵博,蘊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道理。易經占卜,即以易經的卦象卜知未來的吉凶禍福,讓人知所趨避,應驗度極高。為使讀者了解卜易之學,作者搜集古今各類占卜之書,將內容錯誤者更正之,不適宜而無參考價值者刪除之,以淺顯文字編撰成這部《易經占卜寶典》,文中並以實際占例來驗證說明,俾使有意學習卜易者能無師自通,讓卜易之道得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