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
戲劇的震撼力可以教化人心、導正社會;
不幸的,
我們的文教官僚卻茫然不知……」
本書精選了十八篇王唯教授在報章發表的短文,結集出版成書。主要內容是王唯教授針對五十年來的臺灣戲劇及電影變化過程,作客觀的評述,並以多年從事對臺灣電影的研究,發掘出臺灣電影的首次出現記錄,日據時期拍攝的的劇情片,以及電影教育的實況。王氏以沉痛的心呼籲有關當局正視戲劇的震撼力與社教功能,其中還有幾篇感懷影劇故人的紀念文。
作者簡介:
王唯
美國新加里福尼亞學院藝術碩士,加州州立大學研究院戲劇及管理系畢業。
一九四九年來臺後從事話劇及電影演員,並在報紙及廣播公司擔任記者、編輯工作,後轉任影劇編導。歷任國防部康樂總隊戲劇官、大華晚報記者、正聲廣播公司記者及編輯、香港名流電影公司總編導、財團法人宗教世界雜誌社長。中年以後潛心於影劇教學,先後在國立藝專電影科開設「電影劇本研究」,世新電影系講授「編劇學」、「戲劇概論」、「藝術概論」、「排演」等課程。現任臺灣天至影視製作公司藝術總監、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在臺灣,一晃就是半個多世紀,前三分之一在影劇圈內做夢,夢想把「戲子」的名詞在字典上消失,搞出個揚眉吐氣;中間的三分之一在打盹,夢想破滅,混沌終日,為了生活從事新聞工作,兼寫影評、劇本、小說;後三分之一則重拾舊夢,開始影劇教學,寄望下一代青出於藍,實現夢想。他努力過,卻在成績單上留下空白;作為一個滿懷理想的影劇人,畢生引為最大的憾事。
創作方向廣泛,涵蓋了小說、詩歌、專欄、劇評及話劇、電影、電視劇本約百餘部。
著作有《臺灣電視史》、《戲劇概論》、《電影蒙太奇理論》、《戲劇原理》、《中國會意文字對電影蒙太奇的影響》、《臺灣電影百年史話》(與黃仁合著)、《資深戲劇家叢書─姜龍昭評傳》等十餘種。
章節試閱
正視戲劇的震撼力
每年戲劇節,按例都有慶祝盛典;熱鬧過後,戲劇運動仍然歸於可怕的寂靜。
此番四十二屆戲劇節又悄悄地來到了,它來到的步伐那麼輕,那麼靜,輕靜得幾乎已經不知它的存在;不過,在此時此地,對一批熱愛戲劇的朋友們來說,特別有著幾許感慨的。我們感慨於某些首長與文教機構負責人,透過了大眾傳播媒介,呼籲加強文化建設聲中,獨對戲劇的漠視;我們感慨於我們擁有遠東最大的美術館,獨缺一座較具演出條件的理想劇場;我們感慨於我們幾乎聲嘶力竭地大聲疾呼盼望能有一個國家話劇團,而得到的卻是官僚鄉愿的迴響;我們也感慨於戲劇藝術難道真的像被父母遺忘的棄兒?這幾年,眼看著各地縣市政府編列了鉅額預算,興建了一座座美侖美奐的文化中心,而平常只是舉辦一些不痛不癢的書畫美展,卻絕少具有強烈社教功能的話劇演出。即將興建的臺灣省美術館好像不讓臺北市專「美」於前,比「美」似的規畫得比遠東最大的臺北市立美術館還要碩大壯麗。臺北市與臺灣省每年也花去了好幾千萬近億元的公帑養著兩個交響樂團;可是,我們的國家話劇團在哪裏?
戲劇應該毫無愧色的忝為文化最重要的一環,它雖然是短暫的藝術之一,但它的震撼力遠較其他藝術為強;但有關單位卻對它有著驚人的陌生;省教育廳長林清江最近還呼籲加強文化建設,諸如籌建圖書館、音樂廳、美術館等措施,不幸的是他對戲劇的功能仍然是一片模糊。這半年來,行政院文建會雖然大力摧生了兩齣大型話劇,這種擔當、這種魄力,令人敬佩;不過這種專案模式的戲劇活動,無法普及到臺灣每一角落,因為動員了如此多的知名演員,在排練與演出過程中必然遭遇到很多演員撞期的困擾,這種大型戲劇的演出每年倒是可以舉辦一次,以示影劇界的團隊精神,並且有著示範作用,值得推廣;但是,我們仍然抱著一絲奢望,能各有一個中央級與省級的國家話劇團的誕生,讓一些影劇科系畢業的青年們來參與,以充實各縣市文化中心的活動內涵。我們深切的盼望,今天要談加強文化建設,除了加強音樂、美術、文學、舞蹈等的活動之外,尤其不能忽視強而有力的戲劇震撼功能。
今天我們慶祝四十二屆戲劇節,不得不聯想到抗戰期間蓬勃的劇運,也聯想到政府遷臺初期軍中頻繁的戲劇活動,它培養了今天許多有著卓越成就的資深影劇人。今天慶祝四十二屆戲劇節,我們便緬懷當年努力推行劇運的幾位已經作古的可敬的先生們,像李曼瑰、劉垠、劉碩夫、王慰誠以及最近已離我們遠去的蘇子,他們或多或少對國內的話劇運動貢獻了心智。我以萬分崇敬與沉痛的心情寫這篇短文,兼為他們悼念之意,但願國家話劇團早日誕生,但願劇運早日開花結果,他們地下有知,一定會綻開笑容。
一九八七年二月第四十二屆戲劇節特刊
電影教育今昔談
電影教育的濫觴
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法國盧米埃兄弟(Louis Auguste Lum- i廨e)在巴黎的Grand Caf擖縝﹞蓿}放映『水澆園丁』、『工廠的出口』等短片,是為「電影」的嚆矢。一八九六年四月二十三日,愛迪生(Thomas A. Edison)在紐約的Koster and Bial's Music Hall 也發表了一千呎美國人稱之為Living Pictures的短片。電影歷經了「活動畫片」、紀錄片、「複製戲劇」,至一九○八年格雷菲斯(David Wark Griffith)導演的『Adventure of Dolly』後,電影藝術於焉形成。
由於一九一六年格氏的影片 『忍無可忍』(Intolerance)影響,刺激了蘇聯的電影工業,在列寧專權統治下,全力推行電影國有化,繳出了一張亮麗的成績單。普多夫金的『母親』、『聖彼得堡末日記』、『亞洲風雲』,愛森斯坦的『波特金戰艦』、『警世十日記』,以及兩人在蒙太奇(Montage)理論上的輝煌成就達到登峰造極。一九一七年蘇聯建立政權後,雖然控制了電影,卻在文化藝術聲望上獲得了利益。一九一九年八月,蘇聯成立了世界第一所電影藝術學校,該校於一九三○年改制為國立電影大學。
眾所周知,基礎電影理論的教育,是建立優良電影工業的根本,這點,獨裁的列寧倒是位先知者。
大陸時期的電影教育
在中國,電影教育的倡導和實驗歷史悠久。一九一七年,商務印書館成立電影部,即有將電影納入社會教育的用意,也拍了不少教育片,配合學校和社會教育,並與該館出版的教科書呼應。該館所拍攝的教育電影有軍事、衛生、生產及特殊教育影片,提供各級學校放映。
一九三○年上海《申報》發表了潘公展〈重視教育電影〉的論文。
我國第一所設有電影課程的大學應該是南京的金陵大學。一九二九年,金大校友魏學仁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歸國,返母校擔任物理學教授,同時受校董會任命創建理學院。魏學仁有志於發展祖國的科學教育,於是從一九三○年金大理學院建立之初,就發動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科學教育的活動,他聯合學院內物理、化學、生物等系的主要教授,成立了「電影教育委員會」,其中發展最快、歷時最久、影響最深度的,當推教學電影和普及教育的教育電影事業。
一九三一年,國際聯合會轄下的國際文化合作委員會接受義大利政府提議,在羅馬設立「國際教育電影協會」,辦理國際間教育電影事業之合作、交換、提倡、宣傳等事宜,專以教育電影消除民族隔膜,倡導人類和平為職志,各會員國紛紛群起響應。我國方面由發起提議人褚民誼、段錫朋、羅家倫、錢昌照、徐悲鴻、陳泮藻、王平陵等發起組織「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並徵得列名發起者有吳稚暉、曾仲鳴、朱家驊、陳布雷、陳立夫、洪深、葉楚傖、葉恭綽等五十餘人,旋推郭有守、周淦、李貽燕、高蔭祖、鄭鶴聲、宋梅村、李昌熙、吳研因、楊棟林、梁濟康、侯佩尹、章桐、許炳 、黃守中、李景泌、王平陵、彭百川等負責籌備。「中國教育電影協會」遂於一九三二年七月八日假南京教育部召開成立大會,正式宣告成立。
一九三六年,在「中國教育電影協會」倡議下,當時的教育部要求魏學仁在金陵大學開辦全國電影及電化教育訓練班。(電化教育涵蓋更廣,除電影外,尚包含了無線電播音範圍。)一九三七年,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我國開始有了明目張膽的強佔鯨吞,金大理學院派員趕赴華北,搶在日軍到達之前,用十六厘米攝影機紀錄了淪陷前夕的中華景象,製作了紀實教育電影七部共十本,曾由「中國教育電影協會」在抗日戰爭期間的大後方廣泛放映,以激勵人民的抗日和收復失土的信念。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日軍兵臨城下之前,金陵大學全體師生陸續撤離南京,西遷四川,在重慶和成都展開電影和電化教育工作。
二次大戰開始之後,電影在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中的運用日漸深廣。一九三八年,在這一世界大勢之下,魏學仁應當時教育部的要求,在理學院創建了二年制的電影和電化教育專修科,為我國大學中正式開設了電影課程。從一九三八年到一九五二年,共培養了十四屆畢業生。
在三○年代初,另一所正規大學引進電影教育的是上海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的教育學院,院長邰爽秋明確主張,創設電教講座係仿照美國各大學先例,因大學為最高學府,對此種教育園地新興的學術,自不可不及早設置,以應需要。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大夏大學與金陵大學先後西遷內地,在艱困的條件下,電影教育仍未中止。
一九四一年,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設立「電化教育專修科」,一九四三年初,該院電化教育專修科遷至北泉公園,作為國立社會教育學院的分校,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有權開設課程,聘請所需的教職員。分別設有電影教育組、電影戲劇組、播音教育組。一九四三年秋,又添辦一個電影藝術班。一九四四年秋,教育部命令將電化教育專修科改為電化教育專科學校,並任命中國電影製片廠廠長張北海兼任校長,自此成為名實相副的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所電影專業學校。抗戰勝利後,電化教育專科學校在一九四五年冬遷回壁山國立社會教育學院,仍恢復電化教育專修科原名。一九四六年暑假,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復員遷回蘇州,改科為系,直到一九五二年併入北京電影學院。
一九三五年,中央採納中央委員陳立夫、張道藩、羅家倫、馬超俊、梁寒操等人的建議,籌設國立戲劇學校,並指派張道藩為校務委員會主任,余上源為校長,遴聘陳治策、馬彥祥、萬家寶(曹禺)、王家齊、黃佐臨、洪深等戲劇家為教授。同年八月開始籌備,分在南京、上海、北平、武漢等地同時招生,各地青年踴躍報名投考者有千餘人,結果選錄正取生六十名,備取生三十名。余上源校長復聘上海名劇人應雲衛為教務主任。這所培育新興戲劇人才的國立戲劇學校乃於十月十八日在首都南京薛家巷正式開課。劇校成立後,全國劇運中心轉移至南京,各地名劇人紛紛雲集,並組團作示範性演出,一時造成戲劇在首都的轟動。次年春季,劇校舉行首次實驗公演,演出陳治策改編的『視察專員』,此劇即改編自戈果里的『欽差大臣』,由余上源校長導演,頗獲一致好評。一九三七年六月,劇校第一屆學生畢業,舉行盛大畢業公演,劇本採用梁實秋教授翻譯的莎劇 『威尼斯商人』,亦獲觀眾讚賞,譽為國內最高水準的演出。「七七」蘆溝橋事變擴大,全面抗戰爆發,劇校遷至長沙上課,翌年春再遷重慶。一九三九年四月,學校奉命疏散至四川江安。一九四○年夏改制為專科學校,一九四五年復遷重慶北碚。抗戰勝利,學校遷回南京光華門新址復校。劇專開辦十四年中,曾數度更易學制,由二年、三年、五年,最後改為三年高職科、二年專科,分別招生並錄取有同等學歷、熱愛戲劇藝術及有特殊藝術才能者,總計十四年來畢業學生達千人以上,大部分多活躍在文化藝術崗位上。來臺及散佈海外的校友均有輝煌成就,或為劇作家、導演、演員、舞臺設計家及學者、專家、教授等。 歷屆畢業校友中較有成就的有:在香港的電影導演屠光啟(已故);在大陸的著名導演凌子風、謝晉,曾任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的劉厚生,中央戲劇學院院長徐曉鐘,上海兒童藝術劇院老院長任德耀,峨嵋電影製片廠藝委副主任兼導演寇嘉弼,著名演員耿震、石羽、沈揚、趙韞如、呂恩、冀淑平、張雁、全國舞美協會名譽副主席陳永倞(已故);在臺灣的有曾任康總總隊長董心銘(已故)、中國戲劇中心主任賈亦棣、劇作家兼導演高前、金馬(已故)、著名演員馬驥(已故)、魏平澳(已故)、著名演員兼導演崔小萍、張方霞(已故)、戲劇學者兼導演劉碩大(已故)、彭行才、王生善(已故)、曾任文藝協會總幹事的喬竹君(已故)、從事戲劇行政的方守謙(已故)等。
綜上所述,三○年代我國正規大專院校內設有電影課程的有金陵大學理學院、大夏大學教育學院、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與國立劇專等四校;在非學分的電影學校則可追溯到更早的一九二四年。根據大陸李亦中在〈電影教育在中國〉一文中敘述,《中國電影理論文選》出版時,收入了〈影戲概論〉、〈導演學〉、〈編劇學〉三篇二○年代的著述,令人感到興趣的是,其副標題均係「昌明電影函授學校講義」。據該文選編選者李晉生挖掘史料披露,一九二四年八月十日的上海《申報‧本埠增刊》上曾有報導稱:「本埠新閘路賡慶里昌明電影函授學校,自七月十日起開始授課『影戲概論』,計分十章……,共兩萬言,由教授周劍雲、汪熙昌撰稿,分八期授完,內容淵博詳盡,多未經人道之語。該校學生極多,日本、菲律賓、南洋群島之處亦有報名納費者。聞下期起授『編劇學』由周劍雲、程步高兩君合著云。」從這篇報導的字裡行間來揣測,這所擁有簡陋校舍(位於舊上海里弄居民區)的電影函授學校,兼面授及函授的功能,其辦學人員及師資主要是上海明星電影公司同仁,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偏重應用性,具有非學歷教育的速成訓練班性質,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同二○年代中期的中國電影業畸形繁榮,電影專業人才尤其是編導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是相匹配的。該校此後的下落現不得而知,但視其為中國電影教育的開篇當不為過。 同年的秋天,由曾煥堂創辦於上海愛多亞路六五二號的中華電影公司也附設了演員養成所,陸澹盦任教務主任。設表演、編劇、攝影等專業。課程有影劇理論、電影原理、西洋近代戲劇史、電影攝影術、攝影場常識、化粧術、舞蹈及歌唱訓練等。洪深教表演,王熙昌教攝影,陸澹盦教編劇,其他教員還有陳壽蔭、徐琥、卜萬蒼、沈寶琦、顧肯夫等,學生每週免費在曾煥堂開設的上海大戲院觀摩西方電影兩部。該所開辦九個月即告結束,培養了胡蝶、徐琴芳、蕭英、孫敏、高梨痕、陳一棠、周空空等電影演員。
一九二四年,大中華影片公司成立,尚未籌拍電影,先開辦「大中華影戲學校」,早期影星張織雲、王元龍等都是這個學校訓練出來的。
一九四○年,上海金星電影公司舉辦過電影演員訓練班,培養出影星歐陽莎菲、葛香亭、陳又新等人,並參與演出張善琨導演的電影。
一九四一年,教育部長陳立夫為落實電影教育理想,聘乃兄陳果夫及王星舟、蔣志澄等十一人為委員,籌設「中華教育電影製片廠」,計畫大量攝製教育電影。該廠於一九四二年元旦成立,編制屬教育部教育電影委員會,地點在重慶北碚溫泉公園。該廠首任廠長李清悚,副廠長余仲英。中教廠成立後,為培養電影人才,附設了電影教育專修科,次年增設電影戲劇教育組,聘請梁實秋、史東山等講師。抗戰勝利後,中教廠於一九四六年遷南京玄武湖籌建新廠,並向美國訂購器材。一九四九年,該廠部分人員及器材遷往臺灣,部分未遷人員及器材併入中共上海電影製片廠。
中教廠遷臺初期,由於教育部經費短缺,精簡機構,電影器材與故宮文物一起藏放臺中霧峰,在組織編制上屬教育部社會教育推行委員會的電化教育組。一九五五年十月,在臺北縣板橋浮洲里建小型製片廠,拍攝十六厘米教育片,廠長郎靜山,技術主任劉福良。一年後由郝更生接任廠長,工作人員近百人,經費由教育部和教育廳共同負擔,攝製『國民教育在臺灣』、『寶島風光』、『(民國)四十五年國慶閱兵』、『中國文物』、『公共衛生』、『第三次全國童軍大露營』等多部教育紀錄片。該廠於一九五八年歸併國立藝專作實習工廠。
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在香港政府立案的中國電影學校成立,校長王元龍,副校長屠光啟、陶秦,教務主任徐心波,該校是經香港政府教育司從校董會組織、校舍衛生設備、教授資格、教學設備、課程安排等方面考核滿意,才發給香港私立學校第一號立案證書。該校分高級班與初級班,每班三十五人。初級班專授電影基礎,高級班分編導、演員、技術三科。教授陣容有:屠光啟、賈亦棣、陶秦、易文、楊鈞、吳鐵翼、陳荻意、孫育亮、鍾啟文、梁樂音、姚敏、顧文宗等。
四○年代,東北電影製片廠舉辦過多期電影訓練班;五○年代中共建立政權初期,人民政府多種形式的訓練班及二十多所省級中專電影學校,培養了一批電影技術人才。
正視戲劇的震撼力
每年戲劇節,按例都有慶祝盛典;熱鬧過後,戲劇運動仍然歸於可怕的寂靜。
此番四十二屆戲劇節又悄悄地來到了,它來到的步伐那麼輕,那麼靜,輕靜得幾乎已經不知它的存在;不過,在此時此地,對一批熱愛戲劇的朋友們來說,特別有著幾許感慨的。我們感慨於某些首長與文教機構負責人,透過了大眾傳播媒介,呼籲加強文化建設聲中,獨對戲劇的漠視;我們感慨於我們擁有遠東最大的美術館,獨缺一座較具演出條件的理想劇場;我們感慨於我們幾乎聲嘶力竭地大聲疾呼盼望能有一個國家話劇團,而得到的卻是官僚鄉愿的迴響;我們也感...
目錄
序文:重振劇運,再創昔日高潮 I
論
正視戲劇的震撼力 003
電影教育今昔談 006
臺灣日據時期的劇情片 062
臺灣首次電影放映紀錄的新發現 096
也為國家劇團催生 113
我對中國電影的看法 119
評
妳已被人遺忘而更顯珍貴 舞臺劇『如夢如幻』演出感懷127
從『石破天驚』的演出,談國內話劇運動的發展 132
評『新秋海棠』,兼談話劇運動的絆腳石 137
論喜劇,兼評舞臺劇 『金龜婿』 141
論悲劇 周彌彌演出越劇『祥林嫂』的感言 145
欣見兒童劇,兼論劇運的拓展 149
失望中奮起 155
憶
悼念亦師亦友的王紹清教授 163
懷念曹健 167
又見表演藝術家凋落 170
從璀璨歸於恬淡的袁叢美導演 174
追懷姜龍昭 181
序文:重振劇運,再創昔日高潮 I
論
正視戲劇的震撼力 003
電影教育今昔談 006
臺灣日據時期的劇情片 062
臺灣首次電影放映紀錄的新發現 096
也為國家劇團催生 113
我對中國電影的看法 119
評
妳已被人遺忘而更顯珍貴 舞臺劇『如夢如幻』演出感懷127
從『石破天驚』的演出,談國內話劇運動的發展 132
評『新秋海棠』,兼談話劇運動的絆腳石 137
論喜劇,兼評舞臺劇 『金龜婿』 141
論悲劇 周彌彌演出越劇『祥林嫂』的感言 145
欣見兒童劇,兼論劇運的拓展 149
失望中奮起 155
憶
悼念亦師亦友的王紹清教授 163
懷念...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