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考特‧桑迪基
定價:NT$ 380
優惠價:88 折,NT$ 334
本商品已絕版
本書敘述「失敗文化」如何塑造今天的美國社會。
「失敗者萬歲」是懷特。惠特曼在19世紀美國一段艱難時代的名言。
失敗者正是塑造美國當代文化的一群人,美國的失敗美學,也在這樣的一段文化形塑的過程中完成。
失敗者是美國當代文學的核心,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在1949年的悲劇《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 裡,主角威利‧婁門(Willy Loman)象徵了無數人生變調的美國顧家男人。
1925年出版的《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主角,蓋茲比(Jay Gatsby)的「一棟房子龐大破碎的失敗」,百老匯在1933年推出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1947年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在《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中創造出少見的女性失敗者角色,布蘭琪(Blanche DuBois)最著名的台詞:「我向來依賴陌生人的好心過活」幾乎可以說是直接從鍍金時代(也是大恐慌時代)懇求信上抄下來的話。
失敗的文化,在20世紀催生了許多民謠,20世紀中頁以後,失敗者一直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流行音樂的領域。在一首一九六五年藍調裡面,這樣傳唱著:
我才不介意在這個世界上失敗,
我才不介意在這個世界上失敗,
不介意穿破掉的馬褲,
法蘭基‧伯朗(Frankie Brown)的〈就是不成材〉(Born to Lose)變成了傳唱經典歌曲,唱過的人有狄恩‧馬汀(Dean Martin)、湯姆‧瓊斯(Tom Jones)、----等巨星。另外還有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唱:「獻給失敗者」,披頭四則讓〈我是失敗者〉(I’m a Loser)登上暢銷排行榜。
被廣泛認為是美國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的巴布‧迪倫(Bob Dylan) 一九六四年沙啞地唱著「今天的失敗者/明天也能贏」。迪倫將失敗視作唯一保留的道德身分,唯一真正的成功。腳步愈來愈快的現代生活讓某些人突然變成了所謂的失敗者──因為他們在生命競爭裡停滯不前。他唱道:「你輸了自己,再出發,突然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怕。」
*******************************
這是一本失敗者的故事,是實踐美國夢的一段辛酸史。
本書原書名為《天生輸家》(Born Losers),根據美國這一兩百年的歷史,美國夢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變成天生的輸家,因為懷抱夢想,有成功的嚮往,當然便有失敗的可能。
但沒有失敗,也不會有成功。自十九世紀以來,美國在漫天蓋捲的資本主義及企業家飛黃騰達故事的籠罩下,成功理所當然變成了人生的指標、存在的價值。但是過去的兩百年,就是因為有著那些無數失敗的人與故事,才使得美國夢在歷史的紀錄裡銘刻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圖像,那是一段不可逆轉的歷史記憶,一段改造了美國與美國靈魂的過去。
失敗者的歷史,揭露了成功的黑暗面,這段歷史讓我們了解到,失敗不是美國夢的墮落面,而是美國夢的基礎。如果沒有失敗,美國夢便不會存在、並延續下去。我們需要失敗者,需要這個辭、也需要這種人,才能釐清自己的失敗和夢想。
作者簡介:
史考特‧山迪基(Scott A. Sandage),卡內基美隆(Carnegie Mellon)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史考特‧桑迪基
優惠價: 88 折, NT$ 334 NT$ 380
本商品已絕版
本書敘述「失敗文化」如何塑造今天的美國社會。
「失敗者萬歲」是懷特。惠特曼在19世紀美國一段艱難時代的名言。
失敗者正是塑造美國當代文化的一群人,美國的失敗美學,也在這樣的一段文化形塑的過程中完成。
失敗者是美國當代文學的核心,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在1949年的悲劇《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 裡,主角威利‧婁門(Willy Loman)象徵了無數人生變調的美國顧家男人。
1925年出版的《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主角,蓋茲比(Jay Gatsby)的「一棟房子龐大破碎的失敗」,百老匯在1933年推出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1947年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在《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中創造出少見的女性失敗者角色,布蘭琪(Blanche DuBois)最著名的台詞:「我向來依賴陌生人的好心過活」幾乎可以說是直接從鍍金時代(也是大恐慌時代)懇求信上抄下來的話。
失敗的文化,在20世紀催生了許多民謠,20世紀中頁以後,失敗者一直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流行音樂的領域。在一首一九六五年藍調裡面,這樣傳唱著:
我才不介意在這個世界上失敗,
我才不介意在這個世界上失敗,
不介意穿破掉的馬褲,
法蘭基‧伯朗(Frankie Brown)的〈就是不成材〉(Born to Lose)變成了傳唱經典歌曲,唱過的人有狄恩‧馬汀(Dean Martin)、湯姆‧瓊斯(Tom Jones)、----等巨星。另外還有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唱:「獻給失敗者」,披頭四則讓〈我是失敗者〉(I’m a Loser)登上暢銷排行榜。
被廣泛認為是美國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的巴布‧迪倫(Bob Dylan) 一九六四年沙啞地唱著「今天的失敗者/明天也能贏」。迪倫將失敗視作唯一保留的道德身分,唯一真正的成功。腳步愈來愈快的現代生活讓某些人突然變成了所謂的失敗者──因為他們在生命競爭裡停滯不前。他唱道:「你輸了自己,再出發,突然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怕。」
*******************************
這是一本失敗者的故事,是實踐美國夢的一段辛酸史。
本書原書名為《天生輸家》(Born Losers),根據美國這一兩百年的歷史,美國夢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變成天生的輸家,因為懷抱夢想,有成功的嚮往,當然便有失敗的可能。
但沒有失敗,也不會有成功。自十九世紀以來,美國在漫天蓋捲的資本主義及企業家飛黃騰達故事的籠罩下,成功理所當然變成了人生的指標、存在的價值。但是過去的兩百年,就是因為有著那些無數失敗的人與故事,才使得美國夢在歷史的紀錄裡銘刻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圖像,那是一段不可逆轉的歷史記憶,一段改造了美國與美國靈魂的過去。
失敗者的歷史,揭露了成功的黑暗面,這段歷史讓我們了解到,失敗不是美國夢的墮落面,而是美國夢的基礎。如果沒有失敗,美國夢便不會存在、並延續下去。我們需要失敗者,需要這個辭、也需要這種人,才能釐清自己的失敗和夢想。
作者簡介:
史考特‧山迪基(Scott A. Sandage),卡內基美隆(Carnegie Mellon)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