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陪你讀本好書」系列88
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吳靜吉老師推薦
素直讀書快樂幸福
多元經營和平相處
我們在生活中究竟要追求什麼樣的價值?
追求幸福快樂、追求內心、家庭、人際、社會、國家和整個世界的和平應該是值得珍惜的價值,心理學家認為快樂、幸福、和平都是人生的終極價值。
人類也在追求繁榮,心理學家則認為繁榮是我們達到人生終極價值的許多工具價值中的一項,繁榮包括經濟的繁榮、社會發展的繁榮、生活豐富的繁榮。飽受戰亂不安、貧窮飢餓、缺乏互信之苦的有智之士,特別能夠體會人生的終極價值和工具價值的重要性。今天,當我們目睹恐怖事件與反恐怖的戰爭,以及種種天災人禍所帶來的殘酷事實及傷害事件,我們也就能夠設身處地了解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為什麼會在1946年,也就是日本戰敗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二年,成立PHP研究所的動機,致力於研究人類如何透過繁榮的工具價值,以實現和平、幸福、快樂的終極價值(PHP:Peace &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
在經濟不景氣,擔心失業挨餓的時候,造求繁榮是理所當然的目標,可是在追求繁榮的過程中,人們也難免在繁榮中迷失方向,視工具價值為終極價值,於是貪婪自私、好鬥輸不起、說謊造作、虛張聲勢、自我膨脹、剝削別人壯大自己的心態與行為也就因境而現。這時候我們一方面要重伸和平幸福、快樂生活的終極價值之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強調繁榮以外的其他工具價值,例如:真誠純樸、友善關懷等等。
1976年,也就是戰後30年,日本也的確繁榮起來,松下幸之助先生提出了「素直心,培養真誠純樸的心」之理念,這真的是適逢其時,一針見血的智慧與行動,提倡素直精神不僅成為PHP三千多個友會的宗旨、信條和公約,而且也成為追求繁榮以達到和平幸福的另一個平衡力量。也就是說,我們要以真誠素直的心學習、思考、討論和行動,並且積極培養傾聽、獨立自主、互相信任、互相承諾、公私分明、遵守時間、遵守約定、待人和藹親切並能體諒他人的能力和行為。
簡靜惠從1987年開始,以素直精神經營讀書會群的機緣、動機、歷程、策略和經驗,是松下幸之助的PHP和素直心最佳的實驗典範,1987年台灣社會繁榮、政治解嚴,她因著工作的機緣,比任何人更能直接了解PHP的內涵,透過繁榮達到人類的和平、幸福與快樂,及PHP友會所倡導的素直心真誠純樸的心,這正是1987年的台灣最最需要的精神食糧,她因為深受感動而於1988年成立「素直友會」,感動就是對自己以及對自己所做的事存乎真誠純樸的心,她也真是透過繁榮達到和平與快樂的實踐者,她豐衣足食卻能快樂和諧,她有效經營讀書會群,卻保存素直真誠的心。
從書中的描述,她以開放的心胸和多元的角度經營讀書會群,凝聚了讀書、休閒和友誼三合一的動機和行動。這樣的態度和經營方式正是做自己所愛、愛自己所做的體驗者,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在讀書的互動中充滿了快樂的笑聲,分享的喜悅、哭後的釋放、頓悟的驚喜,甚至於只是聊天的情趣。
台灣的讀書會如雨後春筍地成長,像素直友會的讀書會固然不少,而演變成抱怨會的讀書會也不乏其數,這樣的讀書會通常都是共讀一本書的讀書會,第一次、第二次大多數都會把必讀的書讀完,然後或分享、或辯論、或請專人導讀講解或綜合幾種方式進行,慢慢地,只有一半的人讀完指定的書籍,於是抱怨的聲音開始此起彼落;忙碌、交通、家人、老闆都可能是抱怨的對象;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抱怨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多。
我也曾經因此被要求到企業界協助他們,將抱怨會回歸讀書會的原始動機和目的。其實,只要運用多元角度、創意解釋來重新界定讀書會的意義和方式,即可迎刃而解,每個人的經驗都是好幾十本書的素材,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七情六慾、人與自己、人與別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任何的題材都是寫書的題材,表達和分享的方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肢體的,可以是多媒體的,也可以是參與者一起建構的,有了這樣的基本信念之後,只要找到了每個參與者有興趣的題材,喜歡的表達、分享或建構的方式,而且能夠對其個人的成長、家庭生活、對工作生活有所頓悟的,讀書會自然是有趣的,豐富的,成長的,令人期待的活動,我發現簡靜惠經營讀書會的心胸和角度,正是如此。
「雖然是以『一起讀書』作為交流的基本,但各友會均有不同的組織型態,例如以茶會友的,有銀髮族的,有愛好藝文的,也有探討人生課題的……,大家以成人學習』為原則,發揮自動、自發、自主與自覺的基本態度,由每個會各自的會員共同決定要讀的書,要辦的活動。
素直友會所重視的,是每一個讀書會運作的自主性。讀書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從參與的互動當中培養出一顆「素直心」,顯露人性中純樸真誠良善的一面,並將之融入於現實生活中,薰陶自己也影響別人,從而化育出一個素直的社會,才是最終的目標。(P.8)」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豬八戒賣肉----就地取材。簡靜惠原本已和好友合開「清香齋」茶藝館,她就以此茶藝館做為讀書會的場所,與另外二位好友鍾楊壽美和解致璋發起第一個讀書會,讀書會的成員最初從從6、7人增至11、2人,經過四年的準備、蘊釀、快樂、分享、以書會友,到了1992年才正式成立「素直友會」,同樣邀請好友林貴真女士擔任總幹事,而且以洪建全基金會的資源和人力逐步推動,其中,她的中山女中同窗好友也順其自然的成立了取名為「真誠會」的讀書會,然後一方面在洪建全基金會長期的工作項目中,發展並開授以素直心為中心思想的課程,這些參與者因著自己的需求,另外再邀約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建構自己的讀書會。
以素直之心成立的讀書會也就自然相繼成立,簡靜惠非常具體的告訴我們如何發起並經營讀書會,並且在第三章介紹18個讀書會個案,讓有興趣的人一方面知道如何成立並經營讀書會,一方面從眾多的個案中,選擇參考的對象。
也許透過更多像這樣多元經營如己所願的讀書會,台灣真的可以回歸真誠純樸、精緻繁榮,最後實現和平幸福、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簡介:
簡靜惠
現職: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學歷:臺大歷史系畢業、美國羅耀拉大學教育碩士。
經歷: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建國中學教師、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系講師、國際電化商品公司財務經理暨常務董事。民國66年第七屆十大傑出女青年。著有《管理的心》、《清醒的心》、《50~30的對話》、《撒一把素直的種子》等,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
名人推薦:
吳靜吉
素直讀書快樂幸福
多元經營和平相處
我們在生活中究竟要追求什麼樣的價值?
追求幸福快樂、追求內心、家庭、人際、社會、國家和整個世界的和平應該是值得珍惜的價值,心理學家認為快樂、幸福、和平都是人生的終極價值。
人類也在追求繁榮,心理學家則認為繁榮是我們達到人生終極價值的許多工具價值中的一項,繁榮包括經濟的繁榮、社會發展的繁榮、生活豐富的繁榮。飽受戰亂不安、貧窮飢餓、缺乏互信之苦的有智之士,特別能夠體會人生的終極價值和工具價值的重要性。今天,當我們目睹恐怖事件與反恐怖的戰爭,以及種種天災人禍所帶來的殘酷事實及傷害事件,我們也就能夠設身處地了解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為什麼會在1946年,也就是日本戰敗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二年,成立PHP研究所的動機,致力於研究人類如何透過繁榮的工具價值,以實現和平、幸福、快樂的終極價值(PHP:Peace &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
在經濟不景氣,擔心失業挨餓的時候,造求繁榮是理所當然的目標,可是在追求繁榮的過程中,人們也難免在繁榮中迷失方向,視工具價值為終極價值,於是貪婪自私、好鬥輸不起、說謊造作、虛張聲勢、自我膨脹、剝削別人壯大自己的心態與行為也就因境而現。這時候我們一方面要重伸和平幸福、快樂生活的終極價值之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強調繁榮以外的其他工具價值,例如:真誠純樸、友善關懷等等。
1976年,也就是戰後30年,日本也的確繁榮起來,松下幸之助先生提出了「素直心,培養真誠純樸的心」之理念,這真的是適逢其時,一針見血的智慧與行動,提倡素直精神不僅成為PHP三千多個友會的宗旨、信條和公約,而且也成為追求繁榮以達到和平幸福的另一個平衡力量。也就是說,我們要以真誠素直的心學習、思考、討論和行動,並且積極培養傾聽、獨立自主、互相信任、互相承諾、公私分明、遵守時間、遵守約定、待人和藹親切並能體諒他人的能力和行為。
簡靜惠從1987年開始,以素直精神經營讀書會群的機緣、動機、歷程、策略和經驗,是松下幸之助的PHP和素直心最佳的實驗典範,1987年台灣社會繁榮、政治解嚴,她因著工作的機緣,比任何人更能直接了解PHP的內涵,透過繁榮達到人類的和平、幸福與快樂,及PHP友會所倡導的素直心真誠純樸的心,這正是1987年的台灣最最需要的精神食糧,她因為深受感動而於1988年成立「素直友會」,感動就是對自己以及對自己所做的事存乎真誠純樸的心,她也真是透過繁榮達到和平與快樂的實踐者,她豐衣足食卻能快樂和諧,她有效經營讀書會群,卻保存素直真誠的心。
從書中的描述,她以開放的心胸和多元的角度經營讀書會群,凝聚了讀書、休閒和友誼三合一的動機和行動。這樣的態度和經營方式正是做自己所愛、愛自己所做的體驗者,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在讀書的互動中充滿了快樂的笑聲,分享的喜悅、哭後的釋放、頓悟的驚喜,甚至於只是聊天的情趣。
台灣的讀書會如雨後春筍地成長,像素直友會的讀書會固然不少,而演變成抱怨會的讀書會也不乏其數,這樣的讀書會通常都是共讀一本書的讀書會,第一次、第二次大多數都會把必讀的書讀完,然後或分享、或辯論、或請專人導讀講解或綜合幾種方式進行,慢慢地,只有一半的人讀完指定的書籍,於是抱怨的聲音開始此起彼落;忙碌、交通、家人、老闆都可能是抱怨的對象;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抱怨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多。我也曾經因此被要求到企業界協助他們,將抱怨會回歸讀書會的原始動機和目的。其實,只要運用多元角度、創意解釋來重新界定讀書會的意義和方式,即可迎刃而解,每個人的經驗都是好幾十本書的素材,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七情六慾、人與自己、人與別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任何的題材都是寫書的題材,表達和分享的方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肢體的,可以是多媒體的,也可以是參與者一起建構的,有了這樣的基本信念之後,只要找到了每個參與者有興趣的題材,喜歡的表達、分享或建構的方式,而且能夠對其個人的成長、家庭生活、對工作生活有所頓悟的,讀書會自然是有趣的,豐富的,成長的,令人期待的活動,我發現簡靜惠經營讀書會的心胸和角度,正是如此。
「雖然是以『一起讀書』作為交流的基本,但各友會均有不同的組織型態,例如以茶會友的,有銀髮族的,有愛好藝文的,也有探討人生課題的……,大家以成人學習』為原則,發揮自動、自發、自主與自覺的基本態度,由每個會各自的會員共同決定要讀的書,要辦的活動。
素直友會所重視的,是每一個讀書會運作的自主性。讀書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從參與的互動當中培養出一顆「素直心」,顯露人性中純樸真誠良善的一面,並將之融入於現實生活中,薰陶自己也影響別人,從而化育出一個素直的社會,才是最終的目標。(P.8)」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豬八戒賣肉----就地取材。簡靜惠原本已和好友合開「清香齋」茶藝館,她就以此茶藝館做為讀書會的場所,與另外二位好友鍾楊壽美和解致璋發起第一個讀書會,讀書會的成員最初從從6、7人增至11、2人,經過四年的準備、蘊釀、快樂、分享、以書會友,到了1992年才正式成立「素直友會」,同樣邀請好友林貴真女士擔任總幹事,而且以洪建全基金會的資源和人力逐步推動,其中,她的中山女中同窗好友也順其自然的成立了取名為「真誠會」的讀書會,然後一方面在洪建全基金會長期的工作項目中,發展並開授以素直心為中心思想的課程,這些參與者因著自己的需求,另外再邀約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建構自己的讀書會。
以素直之心成立的讀書會也就自然相繼成立,簡靜惠非常具體的告訴我們如何發起並經營讀書會,並且在第三章介紹18個讀書會個案,讓有興趣的人一方面知道如何成立並經營讀書會,一方面從眾多的個案中,選擇參考的對象。
也許透過更多像這樣多元經營如己所願的讀書會,台灣真的可以回歸真誠純樸、精緻繁榮,最後實現和平幸福、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現任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邱天助
讀書生活素直心
有時候,我並不那麼贊成閱讀,尤其當閱讀抽離了生活世界的時候。因此,多年來推動讀書會,所秉持的即是「讀書就是生活,但生活不只是讀書」的理念。我期待有一個地方,我們工作、我們閱讀,我們一起分享、討論;我更期待有一個地方,我們可以進行全人的學習互動,讓生活中的語言、知識、建築、勞動、信仰、價值協調一致,彼此佐證,互為滋養。或許這就是我推動讀書會的願景。
讀書會並非近代的產物。十七世紀裡,法國的沙龍、咖啡屋即具有讀書會的功能,這裡是文學和藝術的原創者、閱聽者和批評者聚集交流的地方;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後期,讀書會更是德國公共領域的一部分,主要以閱讀為中介,交談為核心,進行文學、科學、社會和政治的理性批判。中國文學史上,以文會友本是佳話。讀書會在中國可遠溯西元248-254年的竹林七賢,阮籍等人「寓居河內之山陽」,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談易說玄,並批判當時名教之虛偽;而宋、明時期文人處士聚會,煮茶論文,追求性靈上的超脫逸俗,更是日常生活的功課。
翻閱相關文獻,臺灣最早的讀書會是1923年,幾位知識分子為研討馬克斯思想而成立的「臺北青年讀書會」。在白色恐怖時代,讀書會是被壓抑的非法組織,敢以讀書會為名的閱讀討論團體寥寥無幾。反觀近十多年來,在民間團體與政府相關機構的推動下,臺灣地區的讀書會大量成長,無論社區、學校、企業組織、專業團體,處處都可發現讀書會的蹤跡,估計目前至少有150,000人參與15,000個各式各樣的讀書會,可惜的是許多讀書會已經缺乏了高超的性靈或文化的雅致。
「素直友會」是臺灣少數具有精神內涵的讀書會之一。就像一溪清澈,悠然怡人。從本質而言,讀書會大致有三種樣態:Having、Being和Boring。
Boring:一群人閒來無聊組成讀書會殺殺時間。
Having:讀書會是讓自己更具競爭力的工具。
Being:表現一種潔淨、淡然、樸實、自在的生命態度。
依我個人的接觸經驗,簡靜惠女士所帶動的「素直友會」是屬於Being樣態的團體,以「真誠純樸」的心學習、思考、討論和行動,最主要的是將這種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不忮不求、自然祥和而幸福。其實,這正是簡靜惠女士的生命態度。多年來的讀書會觀察,「什麼人帶什麼樣的讀書會」雖非至理名言但卻有跡可尋。「素直友會」至今可以發展到60幾個分會,與其說是組織的經營策略所促成,倒不如說是倡導者精神感染的延伸。簡女士的素淨樸直,養成「素直友會」不虛華、不浮躁、不矯飾的團體個性,也因而才能細水長流、清新照人。
21世紀會是個後資訊的時代(age of post-information),其主要的特色是針對20世紀末,資訊氾濫所造成的焦慮和恐懼進行深度的反思與行動。在資訊化的時代,知識(knowledge)往往透過電腦技術的處理以後,成為一種訊息(informa tion),閱讀往往變成資訊的蒐集。甚至人們不再喜歡閱讀,駭客取代了讀書人。但是當知識變成訊息以後,因為零碎、拼湊,甚至誇大的特性,訊息已很難還原為知識,甚至造成扭曲,資訊氾濫的結果是淹沒真實、窒息人們的思考,但是許多人仍然熱衷資訊的追逐,終日匆忙;更嚴重的是,網路越普遍發達,人和人接觸的空間卻越來越萎縮,有些人甚至退回穴居的生活。這種資訊破碎、真假難辨、人心浮動與社會疏離的時代,「素直友會」正是一面生命的映照,在求真、求實、以誠、以直的過程中,讓成員在汲汲營營、慌亂倉皇的社會裡得以沉澱安頓。
以一個讀書會推動者的立場,確實希望「素直友會」的經驗可以普遍分享,素直精神得以傳承,讓臺灣地區的讀書會發展越加平穩順暢。
(作者現任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理事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簡靜惠
優惠價: 9 折, NT$ 135 NT$ 150
已售完,補貨中
「再忙,也要陪你讀本好書」系列88
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吳靜吉老師推薦
素直讀書快樂幸福
多元經營和平相處
我們在生活中究竟要追求什麼樣的價值?
追求幸福快樂、追求內心、家庭、人際、社會、國家和整個世界的和平應該是值得珍惜的價值,心理學家認為快樂、幸福、和平都是人生的終極價值。
人類也在追求繁榮,心理學家則認為繁榮是我們達到人生終極價值的許多工具價值中的一項,繁榮包括經濟的繁榮、社會發展的繁榮、生活豐富的繁榮。飽受戰亂不安、貧窮飢餓、缺乏互信之苦的有智之士,特別能夠體會人生的終極價值和工具價值的重要性。今天,當我們目睹恐怖事件與反恐怖的戰爭,以及種種天災人禍所帶來的殘酷事實及傷害事件,我們也就能夠設身處地了解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為什麼會在1946年,也就是日本戰敗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二年,成立PHP研究所的動機,致力於研究人類如何透過繁榮的工具價值,以實現和平、幸福、快樂的終極價值(PHP:Peace &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
在經濟不景氣,擔心失業挨餓的時候,造求繁榮是理所當然的目標,可是在追求繁榮的過程中,人們也難免在繁榮中迷失方向,視工具價值為終極價值,於是貪婪自私、好鬥輸不起、說謊造作、虛張聲勢、自我膨脹、剝削別人壯大自己的心態與行為也就因境而現。這時候我們一方面要重伸和平幸福、快樂生活的終極價值之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強調繁榮以外的其他工具價值,例如:真誠純樸、友善關懷等等。
1976年,也就是戰後30年,日本也的確繁榮起來,松下幸之助先生提出了「素直心,培養真誠純樸的心」之理念,這真的是適逢其時,一針見血的智慧與行動,提倡素直精神不僅成為PHP三千多個友會的宗旨、信條和公約,而且也成為追求繁榮以達到和平幸福的另一個平衡力量。也就是說,我們要以真誠素直的心學習、思考、討論和行動,並且積極培養傾聽、獨立自主、互相信任、互相承諾、公私分明、遵守時間、遵守約定、待人和藹親切並能體諒他人的能力和行為。
簡靜惠從1987年開始,以素直精神經營讀書會群的機緣、動機、歷程、策略和經驗,是松下幸之助的PHP和素直心最佳的實驗典範,1987年台灣社會繁榮、政治解嚴,她因著工作的機緣,比任何人更能直接了解PHP的內涵,透過繁榮達到人類的和平、幸福與快樂,及PHP友會所倡導的素直心真誠純樸的心,這正是1987年的台灣最最需要的精神食糧,她因為深受感動而於1988年成立「素直友會」,感動就是對自己以及對自己所做的事存乎真誠純樸的心,她也真是透過繁榮達到和平與快樂的實踐者,她豐衣足食卻能快樂和諧,她有效經營讀書會群,卻保存素直真誠的心。
從書中的描述,她以開放的心胸和多元的角度經營讀書會群,凝聚了讀書、休閒和友誼三合一的動機和行動。這樣的態度和經營方式正是做自己所愛、愛自己所做的體驗者,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在讀書的互動中充滿了快樂的笑聲,分享的喜悅、哭後的釋放、頓悟的驚喜,甚至於只是聊天的情趣。
台灣的讀書會如雨後春筍地成長,像素直友會的讀書會固然不少,而演變成抱怨會的讀書會也不乏其數,這樣的讀書會通常都是共讀一本書的讀書會,第一次、第二次大多數都會把必讀的書讀完,然後或分享、或辯論、或請專人導讀講解或綜合幾種方式進行,慢慢地,只有一半的人讀完指定的書籍,於是抱怨的聲音開始此起彼落;忙碌、交通、家人、老闆都可能是抱怨的對象;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抱怨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多。
我也曾經因此被要求到企業界協助他們,將抱怨會回歸讀書會的原始動機和目的。其實,只要運用多元角度、創意解釋來重新界定讀書會的意義和方式,即可迎刃而解,每個人的經驗都是好幾十本書的素材,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七情六慾、人與自己、人與別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任何的題材都是寫書的題材,表達和分享的方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肢體的,可以是多媒體的,也可以是參與者一起建構的,有了這樣的基本信念之後,只要找到了每個參與者有興趣的題材,喜歡的表達、分享或建構的方式,而且能夠對其個人的成長、家庭生活、對工作生活有所頓悟的,讀書會自然是有趣的,豐富的,成長的,令人期待的活動,我發現簡靜惠經營讀書會的心胸和角度,正是如此。
「雖然是以『一起讀書』作為交流的基本,但各友會均有不同的組織型態,例如以茶會友的,有銀髮族的,有愛好藝文的,也有探討人生課題的……,大家以成人學習』為原則,發揮自動、自發、自主與自覺的基本態度,由每個會各自的會員共同決定要讀的書,要辦的活動。
素直友會所重視的,是每一個讀書會運作的自主性。讀書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從參與的互動當中培養出一顆「素直心」,顯露人性中純樸真誠良善的一面,並將之融入於現實生活中,薰陶自己也影響別人,從而化育出一個素直的社會,才是最終的目標。(P.8)」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豬八戒賣肉----就地取材。簡靜惠原本已和好友合開「清香齋」茶藝館,她就以此茶藝館做為讀書會的場所,與另外二位好友鍾楊壽美和解致璋發起第一個讀書會,讀書會的成員最初從從6、7人增至11、2人,經過四年的準備、蘊釀、快樂、分享、以書會友,到了1992年才正式成立「素直友會」,同樣邀請好友林貴真女士擔任總幹事,而且以洪建全基金會的資源和人力逐步推動,其中,她的中山女中同窗好友也順其自然的成立了取名為「真誠會」的讀書會,然後一方面在洪建全基金會長期的工作項目中,發展並開授以素直心為中心思想的課程,這些參與者因著自己的需求,另外再邀約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建構自己的讀書會。
以素直之心成立的讀書會也就自然相繼成立,簡靜惠非常具體的告訴我們如何發起並經營讀書會,並且在第三章介紹18個讀書會個案,讓有興趣的人一方面知道如何成立並經營讀書會,一方面從眾多的個案中,選擇參考的對象。
也許透過更多像這樣多元經營如己所願的讀書會,台灣真的可以回歸真誠純樸、精緻繁榮,最後實現和平幸福、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簡介:
簡靜惠
現職: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學歷:臺大歷史系畢業、美國羅耀拉大學教育碩士。
經歷: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建國中學教師、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系講師、國際電化商品公司財務經理暨常務董事。民國66年第七屆十大傑出女青年。著有《管理的心》、《清醒的心》、《50~30的對話》、《撒一把素直的種子》等,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
名人推薦:
吳靜吉
素直讀書快樂幸福
多元經營和平相處
我們在生活中究竟要追求什麼樣的價值?
追求幸福快樂、追求內心、家庭、人際、社會、國家和整個世界的和平應該是值得珍惜的價值,心理學家認為快樂、幸福、和平都是人生的終極價值。
人類也在追求繁榮,心理學家則認為繁榮是我們達到人生終極價值的許多工具價值中的一項,繁榮包括經濟的繁榮、社會發展的繁榮、生活豐富的繁榮。飽受戰亂不安、貧窮飢餓、缺乏互信之苦的有智之士,特別能夠體會人生的終極價值和工具價值的重要性。今天,當我們目睹恐怖事件與反恐怖的戰爭,以及種種天災人禍所帶來的殘酷事實及傷害事件,我們也就能夠設身處地了解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為什麼會在1946年,也就是日本戰敗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二年,成立PHP研究所的動機,致力於研究人類如何透過繁榮的工具價值,以實現和平、幸福、快樂的終極價值(PHP:Peace &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
在經濟不景氣,擔心失業挨餓的時候,造求繁榮是理所當然的目標,可是在追求繁榮的過程中,人們也難免在繁榮中迷失方向,視工具價值為終極價值,於是貪婪自私、好鬥輸不起、說謊造作、虛張聲勢、自我膨脹、剝削別人壯大自己的心態與行為也就因境而現。這時候我們一方面要重伸和平幸福、快樂生活的終極價值之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強調繁榮以外的其他工具價值,例如:真誠純樸、友善關懷等等。
1976年,也就是戰後30年,日本也的確繁榮起來,松下幸之助先生提出了「素直心,培養真誠純樸的心」之理念,這真的是適逢其時,一針見血的智慧與行動,提倡素直精神不僅成為PHP三千多個友會的宗旨、信條和公約,而且也成為追求繁榮以達到和平幸福的另一個平衡力量。也就是說,我們要以真誠素直的心學習、思考、討論和行動,並且積極培養傾聽、獨立自主、互相信任、互相承諾、公私分明、遵守時間、遵守約定、待人和藹親切並能體諒他人的能力和行為。
簡靜惠從1987年開始,以素直精神經營讀書會群的機緣、動機、歷程、策略和經驗,是松下幸之助的PHP和素直心最佳的實驗典範,1987年台灣社會繁榮、政治解嚴,她因著工作的機緣,比任何人更能直接了解PHP的內涵,透過繁榮達到人類的和平、幸福與快樂,及PHP友會所倡導的素直心真誠純樸的心,這正是1987年的台灣最最需要的精神食糧,她因為深受感動而於1988年成立「素直友會」,感動就是對自己以及對自己所做的事存乎真誠純樸的心,她也真是透過繁榮達到和平與快樂的實踐者,她豐衣足食卻能快樂和諧,她有效經營讀書會群,卻保存素直真誠的心。
從書中的描述,她以開放的心胸和多元的角度經營讀書會群,凝聚了讀書、休閒和友誼三合一的動機和行動。這樣的態度和經營方式正是做自己所愛、愛自己所做的體驗者,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在讀書的互動中充滿了快樂的笑聲,分享的喜悅、哭後的釋放、頓悟的驚喜,甚至於只是聊天的情趣。
台灣的讀書會如雨後春筍地成長,像素直友會的讀書會固然不少,而演變成抱怨會的讀書會也不乏其數,這樣的讀書會通常都是共讀一本書的讀書會,第一次、第二次大多數都會把必讀的書讀完,然後或分享、或辯論、或請專人導讀講解或綜合幾種方式進行,慢慢地,只有一半的人讀完指定的書籍,於是抱怨的聲音開始此起彼落;忙碌、交通、家人、老闆都可能是抱怨的對象;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抱怨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多。我也曾經因此被要求到企業界協助他們,將抱怨會回歸讀書會的原始動機和目的。其實,只要運用多元角度、創意解釋來重新界定讀書會的意義和方式,即可迎刃而解,每個人的經驗都是好幾十本書的素材,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七情六慾、人與自己、人與別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任何的題材都是寫書的題材,表達和分享的方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肢體的,可以是多媒體的,也可以是參與者一起建構的,有了這樣的基本信念之後,只要找到了每個參與者有興趣的題材,喜歡的表達、分享或建構的方式,而且能夠對其個人的成長、家庭生活、對工作生活有所頓悟的,讀書會自然是有趣的,豐富的,成長的,令人期待的活動,我發現簡靜惠經營讀書會的心胸和角度,正是如此。
「雖然是以『一起讀書』作為交流的基本,但各友會均有不同的組織型態,例如以茶會友的,有銀髮族的,有愛好藝文的,也有探討人生課題的……,大家以成人學習』為原則,發揮自動、自發、自主與自覺的基本態度,由每個會各自的會員共同決定要讀的書,要辦的活動。
素直友會所重視的,是每一個讀書會運作的自主性。讀書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從參與的互動當中培養出一顆「素直心」,顯露人性中純樸真誠良善的一面,並將之融入於現實生活中,薰陶自己也影響別人,從而化育出一個素直的社會,才是最終的目標。(P.8)」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豬八戒賣肉----就地取材。簡靜惠原本已和好友合開「清香齋」茶藝館,她就以此茶藝館做為讀書會的場所,與另外二位好友鍾楊壽美和解致璋發起第一個讀書會,讀書會的成員最初從從6、7人增至11、2人,經過四年的準備、蘊釀、快樂、分享、以書會友,到了1992年才正式成立「素直友會」,同樣邀請好友林貴真女士擔任總幹事,而且以洪建全基金會的資源和人力逐步推動,其中,她的中山女中同窗好友也順其自然的成立了取名為「真誠會」的讀書會,然後一方面在洪建全基金會長期的工作項目中,發展並開授以素直心為中心思想的課程,這些參與者因著自己的需求,另外再邀約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建構自己的讀書會。
以素直之心成立的讀書會也就自然相繼成立,簡靜惠非常具體的告訴我們如何發起並經營讀書會,並且在第三章介紹18個讀書會個案,讓有興趣的人一方面知道如何成立並經營讀書會,一方面從眾多的個案中,選擇參考的對象。
也許透過更多像這樣多元經營如己所願的讀書會,台灣真的可以回歸真誠純樸、精緻繁榮,最後實現和平幸福、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現任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邱天助
讀書生活素直心
有時候,我並不那麼贊成閱讀,尤其當閱讀抽離了生活世界的時候。因此,多年來推動讀書會,所秉持的即是「讀書就是生活,但生活不只是讀書」的理念。我期待有一個地方,我們工作、我們閱讀,我們一起分享、討論;我更期待有一個地方,我們可以進行全人的學習互動,讓生活中的語言、知識、建築、勞動、信仰、價值協調一致,彼此佐證,互為滋養。或許這就是我推動讀書會的願景。
讀書會並非近代的產物。十七世紀裡,法國的沙龍、咖啡屋即具有讀書會的功能,這裡是文學和藝術的原創者、閱聽者和批評者聚集交流的地方;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後期,讀書會更是德國公共領域的一部分,主要以閱讀為中介,交談為核心,進行文學、科學、社會和政治的理性批判。中國文學史上,以文會友本是佳話。讀書會在中國可遠溯西元248-254年的竹林七賢,阮籍等人「寓居河內之山陽」,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談易說玄,並批判當時名教之虛偽;而宋、明時期文人處士聚會,煮茶論文,追求性靈上的超脫逸俗,更是日常生活的功課。
翻閱相關文獻,臺灣最早的讀書會是1923年,幾位知識分子為研討馬克斯思想而成立的「臺北青年讀書會」。在白色恐怖時代,讀書會是被壓抑的非法組織,敢以讀書會為名的閱讀討論團體寥寥無幾。反觀近十多年來,在民間團體與政府相關機構的推動下,臺灣地區的讀書會大量成長,無論社區、學校、企業組織、專業團體,處處都可發現讀書會的蹤跡,估計目前至少有150,000人參與15,000個各式各樣的讀書會,可惜的是許多讀書會已經缺乏了高超的性靈或文化的雅致。
「素直友會」是臺灣少數具有精神內涵的讀書會之一。就像一溪清澈,悠然怡人。從本質而言,讀書會大致有三種樣態:Having、Being和Boring。
Boring:一群人閒來無聊組成讀書會殺殺時間。
Having:讀書會是讓自己更具競爭力的工具。
Being:表現一種潔淨、淡然、樸實、自在的生命態度。
依我個人的接觸經驗,簡靜惠女士所帶動的「素直友會」是屬於Being樣態的團體,以「真誠純樸」的心學習、思考、討論和行動,最主要的是將這種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不忮不求、自然祥和而幸福。其實,這正是簡靜惠女士的生命態度。多年來的讀書會觀察,「什麼人帶什麼樣的讀書會」雖非至理名言但卻有跡可尋。「素直友會」至今可以發展到60幾個分會,與其說是組織的經營策略所促成,倒不如說是倡導者精神感染的延伸。簡女士的素淨樸直,養成「素直友會」不虛華、不浮躁、不矯飾的團體個性,也因而才能細水長流、清新照人。
21世紀會是個後資訊的時代(age of post-information),其主要的特色是針對20世紀末,資訊氾濫所造成的焦慮和恐懼進行深度的反思與行動。在資訊化的時代,知識(knowledge)往往透過電腦技術的處理以後,成為一種訊息(informa tion),閱讀往往變成資訊的蒐集。甚至人們不再喜歡閱讀,駭客取代了讀書人。但是當知識變成訊息以後,因為零碎、拼湊,甚至誇大的特性,訊息已很難還原為知識,甚至造成扭曲,資訊氾濫的結果是淹沒真實、窒息人們的思考,但是許多人仍然熱衷資訊的追逐,終日匆忙;更嚴重的是,網路越普遍發達,人和人接觸的空間卻越來越萎縮,有些人甚至退回穴居的生活。這種資訊破碎、真假難辨、人心浮動與社會疏離的時代,「素直友會」正是一面生命的映照,在求真、求實、以誠、以直的過程中,讓成員在汲汲營營、慌亂倉皇的社會裡得以沉澱安頓。
以一個讀書會推動者的立場,確實希望「素直友會」的經驗可以普遍分享,素直精神得以傳承,讓臺灣地區的讀書會發展越加平穩順暢。
(作者現任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理事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3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