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森山大道
定價:NT$ 380
優惠價:88 折,NT$ 334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高反差、粗粒子、模糊、晃動、失焦的強烈黑白攝影代表人物
街拍大師 森山大道 自傳攝影書籍終曲──《犬的記憶 終章》
「一個記憶喚醒另一個記憶,之後再探尋新的記憶,時間循環不止。今後我擁有的記憶,究竟是什麼樣的記憶呢?」
從《犬的記憶》走向《終章》;從時間走向空間的記憶行旅──
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一九八二年在日本出版《犬的記憶》,相隔十六年,一九九八年再出版《犬的記憶 終章》,被譽為是進入大師世界的代表性自傳書籍。
第一部《犬的記憶》中,隨著大師森山回溯自兒時、青少年、成年的過往,與自己相關的事物為故事展開架構,深崛記憶的旅行,就像是追索時間地圖中的人生種種;而《犬的記憶 終章》,則是以森山大道所走過的城市為鋪陳背景,娓娓道來對其有所影響的人物以及事物交往的故事。
從巴黎這個讓大師無可救藥迷戀著的城市作為全書開端,漫走在空間地圖上;與森山大道攝影生涯有著緊密關係的日本大阪、神戶、新宿、逗子;對於年少時期的森山,就等同於異國城市、另一個國度的札幌,同時更是在此地,明治初年北海道一批重要的開墾史紀錄照,讓森山尋溯了攝影最純粹的原初狀態;戰地氛圍的美軍基地橫須賀,是森山以自由攝影家出發、嶄露頭角的拍攝第一站;甚至跨海來到歐洲……「在路上」的公路書寫、空間的旅行故事,更契合了這位被喻為城市街拍大師的漫遊。
城市的風景,總因「人」而更加深刻:在巴黎,森山大道訪問了曾給予他重大啟蒙的攝影大師威廉‧克萊因,這次不是透過作品,而是克萊因本人的渲染力滲透到森山身上;在新宿,森山第一次與詩人作家寺山修司的邂逅,並開始長達多年的合作情誼;在橫須賀,攝影家東松照明以該地美軍基地為背景的攝影重要代表作《占領》,給予才剛成為自由攝影師的森山決定性的深刻影響;在逗子,森山與攝影家中平卓馬建立起了既挑釁又相惜的革命情感;岩宮武二、井上青龍、深瀨昌久、荒木經惟……,每一位人物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交遇中,繪就出森山的「心的風景」。
延續前一本書,《犬的記憶 終章》書中,森山同樣以細膩深刻的文字,作為進入攝影世界的方式,他這些意味深長的文章,完美地契合了他所拍下的那些充滿詩意的粗顆粒黑白照片。不管是閱讀文章還是凝視照片,都讓人完全沈浸其中,而這些優異的照片作品,也因為文字而更添了一層個人意味。
作者簡介:
森山大道
1938年生於日本大阪,原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平面設計師,後進入大阪岩宮武二攝影工作室擔任助理,為其攝影啟蒙階段。在照相館中偶然見到威廉‧克萊因的成名大作《紐約》,受到極大啟發;1961年決定轉赴東京,投靠細江英公門下從助理做起,並協助細江完成三島由紀夫攝影集《薔薇刑》。1964年獨立發展,以《相機每日》雜誌刊登的橫須賀美軍基地攝影作品初露頭角。
1968年首次出版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展現藝術家風格的強烈印記;1969年參與由攝影家中平卓馬及高梨豐,以及岡田隆彥(詩人)、多木浩二(評論家)共同創辦的《挑釁》雜誌,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成為森山風格的明顯標記,並在日本廣告界形成一股狂熱模仿風潮。此一時期同時開始與作家寺山修司的合作關係。1970年出版《攝影再見》攝影集,作為自己該階段的總結。
70年代森山歷經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風格轉而呈現失意、絶望,抑鬱黑色。為擺脫陰霾,森山受日本設計大師橫尾忠則之邀,遠赴紐約,游移在異國城市之中。
80年代,森山逐漸擺脫低迷,《光與影》表現森山昂首直視景物的鮮明意志,使日本評論家驚艷不已。媒體並以斗大標題報導:「森山大道終於回來了!」
90年代起,頻繁於日本海內外舉辦主題個展及大型回顧展,1999年舊金山當代藝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美國各城市巡迴展;2002年倫敦及紐約個展、2003法國卡地亞基金會大型回顧展;2004至2009年陸續在科隆、阿姆斯特丹、奧斯陸等城市受邀個展,及日本北海道各城市巡迴展覽。
攝影集及文集陸續出版數十本,包括《犬的記憶》三部曲、《遠野物語》、《新宿+森山大道》、《大阪+森山大道》、《寫真對話集》、《晝的學校、夜的學校》、《森山。新宿。荒木》、《另一個國度》等。
譯者簡介:
廖慧淑
東京外語專門學校日中翻譯科畢業,並於視丘攝影學院研修攝影。曾任《遠見》、《卓越》雜誌記者;《WA.SA.BI.日本四季之旅》、《AZ時尚旅遊》雜誌採訪編輯、日文編譯及攝影。目前為自由工作者,專職翻譯及攝影,譯作有《巴黎.家的私設計》、《這是一場從巴黎地鐵開始的小旅行》;攝影作品主要為音樂CD封面攝影、演唱會攝影及雜誌攝影。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犬的記憶》座談會部分節錄文章
主持人:沈昭良(攝影家)
主講人:張照堂(攝影家、台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
許悔之(詩人、出版人)
沈昭良(以下簡稱沈):試論我們如何界定一位攝影家的歷史地位。知名度的高低?本職學能的嫻熟與否?創作質量的多寡優劣?作品所引發的衝擊與感動程度?作品所試圖連結的生命深度與思想高度?是否將自己貫徹在歷史長軸的宿命中,不斷透過作品緊密呈現自身的生命狀態?觀察攝影家面對議題時的態度,及其是否透過作品,對攝影潮流、教育、評論、社會環境與文化現象提出深刻而獨特的回應?套用以上這幾個客觀標準,森山大道的個人與作品特質,幾乎符合了上項多數的評斷基礎。這也是他不僅在日本,甚至在全世界,受到相當程度歡迎及肯定的主要原因。
張照堂(以下簡稱張):森山大道有幾個關鍵詞:光線、記憶、挑釁、街道、憂鬱、歷史等等,而這些其實也就是森山大道的攝影所要表達的情感。他今天之所以這麼受歡迎,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首先是他曾經處在流離、迷失的青年時代,在迷離過程中他不停地追尋,再加上他對於攝影堅韌的毅力,這兩者的結合,推進他不斷地往前走,而這也是他創作上重要的推動力;另外,他從很早之前即不停地拍照,雖然沒有執業,但總是想辦法去旅行、住宿簡單的旅館、喝咖啡……就是不停拍照,累積到現在有非常多東西;接下來則是他對於文學、文字的掌握力,他很用功在閱讀各種文學書籍包括詩作,對於日本國內外文學都很著迷,甚至談及很多評論、回憶等思考性、文學性的東西。一位日本攝影家曾經說過,攝影其實是和文學息息相關的,就是說,如果你看到一張照片,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文學的體味,那樣的東西將會使這張照片更加迷人。所以文學的底子對攝影來講,可能比音樂、繪畫更重要,我覺得像文學那種讓你去思考、讓你去想像的力量,會使你的影像增加一種強度出來。
許悔之(以下簡稱許):森山總是試圖想要逃離某個地方,如果我們用班雅明的話語來說,其實像森山大道這些四處遊走的藝術家,就像一個閒晃者、漫遊者,這樣的用詞和西方的現代性或都會性有關,都會像個磁石吸引了很多人,裡面就開始產生最多可能的接觸以及最大的疏離感。森山大道互為主體的文字和影像裡,也很強烈表達了他幾乎是一個無所屬、精神上接近無家可歸的人,一直在流浪。那麼他的動力在哪裡?這可能更接近一個逃逸的路線,如果不是因為攝影,那麼他的生命可能就會變得一無所成,甚至會變得沒那麼有創造力。
我想這也是我們說藝術或美,常常是沒有目的性的,而對創作者來說,可能還有一種自我療癒的部分。少年時期的森山,書唸得不好,本來一輩子很可能就做平面設計,但他內在一直有很大的不滿,讓他選擇要出走嘗試。當你在體制裡面發現有很大的不滿時,轉而投入創作可能就變成精緻的不滿。城市中晃盪的風景,透過攝影及文字,他想給自己也給觀看的人一些記憶,最後這些透過少年一樣好奇、感傷的心,成為創作。對那些被建制好、所有完整的東西,想要有小小的叛變,這樣的不滿、想要做出跟這一切都不一樣的東西,或者我們就稱之為藝術最本源的動力。
提問:森山的書會讓我直接聯想到二十世紀初T.S艾略特的《荒原》和《四首四重奏》,以及同時的一些相關作品。文字發展了二千年到三千年時間,詩的形式上也到了一個極限,我比較好奇的是,影像從一八三九年發展到現在能夠大量生產還不到二百年的時間,但現在已經開始運用大量的影像、連串的影像去做編輯,那麼系列影像同樣也可以達到像詩一樣的敘事方式,並且細緻化地懷著感情、情緒去做切割、去仔細描述?
許:這個問題有好幾個層次,一個是文字的,一個是影像的,一個是系列後被整理出來的呈現,另一個則是詩的部分,歸納為四個層次。每次看到不屬於陽光積極正面的影像或文字創作者,都常常讓我想到艾略特的《荒原》裡面那個瞎了眼睛的老人,他到了死地活著回來,告訴沒有去過死地、那個敗壞的地方的人說,我活著回來了,而且讓我告訴你們那裡有些什麼。創作者究竟給了我們什麼?在我旁邊的沈昭良先生,十幾年前在東京築地拍攝了漁市場,包括市場裡一個個被冰凍的鮪魚冰櫃。我有一張他當時拍的照片,裡面是被冰涷的霧氣在瀰漫,如果霧氣有改變或他沖洗的方式不一樣,照片就會給我不一樣的感受。被拍下來的底片透過攝影家沖洗,他自然有一套解釋方式,決定他所要呈現的某一種質地,或者是色澤、氛圍等,這難道不也是充滿變動的可能嗎?創作其實永遠都是在前進的路途上。
回到詩的部分,詩是什麼?我想這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我很喜歡德國哲學家海德格,他說人是一個棲息者,棲息在這個世界,我想一位攝影家當他找到了很獨特的看世界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和別人都不一樣的時候,我覺得那就是接近詩的領域了。
沈:我覺得圖像需要透過更具思維、結構與情感的編輯程序,方能一定程度精確的遂行或還原作者的意志與情感,因此,我相信森山也會做同樣的思考。當我在翻閱對森山大道個人甚至日本近代攝影史發展而言,極為重要的《攝影再見》這本攝影集時,當下雖無法清楚判別這本書的部分內容是拍攝什麼,但卻也能藉由大量且近似的影像風格及語彙,經編輯建構之後,清楚感知這本攝影集試圖挑動的思考位階。因為在整個七○年代,森山是處在對攝影本質、自我與攝影的關聯,及對相關攝影主流論述,抱持深度質疑的時代。即便在七○年代這樣一個寫實主義流行的年代,照片普遍呈現具像的意義或指涉,然而,包括森山、中平卓馬或東松照明等這些攝影家們,當時卻一直思索,攝影在本質上,有沒有可能在所謂紀實、記錄這樣的意義與價值之外,形成另外一種可能,也就是說攝影有沒有可能是挑撥思想的文件?他們在這個基礎上,開始嘗試攝影在內容與表現形式上的其他可能。這也是《攝影再見》這本代表性作品,在日本近代攝影史上所連結的重要意義。日本的攝影評論家同時也認為,《攝影再見》除了反應跟指涉森山自我與「攝影」告別之外,其實更大的企圖,是透過類似內容模糊抽象的圖像,與那個強調寫實具像的年代,及那個年代裡所充斥的攝影流行與影像思維宣告再見。
許:日本文學在平安時代以後,常著墨在小細處,我們看到川端康成寫女人的脖子的美麗就寫了三頁,而其中一頁半在寫脖子上細細的汗毛。對於細節往覆的、耽溺的描寫,在《犬的記憶》這本書裡也很多,在我對於日本文學有限的閱讀裡,我覺得他其實是有種很高度的自我流放感,看這樣一本書,讓人覺得是一位藝術家在呈現他精神上的無家可歸,這裡面唯一找到歸依的只有兩個,首先是他少年時代被拋棄了,然後立志成為攝影師;另一個則是無止盡的攝影,但他也曾經很長時間迷惘過,包括他說的安眠藥的濫用。這樣一個創作者運用文字的能力,有時候是一種幸福,但也會是一種干擾,互相變成文本,一張照片為什麼擺在一段文字旁,這其中就充滿了指涉性跟強調,不過當然最終都還是心的風景。
一九九八年我在倫敦看了一場很震撼的攝影展。九○年代因愛滋病過世的美國攝影家梅普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作為一位同志,拍攝許多挑釁至極的照片:壯碩的黑人及瘦小的白人肛交口交、喝尿狂、充滿性暗示的花朵,當時二十多歲的我覺得整個靈魂都被擾亂了。接著是他拍攝美國前幾年過世的作家蘇珊‧宋塔一張優雅的人像,她略略十度角抬頭,神情有一點自負,穿了一件破舊的蘇格蘭格紋襯衫、兩顆扭扣未扣,一位女性知識份子在中性裝扮裡的那種魅力真的非常巨大的。再接著看到的裝置卻是一個空鏡子;看了展覽前段被驚天動地被震撼被撩撥以後,你接著看到的是自己,這讓人覺得非常震撼心碎。那是一個簡單但經過震撼後很強的概念,我想一切在這世間的創作,最後都是心的風景,當心的風景透過你的能力、技術或瞬間的限制,或是超乎限制以外一個很棒的狀態,你截取了那個瞬間,但最終還是觀看的人看到了什麼。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3折20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2 |
5折 | 11 |
6折 | 1 |
7折以上 | 5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森山大道
優惠價: 88 折, NT$ 334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高反差、粗粒子、模糊、晃動、失焦的強烈黑白攝影代表人物
街拍大師 森山大道 自傳攝影書籍終曲──《犬的記憶 終章》
「一個記憶喚醒另一個記憶,之後再探尋新的記憶,時間循環不止。今後我擁有的記憶,究竟是什麼樣的記憶呢?」
從《犬的記憶》走向《終章》;從時間走向空間的記憶行旅──
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一九八二年在日本出版《犬的記憶》,相隔十六年,一九九八年再出版《犬的記憶 終章》,被譽為是進入大師世界的代表性自傳書籍。
第一部《犬的記憶》中,隨著大師森山回溯自兒時、青少年、成年的過往,與自己相關的事物為故事展開架構,深崛記憶的旅行,就像是追索時間地圖中的人生種種;而《犬的記憶 終章》,則是以森山大道所走過的城市為鋪陳背景,娓娓道來對其有所影響的人物以及事物交往的故事。
從巴黎這個讓大師無可救藥迷戀著的城市作為全書開端,漫走在空間地圖上;與森山大道攝影生涯有著緊密關係的日本大阪、神戶、新宿、逗子;對於年少時期的森山,就等同於異國城市、另一個國度的札幌,同時更是在此地,明治初年北海道一批重要的開墾史紀錄照,讓森山尋溯了攝影最純粹的原初狀態;戰地氛圍的美軍基地橫須賀,是森山以自由攝影家出發、嶄露頭角的拍攝第一站;甚至跨海來到歐洲……「在路上」的公路書寫、空間的旅行故事,更契合了這位被喻為城市街拍大師的漫遊。
城市的風景,總因「人」而更加深刻:在巴黎,森山大道訪問了曾給予他重大啟蒙的攝影大師威廉‧克萊因,這次不是透過作品,而是克萊因本人的渲染力滲透到森山身上;在新宿,森山第一次與詩人作家寺山修司的邂逅,並開始長達多年的合作情誼;在橫須賀,攝影家東松照明以該地美軍基地為背景的攝影重要代表作《占領》,給予才剛成為自由攝影師的森山決定性的深刻影響;在逗子,森山與攝影家中平卓馬建立起了既挑釁又相惜的革命情感;岩宮武二、井上青龍、深瀨昌久、荒木經惟……,每一位人物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交遇中,繪就出森山的「心的風景」。
延續前一本書,《犬的記憶 終章》書中,森山同樣以細膩深刻的文字,作為進入攝影世界的方式,他這些意味深長的文章,完美地契合了他所拍下的那些充滿詩意的粗顆粒黑白照片。不管是閱讀文章還是凝視照片,都讓人完全沈浸其中,而這些優異的照片作品,也因為文字而更添了一層個人意味。
作者簡介:
森山大道
1938年生於日本大阪,原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平面設計師,後進入大阪岩宮武二攝影工作室擔任助理,為其攝影啟蒙階段。在照相館中偶然見到威廉‧克萊因的成名大作《紐約》,受到極大啟發;1961年決定轉赴東京,投靠細江英公門下從助理做起,並協助細江完成三島由紀夫攝影集《薔薇刑》。1964年獨立發展,以《相機每日》雜誌刊登的橫須賀美軍基地攝影作品初露頭角。
1968年首次出版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展現藝術家風格的強烈印記;1969年參與由攝影家中平卓馬及高梨豐,以及岡田隆彥(詩人)、多木浩二(評論家)共同創辦的《挑釁》雜誌,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成為森山風格的明顯標記,並在日本廣告界形成一股狂熱模仿風潮。此一時期同時開始與作家寺山修司的合作關係。1970年出版《攝影再見》攝影集,作為自己該階段的總結。
70年代森山歷經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風格轉而呈現失意、絶望,抑鬱黑色。為擺脫陰霾,森山受日本設計大師橫尾忠則之邀,遠赴紐約,游移在異國城市之中。
80年代,森山逐漸擺脫低迷,《光與影》表現森山昂首直視景物的鮮明意志,使日本評論家驚艷不已。媒體並以斗大標題報導:「森山大道終於回來了!」
90年代起,頻繁於日本海內外舉辦主題個展及大型回顧展,1999年舊金山當代藝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美國各城市巡迴展;2002年倫敦及紐約個展、2003法國卡地亞基金會大型回顧展;2004至2009年陸續在科隆、阿姆斯特丹、奧斯陸等城市受邀個展,及日本北海道各城市巡迴展覽。
攝影集及文集陸續出版數十本,包括《犬的記憶》三部曲、《遠野物語》、《新宿+森山大道》、《大阪+森山大道》、《寫真對話集》、《晝的學校、夜的學校》、《森山。新宿。荒木》、《另一個國度》等。
譯者簡介:
廖慧淑
東京外語專門學校日中翻譯科畢業,並於視丘攝影學院研修攝影。曾任《遠見》、《卓越》雜誌記者;《WA.SA.BI.日本四季之旅》、《AZ時尚旅遊》雜誌採訪編輯、日文編譯及攝影。目前為自由工作者,專職翻譯及攝影,譯作有《巴黎.家的私設計》、《這是一場從巴黎地鐵開始的小旅行》;攝影作品主要為音樂CD封面攝影、演唱會攝影及雜誌攝影。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犬的記憶》座談會部分節錄文章
主持人:沈昭良(攝影家)
主講人:張照堂(攝影家、台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
許悔之(詩人、出版人)
沈昭良(以下簡稱沈):試論我們如何界定一位攝影家的歷史地位。知名度的高低?本職學能的嫻熟與否?創作質量的多寡優劣?作品所引發的衝擊與感動程度?作品所試圖連結的生命深度與思想高度?是否將自己貫徹在歷史長軸的宿命中,不斷透過作品緊密呈現自身的生命狀態?觀察攝影家面對議題時的態度,及其是否透過作品,對攝影潮流、教育、評論、社會環境與文化現象提出深刻而獨特的回應?套用以上這幾個客觀標準,森山大道的個人與作品特質,幾乎符合了上項多數的評斷基礎。這也是他不僅在日本,甚至在全世界,受到相當程度歡迎及肯定的主要原因。
張照堂(以下簡稱張):森山大道有幾個關鍵詞:光線、記憶、挑釁、街道、憂鬱、歷史等等,而這些其實也就是森山大道的攝影所要表達的情感。他今天之所以這麼受歡迎,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首先是他曾經處在流離、迷失的青年時代,在迷離過程中他不停地追尋,再加上他對於攝影堅韌的毅力,這兩者的結合,推進他不斷地往前走,而這也是他創作上重要的推動力;另外,他從很早之前即不停地拍照,雖然沒有執業,但總是想辦法去旅行、住宿簡單的旅館、喝咖啡……就是不停拍照,累積到現在有非常多東西;接下來則是他對於文學、文字的掌握力,他很用功在閱讀各種文學書籍包括詩作,對於日本國內外文學都很著迷,甚至談及很多評論、回憶等思考性、文學性的東西。一位日本攝影家曾經說過,攝影其實是和文學息息相關的,就是說,如果你看到一張照片,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文學的體味,那樣的東西將會使這張照片更加迷人。所以文學的底子對攝影來講,可能比音樂、繪畫更重要,我覺得像文學那種讓你去思考、讓你去想像的力量,會使你的影像增加一種強度出來。
許悔之(以下簡稱許):森山總是試圖想要逃離某個地方,如果我們用班雅明的話語來說,其實像森山大道這些四處遊走的藝術家,就像一個閒晃者、漫遊者,這樣的用詞和西方的現代性或都會性有關,都會像個磁石吸引了很多人,裡面就開始產生最多可能的接觸以及最大的疏離感。森山大道互為主體的文字和影像裡,也很強烈表達了他幾乎是一個無所屬、精神上接近無家可歸的人,一直在流浪。那麼他的動力在哪裡?這可能更接近一個逃逸的路線,如果不是因為攝影,那麼他的生命可能就會變得一無所成,甚至會變得沒那麼有創造力。
我想這也是我們說藝術或美,常常是沒有目的性的,而對創作者來說,可能還有一種自我療癒的部分。少年時期的森山,書唸得不好,本來一輩子很可能就做平面設計,但他內在一直有很大的不滿,讓他選擇要出走嘗試。當你在體制裡面發現有很大的不滿時,轉而投入創作可能就變成精緻的不滿。城市中晃盪的風景,透過攝影及文字,他想給自己也給觀看的人一些記憶,最後這些透過少年一樣好奇、感傷的心,成為創作。對那些被建制好、所有完整的東西,想要有小小的叛變,這樣的不滿、想要做出跟這一切都不一樣的東西,或者我們就稱之為藝術最本源的動力。
提問:森山的書會讓我直接聯想到二十世紀初T.S艾略特的《荒原》和《四首四重奏》,以及同時的一些相關作品。文字發展了二千年到三千年時間,詩的形式上也到了一個極限,我比較好奇的是,影像從一八三九年發展到現在能夠大量生產還不到二百年的時間,但現在已經開始運用大量的影像、連串的影像去做編輯,那麼系列影像同樣也可以達到像詩一樣的敘事方式,並且細緻化地懷著感情、情緒去做切割、去仔細描述?
許:這個問題有好幾個層次,一個是文字的,一個是影像的,一個是系列後被整理出來的呈現,另一個則是詩的部分,歸納為四個層次。每次看到不屬於陽光積極正面的影像或文字創作者,都常常讓我想到艾略特的《荒原》裡面那個瞎了眼睛的老人,他到了死地活著回來,告訴沒有去過死地、那個敗壞的地方的人說,我活著回來了,而且讓我告訴你們那裡有些什麼。創作者究竟給了我們什麼?在我旁邊的沈昭良先生,十幾年前在東京築地拍攝了漁市場,包括市場裡一個個被冰凍的鮪魚冰櫃。我有一張他當時拍的照片,裡面是被冰涷的霧氣在瀰漫,如果霧氣有改變或他沖洗的方式不一樣,照片就會給我不一樣的感受。被拍下來的底片透過攝影家沖洗,他自然有一套解釋方式,決定他所要呈現的某一種質地,或者是色澤、氛圍等,這難道不也是充滿變動的可能嗎?創作其實永遠都是在前進的路途上。
回到詩的部分,詩是什麼?我想這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我很喜歡德國哲學家海德格,他說人是一個棲息者,棲息在這個世界,我想一位攝影家當他找到了很獨特的看世界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和別人都不一樣的時候,我覺得那就是接近詩的領域了。
沈:我覺得圖像需要透過更具思維、結構與情感的編輯程序,方能一定程度精確的遂行或還原作者的意志與情感,因此,我相信森山也會做同樣的思考。當我在翻閱對森山大道個人甚至日本近代攝影史發展而言,極為重要的《攝影再見》這本攝影集時,當下雖無法清楚判別這本書的部分內容是拍攝什麼,但卻也能藉由大量且近似的影像風格及語彙,經編輯建構之後,清楚感知這本攝影集試圖挑動的思考位階。因為在整個七○年代,森山是處在對攝影本質、自我與攝影的關聯,及對相關攝影主流論述,抱持深度質疑的時代。即便在七○年代這樣一個寫實主義流行的年代,照片普遍呈現具像的意義或指涉,然而,包括森山、中平卓馬或東松照明等這些攝影家們,當時卻一直思索,攝影在本質上,有沒有可能在所謂紀實、記錄這樣的意義與價值之外,形成另外一種可能,也就是說攝影有沒有可能是挑撥思想的文件?他們在這個基礎上,開始嘗試攝影在內容與表現形式上的其他可能。這也是《攝影再見》這本代表性作品,在日本近代攝影史上所連結的重要意義。日本的攝影評論家同時也認為,《攝影再見》除了反應跟指涉森山自我與「攝影」告別之外,其實更大的企圖,是透過類似內容模糊抽象的圖像,與那個強調寫實具像的年代,及那個年代裡所充斥的攝影流行與影像思維宣告再見。
許:日本文學在平安時代以後,常著墨在小細處,我們看到川端康成寫女人的脖子的美麗就寫了三頁,而其中一頁半在寫脖子上細細的汗毛。對於細節往覆的、耽溺的描寫,在《犬的記憶》這本書裡也很多,在我對於日本文學有限的閱讀裡,我覺得他其實是有種很高度的自我流放感,看這樣一本書,讓人覺得是一位藝術家在呈現他精神上的無家可歸,這裡面唯一找到歸依的只有兩個,首先是他少年時代被拋棄了,然後立志成為攝影師;另一個則是無止盡的攝影,但他也曾經很長時間迷惘過,包括他說的安眠藥的濫用。這樣一個創作者運用文字的能力,有時候是一種幸福,但也會是一種干擾,互相變成文本,一張照片為什麼擺在一段文字旁,這其中就充滿了指涉性跟強調,不過當然最終都還是心的風景。
一九九八年我在倫敦看了一場很震撼的攝影展。九○年代因愛滋病過世的美國攝影家梅普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作為一位同志,拍攝許多挑釁至極的照片:壯碩的黑人及瘦小的白人肛交口交、喝尿狂、充滿性暗示的花朵,當時二十多歲的我覺得整個靈魂都被擾亂了。接著是他拍攝美國前幾年過世的作家蘇珊‧宋塔一張優雅的人像,她略略十度角抬頭,神情有一點自負,穿了一件破舊的蘇格蘭格紋襯衫、兩顆扭扣未扣,一位女性知識份子在中性裝扮裡的那種魅力真的非常巨大的。再接著看到的裝置卻是一個空鏡子;看了展覽前段被驚天動地被震撼被撩撥以後,你接著看到的是自己,這讓人覺得非常震撼心碎。那是一個簡單但經過震撼後很強的概念,我想一切在這世間的創作,最後都是心的風景,當心的風景透過你的能力、技術或瞬間的限制,或是超乎限制以外一個很棒的狀態,你截取了那個瞬間,但最終還是觀看的人看到了什麼。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2 |
5折 | 11 |
6折 | 1 |
7折以上 | 5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3折20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