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永遠沒有新鮮事!
百變多元的時尚舞台上,
怪異但很美麗,俗氣卻很新鮮;時髦看似優雅,低調反而搶眼。
在舊元素中找到新花樣,審度未來、尋找靈感,
創意乘上創意,立即展現與眾不同的時尚新魅力。
創意無限的時尚方程式!
今日的時尚舞台,錯綜交織著過去曾經陸續登場的各種時尚元素。
那些號稱最前衛、最具創意的頂尖時尚設計師,
其實是不斷地在祖母的舊衣箱中,翻找舊元素裡的新創意。
復古奢華、嘻哈重金屬、極簡豪放、民族休閒風……,
哪一種不是經過時間淡忘、沈澱後,重新被搬上時尚舞台,成為流行先驅。
喜愛追求時尚流行的你不可不知道──
閃閃發亮的鑽石其實不是女人的專利,最早愛上鑽石的,是男性!
十六世紀中葉,十二歲之前的少年,穿著粉紅色洋裝是一種慣例!
毛衣原來是給馬匹穿的衣服,曾幾何時竟穿到我們的身上!
高跟鞋一直被認為是女性的專利,但法王路易十五才是高跟鞋的流行教主!
我們曾被教導襯衫不准拉出褲子外,但真正的原因竟讓人羞於解釋!
印度老爹平常穿的褲裝睡衣,現在竟成了香奈兒最昂貴的社交服!
多少人瘋狂追逐著時尚的足跡,甘心成為它的禁臠。
但流行拆穿了,不過是在歷史中找源流,在復古中找靈感,在混搭中找風格罷了。
無論是否刻意,時尚設計師只要加一點創意,再多加一點創意,
就能創造新流行,號召新風格。
時尚方程式=(復古+未來)× 無限創意,
看懂流行時尚密碼,讓你走在流行尖端,理直氣壯。
作者簡介:
中野香織(Nakano Kaori)
日本服裝史學者.專欄作家。1962年出生,東京大學文學部、教養學部雙學位畢業,並取得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曾經於1989年、1994年擔任英國劍橋大學客座研究員。著有《西裝神話》(文春新書),有多部譯作,包含埃沙.布瑞格茲(Asa Briggs)《英國社會史》(A Social History of England,合譯,筑摩書房)、珍娜.華勒(Janet Wallach)《香奈兒:火與冰的女人》(Chanel : Her Style and Her Life,文化出版局)、安妮.侯蘭德(Anne Hollander)《時裝.性.男女》(Sex and Suit,白水社)等。
譯者簡介:
賴庭筠
政大日文系畢業,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男性時尚的地下規則
細條紋西裝的難處/Pin-Striped Suit
2002年春天,英國律師協會(Law Society)在發給八萬名會員的小冊子當中,記載了他們在服裝方面的建議。
「上電視節目時,如果要贏得觀眾們的信賴,就絕對不能穿細條紋西裝。」
這似乎是因為觀眾們的注意力容易受到華麗的細條紋西裝吸引,進而無法專注於正題上,這「有損專業律師給人的信賴感」,另外,基於同一個理由,律師協會亦建議必須避免誇張的髮型、頭皮屑落在肩上等。
針對這一點,在媒體界享有盛名的律師馬克.史蒂芬斯(Mark Stevens)先生發表了反對意見,因為也有的律師正是因為他顯目的領帶、細條紋西裝、具個人特色的髮型或華麗的配件等令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與其讓觀眾把焦點放在背景,不如將他們的視線集中在律師身上吧!像我就希望透過服裝來呈現我的個人特質,現代感十足、容易親近,而且充滿自信,我想這樣一來,帶給觀眾們的信賴感也會增加不少。」
哎呀呀,筆者至今才了解,原來穿著細條紋西裝對英國人來說竟是如此高難度的任務,真是令人驚訝呢。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管現在怎麼樣,至少從服飾史上來看,細條紋已經算是英國商人的代名詞了。
翻開《牛津字典》,我們可以發現他們是這樣定義「pin stripe」一字的,「意指商人慣穿的細條紋西裝」,保羅.基爾斯(Paul Keers)甚至在《時尚的英國紳士》一書中提到「細條紋是最適合市中心的傳統樣式」,因此,筆者一心以為對於英國商人來說,細條紋樣式最符合他們的身分與感覺。
先不說將律師與商人混為一談是否妥當,但這細條紋論戰卻給了我們一個討論的大好機會,就讓我們姑且先把律師與商人都定位於「必須被人信任的職業」,來討論細條紋西裝與商人之間的關係吧。
怎麼說來,所謂細條紋,到底是什麼樣式?
細條紋即是重覆針頭般細點連接起來的線而成的花紋,也稱為「點點線」,有人說這種花紋的靈感是取自帳本上的點線,不論真假與否,細條紋的確最先被使用於金融業的制服上。
另一種固定的條紋樣式為粉筆條紋,意指在暗色底布上以白粉筆畫上一條條間距較寬的粗線,而線條的輪廓稍微模糊是其特徵。
在男性時尚雜誌業界,給予這種大膽的花紋很高的評價,為什麼呢?這都是因為溫莎公爵的關係,溫莎公爵穿著粉筆條紋的雙層西裝遊歷世界各國,所到之處,當地的人們都十分喜愛這種花紋。
但是,此種間距較寬的條紋,在它華麗的另一面,很容易淪為下流之品,因為很多賭徒及流氓也很喜歡這種樣式的服裝,使人們留下十分強烈的刻板印象,英語中「wide boy」這個俗語指的就是「太保、小流氓」,而其中的「wide」其實就是從這種間距較寬的條紋樣式而來。正因為它是如此高難度的服裝,溫莎公爵卻能輕輕鬆鬆地穿出它的氣質與品味,當然能受到人們極高的評價,事實上在生意場上,一定要在體格、地位、年齡、人品中具有兩項優勢以上,才能夠不論穿怎麼樣的服裝,都能穿出自己的味道。
前面我們提到基爾斯曾經舉這兩個條紋樣式為「適合商場服裝的花紋」,(順道一提,其實還有一種花紋也為人們所認同,那就是「威爾斯王子」格紋,這是溫莎公爵在皇太子時代設計的格紋樣式。)為什麼在如此眾多、各式各樣的花紋當中,偏偏是條紋雀屏中選呢?
筆者查閱條紋樣式的潛藏意義時,自米歇爾.帕斯圖荷(Michel Pastoureau)所著《條紋》一書當中得知,在西方歷史中,條紋樣式(無論直紋、橫紋)在文化層面具有相當程度的特別意義。
據帕斯圖荷說,中世紀與秩序混亂有關的人們(囚犯、精神疾病患者、小孩、異教徒等)都穿著條紋樣式的服裝,除了藉此來提醒與警告人們以外,同時,條紋也象徵著一種於混亂中重建秩序的意義。
近現代的條紋也延續這樣的傳統,成為建立新秩序的工具,因此,我們在新舊時代間的過渡期,常常可以看得到條紋樣式登場。例如,法國大革命時穿著條紋服裝就是市民的象徵,(而羅伯斯比(Robespierre)華麗的條紋禮服大衣也很有名)。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末,社會風氣的色彩由純白轉為彩色,而條紋樣式在此也發揮了它承先啟後的功能。由象徵身體衛生與社會道德的純白,邁向鮮豔繽紛的色彩時,像是從廚房、浴室牆面、醫院牆面、餐具、藥物包裝開始到內衣、床單,經常使用混合白色的淡彩或條紋樣式,這個時候,條紋不只抵禦不潔與污染等外來物,也象徵著沉靜自身慾望與邪念的柵欄或過濾器……
原來如此,若是這樣我們大概就能了解,為什麼於十九世紀後期浮出檯面的商人階級要穿著這樣的服裝了。
十九世紀後期的商人們穿著日間禮服工作。當時的日間禮服為.「黑色、下擺裁成圓型(cutaway)的上衣搭配條紋西褲」,其定位於「禮服大衣(frock coat)的正式感與普通西裝(lounge suit)的休閒感之間」,隨著時代變遷,黑色上衣搭配條紋西褲這樣的服裝被稱為「證券交易所的制服」,不管什麼時代的服裝,它們都有個共通點──人們總是穿著條紋西褲。
若是我們以圖像學的角度深究「正式與休閒之間」的條紋樣式,就會同意這是全新社會秩序──資本主義社會誕生的證據,也能了解它象徵著某種柵欄,守護人們不被產生於過渡時期的各式慾望所影響!
在激盪的社會中,有一群廉潔的人們,他們為了新時代的價值而奉獻,也持續守護著傳統倫理。十九世紀的商人們穿著條紋樣式的西褲,正是憧憬著這樣的理想,因此,西褲上的條紋樣式才會成為現在我們所說「城市的傳統花紋」,一直被承繼下來。
這次的條紋論戰,似乎就要在「只要好好工作,就算人們不喜歡你穿的衣服,還是會信賴你的,不要把錯怪到西裝上去。」這句話中畫下句點,而這結論似乎太過嚴肅,讓人百感交集。
(註)溫莎公爵 喬治五世的長子,亦稱愛德華八世(1894∼1972年)。雖於1936年即位為王,但為了與離過婚的美國人──辛普森夫人結婚,選擇放棄英國王位,成為溫莎公爵(Duke of Windsor)。對於二十世紀的男性時尚影響甚鉅,例如將領帶的結打得很寬的溫莎領帶、將不同花紋組合而成所謂的溫莎組合、蘇格蘭費爾島產的幾何圖案毛衣搭配棕色鞋子等等,緣自於溫莎公爵的時尚流行實在不計其數。
灰色西裝的迷津/The Labyrinth of Gray Suits
歷代英國國王的工作之一就是成為人們諷刺的對象,而其中卻有一位國王的諷刺畫特別地少,那就是喬治五世(英國國王,1910∼1936年在位)。喬治五世堅持「成為人民典範是自身任務」,維持著健全、單調的生活,連服裝都刻板得沒有什麼變化,作為一位高尚、威嚴,受人尊敬的國王,喬治五世卻不怎麼受諷刺畫家們的青睞。
黑色派與灰色派在亞斯各(Ascot)賽馬場上競爭已久,而灰色的日間禮服終於在1953年取得優勢,當時是喬治五世的晚年,觀察一下當時的人們,也許是因為喬治五世「參加亞斯各賽馬或其他夏日活動時,全套服裝都以灰色來做統一,才會掀起這陣風潮」,而上行下效,便使得灰色派取得了勝利。
喬治五世堅持將夏季活動的服裝以灰色來統一,恐怕不只是因為它沉穩、明亮,最適用於運動風的社交服裝,這讓人聯想到也許與基督教有關,也就是說,灰色令人想到鴿子的貞潔,當一位國王具有「得成為人民典範」的責任感,這就是他的最佳選擇。浮華的夏季社交與貞淑的廉美灰色,這樣不可思議的組合,令人不禁想要深究,如果說前述的理由純粹只是想太多,但筆者還是一心認為,許多新郎在結婚典禮上穿著灰色禮服,其原因不外乎於此。
除去基督教色彩,男性們認為灰色「可以用」之後,不只是運動場合,(十九世紀中期開始,人們在野餐與運動時就常穿著灰色服裝),在生意場上也開始穿著灰色服裝,1950年代斯隆.威爾遜(Sloan Wilson)寫了一部小說《穿灰色法蘭絨套裝的人》(The Man in the Gray Flannel Suit),而後由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主演同名電影,當時,灰色法蘭絨套裝成了美國公司文化的象徵。「無才便是德」的灰色西裝是否意味著「中立.禁慾.放棄」(Ad de Vries著《Dictionary of Symbols and Imagery》)呢?之後,在日本被戲稱為「溝鼠」的深灰色西裝也屬於這個系列。
這樣的灰色西裝在八○年代曾經一度被否定。而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在《華爾街》(Wall street)中飾演的戈登.蓋柯(Gordon Gekko)那「慾望至上」的表情,雖然讓人看了氣得牙癢癢的,但灰色西裝終於在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時重返舞台。
與壓迫感、攻擊性等無緣的低調品味,可搭配各式襯衫、領帶的超群配合度,甚至裡頭可以不穿襯衫,只穿一件黑色高領上衣就好,這樣的灰色,也許恰好符合生存在這個時代必須與所有人事物融合、共存的特色。不管怎麼說,正因為在「爸爸的時代」灰色西裝被貶低為「溝鼠」,才能有現在的重生,就像溫莎公爵否定了父親喬治五世「嚴肅刻板的灰色」,才有後來「自由奔放的灰色」一樣。
從頸部看威嚴──衣領篇/The Meaning of the Collar
2002年中田宏先生當選橫濱市新市長,當時他正值年輕有為的37歲。
就任第一天,筆者的目光只受到他頸部的牽引,那天他穿的襯衫衣領是溫莎式衣領(tab collar)。
衣領的兩端以襟(tab)固定住,而打上的領帶結會比較小並向前凸出。
給人生硬印象的這種衣領並不允許「工作到一個段落,將衣領鬆一鬆」這種事,而這也傳達了中田先生的企圖心。
與溫莎式衣領給人印象完全相反的就是展開式衣領(cutaway collar),衣領寬廣地展開。與衣領前端指向地面的下拉式衣領(turn down collar)相比,展開式衣領指向外側,營造容易親近的氣氛,與領結較大的溫莎式領帶十分搭配。
說到容易親近,而由美國人生產的鈕扣式衣領也相當受到歡迎。
1900年布魯克斯兄弟(Brooks Brothers)的創始者John Brooks,在英國觀賞馬球比賽時,注意到球員為了不讓襯衫的衣領隨風飄揚而以鈕扣固定,他回到紐約後便開始製作這種鈕扣式衣領的襯衫,上市時,將其命名為「馬球衣領襯衫」。
衣領前緣有著貓腳狀的曲線、鈕扣式衣領的襯衫,成為成功商人的象徵,更讓瑪莉.麥卡錫(Mary McCarthy)寫了一本名叫《穿著布魯克斯兄弟襯衫的男人》(The Man in the Brooks Brothers Shirt)的小說。
此外,市面上還有數十種衣領種類,其歷史相當久遠,可以追溯至西元1300年,為什麼衣領對於西裝歷史來說那麼地重要呢?
在1960年出版,由康尼頓(Cunnington)夫婦所寫的《英國服飾事典》(A Dictionary of English Costume 900-1900)中,我們查閱了「衣領(collar)」這一項,它的說明是這樣的。
「幾個世紀以來,限制頸部自由活動的立式衣領是上層階級人們的象徵,具社會方面的重要性。」
原來如此,由於我們有時會無意識的垂頭喪氣、東張西望,使得內心也跟著動搖,因此立式衣領便是某種防止頸部活動的裝置,而為什麼地位崇高的人看起來如此高傲,不就是因為他們總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模樣嗎?
人們藉由固定頸部來顯露威嚴,這就是立式衣領扮演的社會角色,而現代反折的衣領就只是延用它的名字而已。
有許多從事不具階級性職業的男性,(小說家、建築家或音樂相關工作者等),偏好無衣領的襯衫,也不喜歡打領帶,或許與這樣的歷史多少都有點關係。
從頸部看威嚴──領帶篇/From Cravat to Necktie
趁著杰拉德.菲利普(Gérard Philipe)電影節在東京池袋舉行,筆者將他演出的作品從頭看了一次。
這位俊美的法國男明星於1959年辭世,享年36歲,在電影裡,無論他演的是哪種角色,都能讓人感受到他的優雅,特別是當他在電影裡飾演貴族時,那身服裝將他整個氣質都襯托出來,真是令人著迷,而令筆者著迷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頸部的某樣物品。
杰拉德.菲利普的頸部修長,不論是什麼樣的服裝,都能夠穿出它的質感,其中,他與十九世紀前期的服裝特別相襯,當時的襯衫衣領寬至下頷,衣領外繞上幾圈領結後,再以外套高聳的衣領包覆。如此一來,由被固定住的頸部開始至肩膀下降那流暢的線條美,便將男性的俊俏表露無遺,因此,男性的頸部若是修長,看起來當然就特別高貴。
其實,歷代西洋貴族的服裝,不都是下了很多功夫來強調英挺的頸部嗎?
舉例來說,十六世紀的襞襟(ruff)、十七世紀瀑布般的蕾絲裝飾等,十七世紀後期克羅埃西亞軍隊的領巾──cravat堪稱是領帶的祖先,而領巾的各種打法於十八世紀後開始流行,十九世紀前期,將頸部固定的流行更是達到了巔峰,像是將cravat以漿糊固定起來,甚至還出現了代替品,那就是如頸圈般的「stock」。
為什麼人們想盡辦法要把頸部圍起來呢?首先,因為當時的貴族隨時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才以布製品等將身體的脆弱部位包裹起來,翻閱歷史,似乎有些人真的因為配戴了cravat,才抵擋住劍刃的攻擊而保住性命。
另外,就像前面「collar」項次所提到的,「不動如山的頸部」讓人感受到一股無比的威嚴。
十九世紀中期開始,近代市民社會開始成熟,頸部的緊張感也隨之緩和,因此,為了固定襯衫衣領,與維護貴族生命與尊嚴的cravat也就功成身退,而慢慢轉變成現代純裝飾用的領帶。
直至十九世紀末,人們都是將領帶打得寬鬆寬鬆地,其中,只有四頭馬車的車伕會將領帶前端打成一個小而緊的結,馬車車伕們一隻手就必須操控四匹馬(four-in-hand),而他們的領帶透過大賽馬(Derby)等體育活動,在二十世紀初期普及開來,成為現今領帶的原型。
杰拉德.菲利普打著「four-in-hand領帶」,演出現代花花公子時,往往會使修長的頸部更顯優雅,這個時候,「伸長脖子」與其說是對談話對象感到好奇,不如說領帶已經成為戲劇的演出裝置之一。
窄版領帶/Narrow Tie
Sandra Bullock(珊卓.布拉克)與休.葛蘭(Hugh Grant)共同演出的電影《貼身情人》(Two Weeks Notice)中,休葛蘭飾演的富豪總是打著一條好大的領帶,這樣的一條領帶,隨便配上一套傳統、普通的西裝,「滑稽感」馬上油然而生,進而炒熱現場的氣氛。
如此巨大、不具平衡感的領帶,在戲劇演出當中或許能收出奇制勝之效,但在現實生活當中就不一定合適了。
對於身材瘦小的男性們來說,就算是普通尺寸的領帶,也有可能會因為比例太大而嚇到別人。筆者的一位恩師,專攻美國文學的柴田元幸先生,就有著這樣的煩惱。
平時,老師都穿著跟學生差不了多少的服裝,但是遇到某些正式場合,為了「表示禮貌」,還是必須打上領帶,因此,老師問了對於服飾多少有點研究的筆者,要去哪裡才買得到「不會看起來像金太郎肚兜的領帶」?
問了從事相關行業的友人之後,發現似乎在新宿某間百貨公司有賣,因此,筆者就與老師一同前往那間百貨公司,但是,我們在店頭並沒有看到那樣的商品,筆者連忙詢問店員,「啊……您說的是narrow tie吧」,說著說著,店員從櫃檯下方悄悄地拿出一個盒子,那正是窄版領帶。
雖然說是因為需求度不高才這樣販賣,但是這個時候的「狹窄(narrow)」,除了有「尺寸細窄」的意思之外,似乎也暗示著──「針對某些顧客的需求」,(就像小眾傳播(narrowcast)指的是針對某些族群的有線電視節目一樣),筆者細細咀嚼著這樣的雙重涵義。
提到針對某些顧客的領帶,其實在日本相當受到歡迎的英國兵團斜紋領帶(regimental stripe tie)也是例子之一。
regimental就是「兵團」的意思。十六世紀以來,這種斜紋在英國被當作各兵團的旗幟紋路,十九世紀後期開始才成為領帶的花紋樣式,而各兵團旗幟紋路的配色都有其意義與傳統。另外,名門大學的校園風領帶(school tie)、社團領帶(club tie),幾乎都與英國兵團斜紋領帶同時誕生,在英國,只有畢業生或學長(OB)才能配戴這些領帶,就「狹窄」某方面的意義而言,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二十世紀初,布魯克斯兄弟亦深受英國兵團斜紋吸引,開始在美國生產這種領帶,但為了配合美國式將布料翻面再剪裁的作業,紋路的方向有所改變,英國式斜紋走的是由左肩至右下的方向,而被稱為「美國風」(American way)的斜紋,則是自右肩往左下方走去,而紋路的間距也變得比較「寬」了。
不管怎麼說,以上的「窄版領帶事件」,是站在服飾史的角度來看,所聯想出來的說法,若是專攻美國文學的學者呢?他們似乎有不一樣的看法。柴田元幸先生在研究社出版的《Salon.com》一書當中,是這樣子介紹這件事的。
「當我們向店員說『請給我○○』,店員從櫃檯下方悄悄拿出商品的這個舉動,忽然讓我想起某個場景,對了,就是那個!前一陣子讀美國小說時,偶而會出現顧客向店員說出某種暗號『XX』,店員就會從櫃檯下方拿出不是普通誇張的黃色書刊,原來如此,窄版領帶原來跟黃色書刊屬於同類啊!這樣一想,就覺得自己的嗜好還蠻了不起的呢。」
話說回來,2003年秋冬,趁著六○年代復古風的流行,窄版領帶再次出現於店家的展示櫃上,購買時再也不需要大費周章或感到緊張了,全新的窄版領帶不再只針對「狹窄」的消費族群,有了另一個名字──細長領帶(slim tie)。
(註)柴田元幸 (Shibata Motoyuki,1954年∼)東京大學文學系教授。以翻譯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史蒂芬.米爾豪瑟(Steven Millhauser)等美國現代作家的作品著名,也著有相當多的散文作品,其中《膚淺的學者》得到日本講談社散文獎。這此也公器私用地介紹一下柴田先生與筆者的關係,在不反對淺薄的時尚「研究」,卻又彌漫學院派氣息的一九九○年前期,某天,柴田先生將一本外國書(《Sex and Suits》)拿給筆者,「有沒有興趣翻譯這本書呢?」雖然當時對於柴田先生來說,只是想將大量的工作分一部份給其他人,但對於筆者來說,那份翻譯卻是目前所有工作的出發點。
為什麼不能將襯衫拉出來?/The Secret of the Shirttail
雖然時節已是晚秋,大白天的穿著外套還是會出汗。
若是要用英語來形容如此違反季節規則的天氣,也許要說「shirt-sleeve weather」,就是只穿襯衫不穿外套也不會覺得冷的意思。
另一方面,在西裝世界有著一項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在公務場合不能只穿襯衫,像是所謂的「shirt-sleeve diplomacy」便意味著「非正式外交」。
這裡的shirt指的當然是襯衫,而不是內衣,近年來也被稱為dress shirt,這種襯衫雖然可以外穿,但在正式的公務場合還是不方便單穿,是非常麻煩的一樣單品。
麻煩的還不只如此,襯衫雖然是上衣,但在很多場合,「不可以」將襯衫下擺拉到褲子外面,很多學校除了規定禁止「染髮、騎機車、吸菸」以外,也規定不可以「使襯衫下擺外露」,就連美國橄欖球明星選手泰端.歐文(Terrell Owens),也因為將制服襯衫下擺拉到褲子外面,而「違反規定」被處以罰金。
到底為什麼在正式場合不能將襯衫下擺拉出來呢?
關於這個問題,幾乎所有服裝書籍都會這樣說──「因為襯衫原本是內衣。」(自1800年開始,才有了在dress shirt下另外穿著內衣的習慣)
那麼,為什麼作為上衣的襯衫也不能露出下擺呢?
當筆者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時,浮現腦海的場景是,幾年以前,筆者曾經參觀過京都某財團保存著的襯衫,那幾件襯衫在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那段期間,曾經被人們實際穿過,從頭開始穿起的襯衫,其長度大約到膝蓋左右,而在其下擺靠近胯下的部份,正反面都有著黃色的污漬,筆者認為那應該是覆蓋胯下而形成的痕跡,(那個時候,襯衫就相當於現在的內衣褲,也許當時為了固定,才將襯衫塞進褲子裡?)
如果公務場合不能單穿襯衫的理由,是因為「那是過去的內衣」,那麼,不能將襯衫下擺拉出來的原因,就會是「以前人們用那個部份來覆蓋私處」吧。
順道一提,在英語中,將主要新聞後的小新聞稱為「shirttail」,自從筆者看了那幾件古老的襯衫,就偷偷地叫它們為「擦屁股新聞」呢,哎呀,不好意思,我失態了。
皮帶不能太顯眼!/Do Not Stand Akimbo
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的服裝,一直沒有辦法得到英國媒體的好評。
在「Evening Standard」報紙中,記者消遣了他的穿著,內容是這樣的「應該已經有一百萬年沒有人穿雪花洗樣(像是印上雪花般的樣式)的牛仔褲了吧,我們的首相還真是勇於嘗試呢!」原本,筆者以為記者指的是他假日的穿著,沒有想到,那竟然是說他參加記者會(2002年9月)的服裝,而且,當時他皮帶的飾扣還是金色的,筆者著實對他那身服裝感到瞠目結舌。
根據英國版《GQ》的評論表示,「金色飾扣的色彩過於強烈,太俗氣了,現現還繫金色飾扣皮帶的男人,不是自以為重返八○年代的傢伙,就是與二十一世紀風格背道而馳、思想奇異的怪人。」先不管文章內容是否有什麼言外之意,只是金色飾扣而已,有需要這麼大驚小怪嗎?
雖然只要一句「因為現在流行的是銀色」,就可以結束這個討論,但其實正因為政治人物們不了解所謂的時尚趨勢,他們的服裝才有特別的力量,不是嗎?
為此,筆者查閱了幾本與服裝有關的書籍,雖然它們都寫著「套裝搭配的皮帶絕對不能夠太醒目。」但卻沒有一本書說不能繫金色飾扣的皮帶,(其實,穿套裝的時候搭配任何金色的物品,本來就要特別注意,英國男性時尚評論家保羅.基爾斯就曾經表示「適合現代男性的『金』只有兩種,一種是『黃金定律』,另一種叫做『沉默是金』」)
為了慎重起見,筆者再次檢視了前述布萊爾先生的照片。當時,他外套的鈕扣沒有扣上,而且,他以雙手抓著腰帶的姿勢站立著,所以那個金色飾扣才會那麼引人側目,單就給人的觀感而言,確實搭配的不是很好。
儘管如此,這些都純粹只是推測,筆者認為,真正讓記者們感到不悅的,其實不是皮帶的飾扣,而是布萊爾先生的姿勢,雖然那是他無意識擺出來的姿勢,但政治人物或名人往往都是在那一瞬間,讓記者們趁機解讀出他們「心底的秘密」。
抓著腰帶的姿勢,看起來就像兩手叉腰,而兩手叉腰的英語是「akimbo」,根據動物學家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表示,這個姿勢「代表拒絕、否定的情緒」,雖然布萊爾先生的姿勢不是完全的akimbo,但「也還算是akimbo」,至少,能夠肯定的是不會給旁人什麼太好的印象。
有句話說「愛屋及烏」,換作記者們的心情,應該是「厭『姿勢』及『飾扣』」吧!金色飾扣只是正好扮演了那無辜受害者的角色。
就是因為擺的姿勢不好,才會明明就穿著外套,還讓皮帶飾扣顯得如此刺眼吧!前面提到說「皮帶絕對不能夠太醒目」,說不定其實它真正的意思是「不能擺出讓皮帶過於醒目的姿勢」。
腿部線條美的條件/Crease with a Breakl
要怎麼展現腿部線條的美感呢?
這個問題並不專屬於穿著洋裝的女性,對於男性們來說,這也是長久以來一個很大的課題。
十八世紀以前,可以說是五分馬褲(breeches)的時代,當時的人們會穿上長襪修飾小腿,或以跳舞來鍛鍊腿部的線條。
十九世紀初開始流行長型的褲子,因此,人們也開始注重腰部至腳尖的線條,甚至會穿上腳底部份有帶子連接的踩腳褲。
繼帶子之後,人們還想到新的手腳,不,應該說是展現腿部線條的裝置,那就是折線。
折線的英語是「crease」,將其發揚光大的時尚領導者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在他還是皇太子的1880年左右,出現了一種沿著左右縫邊壓出折線的褲子,大大地展現了腿部線條的美感。
而在其子喬治五世時期,開始試著將折線壓在褲子正中央,直到1910年,大部份褲子的折線都習慣壓在正中央,就這樣演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而1882年發明的電熨斗在這個流行裡也是舉足輕重。
另外,褲子下擺的反摺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流行的。1860年左右,人們為了避免長褲下擺沾上污漬,會在做運動或路況不佳的時候將下擺摺起來,但這樣的反摺以「turn-ups」的名號在流行舞台上登場,已經是1895年的事了。藉由這樣的反摺,能讓長褲的輪廓顯得更為立體,而讓這種反摺深入人心的關鍵人物就是愛德華七世。
在愛德華七世即位的二十世紀初期,男性服裝開始自硬梆梆路線中跳脫出來,轉而帶點優雅的氣息,現代套裝追求的腿部線條美,也就是延續著那個時代的美感。
而長褲最理想的長度呢?下擺稍微壓著鞋子上方,使得折線稍微垂塌就差不多了。這樣的垂塌感,英語稱它為「break」,也就是中止、休息的意思。
中止的折線,也就是說,帶有一點垂塌感的折線,彷彿讓人在中規中矩的世界裡有了喘息的空間,而讓人感到裕如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雖然說這樣能將長褲優雅的從容感顯現出來,但那也不表示,剛從乾洗店拿回來時,長褲側邊那兩條直挺挺的折線,會使得這種從容感消失無蹤。
(註)愛德華七世 (1841∼1910年)維多利亞女王執掌英國王朝64年,愛德華七世是她的長子,1901年即位為英國國王,1910年駕崩。皇太子時期的他基本上並沒有參與政治,但他還是遊歷四海,建立起廣大的人脈,被稱為「Peace Maker」。男性服裝受到他極大的影響,像是日間準禮服(directors suit)、霍姆堡氈帽(homburg hat)格倫格紋(Glen plaid/check)等,優雅的「愛德華風」直到現在仍然不退流行。
訕的話,也只是徒增空虛而已。
第一章 男性時尚的地下規則細條紋西裝的難處/Pin-Striped Suit2002年春天,英國律師協會(Law Society)在發給八萬名會員的小冊子當中,記載了他們在服裝方面的建議。「上電視節目時,如果要贏得觀眾們的信賴,就絕對不能穿細條紋西裝。」這似乎是因為觀眾們的注意力容易受到華麗的細條紋西裝吸引,進而無法專注於正題上,這「有損專業律師給人的信賴感」,另外,基於同一個理由,律師協會亦建議必須避免誇張的髮型、頭皮屑落在肩上等。針對這一點,在媒體界享有盛名的律師馬克.史蒂芬斯(Mark Stevens)先生發表了反對意見,因為也有的...
目錄
第一章 男性時尚的地下規則
細條紋西裝的難處/Pin-Striped Suit
灰色西裝的迷津/The Labyrinth of Gray Suits
從頸部看威嚴──衣領篇/The Meaning of the Collar
從頸部看威嚴──領帶篇/From Cravat to Necktie
窄版領帶/Narrow Tie
為什麼不能將襯衫拉出來?/The Secret of the Shirttail
皮帶不能太顯眼!/Do Not Stand Akimbo
腿部線條美的條件/Crease with a Breakl
「襪子」是個陷阱/Socks
深藏不露的小禮服/Tuxedo
如何說行話?/Jargon
第三的服裝/The Third Wararobe
第二章 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卡其褲/Chinos
狩獵夾克/Safari Jacket
毛衣/Sweater
羊毛衫/Cardigan此處指的是「胸前開襟的羊毛衫」。
波洛領帶/Bola Tie
褲裝睡衣/Pyjamas
手提包/Bags
帽子/Hat Trick
雨傘/Umbrella
長統橡膠靴/Wellingtons
球鞋(休閒鞋)/Sneakers
手套/Gloves
手帕/Handkerchief
T恤/T-Shirt
斗篷/Cape
面罩/Mask
泳裝/Bathing Costume
圍裙/Apron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Let’s Stow Away
第三章 男女有別或男女平等
充滿男子氣慨的荷葉邊/Masculine Frill
緞帶與男人/Ribbon and Gallantry
裙子是最後的堡壘?/Men in Skirts
路易十五的高跟鞋/Louis Heel
鑽石是男人最好的朋友/Diamonds are Boy’s Best Friends
安東尼斯情結/Adonis Complex
男孩子穿粉紅色洋裝/Pink for Boy’s Dress
王子風時尚/Prince Look
釜萢女/Mademoiselle Kamayatsu
型男/Metrosexual
再次攻佔裙子堡壘吧!/Men in Skirts Again
反性族/Contrasexual
何去何從/Masculine? Feminine?
第四章 時尚辭典
浪漫的/Romantic
豪華的/Gorgeous
洗練/Sophistication
富有魅力的Glamorous
質樸的/Rustic or Kireime Dirty
可愛的/Fancy or Kawaii
酷/Cool
瀟灑的/Chic
和風/Japonism
未來的/Futuristic
某某年代風/Mixed Decades
第五章 解讀現代時尚的法則
失誤的背後充滿驚奇:從錯配到混搭
即使沒有刀刃也相當鋒利/Anit Labeling
打破成規/Misuse and Diversion
「衛生」的真相/Cleanliness
直接了當不如含糊其詞/Euphemism Magic
冷酷的真相不如美麗的謊言/Trompe-l’oeil
違反道德又如何/Immoral?So What?
玩弄死亡意象/Bad Taste or Memento Mori
在圖騰和刺青之間/Enthusiasm
精密計算出來的不修邊幅/customize
第一章 男性時尚的地下規則
細條紋西裝的難處/Pin-Striped Suit
灰色西裝的迷津/The Labyrinth of Gray Suits
從頸部看威嚴──衣領篇/The Meaning of the Collar
從頸部看威嚴──領帶篇/From Cravat to Necktie
窄版領帶/Narrow Tie
為什麼不能將襯衫拉出來?/The Secret of the Shirttail
皮帶不能太顯眼!/Do Not Stand Akimbo
腿部線條美的條件/Crease with a Breakl
「襪子」是個陷阱/Socks
深藏不露的小禮服/Tuxedo
如何說行話?/Jargon
第三的服裝/The Third Wararobe
第二章 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卡...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滋出版出版日期:2007-04-15ISBN/ISSN:978986710159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