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骨科學主任林啟禎教授自1998年起擔任《中華日報》「醫學與人文的對話」之專欄作家,是一位有濃厚的人文素養的醫師,本書收錄了他近四年來98篇關於醫學人文的專論,內容涵蓋醫學教育、醫療制度、人文思想、醫師典範、醫病溝通、經營行銷等議題,跨越文學、醫學、經濟管理的博覽群書及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宏觀與關懷。在其中除了可以看到一位醫師的「良」─反求諸己的誠意正心,以及「苦」─困而學之,戒慎恐懼的修身養性,也能了解目前的醫療生態,不僅適合所有醫療從業人員閱讀,也適合一般社會大眾閱讀。
邱仲慶(奇美醫院院長):啟禎兄多年從事醫療工作與醫學教育,又勤於筆耕…今集結出書,很多篇都值得細細品嚐及反思。
侯勝茂(新光醫院院長):林醫師在書中舉了許多臨床實例,他利用這些活生生的教材,再加上內心的省思,寫出很有內涵的文章,值得我們細細回味。
孫永年(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本書道出了對醫界、學界與社會的殷殷期盼,相信能引發更多本土的唐吉訶德,也能培育出更多現代的史懷哲。
康信鴻(成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此書不僅適合所有醫療從業人員閱讀,也適合一般社會大眾閱讀…每篇文章都發人深省。我在此鄭重推薦!
黃富源(衛生署前副署長):惟願讀者能自書中體會一位良醫的心路歷程,了解目前的醫療生態,進而促進醫病關係的和諧。
楊倍昌(成大微生物學科暨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啟禎是關心醫學人文教育的另一類人…有這樣多聞而有毅力的朋友,以後再談論「醫學人文」就不得不謹慎了。
劉克明(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筆者懇切推薦本書為醫學教育隱形課程的重要參考書籍。
蔡明世(署立朴子醫院院長):多年來,習慣於每週吸收的「心靈芬多精」――拜讀啟禎兄的專欄文章。經千呼萬喚,期待再期待之後,欣聞即將結集出版了。
戴正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系主任):本書其實就是醫學倫理的寫實篇,敘述醫學生涯的社會關懷及人性挑戰。林醫師把醫學倫理情境化,也把醫學人文現實化,實在令人佩服。本人有幸先讀為快,受益匪淺,誠心推薦。
作者簡介:
林啟禎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 醫學系 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 高階管理碩士班EMBA 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工程研究所 博士
經歷
曾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學務副院長、中華民國小兒骨科醫學會理事長、亞太骨科醫學會小兒骨科秘書長。
現任成功大學醫院院醫學系教授、骨科學科主任、成功大學醫學中心附設醫院小兒骨科主任、骨科部主任暨主治醫師、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校友會理事長、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之訪視委員、中華職棒聯盟球隊之運動傷害顧問醫師。
自1998年起擔任中華日報「醫學與人文的對話」之專欄作家,每週日刊登,個人專業與教學網頁為 http://ortho.clmed.ncku.edu.tw/~cjlin/ 。
殊榮
1993年榮獲選任北美小兒骨科醫學會會員
1997年榮獲台南市鳳凰城十大鳳凰傑出青年
1999年榮獲國立成功大學全校教學特優教師獎暨醫學院教學特優教師獎
2003年榮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服務特優教師獎
2004年榮獲國立嘉義中學傑出校友獎
2008年榮獲國立成功大學教學卓越教師學會會士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台灣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創始主任委員 黃崑巖
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賴其萬
台南市光華女中董事長暨韓內兒科診所院長 韓良誠
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政策研究組主任 郭耿南
國立成功大學卸任校長、名譽教授 馬哲儒
成大醫院創院副院長暨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退休教授 李茂雄
成大醫學院院長暨台灣醫學教育評鑑委員 林其和
秀傳紀念醫院院長 古鳴洲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
成功大學教務長 湯銘哲
成大神經部主任 白明奇
聯合推薦!
【推薦序一】
醫業與醫病關係
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台灣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創始主任委員暨教育部醫教會卸任主任委員
黃崑巖
林醫師是一位有濃厚的人文素養的醫師,台南地區擁有讀者群的《中華日報》的副刊找他寫專欄,對台灣醫界有所針砭,已經十年如一日,每一篇文章都充滿了珠磯之言,洋溢字裡行間。作為一位讀者,每週我都翹首期盼林醫師的文章,因為他的電子郵件讓我先睹為快;凡是給我的電子郵件寄出人是 “Mark’’的,一定是他寄的。
因為林醫師很在乎醫師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技巧(請看本書第六部「醫病對話」與第八部「知識智慧」各篇文章) ,也成了成大的老師典範。我離開成大創院院長之職時,在物色教醫學生的通識課程的接棒人時自然有人推薦他,我通識課接班人的責任也落在他的肩上。我到現在還為成大這個課程深慶得人。他就是這麼一個老師,負責、說到做到。而我最喜歡的是他對每一件事情的細節都毫不馬虎,這又與我眾所周知的座右銘之一吻合,那就是:不立志做大官,也不立志做大事,只要把每件小事做好就好。
我之所以稱林醫師為良醫,是因為比起普通醫生,一個良醫更有時間與工夫回想一天的所做所為;錯與對的事要認清,錯了要改,對了要延伸,造福病人。我也知道林醫師為這課程做了很有意義的興革,以致該課程已成了成大醫學生最早和臨床結合的一科,是成大醫學生在醫學教育改革中最符合台灣醫學教育公平進步的一項。
林醫師對醫病關係的重視洋溢在字裡行間。除了上述兩部之外,其他各部文章也多所強調,蘊藏在底流的主題,總少不了這一主題。隨手舉例,如第一部的「未來在等待的醫師」、第二部的「良醫與好人」、第三部的「兩種醫學EQ」、第四部的「光環效應和醫病關係」等,光看篇名就知道和醫病溝通的主題密不可分。這個主題可謂貫徹全書,所以本書如果另有書名,我也不驚訝。
其實,依另一個角度,這也是一本講述醫學職業道德的書,兼論人文修養在醫學教育社會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舉例來說,第二部第二十篇〈如風拂面的醫學人文〉有一段說:「醫學人文是一種修養,並形成了一種氣質,並將內在素養散發於外在。是否看得出醫者有人文的氣質?或許醫院高層看不出來,但是病人一定有敏銳的眼光感覺出來,一如困在雪地裡待援的旅客。」這是本書最重要的一句話,我謹銘於此。
總之,我希望這一本書成功!(序于2009年10月13日)
【推薦序二】
感人肺腑的細膩文筆
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賴其萬
成大林啟禎教授繼其大作《醫德不是是非題》之後,又收集了這四年來的專欄文章,出版這本《良醫多自苦中來》,邀我再度為他作序。由於當時正為多種醫學教育有關要務纏身,而無法即時閱讀其大作,一直拖到這次赴美開會的旅途中,才開始有機會細讀這部文稿。由於林教授經常與我分享他的專欄文章,所以我早就領教過他的中文造詣與國學修養;但當我有機會一口氣看完本書文稿,才更佩服他跨越文學、醫學、經濟管理的博覽群書及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宏觀與關懷。
林教授除了在骨科專業方面的成就為人稱道之外,還擁有EMBA 學位,因此對目前醫療及醫學教育問題所發表的看法,也有獨到之處。對喜歡收集名人語錄的我,書中不少嘉言睿語更是我非常珍惜的資料。
林教授對醫病溝通的重要性多所著墨。他一再強調「同樣的一件事,用不同的話表達,會有明顯的不同效果」,而在〈你與我們〉一文中特別點出其中奧妙。 他苦口婆心地對醫師與病人雙方點出他們各自的問題,而勸病人要信任醫師,不要道聽途說,盲目崇拜高科技;同時也呼籲醫師要自省、反思,時時關心病人與家屬的感受,這都是我非常同意的見解。他更強調人格、良知教育的重要性,而直言台灣「需要高於常人道德標準的醫學教育」。
我要特別推崇林教授的是,他的細膩文筆真能感人肺腑。當我讀到他的〈悲慘世界的人性光輝〉一文時,雖然他所描述的英國最近參加歌唱大賽而一炮走紅的蘇珊鮑伊(Susan Boyle)是幾乎眾所皆知的故事,但透過他的筆尖,我卻發現自己熱淚盈框,這也見證了林教授的寫作功力。總之,有幸在本書問世之前先睹為快,並為本書作序,本人深感榮幸,並在此向讀者鄭重推薦。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林啟禎
優惠價: 88 折, NT$ 264 NT$ 300
限量商品已售完
成大骨科學主任林啟禎教授自1998年起擔任《中華日報》「醫學與人文的對話」之專欄作家,是一位有濃厚的人文素養的醫師,本書收錄了他近四年來98篇關於醫學人文的專論,內容涵蓋醫學教育、醫療制度、人文思想、醫師典範、醫病溝通、經營行銷等議題,跨越文學、醫學、經濟管理的博覽群書及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宏觀與關懷。在其中除了可以看到一位醫師的「良」─反求諸己的誠意正心,以及「苦」─困而學之,戒慎恐懼的修身養性,也能了解目前的醫療生態,不僅適合所有醫療從業人員閱讀,也適合一般社會大眾閱讀。
邱仲慶(奇美醫院院長):啟禎兄多年從事醫療工作與醫學教育,又勤於筆耕…今集結出書,很多篇都值得細細品嚐及反思。
侯勝茂(新光醫院院長):林醫師在書中舉了許多臨床實例,他利用這些活生生的教材,再加上內心的省思,寫出很有內涵的文章,值得我們細細回味。
孫永年(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本書道出了對醫界、學界與社會的殷殷期盼,相信能引發更多本土的唐吉訶德,也能培育出更多現代的史懷哲。
康信鴻(成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此書不僅適合所有醫療從業人員閱讀,也適合一般社會大眾閱讀…每篇文章都發人深省。我在此鄭重推薦!
黃富源(衛生署前副署長):惟願讀者能自書中體會一位良醫的心路歷程,了解目前的醫療生態,進而促進醫病關係的和諧。
楊倍昌(成大微生物學科暨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啟禎是關心醫學人文教育的另一類人…有這樣多聞而有毅力的朋友,以後再談論「醫學人文」就不得不謹慎了。
劉克明(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筆者懇切推薦本書為醫學教育隱形課程的重要參考書籍。
蔡明世(署立朴子醫院院長):多年來,習慣於每週吸收的「心靈芬多精」――拜讀啟禎兄的專欄文章。經千呼萬喚,期待再期待之後,欣聞即將結集出版了。
戴正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系主任):本書其實就是醫學倫理的寫實篇,敘述醫學生涯的社會關懷及人性挑戰。林醫師把醫學倫理情境化,也把醫學人文現實化,實在令人佩服。本人有幸先讀為快,受益匪淺,誠心推薦。
作者簡介:
林啟禎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 醫學系 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 高階管理碩士班EMBA 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工程研究所 博士
經歷
曾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學務副院長、中華民國小兒骨科醫學會理事長、亞太骨科醫學會小兒骨科秘書長。
現任成功大學醫院院醫學系教授、骨科學科主任、成功大學醫學中心附設醫院小兒骨科主任、骨科部主任暨主治醫師、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校友會理事長、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之訪視委員、中華職棒聯盟球隊之運動傷害顧問醫師。
自1998年起擔任中華日報「醫學與人文的對話」之專欄作家,每週日刊登,個人專業與教學網頁為 http://ortho.clmed.ncku.edu.tw/~cjlin/ 。
殊榮
1993年榮獲選任北美小兒骨科醫學會會員
1997年榮獲台南市鳳凰城十大鳳凰傑出青年
1999年榮獲國立成功大學全校教學特優教師獎暨醫學院教學特優教師獎
2003年榮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服務特優教師獎
2004年榮獲國立嘉義中學傑出校友獎
2008年榮獲國立成功大學教學卓越教師學會會士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台灣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創始主任委員 黃崑巖
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賴其萬
台南市光華女中董事長暨韓內兒科診所院長 韓良誠
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政策研究組主任 郭耿南
國立成功大學卸任校長、名譽教授 馬哲儒
成大醫院創院副院長暨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退休教授 李茂雄
成大醫學院院長暨台灣醫學教育評鑑委員 林其和
秀傳紀念醫院院長 古鳴洲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
成功大學教務長 湯銘哲
成大神經部主任 白明奇
聯合推薦!
【推薦序一】
醫業與醫病關係
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台灣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創始主任委員暨教育部醫教會卸任主任委員
黃崑巖
林醫師是一位有濃厚的人文素養的醫師,台南地區擁有讀者群的《中華日報》的副刊找他寫專欄,對台灣醫界有所針砭,已經十年如一日,每一篇文章都充滿了珠磯之言,洋溢字裡行間。作為一位讀者,每週我都翹首期盼林醫師的文章,因為他的電子郵件讓我先睹為快;凡是給我的電子郵件寄出人是 “Mark’’的,一定是他寄的。
因為林醫師很在乎醫師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技巧(請看本書第六部「醫病對話」與第八部「知識智慧」各篇文章) ,也成了成大的老師典範。我離開成大創院院長之職時,在物色教醫學生的通識課程的接棒人時自然有人推薦他,我通識課接班人的責任也落在他的肩上。我到現在還為成大這個課程深慶得人。他就是這麼一個老師,負責、說到做到。而我最喜歡的是他對每一件事情的細節都毫不馬虎,這又與我眾所周知的座右銘之一吻合,那就是:不立志做大官,也不立志做大事,只要把每件小事做好就好。
我之所以稱林醫師為良醫,是因為比起普通醫生,一個良醫更有時間與工夫回想一天的所做所為;錯與對的事要認清,錯了要改,對了要延伸,造福病人。我也知道林醫師為這課程做了很有意義的興革,以致該課程已成了成大醫學生最早和臨床結合的一科,是成大醫學生在醫學教育改革中最符合台灣醫學教育公平進步的一項。
林醫師對醫病關係的重視洋溢在字裡行間。除了上述兩部之外,其他各部文章也多所強調,蘊藏在底流的主題,總少不了這一主題。隨手舉例,如第一部的「未來在等待的醫師」、第二部的「良醫與好人」、第三部的「兩種醫學EQ」、第四部的「光環效應和醫病關係」等,光看篇名就知道和醫病溝通的主題密不可分。這個主題可謂貫徹全書,所以本書如果另有書名,我也不驚訝。
其實,依另一個角度,這也是一本講述醫學職業道德的書,兼論人文修養在醫學教育社會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舉例來說,第二部第二十篇〈如風拂面的醫學人文〉有一段說:「醫學人文是一種修養,並形成了一種氣質,並將內在素養散發於外在。是否看得出醫者有人文的氣質?或許醫院高層看不出來,但是病人一定有敏銳的眼光感覺出來,一如困在雪地裡待援的旅客。」這是本書最重要的一句話,我謹銘於此。
總之,我希望這一本書成功!(序于2009年10月13日)
【推薦序二】
感人肺腑的細膩文筆
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賴其萬
成大林啟禎教授繼其大作《醫德不是是非題》之後,又收集了這四年來的專欄文章,出版這本《良醫多自苦中來》,邀我再度為他作序。由於當時正為多種醫學教育有關要務纏身,而無法即時閱讀其大作,一直拖到這次赴美開會的旅途中,才開始有機會細讀這部文稿。由於林教授經常與我分享他的專欄文章,所以我早就領教過他的中文造詣與國學修養;但當我有機會一口氣看完本書文稿,才更佩服他跨越文學、醫學、經濟管理的博覽群書及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宏觀與關懷。
林教授除了在骨科專業方面的成就為人稱道之外,還擁有EMBA 學位,因此對目前醫療及醫學教育問題所發表的看法,也有獨到之處。對喜歡收集名人語錄的我,書中不少嘉言睿語更是我非常珍惜的資料。
林教授對醫病溝通的重要性多所著墨。他一再強調「同樣的一件事,用不同的話表達,會有明顯的不同效果」,而在〈你與我們〉一文中特別點出其中奧妙。 他苦口婆心地對醫師與病人雙方點出他們各自的問題,而勸病人要信任醫師,不要道聽途說,盲目崇拜高科技;同時也呼籲醫師要自省、反思,時時關心病人與家屬的感受,這都是我非常同意的見解。他更強調人格、良知教育的重要性,而直言台灣「需要高於常人道德標準的醫學教育」。
我要特別推崇林教授的是,他的細膩文筆真能感人肺腑。當我讀到他的〈悲慘世界的人性光輝〉一文時,雖然他所描述的英國最近參加歌唱大賽而一炮走紅的蘇珊鮑伊(Susan Boyle)是幾乎眾所皆知的故事,但透過他的筆尖,我卻發現自己熱淚盈框,這也見證了林教授的寫作功力。總之,有幸在本書問世之前先睹為快,並為本書作序,本人深感榮幸,並在此向讀者鄭重推薦。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