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判斷人類處境的一個依據。
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字體系看似獨立,卻又彼此暗藏聯繫。
各自完備的書寫體系,蘊藏了人類最深層的秘密。
*隨書附贈「埃及象形文對照表」書籤
「書寫是聲音的圖畫」──法國哲學家伏爾泰。
文字書寫的歷史引人入勝,這是一本入門書,特地為想要概括瞭解文字書寫史整體最新研究成果的人士而寫。全書的中心主題是世界主要書寫系統及其文字的起源、形態、功能與變遷過程,配以豐富的文物圖片。從早期塗寫於石頭和獸骨上的文字,到現代的電腦和網路上的書寫無所不包。
文字的出現源始於資訊的貯藏,首先聚焦於西元前四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出現的書寫體系。引證了腓尼基和受它影響的希臘字母表,對孕育許多符號書寫的西方、中國、越南、韓國和日本等地的文字系統,都有深入的探究。並對西歐中世紀的手稿和印刷的歷史,以及引領十九至二十世紀的技術革新和拼字規則上,分別進行探討。書寫在每一個發展階段的社會動態,本書無不著墨。
書寫曾經是少數幾千人的專業領域,如今是百分之八十五世界人口的實用技能,總數高達五十億。現代社會屹立不搖,處處仰賴書寫提供的基座。書寫展現賞心悅目的景觀。幾乎有六千年之久,人類對這個美景心領神會無代無之,視其為社會上用途最廣而且最能陶冶性情的工具。古代的書寫容許歷史藉滅絕已久的語言說話,當今看來特有目眩神移之魅。
書寫已成為人類的知識最重要的工具(科學),社會的文化媒介(文學),民主表達與民眾知訊的管道(媒體),而且它本身就是藝術的表現(書法)。當今之世,完全以電子溝通為基礎的書寫系統正迅速蠶食到目前為止仍然以話語為基礎的書寫領域。書寫隨人類改變而改變;書寫是判斷人類處境的一個依據。
作者簡介:
史提夫.羅傑.費雪(Steven Roger Fischer)
奧克蘭大學玻里尼西亞語言暨文學研究所所長。近年著作有:《閱讀的歷史》、《語言的歷史》、《語言簡史》、《太平洋島嶼史》、《世界末端的島嶼——復活節島風起雲湧的歷史》等書。
譯者簡介:
呂健忠
現職:任教於東吳大學英文系,以翻譯為志業
學歷:輔仁大學英研所畢
譯作:馬基維利《李維羅馬史疏義》
《情慾幽林:西洋上古情慾文學選集》
《情慾花園:西洋中古時代與文藝復興情慾文選》
《馬克白:逐行注釋新譯本》
《易卜生戲劇全集》(一)(二)
《奧瑞斯泰亞︰逐行注釋全譯本》
奧維德《變形記》
《伊底帕斯三部曲》(索福克里斯全集一)等
章節試閱
第七章 羊皮紙鍵盤
印刷
書記複製書本相當花時間。即使在當今,複製《舊約》開頭的〈摩西五經〉就可能耗去一位猶太書記超過一年的時間,他的工作受到數百條法律的管制。以抄寫進行複製通常意味著書價昂貴而讀者稀少。讀者稀少表示識字率低,這對社會的發展相當不利。歐洲人大量躋身讀者的行列,這是十五世紀中葉發明印刷機以後才可能發生的事。歐洲怎麼進入印刷的時代,這裡頭有個動聽的故事。
印刷是「多重刷次的圖像溝通」。印製文本比用手複製每一個符號快多了。印製也一成不變保留原件,避免手抄複製的過程中經常發生錯誤與變更。這麼說來,印製的過程減少訛誤而確保存真,把整個文本轉化成權威的保證。早在西元前二千五百年,蘇美的書記就已經使用單欄「圓柱印章」和雙欄「圓筒印章」把完整的文本滾印在軟泥版上,後一種採取兩欄反方向斜角壓印造成不同的印痕。
當今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字版印刷是西元前一千六百年古克里特的斐斯托斯圓盤。從這個圓盤看來,或許存真也是發明家在印製過程的寄意所在。雖然圓盤的愛琴海音節書寫可能受到黎凡特的比布魯斯字母的啟發,米諾斯希臘語的每一個「個—別—的」音節都有不同的打印卻有可能是由於當代印章的啟示。先前的印章只用於人名、地名或委託事宜,如今每一枚印章成了活字版的打印器,以便一個音節接一個音節組成完整的訊息。因其如此,米諾斯希臘人無疑該視為活字印刷的原始發明人。這樣引人注目的發明,古代地中海地區的人竟然沒能好好利用,此一事實跟這個發明同樣引人注目。印刷顯然只有當地人有限度在使用,然後就無疾而終。
中國擁有種種源遠流長的技術,最後促成雕版印刷的發明。雕版印刷以文本的整個頁面為最小的印刷單位進行複製,反觀活字版印刷,如斐斯托斯圓盤,製造文本的頁面用的是面積比較小而且可替換的印刷單位,如個別的詞符、音節或字母。西元前一千年,中國人利用陽文刻印,字體凸出,以之為模版可以多方複製印文。到了西元約一百年,紙一發明,他們透過拓印之類的技巧在這新材料上製出印文。六世紀時,中國的書記透過印石、焙燒粘土、木材和金屬,已造得出高品質的紙文本,複製過程不失真。然而,這仍稱不上雕版印刷,因為每一次拓印都得要使用原始文本。為了預防原始文本受損,書記很快就開始在木板上製造精確的複本,起先使用陰刻,線條下凹,後來改為陽刻。經過刷墨、覆紙的工序,他們在白紙上製造出黑色的字體。傳世最早、保存完整,又有年代可考的雕版印刷書籍是西元八六八年的中譯本《金剛經》。
一直到十八世紀,雕版印刷始終是中國、朝鮮和日本主要的印刷方式。經過那麼多世紀,印刷的技術實質上一成不變。文本先寫在薄紙上成為樣稿,然後把樣稿翻面,反貼在事先刷有一層稀漿糊的木板上。陰乾以後,把樣稿紙背的纖維搓掉,板面塗油使得留下的字跡清晰顯現,便於刻版。刻版師把版面空白的部分刻除,墨跡因此凸起成為浮雕。接著刷墨,用毛刷蘸墨,均勻塗在線條凸出的雕版上。再來是覆紙,溼潤的紙張平鋪在刷過印墨的雕版上。然後使用稱為耙子的特殊竹具在紙背刷印。有的雕版印刷使用金屬版,但是因花費高昂而不普遍。
印刷術於西元一千年快速傳佈東亞地區,主因在於佛經的需求量很大。雕版印刷填補了隨識字率提高而來的這個需求。搭這一趟順風車,東亞文學的產量遠遠超過同一個時期的歐洲。中國出版商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印製大量的文本,歐洲的書記卻持續逐字複製的抄寫工作。舉例而言,日本的聖德皇后在七六四年下詔印製一百萬份佛教真言,以便流傳全國各地,六年的時間終於大功告成。八三九年,日本的圓仁和尚在中國的佛教勝地五臺山看到了的某部佛經中的佛本生故事成千的印本。
中國也設計出製造活字並以活字印刷的技術。煉金術士畢昇據傳在一○四五年發明了以泥版製造的中文活字版。後來又有人以木材、金屬和瓷土製作活字版。然而,木刻雕版印刷始終是中國境內最受偏愛的技術,因為中文書寫系統的字體數量龐大,這使得活字版不切實際。
在朝鮮,傳自中國的木刻雕版印刷也很早就開始了。李朝太祖王出版一系列的木刻雕版小冊。太宗王於一四○三年頒佈敕令,由王室斥資,以青銅鑄造活字。雖然進度遲緩,因為需要鑄造的漢字數以千計,還是在一四○九年完成全套活字供王室印刷廠使用。這一家印刷廠的出版業務持續到十九世紀不曾間斷,方法是先雕木刻字模,然後製作細砂母模,再注入青銅(有時候用鉛)鑄液,這樣鑄造出活字版的單體金屬字模。十五世紀末,王室設立自己的字體鑄造廠。
朝鮮創制與施行由十八個子音和十個母音組成的訓民正音文字乃是出於世宗王的鼓勵,甚至親自督導有功,追根究柢無疑是因為他了解到活字版印刷無窮的好處,以及中文在這方面顯然難有突破。現代韓文如今只需要一百六十四個活字符號,不像中文需要數以千計的字符。
日本在十六世紀從朝鮮人和葡萄牙人學會活字版印刷。日本人採行排版印刷只大約五十年,創造許多出色的產品。然而,一般說來,排版印刷在東亞並不普遍。這地區的書寫系統和社會需求畢竟和西方大不相同。排版印刷在十七世紀消聲匿跡,木雕版印刷依舊風行。雕版印刷最適合東亞的詞符文本,因為他們的最常用字符大約多達六千個,這麼龐大的數量,活字版的儲存或使用都不方便。可是,排版印刷在十九世紀由歐洲人重新引進東亞,很快就幾乎全面取代雕版印刷。
無從確知歐洲到底知道多少東亞的印刷技術。然而,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十五世紀歐洲以機械方式多重複製書寫文本不可能是獨立研發成功的。這套技術在西方發展遲緩,究其原因,與其說是西方才能不足,不如說是西方故步自封。時機一旦成熟,印刷在歐洲隨即遍地開花,爆發的程度在東亞不曾有先例——因為歐洲的字母書寫比較單純,在在適合活字版印刷。
和東亞的印刷明顯不同的是,西方推動印刷業幾乎完全出於私人的立場和商業的考量,私人利益與市場動力鞭策有功。書籍收藏在十五世紀的歐洲是利潤頗高的行業,因為在驟然擴張的國際經濟推波助瀾之下,私人收藏家、教會需求與世俗教育無不活力充沛。十五世紀初,許多出版商了解到手抄複製的速度太慢,不足以供應有增無已的訂單——只因為複製書本太耗時而眼睜睜看著金錢流失如流水。出版商需要更快速又更便宜的技術。木雕版印刷在歐洲始於十五世紀初。然而,印刷的技術只有在同時期改用活字版才全面發展,具體而言是十五世紀中葉。雕版印刷一直沿用到十六世紀,終於因為太耗時而遭淘汰。
歐洲雖然在十五世紀見識到金屬活字版印刷的發明,卻沒有完全放棄以手抄方式複製書本,習慣、宗教奉獻、貧窮、政治上的必要都是可能的原因;即使到今天也一樣。第一批出版商只是模仿中古時代常見的抄書員的手寫體。最早印刷的書籍由書記親自手寫首字母的大型字體,另外有別人致力於設計全新的字體推廣新興的技術。沒多久,印刷開始發揮影響力,印刷機的字母終於擺脫人的手和筆,從此獲得解放。
活字版印刷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一四五○到一五五○年是印刷的創造期。一五五○到一八○○年是鞏固既有的成果,同時精益求精。從一八○○年到現在,技術的進展帶來生產與分配方式的改變,這些改變又回過頭來改變生產者與讀者的習性。
上述的過程是從德國美因茲開始的。
古騰堡在一三九四到一三九九年間誕生於美因茲的望族家庭。他本人是金匠,一四四○年由於政治因素流亡斯特拉斯堡期間開始實驗印刷工作。約當同時,類似的實驗也在布魯日、亞威農和波隆那等地進行,說不定他本人也有所聽聞。一四四四到一四四八年間,他回到美因茲;一四五○年,他成功開發出多重印刷的量產技術。身為金匠,他深諳在金屬製品上雕刻字母的方法。他也大量生產朝聖徽章,成果可觀。製造這種產品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是把金屬灌入淺鑄模。螺旋壓機的構想可能來自家庭手工業的壓合機,這是用來搾橄欖油或壓亞麻布的小型機器,歐洲隨處可見。
利用這些現成的技術和器具,古騰堡加上兩樣個人的發明,一樣是複製模,用於製造反寫字母的「母模」,灌進熔化的鉛就可以無限制生產大小與高度完全一樣的印刷字模。另一樣發明是可以蘸上金屬板面的油墨。正如司坦柏所說的:
古騰堡的名望實至名歸,最值得稱道的或許是下述的事實:經過我們無從得知內情的早期實驗階段之後,他達到專業上的效率,實質上一直到十九世紀開始的時候才被超越。陽模雕刻、調整字模、鑄字、排版和印刷這些工作,超過三個世紀以來大體上和古騰堡的時代沒兩樣。
古騰堡所掌握的技術和擁有的設備,擺到富蘭克林的印刷廠,簡直是分不清彼此。
古騰堡的主要出版品有四十二行本和三十六行本兩種《聖經》版本,以及巴布斯在十三世紀所編纂《天主教義》的一四六○年版,不過後面這兩個本子的真實性經常受質疑。四十二行本《聖經》是使用活字版印刷的第一本書,在西洋印刷史的地位屹立不搖。古騰堡採用當代日耳曼手稿所使用哥德方塊手寫體的風格和版式(甚至連標準的書記縮寫和連字筆畫也複製在版面上)。然後書記用手工插入《聖經》的頁緣首字母和其他字母,通常以紅色對比排印的黑色文本。古騰堡顯然在一四六○年之後放棄印刷業,可能是失明的關係。他在一四六八年去世。
歷史學家高爾蓋棺論定指出:
可以穩當地說,古騰堡使排版印刷臻於完善所花費的二十年,標誌了現代時期的開端;要不是由於印刷的使用及其帶來的影響,根本不可能出現隨後的科學、政治、基督教會、社會學、經濟與哲學等方面的進展。
書籍出版業也發生變化了。傳統上以個人身分資助作家的贊助人不再是必要的;重要的只有實體資本。歐洲主要的商業中心成為新的印刷與文學中心,宮廷、修道院或神職人員議事廳所在之地逐漸淡出歷史舞台。以往圍繞著個別書記學校的知識階層小集團紛紛棄守既有的根據地,讓位給面貌模糊的識字大眾。這樣的新形勢又迫使印刷商把他們生產的文本規格化,以國族語取代方言,為的是確保大多數讀者都能理解;規格化的結果則是歐洲種種「書面語」的誕生,這些書面語影響的層面有增無減,規範的力量越來越大。印刷商又致力於字體的簡化,以便盡可能提高易讀性。印刷文本也是以最大量的閱讀人口為訴求,品味因此變動不已。於是,商業、語言以及文化各領域無不犧牲特色,轉而追求均質,有志一同的浪潮改變了整個西方社會,這樣的過程以加速度的方式持續到當今。
古騰堡的印刷設備——可能他的活字也一樣——後來在美因茲由福斯特和舒佛岳婿兩人繼續使用,在一四五七年出版精美絕倫的《美因茲詩篇集》,複製厚重卻典雅的哥德方塊字體,大型首字母以雙色手繪,小型大寫字母則以紅筆手寫。(福斯特的《詩篇集》也有印在犢皮紙上的,這種印工極其稀罕。)一四六二年大主教阿道夫二世興兵侵略美因茲,當地的印刷業驟然無以為繼,印刷商紛紛逃往歐洲其他中心避難。其中最重要的是威尼斯,那裡的印刷商在選用字體時看上眼的是人文體小寫字母,手繪大寫字母則使用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羅馬方塊大寫體為範本。第一批羅馬字型(如今使用最廣的字體)在一四七○年由法國人壤宋製造出來,他說不定就是經由美因茲輾轉抵達威尼斯。不論是或不是,他製造的字體,論輕飄、優雅與易於閱讀的程度,在早期的字體無疑名列前茅(圖一六六)。
一四七三年,曼紐修斯在威尼斯設立印刷舖,改良壤宋的方法。葛瑞佛以字體設計師的身分和曼紐修斯合夥,創造出比上升筆畫來得矮的大寫字母(如首字母s),就如同我們從書法看到的,以便在文本頁面獲致均衡的美感效果。這種威尼斯式的方法稱為「白頁」字體排印術,奠定了二十一世紀仍然蕭規曹隨的印刷模式。葛瑞佛還設計了公署斜體字型,這種字型率先出現在曼紐修斯於一五○一年印行的維吉爾《作品集》。書中從頭到尾使用斜體文字,篇幅大為濃縮,頁數減少,因此節省印製成本,又便於攜帶。當時有幾位義大利書記設計斜體字,都是基於類似的理由,鼎鼎有名的阿瑞吉就是其中一個。整本書使用斜體字印刷的風氣一直延續到十六世紀中葉。
英格蘭第一次使用金屬活字版印刷是一四七六年十二月十三日的事,發生在倫敦卡克斯頓的店舖。卡克斯頓和歐洲其他的印刷商不一樣,他是個紳士、學者、貴族階級的受益人,在同儕中頗得人緣。他在一四二○或一四二四年出生於肯特,在布魯日從商約三十年之久,並出任相當於英國總領事的職位。一卸下公職(可能不是出於自願),他埋首於把法國傳奇《特洛伊歷史故事集》譯成英文,然後為了出版自己的翻譯而開始學習印刷這項新手藝。
卡克斯頓在一四七一到七二年間,從科隆的一位德國印刷商那裡學會印刷術。回到布魯日之後,他在一四七三年安裝自己的印刷設備,一四七四年先印第一本書《特洛伊歷史故事集》,接著又印了另外的三本書。一四七六年,卡克斯頓回到英格蘭,在倫敦設立英國第一家印刷廠,起先靠近西敏寺教堂的會議廳,可是很快就搬到施賑所。在這新址,卡克斯頓也成為英格蘭境內第一位英國——相對於荷蘭、德國或法國——印刷書籍的零售商。一四七七年十一月十八日,里弗斯伯爵的《哲學家言論格言集》離開卡克斯頓的印刷機,在英格蘭印刷的第一本書宣告問世。
一直到卡克斯頓於一四九一年逝世,他的印刷舖始終仰賴別人的資金贊助,贊助人包括愛德華四世、李察三世和亨利七世三位國王。十六年間,他總共印了大約九十本書,其中七十四本是英文,這個數量在拉丁文幾乎壟斷整個學術語言的年代的確難能可貴。卡克斯頓自己的翻譯佔了二十本左右。他的出版品還包括英國最偉大的作家:喬叟、郭爾、利德蓋特和梅樂里。
卡克斯頓過世時,他的業務轉給助手,來自德國阿爾薩斯境內沃特的溫金.沃德。溫金的出版目錄大約有八百項個別的標題。其中約三分之二主打急遽擴張的小學市場。一六○○年,溫金從西敏寺搬到倫敦城內,當時倫敦的印刷業要角如福克斯和品森已相當活躍。在那裡,從一五○○到一五三○年,溫金和品森壟斷了大約三分之二英文書籍的出版量。
當時有兩種字體風行整個西歐:羅馬體(又稱古體)和哥德體。隨後幾個世紀,羅馬體逐漸取代哥德體。先是十六世紀,羅曼斯語族大多數改用羅馬體;十七世紀,英格蘭和美洲(只有少數例外)接著跟進;十九世紀,日耳曼語族以外的大多數北歐;二十世紀,連說日耳曼語的國家也改用羅馬體。
在印刷時代的草創歲月,哥德體活字的使用遠比義大利人文主義羅馬鉛字普遍得多。法國在很早的階段就開始接受比較多的人文主義體鉛字,而且由於法國的財富和權勢雙雙有增無已,它的鉛字回頭影響別的歐洲國家的鉛字。十六世紀上半葉,法國的字體排印術首屈一指。鑄字師加拉蒙創造出新的羅馬字體,外觀是威尼斯體,卻更精美——字母的銜接比較和諧,大寫字母、小寫字母和斜體字三種字體套準精密而具有統一的美感。羅馬體和斜體這兩種字型現在重新定義為「一體兩面的設計」。斜體字的用法和當今一樣,只用於標示區別與強調的特定字詞,是補充羅馬體之不足。(別的字體和字母沒有斜體可以如此區隔;以希伯來文本為例,要強調某個字,只是在字母間距拉大。)這就是有名的加拉蒙格式的始祖,這種格式到現在仍然通行全世界。
書本印刷的羅馬體有三個主要的類別:「古老字體」、「現代字體」與「無襯線字體」。
古老字體始終貼近十五世紀最早的羅馬字型。有些古老字體其實一點也不古老:莫瑞森在一九三一年監製的泰晤士新羅馬體就是舉世流通最廣的字體之一。古老字體的襯線以輕盈和斜線為強調的重點,帶出托架,垂直筆畫的上端以斜角起筆。其他目前仍然普遍使用的古老字體有本博體(複製一四九五年的原始字體)、加拉蒙體(一六二一年)和印記體(一九一二年)。
十八世紀,卡斯倫開發出英國通行較廣的古字體。英國使用的字體,許多源於荷蘭,共同的特徵是外觀沉重而「原始」。卡斯倫師法加拉蒙和葛瑞佛,卻參酌「英國設計」的觀念,使得小寫字母具有個性,斜體則富龍飛鳳舞之美,運用尖筆書法區別筆畫的粗細。卡斯倫字體的特徵是又粗又大的and-符號。卡斯倫的古字體在北美洲的英國屬地尤其風行,這個風氣甚至延續到美國獨立以後。富蘭克林第一次刷印美國獨立宣言和聯邦憲法(原本是手寫的)時,堅持使用卡斯倫的羅馬體活字。
第七章 羊皮紙鍵盤印刷書記複製書本相當花時間。即使在當今,複製《舊約》開頭的〈摩西五經〉就可能耗去一位猶太書記超過一年的時間,他的工作受到數百條法律的管制。以抄寫進行複製通常意味著書價昂貴而讀者稀少。讀者稀少表示識字率低,這對社會的發展相當不利。歐洲人大量躋身讀者的行列,這是十五世紀中葉發明印刷機以後才可能發生的事。歐洲怎麼進入印刷的時代,這裡頭有個動聽的故事。印刷是「多重刷次的圖像溝通」。印製文本比用手複製每一個符號快多了。印製也一成不變保留原件,避免手抄複製的過程中經常發生錯誤與變更。這麼說...
目錄
第一章 刻痕到書寫板
結繩記事
刻劃
圖畫書寫
符記
進一步的記憶輔助物和符號訊息
圖形象徵
算石
音化與最早的泥版
第二章 文字開始說話
埃及的書寫
楔形文字書寫
初始埃蘭文
印度河流域的書寫
第三章 說話的系統
比布魯斯的音節書寫
安納托利亞的音節文字
愛琴海與塞普路斯音節表
埃及與迦南的初始字母表
腓尼基字母
阿拉米文書寫家族
印度與東南亞的文字
第四章 萬用字母表的誕生
希臘字母表
麥羅埃文與科普特文
埃特魯斯坎
拉丁文
伊比利亞書寫
哥德文字
如尼文字
歐姆文字
斯拉夫文字
第五章 東亞「重生」
中文書寫
越南文書寫
韓文書寫
日文書寫
第六章 美洲
起源
薩波特克
後奧爾梅克
馬雅
其他書寫
米斯特克阿茲特克
安地斯文字
第七章 羊皮紙鍵盤
希臘
拉丁文的中古時代
島嶼書寫
標點符號
紙張
印刷
受拉丁字母啟發而產生的創造
第八章 以文字書寫未來
雙言現象
拼字原理和拼寫改革
速記、象徵符號與「視覺語言」
書寫的前途
第一章 刻痕到書寫板
結繩記事
刻劃
圖畫書寫
符記
進一步的記憶輔助物和符號訊息
圖形象徵
算石
音化與最早的泥版
第二章 文字開始說話
埃及的書寫
楔形文字書寫
初始埃蘭文
印度河流域的書寫
第三章 說話的系統
比布魯斯的音節書寫
安納托利亞的音節文字
愛琴海與塞普路斯音節表
埃及與迦南的初始字母表
腓尼基字母
阿拉米文書寫家族
印度與東南亞的文字
第四章 萬用字母表的誕生
希臘字母表
麥羅埃文與科普特文
埃特魯斯坎
拉丁文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博雅出版日期:2009-08-22ISBN/ISSN:9789866614378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7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