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台灣投資大陸嗎?
不,在香港!因為邱永漢說……
想在海外大撈一筆的人,請務必閱讀本書。
在嚴峻的生存競爭中,想比別人賺更多錢、過更舒適生活、留下更多財產……,這本書是為了擁有這些野心的人而寫的。這是個金錢能輕易在國界流動的時代,現代人該如何作為?答案就在本書。
把金庫放在香港,
去中國賺錢!
這些年來,全球化打破國界藩籬,資金流動遠比過去方便,加上海外有非常多大展鴻圖的機會,許多企業搬移到海外經營。想到海外投資、創業的人,得仔細了解課稅的問題。也就是,工作與投資最後能否賺錢,得看當地稅法如何規定;若是不加以留意,好不容易賺來的錢,繳稅後往往所剩無幾。
發現這個道理,所以,我搬離日本,改住到香港。來到香港之後驚訝地發現,當地那麼多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富豪,果然其來有自。道理很簡單,香港有很多租稅上的優惠,不僅在當地從事營利事業沒有資本額的限制,還可享受低廉的賦稅,銀行存款利息、投資股票配息、持有超過一年的不動產增值部分通通不課稅,甚至連遺產稅都不用繳交;交通方便且錢財出入自由。所以,以香港做為據點進行創業或投資,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大增。
另外,更重要的關鍵則是,當地是否有賺錢機會。眼前的狀況是,資金大量移往以中國為主的亞洲經濟成長地區。錢潮開始移動,嗅覺敏銳的人也會動起來,不約而同地往賺錢機會多的地方集中......「錢潮聚集之處必有人潮」,把金庫放在稅賦低廉的地方,前去充滿錢潮的地方投資,才是成為有錢人的最快之路。
在全球化時代,想成為有錢人,必須要有不同常人的視野與決斷。
邱永漢先生今日的豐碩成果,
就是他身體力行的最好證明。海外投資賺大錢的成功法門,請看他一一道來。
作者簡介:
邱永漢
1924年3月出生於台灣台南市。1945年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畢業,1946~1954年在台灣及香港任職銀行員、貿易商,活躍在國際舞台的第一線。1954年開始在日本居住,翌年以小說《香港》獲得第34回直木賞。之後,身兼作家、經濟評論家、經營顧問,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也自己經營多家公司。現今在個人專屬網頁的每日電子報上連載「如果Q」。網址:http://www.9393.co.jp
著作有:《Q books》(日本經濟新聞社,全25卷)、《西遊記》(中公文庫,全8卷)、《邱永漢best series》(實業之日本社,全50卷)等四百冊。
譯者簡介:
蕭志強
先後就讀於台灣大學法律系、東吳日研所、法光佛研所。
曾任報社記者、主編、電台節目主持人。
日文譯著有《台灣論》、《胡錦濤.中國的新霸權戰略》、《日本如何締造中華民國?》、《武士道解題》(前衛)等一百八十餘冊。現任台南社區大學講師。
章節試閱
18 重點是走出海外,實際了解現況
長期以來日本企業主所思考、關心的,幾乎都只是自己居住的日本,但隨著全球化程度加深,他們也必須開始研究、了解外國情況。不僅企業就連個別民眾,也有的把日幣存款改成外幣存款,或者努力做功課,試著投資外國股票與不動產。
不過,大部分日本人還是對海外資訊既不關心也不熱衷學習,這種行為模式和遍布世界的華僑完全不同。
大部分華僑都是為了糊口才離開祖國,為了保護自己粒粒辛苦累積的財富,他們不論到什麼國家,都會認真研究當地稅法。不僅如此,除了掌握居住國家的法律,他們還會努力探尋,錢放在哪個國家可避稅、更安全。
當然,雖然認真研究,也未必能每次都操作正確。比如,過去日本持續高度成長期,大多數華僑不認為日本經濟力會持續強大,我認識的一些人,即使擁有日元存款,也都累積一些就換成美元,存進美國銀行帳戶。雖然我一再提醒,「日元還會繼續走強」,卻不被接受,儘管日元從一美元兌換三六○日元一路升值到二二○日元、一五○日元,他們仍重覆相同的動作。
等到一美元變成兌換一○○日元,他們才發現自己判斷錯誤。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只用先入為主的觀念判斷事物,相當危險。這是華僑投資模式給我的第一個教訓。
第二個教訓是,華僑不論在哪個國家,都會眼觀四方,他們不會完全信任當地國家的慣例法,而會參考世界各國資金流動狀況與社會制度,判斷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應存放哪裡。這是正確做法。
由上可知,不能說華僑做法全錯,日本人想法則正確;或者日本人錯誤,華僑一定對。唯一值得我們建立的原則是,必須因應世界情勢變化,不斷修正想法。畢竟不同的時代,賺錢方法乃至於克服各種經營環境難題的方法,當然都不相同。
過去日本容易賺錢的時代,想賺大錢的人應仔細研究在日本投資怎樣的事業才有錢途,並且掌握稅法規定,熟悉節稅要領。
不過,日本結束高度成長,「不產生所得情況下累積資產的方法」與「以貸款閃避遺產稅的方法」完全失效,日本的創業者新天堂地位就逐漸褪色了。
不僅有企圖心者很難在此展開新事業,就連已在日本創造、累積龐大財富的人,也很難維持其富有。所以,早在二十年前,我就苦口婆心建議,「接下來想賺大錢的日本人,應該瞄準海外」。我說到做到,乾脆搬離日本,前往海外居住。十六年前我離開日本,就是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正不正確。
20有的人已經把所有財產移到香港
日本人真的非常勤勞,但認真賺的錢如何才能錢滾錢,這方面並不關心,也沒有相關知識。所以,大部分人把錢放在銀行,沒有特別進行理財。明明是揮汗工作,賺到錢卻讓它躺在銀行休息。
過去銀行定存年利達六%的時代,銀行把民眾存款借給企業,其收益大概比民眾存款利息多一倍,可以說利潤由存款戶與銀行對分。在此情況下,錢放在銀行確實有利可圖,並非不划算。
反之,一旦進入低利時代,錢存銀行利息幾乎等於零,還得扣繳二○%稅金,根本沒賺頭。過去年利率六%的時代,每次換單(改寫定期存款單)並且領取利息現金,順便到百貨公司買套西裝,綽綽有餘。不料同樣的存款,現在領到的利息只能買麵包與蛋糕。
既然如此,錢存銀行就沒道理了。於是,愈來愈多日本人受不了銀行低利,開始投入股市;原本只買日本股票的人,也不少購買外國股票。
在日本購買外國股票必須申告所得,列入綜合所得稅課徵對象,稅率十%(很快就要提高到二○%)。
但同樣買賣外國股票,前往香港證券公司開戶,交易所得卻免稅。嚴格講,此舉違反所得稅法,但日本人在香港沒有繳納所得稅的義務,所以不會被追究。稍有經驗的人會發現,日本稅法與香港稅法差別很大。簡單講就是,日本稅法規定的稅率高出東亞其他國家一大截,令人受不了。
所得不高的人可能不在乎,課稅基礎高達數千萬甚至數億元的人,就不可能不斤斤計較。特別是經營事業,辛苦努力終於賺錢,課稅五○%還是十五%,實質所得差距非常大。如果日本人能前往不課稅或稅率很低的地方賺錢,資本累積速度將大大超過留在日本「誠實繳稅」的同胞。
香港之所以擁有那麼多世界級大富豪,無非是當地從事營利事業,可享受低廉賦稅。
有機會知道這樣的「好康」,即便不喜歡鑽營的日本人,大概也會心動,動腦筋把錢移到香港運用,享受優惠。尤其香港不課遺產稅,所以,甚至有日本人打算,財產全部移到香港。
24 資金不必逃到避稅天堂
被重稅壓得喘不過氣或者一再被稅務機關刁難、找碴的人,可能會想「最好搬離如此重稅國度」、「是不是有哪個國家不用繳稅」等等。
世界上有各種國家,有的民眾被重稅欺壓苦不堪言,但也有的不必繳稅,只是企業與土地皆國有。另外,少數國家是所謂的「稅賦天堂」,民眾不論做什麼生意賺錢都不必繳稅。以香港為例,當地規定法人稅不管獲利高低,都一律十七%,個人所得稅固定十五%,和日本相比顯然低得多。
不過,稅率高低,主要還是習慣與心理感覺的問題,所以,好像也有許多香港人認為,十七%法人稅太高。所以,就連香港民眾也有的積極詢問,有沒有賦稅更便宜的國家?
買賣中國股票的人應該都知道,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許多總公司設在其他亞洲乃至於非洲小島(所謂的「避稅天堂」)。於是,企業負責人只需針對在香港的營業所得繳十七%稅金,在其他地方賺的錢不必繳稅。
香港企業到中國投資,賺的錢原本就不必繳稅,總公司設在香港也不會雙重課稅。但即使如此,仍有那麼多企業把總公司移到免稅天堂,主要還是這樣做可以徹底節稅。也就是,就連在香港獲利這部分,也可經過會計處理,巧妙地符合免稅規定。
到不久之前為止,香港還有遺產稅,擁有香港股票與不動產的控股公司,負責人於是前往避稅天堂註冊,變成海外企業。此外,在香港難以取得營業取可證的業者,也紛紛前往避稅天堂註冊。現在,香港已經沒有遺產稅,民眾繼承遺產只需辦理手續,不必繳納任何稅款,應該也就沒有必要麻煩費事地把財產移到避稅天堂。
日本早期也有進行海外擴張的企業,為了節稅而到避稅天堂註冊。但日本國稅廳窮追不捨,有類似嫌疑的日本企業,都被緊緊盯住,一段時間之後,從名稱就可判斷是日本企業的公司,已消失殆盡。兩權相害取其輕,這些日本企業發現,與其為了避稅費力氣前往其實不方便的避稅天堂註冊,不如到儘管少量課稅,但交通方便且錢財出入自由的香港與新加坡。這兩個自由港的政府課稅常睜一隻閉一隻眼。於是,移到香港與新加坡的日本企業愈來愈多。
25 利息與股票配息都不課稅
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四年之間我就曾連續居住香港六年,後來立志成為小說家才回東京住了四十年左右。然後,十六年前我把住所移到香港,最近則在中國大陸各地展開事業,設立辦公據點,同時在很多地方購買住宅。客觀上,我不斷在亞洲各地當空中飛人,可說過著類似「永遠旅人」的生活。但我的態度與觀念並非「絕不繳稅」。因為我認為,在一個地方有所得,就應遵照當地規定繳稅,只是,我會盡量避免多餘的薪水收入,想辦法將個人所得壓低一點。
我二十幾歲時之所以定居香港,乃是因為遭受當時的台灣國民政府追捕,萬一被抓到必判死刑,才千鈞一髮亡命香港。抵達香港之際,我口袋空空,居住香港期間也沒有成為上班族,或者經營可繳稅的事業,因此對香港稅制完全不了解。後來接近七十歲,我再度移居香港。和年輕時代不同,此時我已經擁有相當的社會地位,並且在香港成立辦公室,擁有不動產。也因此,我很自然地開始比較香港稅制和日本稅制之不同。
如前述,香港法人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率都遠低於日本,而且沒有累進稅率。
第一次在香港擁有住宅並且繳稅我便發現,香港和日本不同,不論個人還是法人,都不必繳納以下三種所得稅。
首先,銀行存款利息不課稅。日本必須課徵二○%,存款戶領取存款時直接從利息扣繳,但香港這部分完全免費。早期香港曾經為了開拓財源而對民眾存款利息課稅,賺錢錙銖必較的香港人立刻解約定期存款,大筆資金流向隔壁的澳門銀行,香港政府驚慌之餘只好喊停。如果民眾定期存款全移往澳門,香港各銀行將破產無疑。
後來香港政府不只贈與稅,就連遺產稅也降到零,乃是因為他們發現,實際課徵到的遺產稅少之又少,不如免稅更能吸引亞洲富豪的資金,帶給香港更大的繁榮。
第二,在香港投資股票配息不課稅。因為政府認為,公司發放股利給股東之前,已經繳納法人所得稅,對股東課稅等於雙重課稅。日本則不同,雖然也有配息免稅或減稅的規定,但高所得者仍會被雙重甚至三重課稅。可見過去嫉妒富人的稅制,仍陰魂不散。
第三項則於次節敘述。
26 香港已成為亞洲最大資金水庫
前一節提到不論個人還是法人在香港都不必繳稅的第三個項目,就是持有超過一年的不動產增值部分。不動產買賣收益稅賦最嚴格的,大概就是日本。特別是過去泡沫經濟年代,不動產所有人經常一脫手即可獲得數以倍計的利潤,政府只好有點處罰性地針對這部分提高稅率。但儘管如此,不動產價格仍持續狂飆,毫無穩定跡象。當然,主要原因是,市場資金浮濫,過剩流動更造成氾濫。
反之,港人的資產過半為不動產,若不動產價格走跌、買氣不振,香港經濟就會萎縮。反之,不動產市況活絡,政府可以課到更多房屋稅,失業率也降低,政府與民間皆大歡喜。
日本也不例外,地價持續上漲比紋風不動好,因為稅收增加,百貨公司與超市營業額持續提高。然而,後來出現資產泡沫化、地價狂飆的亂象,則是進出口失衡所致。可見,政策錯誤不只稅收減少,國家經濟也陷入無法彌補的困境。
類似問題,香港顯然更能臨機應變。一九九七年歸還中國之前,港人害怕共黨統治,大量移民加拿大與澳洲。在香港這塊狹窄土地上卻住著多達七百萬人口,而且工業不發達,原有的工廠受不了工資暴漲,紛紛將工廠遷移到大陸。只要走錯一步,這個傲人的東方之珠自由港,可能就會化為「鬼城」。當時有人主張,「背後的廣東省工業發展起來,香港扮演其門面角色即可」。但深圳、珠海與廣州也有港口,貨物直接在那裡裝卸,不必經由香港,其結果將是廣州成為產業中心,香港則走向沒落。
確實,回歸中國之後有一陣子,香港經濟停滯不前,財源不足迫使香港政府考慮增稅。但可想而知,此舉將使香港失去其吸納資金的優勢地位,不再是亞洲有錢人投資理財首選。所幸,港府領導階層原本就非常有商業頭腦,他們最後決定,不僅不增稅,而且逆勢操作;有的稅率降低,有的乾脆免稅。其戰略目標很清楚,就是要讓香港成為亞洲財富匯集的「資金天堂」。港府真的豁出去了。
即使九七回歸後大陸對香港投資遽增,不動產空前狂飆,這項原則仍未改變。
最近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許多規模大到能上市的企業,跳過上海與深圳,直接到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從這個現象可以清楚了解,香港已經成為「資金的天堂」。
現在,不只大陸企業必須到香港籌集所需資金,眾多企業主與富豪,更是將累積的財富拿到香港
買中國股票。可以這麼說,香港已成亞洲財富匯流的大水庫。
31 創業投資選擇「旺地」很重要
如果你也想開創人生新事業,那麼,何處是最佳舞台?
可能大家都有不同看法,不同年齡與不同環境,想法也不一樣。但我認為,開創事業,一定要找賺錢機會多稅金少的地方。
我第一次離開學校踏進社會,乃是在台灣。但當時和台灣的國民政府正面槓上,激烈抗爭,被迫亡命香港,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剛抵達香港,口袋幾乎空空,語言也不通,更沒有親戚故舊,即使擁有東大學歷,也毫無用途。但就在如此困境中,我勇敢出發,而且活得精采有勁,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難關,闖出一番天下。聽我講過去的經驗,現在年輕人恐怕不會受到感染而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念頭,畢竟我的人生經歷對於一般人而言,恐怕非常怪異。
後來我想成為小說家,帶著妻女回到東京,這才開始和日本同世代年輕人站在相同起跑點上,展開普通的生活。那年我二十九歲。雖然立志成為小說家,客觀上卻是無謀莽撞之舉。只是,學生時代我就對於自己的文筆頗有自信,曾參加小說徵選,從參賽的九百幾十篇脫穎而出,入圍最後決選五篇,因此不知天高地厚斷然做此決定。所幸,闖蕩江湖第二年就獲得直木賞,取得搖筆桿亦足以謀生的地位。只是,成為有銷路的小說家,更必須抉選方向。
所有市場認同的小說家,都得傾注全力,才能維繫名聲於不墜。但寫小說畢竟是不穩定的職業,稍有疏忽,可能江郎才盡,立刻被世間遺忘。要避免如此窘境,小說家得瘋狂努力才行,這類例子我看過很多。於是不免擔心,自己若遭遇相同挑戰與困境,恐怕很快變不出把戲而餓肚子。
既然如此,我決定手中這隻筆,得多方嘗試。所以,我撰寫「日本人論」等文化評論乃至於歷史小說、古裝小說等,產品非常多元。然後突然發現,日本就要進入經濟高度成長期,很快會有許多人關心理財問題。
我從股票投資切入,發表各種看法,逐漸建立自成一格的「金錢學」寫作。當時日本文壇搖筆桿的人,除了我之外沒有人想到這方面題材。正因為開風氣之先,站穩地位,半個世紀以來我筆耕不輟,持續靠此謀生。
回顧過往生命歷程,發現日本經濟開始起飛,我剛好住在日本。不久,台灣跟著快速成長,我又適時回去協助其開發。然後,又過了幾年,中國開始大成長,我又將事業舞台移到中國,扮演墾荒開拓投資者角色。可以說,不論投資還是經營事業,數十年來我都本能地找到最有發揮空間的舞台。
32 比較即可了解各國稅率差異
想創業的人得先決定「從哪裡踏出第一步」。沒有人規定,出生何處的人一定只能做某種事業。在故鄉創業或者繼承家業,其實相對容易。一、二年前我之所以寫《如果台北不行,還有上海》,無非也是因為認為,創業成敗關鍵除了能否找到適當的行業,「從哪裡開始」也是非常重要。
這就像釣魚的人選在沒有魚的地方垂釣,當然不行。同理,即便魚很多,若釣客比魚還更多,同樣行不通。釣魚高手,就是因為他們能找到有魚但仍只有少數人知道,或者未來會出現更多魚的地方。
賺錢商機愈多的地方,代表財富將在此匯集,當地經濟將有所成長。至於稅金高不高,其實不是那麼重要。當然,稅金過高,經濟難以快速成長。反之,即便稅金低廉,若經濟缺乏發展條件,投資仍很難致富。
到目前為止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即便過去在稅制等方面並不健全,但一旦進入經濟成長期,包括國家法律在內的各種制度與措施,就會適度修改。在經濟發展趨勢向上的國家投資,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被落後的法律折磨,但只要堅持還是能度過難關,因為法律本身會配合經濟發展修正。
特別是稅制,原本就是人類社會產物,時代改變,稅制也會產生很大的變革。終戰後的日本,實施其他國家難以想像的累進稅率,成為重稅國家之一。但進入經濟高度成長期一段時間,日本人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成為足以與美國並駕齊驅的高薪資、高所得國家,過去收入少時不太在意的累進稅率,也開始讓底部往上爬升的中產階級芒刺在背。認為累進稅率課稅太重,他們等不及政府修改法律,就紛紛自力救濟、尋找節稅方法。
此外,不管哪個國家,晉身金字塔頂端的高所得族群,大概都會找到辦法,針對不同時期的稅制進行有效因應,不致於被課太多稅,而把資產留給後代。有錢人都相信一件事,任何課稅都有路可「逃」可「漏」。完全不需絕望放棄。
但關鍵其實不是稅制,而是當地是否有賺錢的機會。若一個國家賺錢機會逐漸減少,即便政府改變或者推出新政策,也很難阻擋投資客出走。因為投資客還是會很自然地從賺錢機會少的地方移往賺錢機會高的地方。眼前日本就是這種狀況。稅率高低無關緊要,重點是,資金大量從日本撤出,移往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其他經濟成長地區。錢潮開始移動,嗅覺敏銳的人也會動起來,不約而同往賺錢機會多的地方集中。
總之,落後國家創造眾多賺錢機會、民眾富有之前,稅賦制度不會受到太大關注。只有人民事業紛紛成就,變得有錢,他們才會在繳稅時注意到稅率高低的問題。而且,跨國企業與投資客,更能迅速掌握各國稅率差異。
(摘錄自《香港做基地投資大陸》)
18 重點是走出海外,實際了解現況
長期以來日本企業主所思考、關心的,幾乎都只是自己居住的日本,但隨著全球化程度加深,他們也必須開始研究、了解外國情況。不僅企業就連個別民眾,也有的把日幣存款改成外幣存款,或者努力做功課,試著投資外國股票與不動產。
不過,大部分日本人還是對海外資訊既不關心也不熱衷學習,這種行為模式和遍布世界的華僑完全不同。
大部分華僑都是為了糊口才離開祖國,為了保護自己粒粒辛苦累積的財富,他們不論到什麼國家,都會認真研究當地稅法。不僅如此,除了掌握居住國家的法律,他們還會努力探尋,...
作者序
本書不能當作安於靠扣除源泉稅之後微薄薪水的上班族讀本。同時也不適合當作希望老後靠年金悠哉生活的人的讀本。在嚴峻的生存競爭中,想比別人賺更多錢、過更舒適生活、留下更多財產……,這本書是為了擁有這些野心的人而寫的。
這是個金錢能輕易在國界流動的時代,現代人該如何作為?答案就在本書。四十幾年前我撰寫《稅金報告》,從納稅者角度出發,廣泛介紹稅法,當時包括國稅與地方稅在內,日本有些地方最高稅率達九三%。換言之,當地民眾賺一百元,就得繳交九三元稅金,手中只剩七元。
但即使如此,日本各地仍不斷出現有錢人。此外,日本遺產稅率最高達七十%,按理說按規矩納完稅的繼承人不可能像父親那樣富有,事實卻證明,許多新興財閥過世後,孩子還是大股東,有資格擔任董事長。
其祕密何在?顯然他們掌握了「不產生所得情況下累積資產的方法」,讓繼承法變成破銅爛鐵。他們「利用大量借款讓資產變成負數」,當然就課不到稅。但日本泡沫經濟破滅,這些可讓富豪逃漏稅的管道全部塞住,即使稅率相當程度降低了,繼承人想要繼續擁有像父親一樣多的財產,難上加難。媒體報導指出,日本貧富懸殊問題並未解決,但眼前日本民眾想成為大富豪,已經「門兒都沒有」。
日本人想成為億萬富翁,大概唯一的選擇是離開日本,資產移到海外。
發現這個道理,所以,我搬離日本,改住到香港。
我個人並未把成為富豪當作人生目標,因此不會整天被金錢牽著鼻子走。不過,來到香港之後驚訝地發現,當地為何有那麼多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富豪。貼身觀察才了解,果然其來有自。
道理很簡單,香港有很多租稅上的優惠,所以,以香港做為據點進行創業或投資,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大增。目前就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華僑也紛紛轉戰香港。
日本人也是,如果住所從日本移到海外而成為「日僑」,即可取得和東南亞華僑相同的立基點。亞洲時代已經到來,日本人進行海外投資的人愈來愈多。確實,亞洲各地有非常多日本人可以投入的工作,甚至不少是日本人才做得來的行業。
這便是我撰寫本書的動機。所以,本書可視為《稅金報告》續集。也就是《高所得者節稅實務》國際版。特別是想在海外投資大撈一筆的人,請務必閱讀本書。
二○○八年初春
邱永漢
於胡志明市 本書不能當作安於靠扣除源泉稅之後微薄薪水的上班族讀本。同時也不適合當作希望老後靠年金悠哉生活的人的讀本。在嚴峻的生存競爭中,想比別人賺更多錢、過更舒適生活、留下更多財產……,這本書是為了擁有這些野心的人而寫的。
這是個金錢能輕易在國界流動的時代,現代人該如何作為?答案就在本書。四十幾年前我撰寫《稅金報告》,從納稅者角度出發,廣泛介紹稅法,當時包括國稅與地方稅在內,日本有些地方最高稅率達九三%。換言之,當地民眾賺一百元,就得繳交九三元稅金,手中只剩七元。
但即使如此,日本各地仍不斷出現有錢人。此外,日本遺產稅率最高達七十%,按理說按規矩納完稅的繼承人不可能像父親那樣富有,事實卻證明,許多新興財閥過世後,孩子還是大股東,有資格擔任董事長。
其祕密何在?顯然他們掌握了「不產生所得情況下累積資產的方法」,讓繼承法變成破銅爛鐵。他們「利用大量借款讓資產變成負數」,當然就課不到稅。但日本泡沫經濟破滅,這些可讓富豪逃漏稅的管道全部塞住,即使稅率相當程度降低了,繼承人想要繼續擁有像父親一樣多的財產,難上加難。媒體報導指出,日本貧富懸殊問題並未解決,但眼前日本民眾想成為大富豪,已經「門兒都沒有」。
日本人想成為億萬富翁,大概唯一的選擇是離開日本,資產移到海外。
發現這個道理,所以,我搬離日本,改住到香港。
我個人並未把成為富豪當作人生目標,因此不會整天被金錢牽著鼻子走。不過,來到香港之後驚訝地發現,當地為何有那麼多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富豪。貼身觀察才了解,果然其來有自。
道理很簡單,香港有很多租稅上的優惠,所以,以香港做為據點進行創業或投資,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大增。目前就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華僑也紛紛轉戰香港。
日本人也是,如果住所從日本移到海外而成為「日僑」,即可取得和東南亞華僑相同的立基點。亞洲時代已經到來,日本人進行海外投資的人愈來愈多。確實,亞洲各地有非常多日本人可以投入的工作,甚至不少是日本人才做得來的行業。
這便是我撰寫本書的動機。所以,本書可視為《稅金報告》續集。也就是《高所得者節稅實務》國際版。特別是想在海外投資大撈一筆的人,請務必閱讀本書。
二○○八年初春
邱永漢
於胡志明市
本書不能當作安於靠扣除源泉稅之後微薄薪水的上班族讀本。同時也不適合當作希望老後靠年金悠哉生活的人的讀本。在嚴峻的生存競爭中,想比別人賺更多錢、過更舒適生活、留下更多財產……,這本書是為了擁有這些野心的人而寫的。
這是個金錢能輕易在國界流動的時代,現代人該如何作為?答案就在本書。四十幾年前我撰寫《稅金報告》,從納稅者角度出發,廣泛介紹稅法,當時包括國稅與地方稅在內,日本有些地方最高稅率達九三%。換言之,當地民眾賺一百元,就得繳交九三元稅金,手中只剩七元。
但即使如此,日本各地仍不斷出現有錢人。此...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有錢人與日本人
1 早期稅率固定只有十分之一
2 每次政變人民就遭殃
3 甚至有的人賺一百元得繳交九三元稅金
4 「嫉富的稅制」,終於略有修正
5 即使課重稅仍會有漏洞
6 時代改變可能讓大富豪變成身無分文
7 成立法人得先自我防衛
8 建立家族企業才成為小有錢人
9 也有人連人帶財產全部移出海外
第二章 國境與日本人
10 不住日本照樣能活下去
11 有計劃地每年繳贈與稅
12 即使貸款買公司車較划算我也不做
13 被稅務人員盯上表示你已小有局面
14 貸款可增加財產的時代
15 日本人的財產早已被覬覦
16 不要在資金外逃的地方找工作
17 住在日本會讓你對世界盲目
18 重點是走出海外,實際了解現況
19 千萬不要求助於銀行
第三章 為何選擇離開日本
20 有的人已經把所有財產移到香港
21 與其到時候為遺產稅頭疼,不如一開始就......
22 你聽過所謂的「永遠的旅人」嗎?
23 「哭泣的小孩與地頭蛇碰不得」是真的嗎?
24 資金不必逃到避稅天堂
25 利息與股票配息都不課稅
26 香港已成為亞洲最大資金水庫
27 可在律師事務所買賣公司
28 為何借錢經營公司容易賺錢
29 香港銀行可兩個人合開一個戶頭
30 你會想搬到香港嗎?
第四章 資金本身是有偏好的
31 創業投資選擇「旺地」很重要
32 比較即可了解各國稅率差異
33 與其重視人不如重視金錢
34 錢也會自己搬到適合居住的地方
35 最好找沒有人想做的新工作創業
36 創業首要條件為高毛利
37 現地生產有兩種模式
38 不要搶進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
39 到通貨強勢的國家做生意更有利
40 金庫設在香港而到中國工作
第五章 發揮日本人的長處
41 日本人才做得好的企業
42 不要巴望海外開餐廳
43 降低兩國之間落差的新企業型態
44 發揮日本經營特色的現地經營
45 如何解決現地人手不足的問題
46 日本人能領先當地人三十年
47 在成長社會創業才有成就感
48 日本人不妨和華僑與油元為伍
49 不要在出生的故鄉創業
50 下一個時代的出發點
前言
第一章 有錢人與日本人
1 早期稅率固定只有十分之一
2 每次政變人民就遭殃
3 甚至有的人賺一百元得繳交九三元稅金
4 「嫉富的稅制」,終於略有修正
5 即使課重稅仍會有漏洞
6 時代改變可能讓大富豪變成身無分文
7 成立法人得先自我防衛
8 建立家族企業才成為小有錢人
9 也有人連人帶財產全部移出海外
第二章 國境與日本人
10 不住日本照樣能活下去
11 有計劃地每年繳贈與稅
12 即使貸款買公司車較划算我也不做
13 被稅務人員盯上表示你已小有局面
14 貸款可增加財產的時代
15 日本人的財產早已被覬...
商品資料
出版社:財信出版日期:2010-03-10ISBN/ISSN:986660278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