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賓
定價:NT$ 320
優惠價:88 折,NT$ 282
已售完,補貨中
把食物送入口中、提筆寫作、撫摸心愛的人,
這些美好的事情,都要我們的雙手完成,
但你可知道,讓我們長出手的基因,竟然改編自魚類形成鰭的基因。
酒後令人難過的宿醉、打嗝打個不停、新生兒常見的疝氣,
這些煩惱,都源自於人類的身體改裝自魚類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我們還真要感謝與鯊魚和其他魚類共享的那段經歷。
本書作者蘇賓在加拿大極區挖掘到「提塔利克」(Tiktaalik roseae)化石,
提塔利克是距今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前的魚類,但同時擁有兩生類的原始特徵,
是水中動物爬上陸地生活時的過渡物種。
我們的脖子、手腕、肋骨、耳朵,以及身體其他部位,
都能追溯到這條魚的身上。這些都明明白白的顯示:
陸上的動物的確是從水中的魚演化而來,我們都是魚的後代!
蘇賓還告訴我們,人類製造眼睛的基因開關與果蠅相同,
填充在我們細胞之間、讓身體得以成形的膠原蛋白,海綿動物身上也有,
我們細胞裡的粒線體如果出了毛病,還可以利用細菌來模擬研究。
當你讀完本書,你將更深入了解你的身體、你的生理、你的基因!
作者簡介:
蘇賓
美國古生物學家,目前是芝加哥大學的生物科學院副院長、個體生物學與解剖學系教授,同時在費爾德博物館擔任學術事務主管。他的化石探勘足跡,從美國賓州公路旁、亞利桑納州沙漠,遠至加拿大極區、中國東北。《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是他的第一本科普著作,不僅在美國成為暢銷書,更榮獲美國國家學院2009年科學傳播獎的「最佳著作獎」!
譯者簡介:
楊宗宏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海洋生物學博士。其後在台灣大學醫學院、史丹福大學霍布金斯海洋研究站(Hopkins Marine Station)以及科羅拉多大學的健康科學中心從事蛋白質功能、物性和化性的研究。對生化、生理、生態和演化皆有涉獵,先後在國際專業期刊中發表了近二十篇相關論文。過去十二年來在聖地牙哥的生物製藥公司,從事蛋白質藥物的研發工作。閒暇時,從事科普著作的翻譯,譯有《蛋白質殺手》(與潘震澤合譯)與《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名人推薦:
推薦文: 潘震澤
觀念平台-我們身體裡有一條魚
潘震澤(作者為生理學教授,科普作家)
生物學家認為:地球現存生物都源自同一共祖。這個觀點似與人的直覺不符,但從胚胎發生、同源器官與痕跡器官的型態學證據,再到蛋白質與基因的分子層面,都指向同一結論。根據這個論點,生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魚到兩棲、再到爬蟲,以至於鳥及哺乳動物,都該有處於過渡期的物種存在才是。發掘這些環節物種的化石,就成了古生物學的重要工作。
最近讀了本新書:《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Your Inner Fish),除了學到不少考古及古生物學的知識,還讓我重新復習了一遍大學時期修了一整年、但完全抓不到重點的「比較解剖學」。該書讓我了解到,為什麼當年比較解剖那門課老師教不好、我學不通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只談構造,卻沒有功能及演化做指引,不但課上起來枯燥,也絕對說不出個道理來。
該書作者蘇賓(Neil Shubin)大學學的是考古,他參與了某個河岸紙廠的遺址發掘,領悟到結合出土文物與現存史料的紀錄,可以更完整地重建歷史。念研究所時,他發現生命的歷史才是更大的奧祕,於是改行專攻古生物學,以研究物種起源為志業,發掘生物化石也就成了主要工作。
無論是考古學還是古生物學,都有大量的田野工作,得不畏風霜雪雨、酷熱嚴寒,長時間在野外尋找化石及趴在地面挖掘,那絕非任何人願意做及想做就能夠做好的事。舒賓的考古學訓練,讓他養成事先做功課的好習慣。由於他想要尋找魚類及兩棲類之間的環節物種,就必須在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到三億八千萬年前的地層尋找;同時該地層還必須要有裸露在地表的沉積岩才行。
從地質學的課本裡,他發現北美洲有三處地點符合條件:一處已被研究甚詳,一處地表大部分已鋪滿植被或人類建築物,剩下的一處位於加拿大北極地區,符合所有條件,但一年只有不到兩個月時間勉強適合工作。
在荒無人煙的極地工作,不單危險,且極花錢,所有人員裝備補給以及挖出帶有化石的岩塊,都得以直升機運送。一趟六周餘的花費就要十幾萬美元。舒賓團隊在鍥而不捨遠征六回(也就是說前五年都沒有重大發現)、幾乎耗盡所有資源之後,終於在二○○四年發現了三個新種魚類化石,都具有爬蟲動物的扁形頭部、脖子以及類似四肢的魚鰭。這個以當地因努特人語「大淡水魚」命名的提克塔利克魚(Tiktaalik),正是舒賓夢寐以求的發現:介於魚類及兩棲類之間的過渡物種。
除了田野工作外,舒賓還有許多專長:他的解剖學訓練能勝任醫學院大體解剖的教學,他的實驗室也從事基因、蛋白質以及胚胎發生的研究。有興趣了解我們體內為什麼有條魚(甚至是海葵、果蠅、蝌蚪)的讀者,幸勿錯過這本好書。 (原文刊載於2009/12/09,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5版)
推薦文: 李家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這是一篇推薦序!
李家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為達爾文200歲慶生是件慎重的時髦事,學術界的領航雜誌《自然》在2009年初,列出近十年的15項演化生物學珍寶來禮讚達爾文,〈由水到陸〉當然是首選之一。
這個發現是2006年的年度盛事,《自然》罕見的用封面及18頁篇幅來敘述這穩健的第一步,說從魚演化成四足動物的失落環節現身了。那是一隻體長3公尺、有利齒、形似鱷魚、身披骨鱗、能用強壯胸鰭在淺水灘伏地挺身的遠古生物,這兼具魚與陸行者特色的提塔利克魚生活於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前,被譽為與始祖鳥同等重要,全球傳頌。
芝加哥大學的蘇賓教授是提塔利克魚的主要發現者,他學問好,手氣又好,曾在亞利桑納沙漠找到二億年前的地球第一蛙,也曾在中國東北發現一億六千萬年前的蠑螈始祖。為了找尋化石,他行遍冰封極地和酷熱荒漠,為了追根究柢,他在實驗室解析基因與研究胚胎發育,已有20篇論文刊載在《自然》與《科學》兩大期刊上,成就非凡。
繼2006年的風光後,他續有佳作,既再剖析提塔利克魚那能轉動的脖子,又發現主導四肢形成的基因早就現身在不走路的始祖魚了,這些都是革命性的新知識。
蘇賓教授竟在學術論文之外,寫成了一本科普好書,細述他的野地經驗,也論述我們的身軀是如何源自五億年前的魚。文筆生動、知識豐富,再加上即時的出版後記和延伸閱讀,五億年的動物演化史,在這本經典科普書裡,有如史詩般的氣魄。
尤其是他在這本書當中,提及我在雲南找到的海口蟲(Haikouella),那是五億二千萬年前最早的有頭有腦的脊索動物,該是魚的祖先,我與有榮焉,當然大力推薦。
(本文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4折20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4 |
3折 | 1 |
5折 | 19 |
6折 | 3 |
7折 | 4 |
7折以上 | 9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蘇賓
優惠價: 88 折, NT$ 282 NT$ 320
已售完,補貨中
把食物送入口中、提筆寫作、撫摸心愛的人,
這些美好的事情,都要我們的雙手完成,
但你可知道,讓我們長出手的基因,竟然改編自魚類形成鰭的基因。
酒後令人難過的宿醉、打嗝打個不停、新生兒常見的疝氣,
這些煩惱,都源自於人類的身體改裝自魚類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我們還真要感謝與鯊魚和其他魚類共享的那段經歷。
本書作者蘇賓在加拿大極區挖掘到「提塔利克」(Tiktaalik roseae)化石,
提塔利克是距今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前的魚類,但同時擁有兩生類的原始特徵,
是水中動物爬上陸地生活時的過渡物種。
我們的脖子、手腕、肋骨、耳朵,以及身體其他部位,
都能追溯到這條魚的身上。這些都明明白白的顯示:
陸上的動物的確是從水中的魚演化而來,我們都是魚的後代!
蘇賓還告訴我們,人類製造眼睛的基因開關與果蠅相同,
填充在我們細胞之間、讓身體得以成形的膠原蛋白,海綿動物身上也有,
我們細胞裡的粒線體如果出了毛病,還可以利用細菌來模擬研究。
當你讀完本書,你將更深入了解你的身體、你的生理、你的基因!
作者簡介:
蘇賓
美國古生物學家,目前是芝加哥大學的生物科學院副院長、個體生物學與解剖學系教授,同時在費爾德博物館擔任學術事務主管。他的化石探勘足跡,從美國賓州公路旁、亞利桑納州沙漠,遠至加拿大極區、中國東北。《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是他的第一本科普著作,不僅在美國成為暢銷書,更榮獲美國國家學院2009年科學傳播獎的「最佳著作獎」!
譯者簡介:
楊宗宏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海洋生物學博士。其後在台灣大學醫學院、史丹福大學霍布金斯海洋研究站(Hopkins Marine Station)以及科羅拉多大學的健康科學中心從事蛋白質功能、物性和化性的研究。對生化、生理、生態和演化皆有涉獵,先後在國際專業期刊中發表了近二十篇相關論文。過去十二年來在聖地牙哥的生物製藥公司,從事蛋白質藥物的研發工作。閒暇時,從事科普著作的翻譯,譯有《蛋白質殺手》(與潘震澤合譯)與《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名人推薦:
推薦文: 潘震澤
觀念平台-我們身體裡有一條魚
潘震澤(作者為生理學教授,科普作家)
生物學家認為:地球現存生物都源自同一共祖。這個觀點似與人的直覺不符,但從胚胎發生、同源器官與痕跡器官的型態學證據,再到蛋白質與基因的分子層面,都指向同一結論。根據這個論點,生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魚到兩棲、再到爬蟲,以至於鳥及哺乳動物,都該有處於過渡期的物種存在才是。發掘這些環節物種的化石,就成了古生物學的重要工作。
最近讀了本新書:《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Your Inner Fish),除了學到不少考古及古生物學的知識,還讓我重新復習了一遍大學時期修了一整年、但完全抓不到重點的「比較解剖學」。該書讓我了解到,為什麼當年比較解剖那門課老師教不好、我學不通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只談構造,卻沒有功能及演化做指引,不但課上起來枯燥,也絕對說不出個道理來。
該書作者蘇賓(Neil Shubin)大學學的是考古,他參與了某個河岸紙廠的遺址發掘,領悟到結合出土文物與現存史料的紀錄,可以更完整地重建歷史。念研究所時,他發現生命的歷史才是更大的奧祕,於是改行專攻古生物學,以研究物種起源為志業,發掘生物化石也就成了主要工作。
無論是考古學還是古生物學,都有大量的田野工作,得不畏風霜雪雨、酷熱嚴寒,長時間在野外尋找化石及趴在地面挖掘,那絕非任何人願意做及想做就能夠做好的事。舒賓的考古學訓練,讓他養成事先做功課的好習慣。由於他想要尋找魚類及兩棲類之間的環節物種,就必須在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到三億八千萬年前的地層尋找;同時該地層還必須要有裸露在地表的沉積岩才行。
從地質學的課本裡,他發現北美洲有三處地點符合條件:一處已被研究甚詳,一處地表大部分已鋪滿植被或人類建築物,剩下的一處位於加拿大北極地區,符合所有條件,但一年只有不到兩個月時間勉強適合工作。
在荒無人煙的極地工作,不單危險,且極花錢,所有人員裝備補給以及挖出帶有化石的岩塊,都得以直升機運送。一趟六周餘的花費就要十幾萬美元。舒賓團隊在鍥而不捨遠征六回(也就是說前五年都沒有重大發現)、幾乎耗盡所有資源之後,終於在二○○四年發現了三個新種魚類化石,都具有爬蟲動物的扁形頭部、脖子以及類似四肢的魚鰭。這個以當地因努特人語「大淡水魚」命名的提克塔利克魚(Tiktaalik),正是舒賓夢寐以求的發現:介於魚類及兩棲類之間的過渡物種。
除了田野工作外,舒賓還有許多專長:他的解剖學訓練能勝任醫學院大體解剖的教學,他的實驗室也從事基因、蛋白質以及胚胎發生的研究。有興趣了解我們體內為什麼有條魚(甚至是海葵、果蠅、蝌蚪)的讀者,幸勿錯過這本好書。 (原文刊載於2009/12/09,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5版)
推薦文: 李家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這是一篇推薦序!
李家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為達爾文200歲慶生是件慎重的時髦事,學術界的領航雜誌《自然》在2009年初,列出近十年的15項演化生物學珍寶來禮讚達爾文,〈由水到陸〉當然是首選之一。
這個發現是2006年的年度盛事,《自然》罕見的用封面及18頁篇幅來敘述這穩健的第一步,說從魚演化成四足動物的失落環節現身了。那是一隻體長3公尺、有利齒、形似鱷魚、身披骨鱗、能用強壯胸鰭在淺水灘伏地挺身的遠古生物,這兼具魚與陸行者特色的提塔利克魚生活於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前,被譽為與始祖鳥同等重要,全球傳頌。
芝加哥大學的蘇賓教授是提塔利克魚的主要發現者,他學問好,手氣又好,曾在亞利桑納沙漠找到二億年前的地球第一蛙,也曾在中國東北發現一億六千萬年前的蠑螈始祖。為了找尋化石,他行遍冰封極地和酷熱荒漠,為了追根究柢,他在實驗室解析基因與研究胚胎發育,已有20篇論文刊載在《自然》與《科學》兩大期刊上,成就非凡。
繼2006年的風光後,他續有佳作,既再剖析提塔利克魚那能轉動的脖子,又發現主導四肢形成的基因早就現身在不走路的始祖魚了,這些都是革命性的新知識。
蘇賓教授竟在學術論文之外,寫成了一本科普好書,細述他的野地經驗,也論述我們的身軀是如何源自五億年前的魚。文筆生動、知識豐富,再加上即時的出版後記和延伸閱讀,五億年的動物演化史,在這本經典科普書裡,有如史詩般的氣魄。
尤其是他在這本書當中,提及我在雲南找到的海口蟲(Haikouella),那是五億二千萬年前最早的有頭有腦的脊索動物,該是魚的祖先,我與有榮焉,當然大力推薦。
(本文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4 |
3折 | 1 |
5折 | 19 |
6折 | 3 |
7折 | 4 |
7折以上 | 9 |
8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4折20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