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兩論》——以現代文明為倫理底線,強調個人觀察,突出中、西、日各自生死觀念的文化特色,關注當下,鍾愛人生。
作者簡介:
史仲文,北方工業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曾主編《百卷本〈中國全史〉》、《百卷本〈世界全史〉》、《中國藝術史》。主要著作有《中國人走出死胡同》、《中西文明的歷史對話》等20餘種,計數百萬字。
章節試閱
一、向死而生,死亡贈與文明的5種啟迪
有一種理念:不懂死亡,就沒有哲學,這是什麼意思?這意思是說,死亡有它特殊性的重要性。死是生的價值對象。
從發生順序看,自然沒有生就沒有死。但從生存意義上看,沒有死,也沒有生。
雖然死亡是人類最不願意面對的事情,然而,如果只是生而沒有死,那麼,這世界一定可怕,而且比造成巨大死亡的任何災難都更其可怕。
請君細想,現在的地球上只有60億人口,地球已然不堪重負,如果這地球上有600億人,6000億人,那該是什麼樣子。上帝愛我,這情況不要發生,果真發生了,任你什麼科學,面對這樣眾多的人類也將手足無措。在那樣的情況下,人們所祈盼的就不會是生存而是死亡了。
上帝,讓人類快死些吧!多死些吧!何況,死的意義,不僅於此。因為人生自古終須死,所以,才顯出生命的無比珍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東西才無價。如果人的生命是無限的,那麼這生命一定很廉價。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且這有限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人類百倍地珍視她,守護她,千倍地敬重她,衷愛她。
死亡對人生而言,意義如此重大,信筆書之,便有如下種種。
1.死亡使存在者升值。
我們中國對極其長壽者,有一個極好的稱謂,叫作「人瑞」。瑞者,吉祥之謂也。人瑞,便是人類吉祥的象徵。比如當今之世,百歲老人,便是人瑞。
人瑞,「瑞」在何處,就是他(她)比之常人更為長久地遠離了死亡。其實,不止人瑞,世間萬物,——姑且稱之為存在者,都因為有死亡——消亡做代價,所以那些倖存者,才顯得彌足珍貴。
魯迅生前,宋版書就已經十分難得,先生也曾感歎連元版、明版書都貴到嚇人的程度。因為什麼?因為存在者稀。其實,所謂文物,除去其他種種派生的原因,最主要的評價依據就是它留存的的久遠,而且留存的多少。
春秋時代的錢幣,如果全然或者大部分保存下來,那實在也沒有什麼,不過是一些春秋時代的錢幣而已。魏晉時代的書畫,如果全然或者大部分保留下來,現時的人們難免對它們挑挑揀揀,因為充其量,那也不過是一些魏晉時代的書畫而已。明清時代的家俱,如果全然或者大部分保留下來,同樣沒有什麼值得驚奇的價值存在,它們依舊不過是一些明、清時代的家俱而已。
然而,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不可能,它才來的珍貴。比如某一個皇帝,他有10000件磁器,這萬件磁器,千姿百態,1000年後,其中的9999件都沒有了,——都消亡了——詩意地說,都死了,那麼這剩下的一件,哪怕只是那10000件中收藏品中最小最醜最不起眼的一件,我們也非得把它奉為至寶不可。此無它,因為,它是唯一的倖存者。
正因為它者的死亡,才顯示了這在者的光輝。器且如此,人猶如此。以樹比人,殷仲文才顧庭槐而長之歎,庾子山才作〈枯樹賦〉以抒情。所謂:「昔年種樹,依依江南;今番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巨人偉人過世,固然使天下感傷。親人友人故去,同樣令相親相愛者傷心無限。受觀眾愛戴的公共人物故去了,同樣有多少相識或不相識的人要為他灑一掬同情之淚。
早幾年,臺灣的三毛女士去世,海峽兩岸具為震撼。這震撼不是世事的震盪,而是人心的傷感,至少是那些三毛的讀者,要為這位美麗、聰慧、妙筆如花的女士的辭世,心情久久難於平靜。
又如小品兼評劇藝術家趙麗蓉女士去世,更在眾多的趙迷當中引起極大的振動。趙麗蓉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她生前,既不是任何一級的政協委員,也沒有得過任何一項國家和官方設立的文化獎項。然而,人民懷念她,觀眾想念她,斯人既去,人們給了她別人享受不到的榮譽。
還有現代舞的青年藝術家陶金,大陸中國人知舞、喜舞的人不多,至少不比喜歡小品的人多,但陶金的故世,自有為他傷心欲碎者在,又有為他萬般惋惜者在,還有為他以墨當哭者在,更有為他奮起狂舞者在。
這一切都是死亡的啟迪,甚至可以說是死亡的「恩賜」——如果我們一時找不到更好更準確的語彙的話。
一、向死而生,死亡贈與文明的5種啟迪
有一種理念:不懂死亡,就沒有哲學,這是什麼意思?這意思是說,死亡有它特殊性的重要性。死是生的價值對象。
從發生順序看,自然沒有生就沒有死。但從生存意義上看,沒有死,也沒有生。
雖然死亡是人類最不願意面對的事情,然而,如果只是生而沒有死,那麼,這世界一定可怕,而且比造成巨大死亡的任何災難都更其可怕。
請君細想,現在的地球上只有60億人口,地球已然不堪重負,如果這地球上有600億人,6000億人,那該是什麼樣子。上帝愛我,這情況不要發生,果真發生了,任你什麼科學,面對這樣眾多...
目錄
目次
一、向死而生,死亡贈與文明的五種啟迪
1.死亡使存在者升值
2.死亡是解開人生奧秘的助進器
3.死亡是科學的前提之一
4.死亡是對生命潛能的終極檢閱
5.面對死亡,人類生生不已
二、死是一個謎,無解之謎
三、死的自覺乃是文明的開始
四、對自殺的死亡價值的詢問
五、死的懲處與表彰
六、死亡中的宗教與文化
1.中、日、西各自的傳統死亡觀念
2.中、日、西對戰爭傷亡的不同詮解
3.中、日、西面對死亡的公共表現
4.中、日、西死亡觀念背後的宗教原因
七、傳統死亡觀念的文化批判
1.中國傳統死亡觀念的本質乃是等級文化
2.強勢者為神,弱勢者為鬼
3.厚葬的文化解讀:規矩、面子與風水
八、死亡觀念大轉變(一)——現代文明的第一提問:死亡、法制與文明
1.戰爭之外,唯有法律可以處人死刑
2.傷人者必依法追究,錯案者必依法賠償
3.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匹夫興亡,天下有責」
4.民大於法,法大於國——生命不可侮
5.生命保護,需要多方合力
6.為正義獻身,也要做價值評估
7.鄙視暴力,不屑暴力,讓暴力遠離生命
8.「人是不可以殺的」——現代文明與廢止死刑
九、死亡觀念大轉變(二)——現代文明的第二提問:死亡、安樂與尊嚴
1.不但要死得值,尤其要死得好
2.與死亡競爭,與死神競走
3.自由權力與死亡文明的悖論
後記
目次
一、向死而生,死亡贈與文明的五種啟迪
1.死亡使存在者升值
2.死亡是解開人生奧秘的助進器
3.死亡是科學的前提之一
4.死亡是對生命潛能的終極檢閱
5.面對死亡,人類生生不已
二、死是一個謎,無解之謎
三、死的自覺乃是文明的開始
四、對自殺的死亡價值的詢問
五、死的懲處與表彰
六、死亡中的宗教與文化
1.中、日、西各自的傳統死亡觀念
2.中、日、西對戰爭傷亡的不同詮解
3.中、日、西面對死亡的公共表現
4.中、日、西死亡觀念背後的宗教原因
七、傳統死亡觀念的文化批判
1.中國傳統死亡觀念的本質乃是等級文化
2.強勢...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0-12-01ISBN/ISSN:9789862216682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