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都 巴黎
七○年代,我的學生生涯中有三年在巴黎度過,那時常跑美術館。
在法國,具學生身分的人只要向文化部申請文化護照,就可免費參觀各地美術館。當年得到文化護照後,我每天都到羅浮宮美術館、巴黎現代美術館、網球場國家畫廊(印象派美術館)等地欣賞西方名畫,盡情享受法國文化政策的福利。同時,我對巴黎的建築物與都市空間也很感興趣,沒事就東晃西晃,到處流連。因為每天都在街道上走來走去,幾乎一年就得換一雙運動鞋。那時我不但踏遍巴黎每個角落,該看的應該也都看了。但這次是應天使邀約,再次探訪巴黎街道,映在我眼中的又是另一番風貌,也因此發現巴黎更深一層的魅力與光彩。
這次還要走訪蘭斯,因此開車來到巴黎。越近市區車流量越大,必須做好捲入大城市混亂交通的心理準備。崇尚自由的巴黎男女,從來不管路上的標線,喜歡忽左忽右變換車道超車,因此在巴黎開車驚險刺激不斷。我在這兒開車的經驗至今不知凡幾,竟從沒遇上車禍,運氣好到讓我懷疑自己是否受交通安全守護天使的保佑。
來到巴黎,主要參觀巴黎聖母院(Nortre Dame de Paris,原意為「我們的女士」,指聖母馬利亞)和羅浮宮美術館,因此我訂了網球場旅館,它位於聖母院所在地西堤島東邊的聖路易島上。塞納河中的聖路易雖然位在巴黎中心,卻把大城市的喧囂隔絕在外,是我在這兒很喜歡的地方。
傍晚抵達旅館稍事休息後,便前往西堤島對岸、塞納河左岸新橋附近的餐廳,與巴黎友人共進晚餐。七點進入餐廳時,裡面沒有一個客人,但九點半吃完時走出來,竟然客滿,門口還有許多人在候位。目睹法國人對夜生活的熱愛,我又一次開了眼界。
走出餐廳,我們沿塞納河畔走回旅館,當作餐後散步。時屆五月中,日落漸晚,此時太陽才開始西下,映照著對岸西堤島上的司法大廈。
走了一百公尺左右,右手邊就是拉丁區學生街的中央廣場聖米歇爾,雖將近十點,還是擠滿了遊客和學生。這裡有座大天使米迦勒的噴泉,故稱聖米歇爾廣場。在巴黎,只要提起聖米歇爾,就是指這條索邦大學附近的學生街。以大天使之名作為學生街的代稱,索邦大學真不愧前身為神學院。
噴泉位於建築物外牆上,米迦勒持劍站在中央上方,和下方巨龍對峙而立。白天可以看到學生們坐在噴泉水池邊,把腳放入水中。但到了夜晚,狂放的夜生活常讓人完全遺忘這噴泉的存在。
從廣場沿河畔繼續走下去,正前方就是聖母院,走到通往聖路易島的橋前,可以看到它正位於日落的天際前。塞納河畔與聖母院剪影都是巴黎的象徵,此情此景美不勝收。
第二天早上,我們沒在旅館吃早餐,而是到連結聖路易島與聖母院的聖路易橋旁的一家咖啡店,點了咖啡歐蕾和只塗奶油的法國棍子麵包,即所謂的歐陸麵包早餐。坐在露天咖啡座,沐浴在陽光下,品嘗剛烤好的香酥棍子麵包,欣賞聖母院的後堂景致,於我真是最幸福的一刻。
一般大教堂的後堂和聖母院側面外牆,也都建有美麗繁複的飛扶壁與拱壁,但聖母院後方的建築構造之美,卻是稀世獨有。站在塞納河環繞的西堤島,可以清楚看見寬廣天空下的聖母院背影,複雜的外部建築放在別的大教堂身上可能醜陋,在這裡卻極具藝術價值。六月紫丁香盛開、九月栗樹葉變色時節,眼前聖母院花園的景色更是美麗如畫。看到這裡的景致,也不難想像為何會有許多畫家和攝影家留下以此為題的藝術作品。
吃完早餐後,我們從拱壁的柱與飛扶壁羅列的聖母院南側,轉向正面大門。
顧名思義,聖母院是獻給聖母馬利亞的教堂,建築正面的雕刻也大多和馬利亞有關。正面中央大玫瑰窗下的露台上,馬利亞抱著年幼的耶穌,旁邊有兩尊天使守護。中間的大門奉獻給救世主耶穌基督,大門左邊那扇門獻給馬利亞,右邊那扇則是馬利亞的母親聖安娜。
雖然,說到聖母院大家都會想到巴黎這座。不過其實早在十二、十三世紀,以法國北部為主的地區就已出現許多供奉聖母的教堂。
「聖母」一詞,是在一一三○到四○年左右出現,和最早的歌德式教堂,也就是巴黎近郊聖但尼教堂的建造時間約當同時。巴黎聖母院則始建於一一六三年。
聖母信仰起源於東方,到了十二、十三世紀,突然遍及整個法國。
十、十一世紀前的中世紀民間信仰,是以救世主耶穌基督宣揚的最後審判思想為基礎。但法國在森林開發後,人民湧入城市,造成人口膨脹。對中世紀的城市居民來說,審判之神──耶穌基督既威嚴又恐怖,與其直接向祂尋求拯救,不如仰賴溫柔慈愛的馬利亞及她的母親聖安娜,透過她們的請求,確保自己能踏上通往天國的道路。也就是說,中世紀教徒就像尋求母親與祖母庇護的子女或孫子女,向母性尋求救贖。
就這樣,聖母信仰和大教堂在同一時期興起。法國北部各大城市興建了許多名為聖母院的大教堂,後來就被稱為歌德式教堂。
這些教堂的雕刻與彩色玻璃,通常都以馬利亞和聖安娜的生平故事為主題。在巴黎聖母院,不論入口大門或左邊的聖母門,其山花壁面上都刻有馬利亞的生平、逝世、被接引到天上、在天國由耶穌加冕等事蹟。馬利亞被尊為天使的女王,生平代表性場景中一定有天使。這兒描述她逝世場面的雕刻裡,可見眾天使肅立,宛如哀悼她的死亡。她的靈魂升天時,也有天使引導。不管哪裡的教堂,正立面、彩色玻璃,或柱上的聖人像等處,都可見天使活躍,簡直成了他們群聚的養蜂箱。
右邊聖安娜門上的雕刻主題是「聖母無原罪」──聖安娜在門前與丈夫若亞敬相遇,接吻後懷了女兒馬利亞。「聖母馬利亞和耶穌皆無原罪,同為處女懷胎所生」的思想,就是在那時代產生的。聖母無原罪信仰也在同時,以法國為中心開始傳佈。
過了上午九點,參觀聖母院的遊客就會變多,因此我們趕緊進去。
內部非常安靜,就算不是教徒,也會被這種莊嚴的氣氛所震懾。如果要提一個裡頭最重要的景點,當然是正面入口處大玫瑰窗的彩色玻璃。
建於十三世紀的北耳堂玫瑰窗,描繪以馬利亞為主的《舊約》故事。南耳堂的玫瑰窗,則描繪被天使圍繞的聖人們。窗的位置都很高,因此上頭的圖案看起來很小,不用望遠鏡幾乎無法辨識。以主堂為中心,在後堂呈放射狀設置的各禮拜堂也都飾有彩色玻璃。以我們後世人的眼光觀察細部,會發現到處都有天使。引導聖母升天、在聖人傳中出現……他們為達成各種任務忙碌不已,讓身為天使獵人的我喜出望外。
以聖母院為起點,向前畫條線縱斷西堤島,便指向羅浮宮。位在塞納河中的小小西堤島,北部卻有法國的司法中心──最高法院司法大廈。在以前,司法大廈還兼具監獄收容所(巴黎古監獄)的功能。法國大革命時,瑪莉•安東尼皇后在上斷頭台前,就是在這座監獄度過最後時光。司法大廈在中世紀原是皇宮,裡面有國王專用的聖禮拜堂。從外頭看,會發現禮拜堂迴廊的屋頂上有天使雕像,它鑄造於十九世紀,利用鐘錶機械,隨時間變換方向。聖禮拜堂以擁有法國最美的彩色玻璃聞名,雖位於司法大廈內,仍開放遊客參觀。現在才十點,入口處已大排長龍。我只好留待下一趟行程,依依不捨地離開。
渡過位於司法大廈旁、橫跨塞納河的兌換橋,來到沙特萊廣場。廣場中央立有一支高聳的圓柱,上面有閃閃發光的金色天使。這是建於一八○八年的拿破崙勝利紀念柱,上面的雕像有女性的胸部,臉孔卻屬男性所有,是位不可思議的天使女神。仔細看看,這勝利女神的臉長得和拿破崙很像。巴黎街道上有好幾座紀念碑,例如紀念拿破崙的星光凱旋門、羅浮宮的騎兵凱旋門等,雖然也都雕有引導人們邁向勝利的天使,但如上述擁有拿破崙臉孔的,卻很少見。
塞納河畔從沙特萊廣場起,沿路都是花店,走五分鐘左右,就可以看到一棟米色的宮殿式宏偉建築,這就是羅浮宮的主館──亨利四世館。
羅浮宮原是宮殿。最早在十二世紀是座要塞,十三世紀起便成為歷代國王的行宮。十四世紀經查理五世改建成歌德式城堡。一五二七年,支持法國文藝復興的法蘭西斯一世將它正式定為皇宮,並開始建造文藝復興樣式的宮殿,之後亨利四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也都陸續增建。但路易十四始建凡爾賽宮後,這邊的工程就中斷了。因宮殿閒置,巴黎市民可任意進駐,成了遊民廢墟。
最後是拿破崙與繼承者拿破崙三世(路易拿破崙)拯救了它,並完成全部建築。一七九三年法國大革命後,它又變身為美術館,此後又經幾番曲折,才形成如今橫跨東西七百公尺、縱跨南北三百公尺的龐大規模。一八九三年起成為國立美術館後,才對一般民眾開放。
從主館中央入口進去,來到廣闊的方形內庭,周圍的牆壁浮雕上,天使的蹤跡隨處可見。但不管是上方的三角形山牆,還是屋頂角落裡的天使造像,皆非出自基督宗教,而是希臘羅馬神話。因為羅浮宮是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改建整修,正值希羅古典美感再興,特別是在巴黎,從羅浮宮起,馬德蓮教堂、凱旋門、巴黎歌劇院等代表現代巴黎的主要建築,都依照新古典樣式進行改建或新建。因此,希臘眾神、勝利女神維多利亞、愛神愛摩兒等都以天使形態出現,成為宮殿、教堂和紀念碑的裝飾。
橫越寬廣的方形中庭,穿過羅浮宮最古老的緒利館,就可看到美術館的入口──耳熟能詳的玻璃金字塔。可能時間還算早,排隊等待入館的人潮比想像中短。
不過一進到美術館,正面大台階轉角平台的勝利女神像前已是人山人海。在參觀這鎮館三寶之一前,先右轉來到羅馬時代藝術品的展覽室。古羅馬時代,勝利女神維多利亞、愛神愛摩兒、酒神巴克斯等都以有翼形象出現,對於之後基督宗教天使的誕生,或多或少有些影響。
進入展覽室後,可看到牆上以玻璃覆蓋保護的壁畫,上面有位長著翅膀的少年。壁畫的解說告訴我們,它完成於西元前一世紀,描繪的是有翼的精靈。羅馬時代遺留至今的壁畫本已十分稀少,畫有天使的更罕見。另外,旁邊的馬賽克畫裡也有位有翼少年。對面牆上的馬賽克畫,描繪的則是長有雙翼的幼年酒神巴克斯、與海豚嬉戲的愛神愛摩兒,及愛摩兒與人類競賽的場面。
旁邊的展示廳裡有羅馬時代的石棺,上面也有長翅膀的小孩圖像。有翅膀的小孩,就和其後基督宗教文化中的天使一樣,都擔任引導亡魂上天堂的任務。
回到大台階前,正面的勝利女神像展現出令人無法忽視的存在感。她出土於愛琴海北部的希臘薩摩特拉島,希臘名字是妮克,羅馬名則是維多利亞。在船頭張開大大的羽翼,揮動強而有力的翅膀,震撼力十足。早期基督宗教的天使沒有翅膀,直到羅馬帝國承認它為正式宗教後,才模仿維多利亞,為天使加上翅膀。在征戰如家常便飯的古希羅時代,勝利女神妮克/維多利亞十分受歡迎,許多浮雕和雕像都以她們為主題。運動產品廠商耐吉,公司名稱便是「妮克」的英語發音。
位於勝利女神像右手邊,展示義大利繪畫的大畫廊,堪稱天使的寶庫。以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喬托、契馬布耶為首,天使畫家安基利軻、波提且利和拉斐爾描繪的各式天使在此宛如百花齊放。文藝復興初期的天使,通常都是聖母馬利亞的配角。到了翡冷翠崛起的興盛期,出現的多半是報喜(天使告知馬利亞懷聖靈胎)的天使加百列。十五世紀末起進入巴洛克時期後,則以愛神愛摩兒為代表,有翼的希臘眾神興起。以裸體小天使為畫作主題的風潮也始於文藝復興。
再往裡走,可以看到一排排人潮站在一幅畫前,這就是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以前放在近入口的大型展覽室中央,現因羅浮宮的展覽改以法國繪畫為中心,因此被換到大畫廊裡面。
接下來的寬廣空間是西班牙繪畫展覽室。其中,十七世紀賽維亞畫家穆里羅描繪的聖母馬利亞相當惹人憐愛,天使也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陪伴馬利亞、現身聖人面前、在大廚房中努力做菜……隨畫家國籍不同,筆下天使的角色也大異其趣。
從長約兩百公尺的大畫廊走回來,進入近年才改建完成、展出十七、八世紀法國繪畫的緒利館。那是巴洛克、洛可可的時代,活躍畫中的是希羅神話的天使眾神,而非基督宗教的。法國該時期的代表畫家弗拉哥納爾、布歇等人,在以希羅神話為主題的繪畫中,描繪有許多天使及裸體小天使。
此時的法國繪畫和同時期他國的比起來,更活潑熱鬧,因為當時正值波旁王朝的巔峰,宮廷畫家活躍。天使也在充滿藝術氣息的華麗舞台上飛舞嬉戲,妝點宮廷生活。
來到這個角落,遊客便可以好好地靜心賞畫。坐在展覽室中央的長椅上,邊休息邊欣賞目不暇給的法國繪畫逸品。
參觀完羅浮宮美術館,走上長達一公里、寬廣的歌劇大道,建於十九世紀後半的巴黎歌劇院,就在大道彼端。威風凜凜的歌劇院正面,也有許多天使飛舞。十九世紀後半,拿破崙三世任命奧斯曼男爵為塞納省長,進行巴黎都市改造計畫,歌劇大道即建於當時。男爵重整了狹窄雜亂的巴黎街道,在各處建造寬度齊一的直線道路,完備的道路交通網由此完成。道路拓寬工程不僅改善交通,同時美化了市容。建築物和紀念碑變得顯眼,景觀煥然一新。現今所見「花都巴黎」的美麗街景,就是這卓越政治魄力下的成就。塞納河右岸,從星光凱旋門起伸向歌劇院的東西向主要幹道,便被命名為奧斯曼大道,以彰顯其功績。
午餐時間已遲,我們還是走到歌劇大道裡面一點的咖啡店用餐。來到巴黎,在米其林星級餐廳用餐固然是一大樂事,但我的午餐通常都很平價。在街角的咖啡座,點一客微帶脂肪的肋眼排和薯條,若能再來杯好喝的紅酒,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
解決簡單的午餐後,回到旅館,邁向下一個目的地──沙特爾。從羅浮宮北側的西佛里大道往協和廣場走,一公里長的羅浮宮外牆和屋頂角落,都有天使守護。走過羅浮宮,左邊是杜樂麗花園,接著來到巴黎交通網的樞紐──寬闊的協和廣場。法國大革命時,斷頭台便設在此處,路易十六、瑪莉•安東尼皇后及許多王公貴族都喪命於此。面對廣場的花園入口,大門上刻的不是天使,而是駕著天馬佩加瑟斯翱翔天際的商業之神默丘利,及名譽之神路洛梅。沿廣場繞了半圈,來到塞納河畔,渡過亞歷山大橋。這是巴黎博覽會時沙皇致贈的橋,絢爛華麗,宛如宮殿的一部分。橋的欄杆與兩端橋柱都飾有雕刻,橋柱上有勝利女神維多利亞,她膝頭上的小小金色天使,在陽光下發出眩目的光芒。
在花都巴黎,只要有建築和紀念碑的地方就有天使,真可謂天使之城。最後在意外之處發現的天使,為我這趟探訪之旅畫下了美麗的句點。
天使之都 巴黎 七○年代,我的學生生涯中有三年在巴黎度過,那時常跑美術館。 在法國,具學生身分的人只要向文化部申請文化護照,就可免費參觀各地美術館。當年得到文化護照後,我每天都到羅浮宮美術館、巴黎現代美術館、網球場國家畫廊(印象派美術館)等地欣賞西方名畫,盡情享受法國文化政策的福利。同時,我對巴黎的建築物與都市空間也很感興趣,沒事就東晃西晃,到處流連。因為每天都在街道上走來走去,幾乎一年就得換一雙運動鞋。那時我不但踏遍巴黎每個角落,該看的應該也都看了。但這次是應天使邀約,再次探訪巴黎街道,映在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