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及二乘聖人不能實証的佛菩提証悟,末法時代的今天仍然有人能得實証,由正覺同修會二十餘位實証如來藏者所寫的見道報告,已為當代學人見証宗門正法之絲縷不絕,証明大乘義學的法脈仍然存在,為末法時代求悟般若之學人照耀出光明的坦途。本書是由二十餘位大乘見道者所繕,敘述各種不同的學法、見道因緣與過程,參禪求悟者必讀。
商品特色
本書是近代大乘佛法見道的實錄,證實大乘佛法的般若證悟,在末法時代仍然可能,證實禪宗的證悟者確實可以發起般若實相智慧而能如實證解甚深般若,證實唯識增上慧學的真見道法門,至今仍然絲縷不絕的繼續流傳中,藉以發起大乘學人的大信心。
作者序
代序--崎嶇難行的佛菩提路
佛菩提道,本來難行;非諸聲聞四果聖人所能行,亦非諸緣覺聖人所能行,彼等非凡夫之二乘聖人所不能修證及履踐故,彼等唯能親證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之解脫道故,故大乘法中說彼等聖人雖非凡夫猶名為愚,證明佛菩提道確屬難行、難證之法。縱屬有人真行菩薩道、以求證悟般若者,亦復多有遮障故;乃至已經證悟般若之後,仍然有可能因為尚未通達故,以及所知障中見道所斷之異生性遮障猶未斷盡故,而有「誤會甚深般若於前,復因私心而造謗法、謗聖於後」等事發生;由是緣故,乃有二○○三年初之楊、蔡、蓮等人不能忍於阿賴耶識之本來無生,欲外於此實相心而別求另一子虛烏有之如來藏實相心,反墮離念靈知意識境界中,謂之為退失大乘無生忍之凡夫。
然而,彼等之退失於大乘無生忍者,皆由早年證悟之時,平實未曾先行殺卻彼等諸人之我見,復又加之以極明白之機鋒,令其悟得容易;或如楊先生之由余為彼明講密意,以致我見未斷、般若實智不生、疑見難除;復又未觀根器,皆令隨學之一切人悟入如來藏境界,其疑終不能斷。由是緣故,彼等緣猶未熟而得悟入者,後皆不能安忍於如來藏之本來無生,不肯依 佛聖教次第修除性障及進修一切種智,乃轉生妄想,欲冀一悟即得成佛--一悟即證佛地真如;或如後時之冀望一悟即得入地證聖--一悟即證初地真如;皆坐我見未斷所害,欲以之取敬於他人:始終有「我」欲受他人恭敬、供養。
亦因自身見地未得通達,是故不能安忍於如來藏之本來無生,意欲別覓子虛烏有之妄想如來藏,以為更勝妙之修證,不料返墮於常見外道之離念靈知心中,回墮於常見外道凡夫知見中,我見復萌。亦因所知障中極為寬廣之異生性未曾斷盡,緣於破法者之邪見論著所害,不能信入自己依止真善知識所悟入之如來藏為真實如來藏,欲外於真實如來藏阿賴耶識而別覓子虛烏有之另一如來藏,是故轉墮於凡夫境界中--返認離念靈知意識心為如來藏--誤以為意識離妄念時之靈知才是真正之如來藏,自認為證量更高於真善知識,自認為返墮之意識心體是更勝於善知識所教授之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便大膽否定善知識所傳授之真實如來藏。此即是大乘見道福德與基本智慧皆尚未滿足之人,故有如是退轉而誤以為增上之事發生;便如 佛世數億人天悟入第七住位般若正觀,此等數億人天隨後即有八萬人退失於佛菩提,此乃五濁惡世常所得見之事相,本來無足為奇。然因事關學人道業,亦關乎學人未來無量世之利益,故不得不說之;何以故?謂學人若遇如是惡知識,而隨之謗法、謗賢聖者,成就上品誹謗三寶重罪,此乃無間地獄罪,捨壽後之未來無量世果報,極為慘痛,是故不得不說,藉以警覺諸人:凡未親證之前,不可隨人胡言亂語、妄傳謠言,否則後後無量世中縱能世世深重懺悔,正報已成就,已無所益、亦無所濟矣!
至於一般人之難以悟入甚深般若者,率多由於未對聞所未聞妙法生信之前,或於初起信時隨即被別有居心之人,以誹謗、否定之手法,將所未曾聞之深妙正法,誣為邪魔外道法,恐嚇未生正信或初生正信之學人,令其恐懼而致退轉於甚深般若正法,聞之即懼,尚不敢私閱菩薩所造甚深般若正法書籍,尚不敢檢閱其理是否果如他人所言之為邪魔外道,何況敢於前往親聞?何況敢於信之、受之而習學之?由是緣故,遮障末法時世學人見道之機緣。
如是之事,所在多有;自平實出世弘法以來,屢見不鮮;如是惡知識,將最勝妙、可令學人確實見道之大乘正法,謗為邪魔外道法者,固有其後世尤重純苦之無量世因果,亦有多屬輾轉聽聞謠言,而彼自身其實未曾研讀甚深般若正法書籍,尚未略加探討,便人云亦云而否定之,致令多諸學人淹沒此世證悟之機緣,可謂之為斷人法身慧命者。
間有名聞諸方之惡知識「大師」,恐其法眷屬聽聞或閱讀平實諸書已,即將漸漸具有簡擇法義正邪之能力,則必漸漸了知彼等惡知識之法義、之證悟皆為虛妄不實之謬說,因此而恐懼座下法眷屬日漸流失,名聞利養無復得存;由此憂慮為緣,便故意無根誹謗平實所傳之 世尊正法為「非 世尊正法」,而以言語私下謗之,冀平實無以聞之、無以回應。然而如是作為,既是誹謗甚深正法之謗法行為,亦是無根誹謗賢聖之地獄業,皆墮無間地獄之重罪中。
復有尚在凡夫地之學僧,緣於他人所給與之錯誤教導,每輕在家相之諸地菩薩,不知大乘經中所言眾多大菩薩眾,多屬在家菩薩;故彼法師雖已雙受聲聞比丘(比丘尼)戒及大乘菩薩戒,然終不以大乘菩薩戒為主要依止,仍以聲聞出家戒為主要依止,復不以大乘法中之般若或種智證量為憑,亦不服在家菩薩之般若證量與果證,是故心中每以凡夫僧寶之身分自高,常輕一切住在人間弘法已有修證之在家菩薩;由是緣故,往往被人利用於不知不覺之間,自以為是修正行、作大事者。此如正覺同修會於二○○三年初時,楊先生因為私心不遂故,思欲徹底打擊正覺同修會,令其瓦解冰消,是故私向人言曰:「我們將由出家法師來寫書、寫文章,破盡蕭平實的法,不必我親自動手寫書來破他。」果然隨後即有法蓮師、紫蓮師二人被利用,寫出《辯唯識性相、如來藏與阿賴耶識》二本不像書的經文剪貼簿,已被我會台南共修處老學員所組成之法義辨正組,以《辨唯識性相》及《假如來藏》二書所破,至今不能回辯、不能自救。
復有「楊」先生夤緣六龜鄉空生精舍之慧廣法師,前往拜訪,將其邪說盡行相告,誤導慧廣法師,倡言:「明心即是見性,見性即是明心,實際上並沒有眼見佛性這回事。」慧廣法師聞之,信以為真,乃改變先前信受印順識唯有六之邪見,因此後來承認確有第八識如來藏,亦著文承認有如來藏,並信「楊」先生「明心即是見性」之邪說,欲廣做文章而破見性之法;然無絕對把握,又恐後果傷損自己,乃先以電子郵件而化名質疑平實所授眼見佛性之法,作為試探。平實當時以為:若人唯以化名質疑,不肯留下真名與地址者,其人絕非真實求法者;其心既然不誠,則不必給與回應。遂置之高閣,未與答覆。
慧廣法師等候半年時間,不知平實不予答覆之緣由,誤以為平實無法答覆,誤以為確實抓到本會正法確有瑕疵之證據,便增補其質疑之文,而以法名具文登載於唯有法師才能見聞之《僧伽雜誌》,公開質疑 世尊所傳眼見佛性之法,將 世尊眼見佛性最勝妙法橫加扭曲,淺化為同於明心境界、同於意識境界;遂有本會正光居士造《眼見佛性》一書,回應慧廣法師壞法之愚行。至此,信受古高麗月忠法師所造《釋摩訶衍論》偽論之所謂龍樹後族者,可謂全軍覆沒矣!龍樹後族一名,信用已經全然破產,無法再令任何人生信。彼等若心中不服而記恨者,此後唯有另化新名,再於網站上誣謗本會正法,縱使能以化名再造破法重罪,終難再以龍樹後族之名取信於人也!亦因本會回應慧廣法師龍樹後族之質疑,致使慧廣等人強牽偽論《釋摩訶衍論》於 龍樹聖僧身上,有損 龍樹聖僧令名之真相,大白於天下,令今時後世一切人,都不能再以《釋摩訶衍偽論》中之邪見而污損聖 龍樹令名,從此還 龍樹聖僧本來無瑕之聖名,今時後世將無人能再假藉偽論玷污 龍樹聖名也!
如斯法蓮、紫蓮、慧廣三人者,同屬大乘僧伽之一員,而皆以聲聞戒、聲聞心態住心,不能實依大乘法而依止於菩薩戒,不能真實住心於菩薩心性之中;當知:諸地菩薩少有示現出家相者,尤其是等覺菩薩,十之八九多屬在家身相之天身,長髮披身、胸配瓔珞、臂掛寶釧、腳踩寶蓮,來往諸佛國土而奉侍諸 佛,親聞妙法,而法蓮、紫蓮、慧廣不能知此。正因心存聲聞僧之自大心態故,不願被正法利用以成救護法廣大功德,反被惡見者輕易利用,公然誹謗甚深微妙正法而被破斥,致令人間僧伽極為高貴之地位有所損傷,乃是僧伽二眾中之大罪人。如斯三人輕易誹謗正法,以謗法、謗證悟賢聖之惡業,破壞僧伽高貴本質,豈唯此世身敗名裂、遭教界有識之士所輕?捨壽後之未來無量世中,仍需一一親歷三惡道境界,遭逢無量無數世極為慘痛之尤重純苦異熟果報,百餘劫後方能重回人間,復與大乘佛法緣淺,極難入諸菩薩數中,自障己身無量世之道業,又復苦痛無邊,誠可哀憫!令人不勝唏噓!
由以上舉證之人與事等事實,證知大乘佛菩提道絕非輕易可行之道,是故名之為崎嶇難行之佛菩提道。然而此道雖然永遠崎嶇難行,卻是一切大乘佛子遲早必行之路,捨此無由成佛故。既然大乘行人不論早晚皆必須行走此道,則於此道中行時,必須有福、有德、有眼;有福者,謂能以其大福遠離值遇惡知識之因緣,能依止真善知識而不退失;有德者依止之後心存謙恭,聞人誹謗善知識時,可藉以制止自己產生人云亦云而謗正法之過失;有眼者,縱使親遇惡知識時,自能辨之而遠離之,並能教導眾生同皆分辨種種遮障佛道修證之惡知識。若是少福、無德、無眼,終難逃避如是自害害人之事相,是故法蓮、紫蓮、慧廣三人,少福、無德、無眼,致有遭人利用而妄謗正法之事,可供諸方大師與學人借鑑;故此正理與事實,應當披露之,以為佛門四眾前車傾覆之鑑,慎勿輕易隨人言語轉謗正法及諸菩薩。
然今有已在大乘菩提正法中證悟之釋善藏法師,發起菩薩心性,以其自身證道過程之迂迴辛苦經歷,不顧自身顏面,為救同被誤導之佛門四眾學人,是故發起大心,披露自身親所經歷之真實現事,願以自己被誤導遮障之經驗,警覺佛門四眾弟子:對於聞所未聞深妙正法,應當如實聞之、閱之、檢驗之,然後方可出之以評語;萬勿未聞、未讀、未檢驗之前,便輕易信受他人之誣謗、妄信謗法之言。並願見證:當今之世,甚深難解、難修、難證之大乘佛菩提親證,確為可得,非是空想。是故自願將其修學佛菩提道之數數被障過程、迄至終能迴心而得證道之事,悉皆披露無遺,作為今時後世佛子之殷鑑,欲救同有是患之學僧與居士。由是緣起之故,乃有此書之出版,即名之為《我的菩提路》。
今觀善藏法師轉其被人教導而成之聲聞心為菩薩心,亦不覆藏自己所曾親犯之過失,棄捨五蘊之面子,不曾稍顧,欲救今時同有此病之學僧、居士;此乃已斷三縛結、五利使,並已親證大乘見道功德,實乃已發菩薩大心之法師,非屬二乘聲聞種性之法師,亦非凡夫位之法師;如是勝義菩薩僧,平實素所欽仰,一向心淑,故其心願應玉成之,乃有此書之梓行,以利今時後世諸多大乘學人。復因悟圓法師為正覺同修會之現任理事長,非唯年高又復德劭,並能盡心盡力住持會務、廣利會眾,亦欲藉此會務之推行而廣利佛教界一切學人;如是無私、無我之大行,會中大眾一體同欽,應當載其明心之見道報告於首,彰顯悟圓勝義菩薩僧真發菩提心之緣由;三因二文尚難成書,故又略選近年正覺同修會之學員見道報告二十二篇入中,一併梓行,以證「大乘別教般若菩提,於現今末法時世,非唯極少數人能聞、能證」,藉以激發末法時世菩薩心性學人之大信,以利菩薩心性學人發起求悟般若之大信心,一世即斷我見與三縛結,頓離凡夫位,盡未來際永不入三惡道中,並能因此生起般若實智。
本書中選錄之見道報告撰寫者中,擁有博士學位而擔任大學教授者三人,碩士學位下至國民小學畢業者皆有,學位分布頗為平均,可見法界實相之證悟,都依學法因緣及善根、福德與性障之多寡而異,不因學位知識之高低而有不同,顯示大乘法教極為平等之特性,不因世俗法中之身分知識差異而有不同,僅錄此等明心破參之見道報告,供養尚未發起大心求悟之學人,期待佛門學人親閱此書具體之見道事證故,能隨入大乘法中深發菩提心,勤修大乘見道所需福德、智慧,修除性障以求證道,然後共同荷擔如來家業,驅逐一切外道邪見於佛門之外,以令佛門法義日趨純淨,回歸 世尊三乘大法一體弘揚之本懷,能利今時後世一切學人,如是以報 佛恩、 菩薩恩,並得因此大步邁向佛地。茲以此書編輯完竣,當述緣起以代序言,即以為序。
佛子 平實 謹識
公元二○○七年早春 謹識於竹桂山居
代序--崎嶇難行的佛菩提路
佛菩提道,本來難行;非諸聲聞四果聖人所能行,亦非諸緣覺聖人所能行,彼等非凡夫之二乘聖人所不能修證及履踐故,彼等唯能親證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之解脫道故,故大乘法中說彼等聖人雖非凡夫猶名為愚,證明佛菩提道確屬難行、難證之法。縱屬有人真行菩薩道、以求證悟般若者,亦復多有遮障故;乃至已經證悟般若之後,仍然有可能因為尚未通達故,以及所知障中見道所斷之異生性遮障猶未斷盡故,而有「誤會甚深般若於前,復因私心而造謗法、謗聖於後」等事發生;由是緣故,乃有二○○三年初之楊、蔡、蓮等人不能忍...
目錄
平實導師 序 ………………………………………………………………序08
第一篇:釋悟圓法師………………………………………………………017
第二篇:釋善藏法師………………………………………………………020
第三篇:林欽源居士………………………………………………………069
第四篇:邱美芳居士………………………………………………………076
第五篇:謝秀蓁居士………………………………………………………084
第六篇:劉正琴居士………………………………………………………091
第七篇:洪美珍居士………………………………………………………112
第八篇:徐義雄居士………………………………………………………116
第九篇:曾蓉蓉居士………………………………………………………128
第十篇:黃正榕居士………………………………………………………132
第十一篇:蔡青利居士……………………………………………………140
第十二篇:林育才居士……………………………………………………146
第十三篇:段凡中居士……………………………………………………168
第十四篇:劉惠莉居士……………………………………………………176
第十五篇:詹益墩居士……………………………………………………184
第十六篇:葉經緯居士……………………………………………………202
第十七篇:劉惠淵居士……………………………………………………208
第十八篇:劉善生居士……………………………………………………219
第十九篇:黃惠卿居士……………………………………………………235
第二十篇:張正萍居士……………………………………………………257
第二十一篇:周子全居士…………………………………………………271
第二十二篇:林明佳居士…………………………………………………287
第二十三篇:施瑞雯居士…………………………………………………301
第二十四篇:蔡華容居士…………………………………………………313
附錄:公案拈提一則─石霜犬吠…………………………………………327
平實導師 序 ………………………………………………………………序08
第一篇:釋悟圓法師………………………………………………………017
第二篇:釋善藏法師………………………………………………………020
第三篇:林欽源居士………………………………………………………069
第四篇:邱美芳居士………………………………………………………076
第五篇:謝秀蓁居士………………………………………………………084
第六篇:劉正琴居士………………………………………………………091
第七篇:洪美珍居士………...
商品資料
出版社:正智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0-01ISBN/ISSN:986829922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35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