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本照明協會
定價:NT$ 500
優惠價:88 折,NT$ 440
本商品已絕版
★ 十聿設計總監 賴雨農Uno LAI 專文推薦
★ 300個以上世界知名建築/空間設計師的照明設計賞析
所謂的照明設計,就是針對「光」做設計。並不只是設計「光的模樣」,而是塑造出「空間的感覺」。
不管是空間主題性的強調,亦或是增添空間的視覺美感與特殊氣氛、人群的行為活動等,燈光照明扮演了畫龍點睛的關鍵角色,讓光線看起來更美好、更燦爛、更巨大。藉由燈光照明師的設計巧思在空間中精彩演出,形塑出建築與空間的多樣化表情。
本書分成四個專業領域,帶您全面了解照明設計的箇中奧秘。
第一章,介紹角館政英(雪洞光環境計畫負責人)、內原智史、伊藤達男、小野田行雄/竹山枝理(IRIS Assosiates)等,共19位活躍於日本第一線的照明設計師經典作品,解析大師的設計概念與操作手法。
第二章,如何讓空間變寬廣、變熱鬧、甚至是變得有「韻律感」?如何強調動線、入口與質感象徵?透過燈光照明的設計與操作,將為空間帶來多種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
內容包括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伊東豊雄的仙台媒體中心、西澤立衛的竹尾紙藝展、隈研吾的崎玉新都心棧橋等作品分享等,除了日本的都市建築之外,也有許多美國與歐洲設計師的經典供為參考。
第三章,光線也能夠影響人們對於空間的感官認知方式,本書介紹各種透過照明布置來變換環境氛圍的設計實例,除了迎賓、引導、放鬆心情等功能之外,也能夠用來營造浪漫戀愛的親密感覺。
第四章,釐清各種照明的專業用語的定義,並邀請目前當紅的照明設計師現身說法,解說在實際作業現場中的專業用語使用方式。
精闢、詳實,是專為「照明設計」量身打造的專業講座。
作者簡介:
日本照明學會創立於1916年11月29日,創會宗旨為推進日本照明技術之發展、照明知識之普及,除了學術性的調查研究之外,也舉辦各式各樣的照明教育活動。
名人推薦:
《光.建築──設計大師的空間照明手法》推薦序
十聿設計集團 Uno Lai Design Group 創辦人與設計總監 賴雨農Uno LAI
好的照明,關鍵在設計
有多少個夜晚,當你走在自己的城市街頭,你會抬頭往上仔細欣賞每棟建築的燈光表情?或是有多少次當你搭機在夜晚降落於一個城市時,因為看見燈火通明的城市夜景而驚嘆?
記得1999年的冬天,我還在紐約讀建築照明碩士,和幾個同學在剛下過雪的紐約街頭疾走,是為了交一個叫做“照明日誌”的作業,因而不論晴雨地奔走在城市裡。每個禮拜紀錄兩個我們覺得好或是不好的燈光設計案例,那時後真覺得是一種壓力,找到了地方,拍了照,晚上還要回去做分析,說好在哪、不好要怎麼改,再作成日誌。但是事後回想起來,這個經驗,讓我真正認真地“看”過紐約這個城市的很多建築,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拜訪一個城市,甚至在一個城市生活,卻不見得仔細看過這個城市,更何況是它夜晚的景致。這個經驗也對於我後來從事建築照明設計產業,有著莫大的影響。的確,一個城市的照明攸關整個城市品味,因為它主宰了整個城市一半的生命,也左右了陽光離開後,你對這個城市的感覺和看法。好的建築,不是有屋頂就算數;好的照明設計,當然也不會是有光亮就好。有好的設計,才能讓光適得其所,讓建築的生命延續!
這本《光‧建築──設計大師的空間照明手法》讀起來,似乎讓我回到學生時代那段鑽研照明設計的時光;當初從劇場燈光設計轉到建築燈光領域的時候,剛開始總覺得建築空間好難,因為劇場大部分是一個鏡框,比較像是一個平面的構圖,但是到了建築,突然變成了三維的空間,發現要考慮的事情多出很多;直到做出了幾個成功的空間照明設計,才領會到,其實空間不是重點,人在空間裡的感受才是燈光要去考量的重點,亮度、角度都只是一種技術,要討好每雙在空間內遊走的視覺和感覺,是燈光最重要、也是最難的課題。
本書編者非常用心,利用許多實際案例的照片,跟我們分享一些不只是視覺、更是感受的議題。因為燈光真的很難用文字去形容,也很難模擬,所以透過照片來帶領我們去看燈光,再直接不過了。而其中很多的案例都是很多照明界的前輩先進的作品。諸如和我有幾面之緣的友人,前輩近田玲子女士的九州國立博物館案例也收錄其中,比較起我親身體驗這個設施和理解設計師的設計意圖,編者的編輯角度仔細而不失真;讓整本書看起來不但賞心悅目,又頗能玩味燈光的其中奧妙。
燈光的世代從燈泡的發明之後才算開始,之後不斷的精進到現在的發光二極體(LED),就如同書中的富田泰行設計師所言:「為了消除不安的黑暗,以及獲得周圍必要的光明,我們長久以來不厭其煩的一路追尋。」為了追求光明,我們一再開發新的光源,因此現在我們看到的光,跟之前的燭光或是將來的光源,都不會是相同的技術,但是背後的本質,「光線」,卻是同一件事。光是一種知覺,而不只是視覺而已。好的照明設計,除了要看到,更要細細感受。透過編者深入淺出的導引,我們可以一窺燈光的萬千變化,以及光在建築上,空間裡的種種化學變化。
這本書不但可以是專業人員的實用參考,也可以喚起我們對於「光」各種已經存在的、或是更多的想像。終究,人總是活在光裡,光的好壞,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品味。
賴雨農
2011, 于海上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5折 | 7 |
7折以上 | 4 |
無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日本照明協會
優惠價: 88 折, NT$ 440 NT$ 500
本商品已絕版
★ 十聿設計總監 賴雨農Uno LAI 專文推薦
★ 300個以上世界知名建築/空間設計師的照明設計賞析
所謂的照明設計,就是針對「光」做設計。並不只是設計「光的模樣」,而是塑造出「空間的感覺」。
不管是空間主題性的強調,亦或是增添空間的視覺美感與特殊氣氛、人群的行為活動等,燈光照明扮演了畫龍點睛的關鍵角色,讓光線看起來更美好、更燦爛、更巨大。藉由燈光照明師的設計巧思在空間中精彩演出,形塑出建築與空間的多樣化表情。
本書分成四個專業領域,帶您全面了解照明設計的箇中奧秘。
第一章,介紹角館政英(雪洞光環境計畫負責人)、內原智史、伊藤達男、小野田行雄/竹山枝理(IRIS Assosiates)等,共19位活躍於日本第一線的照明設計師經典作品,解析大師的設計概念與操作手法。
第二章,如何讓空間變寬廣、變熱鬧、甚至是變得有「韻律感」?如何強調動線、入口與質感象徵?透過燈光照明的設計與操作,將為空間帶來多種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
內容包括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伊東豊雄的仙台媒體中心、西澤立衛的竹尾紙藝展、隈研吾的崎玉新都心棧橋等作品分享等,除了日本的都市建築之外,也有許多美國與歐洲設計師的經典供為參考。
第三章,光線也能夠影響人們對於空間的感官認知方式,本書介紹各種透過照明布置來變換環境氛圍的設計實例,除了迎賓、引導、放鬆心情等功能之外,也能夠用來營造浪漫戀愛的親密感覺。
第四章,釐清各種照明的專業用語的定義,並邀請目前當紅的照明設計師現身說法,解說在實際作業現場中的專業用語使用方式。
精闢、詳實,是專為「照明設計」量身打造的專業講座。
作者簡介:
日本照明學會創立於1916年11月29日,創會宗旨為推進日本照明技術之發展、照明知識之普及,除了學術性的調查研究之外,也舉辦各式各樣的照明教育活動。
名人推薦:
《光.建築──設計大師的空間照明手法》推薦序
十聿設計集團 Uno Lai Design Group 創辦人與設計總監 賴雨農Uno LAI
好的照明,關鍵在設計
有多少個夜晚,當你走在自己的城市街頭,你會抬頭往上仔細欣賞每棟建築的燈光表情?或是有多少次當你搭機在夜晚降落於一個城市時,因為看見燈火通明的城市夜景而驚嘆?
記得1999年的冬天,我還在紐約讀建築照明碩士,和幾個同學在剛下過雪的紐約街頭疾走,是為了交一個叫做“照明日誌”的作業,因而不論晴雨地奔走在城市裡。每個禮拜紀錄兩個我們覺得好或是不好的燈光設計案例,那時後真覺得是一種壓力,找到了地方,拍了照,晚上還要回去做分析,說好在哪、不好要怎麼改,再作成日誌。但是事後回想起來,這個經驗,讓我真正認真地“看”過紐約這個城市的很多建築,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拜訪一個城市,甚至在一個城市生活,卻不見得仔細看過這個城市,更何況是它夜晚的景致。這個經驗也對於我後來從事建築照明設計產業,有著莫大的影響。的確,一個城市的照明攸關整個城市品味,因為它主宰了整個城市一半的生命,也左右了陽光離開後,你對這個城市的感覺和看法。好的建築,不是有屋頂就算數;好的照明設計,當然也不會是有光亮就好。有好的設計,才能讓光適得其所,讓建築的生命延續!
這本《光‧建築──設計大師的空間照明手法》讀起來,似乎讓我回到學生時代那段鑽研照明設計的時光;當初從劇場燈光設計轉到建築燈光領域的時候,剛開始總覺得建築空間好難,因為劇場大部分是一個鏡框,比較像是一個平面的構圖,但是到了建築,突然變成了三維的空間,發現要考慮的事情多出很多;直到做出了幾個成功的空間照明設計,才領會到,其實空間不是重點,人在空間裡的感受才是燈光要去考量的重點,亮度、角度都只是一種技術,要討好每雙在空間內遊走的視覺和感覺,是燈光最重要、也是最難的課題。
本書編者非常用心,利用許多實際案例的照片,跟我們分享一些不只是視覺、更是感受的議題。因為燈光真的很難用文字去形容,也很難模擬,所以透過照片來帶領我們去看燈光,再直接不過了。而其中很多的案例都是很多照明界的前輩先進的作品。諸如和我有幾面之緣的友人,前輩近田玲子女士的九州國立博物館案例也收錄其中,比較起我親身體驗這個設施和理解設計師的設計意圖,編者的編輯角度仔細而不失真;讓整本書看起來不但賞心悅目,又頗能玩味燈光的其中奧妙。
燈光的世代從燈泡的發明之後才算開始,之後不斷的精進到現在的發光二極體(LED),就如同書中的富田泰行設計師所言:「為了消除不安的黑暗,以及獲得周圍必要的光明,我們長久以來不厭其煩的一路追尋。」為了追求光明,我們一再開發新的光源,因此現在我們看到的光,跟之前的燭光或是將來的光源,都不會是相同的技術,但是背後的本質,「光線」,卻是同一件事。光是一種知覺,而不只是視覺而已。好的照明設計,除了要看到,更要細細感受。透過編者深入淺出的導引,我們可以一窺燈光的萬千變化,以及光在建築上,空間裡的種種化學變化。
這本書不但可以是專業人員的實用參考,也可以喚起我們對於「光」各種已經存在的、或是更多的想像。終究,人總是活在光裡,光的好壞,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品味。
賴雨農
2011, 于海上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5折 | 7 |
7折以上 | 4 |
無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