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實細微之處往往令人震驚。然而魯迅先生曾經指出,歷史往往是不可靠的,同時代人所寫的歷史尤其不可靠。胡適先生也曾有過一個精彩的比喻,歷史就是一位任人梳妝打扮的小姑娘。不要說在專制的封建社會裡,文網恢恢,動輒得咎,書寫歷史成了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因秉筆直書而遭遇血光之災甚至禍及九族者不知凡幾;就是到了近代乃至現代,歷史仍然充滿了數不清的謎團。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史料的發現,有些謎團才陸續地得以解開。
因此可以說,史家的任務就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構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接受的。這就要求,史家須摒棄功利,獨立思考,嚴肅認真,不斷地對歷史進行追問。把那些或者是因為利誘和威脅,或者是出於某種政治需要,或者是因為偏見,或者是因為個人的感情和愛憎,或者是我們所無法知道的原因,而背離了真實的歷史,一點一滴、持之以恆地去偽存真,恢復其本來面目,從而使歷史成為時代的見證、真理的火炬、記憶的生命、生活的老師和前人的使者。
說到底,歷史就是對細節真相的探究。然而,說出真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魯迅先生說過,謊言和假話越來越多,中國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瞞」和「騙」的文化。它已經成了民族的心理痼疾,因此,說出真相就具有挑戰某種民族思維的性質。真相的獲得,需要歷史學家的勇氣和責任感,需要探索,需要發現。值得慶倖的是,近些年來,一些史家和歷史事件的知情者、親歷者,孜孜以求,以史實為依據,按跡尋蹤,見微知著,決不妄加穿鑿,挖掘史料中的深層內涵,探尋歷史的本相、本質和發展規律,實事求是地評價人物的是非功過和歷史作用,體現了歷史學家的史膽、史識和史德。筆者有感於此,把近年來發表的有新意且有價值的文章,略作分類,編就此書。
這些文章,有些是歷史事件知情者、親歷者的回憶,把僵硬的歷史還原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變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有些是把被有意回避或語焉不詳的歷史,經過作者的調查和探索,使其重見天日並予以合適的評價;有些是根據逐漸解密的檔案或史料,把塵封多年因而被長期誤讀的歷史賦予嶄新的生命和意義;有些是對歷史上某些事件、人物的說法、評價甚至是「定論」,根據作者的研究和發現,建構起迥異以往的命題和意蘊;有些則是將被歪曲、篡改甚至顛倒的歷史,還其本來面目或重新顛倒過來。
本書所收入的文章思想開放,無論是觀點還是材料,都有很多新鮮感,那種陳陳相因的陳詞濫調,在這裡無處安身。閱讀本書猶如走進一個陌生的國度,新穎的景觀層出不窮,身心會陶醉在一種受到新知刺激才會產生的精神愉悅。
學人和專家們閱讀本書會受到領悟、啟發甚至震動,但本書主要還是以大眾為閱讀對象。對那些「純學術」的鴻篇巨制,敬謝不敏。眼睛向下,拒絕枯燥,注重文采,把平民化、生動性、可讀性和趣味性作為遴選文章的取向。學術只是一種精神,一種風骨,而鮮活豐滿的血肉和生命,才是我們的追求。
應說明的是,本書分類完全是為閱讀方便,多數文章因意蘊的多元,是難以強作劃分的。人物事件的順序基本上按時代先後編排,個別長文做了一些刪節。書中所收文章大都是「一家之言」,不能完全代表編者出版者的觀點,敬請讀者明鑒。
作者簡介:
文歡
七年級生,大學歷史系畢業,
之前從事創作工作,是個才女,
後來因為對出版著迷,先後在報社當過採訪記者,
又走入出版社的編輯部,目前是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副總經理。
章節試閱
歷史不忍細看
黃文山
歷史不忍細看。歷史如何能夠細看?一細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鏡看美人,光潔圓潤全然不見,入目但是鱗紋交錯、毛孔僨張、瑕疵畢露。於是,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處著墨,更何況,還須為尊者諱、為名人遮、為君上避、為時政忌。因此,讀史時,常常會讀出幾分含混、幾分閃爍。那當然是史家的難言之隱。但其實那幾分含混和幾分閃爍中,往往藏著許多細節的真實。
何妨仔細看一下,透過發黃的卷宗觸摸一次歷史曾經跳動的脈搏呢?
袁崇煥的失敗
在明代被殺的邊關守將中,袁崇煥的死大約是最冤屈的。他沒有兵敗失地之過,卻生生被誣陷為叛敵,是引清兵破邊牆進犯京都的罪魁禍首。
袁崇煥當然不該死,袁崇煥本來也不會死。雖說他是因為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而被崇禎殺害,但細細檢點,這個結果與袁崇煥的為人性格不無關係。
寧遠城位於山海關和錦州之間,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朝先後調往該地區作戰的有五十多名戰將,其中不乏兵部尚書、大學士、總督等頭銜的高級官員。而戰功最顯赫的當屬袁崇煥。袁崇煥守寧遠,兩次擊退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清軍進攻。努爾哈赤本人就是在寧遠城下中炮受了重傷,以致不治身亡。有了這些資本,袁崇煥開始驕傲起來,目空一切,並在崇禎皇帝和朝臣面前發表不切實際的言論,從而種下敗亡的禍根。
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當清軍大舉進攻錦州時,皇帝召集眾朝臣開會。皇帝憂心忡忡地問袁崇煥東方戰事何時能了,袁崇煥居然十分輕率地回答:「五年為期吧。」沒有一位朝臣相信袁崇煥的大話,但皇帝卻大加讚賞。
袁崇煥接著在朝堂上做出近乎跋扈的舉動,逼著各部大臣在皇帝面前逐一表態,不僅要保障袁崇煥大軍的物資供應,而且在用人調兵上一任所為,不得掣肘。這也就是他提出的要皇帝讓他便宜行事,並且不許朝臣干預乃至議論。朝中許多大臣對袁崇煥借皇帝重用之機,要脅需索,得寸進尺,最後竟想鉗制言官的所作所為大為不滿。
袁崇煥上任後,戰事並未像他預言的那樣順利。他便想通過和議暫時中止清軍凌厲的攻勢。還在熹宗時,袁崇煥便曾當過和談代表,但他卻忘了當今天子是一位剛愎自用而又敏感多疑的君主。而這期間,又發生了他擅殺皮島守將毛文龍的事件。崇禎皇帝看袁崇煥如此行事,心裡不免害怕。而朝中大臣則議論紛紛。袁崇煥任性使氣,殊不知已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敗亡的深淵。
皇太極正是利用這一事件而施展反間計。一方面將袁崇煥議和之事大加渲染,廣為擴散,並把殺毛文龍稱為袁崇煥向後金(清)討好的舉措;另一方面,親率大軍繞道喜峰口,攻破邊牆,直逼北京城下。致使京師上下震動,紛紛傳說袁崇煥通敵。這時,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再也沉不住氣了,下令將袁崇煥逮捕,並立即綁往西市斬首。此時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袁崇煥說話。一代名將袁崇煥便這樣成了一場特大冤案的受害者。
袁崇煥沒有在強敵面前打過敗仗,但他卻敗在自己狂傲不羈的性格上。
誰殺害了岳飛
究竟是誰殺害了岳飛?
一千多年來跪在岳飛墳前的四尊鐵人:秦檜夫婦、張俊和万俟,似乎已經告訴了人們答案。對於岳飛的死,他們當然難脫干係。但僅僅是他們四人,就能置岳飛於死地嗎?
處死岳飛,當然需要皇帝點頭。殺害岳飛的人中宋高宗應該算一個。但高宗皇帝為什麼一定要殺岳飛呢?
岳飛是南宋初年最傑出的抗金將領,在張俊、韓世忠、楊沂中、劉光世、岳飛五支抗金大軍中,岳家軍軍力最強,紀律最嚴明,戰功最顯赫,是南宋王朝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岳飛本人因累累戰功加官至太尉、少保,是正一品的官員,在武將中軍階最高,位居三公之列。高宗皇帝更下詔命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餘並受卿節制。」兵權之重,天下無雙。對於這樣一位擔負著南宋中興重任的軍事統帥,能說殺就殺嗎?
那麼,是什麼時候,埋下了殺害岳飛的種子?它又是怎樣發芽而後瘋長的?
如果將南宋的朝堂比作一架天平,那麼,主戰派和主和派便是天平的兩邊。無論哪一派占上風,天平就會向一邊傾斜。而宋高宗就是調節天平的那隻手。和耶?戰耶?始終是朝堂上爭議最激烈的話題。當然,主戰派砝碼的分量還來自於在前線作戰的幾支部隊。軍事上的得失,直接影響著宋高宗調控天平的決心和力度。
岳飛顯然已是天平上那顆最大和最重的砝碼,主和派自然處心積慮地想把他去掉。但若僅以主戰和主和兩派鬥爭,來反映南宋內的政治態勢就未免太簡單一些。
實際上,宋立國以來,就一直被一項國策所困擾,那就是如何安排軍人的位置。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軍人出身,而且是靠兵變奪取政權的。他深知軍隊的厲害,但他不學漢高祖劉邦濫殺功臣,而是設宴款待石守信等大將,宴飲之間,許以高官厚祿,然後要他們交出軍隊指揮權。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故事。接著,他又制定了以文制武的文官管理制度。整個北宋期間,這個制度牢不可破。
但南宋一開國,情況就不同,高宗趙構剛登基就被金人攆著屁股打,一直跑到溫州,還一度住在海船上以躲避金兵的鋒芒。而手下的一班文臣只會跟著逃命,一點退敵的本事都沒有。是岳飛、韓世忠他們打退了金兵,才使得南宋保有了長江以南的大片國土。但戰爭的狼煙並沒有因此消散,金人的鐵騎還在江北的大地上馳騁。由於南宋一直面對強敵的壓迫,軍人的作用便日顯重要,軍人的聲音也逐漸由弱變強。但這顯然與宋的立國制度格格不入。
宋設樞密院,為國家最高軍事機構,知樞密院事一直由文官擔任。其實,北宋的邊關統帥也都由文官擔當。比如,宋仁宗時,鎮守西北防禦西夏的兩位統帥,一位是韓琦,另一位是范仲淹,時稱「韓范」,都是當時著名的文人。南宋沿襲舊制,仍然由文官指揮軍隊,並且每支部隊的規模、編制,都有一定的限制。
岳飛獨立成軍時只有正兵萬人,但在鎮壓太湖楊么、鍾相起義後,吸收了大批原起義軍士兵入伍,軍力大大增強,總兵力增至10萬。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卻引起了朝廷的深度不安。宋廷詔令岳家軍以「三十將為額」,就是想以軍官數量來限制岳家軍的擴張。但隨著岳家軍不斷打勝仗,隊伍也在不斷擴大,不久即增至84將,大大突破了朝廷的編制限額。因為宋高宗不吭氣,樞密院對此也無可奈何。
軍隊作戰,需要徵糧、籌款、派夫等後勤供應,因此,便要佔有固定的防地,享有便宜處置管內行政、財政的權力。岳家軍因為軍隊龐大,所管轄的州縣比起其他部隊自然要多出好幾倍,而且岳飛戰區隨著戰事推進還在擴展。加之幕僚隊伍也在一天天擴大,大批讀書人來到岳家軍,他們為軍隊書寫文書、布告、奏章,甚至參與政治謀劃和軍事行動。而這正是執政的文官集團最不願看到的。這批讀書人不但在文書布告上激揚文字,藉機宣洩自己的情緒,而且還處處臧否時政。岳家軍的文告奏疏常常引起朝臣們的強烈不滿,但這些都被岳家軍取得的一系列勝利而掩蓋了。
一開始和岳飛發生衝突的恰恰就是主戰派的重要人物張俊。張俊原為翰林院編修官,因勤王有功,且力主抗金,受到高宗皇帝的信任,遷知樞密院事,相當於今天的軍委祕書長。他指揮全國的抗金軍事行動,直接對皇帝負責。但知樞密院事只是個正二品的文官,而受他指揮的岳飛因軍功赫赫已被皇帝拜為太尉,官居一品。將帥之間的關係便顯得很微妙。
紹興七年(1136年)岳飛計劃乘金人廢劉豫之機,合諸將之兵北伐。皇帝親自接見了他,讚許他的計畫,並下詔將王德、酈瓊兩支部隊交由岳飛統一指揮。但張俊不想岳飛軍力太過擴張,想另外安排這兩位將領,於是找岳飛商量。岳飛認為如果那樣安排,恐怕兩人不服。張俊當即變臉說:「我當然知道,除非太尉(指岳飛),誰都不能勝任。」岳飛與張俊發生衝突,心情也很不愉快,當日便上奏章,要求解除兵權,回去為母親服喪。張俊大怒,上奏說岳飛處心積慮一意想兼併其他部隊,提出回家服喪,是對皇帝進行要脅。而秦檜在一旁也流露出「忿忿之意」。
在皇帝的默許下,張俊不但堅持自己的安排,並且還派都督府參謀官張宗元擔任岳飛軍隊的監軍。這引起了岳家軍將領的強烈不滿。岳家軍主將張憲稱病不理軍務,其他將領如法炮製。而且「部曲洶洶,生異語」。這件事更增加了朝廷上層文官集團對武將的疑慮。岳飛被殺,秦檜便是從這裡打開缺口,找到陷害的理由。
不久,酈瓊叛變投敵,張俊引咎辭職,秦檜接任樞密院事,接著又擔任了宰相。秦檜是主和派的領袖,受到高宗的信任,一直與金人周旋,力圖創造和議局面。這樣,一心想依靠作戰收復河山的岳飛與秦檜之間不斷發生摩擦。紹興九年(1138年),當秦檜聲言和議已取得進展,金人將歸還南宋三京及河南之地時,岳飛上奏章反對說:「金人不可相信,和議不可依賴。相國(指秦檜)為國家謀劃不善,恐怕為後世留下笑柄。」皇帝看了岳飛的奏章後,便將和議之事擱下,秦檜因此對岳飛恨得咬牙切齒。
紹興十年(1139年)岳飛率大軍北伐,郾城一戰,消滅了金兀朮的騎兵主力,接著又取得朱仙鎮大捷。他打算乘勝前進,一舉收復中原。然而,南宋朝廷上下對岳飛的勝利卻憂心忡忡,高宗急令岳飛班師,並一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岳飛抗爭不過,悲憤地仰天長歎:「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翌年,金兵入侵江淮,高宗又急忙詔岳飛赴江州救援。岳飛卻遲遲不肯發兵,他提出要乘金人後方空虛,準備直搗中原。高宗為此竟連下十七道文書,岳飛不得已才出兵救援。朝廷上下對岳飛的抗旨行動議論紛紛。而一直被勝利的光環籠罩著的岳飛,哪裡知道,因為自己率性的行為,已經種下了被罪的禍根。
宋高宗一方面對以岳飛為首的抗金將領優撫有加,勉勵他們努力作戰;而另一方面,又默許文官集團想方設法削弱武將兵權恢復傳統體制的措施。此時,在南宋的朝堂上,「文武之途若冰炭之合」。
在文官們的眼裡,軍隊本來只是一架作戰機器,不應該有自己的思想,不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更不應該有自己的感情。而自說自話、不聽招呼,總是特立獨行的岳家軍顯然已經嚴重偏離了正統軌道,這當然是不可容忍的。宋金紹興和議簽訂後,以秦檜為首的文官集團立即著手解除張俊、韓世忠、岳飛三人的兵權,將三支部隊的指揮權直接收歸樞密院。
這時的岳飛已經預感到禍之將及,日夜不安,心情十分沉重。他在一首《小重山》詞中細訴自己的苦悶心情:「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但不等岳飛找到解脫的辦法,在高宗皇帝的默許下,秦檜等一干人已迫不及待地對他下手了。
沒有誰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因為在秦檜的背後,是整整一個王朝制度。
歷史不忍細看
黃文山
歷史不忍細看。歷史如何能夠細看?一細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鏡看美人,光潔圓潤全然不見,入目但是鱗紋交錯、毛孔僨張、瑕疵畢露。於是,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處著墨,更何況,還須為尊者諱、為名人遮、為君上避、為時政忌。因此,讀史時,常常會讀出幾分含混、幾分閃爍。那當然是史家的難言之隱。但其實那幾分含混和幾分閃爍中,往往藏著許多細節的真實。
何妨仔細看一下,透過發黃的卷宗觸摸一次歷史曾經跳動的脈搏呢?
袁崇煥的失敗
在明代被殺的邊關守將中,袁崇煥的死大約是最冤屈的。他沒有兵敗失地之過...
目錄
人物新考
司馬遷之惑 向 熹
女子穿開襠褲的漢朝後宮 言語如劍
中國歷史上最淫蕩殘暴的帝王 楊 軍
張麗華與「玉樹後庭花」 一 眼
天才詩人白居易的生活祕聞 王青笠
朱熹的沉浮人生 佚 名
餓死蔡京 李國文
歷史不忍細看 黃文山
張居正:中國唯一順風順水的改革家 李國文
李贄:明朝第一思想犯 彭 勇
從康熙與西學談起 吳小龍
1834年的世界首富 楊紅林
曹雪芹寫吃 李國文
竊國大盜最後的日子 李宗一
陳獨秀在1921 孔慶東
被蝨子吞噬的女人―張愛玲 吳小東
唐朝望族不願娶公主 惡魔之淚痕
唐代人的衣食住行 佚 名
1600萬男人是成吉思汗後裔 奇 雲
明成祖怒斬三千宮女 佚 名
還原真相
晉王朝的奢華 wytitrwity
王安石變法:幫了腐敗的忙 易中天
豆腐渣戰艦壞事―忽必烈兩次出征日本失敗 朱 翔
張獻忠的殺人有「道」 吳茂華
明朝曾鑄造出世界最先進的大炮 黃一農
細說清軍入關之戰 王霜州
雍正為何詔令驅逐傳教士 讀書三味
白蓮教的起源 冰 楓
甲午兵敗是因為開槍不瞄準 張 鳴
極度奢侈淫亂是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之一 佚 名
清代官場圖 李 喬
「兩朵金蓮」的咒語 李陽泉
探尋中國古代的命價 吳 思
中國歷史上十四次人口大滅殺 遊 鄉
焚書坑儒原是一場陰謀 徐水涯
關於秦始皇不死藥的考證 龍 文
人物新考
司馬遷之惑 向 熹
女子穿開襠褲的漢朝後宮 言語如劍
中國歷史上最淫蕩殘暴的帝王 楊 軍
張麗華與「玉樹後庭花」 一 眼
天才詩人白居易的生活祕聞 王青笠
朱熹的沉浮人生 佚 名
餓死蔡京 李國文
歷史不忍細看 黃文山
張居正:中國唯一順風順水的改革家 李國文
李贄:明朝第一思想犯 彭 勇
從康熙與西學談起 吳小龍
1834年的世界首富 楊紅林
曹雪芹寫吃 李國文
竊國大盜最後的日子 李宗一
陳獨秀在1921 孔慶東
被蝨子吞噬的女人―張愛玲 吳小東
唐朝望族不願娶公主 惡魔之淚痕
唐代人的衣食...
商品資料
出版社:益智書坊出版日期:2011-03-16ISBN/ISSN:978986167774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