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博物館開館後首任館長廖仁義,帶領我們尋訪久居巴黎的人所看不到的感動!
他說:「巴黎這個城市,不但古典的東西能讓人感動,而且現代的東西也能讓人驚豔。」
過去二十年間,在法國專攻美學、任職巴黎臺灣文化中心主任時成功將臺灣的藝術團隊推上國際舞台的廖仁義教授經常落腳巴黎。他嘗試想像,如果提出一個巴黎的美學旅行計畫,該以什麼地方做為起點?
穿梭於漫長時光隧道,哲學、美學學養深厚的廖仁義教授從西元一世紀最早巴黎住民的生活場域開始,24個主題,分別涵蓋不同的文化據點,吸引所有喜愛探尋美感的人,不只認識觀光客看到的巴黎,還能洞悉隱藏在光之都表面下每一個層次和每一個時期的巴黎。
作者簡介:
廖仁義
臺灣雲林人,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曾任行政院文建會駐法國巴黎臺灣文化中心主任、財團法人朱銘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任秘書暨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長。目前,除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同時也是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館長。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廖教授對於巴黎文化的理性觀察成為感性的文字,從一個故事,一點人情看到文化現象或為硬體建築轉覆成為文化實力的情愫。他是一位明亮的知識份子,……相信這本書是如此被讀者信賴。──黃光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廖主任將他在巴黎求學與工作期間,親身佇足在巴黎古老建築的力量中,透過他對歷史的熟捻、對美學藝術的瞭解、對人的關懷,他用一則則小故事帶著我們一探法蘭西民族的愛與傷、偉大與悲痛。──劉若瑀(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名人推薦:廖教授對於巴黎文化的理性觀察成為感性的文字,從一個故事,一點人情看到文化現象或為硬體建築轉覆成為文化實力的情愫。他是一位明亮的知識份子,……相信這本書是如此被讀者信賴。──黃光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廖主任將他在巴黎求學與工作期間,親身佇足在巴黎古老建築的力量中,透過他對歷史的熟捻、對美學藝術的瞭解、對人的關懷,他用一則則小故事帶著我們一探法蘭西民族的愛與傷、偉大與悲痛。──劉若瑀(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章節試閱
羅馬人遺址訴說著它的身世
呂特司競技場(Les Arènes de Lutèce)
法國的美學不是二十世紀才開始,而是在十七世紀就已發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更重要的是,它扎根於漫長的歷史。
1
那是一個尚未結束的旅程,也是一個不需要結束的旅程。
我第一次是在一九八九年二月的冬日末梢抵達法國巴黎,但是那一次,我沒在巴黎停留,就必須搭乘火車前往法國西部一個靠海的城市。當我再次回到巴黎,已經是另一年的冬日將去,而春天即將到來。那應該才是我第一次來到巴黎。
從那時到如今,巴黎已經成為我生命中另一個歸宿般的城市。在過去這二十年間,經常因公因私落腳巴黎,每一次都帶著激動的心情,從飛機上俯視著被稱為「法蘭西島」的大巴黎地面景色,緩緩降落在戴高樂機場。然而,就因為這些過往,使得我對巴黎,乃至於對法國的心情極為複雜而沒有頭緒。因此,我嘗試著想像,如果讓我能夠假裝我正為自己計畫第一次的巴黎旅行,而且是以一個法國美學的旅行者的身分,我應該從什麼地方做為起點。
我曾經想像,如果依照行政區域的順序,我應該以巴黎聖母院四周的第一區做為起點,閒逛在現在成為男同性戀人酒吧據點的馬黑區(Les Marais)。但是,每當我如此想像的時候,我的心情都會彷彿聽到一個座落在第五區的歷史遺址的呼喚。
第一次發現這個歷史遺址是因為我向一位年邁的婦人問路。我原本在尋找巴黎第七大學,我在拉丁區的一個路口向她問路,她告訴我怎麼走,也請我幫她把嬰兒車推上位在斜坡上的競技場。老人家告訴我,這是做為一個巴黎人應該要認識的地方,這是古代的高盧羅馬人在巴黎最早建造的聚落,這個競技場是僅存的遺址之一,它的名稱叫做「呂特司競技場」(Les Arènes de Lutèce)。它雖然沒有一般我們在電影裡面看到的競技場那麼壯觀,而且結構也已略有殘缺,但是卻仍然足以做為巴黎這座城市的時間痕跡。
呂特司競技場入口。 克呂尼古羅馬澡堂是座落在第五區的另一個遺址。
2
古代的法國稱為高盧,在西元前五十年左右被羅馬人征服,此後的民族融合發展出歷史上所說的「高盧羅馬人」。呂特司這個聚落也就是最早的巴黎,這個競技場建造於西元一世紀,做為戰士搏鬥的場所,可以容納一千五百人。它曾經在西元三世紀外敵入侵時被埋入沙中而消失了一千五百年,直到一八六○年代才被發現,在文學家雨果的奔走下獲得了保存,並沒有因為它曾經是個充滿血腥的武鬥場所而被廢棄。雖然這個競技場如今只做為一個沒有實用價值的歷史遺址,但是它的保存卻象徵著巴黎對於自己身世的重視,即使這個身世已經不是純粹高盧人的身世。
老人家一邊跟我介紹歷史,一邊留意小孫子跟其他小孩玩耍,這是一個很可愛的黑白混血兒。老人家說,她以前在第七大學教礦物學,常帶她兒子來這裡玩,兒子現在是一位非洲藝術史家,經常到非洲做田野,就把小孩寄放在巴黎。她說,孫子一半非洲人一半法國人,他應該要認識巴黎,但不能只認識觀光客看到的巴黎,還要認識隱藏在表面底下每一個層次或者每一個時期的巴黎。
向她揮手道別的時候,我知道我們很難再有下一次見面,但十幾年來我依然記得她的臉孔,也仍然記得她當時提醒我,法國的美學不是二十世紀才開始,而是在十七世紀就已發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更重要的是,它扎根於漫長的歷史。
座落在第五區的另一個遺址,便是在聖米榭大道與聖哲曼德佩大道交會口上的克呂尼古羅馬澡堂。這個遺址,由於狀態容易毀損,目前以視覺可以穿透的圍籬保護,無法近觀,但法國政府在這個遺址所在的一座古教堂成立了中世紀博物館,目的也就是為了保存與維護羅馬人進入法國後所留下的文化與藝術遺產。
雖然這兩個歷史遺址規模都不大,而且所在的位置也不醒目,但卻因此逃開了觀光客的注視,安靜地做為人類記憶的保存者,只留給那些想要讓過去可以延伸到未來的人們。
中世紀博物館保存了羅馬人進入法國後所留下的文化與藝術遺產。 呂特司競技場建造於西元一世紀,象徵巴黎對於自己身世的重視。
3
言歸正傳,如果讓我重新提出一個巴黎的美學旅行計畫,當然我還是要重訪十八世紀狄德羅親眼目睹的那些新古典主義繪畫。
但是,在我有機會進入法國美學尚未誕生以前,古代高盧羅馬人所留下的遺址之後,我告訴自己,法國的美學或者整個法國文化,在法蘭斯瓦一世引進文藝復興的建築與藝術之前,其實曾經走過非常顛簸的道路,我應該要先去尋訪這條顛簸的道路,才有資格去享受後來法國美學的果實。所以,如果要我選擇第一次走進巴黎的道路,我會選擇聖哲曼德佩大道(Boulevard Saint Germain-des-près)與聖米榭大道(Boulevard Saint Michel),並不是因為這裡是觀光客熱衷到此一遊的索爾邦巴黎大學校區,也不是因為這裡有我自己最喜歡的幾家書店,而是因為這兩條大道經過的地點,正好涵蓋了最早巴黎住民的生活場域。雖然那時的生活場景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我們透過歷史想像,還是能夠看見空氣中那種還沒散去的昔日光影。
這是一位美國籍客座哲學教授教我的方法。他邀請我到距離競技場不遠的慕夫塔街(rue Mouffetard)吃飯,他知道我並不喜歡這個地方,因為太多觀光客,但是他教我閉上眼睛也假裝耳朵聽不見,一分鐘後張開眼睛,便會發現自己旁邊的觀光客不見了,只剩下這條街道在它的歷史風格之中佇立,而人來人往一如昨夜風,都只憑添故事。
喝下兩杯伯根地紅酒之後,他淡淡地告訴我,這條街是他跟妻子留學期間打工的地方,如今他們雖已離異,他還是懷念這個地方。他說,人的滄桑有一天會消失,而歷史也很虛幻,但是人的故事與歷史發生的場所,只要繼續被保存,故事與歷史多少還是會留存在空氣中。
這些年,每次我回到巴黎,還是會挑出時間閒逛到競技場,想像又見到那位教礦物學的老太太,然後繞到慕夫塔街,嘗試著閉上雙眼尋找多年不見的美國友人。
而每一次,也好像都能在空氣中遇見他們。
羅馬人遺址訴說著它的身世
呂特司競技場(Les Arènes de Lutèce)
法國的美學不是二十世紀才開始,而是在十七世紀就已發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更重要的是,它扎根於漫長的歷史。
1
那是一個尚未結束的旅程,也是一個不需要結束的旅程。
我第一次是在一九八九年二月的冬日末梢抵達法國巴黎,但是那一次,我沒在巴黎停留,就必須搭乘火車前往法國西部一個靠海的城市。當我再次回到巴黎,已經是另一年的冬日將去,而春天即將到來。那應該才是我第一次來到巴黎。
從那時到如今,巴黎已經成為我生命中另一個歸宿般的城市。在過去這二十年...
目錄
許多旅人行腳匆匆,只是為了讓眼睛捕捉,卻讓思緒迷惑。
雖然巴黎是一個充滿視覺驚喜的城市,事實上它更適合我們放慢腳步,沉思默想。
許多小角落,只要我們願意為它駐足片刻,便會發現它竟然有著不凡的故事。
推薦序 黃光男校長
推薦序 讓巴黎更像巴黎 劉若瑀總監
作者序
羅馬人遺址訴說著它的身世──呂特司競技場(Les Arènes de Lutèce)
將神聖的一切放在心中──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古橋邊上擺書攤的思想家──新橋(Le Pont Neuf)
即使世界只剩下他的琴聲──浮日廣場(La Place de Vosges)
法蘭西學術精神的守護者──法蘭西學術院(Institut de France)
走向人類正在受苦的土地──聖哲曼德佩教堂(Eglise Saint Germain des près)
每塊土地都有自己的左岸──聖安德列藝術街(Rue Saint-André des Arts)
歷史的紛擾彷彿不曾發生──傷兵醫院(Les Invalides)
從地平線消失的歷史地標──巴士底監獄(Bastille)
見證藝術史誕生的博物館──羅浮宮(Le Louvre)
法蘭西精神高度的象徵──群賢祠(Panthéon)
歷盡滄桑卻也聽見歡笑──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長者背影已經成為永恆──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
流浪藝術家的心靈故鄉──蒙馬特(Montmartre)
異鄉人也能看得見幸福──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
可以遺忘現實塵囂的巷弄──巴黎的穿廊(Les Passages Couverts)
勇者也會有脆弱的姿態──羅丹美術館(Musée Rodin)
配戴鈴蘭的那一個日子──傳統市場(La marché traditionelle)
音樂流淌而成的時光隧道──音樂城(Cité de la Musique)
後現代的現代美術館建築──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
視野寬闊不是因為物理高度──托卡德洛廣場(Place de Trocadero)、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
藝術家燃燒心靈的角落──蒙帕納斯(Montparnasse)
世界遺產保護運動的重鎮──國立自然史博物館(Muse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布朗利碼頭博物館(Musee du Quai Branly)
把美麗交回到民眾的手中──貝西公園(Parc de Bercy)
許多旅人行腳匆匆,只是為了讓眼睛捕捉,卻讓思緒迷惑。
雖然巴黎是一個充滿視覺驚喜的城市,事實上它更適合我們放慢腳步,沉思默想。
許多小角落,只要我們願意為它駐足片刻,便會發現它竟然有著不凡的故事。
推薦序 黃光男校長
推薦序 讓巴黎更像巴黎 劉若瑀總監
作者序
羅馬人遺址訴說著它的身世──呂特司競技場(Les Arènes de Lutèce)
將神聖的一切放在心中──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古橋邊上擺書攤的思想家──新橋(Le Pont Neuf)
即使世界只剩下他的琴聲─...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