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考察當代大陸的女性小說,不僅從女性的立場出發,還結合文化和性別的視角,以揭示其文化蘊涵與精神實質,可以扣合當代女性文學與文化、性別研究,深化讀者對當代大陸女性小說的認識與了解,提供對女性文學研究者相關研究資料,並從當代的女性小說中的傳續與變化之跡,接續中國當代女性文學史的發展脈絡。
作者簡介:
陳碧月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實踐大學專任教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空中大學兼任教授
著作:《小說選讀》、《大陸女性婚戀小說──五四時期與新時期的女性意識書寫》、《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文學與人生──此情無計可消
除》、《大陸新時期女性小說選讀》、《小說欣賞入門》及《兩岸當代女性小說選讀》、《異彩紛呈:大陸新時期女性小說賞讀》、《20世紀
90年代大陸女性小說的思想藝術風貌》、《遇見幸福──旅遊文學的魅力》和《愛情文學》等書。
論文:發表〈淺談兩岸女性的愛情小說〉、〈林海音小說的女性意識〉、〈兩岸小說:呂秀蓮《這三個女人》和張潔《方舟》〉、〈曹麗娟《童女之
舞》的同志情愛書寫〉、〈論大陸女作家池莉的小說特色〉、〈八十年代兩岸女性小說之比較〉、〈上海.女性.情慾取向──以《上海寶貝》
和《夜上海》為例〉、〈女性書寫──陳染小說的藝術風景〉、〈九○年代:顛覆「母親神話」的大陸女性小說〉、〈大陸當代女性小說的關懷
意識〉以及〈職業身份:當大陸女作家筆下的男性形象〉等五十餘篇論文。
章節試閱
第五章 結論
陳思和稱80年代的文學為「共名時代的文學」,並針對此解釋說:「當時代含有重大而統一的主題時,知識分子思考問題和探索問題的材料都來自時代的主題,個人的獨立性被掩蓋在時代主題之下。我們不妨把這樣的狀態稱作為共名,在這樣狀態下的文化工作和文學創作都成了共名的派生。」
90年代的作家們站在不同的立場寫作,發出獨立存在的聲音,陳思和表示:中國當代文學進入90年代以前,處於一種共名狀態。所謂「共名」是指時代本身含有重大而統一的主題,知識分子思考問題和探索問題的材料都來自時代的主題,個人的獨立性因而被掩蓋起來。
但是,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迅速發展,整個社會文化空間的進一步開放,大眾文化市場應運而生,偏重個人性和多元性的無名的文化狀態,取代了過去共名的文化狀態。與「共名」相對存在的,是「無名」狀態。所謂「無名」,指的是多種主題並存,而不是沒有主題;是指時代進入比較穩定、開放、多元的社會時期,人們的精神生活日益變得豐富,那種重大而統一的時代主題,往往攏不住民族的精神走向,於是出現了價值多元、共生共存。 文化工作和文學創造都反映了時代的一部分主題,卻不能達到一種共名狀態,我們把這樣的狀態稱為「無名」,於是,90年代的文學踩在80年代的土地根基上往前邁步,走出一條被稱作是「無名時代的文學」。
陳思和說:「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來自群眾性的審美要求呈現出越來越多樣化,而較為僵硬的傳統政治宣傳方式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當代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無主潮、無定向、無共名的現象,幾種文學走向同時並存,表達出多元的價值取向。如宣傳主旋律的文藝作品,通常是以政府部門的經濟資助和國家評獎鼓勵來確認其價值;消費型的文學作品是以獲得大眾文化市場的促銷成功為其目的;純文學的創作則是以圈子內的行家認可和某類讀者群的歡迎為標誌,等等。由於多種並存的時代主題構成了相對的多層次的複合文化結構,才有可能出現文學多種走向的局面。」 「隨著90年代初知識分子菁英集團的瓦解與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曾經瀰漫在80年代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逐漸發生改變……圍繞著『改革開放』而尖銳對立的兩極意識形態也隨之逐漸淡化。隨著大眾文化市場的形成,傳統文學的審美趣味相應地發生變化,群眾性多層次的審美趣味分化了原先二元對立的藝術觀念。」
每個作家以個人獨特的不同體驗出發,直面人生。有的持續堅定地走傳統的路;有的往歷史去取材;有的往廣闊的民俗民間文化走;有的走進極端的私人生活;有的極度地迷戀自身的生命體驗;有的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走出了通俗之路。90年代的文學便是在這種「無名」的情勢下造就了屬於自己的特色──多種衝突與對立並存的格局,達成其文化藝術的多元發展。
考察中國女性文學的三次解放,會發現:
第一次:「五四時期」──女性解放的目標是在追求婚姻自主。
第二次:「新時期」──女性走出「婚姻圍城」,投入事業,力求經濟自主。
第三次:90年代(有人稱為「後新時期」)──有的女性回望歷史、貼近現實;有的女性走出婚姻和事業的圍城;也有人孤傲地回歸自我的城堡,尋求女性純粹的自我。「女性書寫」的先鋒者徐坤,曾對90年代出現的第三次婦女解放作了總結性描述:「第三次解放,即是90年代女性對自己身體的解放……正視並以新奇的目光重新發現和鑑賞自己身體,重新找回女性丟失和被湮滅的自我。」
誠如北京大學教授謝冕曾以「女性文學的大收穫」為題說:「中國女性文學在中國新文學歷史中,大體走過了如下的歷史性進程:一、女性覺醒並爭取女權的時代。表現女性爭取自身權利,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以及爭取與男性同樣的勞動、教育、工作的權利等,這一時期的女性寫作匯入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個性解放的時代大潮流之中;二、投身社會運動的時代。此即所謂『男女都一樣』的消弭女性的性別意識的時代;三、突出特徵,反歸自身的時代。這一階段是中國社會開放的產物,女性文學呈現出與世界同步的狀態。也是女性文學最接近本真的性別寫作的階段。」 這段話有助於在總結本書時,概括地為現、當代女性文學的發展再做一個整體的回顧。
女性文學與時代的關係是整體的,無論是女性的情感或生命體驗,實際上都不可能完全脫離現實生活而獨自存在。本書所討論的小說,可以說大約是反映了女作家所處的社會。這一群屬於她們自己的時代和歷史的小說家,在創作初期,反觀並審視自我,因此,她們的小說大抵說來有一種精神上的自傳性質,而隨著她們的感覺及其意識的推進,隨著她們的敘事方式所顯示的獨特的女性視角,我們可以看出不同時期的女性文學、當代文學史增添了不同的光彩。
第五章 結論
陳思和稱80年代的文學為「共名時代的文學」,並針對此解釋說:「當時代含有重大而統一的主題時,知識分子思考問題和探索問題的材料都來自時代的主題,個人的獨立性被掩蓋在時代主題之下。我們不妨把這樣的狀態稱作為共名,在這樣狀態下的文化工作和文學創作都成了共名的派生。」
90年代的作家們站在不同的立場寫作,發出獨立存在的聲音,陳思和表示:中國當代文學進入90年代以前,處於一種共名狀態。所謂「共名」是指時代本身含有重大而統一的主題,知識分子思考問題和探索問題的材料都來自時代的主題,個人的獨立性因而被...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 作家背景及其書寫議題
第一節 作家背景
一、「50代」
二、「60代」
三、「70代」
第二節 獨特的書寫議題
一、私人書寫
二、身體書寫
三、超性別書寫
四、城市書寫
第三章 小說書寫的敘事技法
第一節 善用敘事觀點與手法
一、第一人稱敘事觀點
二、第三人稱萬能觀點
三、雙重的敘事手法
第二節 妥善的情節設計
第三節 靈動的新潮語言
第四節 栩栩如生的人物刻劃
一、女性形象
二、男性形象
第五節 運用純熟的修辭技巧
一、象徵
二、錯綜
三、意象
四、隱喻
第四章 小說的思想藝術風貌
第一節 愛情的書寫
一、兩性爭戰
二、性溝矛盾
第二節 親情的書寫
一、母親場景
二、父親場景
第三節 情慾的書寫
一、開敞而赤裸的慾望
二、充分掌控自主情慾
第四節 關懷主題的書寫
一、人性關懷
二、社會關懷
三、文化關懷
四、生命關懷
第五節 社會現實的書寫
一、時代變化的真實樣貌
二、市井生活百態
三、士商地位的翻轉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書寫的特點
一、豐滿的女性自覺意識
二、特殊的語言策略
三、性別探索與認同
四、解構男權神話
五、嶄新的新市民光廊
第二節 書寫的失衡
一、兩性關係的失調
二、偏重「都會」的場景安排
三、過分關注身體書寫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一、比較兩性作家情慾書寫的差異
二、值得研究的「青春成長小說」
三、作家風格轉變之研究
四、影視文學未來可期
參考書目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 作家背景及其書寫議題
第一節 作家背景
一、「50代」
二、「60代」
三、「70代」
第二節 獨特的書寫議題
一、私人書寫
二、身體書寫
三、超性別書寫
四、城市書寫
第三章 小說書寫的敘事技法
第一節 善用敘事觀點與手法
一、第一人稱敘事觀點
二、第三人稱萬能觀點
三、雙重的敘事手法
第二節 妥善的情節設計
第三節 靈動的新潮語言
第四節 栩栩如生的人物刻劃
一、女性形象
二、男性形象
第五節 運用純熟的修辭技巧
一、象徵
二、錯...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1-06-01ISBN/ISSN:978986221711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1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