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擇了二十多個現代溫州文化人,納之於風雲變幻、時代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來進行觀察,通過講述他們的傳奇故事,從小處見民國知識份子心路歷程,展現一幅文化人生活的圖景。
作者簡介:
方韶毅,一九七一年生,從事新聞工作十五載有餘,現任職於溫州某雜誌。曾在《讀書》、《現代中文學刊》、《文匯讀書週報》、《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報刊發表過文章。
章節試閱
君之臂是鐵否? 鄭曼青在拜楊澄甫為師之前練過太極拳。
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三年,任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教授時,鄭曼青體弱,同事劉庸臣教以太極健身。但只一月,便覺無趣而中斷了。
第二次在一九三○年,鄭曼青創辦中國文藝學院,操勞過度,甚至嘔血,再次操習太極拳,不一月,病情好轉,身體日漸強壯,於是堅持練習,兩年間,那些力氣十倍于鄭曼青的人找他較量,好多次都為鄭所敗。楊澄甫初對鄭曼青只是泛泛而教,似有保留。但鄭曼青一生多奇遇,因緣巧合之事常見。楊澄甫的夫人抱病垂危,找了很多醫生都沒有見效,想不到鄭曼青將她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楊澄甫感激不已,遂將他人未聞的口訣相授。鄭曼青詩書畫底蘊深厚,對太極的見解自然不同于一般武夫。他將楊澄甫所傳太極拳進行了改良,刪繁就簡,人稱「鄭子太極拳」。
他說:「太極拳原僅有十三式,以沿傳既久,架式增繁,練習費時,不易普及,餘乃刪減為三十七式。已較原有之十三式,增多廿四式。此亦因時制宜,勿以餘著之簡易太極拳以為簡也。」鄭曼青的簡易太極拳,強調了「美人手」,以盡取太極「柔」之精華。鄭曼青的拳腳功夫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一件,是抗戰時在重慶應英國大使之邀表演太極的事。多年以後,親歷現場的楊門師兄弟鄧克愚在為《鄭子太極拳十三篇》一書作序,追述往事:「赴大使館表演太極拳術,適英軍訪華團在館,悉少壯軍官,意氣豪邁,見曼青矮小而少之。
予曰:君等皆身材魁偉,實力雄厚者,得欲與曼青一試手乎。眾皆連聲諾諾。其中孔武有力者,以安君為最,即趨前詢以試法。
曼青曰:悉如君意。乃於尋丈外,洶湧而來,攘左臂而揎右拳。曼青側身左讓其鋒。則安君已顛仆數步之外,旋複攘右臂揎左拳,又從右顛仆如前狀。最後變用雙拳搏擊式,向曼青迎頭猛擊,勢殊驚人。甫見曼青頭乍後仰,伸右掌于安君左腋下,撲之,則安君已兩腳離地,仰後翻跌於尋丈外,迫至場邊,驟見曼青飛步隨之,迅提其臂,得不仰出場外,眾皆驚喜讚歎。」見此,餘下的人都不敢上前和鄭曼青較量了,紛紛請他表演,鄭曼青即掤右臂作虛抱式。鄧克愚說,誰能推動使他移步便算勝了。有人上來推,不能動,又上一人,並力推許久,仍不能使鄭曼青移步。蒲君請鄭曼青換一種方式表演,鄭曼青便伸臂仰掌,說:「請固握予手掌,以力壓之,弗使翻動,為勝。」又上來幾人,三次握他的手,三次仰跌而出。鄭曼青又伸臂舒掌,請大家用力猛斫。那安君又上來,用掌大力擊十多下,縮手而退。接著蒲君也舉拳連砍數十下,而鄭曼青好像一點沒有事情。蒲君能中國話,嘆服:君之臂是鐵否?鄭曼青精於太極由此看見。細思,頗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味。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書裏,鄭曼青附錄了一張表格,用自己二十年來身體狀況變化,來闡述練習太極拳的妙處,於今仍有教育意義。
如:二十年前——耳目平常,不耐久用,手腕少力,足心時痛,腰膝稍勞便痠疲。目前——耳仍平常,目至今已四十九歲,視力反勝於前,且能耐用,手腕加強,足心不痛,腰與膝雖日行山路百四五十裏,連達三五日,未覺疲乏也…… 鄭曼青曾任中央軍校教官,主持過湖南國術館,教授、推廣太極拳。
一九四八年遷居海外後,更是以此為樂,創辦時中拳社、太極拳研究社等,奔波於臺灣、香港、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開館收徒,設班研究。時至今日,鄭曼青的「粉絲」已達數十萬之眾。有一位叫 Wolfe Lowenthal的美國人,還寫了一本《鄭曼青教授與他的太極拳是沒有秘密的》(《 There Are No Secrets: Professor Cheng Man Ch''ing and His T''ai Chi Chuan》)的書於一九九一年出版,專門探討鄭曼青的太極拳之道。在臺北二二八和平公園,有一處空地。據說,鄭曼青常到此教拳練拳。
「如果下午到樹下的空地去找,還能發現清晨人們練拳時留下的痕跡,以及推手所畫出的範圍。」鄭曼青晚年撰寫了《中華醫藥學史》、《易全》等著作,總結自己醫學拳術所得。 皆非有意求之 鄭曼青多才多藝,國民黨元老林森曾有「鄭氏五絕」匾相贈。
顧毓琇稱鄭曼青:「大道傳中華,巨毫濡古今。六通桃李盛,三絕友朋欽。畫意從詩意,天心見聖心。歲寒聞鶴嘯,梅雪伴龍吟。」說他五絕之外,還通象棋和圍棋,常與國手謝俠遜對弈。但這一切,對鄭曼青而言「皆非有意求之」。
一九四一年,他在《時代精神》雜誌發表文章,自述習醫經過,曾談到:「二十年間,嶽忽為文藝,忽為教育,忽為武術,忽為醫學者,皆非有意求之,悉因病而得卻病之法耳,何足述焉。然而嶽之如此,始則近乎為我,終則近乎兼愛,為我兼愛,皆孟軻所不取,吾其果近乎楊墨者歟?雖然,楊朱墨翟必欲以其道行者,是有為之為,以視聖人推己及人之心,自然而然者,毫釐千里,吾所志在聖人,亦若是而已矣,豈欲求多藝以自眩哉?」宋美齡曾問鄭曼青為何在藝術創作頂峰時期轉向行醫之路?
鄭曼青告訴她:「只有在不以藝術為生存之道的時候,他才能夠抵達自己的最佳創作狀態,使自己侍奉於藝術而非利用藝術。」鄭曼青智慧,豈止聰明兩字能形容。
正如宋美齡指出的:「藝術和生命一樣,是一個持續演變的過程。……而他的下一個目標,將是展現他不斷延伸的視野。」對於癡迷太極之道,鄭曼青亦在一篇《談心得》的文章解其原委:「十數年前,有從游者問餘曰:先生身兼五藝之長,生平究以教何藝為樂意。
曰:以教太極為最樂。聞之者甚以為疑。
曰:似近粗豪馬。
曰:是非爾所知也。此為人生哲學之結晶者,以其精微而論,較習一切文藝之難,且有過之,決非一般武事可比。
曰:願聞其詳。
曰:余弱任詩書畫三課教授,以教書法為樂,以其含有強身運動之益。強壯將屆之年,流離入蜀,以醫糊其口,不意醫運大行。人皆譽之曰濟世活人。然余則以寢食無時,苦不堪言,且日與愁眉苦臉相對,肩人以生死之話,待有笑容焉,則餘已不得而見也。惟教太極拳,不獨可以袪病延年,心神愉快而已,少長鹹集,善與人同,效老萊子之兒嬉,耄年不倦,勝華元化之禽戲,專氣致柔,真可謂康樂無疆。」人生難得自在。鄭曼青豪爽,嗜酒,刻有閒章「醉鄉侯」、「酒後尚稱老畫師」自鈐。七八歲即能飲酒一斤。十八歲曾醉死一夜,受母責斥,戒酒六年。二十四歲出京時開了戒。那年去日本,當地藝界宴請中國畫家。席間有日本人以酒挑釁,鄭曼青與張大千提出以大碗盛酒一口氣幹完,連飲數碗,使該日本人大驚,甘願服輸,次日日本媒體即以《酒王張大千鄭曼青》為題報導中國畫展盛況。晚年因有高血壓病,其妻常限他喝酒。
一九七五年春,鄭曼青返台,學生們設宴為他洗塵。據當事者回憶,當晚,鄭曼青心情特別好,與學生一一暢飲,雖控制在平日酒量內,但不料因此中風,四天後病逝於臺北,享年七十五歲。
君之臂是鐵否? 鄭曼青在拜楊澄甫為師之前練過太極拳。
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三年,任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教授時,鄭曼青體弱,同事劉庸臣教以太極健身。但只一月,便覺無趣而中斷了。
第二次在一九三○年,鄭曼青創辦中國文藝學院,操勞過度,甚至嘔血,再次操習太極拳,不一月,病情好轉,身體日漸強壯,於是堅持練習,兩年間,那些力氣十倍于鄭曼青的人找他較量,好多次都為鄭所敗。楊澄甫初對鄭曼青只是泛泛而教,似有保留。但鄭曼青一生多奇遇,因緣巧合之事常見。楊澄甫的夫人抱病垂危,找了很多醫生都沒有見效,想不到鄭曼青將她從死亡邊緣...
目錄
北大「溫州學派」的沉浮
周作人與永嘉松臺山人
劉節在清華國學研究院
時人日記裏的林損
異人鄭曼青
伍叔儻的倜儻人生
歷史推手黃群
半卷蔣叔南
傳教士蘇慧廉的人生索引
詩裏詩外劉廷芳
朱維之的文藝探險之途
住在樹上的溫州和尚
朱鏡宙的婚戀
此李笠非彼李笠
繆氏兄弟
蘇淵雷與《缽水文約》
洪煥椿與孫詒讓遺著
唐湜與《意度集》
莫洛與《隕落的星辰》
《小小十年》之後的葉永蓁
金溟若的「人間味」
鄒夢禪的筆墨生涯
泥土社往事
後記
北大「溫州學派」的沉浮
周作人與永嘉松臺山人
劉節在清華國學研究院
時人日記裏的林損
異人鄭曼青
伍叔儻的倜儻人生
歷史推手黃群
半卷蔣叔南
傳教士蘇慧廉的人生索引
詩裏詩外劉廷芳
朱維之的文藝探險之途
住在樹上的溫州和尚
朱鏡宙的婚戀
此李笠非彼李笠
繆氏兄弟
蘇淵雷與《缽水文約》
洪煥椿與孫詒讓遺著
唐湜與《意度集》
莫洛與《隕落的星辰》
《小小十年》之後的葉永蓁
金溟若的「人間味」
鄒夢禪的筆墨生涯
泥土社往事
後記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1-07-01ISBN/ISSN:978986221758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6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