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棒球,在吶喊的熱情之外,你必須擁有洞察全局的智慧!
台灣「瘋建仔」的歷史紀錄 棒球場上的榮耀與辛酸
細數無數叫人熱血沸騰或捶胸頓足的關鍵賽事
美國大聯盟的傳奇故事 對照台灣職棒的風風雨雨
寫的是棒球 喻的是人生
台灣之光 激昂人心/他山之石 勵志典範/國球反思 從心再起
我們希望它凝止不動,希望指尖的痠麻感、球場的青草香氣、充滿汗臭味的球衫、在場邊其實是為別人加油的那個女孩、棒球夢與曾經崇拜的棒球英雄,都在文字裡,凝止不動。
——吳明益
新聞切面串成故事。日子裡,成敗濃淡起伏,堆積起台灣棒球的近代史。——楊力州
熱血推薦:
楊牧、楊力州(紀錄片導演)、陳列、陳芳明、楊清瓏(資深球評)、劉克襄棒球是失敗的運動!
即使是一個打擊率高達三成六四的打者,
每一次打擊,都有將近六四%的機率會出局。
正因為棒球場上的失敗永遠比成功多太多,
所以每次贏球才會讓人無比振奮。
文學的終極目的在傳達動人的摯情,棒球何嘗不是?
☆當建仔的故事急轉直下,大聯盟近年來最爛的成績、最悲慘的戰役陸續發生在這位連續二年十九勝、曾經很接近賽揚獎及完全比賽的新銳投手身上。他如深陷泥沼的名駒,若能掙脫而出,短暫的挫敗將只是另一段傳奇的起始。
☆當我們看一生困坐於輪椅中、隻手刻苦扶養一雙兒女長大成人的老張伯倫,在「火球小子」賈霸.張伯倫為洋基隊初登板時所流下的欣喜淚水,胸中的起伏與激盪,何遜於朗讀《詩經.蒹葭》時的感動?
☆完美解決26人次,眼看完全比賽即將到手,卻被第27名打者擊出安打!他卻能優雅轉身,冷靜地投出下一球。這是穆西納,坦然面對得失的氣度令人動容。
☆底特律老虎隊投手賈拉若加因一個誤判,錯失幾乎到手的完全比賽,看著他從容走回投手丘解決第28人次所留下的鞋印,無疑才是最值得收藏的記憶。
本書紀錄2005年至今,王建民與美國大聯盟眾多知名球星的球賽故事,以及近年來台灣棒壇經歷的風雨挑戰,作者試圖藉「台灣之光」和「他山之石」的勵志典範,對台灣棒球提出反思與建言。場上的一念之間,決定榮耀與挫敗的歸屬,場下的激勵與羈絆,更多是從失敗中奮起的勇氣。每一場精彩的賽事,都考驗球員與球迷的心臟,建仔的勝敗更牽動全台球迷情緒,甚至牽動股市行情!
如今,披上國民隊球衣的王建民,已回到場上再現他的伸卡魔球,而歷經假球風波的中華職棒,也誓言揮別過去,重新出發。教授級球評許又方借古喻今,秉著熱血球魂寫日記,紀錄無數次喜悅與心碎的時刻,不僅是懇切的國球建言書,更是棒球版的台灣社會啟示錄。
作者簡介:
許又方,男,祖籍屏東縣東港鎮,一九六六年生於高雄市。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曾任東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副教授,並兼系所主管。現任教於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主要關注的學術領域為:神話學、先秦文學與思想、文學批評等。著有《時間的影跡-離騷晬論》及學術論文十數篇。論學之餘,對台灣社會現象及各政經議題均頗關注,常於報紙論壇發表個人社會觀察之心得,棒球尤為其所熱衷。二○一一年,選輯過去十年所撰時事評論文章百餘篇為《十年磨一劍》一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熱血推薦:
楊牧、楊力州(紀錄片導演)、陳列、陳芳明、楊清瓏(資深球評)、劉克襄
名人推薦:熱血推薦:
楊牧、楊力州(紀錄片導演)、陳列、陳芳明、楊清瓏(資深球評)、劉克襄
章節試閱
沉著、智慧與勇氣──王建民的啟示
好球點播:2005年6月11日,王建民登上大聯盟第8場出賽,於聖路易搦戰國聯中區霸主紅雀(St. Louis Cardinals),因隊友失誤拖累,投四局便丟了七分(責失四分),黯然退場。6月19日,建仔再度登板,在主場對抗當時國聯打擊最兇猛的芝加哥小熊隊(Chicago Cubs),以88球投完八局,僅讓對手擊出五支安打、失一分,並且投出五次三振。賽後洋基官網以「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美讚表現傑出的王建民。
八天前,他才在聖路易被對手打爆,部分刻薄的球迷甚至諷刺他究竟是不是只靠運氣在投球。昨天他重新站上投手丘,以幾近完封的水準讓隱身在洋基五萬名主場球迷中的小熊「加油兵團」(contingent)斂聲摒息,心中的淒涼尤寒於紐約晴空瞬間掩至的陰霾。王建民用毫不遜於千萬美元身價的表現,向全美收看轉播的棒球專家證明,他雖是洋基的幸運之星,但憑藉的是實力。
除了為低迷的台灣社會、陳濫的電視新聞注入一股欣喜之氣外,王建民究竟帶給我們多少啟示?一個英文不好、名不見經傳、來自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國家(很多洋人甚至以為「台灣」是一個什麼東西都生產的公司)、既斯文又秀氣的黃種人,憑什麼能帶著八天前剛吞下的恥辱,站在五萬名全世界最挑剔的球迷眼前,面對全世界最好的棒球選手的挑戰,並且在最後得到所有觀看者的一致讚揚?從他昨天的投球中,筆者看到的是沉著、智慧與勇氣,以及潛藏在背後的踏實與耐心,而這正是在台灣社會已經遺失很久的特質。
他在洋基農場待了五年,忍受小聯盟球員低薪與長途跋涉的艱苦,只為有朝一日登上世界舞台。洋基總教頭托瑞曾經如此形容王建民:「這小子很酷,話不多,但要他做的訓練卻從不打折扣。」這就是踏實與耐心,它原本是台灣人賴以成就傲人經濟的基石,如今卻已然被「光說不練」、「好高騖遠」的惡習所湮滅。
許多初臨大場面的新人都會怯場,特別是在被對手狠狠修理過後,往往會變得懦弱而閃躲。但昨天王建民面對小熊時,八十八個投球數中共用了六十個直球,好球數也高達五十七個,顯然他並不害怕實力不遜於紅雀的小熊強打群,展現絕對無畏的勇氣。台灣的現狀又是如何?當漁民海上受辱時,誰挺身面對強權?當農民辛苦的成果泡在水裡時,誰有勇氣承認施政上的錯誤?如果我們不敢逼視自身的怯懦與過失,又如何能從失敗與恥辱中重新站起,贏得自己人的讚揚與對手的尊重?
但除了勇氣顯然不夠,台灣有太多「暴虎馮河」的莽夫,以致遭遇挑戰卻稍為失利時,慌亂而徒留悲情。仔細觀察王建民,不論是被轟全壘打、裁判誤判,或是前場比賽單局大量失分,他都能若無其事地運用所長,一一解決接下來的對手,這是沉著,是智慧,也是危機出現時最需要的能力。
放眼當今大聯盟舞台,王建民無疑是孤獨的,強敵環伺之下,他只能憑藉一身遺傳自台灣古老先民的優良特質,一球一球投出令世人交口讚譽的榮耀。在世界舞台中,台灣一樣孤獨,也曾擁有與王建民同樣的特質,只可惜我們逐漸在拋棄祖宗的庇佑,貪婪、短視、浮誇、虛假的惡習正在侵蝕原本良善的襟懷。若想重新站起,受到世人的尊重,端看我們如何從王建民身上得到啟發了。
二○○五年六月廿一日《中國時報》
三千支安打
三千支安打有多難?回顧美國職棒一百三十年的歷史,到今年球季為止也不過出現二十六位球員完成這項紀錄,若用「安打製造機」鈴木一朗每年可以擊出二百支以上安打的速度來換算,至少也得在大聯盟闖蕩十多年才能到達,其難度可以想見。日昨年逾不惑,卻仍一付娃娃臉的太空人(Astros)老將畢吉歐(Craig Alan Biggio)單場擊出了五支安打,也成為大聯盟史上第廿七位「3000安俱樂部」的成員。
這位在美國職棒家喻戶曉的球星,自一九九八年進入大聯盟後就一直待在太空人隊,總計為太空人出賽二七八一場,生涯打擊率高達二成八二(長打率四成三五),上壘率則為三成六五,七度入選明星賽,可謂休士頓最受歡迎的球星、鎮隊之寶。他還有三項為人津津樂道的紀錄:生涯四十九發首打席全壘打(至今年五月五日止),高居國家聯盟榜首;大聯盟史上第一位擊出六○○支二壘打的球星;此外,生涯二八三次遭「觸身球」也早把唐.貝勒(Don Baylor,曾是洋基球員,最後從運動家隊退休,一九九五年任落磯隊教頭,並獲國聯年度最佳總教練)於一九七○至一九八八年間創下的二六七次紀錄遠遠拋在後面。仡立美國職棒二十個球季,畢吉歐的丰采絕不遜於克萊門斯(Roger Clemens)或全壘打王貝瑞.邦斯(Barry Bonds)。
當畢吉歐於六月二十七日第三局從釀酒人投手Claudio Vargas手中擊出第二九九七支安打後,大家都在猜三千安會在何時出現,太空人的老闆Drayton McLane在賽前還做了「民調」,結果沒想到下一場對上落磯時,他就從既倒楣又幸運的投手Aaron Cook(他的名字將隨畢吉歐永遠被球迷記得)手中敲出了令太空人主場四萬二千名觀眾瘋狂不已、且帶有一分打點的安打。畢吉歐站上一壘,淚水盈眶地抱起衝上來祝賀他的兒子,這時整個巨蛋球場瀰漫著振奮而感人的氣息,世間再多的財富恐怕也換不到這輝煌片刻的千分之一。
而最令人感動的,除了家人、隊友、球迷及對手的致敬外,莫過於畢吉歐親自走向休息區,把昔日同袍貝格威爾(Jeff Bagwell)帶進場內、共同接受球迷歡呼的舉動。這位為太空人隊奮鬥了十五年的一壘手,在役時一直是老畢最好的朋友,兩人因為姓氏都是B開頭,棒次相連,遂與當時的隊友Lance Berkman及Carlos Beltrán(現大都會中外野手)一起,被封上「殺人蜂打線」(Killer B’s)的美稱。不過,二○○五年貝格威爾退休,卻沒有得到球團一個應有的儀式禮遇,畢吉歐為此耿耿於懷,於是在這個原本屬於他個人榮耀的夜晚,把歡呼與他的好朋友分享,至情至性,令人動容。多數人都習於把眼光投置在職業運動員的「身價」與「紀錄」上,但畢吉歐展現對球隊與同袍的忠誠與溫情,無疑才是棒球之所以為美國普羅大眾鍾愛執著的主因。
眼下咱們也有王建民、郭泓志,以及許多等待機會躍升大聯盟的小球員們在世界棒球殿堂奮鬥,雖然我們也深切期待他們能在美國留下輝煌的紀錄;但更重要的似乎不是最終結果為何,而是在他們每一次出賽的過程中,那種全國球迷大家情感相連、共識凝聚的溫暖感受,這樣的力量若能從球場、轉播傳到社會各角落,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懷疑台灣的未來將充滿希望。
二○○七年六月三十日
沉著、智慧與勇氣──王建民的啟示
好球點播:2005年6月11日,王建民登上大聯盟第8場出賽,於聖路易搦戰國聯中區霸主紅雀(St. Louis Cardinals),因隊友失誤拖累,投四局便丟了七分(責失四分),黯然退場。6月19日,建仔再度登板,在主場對抗當時國聯打擊最兇猛的芝加哥小熊隊(Chicago Cubs),以88球投完八局,僅讓對手擊出五支安打、失一分,並且投出五次三振。賽後洋基官網以「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美讚表現傑出的王建民。
八天前,他才在聖路易被對手打爆,部分刻薄的球迷甚至諷刺他究竟是不是只靠運氣在投球。昨天他重新站上...
作者序
我愛棒球
我喜歡棒球,自小如此。即使有人說我「不務正業」,老是把時間花在看球賽、寫球評、作球夢……,但我仍堅定地以為,看一場扣人心弦的棒球比賽,就跟解一道數學難題、思考一個物理法則,或讀一本文學佳作、乃至反省一段人生至理的過程相當。換句話說,棒球對我而言,是物理,是數學,是心理學、生理學、文學、歷史學,是哲學。
為什麼四縫線直球到本壘時感覺會往上竄,而二縫線直球(即王建民最擅長的下沉球)會往下掉?為什麼一到空氣稀薄的Coors Field(曹錦輝前屬科羅拉多落磯隊的主場),全壘打會特別多,而投手的曲球會變得不太管用?這是物理學問題,與「伯努利效應 」(Bernoulli effect)及「馬格納斯力」(Magnus force)、「雷諾值」(Reynolds number)等……空氣力學息息相關。
為什麼棒球場的設計,從投手丘到本壘板的距離是六○英呎六英吋(十八.四四公尺),壘間距離是九○英呎(廿七.四三公尺)?而全壘打牆則至少三○○英呎以上?這是根據球的重量(約五盎司,一四二公克)、球棒彈性(擊出的球速約九十七英哩)、人的投球、揮棒及跑壘速度……計算出來的數學問題。
為什麼王建民傷勢復原後卻陷入嚴重的低潮?此則攸關運動生理學與心理學;那麼美國職棒的球員交易、薪資談判、球隊管理、球場行銷,就是不折不扣的經濟學與管理學了。當然,要瞭解這其中的奧妙,不懂美國文化與歷史,永遠只能當個門外漢。Michael Lewis曾寫過一本極好的書:《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Moneyball: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介紹美國職棒奧克蘭運動家隊(Oakland ATHLETICS)的經營管理哲學,看他們如何以一個小市場球隊、總薪資不及洋基三分之一的規模,卻能在競爭激烈的大聯盟屢創佳績,值得一讀。
那麼,何以棒球又扯上文學、藝術?文學的終極目的在傳達動人的摯情,棒球何嘗不是?當我們看一生困坐於輪椅中、隻手刻苦扶養一雙兒女長大成人的老張伯倫,在「火球小子」賈霸.張伯倫(Joba Chamberlain)為洋基隊初登板時所流下的欣喜淚水,胸中的起伏與激盪,何遜於朗讀《詩經.蒹葭》時的感動?當鈴木一朗舞動手中九百公克的球棒時,就宛若一支揮灑自如的彩筆,靈巧、恣意地將白球化成一道道美麗的弧線,或高或低、或遠或近、或輕或重、或急或徐地落在扇形畫布的每個角落;而且,一朗不僅用球棒作畫,他如飛的腳程(本壘起跑到一壘只需三.七秒)、柔軟如柳枝的身體擺動、藉由腰力彈射而出的美妙傳球,以及如醉拳般幾乎失去重心卻仍能不可思議的揮擊,在在都將棒球原本體育競技的本質提昇到藝術表演的境界。也無怪乎《紐約時報》要以「把球場當成畫布」來形容他。
在美國、日本這般棒球沁入平常生活的國家,不知有多少作家、導演、音樂人對棒球深深著迷,因而創作出數量可觀且膾炙人口的文字或影音作品。棒球啟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將球場上汗淚交濡的感動編織到人生的悲歡離合裏,字字真誠且篤實地敲擊我們的心坎。我非常喜歡一部由美國知名童書作家Dan Gutman原著改編的電影The Winning Season(台灣譯作《棒球逐夢旅》),描述一位小男孩喬藉著一張古老的球員卡,回到一九○九年,與當時的棒球名星「荷蘭飛人」瓦格納(由Matthew Modine飾演)交會、互信,以致於終能克服怯懦,勇敢迎向挑戰的故事。其中穿插著愛情、事業的衝突與遺憾,引人深思寬恕與摯愛的真諦,感人至深。
我一直以為,任何學問,最終極的源頭都是哲學,而哲學若不能引領人反省存在的義涵,也是枉然。很多人把棒球只當娛樂,當然也不錯,因為它至少提供你解煩悶、放輕鬆的管道;不過,對我來說,棒球充滿人生的智慧,它是不折不扣的人生哲學。
有人說「棒球是失敗的運動」,為什麼?美國職棒二〇〇九年打擊率最高的是雙城隊(Minnesota Twins)的Joe Mauer,三成六四的數字看來頗為驚人,但這卻意味著他每一次打擊,有將近六四%的機率會出局,失敗的可能遠高於成功。洋基隊是全美國奪得世界冠軍最多次的球隊(廿六次)1,但它已經創隊超過一百年了,換言之,在大多數的年代裏,「北美佬」(Yankees)都是輸家。
棒球場上經歷的失敗永遠比成功多太多,這也就是為什麼贏球如此令人欣悅的原因,但勝利卻不見得是最值得我們凝視的。一九三九年七月四日,一生與全壘打王貝比.魯斯瑜亮情結的「洋基之光」賈里格(Henry Louis Gehrig),因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後因他而別稱為「賈里格氏症」),揮淚離開馳騁半生的洋基球場。臨別前他留下令後人永遠傷心懷念的感言:「(因為你們球迷的良善與鼓舞,)直到今天,我都覺得自己是這地表上最幸運的人。」(Yet today, I consider myself the luckiest man on the face of the earth.)面對無可挽救的生命,如此坦然而仍存感激,與這等勇氣及胸襟相遭遇,再無情、猙獰的失敗,再偉大難以企及的世俗成就,都顯然不值一顧了。
前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校長、知名英國文學教授吉亞馬蒂(B. Giamatti)於八○年代捨棄令人尊崇的校長職務,轉任大聯盟執行長(Commissioner of Major League),堂而皇之地玩起棒球來。他老兄這般舉措若在台灣,恐怕會讓崇信「唯有讀書高」的國人瞠目結舌,大嘆不可思議。然而在我看來,人生處處是學問,而任何學問若不能用在思考生命的意義與真理上,終究一點價值也沒有。我沒有吉亞馬蒂的學養,卻十分羨慕他的機運,因為,啊,棒球,它委實豐富了我的人生,帶給我太多啟示……
二○○九年十一月一日
我愛棒球
我喜歡棒球,自小如此。即使有人說我「不務正業」,老是把時間花在看球賽、寫球評、作球夢……,但我仍堅定地以為,看一場扣人心弦的棒球比賽,就跟解一道數學難題、思考一個物理法則,或讀一本文學佳作、乃至反省一段人生至理的過程相當。換句話說,棒球對我而言,是物理,是數學,是心理學、生理學、文學、歷史學,是哲學。
為什麼四縫線直球到本壘時感覺會往上竄,而二縫線直球(即王建民最擅長的下沉球)會往下掉?為什麼一到空氣稀薄的Coors Field(曹錦輝前屬科羅拉多落磯隊的主場),全壘打會特別多,而投手的曲...
目錄
目次
推薦序 咱耶棒球 吳明益
經典回顧 楊清瓏
序 我愛棒球
第一章 台灣之光
第二章 他山之石
第三章 國球省思
後記
目次
推薦序 咱耶棒球 吳明益
經典回顧 楊清瓏
序 我愛棒球
第一章 台灣之光
第二章 他山之石
第三章 國球省思
後記
商品資料
出版社:INK印刻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11-08-19ISBN/ISSN:978986613543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