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人成功,學業、事業成功,愛情、婚姻成功,那麼自然而然的老來退化呢?要維持心智功能、身體功能、避免疾病發生;能安享天年,這樣才算是一生的真成功!
「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只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
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林芳郁 /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要談「抗衰老」,不是單純只有身體的部分,心智的部分也非常的關鍵!──石曜堂 /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
當全世界一起面臨人類壽命越來越長,衍生出的疾病也越多樣化;針對這不可逆的老化結果,在所關注的問題中,很重要的是心智功能和身體功能的退化。
老化一直是人生無法避免的挑戰,50歲-65歲的熟年,攸關老來生活品質,常有許多年老的病人感嘆:「年輕的時候,沒人告訴我要怎麼面對老化這件事,不知道怎麼就變成這個樣子…」如果,你也不想老來才追悔,成功老化,是一門必學的功課。
人老化的過程,從嬰兒出生的那一天,便開始悄悄的進行從不間斷。生理性的老化,並不只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它始於器官組織成熟之後;所有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一般來說,大約在40歲左右,老化現象就相當明顯了,只是當事人願不願意去面對、和承認罷了。
世界衛生組織有所謂的「成功老化」模式:當年紀慢慢大了,維持一個好的身體功能之外,也要維持一個好的心智功能,人要活得長壽之外,也要活的頭腦清楚、行動自如。50-65歲,是進入慢性病的發病時間點,應該是在「治療性的生活方式的調整」都嘗試過了,不行才開始給藥。基本上慢性病是不會好,所以要做的事情,是能預防便預防,或是減緩發病。
熟齡這個階段,大部分的朋友沒有時間或精神關心自己,等到了退休年齡,雖然有了時間可以多關心自己,但有不少狀況都已經產生,令身為高齡專科醫師的陳亮恭主任頗為感慨,所以衍生出寫這本書的動機,希望能傳遞給熟齡階段的讀者們,一些真正疼惜健康的概念。
50歲之前的人,即便感受到體力是不如前了,也不太肯去承認「老了」這回事。等動則痠痛疲勞上身、越來越不耐操、不太能熬夜、酒量越來越差、對房事越來越興趣缺缺……等想到是不是該去做個健康檢查時,該有的毛病,大概都有根底了,如果再不當回事,不去預防或延緩發病,年紀越大是越跟自己過不去。
※ 坊間在賣的一些「癌症腫瘤指標」的套餐健檢,即便是昂貴所費不貲,實質上是沒有意義、是浪費錢的。為什麼?
※ 現在很流行做「正子掃瞄」去找癌症,為什麼醫生不建議?
※ 幾乎國人十大死因當中,每一個都是男生比女生高,只有糖尿病,是女生過50歲之後,比男生高,為什麼?
※ 一般人以為需要長期照顧的,是中風或是失智的病人,其實骨骼相關疾病所造成的長期照顧需求也非常的高。一樣的痠痛,又怎麼知道問題是出在骨頭?關節?肌肉還是韌帶?
※ 現在醫界講肥胖症,已經很少單純去講身體的質量指數BMI了,現在要講得是「身體組成」。什麼叫「身體組成」?
※ 四五十歲,開始覺得有須要保養了,吃保健食品要更小心了。因為可能吃到七八十歲,累積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久,你怎麼知道吃進是對的成份?
※ 當看過非常多醫生,卻無法解除頭昏頭痛、胸口悶、喘不過氣、快昏倒、這裡痠、那裡痛毛病,接著醫生要你去看「精神科」時,能接受嗎?
※ 記性退化≠失智,怎麼簡易自我分辨?
※ 運動也要有「處方」,低阻抗運動你做了嗎?
※ 慢性病,一定先要有3- 6個月緩衝的生活調整,一定要積極的先去做,這叫「治療性的生活方式的調整」。醫生有告訴過你嗎?
行政院經建會推估報告:
2016年,老年人與15歲以下,幾乎同為302萬人,約占總人口總比13%。
2018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4%,達到國際所稱「高齡社會」 。
2026年,比例超過20%,到達「超高齡社會」 。
2051年,老年人口將占36.97%,代表每3位國民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
一本三四年級生必讀,五年級生要讀,六年級生該有所準備的健康生活書。
作者簡介:
陳亮恭
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主任
榮獲中國時報針對「台灣潛力一百」各行各業菁英遴選,陳亮恭主任是醫療體系中,
唯一獲選的醫師。
資歷: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老人醫學科召集人
英國牛津大學臨床老人醫學科訪問學者
台北市政府長期照護諮詢委員會委員
和藹可親的笑容,讓老人家願意把病痛、把心事,都一股腦的交給陳亮恭主任。他仔細
聆聽的專注,給了老人家很大的安全感。
難得「少年」醫師在疾病之外,設身處地的和老人家打成一片,看多了對人人都躲不掉
的衰老退化,讓陳亮恭主任站出來,告訴大家,面對老年,不但要有心理建設,還有些功課,
一定要懂要會做的。
名人推薦:
當熟年來敲門
林芳郁 /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人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僅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
人口老化是全世界共同的現象,目前全世界人口平均年齡最高的區域在西歐,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區域在亞洲。以歐洲的經驗看來,人口老化多半與經濟發展、公共衛生改善、醫療照護提升同時發生,是一個社會整體的轉變。
民眾看待老年人與老化的心態也逐漸轉變,然而社會氛圍的轉變,是最需要時間的工程。台灣目前最欠缺的就是這樣的時間來面臨變革。台灣在2025年,也就是距離本書出版的14年後,老年人口將正式突破20%,人口結構將與現在的日本相仿。
成功老化,是世界上對於人口高齡化,所提出的突破性觀念:年齡日長的時候,如果能夠維持身體功能、維持心智功能、避免疾病發生並能享受生活,那就是一個成功的老化模式。倘若能更積極活躍的參與社會,那便可以稱之為「活躍老化」。
雖然這些名詞看來籠統,但相當明確的指出了人們在面對老化時候的重要觀念。也與世界衛生組織對於老年人健康的描述相當一致,也就是說,「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人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僅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面對疾病的治療,多少也需考量病患的年齡與生活功能,方能提供最有效且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健康照護。
亮恭在這本書中針對「成功老化」的概念,有很深入的敘述,用深入淺出的概念說明,讓讀者能更正向的面對自己的老化。
這本書主要切入點非常的具有意義,針對的是50歲左右的熟齡族群,因為他們正是許多慢性病的危險因子,逐漸轉變成疾病的關鍵時期。
由於工作的關係,這個年齡層的民眾,對於健康的關注應逐漸提升,著重危險因子的介入,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民眾對於健康檢查的觀念也應有所理解,亮恭將現代的健康檢查描述為「軍備競賽的經濟議題」,是非常有趣的觀念。確實各種健康檢查的產品多如天上繁星,民眾常誤以為只要完成某些簡單的檢查,就可以將所有疾病都檢查清楚,這確實是危險的概念。深信讀者能在亮恭深入淺出敘述中,對於健康檢查有更深入的理解。
亮恭今年獲選中國時報60年社慶,針對我國各行各業所遴選的「台灣潛力一百」,該項甄選鎖定國內40歲以內的各行各業菁英,請他們談談自己與未來,據悉亮恭是醫療體系唯一獲選的醫師。這除了代表他本身的努力之外,也代表社會對於人口高齡化的議題已相當重視,亮恭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了。
我常在各個場合推薦亮恭在高齡醫學發展的成就,近5年來他就發表了八十餘篇的國際醫學論文,還寫了幾本書,他的精力充沛著實令人印象深刻。但更重要的是他發展高齡醫學的使命感,在創造「高齡友善健康照護體系」(age-friendly healthcare system)上相當的努力,而他這本書針對熟齡的讀者,更是深化預防醫學的概念,相當值得推薦。
老態龍鍾,是這麼來的
石曜堂 /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
自從德意志帝國的宰相俾斯麥,在一百多年前規定公務員須於65歲退休,輾轉的定義出了老年人的歲數。
一百多年過去了,人類的平均壽命由當時的近七十歲而目標突破八十,顯見所謂的「老年人」,在這兩個時代中應具有迥然不同的意義。
因此如何面對老化,便成為了國家社會與個人的重大議題。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高居世界第一,快速老化的社會現象將是世界上一段獨特的歷史,這段歷史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值得記載的見證。
亮恭在本書中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成功老化」的概念,更針對五十歲左右的熟齡族群提出建議,這是非常正確的切入點。
對於如何維持老化過程中的身心功能,亮恭有相當深入的敘述與建議,也是針對「成功老化」的具體實現。尤其是提到維持身心功能的部分,要談「抗衰老」,不是單純只有身體的部分,心智的部分也非常的關鍵。要談「抗衰老」,不是單純只有身體的部分,心智的部分也非常的關鍵。
亮恭針對「肌少症」有相當篇幅的敘述,這是一個近一二十年內產生的觀念,一個令人感到振奮的醫學進展。骨骼肌質量與力量的降低,是老化過程當中相當關鍵的現象,也與所謂的「老態龍鍾」有相當直接的關聯,而不同於一般的器官老化,肌少症是可能可以積極改善的現象,這樣的抗老化治療潛能令人感到振奮。
認識亮恭是偶然的機緣,他在許多國內外的研討會上報告他的研究成果與理念,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動的年輕人。他對醫療照護體系,以及人口老化的相關議題,有相當深入的研究,許多觀念也讓我非常的感佩,以他的年齡與歷練,能夠對於醫療照護以及照護體系具有如此宏觀的看法,著實不易,也是一個相當值得推薦的年輕學者,這本書的內容也相當值得細細品味。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1 |
5折 | 5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陳亮恭
定價:NT$ 220
本商品已下架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人成功,學業、事業成功,愛情、婚姻成功,那麼自然而然的老來退化呢?要維持心智功能、身體功能、避免疾病發生;能安享天年,這樣才算是一生的真成功!
「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只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
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林芳郁 /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要談「抗衰老」,不是單純只有身體的部分,心智的部分也非常的關鍵!──石曜堂 /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
當全世界一起面臨人類壽命越來越長,衍生出的疾病也越多樣化;針對這不可逆的老化結果,在所關注的問題中,很重要的是心智功能和身體功能的退化。
老化一直是人生無法避免的挑戰,50歲-65歲的熟年,攸關老來生活品質,常有許多年老的病人感嘆:「年輕的時候,沒人告訴我要怎麼面對老化這件事,不知道怎麼就變成這個樣子…」如果,你也不想老來才追悔,成功老化,是一門必學的功課。
人老化的過程,從嬰兒出生的那一天,便開始悄悄的進行從不間斷。生理性的老化,並不只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它始於器官組織成熟之後;所有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一般來說,大約在40歲左右,老化現象就相當明顯了,只是當事人願不願意去面對、和承認罷了。
世界衛生組織有所謂的「成功老化」模式:當年紀慢慢大了,維持一個好的身體功能之外,也要維持一個好的心智功能,人要活得長壽之外,也要活的頭腦清楚、行動自如。50-65歲,是進入慢性病的發病時間點,應該是在「治療性的生活方式的調整」都嘗試過了,不行才開始給藥。基本上慢性病是不會好,所以要做的事情,是能預防便預防,或是減緩發病。
熟齡這個階段,大部分的朋友沒有時間或精神關心自己,等到了退休年齡,雖然有了時間可以多關心自己,但有不少狀況都已經產生,令身為高齡專科醫師的陳亮恭主任頗為感慨,所以衍生出寫這本書的動機,希望能傳遞給熟齡階段的讀者們,一些真正疼惜健康的概念。
50歲之前的人,即便感受到體力是不如前了,也不太肯去承認「老了」這回事。等動則痠痛疲勞上身、越來越不耐操、不太能熬夜、酒量越來越差、對房事越來越興趣缺缺……等想到是不是該去做個健康檢查時,該有的毛病,大概都有根底了,如果再不當回事,不去預防或延緩發病,年紀越大是越跟自己過不去。
※ 坊間在賣的一些「癌症腫瘤指標」的套餐健檢,即便是昂貴所費不貲,實質上是沒有意義、是浪費錢的。為什麼?
※ 現在很流行做「正子掃瞄」去找癌症,為什麼醫生不建議?
※ 幾乎國人十大死因當中,每一個都是男生比女生高,只有糖尿病,是女生過50歲之後,比男生高,為什麼?
※ 一般人以為需要長期照顧的,是中風或是失智的病人,其實骨骼相關疾病所造成的長期照顧需求也非常的高。一樣的痠痛,又怎麼知道問題是出在骨頭?關節?肌肉還是韌帶?
※ 現在醫界講肥胖症,已經很少單純去講身體的質量指數BMI了,現在要講得是「身體組成」。什麼叫「身體組成」?
※ 四五十歲,開始覺得有須要保養了,吃保健食品要更小心了。因為可能吃到七八十歲,累積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久,你怎麼知道吃進是對的成份?
※ 當看過非常多醫生,卻無法解除頭昏頭痛、胸口悶、喘不過氣、快昏倒、這裡痠、那裡痛毛病,接著醫生要你去看「精神科」時,能接受嗎?
※ 記性退化≠失智,怎麼簡易自我分辨?
※ 運動也要有「處方」,低阻抗運動你做了嗎?
※ 慢性病,一定先要有3- 6個月緩衝的生活調整,一定要積極的先去做,這叫「治療性的生活方式的調整」。醫生有告訴過你嗎?
行政院經建會推估報告:
2016年,老年人與15歲以下,幾乎同為302萬人,約占總人口總比13%。
2018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4%,達到國際所稱「高齡社會」 。
2026年,比例超過20%,到達「超高齡社會」 。
2051年,老年人口將占36.97%,代表每3位國民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
一本三四年級生必讀,五年級生要讀,六年級生該有所準備的健康生活書。
作者簡介:
陳亮恭
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主任
榮獲中國時報針對「台灣潛力一百」各行各業菁英遴選,陳亮恭主任是醫療體系中,
唯一獲選的醫師。
資歷: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老人醫學科召集人
英國牛津大學臨床老人醫學科訪問學者
台北市政府長期照護諮詢委員會委員
和藹可親的笑容,讓老人家願意把病痛、把心事,都一股腦的交給陳亮恭主任。他仔細
聆聽的專注,給了老人家很大的安全感。
難得「少年」醫師在疾病之外,設身處地的和老人家打成一片,看多了對人人都躲不掉
的衰老退化,讓陳亮恭主任站出來,告訴大家,面對老年,不但要有心理建設,還有些功課,
一定要懂要會做的。
名人推薦:
當熟年來敲門
林芳郁 /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人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僅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
人口老化是全世界共同的現象,目前全世界人口平均年齡最高的區域在西歐,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區域在亞洲。以歐洲的經驗看來,人口老化多半與經濟發展、公共衛生改善、醫療照護提升同時發生,是一個社會整體的轉變。
民眾看待老年人與老化的心態也逐漸轉變,然而社會氛圍的轉變,是最需要時間的工程。台灣目前最欠缺的就是這樣的時間來面臨變革。台灣在2025年,也就是距離本書出版的14年後,老年人口將正式突破20%,人口結構將與現在的日本相仿。
成功老化,是世界上對於人口高齡化,所提出的突破性觀念:年齡日長的時候,如果能夠維持身體功能、維持心智功能、避免疾病發生並能享受生活,那就是一個成功的老化模式。倘若能更積極活躍的參與社會,那便可以稱之為「活躍老化」。
雖然這些名詞看來籠統,但相當明確的指出了人們在面對老化時候的重要觀念。也與世界衛生組織對於老年人健康的描述相當一致,也就是說,「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人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僅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面對疾病的治療,多少也需考量病患的年齡與生活功能,方能提供最有效且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健康照護。
亮恭在這本書中針對「成功老化」的概念,有很深入的敘述,用深入淺出的概念說明,讓讀者能更正向的面對自己的老化。
這本書主要切入點非常的具有意義,針對的是50歲左右的熟齡族群,因為他們正是許多慢性病的危險因子,逐漸轉變成疾病的關鍵時期。
由於工作的關係,這個年齡層的民眾,對於健康的關注應逐漸提升,著重危險因子的介入,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民眾對於健康檢查的觀念也應有所理解,亮恭將現代的健康檢查描述為「軍備競賽的經濟議題」,是非常有趣的觀念。確實各種健康檢查的產品多如天上繁星,民眾常誤以為只要完成某些簡單的檢查,就可以將所有疾病都檢查清楚,這確實是危險的概念。深信讀者能在亮恭深入淺出敘述中,對於健康檢查有更深入的理解。
亮恭今年獲選中國時報60年社慶,針對我國各行各業所遴選的「台灣潛力一百」,該項甄選鎖定國內40歲以內的各行各業菁英,請他們談談自己與未來,據悉亮恭是醫療體系唯一獲選的醫師。這除了代表他本身的努力之外,也代表社會對於人口高齡化的議題已相當重視,亮恭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了。
我常在各個場合推薦亮恭在高齡醫學發展的成就,近5年來他就發表了八十餘篇的國際醫學論文,還寫了幾本書,他的精力充沛著實令人印象深刻。但更重要的是他發展高齡醫學的使命感,在創造「高齡友善健康照護體系」(age-friendly healthcare system)上相當的努力,而他這本書針對熟齡的讀者,更是深化預防醫學的概念,相當值得推薦。
老態龍鍾,是這麼來的
石曜堂 /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
自從德意志帝國的宰相俾斯麥,在一百多年前規定公務員須於65歲退休,輾轉的定義出了老年人的歲數。
一百多年過去了,人類的平均壽命由當時的近七十歲而目標突破八十,顯見所謂的「老年人」,在這兩個時代中應具有迥然不同的意義。
因此如何面對老化,便成為了國家社會與個人的重大議題。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高居世界第一,快速老化的社會現象將是世界上一段獨特的歷史,這段歷史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值得記載的見證。
亮恭在本書中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成功老化」的概念,更針對五十歲左右的熟齡族群提出建議,這是非常正確的切入點。
對於如何維持老化過程中的身心功能,亮恭有相當深入的敘述與建議,也是針對「成功老化」的具體實現。尤其是提到維持身心功能的部分,要談「抗衰老」,不是單純只有身體的部分,心智的部分也非常的關鍵。要談「抗衰老」,不是單純只有身體的部分,心智的部分也非常的關鍵。
亮恭針對「肌少症」有相當篇幅的敘述,這是一個近一二十年內產生的觀念,一個令人感到振奮的醫學進展。骨骼肌質量與力量的降低,是老化過程當中相當關鍵的現象,也與所謂的「老態龍鍾」有相當直接的關聯,而不同於一般的器官老化,肌少症是可能可以積極改善的現象,這樣的抗老化治療潛能令人感到振奮。
認識亮恭是偶然的機緣,他在許多國內外的研討會上報告他的研究成果與理念,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動的年輕人。他對醫療照護體系,以及人口老化的相關議題,有相當深入的研究,許多觀念也讓我非常的感佩,以他的年齡與歷練,能夠對於醫療照護以及照護體系具有如此宏觀的看法,著實不易,也是一個相當值得推薦的年輕學者,這本書的內容也相當值得細細品味。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1 |
5折 | 5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