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讓商聖教你做生意、讓財神教你賺大錢!
★ 早在2000年前,他已巧妙運用人脈投資術、價值投資法、風險管理、
反向操作、多角經營、利益聯盟……
★ 在春秋的政治舞台上,他施展最精采的權謀之術:苦肉計、美人計、離間計……
★ 他創造2000年前最有價值的商業品牌
★ 19年間他三度成為富商巨賈,卻又三散家財,其豁達少有人能企及。
★他的經商經驗被廣泛流傳,有「經商十八法」、「理財致富十二戒律」、「陶朱公商訓」等,被譽為「商人之寶」,就連會計記賬簿也以「陶朱錄」命名。
★ 他是一代商聖,也是民間崇仰的文財神!
本書帶您了解商聖范蠡的經商智慧
看他如何助句踐興越滅吳,卻又急流勇退,從化名鴟夷子皮,再到陶朱公,三徙避險。
范蠡以商業奇才三致千金,又三散家財,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富行其德」的巨賈,
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您想了解何謂「商人之寶」,想學習范蠡的經商口訣嗎?
您希望提升自己在經營、領導、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嗎?
閱讀本書,必定讓您如入寶山、獲益良多。
范蠡,號稱商聖,並被中國人尊為商業之神。
范蠡如何從一介鄉野平民,躍昇為當時國際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高手,其後轉而成為商業經營的奇才,一直是世人津津樂道之事。
綜觀范蠡的一生,其實就是春秋亂世的一段縮影。
本書的內容即是范蠡一生從政、經商的實錄,從范蠡的出身、成長背景、思想淵源、歷史環境,一路介紹到他最為後人關注的政治事業與商業經營,以及他為何被後人尊為文財神的歷史過程。
作者簡介:
雷蕾,80後宅女。師出武漢大學歷史系,曾在古籍史料中浸淫多年,比一般人更近距離地觸摸過歷史的脈搏。近兩年混跡北京文化江湖,致力於傳統文化精華的古為今用。
章節試閱
第五章 作為一個商人,要會規避風險
第四節 范蠡三徙:永遠跑在風險前頭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及〈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詳細地實地調查後指出,辭官之後,范蠡舉族北遷,安全地離開了越國。
〈越王句踐世家〉特別記錄了一段陶朱公的精彩事蹟:
「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
可見司馬遷對於范蠡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傳奇人物相當重視。不過,范蠡的三徙都相當地成功,只要時機及客觀環境許可,他會說走就走,絲毫沒有一點眷戀。
這種「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的豁達,並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只有像范蠡那樣能完全尊重自然,不被自己的意識所左右,才能在「無我」的狀態下五湖四海地四處經商,怎麼發生便怎麼接受,只保留住完全的警覺,順從自然的變局。這種過人的智慧讓他能在嚴厲的危機考驗中,收放自如,好整以暇,順利地渡過各種難關,取得最後的成功。
范蠡的第一徙是由楚國到越國,這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冒險,前後長達二十餘年,並在功成名就之際,毅然決然地功成身退。這時候的范蠡已由三十歲左右的青壯年成為五十五歲的中老年人了。
范蠡一生中最重要的青春期全耗費在此,換來的是高度成熟的智慧。這段時間是范蠡由一名傑出的政治家蛻變成為商聖的關鍵醞釀期。范蠡拒絕了句踐軟硬兼施的挽留,只回答「君行令,臣行意」後,便輕裝簡裘地帶些細軟及貴重珍寶和家人及親信,乘船由海上出發,北上齊國。
在齊國,范蠡獲得了新生。他拋卻了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無上尊榮,率領家人在海邊辛苦勞作,治理產業。
范蠡智慧過人,對農業經濟作物的生產和分銷非常關心,然而做生意對他而言到底還是頭一遭。不過,「鴟夷子皮」的名號還是很快就打響了。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記載:「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
范蠡離開越國時並沒有帶太多錢財,他為了買下鴟夷子皮這個重要的貿易據點,花了不少錢,所剩資金更少,只得「耕於海畔,苦身戮力」了。海邊鹽分多,種植的作物自然不可能是稻米或小麥,而是某一特定的經濟作物。《史記》並未記載詳細內容,不過從《范子計然》一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范蠡對經濟作物相當熟悉,因此這一次嘗試的農作物經營規劃,相信也是做得相當成功。
避免捲入政治,鴟夷子皮消失
俗話說,樹大招風,人怕出名。齊國老百姓覺得鴟夷子皮很是賢能,居然聯名呼喚他出山「為相」,給老百姓帶來福祉。這樣的呼聲很快傳到了齊國君王齊平公的耳中。齊平公自忖人才難得,便派人請鴟夷子皮做齊國的宰相。
傳說范蠡——鴟夷子皮得到器重,向齊平公進諫:內施仁政,外和友邦,發展農業,訓練丁壯,富國強兵,興齊霸業。范蠡甚至還勸說齊平公把原先佔領的汶陽地區歸還魯國,以修舊好,取信諸侯。
後來,佞臣讒言,說范蠡傲視群臣,毀壞典章,自行其事,引起民怨。於是,齊平公開始疏遠范蠡。范蠡覺察到齊平公態度的變化,喟然感歎道:「治家理財,有千金之富,又有宰相的官職找上門來,這些看似幸運的事情,對我這樣的布衣百姓而言都是些不祥的徵兆啊。」
於是他歸還齊王的相印,邀來朋友鄉人,把數十萬的家財盡數分給他們,只留下些便於攜帶的珠玉,作為日後經商的資本。散盡家財之後,他便連夜走小道離開齊國。
主動地從事業的巔峰激流勇退,這等事情平常人做一次已經實屬難得,范蠡卻是第二次做了。他太明白了:政治就是個大漩渦,如果不想捲入其中,最好是躲得遠遠的。
商聖誕生:陶朱公
賣掉「鴟夷子皮」商號後的范蠡,很快就離開了齊國。為了隱蔽行蹤,范蠡一行晝伏夜出,迂回南下西進,經過半個多月的跋涉,他們的車隊來到了位於齊國西南邊境的陶山腳下。
陶山是范蠡的第三個落腳處。陶山是泰山山脈向西部的延伸,山勢雄偉,風景秀麗,峰巒巍峨,層巒疊嶂。古松老柏蔽其上,飛瀑湧泉流其間,山清水秀,宛如一幅懸掛於天地間的巨大畫屏。齊國在這裏修建的長城就像一條騰空的巨龍,順著山勢逶迤北去。
陶山的周圍,土地肥沃遼闊,平疇綠野一望無邊,是個宜於耕種的米糧之川;平原上湖泊甚多,大小河渠將這些湖泊一一串聯,既利於養鴨養魚,又利於水上交通;山坡上碧草如茵,豐厚而又肥美,更適於放牧牛羊、植桑養蠶。
范蠡說:「這真是個好地方。此乃齊、魯、衛、宋的交界處,地處天下之中,又是個四不管的地方,我們在這裏可以避開官場,過一種平靜安定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這座山的外面,又被群峰環繞,是不易為外界注意的地方。這更有利於我們躲開句踐那廝的糾纏,專心致志地幹好咱們的商流貨殖的大業。」
那個時候人煙稀少,陶山尚屬於無主之地。范蠡疏通了邑宰,花重金買下了陶山附近的土地、湖泊和山林。從此以後,這裏便成了范蠡的第二故鄉。
范蠡不再叫鴟夷子皮,他要讓范蠡和鴟夷子皮這兩個名字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於是他改名叫「朱公」。
從此以後,這陶山腳下,成了一個四不管的大舞臺。在這個大舞臺上,范蠡盡情地施展他的經商才華,把過去治國治軍的謀略,都用在了商道上。
和鴟夷子皮相同,「朱公」亦屬做生意的商號,由於大本營在陶,故稱之為陶朱公。定陶在華北平原的東南角,地處齊、晉和中原小國的交通要衝地帶,是各國商賈出入交易的重要地區,以做生意來講,的確有最好的地利之便。不過在《新序.雜事》中記載有戰國時期梁惠王召見陶朱公事,但范蠡不可能活到那個時候,所以若確有此事,這個陶朱公應該是范蠡的後代。
陶朱公不久便成為當地首富,財產遠遠超過在齊國的時候。據說陶朱公在十九年內曾經三次獲致千萬巨金,不過他將之全部回饋給鄉親及宗族。這的確是范蠡的行事風格。
由此可見,陶朱公這個商號的經營者,很早就懂得處理好政治經濟關係,在國際舞臺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所以《史記》中記載陶朱公的後代日後皆成為巨富的說法相當可信。
《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范蠡在棄官從商時,曾喟然表示:「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於天下,這樣的策略既然能用以富強國家,想必對經營事業也有很大的幫助。」
《范子計然》一書應屬集體智慧結晶,是范蠡為首的復國幕僚團所提出的建國強國策略集錄,其中不少策略是講農業經濟作物的生產及行銷的。這份計畫書,范蠡似乎也複製了一份,成為經商創業最重要的法寶。
范蠡離開齊國時所帶的「重寶」應是指這本「計然之策」,以及他在齊國做生意的經驗記錄吧!想范蠡這種深具智慧,在二千多年前便瞭解「軟體」重要性的人並不多見。
范蠡三遷對今人的啟示
范蠡治國則國盛,治家則家富。他淡泊名利、急流勇退的行為給後人很大的啟示。也許,正是范蠡所具備的不同於其他二人的道家思想,讓他避免了被君王賜死的厄運。
後代有賢德的人都把范蠡的這種行為作為處世的楷模。宋代王十朋曾寫詩「只與君王共辛苦,功成身退步逡出。五湖渺渺煙波闊,誰是扁舟第一人」來讚揚他。
也有些正統文人,對於范蠡炒了自己君王句踐魷魚這件事頗為不齒。
唐代韓愈認為,范蠡與文種既能輔佐越王句踐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最終戰勝吳國,洗刷國恥,也就應該在勝利之後進一步「閉雷霆,藏風雲,截斷三江,叱開四方,高提霸王之器,大弘夏禹之烈,使天下徘徊,知越有人矣。」也就是說范蠡在滅吳以後應該輔佐越王繼續完成霸業,以顯示越國有人。而不應該在剛剛勝利就棄君而去,更不應該在自己走的時候又給文種留信,指出句踐的種種短處,並力主文種離開。他認為范蠡的做法違背了人臣的本分,是「有匡君之智,而無事君之義」的具體表現,他寫給文種的信起到了「扳句踐之劍」的作用,實際上促使了文種的死亡,所以是「為人謀而不忠」,其做法實在是不足為取的。
宋代蘇東坡也對范蠡的做法表示不能認同,他說:越國滅掉吳國以後,范蠡以為句踐的長相,可以共患難,不可同安樂,於是離別句踐,浮海以行。而且在臨走時還遺書文種,說什麼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等等的話,示意文種也離開句踐。蘇東坡說:范蠡只知道給自己的國君看相,不知道給自己看相。如果要他看范蠡,也和句踐是一樣的。以范蠡之才,不在滅吳國之後繼續輔佐君王成就霸業,卻到東海岸邊父子耕作,治產千金,還屢次散盡又復得,不知道要幹什麼。他說綜觀范蠡的行事是「才有餘而道不足」,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後,雖然身退,但是心仍然沒有自放。這樣看來,即使句踐大度,繼續重用范蠡,范蠡也不會安安寧寧地終老于越國的。他又舉了戰國時魯仲連的一些做法,說:「假如范蠡能像魯仲連那樣,他就離聖人不遠了。」可惜范蠡後期的表現實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魯仲連是戰國時代人,當過孟嘗君的食客。他周遊列國到達趙國時,恰逢秦國圍趙,他幫了趙國的忙。趙國解圍後,趙國的執政者平原君要封他當官,他不幹,於是準備獎給他一大筆錢,魯仲連笑著謝絕道:「作為一名士人,就是要為他人排憂解難而無所取,若是取了,那就成了商人了。這是我所不願意做的!」在蘇東坡看來,如果范蠡功成之後既不當官又不要錢,那差不多和魯仲連一樣,是可以被稱為聖人的了。然而范蠡偏偏沒有向魯仲連學習,他不僅拋棄了君上,反而樂滋滋地把自己的智慧用在了商業上,這就難怪像蘇東坡這樣的正統文人們要憤憤不平了!
看來,蘇東坡與文種一樣,也執著了。
蘇東坡的弟弟蘇轍算是能站在范蠡的立場來看待職場風險問題的人。他說:天下的智者不是沒有,但是很難選擇值得輔佐的君王。比如三國時的田豐和陳宮,兩人都是足智多謀之士,足以和曹操相抗衡。但是田豐跟隨了袁紹,陳宮跟隨了呂布,所選擇的主人都是聽不進去忠言的人,最後君臣俱死。而孫權之于陸遜,隋文帝之于高潁,開始都是言聽計從,君臣同心成就一代霸業,但後來君王猜疑之心一起,兩位做臣子的都不得其死,實在是令人可惜。范蠡看出句踐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同安樂的性格,在滅掉吳國之後自動離開,浮於五湖,以免君臣失和,留下惡名。所以范蠡的確是真正的賢者。
回顧范蠡的一生,這麼一個一窮二白的平民,先後經歷了上將軍、萬元戶、宰相、億萬富翁,每次都白手起家,實在了不起。這種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功,甚至在泱泱中華歷史當中,都少有人能做到。然而范蠡做到了。
他靠的不僅是他的聰明才智。聰明人在歷史上並不少見。三國時候的楊修也是個有名的聰明人,可惜慘死在曹操的獄中,不得善終;他靠的更不僅僅是機遇,有句話說得好「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那麼,一個人的最終成功,需要哪些因素呢?范蠡的三次遷徙,或可揭示給後人一些有益的東西。
一、見好就收,別太貪,反而連原有的都丟掉。看看現在股市交易市場就知道了。
二、眼光放遠點,千斤散盡還復來。你看人家,不做萬元戶,反而成了億萬戶。
三、舉止瘋癲的人也許是奇人異士,說不定你斜眼看著的那個正在傻笑的人是個偉大的哲學家。
四、世上有金錢買不到的東西,遇到必須拿錢去交換的情況,該出手時就出手,「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我們今天的企業領導者不缺乏逆境中奮起的精神,但是往往沖過艱難險阻,卻倒在了勝利與榮譽面前。企業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後,領導者頭腦是否冷靜,目光是否敏銳就變得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榮耀與利益面前是否知曉利害,知進退,有所為之後冷靜地分析,應該何所不為。「不為」往往是成就企業基業長青的重要因素。
第七章:成功商人的氣度
第一節 大勝靠德:「富好行其德」的陶朱公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恥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恥的。」鋼鐵大王卡內基的這句名言,如今已經成為鞭策富豪去從事慈善事業的動力。
企業家賺錢是第一要務,但不是惟一的。創造財富是一種責任,使用財富也是一種責任。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奉范蠡為商業鼻祖,其中的原因除了他寶貴的經濟思想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范蠡能「富好行其德」。
商人是逐利階層,唯利是圖是他們的天性,所以歷史上向有「無商不奸」的說法。但是范蠡卻不然,他捨棄了越國的高官厚祿,到齊、陶艱苦創業,孜孜不倦地從事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商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目的不在於賺錢而在於實現其自我價值,即向世人表明他不僅能幫助越王句踐打敗吳國,而且能親自從事經濟活動,經營致富。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他不為金錢所累,去齊至陶時便「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居陶經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更可貴的是,范蠡還不搞壟斷。
范蠡敬仰的前輩管仲說過:「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反過來就是,貧窮的人們為了生存活命,會不顧及禮儀廉恥,偷盜搶劫、圖財害命等危害社會安定的現象就發生了。因此,先富者只有幫助貧者,使其也富裕起來——也就是說,走共同富裕之路,社會才能穩定,富者也才能安享富裕生活。范蠡認識到了共同富裕與社會穩定的關係,他慷慨指導齊國國君在後苑治池養魚,一年得錢二十萬。他還指導魯之窮士猗頓赴西河畜牛羊於猗氏之南,十年之間遂成巨富。司馬遷深為范蠡這種超然物外的境界所折服,稱其為「富好行其德」。
還是前面說的那次大饑荒。當時百姓們家家斷炊,人心惶惶,於是扶老攜幼四處逃荒者隨處可見。甚至有年輕人開始聚在一起打家劫舍,整個社會立時陷入崩潰動盪的邊緣。大批難民湧到了陶山腳下,各種店鋪、攤點已經無法正常營業,紛紛關門撤攤。
官府也慌了手腳,眼看著難民如潮,萬一有舉起造反的,局面將一發不可收拾。
只有范蠡因為預測到了先機,囤積了大批糧食。
這時的范蠡,首先想到的不是把糧食高價售出趁機大賺一筆,而是安排了夥計們前往陶山腳下搭席設棚,安置鍋灶,給難民們施粥。
轉眼半個多月過去了,陶朱公堅持為大家施捨粥飯,陶山腳下的難民暫時得救了。
范蠡的手下齊強等人卻有些發慌,這樣施捨,一天就要上百石大米,長此以往,就算是富裕如范蠡,也會坐吃山空的!
范蠡卻說:「錢沒了可以再賺。人的命卻只有一條,死去不能複生。我們不能囤積著這麼多糧食,而眼睜睜看著鄉親們餓死。別說是倉庫的大米了,就是整個家業,該捨的時候我也會捨的。齊強,你要記住,咱們生意人,要富行其德,樂善好施,不能眼睛裏只裝著錢。做生意要有智慧,要靠智慧去賺錢,所謂『化智為利』。但是,生意人也要講仁德,懂得愛人,真正做大生意的,就要學會『化智為義,以義生利』。你看這兒到處都是逃荒的難民,各國政府不可能長期不管,我看他們很快就要購糧安撫民眾了,到時候,還愁沒錢賺嗎?」
「富行其德,化智為義」,齊強聽得連連點頭,說:「我懂了,做生意不光是為了錢,還要多想想天下蒼生!」
事實證明,好人是有好報的。難民四處流動,等於是給陶朱公做了無聲的宣傳,很快,陶朱公富行其德的美譽就傳遍了諸侯各國。晉、魯、宋、齊等國都知道了,陶山腳下的陶朱公手中有大批的存糧,而且他樂善好施,不會乘著國難之際昧良心賺黑心錢。於是紛紛來向他購買糧食。
在范蠡言行影響下,兩千多年來,逐步形成了愛國守法,重義輕利、誠實守信、克勤克儉、關愛民生、回報社會等具有經典意義的商業道德觀念。
第五章 作為一個商人,要會規避風險
第四節 范蠡三徙:永遠跑在風險前頭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及〈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詳細地實地調查後指出,辭官之後,范蠡舉族北遷,安全地離開了越國。
〈越王句踐世家〉特別記錄了一段陶朱公的精彩事蹟:
「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
可見司馬遷對於范蠡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傳奇人物相當重視。不過,范蠡的三徙都相當地成功,只要時機及客觀環境許可,他會說走就走,絲毫沒有一點眷戀。
這種「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的豁達,並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只有像范蠡...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想要成功首先得打好基礎
第一節 范蠡的活動舞臺:春秋時代從不缺乏機遇
第二節 志向造就成功:范蠡出身貧寒,卻志存高遠
第三節 人脈投資很重要:范蠡與文種
第四節 三十歲前跟對人:選擇一個好上司
第二章:輔佐句踐,官場上的價值投資
第一節 把句踐培養成一個冷靜的君王
第二節 會稽受困,范蠡一語定傾危之計
第三節 隨君入吳,不離不棄
第四節 范蠡三施苦肉計
第三章:打有準備之仗,像經商一樣經營政治
第一節 史上最宏大的復仇計畫
第二節 鞏固自身條件:建立和諧的越國
第三節 千萬別讓對手看到自己的實力
第四節 做好戰鬥的準備,這很重要
第四章:滅吳復國大計:最精采的權謀之術
第一節 低調藏拙,消耗對手的實力
第二節 瞭解對手的弱點,投其所好——美人計
第三節 攻其弱點,全方面削弱對手
第四節 離間計:范蠡與伍子胥之戰
第五節 在吳國最弱的時候展開攻勢
第六節 越到最後越要冷靜
第七節 二十年謀劃取得的勝利
第五章:作為一個商人,要會規避風險
第一節 曾多次阻止句踐伐吳
第二節 急流勇退:不能共患難就及時離開
第三節 驗證:文種的結局——狡兔死,走狗烹
第四節 范蠡三徙:永遠跑在風險前頭
第六章:范蠡教會我們的致富奇術
第一節 商業環境是成功的基礎
第二節 鴟夷子皮——兩千年前最有價值的商業品牌
第三節 與時逐利:驚心動魄的糧食大戰
第四節 生絲價格戰:人取我予,人予我取
第五節 巧選戰略合作夥伴
第六節 形如流水的資金運作
第七節 多元相濟,綜合經營
第七章:成功商人的氣度
第一節 大勝靠德:「富好行其德」的陶朱公
第二節 以人為本:企業管理的靈魂
第三節 適當使用財富:范蠡救子失敗的教訓
第四節 一代商聖的鴻鵠之志
第八章:一代商聖的另一面
第一節 范蠡與西施,不得不說的故事
第二節 范蠡,民間的文財神
第三節 民間流傳的范蠡的經商口訣
第四節 跟著范蠡學「養魚經」
第五節 范蠡的故里和墓地
第六節 范蠡活了多大歲數
第七節 范蠡的家庭成員都有誰
附錄一:范蠡大事年表
附錄二:詠范蠡西施詩詞集萃
後記
目 錄
第一章:想要成功首先得打好基礎
第一節 范蠡的活動舞臺:春秋時代從不缺乏機遇
第二節 志向造就成功:范蠡出身貧寒,卻志存高遠
第三節 人脈投資很重要:范蠡與文種
第四節 三十歲前跟對人:選擇一個好上司
第二章:輔佐句踐,官場上的價值投資
第一節 把句踐培養成一個冷靜的君王
第二節 會稽受困,范蠡一語定傾危之計
第三節 隨君入吳,不離不棄
第四節 范蠡三施苦肉計
第三章:打有準備之仗,像經商一樣經營政治
第一節 史上最宏大的復仇計畫
第二節 鞏固自身條件:建立和諧的越國
第三...
商品資料
出版社:九韵文化出版日期:2011-09-17ISBN/ISSN:978986662038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