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下逆勢成長的投資商品
散戶投資人保本獲利的終極指南
The ETF Strategist:Balancing Risk and Reward for Superior Returns
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為ETF,是近年來發展最快與最受歡迎的投資商品,不論市場空頭或多頭,歷經各種金融動盪,ETF已經證明它的絕佳優點—交易成本低、分散風險、打敗大盤非夢事。散戶投資人可以經由本書學會平衡ETF的風險和報酬,追求超高報酬率。
本書作者魯斯.克斯特里奇(Russ Koesterich)是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BGI)的操盤手,BGI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更是首屈一指的投資管理產品及服務供應商,轄下管理的資產達二兆美元。BGI旗下基金龐大,覆蓋全球250多個指數,它也是ETF的創始者,所發行的ETF支數居全球之冠,大幅領先競爭對手,足見其在ETF商品的經驗豐富。作者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散戶投資人知道專業人士在創造投資組合時,如何讓機會極大化、風險極小化。就算是專業投資人也能受惠於本書,了解如何有效利用ETF,提高投資報酬率,降低風險。
聯合推薦:
哈佛校產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基金經理人 瑞奇(Don Rich)
美國銀行證券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 麥克曼紐斯(Thomas M. McManus)
聯博基金公司(AllianceBernstein)執行副總 瓦迪姆‧斯洛尼克夫(Vadim Zlotnikov)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挑戰
第一章 實際的報酬率
第二章 增進技巧
第三章 Alpha和Beta:區別技巧和風險
第二部分 解決之道
第四章 ETF簡介
第五章 股票型ETF:產業、國家和風格
第六章 固定收益型基金
第七章 商品基金
第八章 ETF和另類資產類別
第九章 ETF進階技巧
結論
作者簡介:
魯斯.克斯特里奇(Russ Koesterich)
魯斯.克斯特里奇是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的董事總經理兼股票主動操作部門的負責人,先前曾服務於波士頓的道富環球市場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Markets)。他筆耕不輟,作品散見各大財金刊物,也常是CNBC和彭博電視台等電子媒體的座上賓。他目前定居於舊金山。
譯者簡介:
廖玉玲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畢,曾是國中英文老師,現為國內專業財經媒體國際新聞編譯。譯作有《股票致富大贏家》、《墨比爾斯圖解投資策略》、《績效管理》等書。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克斯特里奇提供一本對ETF投資講得非常清楚且完整的操作手冊。ETF產品並非大同小異,克斯特里奇引領讀者了解,哪些問題該列入考慮,哪些又該避開。市場上非常缺少這類書籍,本書正好填補此一空缺。每位認真的投資人都該人手一冊。」-—瑞奇(Don Rich),哈佛校產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基金經理人
「本書不僅是投資選擇的清單。克斯特里奇對ETF鑽研甚深,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講解,散戶投資人能了解專業人士在創造投資組合時,如何讓機會極大化、讓風險極小化。就算是專業投資人也能受惠於本書,了解如何有效利用ETF,提高投資報酬率,降低風險。克斯特里奇的經驗和見解,對希望使用這些創新產品的投資人而言,都非常寶貴。-—湯瑪斯 M. 麥克曼紐斯(Thomas M. McManus),美國銀行證券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
「ETF呈現爆炸性成長,由於其低成本、鎖定特定市場的特性,深受短期和長期投資人青睞,ETF勢必會繼續成長。本書以簡單、合邏輯的方式,解釋會計、法規、投資和其他複雜議題,對考慮使用ETF投資工具者幫助甚大。本書對散戶和法人投資人都非常重要。-—瓦迪姆‧斯洛尼克夫(Vadim Zlotnikov),聯博基金公司(AllianceBernstein)執行副總
媒體推薦:「克斯特里奇提供一本對ETF投資講得非常清楚且完整的操作手冊。ETF產品並非大同小異,克斯特里奇引領讀者了解,哪些問題該列入考慮,哪些又該避開。市場上非常缺少這類書籍,本書正好填補此一空缺。每位認真的投資人都該人手一冊。」-—瑞奇(Don Rich),哈佛校產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基金經理人
「本書不僅是投資選擇的清單。克斯特里奇對ETF鑽研甚深,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講解,散戶投資人能了解專業人士在創造投資組合時,如何讓機會極大化、讓風險極小化。就算是專業投資人也能受惠於本書,了解如何有效利用ETF...
章節試閱
投資人對財經書籍的期待,和想瘦身的人對討論節食的書差不多。但不論是如何詳細或簡單的節食法,其實都脫離不了「少吃多動」這個老生常談。同樣道理,沒有一本財經書籍能簡化財務安全的原則:多存錢、少花錢。最流行的節食法,很少能持續讓人減重;新的理財技巧或花招,也很難單方面就改善你的財務狀況。財經和其他領域一樣,容易受潮流和趨勢影響,只是成本通常更高。若回顧過去幾十年來的發展,會發現不少金融商品起起落落;有些雖然已消失,卻留下一堆爛攤子要人收拾。
所以,看一本專談最新、最流行趨勢的理財書籍時,要像看那些只在夜深人靜播放的廣告一樣,抱持懷疑的態度;不論廣告要你吃什麼就能擁有像鑽石一樣硬的腹肌、或是要你買如何神奇的自動打掃機,千萬不要輕信。財務安全就像身體健康,沒有什麼捷徑可循。像「多存錢」這種老套又無趣的格言,到今天仍和當年剛問世時一樣受用。假如投資人養成規律的儲蓄習慣,下一步要怎麼走?他們仍得面對數不清、且多是相互矛盾的選擇和建議。該加碼股票或債券?投資好還是做生意好?要投資海外還是國內市場?【如果你要直接看結論,答案依序是:(1) 股票和債券;(2) 要投資,不要做生意;(3) 國內外市場都要投資,但投資海外的比重可以高一點。】
有選擇是好事,但同時面對太多選項時,卻又容易不知所措。就像到一家餐廳吃飯時,菜單上少說也有一百道菜色可供選擇,但有時候不看菜單、直接點吃過的東西,或許還比較簡單一點。同樣情況,這十年來,金融商品呈現爆炸性成長,但條理清楚的退休年金方案愈來愈少,二、三十歲的人大多懷疑自己未來是否真能得到社會福利保障。對那些已八、九十歲的銀髮族而言,這六、七年簡直是不堪回首。2008年初國際股市和小型股表現亮眼,但美國大型股花了七年才反攻回到2000年的高點。雖然大盤已回升,但對那些在高點進場買科技股的投資人而言,1990 年代彷彿已是前輩子的事。十年前的明星科技股再也未能重登當年顛峰,若從整體來看,就不難理解大多數美國人對財務相當沒有安全感。
所以,散戶投資人面對的挑戰的確不少:金融產品讓人眼花撩亂,大部分並不適合一般投資人;股票報酬率較低;企業和政府的安全網被侵蝕。好消息是從許多角度來看,現在的散戶如果想投資,比以前更容易也更便宜。雖然市場沒有一天是穩定的,投資人如今卻能接觸到以前不可能接觸到的投資管道。例如現在要投資國際市場,比以前更容易也更便宜。由於堅實的投資組合是以分散投資為基礎,所以能進入新的市場,並非不值得一提的事情;投資人的交易成本(買賣股票、債券或證券的價格),也比以前低。建立堅實投資組合的基本原則依然不變——存錢、分散投資、降低成本,但最後兩項原則已變得比較簡單。本書至少包含最後那兩項原則:分散投資以及控制投資成本。雖然這兩個原則既不迷人也很無趣,但卻是投資哲學的基礎。每個人都想找到能讓自己一夕致富的股票,但真實世界的投資,要從專注於基原理做起。一心一意只想找出下一個Google 的投資人,就像有些愛玩籃球的中學生,還沒練好罰球的技巧,就妄想一步登天,從中線投球得分。大多數投資人會很意外的發現,他們只需注意基本原則,就能大幅提高投資報酬率:注意投資成本,就不會讓金融商品和服務的成本,侵蝕報酬率;分散投資,就能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如上所述,現在要達到這些目標已經比較容易,尤其拜「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ETF)所賜【編註:關於ETF的中文翻譯,台灣一般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中國大陸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香港稱為交易所買賣基金。目前ETF已經包含股票、債券與商品等多種類別。】散戶投資人如今已能用更低的成本,透過更簡單的產品,接觸全新的市場。
ETF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其主要好處並非提高報酬率,而是降低風險。風險管理是專業投資人相當重視的議題,但在討論個別投資組合時,卻常淪為附註的一部分。太多投資人眼中只有明星股,他們往往只注意報酬率,忘了考慮伴隨而來的風險。不過,就像多數專業投資人所知、本書也將闡述的,就是若只談報酬率而不顧風險,並沒有多大意義。你會意外地發現,獲利並不難,只要願意多承擔一點風險,長期下來報酬率就可能比較高。問題是大部分投資人不可能完全忽視風險。雖然每個人都希望每年至少獲利20%,但大多數人一旦知道要達到這個水準,恐怕得承擔相當高的風險,恐怕就會裹足不前。投資績效的真正算法,是把風險限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再看獲利高低。專業投資人就是這樣衡量自己的績效,散戶投資人當然也同樣適用。在這種情況下,ETF就成為大部分投資組合一個好用的新工具,特別是因為ETF能更精準地配置風險。
ETF的發展,正好和金融商品出現爆炸性成長的時間同步。過去這25 年來,新的金融工具以令人目不暇給的速度出現,當中還有許多只見其名、不見其真正目的的產品,例如流動收息權利票據(liquid yield option notes)、債券擔保證券化債券(collateralized bond obligations)、反向浮動利率債券(inverse floaters)或房貸抵押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ETF是一種創新商品,但並非最古怪、也非最新的金融商品;全世界第一個ETF 早在20年前就在多倫多證交所問世。ETF不是最新或最難懂的商品,卻很快就大受歡迎。更重要的是,ETF 不只適合深奧難懂的對沖基金(hedge fund),或是大型券商的自營部門;想找出更有效率、能更從容分散投資組合的散戶和投資顧問,也相當適合使用ETF。
ETF還有一個和其他金融商品不同的特色,就是它簡單明瞭。ETF 是投資一籃子金融商品(傳統上是股票)的工具,但如今投資標的已擴大到債券和商品等其他類型資產。這一籃子資產會模擬一種指數,可以是標準普爾(S&P)500這種包含甚廣的指數,也可只代表一群半導體股等範圍較狹窄的指數。ETF不像衍生性金融商品、結構型商品和其他稀奇古怪的金融商品一樣,要以一個複雜的數學公式或財務模型來計算價值;ETF的價值視其組合的證券價值而定。相較之下,許多金融工具是要方便進行更複雜、難懂的操作,很多時候是企圖「以小搏大」,想以槓桿融資提高投資報酬率。ETF獨特之處,則在於其符合散戶投資人的需求。ETF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歷史更悠久的金融商品、也就是共同基金的改良版。ETF有共同基金多元投資的優點,同時兼具指數基金(index fund)低成本的好處,等於是把這兩種金融商品和即時交易(real-time trading)結合起來。
ETF在多倫多證交所問世不久後,美國證交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 就發行標準普爾存託憑證(SPDR),也就是一種代表S&P 500股票股數的ETF。美國證交所和那斯達克店頭市場接著又推出好幾支新的ETF。但ETF真正普及是最近的事,大部分ETF也都是最近這四、五年才推出。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市場上僅有幾十支ETF,2000 年以後才開始暴增,而且不論美國海內外市場,ETF都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根據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的研究,目前ETF的總價值已接近5,000億美元。比起共同基金市場,這個數字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但其成長幅度卻相當驚人。若以受託的資產(assets under management; AUM)計算,市場規模大幅成長;其次就是ETF 包含的資產種類更廣。ETF過去僅連結股票,現在愈來愈能代表所有金融商品。從2000 年至今,ETF 不只擴展到新的股市,也開始前進固定收益和商品等其他資產類別。
規模高達5,000多億美元的ETF市場,已納入數百種金融工具,其中800多種在35個不同的交易所上市,由64位經理人管理。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1990年代僅有兩、三個經理人管理這種商品,如今ETF市場遍布全世界,許多ETF已開始在美國以外的市場出現。例如2006年上半年,海外ETF就激增30%,成長速度是美國市場的兩倍,其中以新加坡、香港和加拿大所管理資產的增幅最可觀。從最新申請ETF的件數來看,高成長率可望持續下去。到2011年左右,ETF的市場規模可望超過2 兆美元。
ETF市場近來在規模和多元性方面的成長,顯示ETF如今已能做為不同類別投資組合的核心。從散戶投資人到傳統的共同基金和對沖基金,ETF在他們投資組合中的比重愈來愈高。隨著ETF進入新的市場和資產領域,這股趨勢肯定也會延續下去。即使不過五、六年前,ETF市場還是限於投資股票。當時因為沒有其他類別的資產可供選擇,所以要讓投資組合裡只有ETF並不容易。不過隨著多種不同的固定收益型和商品基金陸續面世,這種限制也開始減少,如今要建立只有ETF的投資組合已相當容易。
如上所述,ETF的主要優點包括分散投資、控制風險、降低交易成本,本書一開始就會檢視何以這些特性對投資人如此重要。散戶投資人耗費很多精力研究潛在的投資報酬率。追求高報酬並非不對,但如果花點力氣查證後會發現,不談風險只談報酬,其實只對了一半。考量風險的時候,投資人應先考慮投資可能出現的波動,然後比較風險和預期報酬率。接著投資人應該要全面評估他們的投資,而非獨立考量。在一個投資組合中,某支股票或基金和其他資產有什麼關聯?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並非所有資產組合都是相等的;有些組合就是比較好,有些股票或基金會產生互補,有些只會提高風險,對報酬率沒什麼實質的貢獻。忽略了風險和分散投資的議題,就像是烹飪時只管食材好壞,而不去考慮如何搭配這些材料,才能煮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這些議題對ETF基金的正當性和優點很重要,本書的第一部分會討論三個主題:市場報酬率下滑的可能性、分辨出哪幾支股票能擊敗市場的困難、以及專業基金經理人不太光榮的戰績。這些主題的共同點,在於每一個都是散戶要面對的重大挑戰。把焦點鎖定在市場上的挑戰開始討論,可讓不同投資方法的最終原理更加清楚。
所有投資人都得了解,要透過選股來打敗市場並非那麼容易。雖然這是專業基金管理人和散戶都渴望得到的聖杯,卻也是一個難以理解的目標。為應付此一挑戰,第二章要探究散戶不論是透過選股或挑選操盤手,是否可能打敗市場。靠選股提高價值並不容易,因為相對於散戶,專業投資人掌握的資金愈來愈充沛、技術愈來愈精湛。
許多散戶投資人已不再盲目追求高報酬的個股,轉而把希望寄託在更專業的基金經理人身上。不過正如第二章所述,專業經理人的績效或許能稍微超越市場,但投資人卻鮮少能分享這些獲利。共同基金業者收取費用的能力,通常比為投資人創造獲利的能力更強。
為了加強對付這些障礙的能力,投資人或可重新思考看待投資組合的方式。前幾章探討的一大重點,就是看看投資組合的風險如何,而不只是把投資組合當成股票、債券和基金的集合體。投資人一直以為股票就是投資組合的基礎,但如果你能從本書學會一件事,那就是要學會把焦點從股票轉移到風險上。為了讓讀者更了解金融資產風險的真正意義,第三章介紹一些風險和報酬的基本概念。另外用篇幅談這些,目的是要讓這些討論更清楚,並提供必要的工具,把這些概念應用在ETF上,建立起兼顧報酬率和風險的投資組合。
第三章大量借用計量財務(quantitative finance)的理論,說明如何思考風險的問題。同時也介紹另一個重要的概念——alpha/beta分開管理(alpha/beta separation),直接導向ETF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此概念在專業基金管理領域中愈來愈常用,但對散戶而言其實可能更重要,因為他們支付的費用通常最高。alpha/beta分開管理法看起來似乎深奧難解,但其實相當簡單,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風險的報酬和積極的基金經理人運用技術所獲得的報酬,兩者並不同。這種區分alpha(技巧)和beta(風險)的能力,在為金融商品定價時相當關鍵。技巧一般需要高費用來換取,操作績效優良的經理人可以提高相關收費,但風險則應該很便宜。能夠分辨這兩者,就能評估付出的費用是否符合附加價值。
從歷史角度來看,技巧和純粹的冒險並不相同,但很少投資人注意到這點。高報酬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但很少人探究如何才能得到。但不把風險列入考量,就不可能知道哪
些獲利是拜操盤手高超的技巧所賜,哪些只是受惠於大膽買進的策略。主動型操作的經理人,在多頭市場上的績效一般會優於大盤,因為他們的投資組合風險比防禦型經理人的還高。但提高風險的策略誰都會,而且還不需用那麼多成本請這些經理人來做。花錢請基金業者冒險,就和花錢請人幫你轉賭桌上的輪盤一樣。大部分人應該都可以不用花一毛錢,自己來轉就可以。
當經理人承擔的風險與大盤無關而只和股市的特定部分相關時,這件事就很重要,區別技巧和風險就變得很微妙。如果一位基金經理人的操盤方式是偏向某一特定投資主題,那麼投資ETF 就夠了,而且還能省下不少成本。假設有位基金經理人偏愛價值型股票,也就是股價相對其該有的價值處於低檔的股票,那麼他前六、七年的績效想必特別好,因為這段時間價值型股票的投資報酬率高於大盤。但如果這位經理人只是採用價值型投資法,其實投資人不如自己去買ETF,因為ETF 就是由價值型股票組合而成。這是alpha/beta分開管理的核心:區分基金經理人的技巧和其承擔的風險。了解基金經理人獲利的方式和獲得什麼報酬,一樣重要。
概略敘述一般散戶投資人可能面對的挑戰後,本書第二部分的重點在ETF的使用與應用。這部分的討論大多會集中在ETF如何用來分散投資,可投資包括國際市場和固定收益工具、商品和不動產等市場。談到分散投資,我還會談到近來一些ETF的新產品,能以低廉且有效率的方式投資,且接觸到的範圍從私募基金到專利創新無所不包。雖然這些產品還相當新,這類基金卻迅速繁衍,還可能成為ETF 市場上愈來愈大的族群。如本人在全書中所強調,分散投資法就像是財務管理方式中的免費午餐,可以讓你算進風險,提高報酬率。
本書最後的結論,會稍微討論一下ETF比較進階的操作方式,例如槓桿操作或在空頭氣氛下如何獲利(這類情況是出現在你預期某個市場或類股會下跌)。第九章主要描繪出產品的可能性和彈性,並提醒投資人小心謹慎。一種產品適用於某種情況,卻不代表適合每個投資人。金融產品尤其如此,若沒有注意到警告標示,會非常危險。
本書不但希望能點出散戶所面對的諸多挑戰,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些解決之道,並在過程中提出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思考他們的投資組合。ETF絕非萬靈丹,卻是相當有彈性的金融創新商品,是傳統的共同基金外另一種投資選擇。對許多散戶而言,ETF也代表一種相較於費力挑選不同個股來說更合理的投資方式。前幾章要傳達的一個重要訊息:如果投資人發現自己不論靠選股或透過積極型的共同基金,都很難讓報酬率高於平均值,那麼他們就更該注意自己的曝險程度,而非打敗市場的計畫。換句話說,就是要注意你想投資的市場,而不是一心只想打敗它。如果要提高價值,可以透過把交易成本降到最低這種相當容易的過程。機構投資人就非常注意這個問題,但許多散戶往往會忽略。試想,若你會投資一個組合達數十年之久,就算只減少一點成本,都可能大幅提高最終的投資報酬率。報酬率是獲利和成本交互作用的結果,把成本降低到最低是提高投資報酬率最簡單的方式。降低成本的最好辦法,是努力找出只有在進場時才收費的金融工具,而不是只把目標放在打敗市場的工具。換句話說,要找的基金,不管是ETF或傳統的指數基金,是要複製大盤指數而非打敗它。
本書所提出的方法,是希望在完全被動買進和持有幾支指數基金,以及採用選股或選基金為基礎的策略間,找出折衷的方式,以建構出更有效率的投資組合;這裡所謂的「效率」,是指透過分散投資和有效率的執行,在某一個風險水準下得到更高報酬率。這個方法的一個關鍵,在於找出與美國大型股的典型投資組合沒有交互關係的市場和資產。一個投資組合之所以會出現不均衡的波動或風險,通常是因為過度集中於投資某些證券。以前要投資國際市場或其他商品並不容易,ETF等於開了一扇門。投資人只要把投資策略調整更多元的配置,就能在風險僅提高一些的情況下增加報酬率,這不像積極選股的策略,並不是一種零和遊戲。報酬率之所以能提高,是因為結合了毫不相干的資產,分散投資。
本書所討論的部分概念,可能會有點抽象,但是對討論的議題卻非常重要。例如alpha/beta分開管理,雖然是複雜的數學,卻是從投資人可以輕易內化吸收的簡單概念衍生而來。思考風險和其來源,會讓你的投資組合有不同的表現。報酬率不再只代表股票上漲或共同基金的績效差,它同時也要呈現出股票或基金所代表的風險。這個架構有助於評估不同金融工具的優劣,並估算這些服務和工具的合理價格。
如第二章所述,金融專業人士愈來愈善於設計和運用他們的投資組合,這是否有助於獲得高報酬率,可能得交給專家學者去討論,至少許多新技術已經能幫助投資人更靈活地管理風險。高報酬率固然能讓大部分投資人雀躍,長期的投資計畫要持續下去,仍得靠有效的風險管理。
雖然一般投資人很難接觸到專業投資人擁有的資源,無法運用像他們一樣的技巧,但充分了解風險管理和交易成本後,散戶投資人同樣也能享有許多優勢。ETF就是在解決風險控管和有效執行的雙重挑戰上,提供最大的優勢。一個新的金融工具並無法讓投資人變得更聰明,或是讓他們更有效地找到高報酬的投資標的。這種能力向來是個人本身的技巧和眼光。事實上沒有任何一種金融工具,能讓投資人培養出原來並不具備的眼光,但ETF的價值在於讓投資人運用觀念,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投資主題。此外,ETF不僅讓投資人能投資新市場,還能幫他們省下不少成本。最後這一句結語,恐怕無法像其他談投資的書一樣,宣稱看完後能讓你大賺一筆,但就如最近一次空頭市場所呈現的一樣,你的投資組合或許讓人充滿期待,但禍福難料。
投資人對財經書籍的期待,和想瘦身的人對討論節食的書差不多。但不論是如何詳細或簡單的節食法,其實都脫離不了「少吃多動」這個老生常談。同樣道理,沒有一本財經書籍能簡化財務安全的原則:多存錢、少花錢。最流行的節食法,很少能持續讓人減重;新的理財技巧或花招,也很難單方面就改善你的財務狀況。財經和其他領域一樣,容易受潮流和趨勢影響,只是成本通常更高。若回顧過去幾十年來的發展,會發現不少金融商品起起落落;有些雖然已消失,卻留下一堆爛攤子要人收拾。
所以,看一本專談最新、最流行趨勢的理財書籍時,要像看那些只在...
目錄
原書名:ETF投資聖經
前言
第一部分 挑戰
第一章 實際的報酬率
第二章 增進技巧
第三章 Alpha和Beta:區別技巧和風險
第二部分 解決之道
第四章 ETF簡介
第五章 股票型ETF:產業、國家和風格
第六章 固定收益型基金
第七章 商品基金
第八章 ETF和另類資產類別
第九章 ETF進階技巧結論
原書名:ETF投資聖經
前言
第一部分 挑戰
第一章 實際的報酬率
第二章 增進技巧
第三章 Alpha和Beta:區別技巧和風險
第二部分 解決之道
第四章 ETF簡介
第五章 股票型ETF:產業、國家和風格
第六章 固定收益型基金
第七章 商品基金
第八章 ETF和另類資產類別
第九章 ETF進階技巧結論
商品資料
出版社:梅霖文化出版日期:2011-11-04ISBN/ISSN:978986651159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9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