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聽見周圍傳來這樣的慨嘆︰「如果可以回到從前……」、「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又有些時候,慨嘆可能變成這樣的期盼︰「如果哪一天……」、「如果將來我有……」不論是追憶過往,或是規畫未來,「如果」的幻想,用來消磨等車、等人或喝咖啡的時光,或許無傷大雅,但要是佔去生活中太多空間,就會成為一種可怕的浪費。
因為,事實的真相是,沒有人應該活在過去,也沒有人能夠活在未來;我們真正能掌握的,只有現在。
還記得小時候玩的一種遊戲嗎?在紙上畫出地圖,圖上有一條一條岔路,分別通往不同目的地。從入口開始,做成捲軸的地圖每拉長一些,就會露出新的岔路,隨著卷軸不斷展開,你必須不斷從岔路中做出選擇,直到最後抵達終點。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每一個交叉路口,都是一個關鍵的抉擇,也都深深影響著未來。所不同的是,遊戲可以重來,人生卻只有一次;每個當下的選擇,都是獨一無二的,都需要我們謹慎的珍惜和把握。
在本書的58篇文章裡,作者除了分享精選的小故事外,更以故事為引子,將自己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編織成細緻而溫暖的文字,不只帶給讀者心靈層次的鼓舞,更能提供知性的、理性的啟迪。
人生有無限的可能、無法估量的變數,但其實,任何細微的轉變和結果,都掌握在你當下的一念之間。
作者簡介:
心靈勵志作家/魏棻卿
出生於台南佳里,畢業於文化大傳系、北醫公衛所,目前正專攻心理諮商領域。
2001年成為記者,曾經任職於遠見雜誌、東森、民視、三立等新聞媒體,榮獲多座新聞獎項,現為自由作家和外稿記者。
從小就堅信,人因夢想而偉大。熱愛寫作、閱讀和流浪,致力以「單純、自由、愛」活出生命精彩,讓自己的存在成為世界的祝福。
著有《人生,沒有什麼是你應該得到的》(合著)。
歡迎加入作者Facebook粉絲團︰魏棻卿的書香花園
如欲寫信給作者,請寄至下列電子信箱︰service@3eyeintegrated.com
章節試閱
01只是想聽聽妳的聲音
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
才能真正了解別人。
──佚名
男子的母親過世了,留下他照顧失智的父親。有天,他推著坐輪椅的父親到公園透氣。坐在長椅上,他專心地看著手上的報紙,突然,父親開口問︰「那……那是什麼?」
順著父親手指的方向看過去,男子回答︰「喔!那是鴿子啦!公園裡面常常會有鴿子飛來吃東西。」
沒多久,又有一隻鴿子飛過來,父親又問︰「那是什麼?」
「不是剛跟你說過嗎?那是鴿子。」男子已經略顯不耐。
幾分鐘後,父親又再指著鴿子,問︰「那是什麼?」
這時,男子再也受不了,站起來對父親咆哮︰「到底要講幾次才會記得啊?已經跟你說過那是鴿子,這種連三歲小孩都懂的事情,還一直問我!」
低下頭,父親沒有說話,眼眶卻泛著淚。
氣消後,男子相當自責。晚上替父親整理房間,他發現抽屜有一本筆記本,裡頭寫道︰「今天帶兒子去公園裡玩,他第一次看到蝴蝶,既好奇又興奮,還一直問我那是什麼……一整個下午,問了超過十次,我還是不厭其煩回答,因為他是我的寶貝兒子……」
看到這段內容,男子愧疚極了,主動走到父親面前,說了一聲︰「爸!對不起。」
※
台語有句話叫做「老人小孩」,意思就是說,老人家的個性,有時會像小孩子一樣,愛撒嬌、需要人哄,加上心智和身體功能逐漸退化,到了一定年紀之後的老人,所需的照顧,有時還真的和一個三歲小孩差不多。
但情況好像常常都是這樣。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父母總是無微不至的守護在我們身邊,但是當有一天,父母老了,像個無助的小孩需要人陪伴和照顧時,我們卻礙於很多現實因素,無法付出同等的愛心和耐心。
北上定居這十多年來,和南部家人相處的時間非常有限,大多是靠著長途電話來聯繫。有天傍晚,家中的電話響了,是父親打來的。
「妳在做什麼啊?」
「寫稿啊!」
「有沒有吃晚餐?」
「吃過了。」
我的回答很簡短,擺明不想多聊,因為當時我正在寫稿,不希望被打擾,加上前一天才剛從南部老家回台北,已經陪伴家人好幾天,此刻接到父親電話,只想敷衍一下,然後掛上電話,繼續趕稿。
聽出我的不耐,父親尷尬地笑了笑,說︰「其實也沒什麼事啦!只是想聽聽妳的聲音……」
父親的這句話,像是當頭棒喝,敲醒了滿腦子只有工作的我,也讓我對於自己先前的態度,感到很愧疚。放下手邊的工作,我開始找話題陪父親聊天,十分鐘後才互道晚安,結束通話。
愈是親近的人,我們愈會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和情緒,這並非不好,甚至以心理學角度來說,還是一種親密關係的展現。但,過猶不及,若是一味放任自己的態度,到最後,反而會傷害到身旁最愛的人。
態度,並不是沒有改變的可能。故事中,男子因為看到筆記本,發現父親當初對自己是何等耐心,便主動向父親致歉。而我也是一樣,父親的一句話,讓我體會到他只是渴望被陪伴,就即刻調整當下的態度。
學習易地而處,可以幫助我們跳脫既定的回應模式,避免更多傷害的造成。
02父親開的感恩帳戶
對順境逆境都心存感恩,
使自己用一顆柔軟的心包容世界;
柔軟的心,最有力量。
──作家 林清玄
從小,她就是個體弱多病的孩子,三天兩頭就進出醫院一次,九歲時的一場大病,還差點奪走她的性命。
十五歲那年,父親為她開了一個帳戶,還取名叫做「感恩帳戶」。
「這是為了感謝妳能夠平安長大,所開的感恩帳戶,以後只要生活中有值得感恩的事,都可以存錢進去喔!」父親說。
「可是我又還沒賺錢,怎麼存啊?」女孩問。
「放心!爸爸從現在開始,每週都會給妳零用錢,另外妳還有過年的壓歲錢,也可以拿來存啊!」
但正值國中的女孩,零用錢拿來花都不夠了,所以幾乎不曾自己存錢。反倒是父親,每當看到女孩考試得到前三名,或是大病初癒,都會主動為她存進一筆錢。
發現存摺數字不斷增加,女孩問父親︰「爸,真的有那麼多事值得感謝嗎?」
父親慈祥地回答︰「是啊!其實每天可以感謝的事情很多,只是我們常常會忽略了。爸爸當初為妳開這個帳戶,就是希望妳學習用一顆感恩的心,來看待自己的生活。」
被父親的話打動,女孩開始試著自己存錢,長期下來,少說也有幾萬塊。結婚之後,有天,女孩的丈夫發生意外,緊急需要一筆醫藥費,她東湊西湊,眼見還差幾萬塊……突然,她想起了自己還有一個感恩帳戶。
當女孩把這筆錢領出來,一疊厚厚鈔票握在手心時,不知不覺,臉上的淚也跟著滑落下來。她怎麼也想不到,最後一刻,竟然是感恩帳戶救了自己的丈夫。
※
不知道你有沒有每年寫一封信給自己的習慣?
在我所屬的教會裡面,每到十二月的最後一天,有些人會聚在一起跨年倒數,同時觀賞近在呎尺的台北一○一煙火。
在那之後,每個人會拿出紙筆,花一點時間寫下自己對於新年度的期許,寫完後,統一交給教會保存,直到新年度的十二月卅一日那天到來,才會再發還給每一個人。這麼做,是要幫助大家確認,過去這一年是不是都有照著當初所許的願望去努力?而最後的成果又是如何?
以往,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總是拼命想破頭,巴不得寫下所有大大小小的願望,像是家人平安健康、論文順利完成、生命過得愈來愈開心……之類的。但不知道為什麼,2010年的最後一天,當我再拿到一張空白信紙時,內心想寫下的,已經不再是一個又一個的願望,而是一項又一項的感謝。
感謝!讓我有這麼棒的家人。
感謝!讓我多了一個寶貝侄子。
感謝!讓我的研究所順利畢業。
感謝!讓我來得及陪伴最愛的阿公最後一程。
感謝!讓我可以到蘭嶼流浪,當廣播義工。
感謝!讓我可以勇敢做自己。
感謝……
當我開始試著像故事中的父親,細細數算生命中的恩典時,才發現,值得感謝的事情,真的是多到寫不完,而那張空白信紙,就是我的感謝存摺。
如同將錢存進感恩帳戶的效果一樣,當我將感謝化為文字,寫滿整張信紙的時候,內心逐漸積累的一股正面能量,也成為了我日後重要的心靈支柱。
所以,試試看!也為自己打造一本感謝存摺吧!
03翻盤吧!人生
人生最終的價值,
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
而不是在於生存。
──希臘哲學家 亞里斯多德
這是發生在一個美國女孩身上的真實故事。
在一般三歲女孩都還在玩耍的年紀,她已經開始過著陪伴父母親吸毒嗑藥的日子,還要在他們恍惚失神後,徹夜在一旁照顧。
有一年生日,奶奶特地寄了一張賀卡給她,裡頭還附上五塊錢美金,讓她開心極了,打算拿去買糖吃。沒想到,正愁沒錢買毒品的母親,竟然把錢偷走,讓她幾乎氣炸。
「媽!」使出渾身力氣,她對著母親嘶吼︰「我的五塊錢呢?妳怎麼可以偷我的錢去買毒品,那是奶奶給我的生日禮物耶,那是我的……」
她可以接受,父母親為了吸毒,讓她們姊妹倆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天氣變冷的時候沒有外套可以穿……但母親這次的行為,真的是讓她痛心到了極點。
八歲那年,她開始出門乞討。十五歲時,母親罹患愛滋病過世,父親被關進了收容所,無家可歸的她,成了街頭遊民。餓了,就翻垃圾桶的東西吃,累了,就睡在地鐵的地板上,這麼一過就是好幾年。
幸好她沒有忘記要念書。十七歲那年,不僅順利進到高中就讀,還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如願申請到了大學名校。
如今,她不僅透過出書和演講的方式,用自己的故事激勵他人,還時常接受媒體的採訪。「生命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每天都是另一個機會的開始。」鏡頭前,她總是這麼鼓勵大家。
※
想不到吧?出身於赤貧、父母親又雙雙吸毒的家庭,一個美國女孩竟然可以靠著乞討、在街頭流浪,一路讀到頂尖的大學名校。正因為聽來不可思議!她的故事,後來被出版社集結成了一本書。
她的例子也再度證明了,「命運操之在己」的道理。
從事記者工作的第一年,曾和新聞前輩去採訪當時擔任中研院院長的李遠哲。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下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對於中研院的願景,也不是他對於教改的想法,而是他講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
出生在二次大戰末期,李遠哲從小就常常跟著父母到山洞躲警報,戰亂年代的顛沛流離,讓他小小年紀就體驗到人生的無常。高中時,生了一場大病,讓他休學在家一個月,更是讓他領悟到要好好把握人生。
有天,當他環顧周遭一切,包含自己的家人時,內心深處突然湧現了一個的聲音問他︰「李遠哲,你也要這樣子過一輩子嗎?」
講到這裡,李遠哲停頓了一下,爾後認真地看著我們說︰「我的答案是︰不要!」從那一刻起他就知道,想突破原生家庭既定的生命格局,唯一的辦法就是,靠自己的努力。
他的這一番話,深深撼動了當時的我──一個從南部鄉下到台北念書、工作,一心想打破原生家庭宿命的女孩。比起周遭同年齡的人,我也變得更勇於為自己做選擇,並且付諸行動。
改變,永遠不嫌晚。無論你是幾歲,也無論你目前所處的景況有多糟,只要立定目標、一步一步往前走,人生隨時都有翻盤的可能性。
04被遺忘的時光
人一旦時時刻刻回憶往事,
便會痛苦、怨恨、瞋怒、不甘心。
──佚名
淑潔的母親,八十多歲,自從罹患了阿茲海默型失智症,記憶就開始嚴重退化,連丈夫早已在十多年前過世,也忘得一乾二淨。每回,淑潔只要一帶她來到墳前,類似的對話就會重複上演。
「這是誰啊?」老母親問。
「張國棟。」淑潔回答。
「張國棟又是誰啊?」
「張國棟是妳的先生。」
「啊!我有先生死啦?我怎麼不知道呢?」愈說愈激動,老母親禁不住哀慟,竟然就像個孩子般,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
其實不只淑潔的母親,在楊力州執導的〈被遺忘的時光〉紀錄片中,其他五個失智老人的故事,同樣令人鼻酸。
「這個人是誰啊?是我嗎?」高齡九十幾歲的王老師,罹患失智症之後,就活在二十五歲的幻想裡,只要一照鏡子就會愣住,因為她不認得,鏡中那個滿臉皺紋的人是誰?
「他們到現在還在偷拍……」曾經刺殺毛澤東失敗而逃亡的尹伯伯,則是活在被追殺的恐懼中,一看到紀錄片的工作人員,就認定他們是共產黨派來的……
老實說,當我從架上把這部紀錄片租回家時,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期待。我心想,所謂的失智老人,應該只是會忘了過去,或者,記不得新發生的事情;但看完片子之後才發現,原來失智症真正令人害怕的,不是遺忘,而是把人困在某一段的生命回憶裡。
其實,有些人即便沒有罹患失智症,也會用回憶把自己困住。
朋友家裡的老奶奶,今年九十多歲,除了兩隻腳的膝蓋因為開過刀,走起路來需要倚賴拐杖,平時幾乎沒生過什麼大病。
看到老奶奶身子這麼硬朗,晚輩們當然都很開心。唯獨有一點讓他們很受不了的是,老奶奶只要一開口,都盡說些數落人的話,像是丈夫年輕時有多風流、不顧家,讓她一個人又要賺錢又要照顧小孩……最後的結論都一樣︰「早知道年輕的時候,就不要嫁給他。」
「阿嬤!不要再去想了,現在講那些有什麼用?阿公都已經過世了,妳也都九十幾歲了,一切不可能再重來啊!」常常,朋友都會這麼勸老奶奶。
好不容易結束了這個話題,老奶奶又轉而抱怨自己有多可憐,說別的老人家生活起居都有外勞照顧,她卻沒有。
「阿嬤!妳應該覺得很幸福才對啊!九十多歲還可以活動自如,不用坐輪椅,也不用外勞來推,子女也跟妳住在一起,照顧妳、陪伴妳……」
「唉!這麼說也是沒錯啦!」
然而時隔一天,老奶奶又會再重複相同的話題和論點,周遭家人為了避免情緒受影響,索性就減少和她講話的次數,任由老奶奶活在回憶的時空裡。
在心理學上,有所謂的「自動化思考」理論,意思就是說,當一個人負面思考慣了,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很容易就會自動導向負面思維。
想跳脫這樣的宿命,第一步,就是要停止再用負面回憶來自我洗腦,並且學習將注意力拉回到當下,讓多一點美好事物佔據你的記憶體,不愉快的回憶自然就會慢慢被擠掉啦!
05不要在沙子裡找答案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尋山路,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篤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
──佚名
走私最容易發生的地方,就是在國與國的邊界,瑞士和奧地利這裡也不例外。
有天,一個瑞士老守衛負責站哨,看到奧地利人騎著腳踏車正要通過,籃子裡還裝了滿滿一堆沙子,心裡覺得可疑,就將他擋了下來。
「等等,你的籃子裡為什麼有一堆沙呢?肯定有問題。」拿出耙子,老守衛開始在沙子中耙啊耙的,翻了老半天卻什麼也沒找到,只好揮揮手讓對方通行。
第二天,那個奧地利人又騎著腳踏車來了,同樣,籃子裡還是滿滿的一堆沙。老守衛不死心,照樣在沙子裡翻找,最後還是撲了空。
日復一日,老守衛都不曾在那籃沙子裡找到什麼。直到第三年,老守衛準備退休的那天,又遇到了那個騎腳踏車的奧地利人,他決定直接開口問︰「這樣吧!我今天就要退休了,有件事能不能請你誠實地回答我,就是你到底有沒有在走私?」
奧地利人心想,反正老守衛都要退休了,說實話也無妨,就點點頭回答說,「有。」
「那你是走私什麼東西呢?為什麼我翻了三年的沙子都找不到?」
「因為……」遲疑了一下,奧地利人接著說︰「我走私的是腳踏車。」
※
很多事情如果努力錯方向,到頭來不僅落得一場空,還會讓人因為注意力被分散,錯過了最重要的線索。
有個朋友,出社會工作至今,已經換過了十幾、二十份工作,每次都是在不同的領域打滾,加上做的又大多是業務工作,採底薪制,即使已經四十好幾了,薪資水準還是跟社會新鮮人差不多。
「前一份工作不是還做得滿開心的嗎?為什麼又想要換工作呢?」有次,我試著語氣委婉地問他。
「對啊!本來是做得滿開心的,後來公司內部發生一些事情,制度也變得愈來愈不合理……」他簡單解釋自己為何又要換工作。
「這樣啊!那你現在這份工作還好嗎?」我接著問。
「還不錯!雖然一樣得常常出差,但我覺得滿有發展性的……」
只是,那天的對話還言猶在耳,幾個月後,又聽到他換工作的消息了。
看到這樣的例子,你覺得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如果是在剛出社會的前幾年常換工作,還可以理解,因為二十多歲的年紀,很多人都還在摸索自己對什麼工作比較有興趣。但如果到了二十五歲、三十歲,都還不知道自己喜歡或擅長什麼,每隔幾個月就在不同領域換來換去,那可就得好好思索,是不是努力錯了方向?
若你也碰到類似的困難,不妨在公司或相關領域中,找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直接去向對方請教,問問對方,如何發現自己的興趣?如何累積自己的專業?如何去開發客戶?以及,遇到瓶頸時,又是如何去突破?
當你開始將注意力從那一籃沙子中移開,也就是不再將所有問題都歸咎到公司、主管或同事身上,或許就會發現,帶領你成長的契機,其實就在眼前。
01只是想聽聽妳的聲音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才能真正了解別人。──佚名男子的母親過世了,留下他照顧失智的父親。有天,他推著坐輪椅的父親到公園透氣。坐在長椅上,他專心地看著手上的報紙,突然,父親開口問︰「那……那是什麼?」順著父親手指的方向看過去,男子回答︰「喔!那是鴿子啦!公園裡面常常會有鴿子飛來吃東西。」沒多久,又有一隻鴿子飛過來,父親又問︰「那是什麼?」「不是剛跟你說過嗎?那是鴿子。」男子已經略顯不耐。幾分鐘後,父親又再指著鴿子,問︰「那是什麼?」這時,男子再也受不了,站起來對父親咆哮...
作者序
人生只有單程票,一去不復返
一切,源起於死亡。
二○一○年九月十二日,阿公嚥下最後一口氣,結束了他在世上九十三年七個月又十六天的日子。他如何看待自己漫長卻又短暫的一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從阿公辭世那一刻起,部分的我彷彿也跟著一塊兒死去,但三個月後,我才發現這件事。
當時,忙碌的新聞工作,加上剛承接一個新的主管職,根本無暇放任自己的憂傷。直到內在小孩蜷縮在牆角哭泣的畫面,愈來愈常出現,我才不得不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問︰「妳到底怎麼了?」
「我要找阿公……」語畢,她哭得更大聲了。
自此,我便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透過一次次的對話,我才終於了解,內在小孩會哭泣,不只是單純的思念,還有一股無以名狀的,存在焦慮。
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離開時,又希望留下些什麼?
阿公的過世,重重敲響我的生命警鐘,時間,真的不多了。離開待了將近十年的新聞圈,獨自步上一段深刻的內在旅程,地球座落點,是蘭嶼。藉由在當地避靜一個月,我得到前所未有的更新和調整,也找到關於生存的解答,而這,正是此書得以誕生的重要原因(詳見內文〈暗夜,讓你看見更遠的星星〉)。死亡,也讓人再度意識到了,人生,沒有如果。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人生不出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但人生的旅途上,我們卻花費太多時間在假設一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像是「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或是「如果時光可以倒轉……」。類似的如果造句,或許能短暫紓解我們對眼前人生的不滿,但終究,那只是用來麻醉自己的思想鴉片,愉悅的感覺消退後,隨之而來是更深沉的失落和怨懟,讓人變得憤世嫉俗。
有個同事,各方面的條件都非常好,唯獨破碎且平凡的家庭背景,讓他一直耿耿於懷。每次只要採訪到有關「身家財產」方面的新聞,他的心情就會大受影響,還會一邊寫稿一邊抱怨說︰「如果我也能出生在有錢家庭,就不用這麼辛苦了……」談話中也不難發現,他常會將眼前的一些不順遂,歸咎於出身不好。仇視命運的態度,讓他困在「如果」裡,看不見自己的優勢,以及任何扭轉命運的可能。
我也曾經是這樣子的人。以前的我總認為,自己的英文不夠好,是因為沒有出國念書,而沒出國念書,是家庭環境造成的,因此當時總愛幻想︰「如果我是出生在另一個家庭,命運也許就大不同……」這麼想,起初心情的確會好過一點,因為我把責任都推到別人或環境限制上,而非自己努力不夠;但如同先前提到的鴉片效應,效用退去後,我開始怨天尤人,排山倒海的負面情緒,一度讓生命快要滅頂。
直到幾年前,我才真正認清,只有自己才能對生命負責。那時開始,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不再陷入一味地抱怨,也不再幻想著什麼如果,而是靜下心來反問:「我還可以做些什麼?」
關於生命的實情,壞消息是,任何有違現實的「如果」都不會發生,真正能掌握的只有當下;好消息是,只要願意正視問題,扛起生命責任,未來依舊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怎麼做呢?答案,就在本書的58則故事中。
本書問世,正逢新舊年度的交替,這是一個重新檢視人生的好時機,衷心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或你朋友的幫助。我們都不完美,卻可以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一起加油吧!
人生只有單程票,一去不復返
一切,源起於死亡。
二○一○年九月十二日,阿公嚥下最後一口氣,結束了他在世上九十三年七個月又十六天的日子。他如何看待自己漫長卻又短暫的一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從阿公辭世那一刻起,部分的我彷彿也跟著一塊兒死去,但三個月後,我才發現這件事。
當時,忙碌的新聞工作,加上剛承接一個新的主管職,根本無暇放任自己的憂傷。直到內在小孩蜷縮在牆角哭泣的畫面,愈來愈常出現,我才不得不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問︰「妳到底怎麼了?」
「我要找阿公……」語畢,她哭得更大聲了。
自此,我便知道事...
目錄
作者序 人生只有單程票,一去不復返
PART- 1 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獨一無二的
01只是想聽聽你的聲音
02父親開的感恩帳戶
03翻盤吧!人生
04被遺忘的時光
05不要在沙子裡找答案
06世上最美味的葡萄乾
07花瓶的裂痕
08早起半小時的蝴蝶效應
09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10八百塊美金的奇蹟
11別讓自我期待,成了自我限制
12精打失算
13多做一點,得到更多
14用不同方式抵達目的地
15蓋在沙灘上的城堡
16六十九天的礦坑慢跑
17阿嬤的嫁妝箱
18倒數計時的人生目標
19只喝幾口的黑咖啡
20選擇才會帶來負責
PART- 2 遊戲可以重來,但人生只有一次
21隱形馬鈴薯
22混在銅幣中的一枚小金幣
23自私的馬兒
24感謝傷害過你的人
25拿掉工作,還剩下什麼?
26當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27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28問題,不在於杯子
29三十五塊美金的轉機
30等風的峇里島帆船
31一碗水的智慧
32貪小便宜的代價
33不是路已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
34暗夜,讓你看見更遠的星星
35不是億萬富翁,也能過富足的生活
36獨臂的女衝浪手
37教養的關鍵,在於愛
38有時,就是要犯點錯
39一顆鑽戒,不如一口井
40不要跟著瓦斯工逃跑
PART- 3 活在當下,就是活出最真實的人生
41失而復得的一雙腳
42不會演自己的女演員
43別急著搭救護巴士
44被自己凍死的鐵道員
45喜樂的源頭,來自內心
46悲觀的人看到問題,樂觀的人看到機會
47善用三明治溝通法
48傷痕化妝師
49你的地有多大?
50不上酒家的生意哲學
51慢性自殺的狼
52重點不在於結果,而是嘗試的過程
53愛競速的賽車手
54拔毛重生的老鷹
55上帝給了你什麼?
56主觀真實不等於事實
57掛鐘的芯
58自信的蘇聯小女孩
作者序 人生只有單程票,一去不復返
PART- 1 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獨一無二的
01只是想聽聽你的聲音
02父親開的感恩帳戶
03翻盤吧!人生
04被遺忘的時光
05不要在沙子裡找答案
06世上最美味的葡萄乾
07花瓶的裂痕
08早起半小時的蝴蝶效應
09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10八百塊美金的奇蹟
11別讓自我期待,成了自我限制
12精打失算
13多做一點,得到更多
14用不同方式抵達目的地
15蓋在沙灘上的城堡
16六十九天的礦坑慢跑
17阿嬤的嫁妝箱
18倒數計時的人生目標
19只喝幾口的黑咖啡
20選擇才會帶來負責
PART...
商品資料
出版社:人本自然出版日期:2011-12-01ISBN/ISSN:978957470568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