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策略開發、回測、風險管理、程式知識,以及開展與執行演算法交易事業時所需的即時系統,提供了一個循序漸進的最佳化的架構。本書對於個人投資者如何建立穩固的架構,以便於演算法交易領域中獲得成功,提供了深具價值的洞見。作者在建立交易系統方面廣泛的實戰經驗,對於想更上層樓的交易者來說,助益良多。
◆本書為兩種人而寫;想以計量交易的方式,開展自己事業的獨立交易者。以及在金融或其他相關技術學系,希望成為計量交易者,或對資產配置管理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本書書寫的脈絡如下:1. 大膽假設:尋找合適的策略。2. 小心求證:仔細的回測策略。3. 用對方法:散戶 / 自營交易。4. 自動執行:程式自動化交易。5. 風險管控:運用凱利準則,獲得最小風險、最大獲利。6. 其他事項:各種計量投資的相關議題。作者依循以上的脈絡,配合上豐富的經驗來介紹計量投資的基礎,作者試圖藉由此書,引領初學者進入計量交易的領域之中。
◆本書不是計量交易百科全書,也不是計量交易術語大全。本書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教導投資人如何獨立找出可獲利的交易策略、如何分辨出好策略的特性,以及如何優化與回測策略,證明它在過去的歷史中表現良好,以及未來還能繼續有好的表現。本書也會提供投資人如何根據實際獲利調整策略的系統化方法,教投資人在家中建立一套自動執行系統。還有一些關於風險管理的基礎知識。
作者簡介:
ERNEST P. CHAN
開發統計模型與進階電腦演算法專家,也是從大量的定量資料中尋找出模式與趨勢的專家。他是E. P. Chan & Associates(www.epchan.com)的創始者,這是一家交易策略與資金管理軟體開發顧問公司。他也曾在許多避險基金擔任資深計量策略開發與交易者,交易部位少則數百萬,多則達數十億美金。他也參與管理 EXP 計量投資公司,並經營計量交易部落格(epchan.blogspot.com),並整合多個金融新聞服務(包括 www.tradingmarkets.com 和 Yahoo! Finance)。他曾發表關於計量避險基金的文章,被《紐約時報》和《CIO 雜誌》引用,也曾出現在 CNBC 的 Closing Bell 節目中。
章節試閱
第 1 章 什麼是計量交易?
或許是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你才會拿起這本書來讀,不過這也就表示,『計量交易』對你來說或許並不陌生。許多讀者在各大主流媒體上,多少聽過關於『計量交易』的種種江湖傳言,但其中卻不乏一些錯誤的觀念,有予以釐清的必要。
所謂的計量交易(也有人稱之為演算法交易),是利用電腦演算法,嚴格執行買賣決策的一種交易方式。交易者通常會自行設計電腦演算法則,甚至有時連程式都是自己一行一行編寫出來的。他們通常會根據歷史資料,測試交易策略在過去的表現,以作為挑選策略的重要依據。
這麼說來,計量交易似乎也可說是一種技術分析的方式,只不過名稱聽起來比較炫罷了。事實上,只要技術分析能夠完全被化為電腦程式碼,確實也就可以將它視為是計量交易的一部份。不過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並不是所有技術分析的做法,都能被輕易的化為電腦程式碼。舉例來說,在技術分析的領域中,有些人會對價格線性進行分析,而有比如像『找出頭肩形態』這樣的說法。因為這類型的說法,其判斷的依據十分主觀,很難以計量的方式加以描述,所以就不能算在計量交易的範圍之內了。
非但如此,計量交易的範圍也不僅僅包含技術分析而已。有許多計量交易系統,內容也包含了某些基本分析的成份,比如像是企業營收、資金流動、負債/權益比 (Debt to Equity Ratio) 等等這些基本分析常用的數值。畢竟這些數值,終究是一堆數字。只要是電腦能處理的數字,當然也就能加以運用。而且公司的這些財務數字,很容易拿來與過去的歷史資料進行比較,就算拿來與其他類似的公司進行比較也很方便。以這方面來說,電腦能做的跟人腦一樣好,更厲害的是,電腦還能同時處理千萬筆這樣的資料。在某些比較高級的計量系統中,甚至還能將新聞事件當成輸入值,以納入計算之中。以現有的技術來說,電腦直接解讀新聞報告的內容,已經不是不可能的事了。(之前我還在IBM工作時,就對此進行過詳細的研究。我所在的部門,主要的研究就是如何運用電腦,恰當解讀出文件所要表達的意義。)
所以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只要你能把訊息轉換成電腦能理解的位元資訊,它就可以被納入而成為計量交易的一部份。
成為計量交易者的條件
在大型投資機構中負責計量交易的交易者,多半都有物理、數學、工程、或資訊科學等方面的高學歷。如果你想要分析或交易複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沒有這些硬底子是不行的。不過那些衍生性金融產品,並不是本書的焦點。法律可沒有規定,非要交易那些複雜的金融產品才能發財。(事實上,如果貿然就投入交易那些複雜的金融商品,最後反而有可能一敗塗地。只要看看 2007~08 年的金融危機,還有 Bear Stearns 倒閉的歷史,就能明白這個道理。)
我在這裡所要談的計量交易,其實是所謂的統計套利交易。統計套利處理的都是些最單純的金融商品:股票、期貨,或是外幣。如果只是想要成為一個統計套利交易者,並不需要很高的學歷。基本上,只要上過高中程度的數學、統計、程式設計,或是經濟學的課程,你很可能就具備處理某些基本統計套利策略的能力了。
好。不需要很高的學歷。那麼也許你會問,統計套利策略真的能賺錢嗎?那倒也不一定。
我的物理博士學位,是從一所世界知名的頂尖學府(康乃爾)拿到的。我在一個世界級的頂尖計算機科學研究團隊(IBM 的 T. J. Watson 研究中心)中,也曾經是一位成功的研究員。後來我在許多頂尖的投資銀行和避險基金公司(摩根史坦利、瑞士信貸等等),也曾擔任研究員與交易者。在這些權威機構擔任研究員與交易者期間,我運用過許多高階的數學技巧,並極力將我所受過的訓練,運用於統計套利策略之中。交易了數以億計的金額之後,你猜結果如何?我的手下和客戶,不但全都賠錢,而且一賠再賠,賠到相當淒慘的地步。最後我可說是灰頭土臉的離開了金融產業。回到家裡之後,我找了一個空房間當成自己的交易室,開始交易那些最簡單的商品。只不過呢,用的還是計量交易策略,不同的是,這次所使用的策略,就算是高中程度的學生,也能拿來研究或實際運用。那也是我的人生中,第一次建立起能獲利的策略(在範例 3.6 中,我就會拿其中一個策略來加以說明)。從此以後,我才總算是開竅了。或許你會問我,得到了什麽教訓呢?愛因斯坦說過:『做什麽事都一樣,越簡單越好。』這句話一點也沒錯,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到了第 8 章,我還會更詳細說明,爲什麽獨立交易者能打敗大型投資機構的資金管理人。)
雖然我透過傳統的歷程,一路披荊斬棘之後,才成為一個真正能獲利的計量交易者,但其他人或許就不必那麼麻煩了。我們先來看看,典型的獨立計量交易者,究竟都是些什麽樣的人呢?就我所知,這些人之中,有的是已倒閉避險基金的前交易員,有的是股票經紀公司的程式設計師,有人過去曾經是外匯交易員,也有人曾為投資銀行工作,有人曾是生化科技的專家,還有人之前是建築師。這些人有些受過進階的技術訓練,不過也有人只熟悉高中程度的統計知識而已。他們在回測策略時,多半使用像 Excel 這類的基本工具。當然,也有人會聘請專業的程式高手,來協助他們完成工作。他們其中有許多人都曾在金融領域中,從事非常專業的工作,不過最後他們都一致的認為,獨立交易的方式,更符合他們的需求。到目前為止就我所知,這些人都過得還不錯,同時享受著獨立所帶來的自由生活。
雖然在之前的工作中,他們確實也累積了許多金融相關知識,但在隨後的獨立冒險過程中,如果不是真能生出一些金蛋,他們也沒法走那麼遠。在剛踏進獨立交易的第一步時,心裡害怕損失,仿佛被世界孤立,那都是正常的感覺。因此,預先評估可能的風險,並且準備好一筆可靠的存款,都會很有幫助。千萬不要指望一開始就能靠獲利來養活自己。如果希望策略隱含報酬能實現,有時候往往是急不得的(參見第 6 章)。
除了恐懼之外,也有人是爲了體驗危險與刺激而從事交易,還有人甚至不可思議的相信自己就是有機會可以瞬間暴富。對獨立計量交易來說,這都是些危險的心理素質。我現在就要告訴你,而且有機會我還會不停的說,瞬間暴富絕不是計量交易的目標。
綜合以上所述,一個理想的獨立計量交易者,最好是有一些金融或電腦程式設計方面的經驗,然後要有足夠多的存款,足以抵抗投資時不可避免的損失,並且能在沒有收入時仍然能維持生活。在心理素質上,也要能在恐懼和貪婪的性格之間,巧妙地調整到一個平衡點上。
事業面考量
我們之所以把計量交易當成自己的事業,除了它能讓我們感到興奮,能刺激我們的智能,也能獲得財務上的獎勵之外,或許也是因為,這是我們唯一擅長的工作。不過對於擁有其他技能和機會的人來說,要不要把計量交易當成你的事業,或許一開始就該好好的審慎考慮一下。
姑且不論這個事業能賺多少錢,事實上如果要創建一個計量交易事業,其過程跟做個小生意其實是很類似的。一開始最好從小一點的規模,有限的投資開始(初期投資或許只有 $50,000 美金),等到掌握了訣竅,真正能賺錢了,再考慮擴大投資的規模。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計量交易事業跟其他的小生意相比,還是有著非常不同的考量。這裡列出了幾個最重要的差異。
可擴展性
如果跟一般的小生意(網路事業姑且不論)比較起來,在某個程度上來說,計量交易的可擴展性是很好的。你很快就會發現,在家裡就能輕易操作百萬等級的交易,而你的策略卻不需要進行什麽調整,一樣能保持獲利。這是因為所謂的擴展,對你而言常常只不過是在你的程式中,改變一個數字而已。這個數字就是所謂的槓桿。你並不需要跟銀行家或風險資本家協商,以取得更多的營運資金。交易經紀商早就為此準備妥當,很樂意為你而服務。如果你是自營交易公司的成員(詳見第 4 章),你甚至還能操作遠超過證劵交易委員會(SEC)在聯邦 T 條款中所規定的槓桿倍數。在自營交易公司中,就算只擁有價值 $50,000 的股票,卻能在一天之內,操作 $2,000,000 交易(40 倍槓桿),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不過就算是如此,計量交易也絕不是能讓你瞬間暴富的一種方案。你真正應該期望的,是穩定增加的獲利才對。一年下來如果能有 2 倍的獲利,那就很了不起了。這可不是開設網路公司,不要指望會有暴利。事實上,第 6 章我就會說明資金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到時候你就會知道,爲了追求暴富而採用過高的槓桿,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
花費的時間
從事大部份的事業,尤其剛起步時,總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計量交易所花費的時間,則相對少得多。計量交易的特性,本來就是高度的自動化。有時人為插手干預系統的情況越多,結果反倒會越糟。(到了第 6 章,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一天要花費多少時間進行計量交易,完全取決於自動化的程度。舉例來說,在我以前工作的避險基金公司中,有些同事一個月只進辦公室一次。其他的時候,他們就只是坐在家裡,偶爾從遠端監控辦公室裡的電腦,查看一下交易的狀況。
我自己呢,在自動化這方面來說,大概只有中等的依賴程度。對我來說,花費最多的時間區段,是在每天早晨開盤之前的那段時間。在那段期間,我會針對最近的歷史資料,執行一些程式;然後看看我的警示畫面,有沒有出現什麽值得注意的新聞;接著再由程式幫我準備好當天要下的一些單子,最後設定好程式,讓它在開盤之後,自動尋找合適的機會,幫助我完成交易。我也會利用 Excel 之類的工作表,根據一些劵商的報表資料,記錄前一天不同策略的損益狀況。所有這些工作,大概會耗掉 2 個鐘頭左右。
接著,在收盤前半個小時,我會再看看自動程式的執行狀況,需要時改以手動完成一些未完成的工作,然後再關閉那些自動執行的程式。
在開盤與收盤之間大部份的時間,理論上應該是處於『自動導航』的狀態。嗯,說得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我自己就常常會忍不住,在盤中看一下交易的畫面,查看不同策略在當時的損益狀況(有時還會連看好幾次)。有幾次極端的情況,我遇上了大幅震盪,也曾坐在螢幕前整個傻眼,衝動地想要干預程式,自己手動退出手上的部位。
幸運的是,隨著經驗的增長,現在我已經學會如何抵抗這種衝動。另一方面,我發現當自己有很多時間時,也就會更想進行手動干預。因此,與其盯著你的交易畫面,還不如找個有趣一點、健康一點的活動,來佔據你的時間。例如在交易的時候,泡在健身房裏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我說計量交易所花費的時間不多,不過那顯然是指操作所花費的時間。如果你希望事業能持續成長,或是在持續增加的競爭之下能保持優勢,就需要花時間進行持續的研究,不斷回測一些新的策略。對任何事業來說,研究開發都是必要的創新工作。不過何時該進行這些工作,就比較自由一點、因人而異了。以我的狀況來說,開盤與收盤之間的時間,就是我進行研究的時段。在那段期間,我也會利用時間回回 email,或跟其他交易者、合作夥伴、客戶們聊聊天。在每天的傍晚或週末時,我也會做一些類似的工作。安排時間做這些工作,多半是出自於我自己的興趣使然,並不是有誰逼著我非這麼做不可的。
隨著獲利提升,我也會增加對軟體開發的投入,以提高自動化的程度。除了自動下單、自動下載資料進行分析之外,如果能自動解讀新聞,自動採取相應的動作,或是能在收盤後自動停止交易,那些對我來說都是可以改進的方向。漸漸地,程式就能更順利的取代人工操作,讓我在度假時也能安心放手,只要在有問題的時候,用手機或其他什麽方式通知我就可以了。簡單的說,如果你想要擁有更多的休閒時間,或是希望能將時間花費在不同的事物上,卻又想要能有財務上的後援,那麼計量交易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行銷的非必要性
這是計量交易與其他事業之間,最大又最顯而易見的差異。對大部份的事業來說,行銷都是極為關鍵的部份——畢竟你的營收,終究來自於你的客戶。這些客戶在進行購買決策時,考慮的不只是價格而已,對於購買的商品本身,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考量。而對金融交易而言,你和你的對手都一樣,唯一考慮的就只有價錢而已。除非你幫其他人管理資金(這不在本書討論範圍),要不然在計量交易這個事業中,根本就沒有行銷的必要。這點雖然很明顯,但絕對是很重要的差異。計量交易事業能讓你完全不需考慮你的產品(策略和軟體),能不能被其他人所接受。只要你自己滿意,一切就搞定了。 對很多人來說,這實在是太美妙了。
啟程
如果你被我說服了,真心想要成為一個計量交易者,接下來馬上就要面對幾個問題:如何找到正確的交易策略?在耗費時間進行回測之前,如何能先分辨出策略的優劣?策略該如何進行嚴格的回測?如果回測的表現很好,下一步該如何實現該策略?需要什麼樣的事業執行架構?需要那些科技化的工具與設施設備?如果策略確實能賺錢,該如何擴展規模以增加收入,同時又能管理好那些偶爾出現,但只要是交易就難以避免的損失?這些交易上的眉眉角角,都將會在接下來的第 2~6 章中一一加以說明。
爲了達到獲利持續成長的終極目標,勢必需要經過一連串的過程。這過程看起來雖然漫長,但事實上卻比其他事業的建立過程要來得快速而簡單得多。我剛開始從事獨立的計量交易事業時,從最初尋找與回測第一個新策略,並在一個新的交易經紀商那裡,建立一個 $100,000 的帳戶,同時將我的執行系統導入,然後開始依照我的策略開始交易,這全部的過程,前前後後只花了三個月。這個策略在第一個月時,就立刻為我帶來了獲利。回想當年網路公司興盛的時期,我當時建立了一間網路軟體公司。它花費了 3 倍多的資金,5 倍多的人力,24 倍的時間,結果還找不出能賺錢的商業模型,最後還把投資人(包含我自己)的資金,百分之百賠的一乾二淨。跟那個經驗比較起來,計量交易可愛多了,最重要的是,它真的能賺錢。
第 1 章 什麼是計量交易?
或許是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你才會拿起這本書來讀,不過這也就表示,『計量交易』對你來說或許並不陌生。許多讀者在各大主流媒體上,多少聽過關於『計量交易』的種種江湖傳言,但其中卻不乏一些錯誤的觀念,有予以釐清的必要。
所謂的計量交易(也有人稱之為演算法交易),是利用電腦演算法,嚴格執行買賣決策的一種交易方式。交易者通常會自行設計電腦演算法則,甚至有時連程式都是自己一行一行編寫出來的。他們通常會根據歷史資料,測試交易策略在過去的表現,以作為挑選策略的重要依據。
這麼說來,計量...
目錄
前言
謝詞
第 1 章 什麼是計量交易?
成為計量交易者的條件
事業面考量
啟程
第 2 章 何處尋找好策略?
找到適合你的策略
合理的策略以及陷阱
第 3 章 回測
常見的回測平臺
尋找與運用歷史資料庫
衡量策略的表現
應該避免的常見回測陷阱
交易成本
調優策略
第 4 章 架構你的交易事業
當散戶?還是加入自營交易公司?
選交易經紀商?還是選自營交易公司?
實際的基礎設備設施
第 5 章 建立與執行自動交易系統
自動交易系統能做什麽?
交易成本最小化
運用紙上交易測試你的系統
爲什麽實際的績效和預期差那麼多?
第 6 章 資金與風險管理
最佳資金配置與槓桿
風險管理
心理準備
附錄:報酬呈現高斯分佈的前提下,凱利公式的簡單推導過程 86
第 7 章 計量交易的一些特殊議題
平均回歸策略與動能趨勢策略
結構轉換
穩態與共整合
因素模型
退場策略
季節性交易策略
高頻率交易策略
高槓桿與高 BETA 值投資組合的比較
第 8 章 結論
當一個獨立交易者,真的能成功嗎?
下一步
附錄:MATLAB 快速縱覽
前言
謝詞
第 1 章 什麼是計量交易?
成為計量交易者的條件
事業面考量
啟程
第 2 章 何處尋找好策略?
找到適合你的策略
合理的策略以及陷阱
第 3 章 回測
常見的回測平臺
尋找與運用歷史資料庫
衡量策略的表現
應該避免的常見回測陷阱
交易成本
調優策略
第 4 章 架構你的交易事業
當散戶?還是加入自營交易公司?
選交易經紀商?還是選自營交易公司?
實際的基礎設備設施
第 5 章 建立與執行自動交易系統
自動交易系統能做什麽?
交易成...
商品資料
出版社: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1-12-12ISBN/ISSN:978986632035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