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愛用品牌克拉克草本護膚(Clark's Botanicals)
創辦人法蘭西斯科‧克拉克 (Francisco Clark) 現身說法,
闡述其在面對人生遭逢意外,跌到谷底時,
如何以其自身進行實驗,推出對過敏膚質最有效的護膚產品
「超人」演員克里斯多夫‧李維 (Christopher Reeve)的女兒也推薦,
還專為此書撰寫序文!
一名不輕言放棄的年輕人。二十四歲的法蘭西斯科‧克拉克原本前途一片光明,有一天前往長島過週末,夜裡摸黑到泳池游泳,卻意外躍入了淺水區,他整個世界因而永遠改變。法蘭西斯科從脖子以下癱瘓,醫生告訴他,他永遠無法下床,甚至無法自行呼吸。法蘭西斯科卻奮勇還擊,在數天內恢復了自行呼吸的能力。他的父親是一位醫生,為他鑽研參與實驗性治療的每一個機會,法蘭西斯科也利用每一項可得的資源,加快自己的復原腳步,比方說,為了避免護士抽取肺部液體而造成身體痛苦,他故意大聲唱歌幫助自己排痰,一唱就是好幾個小時──而這不過是一個開始。
「受傷後,我失去大多數的皮膚知覺神經功能,因此對冷熱不再出現正常的反應。在加護病房與西奈山期間,我始終沒有流過什麼汗,所以毒素阻塞了毛細孔,我長出粉刺,得了酒糟性皮膚炎,皮膚乾燥脫皮,你想得到的狀況通通都有。我的嘴唇還龜裂破皮。我覺得自己像怪物。」
「我漸漸明白別人以石油產品的凡士林來做美容產品基底的理由,因為這種製作方法容易許多,不過我還鐵了心要找出其他的做法。」
「我寄給藥師的成分比例表,與爸爸同我研發出來的內容一模一樣,但是在工廠實驗室的環境下,每一件產品都變了。甘醇酸遇上我們使用的某一種維他命,居然出現負面的反應;某件產品的綠茶氣味過濃;我找不到沐浴露中法國海藻所需的用量,即使生產最低數量,也要花四個月的時間才能養出這種藻類採收。我試用工廠送來的樣品,稍加調整成分比例,再進一步提出建議,工廠樣品於是送來又送回去。我每天都在跟工廠方面通電話,與藥師變得非常熟,他們明白這不是一般的創業冒險,我並非為了錢才投入,我這麼做,為的是做一件助人的事,正如同我設法幫助了自己。」
本書為真人真實的勵志故事,作者原為美國時尚雜誌Harper’s Bazaar的造型師,相當於活躍於時尚社交圈。但一場意外讓他全身近三分之二癱瘓,並且導致皮膚失去了排汗的功能,產生嚴重的病變。
在身為醫生的父親協助下,自己動手研究重建皮膚的配方,粹取了78種天然植物的精華,研發出一種有療效的皮膚保養品,經過不斷的試驗後,他的皮膚開始重生並逐漸恢復以往的光彩。這不僅讓他大為振奮,也重新開啟他新的人生契機,創立了自己專屬的皮膚保養品牌克拉克草本護膚「Clark’s Botanicals」。
作者簡介:
「克拉克草本護膚」(Clark's Botanicals)品牌創始者。
二十四歲時因一場意外而導致脊髓損傷,當時醫生宣告他終身無法離開病床,但是他憑藉著信念持續努力,以及家人的全力支持,不放棄每一分機會加緊復健。很快地,他從全身癱瘓進展到重獲肢體知覺,關結部位並能輕微運作的驚人進步。
因為皮膚無法流汗排毒,克拉克的膚質惡化,無法使用坊間含大量化學成分的護膚產品,只好以自己的身體來實驗哪些天然成分能保護自己的肌膚,而意外建立了護膚產品品牌,此品牌獲得二○○八年CEW協會獨立廠牌獎、《Wallpaper》設計獎,美國公共電視臺的特別節目〈感性人生〉(This Emotional Life)曾為他做過專題,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亦為其產品的愛用者。克拉客目前擔任「克里斯多夫與唐娜‧李維基金會」大使。
「克拉克草本護膚」曾經榮獲:
《紐約時報》、《哈潑時尚》、《時尚》等多種刊物報導
時尚集團國際明日之星獎
連續兩年獲得《Allure》雜誌最佳美妝獎
《Fitness》美妝獎
《Self》健康美容獎
譯者簡介:
呂玉嬋
生於台北,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碩士。
喜愛戲劇、文學及旅行,譯作豐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臺大醫學院復健科教授 王顏和
Dr. Wu英爵醫美 院長 吳英俊
財團法人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董事長 林進興
「本書優美地闡述了人性氣魄的堅韌,以及靠著希望面對窮途蹇運的自由意念。文筆風格清新,引人入勝,說明了殘障或醫生診斷並非死刑,而是無期徒刑。他的故事微妙地闡釋了一個道理:災難與創痛之後,依舊可以活出精采人生。我忍不住在每一頁都為他歡呼打氣。」
──伍卓夫(Lee Woodruff),《一瞬之間》(In an Instant)作者
「作者的心路歷程鼓舞了每一個人的鬥志,他克復逆境的勝利與成就展現了人性鬥志的決心與信念。」──丹塞(John Demsey),雅詩蘭黛集團總裁
「我在應當工作的時間閱讀了作者的書,立即不由自己沉迷於他充滿危機與希望的故事中。醫生、護士、朋友與家人都試圖防止他抱持錯誤的期待,他卻百折不撓。在他的故事中,樂觀戰勝了令人氣餒又傷心的絕望。」──威爾斯(Linda Wells),《Allure》主編。
名人推薦:臺大醫學院復健科教授 王顏和
Dr. Wu英爵醫美 院長 吳英俊
財團法人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董事長 林進興
「本書優美地闡述了人性氣魄的堅韌,以及靠著希望面對窮途蹇運的自由意念。文筆風格清新,引人入勝,說明了殘障或醫生診斷並非死刑,而是無期徒刑。他的故事微妙地闡釋了一個道理:災難與創痛之後,依舊可以活出精采人生。我忍不住在每一頁都為他歡呼打氣。」
──伍卓夫(Lee Woodruff),《一瞬之間》(In an Instant)作者
「作者的心路歷程鼓舞了每一個人的鬥志,他克復逆境的勝利與成就展現了人性鬥志的決...
章節試閱
前言
前一陣子,我開始反覆做著同一個夢。在夢裡,我飄浮移動,身體失去重力,心靈感受到徹底的自在與安詳。我鎮定從容,保持清楚的意識,在悄然無聲中並未感到不安。我沐浴在一團完全包圍住我的溫暖白光中,簡直就像飄浮在雲端上。
夢太過驚人,我於是醒了過來,立刻被拉到陸地,返回現實。我並沒有漂浮,我並沒有失去重力,我有骨有肉,而且比多數人更受制於地心引力。因為我的脊髓受損,我無法感覺或移動大多數的身體部位,躺在床上彷彿會有股無形的偌大力量往下壓迫著我,除非有人協助,否則我難以翻身,難以調整枕頭,就連拉起被單都覺得困難。若是口渴了,想喝一口床頭櫃上的那杯水,我無法伸手將杯子取來。若是想坐上輪椅離開房間,我必須找人幫我,要是找不到人幫忙,便只好待在原處等待。
這種動彈不得的情況是怎樣的感受呢?受傷七年了,我依舊覺得很難以言語形容這種感受,想要形容,無異於企圖對盲人精準描述看得見的感覺,實在是非常奇怪。就某方面而言,我感覺到你看牙醫後會預期出現的麻痺感,不同的是,我全身上下自肩膀到腳趾都無法活動,但依舊擁有些許的知覺。受傷後,我得到的診斷結果是「全」癱,事實卻總是複雜許多。沒錯,我覺得麻痺,但是腰部與下半身各處同時會持續感受到「麻麻的針刺感」,這種知覺很像大聲播放收音機的靜電噪音。在大多數時候,這種連續不斷的嗡嗡信號非常令人討厭,有時卻又安撫了我的心情,讓我知道自己還有腳,還有身體,知道自己還活著。我也感受得到某種程度的冷熱,只是從某種角度而言,感受的速度略微慢了些,舉例來說,我的雙腿可以感受到溫度,但唯有覺得太冷或太熱時才能感覺得到。有時,我覺得水花濺到了皮膚,彷彿正在沖冷水澡一樣,實際上我人完全是乾的。身體疼痛如果變得過度劇烈,我會感到一陣高溫,並且開始出汗,我這才會察覺到身體的疼痛;左腿若承受了極端的痛楚,右臉會冒汗,左腿則突然湧出一股熱潮。因此,就某種意義來說,我的確是有感覺的,只是感覺的方式不同,大腦所接受到的信號紛亂無序。
問題的癥結在於我的身體核心,在於自大腦經脊椎一路延伸至尾椎骨的受損脊柱,受傷以前,我不曾花過片刻時間,思索這長長一束組織與神經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基本角色。脊髓的首要功能是擔任連接器,將神經纖維(又名神經軸)從大腦延伸身體其他部位,並讓神經纖維從身體延伸回大腦。多虧有了脊髓,無數簡單的訊息每日得以傳輸到身體各處,大腦想做某事,便透過脊髓傳送訊息,要求身體辦好。身體覺得不適,要求大腦處理,訊息便再度經由脊髓傳送。只要脊髓完好無傷,這一切便運作正常。沒想到,當我的脖子斷掉時,兩節恰好在後腦勺底下的脊椎如玻璃一樣碎了,而且扎入了脊柱,徹底切斷了大腦與身體的連結,從此以後,整組系統停止運作,來自大腦的神經纖維(負責控制肌肉與運動)再也無法連接到身體,而朝著大腦而行的神經纖維(傳送知覺與感應)也離我而去了。我變成連自己都覺得陌生的外物,沒有知覺,無法運動。我還能夠思考,但是對這個狀況莫可奈何。
起初,我最想念的是雙腿,我多麼希望能夠下床走路!與多數人一樣,我向來把行走視為天經地義,早上醒來,將兩條腿往床沿盪過去,腳板著地,就這麼站了起來,再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方,由此展開一天的生活。走進廚房替自己煮杯咖啡,上班若是遲了,便跑步追公車。直到無法這樣四處走動之後,我才領悟到行走的純然喜悅:外出時鞋子落在人行道上的踢躂聲,在身側擺動的手臂,憑自身力量前往某處的感受。你不會明白,這一路上所有細微的決定中涵蓋了多少的樂趣,要左轉還是右轉,要不要跨過人行道路沿穿越馬路,要悠哉緩行還是全力衝刺。
這一陣子,我最懷念的則是雙手。當我望著雙手吩咐手指動一動時,它們十之八九是毫無反應的,依然一動也不動。我又盯著它們瞧,還是沒有任何反應。有時我不得不勉強轉過頭去,因為如果持續以憤恨的眼光盯視太久的話,我可能會瘋掉。少了雙手,我每天有眾多無法達成的任務;我不能輕鬆地刷牙、進食,連一通簡單的電話也無法撥打。即便是搔頭也是挑戰一樁,我必須想著要朝前額的方向揮動手臂,並盼望過程中不會一拳打中自己的眼睛。我的日子充滿這類細瑣的難題與挑戰:怎麼拿起書打開?怎麼翻頁?怎麼開燈閱讀文字?我自己做不來時,又如何把事情辦好呢?
這些事情我無一不懷念。我想再度擁有觸覺,再度有所反應,我想感受到質地、刺激、溫度與壓迫感,尤其期盼能夠獨立自主活動。我想運用大腦控制身體,想對自己說「站起來」,而且的確就能站起來。我希望心想著「我想喝口水」,便就能伸手把水壺拿過來倒水。我不想就這樣活著,困在無法完全自主的身體裡。對我而言,這是合乎常情的反應,是與我相同處境的每個人皆有的反應,卻有許多人認為過度的期待會給自己帶來挑戰。受傷後,醫生判斷我沒有好轉的可能,幾乎每位脊髓受損者都得到這樣的診斷結果。「脊髓損傷所造成的癱瘓是無法康復的」──這是我所聽到的診斷。脊髓要重生,那麼神經細胞必須自我修復,那顯然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受損的神經纖維不會新生,故事因此到此結束。屢次有人建議我放棄希望,往前「走」,繼續過日子,「學習享受坐輪椅的樂趣」。不過說是很容易的,尤其如果你是靠著兩條腿四處走動的時候。除非親身體驗過癱瘓的滋味,否則恐怕很難想像在無法移動的情況下過日子是怎樣的感受。我常常好奇,這些專家若在我的處境會有什麼感覺?還會如此篤定最好是承認失敗嗎?還是他們膽敢多做一些奢望呢?他們難道不希望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病況出現轉機嗎?
寫下這些文字時,我已經受傷七年了,而現在的我相信徹底改變癱瘓狀況是可能的,手頭上甚至握有可茲證明的科學數據。我的身體恢復到七年前的狀態了嗎?還差得遠呢。我比事故發生當下的情況進步了嗎?絕對是進步了。我坐在這裡回顧受傷之後的七年歲月,看見了自己的進展與進步,如今我想要再多的進展、再多的進步。我意志雖然堅定,卻也經歷過快樂與難過的日子。清醒的每一個小時都充滿一連串看似無止境的障礙,少了旁人的協助,大半的障礙是無法克服的,可是我繼續努力過著充實的生活,最主要原因是,若不如此,我會痛不欲生。我一直抱持著這樣的心態:我還年輕,情況只會變好。我明白自己非常幸運,身體受損了,心智還是自己的,依舊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靠著想像與意志的強大力量,我永遠可以超越身體的傷痛。我還能做夢,還能體驗身歷其境的感受,偶爾還能漂浮在雲端。
我現在明白,我很幸運,我活著。我經歷可能致命的傷害,卻存活了下來,這起經歷仍舊深切影響著我,我領悟到自己在人世的時間有限。當一個人遇到這樣的事件,會開始問自己幾個基本的問題:我今天想做什麼?我可以做什麼跟昨天不一樣的事?我應當怎樣過日子?我怎麼貢獻自己的心力?這些是我受傷前未曾想要自問的問題。受傷前,我無從得知在復原長路前方有什麼存在著,我只想繼續成長邁進,因為年輕,擁有源源不絕、無法遏制的精力,自然將明日視為理所當然,明日與昨天幾乎相同,只是更好而已。
當時,我不知道人生可能在瞬間丕變。
第一部 娃娃學步
一
事故發生前
也許是因為受傷後缺乏運動能力的關係吧,當我回想起童年時,模模糊糊記得自己無時無刻不是動來動去的。我媽總說我有無窮的能量,即使還是一個小嬰兒的時候,也是時常忙個不停,一心一意要跟上比我大七歲的哥哥麥可的腳步。才七個月大,我就跨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那時候我甚至不走路,反而都用跑的,像一列氣吁吁的小火車跟在哥哥後面奔走。
我在一九七八年二月出生於紐約州新洛歇爾,生下來就是一個重將近五千公克的健康巨嬰,滿頭豪豬刺一樣的頭髮,在三個美義混血的孩子中排行老二。我們一家人親密無比。我總是爭著引起旁人的注意,總是效法哥哥。等到可以騎三輪車的年紀時,我不要騎三輪車,因為哥哥有腳踏車,我也要有腳踏車。我想成為哥哥,如果不能成為他,那麼就要成為他的官方助手,因此連球鞋都要跟他的一樣才可以。妹妹夏洛蒂出生時,我非常討厭這個小傢伙,氣她奪走了我身為家中小娃娃的地位,為了洩恨,自然而然盡可能隨時捏她一把。有一天,媽媽含笑問我,我想不想把夏洛蒂送回去?「當然想,我們為什麼不把她放到垃圾堆裡去呢?」我建議她,自以為是幫了她的忙。
從小到大,母親是我們的宇宙中心,我們不曾懷疑過她毫無保留給我們的關愛,或者她對我們的世界的支配。有她在,我永遠覺得安心,完全不會覺得恐怕會出狀況。她很有一套,能夠讓孩子自認是無敵的,在這一方面,她是她的母親(也就是每年跟我們同住六個月的外婆)的翻版。母親與外婆是家裡的義大利代表,如同一對V12跑車引擎,驅動克拉克一家向前衝刺,並散發出滔滔不竭的能量與愛。我爸則是永遠沉默的那一個,是磐石,是可靠的領袖。爸爸在紐約出生長大,我也在紐約成長,不過爸媽執意讓小孩能夠流利地使用兩種語言,所以我年幼時常常往返於紐約與義大利的外婆家。
外婆在波隆那的公寓是我最早的記憶。我還記得在屋內錯綜複雜的房間追逐哥哥,在大理石地板上快速踩著玩具車,炎炎夏日,我躺在客廳,讓冰涼的磁磚為我消暑。在眺望大馬路的樓房正面,有座與公寓等長的寬敞露臺,那裡擺滿了野玫瑰、牡丹、天竺葵與迷你蘋果樹盆栽。我記得自己在長長的露臺上騎腳踏車,兩腳連續踩著踏板,把露臺當做跑道,我即將追上想像中的對手。我們好喜歡住在外婆家,在這裡可以大啖她親手做的義大利麵,每天早晨外婆還會替我們烘培的新鮮糕餅。外婆曉得怎麼把我們引誘到廚房:只要伸出湯匙讓我們舔一口湯勺即可。夏季即將結束時,我們得回家了,我們都哭了。
回到紐約,我們發現自己跟別人不同。我們義大利裔的母親並不認同多數美國父母視為正常的活動,她不想讓孩子參加宿營,不喜歡我們在朋友家過夜,不希望我們穿牛仔褲,我們也從來不准閒閒沒事坐著看卡通。在多數的週末,我們被迫前往曼哈頓參觀博物館及藝廊,即使是出門度假,白天也有參觀教學行程,晚間則要解答測驗題與數學題。母親擁有語言博士學位,標準高,期許更高,這一點可能讓她的孩子心生恐懼,但是她百分百相信我們能夠達到她的目標,甚至還能超越她的目標。因此,我們篤信自己只要找出達成理想的途徑就行了。
母親指導我們的智力發展,父親則負責體能健康。學校裡的朋友吃洋芋片、冰棒當零食,父親給我們吃的卻是腰果與梅乾。父親是醫生(他的父親與祖父也行醫),堅持攝取健康的營養,從事家庭醫學專科,與母親一塊工作。母親後來受了營養師與血檢師的專業訓練,所以能夠協助父親經營診所,替病患設計營養食譜,也負責檢驗血液。爸媽對病人灌輸健康指導方針,也決心要小孩在家照著做,所以每天早晨讓每個孩子吞下多種維他命,每日也供應一定份量的新鮮蔬果。我們討汽水喝時,爸媽要我們喝加了薑汁的臭氧水,當時我對此可能相當不滿,說不定是我最不滿的事,我不過是想與同齡孩子一樣吃吃垃圾食物罷了。不過我現在很感激他們,因為我不記得小時候生過病。
幸好,爸爸的無糖、無精緻碳水化合物的規定有一條例外,那就是義大利外婆的糕餅甜點,外婆才不許他拒絕。
「Che tipo di torta vorresti?」你今天想吃那種糕餅?每天上午吃早餐時,外婆會這樣問我們。多虧有了外婆,我要好的朋友才能叫做奶油、糖、巧克力與麵包。
那些食物與糕點顯然發揮了作用,到了高三,我身高將近一百九十公分。我在校成績優秀,最重要的是,我熱愛運動,尤其是跑步。我天生容易亢奮,需要一個能夠發洩的管道。大學時代,在用功之餘,我每天跑將近十公里長的越野賽跑,還加入了團隊,雖然未曾鍛鍊出足以參加奧運的腿力,卻在大學中領會了有助於我保持競爭能力的運動家精神。除了運動之外,我生活各方面也都可說是「在跑道上衝刺」,無論是求學或完成學業之後,我都督促自己再往前多跑半公里路。在二○○○年春天,我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取得國際關係與羅曼語 雙學位,我總是對父母說:「搞不好我可以當間諜,從樹後跳出來大喊:『Bonjour!』(法語:你好)。」間諜沒做成,我反而去芝加哥一間顧問公司工作,隨即又跳槽到紐約的《Mademoiselle》雜誌社,而後又找到了《哈潑時尚》令人欣羨的工作。我當時二十三歲,大學畢業才一年,就順利進入美國首屈一指的時尚雜誌社擔任時尚助理。
我熱愛大學畢業後的新生活。每天上午,我離開位於曼哈頓東區的小套房,穿越十六個馬路口,來到五十三街工作。我並非一直大步邁進,走到每一個十字路口時,還得在私家車與計程車組成的車陣中左躲右閃,隨著成千上萬前往中城辦公室的人潮前進,或者在膽敢緩步慢行的觀光客前方急速猛衝。一跨出電梯門,我便直接走向辦公桌,查看當下或五分鐘前需要我特別處理的待辦清單。這可不是普通的辦公室工作,我整天跑來跑去,一接到通知,便必須立即將樣品送回時裝公司。我老是不斷在走廊衝刺,推著一排排上架的衣服給主編批准,還要負責確認每一件衣服與配件在模特兒前來拍攝特寫鏡頭前準備妥當。我非常喜愛這狂熱與刺激的一切,在充滿創意與才幹的大團隊中,扮演我小螺絲釘的角色。
那時我常常在工作,往往在辦公室待到晚間十點,一顆心都放在工作上。為了維持身材,我每日繼續規律慢跑,工作以外就只有這項主要的活動。我當時單身,甚至沒有約會對象,沒空社交,晚間時常得參加與工作有關的活動。我並沒有察覺生活略顯單調,因為朋友都是同樣的處境,我們的重心不在於成家或出雙入對,我們正努力成為各自所選的領域中的成功人士。我跟同儕一樣,不斷想著以後的事,我想晉升成為雜誌編輯,但是明白必須先證明自己的實力。到了二○○二年春天,我在《哈潑時尚》工作滿一年了,居然有間紐約重要的公關公司來挖角我,我知道公關界的工作能使我明白這個產業的另一面,之後若能重返雜誌圈,會更有機會往上爬。因此,雖然熱愛《哈潑時尚》的工作,我明白自己接下來必須走這一步,所以還是遞出了辭呈。我一直奔跑,我不想原地不動,我要促使自己更上層樓。
受傷的前一個星期,我與爸媽、妹妹前往佛羅里達州度幾天假,那是二○○二年陣亡將士紀念日 的週末連假,我們訂了一間很舒適的海灘旅館。每天早上,妹妹跟我到沙灘上跑步,我還記得腳底濕沙一路驅策我的感覺,以及晨光打在臉龐上的溫暖愜意。每晚我們一面欣賞海水,一面享用晚餐,小艇碼頭投射出的光輝在海上明滅不定。我們互相敬酒,值得慶賀的事情好多好多:我快開始新的工作,妹妹夏洛蒂剛從曼哈頓學院畢業,秋天即將進入紐約大學就讀生物學碩士班,爸爸對此非常開心。爸媽含辛茹苦讓我們各人完成了學業,因此么女大學畢業對他們而言是一個真正的里程碑,他們就快走到人生的新階段。爸媽當年五十多、快六十歲了,所以很快就談起了退休計畫。哥哥與新婚妻子度假去了,沒有與我們一道前來,但是我們也為他舉杯慶賀,他在資訊科技業工作,並搬進了新居。世事皆順利。
在陣亡將士紀念日(星期一),我比其他家人提早一週離開佛羅里達,返回了工作崗位。那是我在雜誌社的最後一星期,同事在週四為我舉辦了簡單的離職聚會,我們享用杯子蛋糕與冰淇淋。我雖然難過就要離職,眼前即將展開的新篇章卻令我情緒激昂,我感覺到一種位於新鮮事物起始點的期盼。
隔天是星期五,我從紐約的賓州火車站搭火車前往長島度週末。一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替我跟一群人牽上線,那群年輕的專業人士與我年紀相當,在暑假期間租了一間海灘別墅,他們共有八個人還是九個人,需要再多一人幫忙分攤租金,於是我把握了這個機會。城市的夏天鬱悶難受,我那狹隘的公寓擺了床鋪與衣架,再加上簡易的小廚房,所剩空間寥寥無幾。我在海灘可以享受附有庭院與泳池的大屋子,而且離海只有幾分鐘的腳程。
前往那棟別墅耗時約三個小時。抵達車站後,我下了火車,將旅行袋掛在肩上,從車站出發,走了一小段的路。那是一個美好而暖和的五月夜晚,彷彿承諾將有一整個夏天在等著我,我期待明天看見海灘,在浪潮中游泳。抵達時,多數合租房子的新室友已經到了那裡,我們彼此自我介紹。在一群人中,只有我是陌生人,可是人人都立即讓我覺得自己很受歡迎。他們邀請我一道前往鄰居家吃晚餐,我接受了,時候不早了,我已經餓了。晚餐以墨西哥為主題,屋外一張大桌子擺了墨式食物與玉米餅。那個晚上,我又是認識朋友,又是閒話家常,問問每個人是做什麼的、住在城裡的哪一區、夏天有什麼計畫。
由於這一晚是如此之愉快,晚餐後我決定在就寢前先去泳池泡一下。這時,夜色已深,泳池光線昏暗,但是池水看似令人心動。我二十四歲,才要開始大顯身手,生活裡的每一件事看起來都安排得妥妥貼貼的,就等著我往下一步走去。我無從得知前方有什麼,自以為人生會持續往前推移,因為我只知道這件事。
我逕行躍入水中。
前言
前一陣子,我開始反覆做著同一個夢。在夢裡,我飄浮移動,身體失去重力,心靈感受到徹底的自在與安詳。我鎮定從容,保持清楚的意識,在悄然無聲中並未感到不安。我沐浴在一團完全包圍住我的溫暖白光中,簡直就像飄浮在雲端上。
夢太過驚人,我於是醒了過來,立刻被拉到陸地,返回現實。我並沒有漂浮,我並沒有失去重力,我有骨有肉,而且比多數人更受制於地心引力。因為我的脊髓受損,我無法感覺或移動大多數的身體部位,躺在床上彷彿會有股無形的偌大力量往下壓迫著我,除非有人協助,否則我難以翻身,難以調整枕頭,就連拉起被單...
目錄
前言
作者序
第一部 娃娃學步
事故發生前
不知何故還有呼吸
唱歌才能呼吸
開釋
展開物理治療
新作息
越過人行道
瑪丹娜
穆里維太太
繼續前進
調適
避之不談的話題
一年了
第二部 下一步
嘿,看誰在走路!
醫生之子
李維效應
學會堅持立場
著陸
術後
底特律
第三部 邁開腳步
現在該怎麼辦呢?
茉莉純露
你今天想做什麼?
串起點點滴滴
二十九歲
新知覺
李維基金會
重生
尾聲
今時今日
前言
作者序
第一部 娃娃學步
事故發生前
不知何故還有呼吸
唱歌才能呼吸
開釋
展開物理治療
新作息
越過人行道
瑪丹娜
穆里維太太
繼續前進
調適
避之不談的話題
一年了
第二部 下一步
嘿,看誰在走路!
醫生之子
李維效應
學會堅持立場
著陸
術後
底特律
第三部 邁開腳步
現在該怎麼辦呢?
茉莉純露
你今天想做什麼?
串起點點滴滴
二十九歲
新知覺
李維基金會
重生
尾聲
今時今日
商品資料
出版社:繁星出版出版日期:2011-12-21ISBN/ISSN:978986619474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