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赫赫
定價:NT$ 280
優惠價:88 折,NT$ 246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水田之春》的世界
爲什麼要主動創造出《水田之春》這個獨特空間呢?或許僅僅是希望將讀者留在此地,甚至離開了作品,也能在心中繼續留下作品的情感、洞見、溫度與力量,讓自己與讀者留在這樣的世界裡頭一起成長。
《水田之春》的寫作心懷,一開始是以陪伴親人療傷為起點,走向觀照與結晶的尋道之路,是尋道型的療傷系寫作,在受苦中煉淨完成自我,也因受苦察覺天地事物之苦,產生救贖心志與力量。
《水田之春》詩集共七輯30首作品,大都為十行以內的兩段式小詩。初稿約完成於2007年2月,2008年5月第一輯〈水田之春〉完成編組,並發表於同年苗栗縣夢花文學獎;從2007年初到2009年底經過多次刪削,2009年9月完成後續其它輯編組後,方於2009年12月正式定稿,且確定最後形式。
《水田之春》形式上採取了兩段式的短詩,是以「一河兩岸」的格局,也就是此岸、彼岸的結構,創造兩岸之間的空白(意識上的空),進行意識的蛻變或轉化。
散文中〈紅癌中盛開的苦花〉(2006)寫在《水田之春》之前,且發表於同年苗栗縣夢花文學獎,詩中許多意象都是醞釀孵育於此,可視為與《水田之春》相互轉注之作,一併收入,可作為《水田之春》攻略秘笈。
七輯組詩包含七個療癒面向
《水田之春》的出版涉及自我療傷、自我完成與分享的過程,七輯組詩包含七個療癒面向,「七」在《水田之春》本身就意味著靈性之旅途,是面對心中暗影、屠掉火龍(禪宗則有安禪制毒龍的隱喻),取回聖杯(鑰匙)的朝聖之旅。
「水田」為引領全詩的主意象,也是藉病痛映照生命課題、觀照身心療癒起伏關係、燃燒業果使生命趨向結晶的「神聖空間」;罹癌與面癌過程的重要事件則成為節點,是復返生死,生命得以一再更新的「神聖事件」,放在時間的脈絡則成為「節慶」,是紀念人在面對生死過程中,面見神(道)、經歷神(道)的「神聖節慶」。
綜觀詩集《水田之春》運用了較多的宗教典故或象徵,並試圖推陳出新。或以言說傳統為基礎,更新內涵以與當代意識扣連,或是在歷史脈絡上往前推衍,從時代格局上促成新的認知與表達;因此,各種意象是來自不同宗教的修正系統,再從自身的體驗出發,予以會通而有所取用。
懸掛於水田之春觀照場域的謎題,對於想要解開自身如何歸鄉之謎的讀者,可參考自身尋道經歷,過往經歷即是一部尋道辭典,過往尋道功法即是一把解謎之鑰。
登錄水田之春的鑰匙
進入水田之春觀照場域的讀者們,可以把30首詩視為30張牌,每張牌裡的詩句都隱藏有意象,引導我們沉思冥想,讓浮現的主題及其意義,協助我們完成一場心靈療癒旅程。
從開始的「水田之春」到旅途的最終點也是至高點的「灰色的路」,每一輯的詩題「水田之春」、「霧中水月」、「寂靜的夜」、「一棵病的老樹」、「傷者」、「旅行的死亡」、「灰色的路」,分別從土地、水、火、木、金、風、空等元素支取力量,然後,在各輯組詩中又與地、水、火、風、空等元素交叉連結,應對出不同的複合元素影響下的力量類型,所以,對讀牌者來說,每一張牌可從自然元素的特質去理解意義或是處境,啟示通常隱藏其間。
無論取出哪一輯哪首詩,解牌時,只要記得各種自然元素都是協助心靈與身體面對生命課題的橋樑,那麼,無論牌面上的詩句呈現晦澀或明朗、灰調或彩度強烈,它都只是通往瞭解生命實相的一面鏡子,旅途中的幽谷、曠野、荒山、河流、海洋、市集,都只是暫留的渡口,不從高低先後論斷層次,最終此岸成彼岸,自己是擺渡人也是舟中客。
作者簡介:
薛赫赫
本名薛淑麗。出生於屏東內埔鰻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曾就讀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長年關注宗教會通領域。
作為一個詩人,我想回到這顆可相應天地萬物的初心,建造一座本心煥發,內外澄瑩的「光之字屋」。
譯者簡介:
紀慈
崇拜繆斯女神,喜創造。閒暇廣讀文學。熱愛藝術。生活恬淡自如。如此而已。
何孟昭
喜愛探究生命的本質,自許自古今中外的經典裡,從日常生活的學習中回歸見素抱樸之美。
名人推薦:
在靜美田園裡安頓位置
莫渝
出版詩集有幾層意義,首先,自然是宣示效用,宣示作品的份量足以擠身「詩人」或作家行列,換句話說,取得詩人身分證;其次,整理自己的情緒,告知世人我的喜怒哀樂,或者與社會脈動一致;第三,現階段我的文字努力,我還在進行中;以及告知繆斯:我在此,請望望我。也許尚有更多理由與意義,姑且列舉四項。
薛淑麗《水田之春》的集印,屬於上述哪一種理由,作者未明講,我不得而知。從閱讀她的文字,似乎有意藉由這樣的書寫,覓尋文字,慰藉自己的心緒,安頓自我的位置。她說:「我在挫折中生出懷疑,然後,把這一切的瞥見,都丟入了自身的孔洞,在恐懼中淹沒於茫茫裡。╱╱直到父親罹癌,裹在靈魂上那層名叫『自憐』的薄膜,終於褪去,無可逃避阻擋的,我觸碰了「真實」。╱╱……能在茫茫中刻出篩掉雜質的紀念物,標誌著脫去了多餘之物後逼近的所在,純粹的存在。╱╱……她說出了自己。」
這讓我想起友人岩上的詩〈星的位置〉首段:「我總想知道╱自己的宿命星在甚麼位置╱有否閃爍燦然的光輝」岩上這首詩,藉「天上一顆星,地面一個人」的俗諺,企圖找尋自己星宿的位置,約1970年(32歲)作品。
轉換「我思,故我在」,寫作,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當薛淑麗她「說出了自己」,即表示完成詩集《水田之春》之際,她也安頓了自己。透過詩作,既渲瀉自己的心緒,也見到自己的存在意義與位置,或許就是薛淑麗這本詩集的價值。
縱觀薛淑麗詩集《水田之春》七輯30首作品,大部份是兩段式的小詩,十行以內,初稿大都完成於2007年2月。是什麼因素在這個時間點,讓她以短詩方式抒發?試著先瀏覽這些詩作。
七輯詩作,第一輯「水田之春」,前引之言,說明寫作背景:父親罹病,陪侍在側,藉夜晚散步,調適心思,並從黝黑的水田中感受到時節變化的神秘生命力。六首詩題,依序為:秋分、大雪、立春、驚蟄、清明、夏至,這六個節氣或許是寫作的時間,因為就內容言,兩者似乎無關。倘若丟開詩題的絆腳,以編號為組詩方式,可能更可以領會「水田之春」整體意象的呈現,也就是作者所言水田之美的生命力。作者從第一首水田裡的模糊影像(為長輩操心)到第六首的「不再懷疑的亮」,可以看出她一路心靈煎熬的脈絡。六首中,第二首,幾組意象「築巢」、「縫隙」等掌握準確清晰,「針管、藥劑、病院中的呻吟╱都在喉嚨裡疲倦地築巢」、「這是火焰燒出的鳥╱從傷者的血液流出歌」最能傳達作者的傷懷,觸動讀者的感受。如是閱讀,反而有豁然開朗的心境。
第二輯「霧中水月」,五首詩題為:上下茫茫、內外茫茫、黑白茫茫、虛實茫茫、陰陽茫茫;霧,與人迷茫、視覺模糊,作者心中承受著親情病痛的壓力,也有難遣的無奈,外界實境的茫霧,內心無助的茫然,使得作者一下子「忘記自己的臉」,一下子「重疊成自己的臉」,一下子「變化著臉」,一下子「找尋到自己的臉」,抓不牢的霧中水月,印鑑紛紜錯綜的「自我」。
第三輯「寂靜的夜」,五首詩:雷火、烽火、劫火、燭火、煙火。火,有光明,也帶毀滅。在寂靜的夜裡,作者心中之「火」,由強、大、凶,逐漸轉弱、小、柔,見到自己情緒的趨緩:「從自己的夢境中醒來╱不再轉向黑暗的天空╱從自己的暗影中爬出╱歌聲傳入土地」(〈燭火〉);作者掙脫「虛妄的夢」,「白鳥貼著岩石飛行╱銜透明的葉子╱照著天空上的魚和陰影中的果實╱晶亮,它們都是掛在枯枝上閃爍的字」(〈煙火〉);白鳥,彷彿火浴後的鳳凰,為作者引進光明的慰藉。
第四輯「一棵病的老樹」,兩首詩:命運的癌、灰色病院。負面的語詞「餘燼」出現三次,另有苦楚、暗影,以及「黑鳥穿梭在之間,盤旋」。作者父親罹病的陰影縈懷不去,那是一棵病的老樹。
第五輯「傷者」,四首詩:腐、痛、瘤、十字繃帶。較之前一輯,這四首詩寫得極隱晦艱澀,句句連結的間隔太寬,不易捕捉作者意欲傳達(告知)的傷痛。類似的詩句,也出現在第六輯「旅行的死亡」,輯名即出現難懂,在旅行中死亡?抑死亡的旅行?在旅行中碰見死亡?本輯四首詩:一瞬、夢中走、在孔竅中、出竅。「白花」、「兩座原始的隧道」、「孔竅」,應該意有所指,但如何傳達給讀者?至於「死亡,不再是植物的形式」,同樣費解。此輯的〈夢中走〉,對稱的兩段六行詩,還能稍微領會某些作者想要追雲逐夢的意念。
第七輯「灰色的路」,四首詩:岔口、夕陽、回家、潔淨的村落。抖落前兩輯的夢囈情境(紫色的夢境),回復現實情境,「在枯枝上長出嫩葉╱它認出自己╱在草叢中發出蟲聲╱它認出自己」,作者在家鄉「潔淨的村落」找回自我。
詩的寫作,要破除固定反應與制約反射,透過「去熟悉化」(defamiliarization)觀點,接受陌生化,產生新鮮、新奇的感覺,但不能刻意雕琢隱晦,形成有句無篇,夢囈文句,此現象充斥詩壇某些流行的弊病,還被認為是「詩人的特權」。薛淑麗似乎亦受到感染。
整本詩集《水田之春》,看似一串珠鍊,串連作者的憂思、感懷傷痛,以及承受瀕臨死亡威脅的無奈。透過黝黑水田與家鄉(有「霧鄉」之稱的三義)濃重霧氣的朦朧,在隱晦的文字堆,作者覓得自己。如是,詩文學的閱讀與寫作,對作者言,何嘗不是一種安撫及療癒的媒介。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薛赫赫
優惠價: 88 折, NT$ 246 NT$ 2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水田之春》的世界
爲什麼要主動創造出《水田之春》這個獨特空間呢?或許僅僅是希望將讀者留在此地,甚至離開了作品,也能在心中繼續留下作品的情感、洞見、溫度與力量,讓自己與讀者留在這樣的世界裡頭一起成長。
《水田之春》的寫作心懷,一開始是以陪伴親人療傷為起點,走向觀照與結晶的尋道之路,是尋道型的療傷系寫作,在受苦中煉淨完成自我,也因受苦察覺天地事物之苦,產生救贖心志與力量。
《水田之春》詩集共七輯30首作品,大都為十行以內的兩段式小詩。初稿約完成於2007年2月,2008年5月第一輯〈水田之春〉完成編組,並發表於同年苗栗縣夢花文學獎;從2007年初到2009年底經過多次刪削,2009年9月完成後續其它輯編組後,方於2009年12月正式定稿,且確定最後形式。
《水田之春》形式上採取了兩段式的短詩,是以「一河兩岸」的格局,也就是此岸、彼岸的結構,創造兩岸之間的空白(意識上的空),進行意識的蛻變或轉化。
散文中〈紅癌中盛開的苦花〉(2006)寫在《水田之春》之前,且發表於同年苗栗縣夢花文學獎,詩中許多意象都是醞釀孵育於此,可視為與《水田之春》相互轉注之作,一併收入,可作為《水田之春》攻略秘笈。
七輯組詩包含七個療癒面向
《水田之春》的出版涉及自我療傷、自我完成與分享的過程,七輯組詩包含七個療癒面向,「七」在《水田之春》本身就意味著靈性之旅途,是面對心中暗影、屠掉火龍(禪宗則有安禪制毒龍的隱喻),取回聖杯(鑰匙)的朝聖之旅。
「水田」為引領全詩的主意象,也是藉病痛映照生命課題、觀照身心療癒起伏關係、燃燒業果使生命趨向結晶的「神聖空間」;罹癌與面癌過程的重要事件則成為節點,是復返生死,生命得以一再更新的「神聖事件」,放在時間的脈絡則成為「節慶」,是紀念人在面對生死過程中,面見神(道)、經歷神(道)的「神聖節慶」。
綜觀詩集《水田之春》運用了較多的宗教典故或象徵,並試圖推陳出新。或以言說傳統為基礎,更新內涵以與當代意識扣連,或是在歷史脈絡上往前推衍,從時代格局上促成新的認知與表達;因此,各種意象是來自不同宗教的修正系統,再從自身的體驗出發,予以會通而有所取用。
懸掛於水田之春觀照場域的謎題,對於想要解開自身如何歸鄉之謎的讀者,可參考自身尋道經歷,過往經歷即是一部尋道辭典,過往尋道功法即是一把解謎之鑰。
登錄水田之春的鑰匙
進入水田之春觀照場域的讀者們,可以把30首詩視為30張牌,每張牌裡的詩句都隱藏有意象,引導我們沉思冥想,讓浮現的主題及其意義,協助我們完成一場心靈療癒旅程。
從開始的「水田之春」到旅途的最終點也是至高點的「灰色的路」,每一輯的詩題「水田之春」、「霧中水月」、「寂靜的夜」、「一棵病的老樹」、「傷者」、「旅行的死亡」、「灰色的路」,分別從土地、水、火、木、金、風、空等元素支取力量,然後,在各輯組詩中又與地、水、火、風、空等元素交叉連結,應對出不同的複合元素影響下的力量類型,所以,對讀牌者來說,每一張牌可從自然元素的特質去理解意義或是處境,啟示通常隱藏其間。
無論取出哪一輯哪首詩,解牌時,只要記得各種自然元素都是協助心靈與身體面對生命課題的橋樑,那麼,無論牌面上的詩句呈現晦澀或明朗、灰調或彩度強烈,它都只是通往瞭解生命實相的一面鏡子,旅途中的幽谷、曠野、荒山、河流、海洋、市集,都只是暫留的渡口,不從高低先後論斷層次,最終此岸成彼岸,自己是擺渡人也是舟中客。
作者簡介:
薛赫赫
本名薛淑麗。出生於屏東內埔鰻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曾就讀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長年關注宗教會通領域。
作為一個詩人,我想回到這顆可相應天地萬物的初心,建造一座本心煥發,內外澄瑩的「光之字屋」。
譯者簡介:
紀慈
崇拜繆斯女神,喜創造。閒暇廣讀文學。熱愛藝術。生活恬淡自如。如此而已。
何孟昭
喜愛探究生命的本質,自許自古今中外的經典裡,從日常生活的學習中回歸見素抱樸之美。
名人推薦:
在靜美田園裡安頓位置
莫渝
出版詩集有幾層意義,首先,自然是宣示效用,宣示作品的份量足以擠身「詩人」或作家行列,換句話說,取得詩人身分證;其次,整理自己的情緒,告知世人我的喜怒哀樂,或者與社會脈動一致;第三,現階段我的文字努力,我還在進行中;以及告知繆斯:我在此,請望望我。也許尚有更多理由與意義,姑且列舉四項。
薛淑麗《水田之春》的集印,屬於上述哪一種理由,作者未明講,我不得而知。從閱讀她的文字,似乎有意藉由這樣的書寫,覓尋文字,慰藉自己的心緒,安頓自我的位置。她說:「我在挫折中生出懷疑,然後,把這一切的瞥見,都丟入了自身的孔洞,在恐懼中淹沒於茫茫裡。╱╱直到父親罹癌,裹在靈魂上那層名叫『自憐』的薄膜,終於褪去,無可逃避阻擋的,我觸碰了「真實」。╱╱……能在茫茫中刻出篩掉雜質的紀念物,標誌著脫去了多餘之物後逼近的所在,純粹的存在。╱╱……她說出了自己。」
這讓我想起友人岩上的詩〈星的位置〉首段:「我總想知道╱自己的宿命星在甚麼位置╱有否閃爍燦然的光輝」岩上這首詩,藉「天上一顆星,地面一個人」的俗諺,企圖找尋自己星宿的位置,約1970年(32歲)作品。
轉換「我思,故我在」,寫作,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當薛淑麗她「說出了自己」,即表示完成詩集《水田之春》之際,她也安頓了自己。透過詩作,既渲瀉自己的心緒,也見到自己的存在意義與位置,或許就是薛淑麗這本詩集的價值。
縱觀薛淑麗詩集《水田之春》七輯30首作品,大部份是兩段式的小詩,十行以內,初稿大都完成於2007年2月。是什麼因素在這個時間點,讓她以短詩方式抒發?試著先瀏覽這些詩作。
七輯詩作,第一輯「水田之春」,前引之言,說明寫作背景:父親罹病,陪侍在側,藉夜晚散步,調適心思,並從黝黑的水田中感受到時節變化的神秘生命力。六首詩題,依序為:秋分、大雪、立春、驚蟄、清明、夏至,這六個節氣或許是寫作的時間,因為就內容言,兩者似乎無關。倘若丟開詩題的絆腳,以編號為組詩方式,可能更可以領會「水田之春」整體意象的呈現,也就是作者所言水田之美的生命力。作者從第一首水田裡的模糊影像(為長輩操心)到第六首的「不再懷疑的亮」,可以看出她一路心靈煎熬的脈絡。六首中,第二首,幾組意象「築巢」、「縫隙」等掌握準確清晰,「針管、藥劑、病院中的呻吟╱都在喉嚨裡疲倦地築巢」、「這是火焰燒出的鳥╱從傷者的血液流出歌」最能傳達作者的傷懷,觸動讀者的感受。如是閱讀,反而有豁然開朗的心境。
第二輯「霧中水月」,五首詩題為:上下茫茫、內外茫茫、黑白茫茫、虛實茫茫、陰陽茫茫;霧,與人迷茫、視覺模糊,作者心中承受著親情病痛的壓力,也有難遣的無奈,外界實境的茫霧,內心無助的茫然,使得作者一下子「忘記自己的臉」,一下子「重疊成自己的臉」,一下子「變化著臉」,一下子「找尋到自己的臉」,抓不牢的霧中水月,印鑑紛紜錯綜的「自我」。
第三輯「寂靜的夜」,五首詩:雷火、烽火、劫火、燭火、煙火。火,有光明,也帶毀滅。在寂靜的夜裡,作者心中之「火」,由強、大、凶,逐漸轉弱、小、柔,見到自己情緒的趨緩:「從自己的夢境中醒來╱不再轉向黑暗的天空╱從自己的暗影中爬出╱歌聲傳入土地」(〈燭火〉);作者掙脫「虛妄的夢」,「白鳥貼著岩石飛行╱銜透明的葉子╱照著天空上的魚和陰影中的果實╱晶亮,它們都是掛在枯枝上閃爍的字」(〈煙火〉);白鳥,彷彿火浴後的鳳凰,為作者引進光明的慰藉。
第四輯「一棵病的老樹」,兩首詩:命運的癌、灰色病院。負面的語詞「餘燼」出現三次,另有苦楚、暗影,以及「黑鳥穿梭在之間,盤旋」。作者父親罹病的陰影縈懷不去,那是一棵病的老樹。
第五輯「傷者」,四首詩:腐、痛、瘤、十字繃帶。較之前一輯,這四首詩寫得極隱晦艱澀,句句連結的間隔太寬,不易捕捉作者意欲傳達(告知)的傷痛。類似的詩句,也出現在第六輯「旅行的死亡」,輯名即出現難懂,在旅行中死亡?抑死亡的旅行?在旅行中碰見死亡?本輯四首詩:一瞬、夢中走、在孔竅中、出竅。「白花」、「兩座原始的隧道」、「孔竅」,應該意有所指,但如何傳達給讀者?至於「死亡,不再是植物的形式」,同樣費解。此輯的〈夢中走〉,對稱的兩段六行詩,還能稍微領會某些作者想要追雲逐夢的意念。
第七輯「灰色的路」,四首詩:岔口、夕陽、回家、潔淨的村落。抖落前兩輯的夢囈情境(紫色的夢境),回復現實情境,「在枯枝上長出嫩葉╱它認出自己╱在草叢中發出蟲聲╱它認出自己」,作者在家鄉「潔淨的村落」找回自我。
詩的寫作,要破除固定反應與制約反射,透過「去熟悉化」(defamiliarization)觀點,接受陌生化,產生新鮮、新奇的感覺,但不能刻意雕琢隱晦,形成有句無篇,夢囈文句,此現象充斥詩壇某些流行的弊病,還被認為是「詩人的特權」。薛淑麗似乎亦受到感染。
整本詩集《水田之春》,看似一串珠鍊,串連作者的憂思、感懷傷痛,以及承受瀕臨死亡威脅的無奈。透過黝黑水田與家鄉(有「霧鄉」之稱的三義)濃重霧氣的朦朧,在隱晦的文字堆,作者覓得自己。如是,詩文學的閱讀與寫作,對作者言,何嘗不是一種安撫及療癒的媒介。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