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14張CD、650分鐘的豐富內容讓您走進曹雪芹的美學世界。
◎經典文學的最佳入門、進階導聆有聲書,從未讀過紅樓夢的讀者可以輕鬆了解這一部經典文學的故事情節,熟悉紅樓夢文學世界的讀者更可從中得到新觀點,看到新視野。
作者簡介:
【主講人簡介】
陳韻琳現為自由作家、宇宙光雜誌社主編、聯合電子報藝文報主筆、心靈小憩藝文專業網站企劃總監、IC之音電台「新世紀花園」節目主持人。著作:《假想敵》短篇小說、《虛擬》中篇小說集、《過招》陳韻琳評論集、《走出框框的人生》散文集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紅樓裡,一場越追越真的夢 ── IC之音發行序
近年來,全球掀起一股中國熱;中國文學四大名著之中的《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紛紛被改編成電視劇、躍上電影大螢幕,甚至在西方國家也大放異彩!同為四大名著的《紅樓夢》,也以各種不同方式獲得全新的詮釋。
和西方的莎士比亞傳世之作一樣,《紅樓夢》寫的是真實的人性浮沈、表達的是大時代下各色人物的生命之歌。《紅樓夢》裡沒有如《西遊記》的奇幻情節,也沒有可比《三國演義》的浩大戰爭場面,但在中國文學史上,它卻是最重要的一部小說。中國小說自明朝開始,但直到清乾隆年間,曹雪芹寫下《紅樓夢》,小說成就才達到頂峰。《紅樓夢》裡角色之多樣、人性刻劃層次之豐富,對於當時風俗、民情、建築、藝術、醫藥、食物、衣飾…等描繪之細膩,誠如魯迅所言:「自有紅樓夢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被打破了。」曹雪芹的《紅樓夢》到清末民初發展成為「紅學」,使得紅樓裡的這場夢,不再只是一個故事,也不再只是一位作家的代表作,它讓數百年來千千萬萬的追夢人,繾綣不已於紅樓裡的萬般風情。
IC之音「新世紀花園」節目主持人陳韻琳是位自由作家,並且擔任許多讀書會指導老師、固定在園區內外舉行講座。因為積累了多年的文學素養與教學演講的經驗,所以節目中,不論是電影、文學、音樂、藝術,她都能以熟稔且親切的方式暢快分享。當節目推出《紅樓夢》系列時,聽眾在交流網頁回應表示:聽韻琳賞析的《紅樓夢》,不只條理分明、深入淺出,更能一邊沈醉紅樓裡的故事,一邊又探出夢境看看自己的生命。
《紅樓夢》系列播畢之後,聽眾要求出版有聲書的意見紛至沓來。IC之音推出《爲成人說故事-陳韻琳說紅樓》有聲書,將以14集的內容,全面收錄節目中的精闢賞析:黛玉葬花的意涵是什麼?寶釵與黛玉個性哪裡大不同?讀者心目中誰適合做寶玉的妻子?寶玉和熙鳳的關係又如何呈現出男女世界的二元對立?
紅樓裡,這場橫亙數百年的夢,越是追尋、越是真實。IC之音邀請您,一起做個追夢人。聽韻琳為您說說紅樓裡的故事,和您一起沈醉夢境,看見真實的生命。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紅樓裡,一場越追越真的夢 ── IC之音發行序
近年來,全球掀起一股中國熱;中國文學四大名著之中的《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紛紛被改編成電視劇、躍上電影大螢幕,甚至在西方國家也大放異彩!同為四大名著的《紅樓夢》,也以各種不同方式獲得全新的詮釋。
和西方的莎士比亞傳世之作一樣,《紅樓夢》寫的是真實的人性浮沈、表達的是大時代下各色人物的生命之歌。《紅樓夢》裡沒有如《西遊記》的奇幻情節,也沒有可比《三國演義》的浩大戰爭場面,但在中國文學史上,它卻是最重要的一部小說。中...
章節試閱
記者訪問稿
寫、虛擬、真善美--訪問陳韻琳
文/徐琬婷
當純粹的文學再也滿足不了她的時候,她決定要更貼近大眾,尋找人性的真善美。
「寫」的歷史
陳韻琳,台大歷史系畢業。從中文轉成歷史,是因為歷史更四通八達,同時也更吸引著喜歡研究人類心理的她。大二開始就定期在中央日報發表文章,大學畢業就出版了他生平第一本書。大學時代第一篇作品「貝多芬與布穀鐘」,為她奪得了第一屆台大文學獎。愛寫作的她,時常思索著「為什麼別人要看我的書?」這個概念影響了她的寫作風格。「我不喜歡純文學,我認為創作就是要普及人群。」她特別重視文化議題,在1992年創作的「失根的樹」,藉著兩名分別為「外省第二代」與「台灣人子弟」為不同背景的年輕人,面對台灣本土意識與中國展開尋根之路。這個被陳韻琳稱為「我將會有至少十年無法再生產這等水平的小說」的作品,是她嘔心瀝血的創作。「每次在寫的過程中,我都會與現實脫節,好像我就是那田曉慧(台灣人子弟)。」從台北搬到高雄,讓她從尋根氛圍較淡的北部一下被放到渴望尋找自己家鄉的南部,在大時代的動盪與不安下,霎時之間她像失了根的樹木,不知自己從何而來。內心的激動,促使她寫下這篇動人的作品。
在我眼中的她,充滿智慧、氣質出眾,雙眼散發一股柔和卻閃耀的光芒。說話輕聲細語,話不多的陳韻琳,談到她再熟悉不過的寫作,也是用最簡潔卻最真誠的語氣告訴我:「寫作很辛苦。」對一個女作家而言,除了要歷經寫作,那種心智、靈魂從現實中抽離的掙扎苦痛外,還得要適時的回到真實,「我還要接送我的孩子呢!」身為母親,是離不開家的。現在的她也會組讀書會,主持電台節目,或受邀四處演講,不過她從未放棄寫作。寫作在不知不覺中,已成為了她離不開的根。
虛擬
「虛擬」是陳韻琳出版的一本書名,這個名詞同樣也暗示了她的寫作發展。陳韻琳的人生不只寫作,隨著先生從台北來到新竹後,基督徒的她同時也在教會輔導學生。學生不經意的一段話,開啟了她人生的轉變--學會上網。網路的發展,或許早已注定了如今web2.0的概念,它提供給愛寫作的人一個很好的發表平台。陳韻琳很早就投入了網路寫作,「當早期的平面作家還在批評網路發表太過草率膚淺時,我就已經置身其中了」陳韻琳說。她的文章雖多半刊登在宇宙光雜誌,但她還會化身為gospel(BBS的ID)在各網路或BBS上發表文章。她認為在1993-1995這段bbs的精華期裡,網路不存在著灌水,它像是給青澀懵懂的年輕作家們的試煉石,不需經過太繁複無情的琢磨,就可以向世人發表他們最純真的作品。而網路的方便性,卻也讓BBS越來越沉淪了。她曾經寫過「虛擬虛幻虛擬真實」,一篇與網路有關的作品,是由網路上的虛擬幻境與現實的不真實情境交織而成的故事。網路走到至今甚至可以稱為「萬惡淵藪」:謾罵、灌水、謠言、批鬥、駭客……無所不在,但就如同陳韻琳所言:「好的東西可以用各種方式表達」,因此她在網路上成立了「心靈小憩」。
心靈小憩從一開始類似電子報的發送,到現在成了吸引大批網友的互動式藝文網站,這裡是她的基地,她的源頭。心靈小憩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資料庫,每個月會推出不同的企劃主題,內容涵蓋人文、藝術、電影、文學、趨勢文化與藝文創作,由網友或陳韻琳本人共同發表,而這些資料在經年累月的累積下,形成了為數不小的資料庫;第二部份是藝文活動設計,這個設計的觸角不只限於小靈小憩上,更擴大到社區大學、廣播電台、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或讀書會中;最後一部份,就是開放給所有藝文網友的天地。網友們可以在這個虛擬社群中分享他們獲得的感動,或是心情日記,透過網路讀書會聯繫不相識的彼此,以文會友,進而成為相扶相持的成長伴侶。
成立十年了,到現在,心靈小憩還是她的一切。
走出框框的人生
除了經營寫作,她意外的接下IC之音廣播節目「新世紀花園」、在大學授課,還在社區大學、教會、網路上主持讀書會,成為多方位的媒體人。現在的她最喜歡讀書會,「我現在喜歡聽別人講勝過自己講,和年輕時的我不太一樣。」說到這我們都笑了起來。
現階段停止創作的她,轉為整理心靈的感動,分享給所有閱聽人。這個感動可能是來自於閱讀、電影,或甚至週遭的小事。當然,隨著歲月的增長,自己也會有不同層面的感受。非常喜愛看電影的她認為:「電影就像生命的投射」,在她心中電影是有生命的,她會探討主角的內心世界、研究電影的拍攝手法,融合場景、景框,再配上演員的演技、剪接、配樂等等,對每一幕做出自己的詮釋。對她來說,要解釋心靈是很複雜的。她用最溫和與感性的口吻說:「心靈包含了情感、個性、背景、環境……,由許多因素組合而成,對心靈的解析要端視於作者本身的深度與感度,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始終相信人性有善美面的她,認為不停的寫作是一種責任,是一種要將人類心靈美善發揚光大的使命感。「很多事情要不要做,都只在一念之間。強烈的使命感,讓我將思想化為行動。」她說這句話的時候,讓我非常感動。
陳韻琳的成長:從學生到母親,從平面作家到網路經營者,從主導者到傾聽者,從創作故事到追求心靈,就如同她的書名『走出框框的人生』,她選擇積極的面對不同的生活面貌,不自我侷限,這樣的態度亦成就了她豐富,且充滿智慧與深度的人生。
記者訪問稿
寫、虛擬、真善美--訪問陳韻琳
文/徐琬婷
當純粹的文學再也滿足不了她的時候,她決定要更貼近大眾,尋找人性的真善美。
「寫」的歷史
陳韻琳,台大歷史系畢業。從中文轉成歷史,是因為歷史更四通八達,同時也更吸引著喜歡研究人類心理的她。大二開始就定期在中央日報發表文章,大學畢業就出版了他生平第一本書。大學時代第一篇作品「貝多芬與布穀鐘」,為她奪得了第一屆台大文學獎。愛寫作的她,時常思索著「為什麼別人要看我的書?」這個概念影響了她的寫作風格。「我不喜歡純文學,我認為創作就是要普及人群。」她特別重...
作者序
◎主講人陳韻琳序言
我極其的鍾愛紅樓夢,它有最具美感的文學筆觸、登峰造極的人物刻畫、嚴謹的結構、宏觀文化的開闊視野,作者曹雪芹將他懷才不遇的生命史,轉化成一齣讓人動容的家族悲劇,細膩描繪的字裡行間,既充滿憐憫,復將了中國儒道文化各一軍。一本紅樓夢,已經可以預見五四文學革命、思想革命之必然,而女性主義、虛無主義也都可在此巨著中找到先聲。
但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在很早就分科、分科也太精細的時代,卻被大部分人棄讀。
當然,被棄讀的偉大作品不只是紅樓夢,重返全人關懷之路也不能單靠一本紅樓夢。為了重拾這些美好的文學作品,我在各類演講活動或通識教育課程中,一直進行著「為成人說故事」的事。可能文學巨著對早已放棄文學的人來說,有著壓死人的重量,可是「故事」卻不會,尤其對只在開車之際能獨處的忙碌成人更是如此。我所參與的「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就有一個座右銘:「成人也需要聽故事,因為,每一個故事都反映著一種不同的人生,讓我們隔著距離,觀看自己。」因此,我一遍又一遍對高中以上的成人說故事,而紅樓夢,是我說的故事中說得最多的一個。一說再說,竟也能用主題單元的方式,將紅樓夢整理成好幾個彼此相關又能各自獨立的故事,以量身打造給不同的場合。所以當我在IC之音「新世紀花園」節目中講紅樓夢主題時,是已「爐火純青」了。
承蒙IC之音聽眾一再抬愛,催促我把講說的紅樓夢主題單元,製作成有聲書,一催再催,竟成我心中之結,像是欠了一筆債似的,總覺得非還不可。多謝IC之音的支持,這願望終能完成。
就研讀文學作品來說,中國學者劉小楓提出的「價值現象學」方法,讓文學作品自己說話,透過文本呈現出文化價值,對我幫助非常大。紅樓夢中處處可看見徹底對立的兩個世界。寶玉黛玉寶釵三角戀情、賈府與大觀園、賈政與寶玉、男人與女人(以及像男人的女人王熙鳳、像女人的男人賈寶玉)、劉姥姥與妙玉,俱是各自極端發展成二元對立的兩種世界、兩種價值體系,彼此之間卻又如此的相互依存,最後兩個世界在悲劇中一併崩塌,呼喚著需要被更新的中國文化。劉小楓將紅樓夢與另一部偉大作品「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作比較,透過主角伊凡之語:「如果沒有上帝,一切作為都可被允許。」呈現著西方世界宣告「上帝已死」以後的價值焦慮。劉小楓說,這兩部作品都對二十世紀以後的世界,提出文化更新、價值更新的迫切需要——這世界需要「新人」 (New Creation) 。
如今已值二十一世紀,無論東西方,普遍面臨著解構、相對主義後的虛無,既不願堅持任何的信念、愛、盼望,對真、善、美的追求也遲疑不前,甚至對努力追求的人,會像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一般,竭盡所能的嘲笑譏諷、予以否定。價值崩解後的文化焦慮,在二十一世紀,並沒有一絲一毫的減少。回顧過去、前瞻未來,重說紅樓夢的故事,未嘗不是一種文化反思、價值反思、自我反思的機會。至少,我是這麼期待著的。
現在,就讓我們來說紅樓裡發生的故事吧!
◎主講人陳韻琳序言
我極其的鍾愛紅樓夢,它有最具美感的文學筆觸、登峰造極的人物刻畫、嚴謹的結構、宏觀文化的開闊視野,作者曹雪芹將他懷才不遇的生命史,轉化成一齣讓人動容的家族悲劇,細膩描繪的字裡行間,既充滿憐憫,復將了中國儒道文化各一軍。一本紅樓夢,已經可以預見五四文學革命、思想革命之必然,而女性主義、虛無主義也都可在此巨著中找到先聲。
但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在很早就分科、分科也太精細的時代,卻被大部分人棄讀。
當然,被棄讀的偉大作品不只是紅樓夢,重返全人關懷之路也不能單靠一本紅樓夢。為了重拾...
目錄
《為成人說故事-陳韻琳說紅樓》有聲書14集節目目錄
CD 01 注定悲劇的心靈伴侶—寶玉黛玉之戀1
CD 02 黛玉葬花與寶玉砸玉—寶玉黛玉之戀2
CD 03 木石情也難抵金玉配—寶玉黛玉之戀3
CD 04 花中之冠無情也動人—寶玉寶釵的婚配1
CD 05 有金玉卻不能成良緣—寶玉寶釵的婚配2
CD 06 賈政打寶玉事件始末—從父子不合看價值對立
CD 07 男女世界的二元對立—賈寶玉與王熙鳳1
CD 08 弄盡機關終誤人誤己—賈寶玉與王熙鳳2
CD 09 釵玉兩人的鏡像對照—襲人與晴雯
CD 10 脫塵出世與卑微求生—劉姥姥與妙玉1
CD 11 逍遙出世與民間疾苦—劉姥姥與妙玉2
CD 12 沒有官宦焉得逍遙?—賈府與大觀園1
CD 13 預言與宿命觀的世界—賈府與大觀園2
CD 14 宿命文學到五四革命—《紅樓夢》與《家》
《為成人說故事-陳韻琳說紅樓》有聲書14集節目目錄
CD 01 注定悲劇的心靈伴侶—寶玉黛玉之戀1
CD 02 黛玉葬花與寶玉砸玉—寶玉黛玉之戀2
CD 03 木石情也難抵金玉配—寶玉黛玉之戀3
CD 04 花中之冠無情也動人—寶玉寶釵的婚配1
CD 05 有金玉卻不能成良緣—寶玉寶釵的婚配2
CD 06 賈政打寶玉事件始末—從父子不合看價值對立
CD 07 男女世界的二元對立—賈寶玉與王熙鳳1
CD 08 弄盡機關終誤人誤己—賈寶玉與王熙鳳2
CD 09 釵玉兩人的鏡像對照—襲人與晴雯
CD 10 脫塵出世與卑微求生—劉姥姥與妙玉1
CD 11 逍遙出世與民間疾苦...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有聲CD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