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資治通鑑》原是寫給以皇帝為首的統治階層閱讀的經典,
甫一問世,便引起社會各階層極大關注,被奉為金科玉律、至上寶典。
歷代君王將相、文人墨客、各界要人,
乃至普通百姓,皆爭相拜讀,點評批注者不勝枚舉,
如今更成為後人爭相拜讀的文壇名作
《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通史,它繼承並發展了《左傳》寫人述事的特色,記錄了從周威烈王23年(西元前403年),到周世宗顯德6年(西元959年)間,1362年的歷史。司馬光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因此為帝王執政提供了詳盡的歷史參考。後人對其作用評價甚高:「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
治國的寶典,處世的玉律
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宋神宗
事關前代得失,甚有裨於治道—清聖祖康熙皇帝
宋人書,如司法溫公《資治通鑑》、馬貴與《文獻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顧炎武
作者簡介:
司馬光(西元1019年~1086年)歷時19年,於宋神宗元豐7年(西元1084年)將《資治通鑑》全書編修完成。期間用功勤苦,「日力不足,繼之以夜」,以至於「骸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宋史》本傳稱他「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由於他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因此其政治才華多為蒙蔽。其實,王安石變法進取的思想與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表現出來的對歷史經驗的冷靜思考,在本質上並非截然對立。
商品資料
出版社:西北國際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2-03-01ISBN/ISSN:978986621465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3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