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試閱
佛教傳入中國
儒、道、佛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中國三大傳統宗教(儒教算不算一個宗教呢?我們一般說是儒學,這裹姑且也把它稱作宗教)。這三個宗教中,儒教和道教是我們中國本土的、原汁原味的宗教,是“土特產”。儒教是孔子、孟子的學說,道教是老子、莊子的理論。那麼佛教呢?它是一個外來的宗教,是“洋貨”,是古印度的一個宗教。
佛袓是誰?
佛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不是虛構的神,按照佛教的說法,他是完全覺悟了的人。他的稱號很多,平時用得較多的是釋迦牟尼、佛陀、如來、世尊等。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他被神秘化了,從人變成了神,所以,現在人們都把他當做神來供奉和崇拜,這是不對的。我們信佛也好,拜佛也好,重要的是把他的思想理論轉化為自己的智慧,把他關於怎樣做人的開示轉化為自己的行動,而不僅僅是崇拜一尊人造的佛像。佛教的佛祖叫釋迦牟尼。他是一個甚麼樣的人呢?原來,他姓喬達摩,名叫悉達多,屬於釋迦部族,所以,人們就稱他為釋迦牟尼,這是梵文的音譯。“釋迦”意為“能”,“牟尼”意為“仁、儒、忍、寂”。兩者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或者可以解釋為“釋迦牟尼族的聖者”。他是公元前 6 世紀的人,大約與中國的孔子同一時代。
2500 多年前,古印度的西北部有個富饒美麗的王國叫做迦毗羅衛國,它的國王叫淨飯王,也就是釋迦牟尼的父親,所以,人們又把釋迦牟尼稱為悉達多太子。他的母親是摩耶夫人,人們尊稱她為摩訶摩耶,意思是偉大的摩耶。很可惜,在釋迦牟尼出生僅一週,摩耶夫人就去世了,釋迦牟尼是由父親和姨母養育成人的。釋迦牟尼從小就學習文化和武術,所以他後來既知識廣博,又武藝精強。他從小就有沉思的習慣,不貪戀王位和權力。而他父親一心想把王位傳給他,所以在他 16 歲時就為他娶妻,並生了小王子。但他一心想看普天之下百姓的生老病死問題。於是,在 29 歲那年,他脫下王子貴冠,辭別父皇和妻兒,出家修道,終於在一裸單缽羅樹下戰勝煩惱魔障,徹底覺悟,成了佛陀。隨後收徒說法,普度眾生。從此,佛教慢慢地從古印度向外流布,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那麼,佛教是甚麼時候傳到我們中國來的?按照文獻資料的記載,一般說是兩漢時期,也就是西漢、束漢時期,如果要更準確一點,是東漢明帝的時候傳到中國。這裹還有一個傳說:“漢明帝夢一金人於殿廷,以占所夢,傅毅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情、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蔡愔等於彼見迦葉摩騰、竺法蘭二梵僧,乃要還漢地,譯(四十二章經 》 ,二僧住處,今洛陽門白馬寺也。”所以佛教史上一般把東漢明帝永平十年( 67 )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以白馬馱經來到中土作為佛教傳人中國的年份,為了紀念白馬馱經,明帝便把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居住的鴻臚寺改名為白馬寺(位於河南洛陽),這就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間佛寺。
佛教傳入中國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從陸上傳過來的,也就是從敦煌、河西走廊,即今天我們所說的絲綢之路那一帶傳來的。從陸上傳來的一些佛經,我們稱它為“陸經”。另外一條路線是從海上傳過來的,也就是從印度洋然後到南中國海,傳到南方來,從海上傳來的一些佛教經典我們就叫它為“海經”。
達摩東來傳道
從海上來中國傳教的人物中,有一個禪師對中國的佛教影響很大,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菩提達摩。菩提達摩原來是南印度的一個王子,他後來出家了,成了有名的佛教憚宗祖師,大約在南北朝時期的梁朝來中國傳教。
菩提達摩為甚麼來中國傳教呢?這就要追溯一下關於禪的產生了。所謂“禪”是梵語“禪那” ( Dhyana )的簡稱,漢文翻譯為“靜慮”、“思維修”,是古印度各教探用的修習方式之一。據記載,佛陀釋迦牟尼在靈山對看眾弟子不說話,只是手拈一朵鮮花,眾弟子不得要領,望看佛祖沒有任何反應,只有大弟子摩訶迦葉對看佛祖微微一笑,心領神會。佛祖便對大單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囑咐予摩訶迦葉。”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拈花微笑”故事。
就這樣,摩訶迦葉便成了西土禪宗的第一代祖師,自此,禪宗以“以心傳心”、“教外別傳”的方式代代相傳。到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羅再傳給第二十八代祖師菩提達摩時,般若多羅就對菩提達摩說,我入滅約六十年後,你要把“正法眼藏”傳到中國去,利樂單生,並贈達摩一首隱含預言的佛愒:“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棲棲暗渡江。日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愒中的“跨水”頂示達摩渡海束來,“逢羊”指達摩在羊城登陸,“渡江”指達摩後來過江北上,“嫩”即“少” , “二株嫩桂”即指達摩少林寺面壁。這些預言,在達摩來華後的行跡應驗了。
佛教源於印度,長在中國
菩提達摩的師父般若多羅可能預感到佛教在印度很難有大的發展,只有中國才是佛教生存和發展的沃土,所以說中國有大氣象,叫達摩把印度佛法帶到中國來,確實很有眼光和見地。事實證明他的預見是對的。佛教在印度早就衰落,而在中國卻發展得如火如荼,可以這樣說,佛教起源於印度而落戶、生長在中國。
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在中國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普通年問( 520-526 )航海束來,經過海上三年的顛簸,終於到達廣州。當時,廣州刺史蕭昂親自到碼頭設禮迎接,並上奏武帝。達摩在廣州甚麼地方上岸呢?他上岸的地方就是今天廣州市西關一帶,即現在的華林寺那個地方,那時這一帶還是海邊,我們現在還把菩提達摩來到廣州的地方叫做“西來初地”。這一帶許多街道以“西來”命名。華林寺,也是紀念菩提達摩的,裹面供奉著可能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菩提達摩的塑像。他來到廣州之後,建了西來庵,在那裹傳教。
達摩在廣州住了一段時問,梁武帝派來使者迎請達摩北上,於是,他就離開了廣州,北上到了梁朝首都建康,即今南京,見到了梁武帝。因為梁武帝信佛,跟他聊天,但話不投機。梁武帝自嗚得意地問菩提達摩:“我一生建寺廟、供養僧人無數,我有功德嗎?”菩提達摩說:“沒有功德。”梁武帝又問:“為甚麼沒有功德?”達摩說:“這些都是表面的功夫,不是實在的功德。”武帝再問:“甚麼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廓然無聖。”武帝又問:“坐在我面前與我對話的是誰?”達摩說:“我不認識。”菩提達摩經過與武帝的簡單對話,知道與武帝不投緣,於是就決定離開建康北上。
據一些文獻的記載,達摩離開了武帝後。武帝的師父志公憚師來見,武帝便把與達摩的對話告訴了師父。志公禪師聽後即對武帝說,達摩是觀音菩薩乘願再來傳佛心印,他的開示好極了,你為甚麼讓他離開呢?武帝後悔不已,馬上派大隊人馬追趕達摩,希望把他請回來。達摩剛好來到江邊,回頭看見那麼多人追來,面對滾滾束流的江水,他便隨手折了一枝蘆葦放在江水上,自己腳踏蘆葦,很悠然地渡江北去。這就是禪宗史上著名的“一葦渡江”故事。據報道,最近南京的考古工作者在古定山寺遺址中發現了達摩“一葦渡江”碑刻,這塊達摩畫像石碑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所刻的,在碑上,達摩絡腮圓眼,拱手站立在渡江蘆葦上。在畫像左側篆刻著“大明弘治四年辛亥歲三月季春定山釋子八十翁”字樣。當然這個故事帶有神話色彩。
菩提達摩過了江進人北魏境內,徘徊於洛陽、嵩山一帶,最後在河南少林寺少室山五乳峰面壁九年,有些文獻記載達摩:“寓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測之,謂之壁觀婆羅門。”後人更有描述達摩渡江面壁的楹聯:“一葦渡江何處去,九年面壁待人來。”所以我們一般把他作為中國禪宗的始祖。
菩提達摩從印度把袈裟和衣缽帶到中國,把它傳給二祖慧可,二祖傳給三祖僧燦,三祖傳給四祖道信,四祖傳給五祖弘忍,五祖弘忍傳給了六祖,六祖是誰呢?六祖就是慧能,也就是我們要講的主人公。
佛教傳入中國儒、道、佛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中國三大傳統宗教(儒教算不算一個宗教呢?我們一般說是儒學,這裹姑且也把它稱作宗教)。這三個宗教中,儒教和道教是我們中國本土的、原汁原味的宗教,是“土特產”。儒教是孔子、孟子的學說,道教是老子、莊子的理論。那麼佛教呢?它是一個外來的宗教,是“洋貨”,是古印度的一個宗教。佛袓是誰?佛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不是虛構的神,按照佛教的說法,他是完全覺悟了的人。他的稱號很多,平時用得較多的是釋迦牟尼、佛陀、如來、世尊等。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他被神秘化了,從人變成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