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藥包」源自於日本的「家庭配置」,在昭和時期引進臺灣,臺灣總督府極力推行西式醫療進而改變臺民用藥習慣,戰後「寄藥包」盛行一時。新式藥品進入臺灣之後,藥品販賣的通路甚多,其中「寄藥包」這項行業在早期醫藥不甚發達的臺灣,曾經擔負臺灣偏鄉地區民眾的醫療服務,然而這種近似宅急便的賣藥方式,終究還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遷成為過往的歷史。戰後藥品的製造與販賣隨著政府法令的更迭,既成就「寄藥包」行業的輝煌,同時也引領其日漸式微。「寄藥包」的興衰過程不但精彩,且極具特色,藥廠與「寄藥包仔」的關係更是值得探究。
作者簡介:
吳秋儒,臺灣省彰化縣人,畢業於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淡江大學歷史所碩士,現任教於新北市成州國小,對於台灣史有著濃厚的興趣,閒暇之餘喜歡鄉土踏查,發表過〈藥品宅急便―「寄藥包」之研究〉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