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易經》當為一個教學的平台,融入幼兒的教育理論與實務,適合幼兒園之特性教學,可將經典融入幼兒之教學領域中。
目錄/Contents
序
第一部份 理論篇
1.創「易」課程的發展源起
2. 幼兒創「易」課程的理論觀點
3. 幼兒創「易」課程與教學
4. 幼兒創「易」教學的行為輔導
第二部分 實務篇
5. 幼兒創「易」課程發展脈絡
6. 幼兒創「易」教學活動
人生有許多疑問,有的人長篇大論,
懵懂無知者不會有疑問,陳陳相因,故步自封,
天縱英才者,匠心獨逞,許多疑問可自行解決,
大部分的凡人,每天都充滿了許多問題:
早上起床後,整天都有疑問出現
今天過去了,明天又有不同的疑問
一週、一個月、一年
年年有疑問,年年過。
小的疑問不說:
每個人為什麼必須去上學?
為什麼上學讀的是國語文、算數、社會、自然、體育、美術和音樂?
為什麼要上育幼院?要上幼兒園?
為什麼接著要上小學和中學?
為什麼到了中學有人提前就業?
為什麼有的人又進入大學?從碩士又念到博士?
為什麼有的念了博士,還不肯去就業、賺錢、孝敬父母?
除了剛剛隨意列舉的學習科目和不同年齡層的教育外,如再深入,不
是還有更多的疑問嗎?
為什麼要教國語文、數學、自然、社會、體育、美術、音樂?
別的科目為什麼不教?
以前小學不教英文,現在政府卻又花錢鼓勵了?
你懂得拿捏本末輕重嗎?
為什麼小學教算數,中學教代數,大學又要教微積分,研究所教工程數學?
為什麼不同領域的學習者又有不同的學習層次?
你注意到同樣的領域,每個人所需要的知識內容及深淺不一樣嗎?
這一大堆的問題,有價值嗎?
作者簡介:
施純協博士
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樹德科技大學退休講座教授、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易經》相關社團顧問,曾任多所企業公司顧問、高雄市電腦軟體協會理事長。
張翠娥博士
樹德科技大學幼服系教授
章節試閱
人生有許多疑問,有的人長篇大論,懵懂無知者不會有疑問,陳陳相因,故步自封,天縱英才者,匠心獨逞,許多疑問可自行解決,大部分的凡人,每天都充滿了許多問題:
早上起床後,整天都有疑問出現
今天過去了,明天又有不同的疑問
一週、一個月、一年
年年有疑問,年年過。
小的疑問不說:
每個人為什麼必須去上學?
為什麼上學讀的是國語文、算數、社會、自然、體育、美術和音樂?
為什麼要上育幼院?要上幼兒園?
為什麼接著要上小學和中學?
為什麼到了中學有人提前就業?
為什麼有的人又進入大學?從碩士又念到博士?
為什麼有的念了博士,還不肯去就業、賺錢、孝敬父母?
除了剛剛隨意列舉的學習科目和不同年齡層的教育外,如再深入,不是還有更多的疑問嗎?
為什麼要教國語文、數學、自然、社會、體育、美術、音樂?別的科目為什麼不教?
以前小學不教英文,現在政府卻又花錢鼓勵了?
你懂得拿捏本末輕重嗎?
為什麼小學教算數,中學教代數,大學又要教微積分,研究所教工程數學?
為什麼不同領域的學習者又有不同的學習層次?
你注意到同樣的領域,每個人所需要的知識內容及深淺不一樣嗎?
這一大堆的問題,有價值嗎?和我們寫這這本書,有關嗎?
有的人書讀得多,有的人書讀得少,公平嗎?
有的人工作的多,有的人工作得少,公平嗎?
談到公平兩字更是沒完沒了。為什麼每個人受教育的機會不一樣?
為什麼有的人念高中,有的人念職業學校?
是自己的抉擇?還是無奈?
為什麼有的人進一般大學,有的人念科技大學?還有的人念技術學院?有的人念私立學校?有的人念公立學校?公平嗎?
為什麼私立學校的學費貴?
公立學校的學費便宜?誰規定?為什麼有的人在意?有的人不在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疑惑,不同的思想家為不同的疑問解惑。
為什麼,偉大的思想家彼此之間又互有疑問?為什麼你懷疑我的看法?我質疑你的想法?有的人很激烈?有的人很平和?為什麼?
專家們不同意彼此的想法;為什麼許多人又同意,要允許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
他們說的和做的一樣嗎?
古今中外,普遍認為教育很重要,卻又為什麼原因,總是為教育問題,吵來吵去?
所有的問題需要有一樣的答案嗎?
很不幸對於教育的看法,總是人多嘴雜,心更雜。我們真的需要為這樣多元擔心嗎?
那一個年代?那一個國度?那一個地區?那一個人,沒有不同的看法?
你可以這麼想,也可以那麼想;你可以這麼說,也可以那麼說;你可以這麼教,也可以那麼教;你可以這麼看孩子,也可以那麼看孩子;你可以這麼看自己,也可以那麼看自己;當你面臨困難時,你可以選擇往前衝;也可以趕快往後退。
你選擇什麼?不同的時空是否有不同的選擇?選擇時,你有一套法則嗎?
許多人說進一步萬丈深淵,退一步海闊天空,很奇怪,許多專家卻在自以為是的想法中,堅持自己?
聰明的你可有另類的想思維從不一樣的想法開始!
思維是一個過程,既是神經過程,又是信息過程20世紀初期巴甫洛夫開始基礎的神經過程實驗,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電腦科學家對於思維現象作出更加微觀的研究。你關心什麼是思維嗎?
實際上,人的一般心理活動,也是一個特殊的信息過程。
思維的特點是人所傳入的信息,要經過神經中樞的深層處理和深層加工。對於思維這個話題,你有興趣嗎?
思維從這樣的學術角度切入,太嚴肅了,不如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想法開始:
對於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想法;對於不同的事務有不同的想法;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想法;在不同的地點有不同的想法;一個人能夠在不同的人事時地物上有很合宜的想法,必須有不同的思維,你注意到易經經典上,充滿了這類的思維嗎?
這樣的思維依賴正確的教育,什麼是正確的教育?
張翠娥教授的團隊,對於幼兒的思維態度,有深入的研究!
幼兒行為改變的創易思維在本書中有深入的報導,你想看一看嗎?
張教授特別強調:創易起飛 give me why
創易又是什麼?
百年樹人的教育,為了傳經送寶,春風化雨,本來就有許多不同的思維。在台灣一些偉大的教育專家,關心教育,他們留學國外獲得博碩士學位,從事不同領域的工作。他們勤工儉學,想要言傳身教,以一得之見,嘉惠學子,業餘之下也關心教育。因為自認為博學之士,自以為學貫中西,每每高高在上,說話聲音大,在專門領域上又有深厚的邏輯,說話總是言之成理,可惜他們卻不曾真正從事教育工作。
這些專家有些是一得之見,有的是一得之愚,有的是管窺蠡測,彼此間對於相互的理念與做法都有疑問,由於他們的偉大,由於他們的堅持,真正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沒有機會有自己的想法;真正融入教學中的學生沒有選擇自己想法的機會。自認為有理想的家長,又以自己對孩子的想法強加在老師、學生甚至於教育當局的身上。真正的教育思維是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和作法大家有共識卻不曾有過真正的體會。多元文化的教育思維該如何產生?不能東麟西爪,不能支離破碎,而要有一個共同切磋的平台。願意從書坊中挑上我們這本書的人一定是關心教育的朋友,你有雅量有耐心聽聽我們的想法嗎?如果有時間更歡迎你來看看我們的具體做法。易智園是一個知識與智慧交流的平台,我們彼此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和做法。我們不敢自詡為完善無缺,至少我們朝恰如其分的境界上邁進。
教育不是單一的點,是一個整體,點到點的教育只能連接成一條教育線,線對線的教育線,只能交織成一個教育面,教育面與教育面的連結,才有機會成為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21世紀的世界由一個無所不在的網路所構成,完整的教育體系是時空交織的網絡。但是21世紀可以由20、19、18....往前推到幾千年前的經驗累積。
一個人從出生迄至老死,分別與家庭、朋友、學校、職場、社會、國家、世界等團體進行策略聯盟的整合運作。這又是同一時間下空間的展開。情隨事遷,又是另類日積月累的開端。
你曾用心想過這樣的一個教育體系嗎?
你本身的專長是什麼?你真的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想事情嗎?你的視野夠寬闊嗎?你從點出發?還是在線上觀察?或是從整個面去考量?還是已能兼顧到時空的交織?你保證你客觀嗎?你站在那一個客觀的角度?我個人教書50年,50年的工作經驗,對於個人而言算是不短吧!但是,我還是不客觀,總是主觀的認為教育界的問題最多?我的想法合理嗎?我們是否可以互相共勉,不必以自己的虛名,高視闊步的以泰山壓頂之態左右教育。
人生有許多疑問,有的人長篇大論,懵懂無知者不會有疑問,陳陳相因,故步自封,天縱英才者,匠心獨逞,許多疑問可自行解決,大部分的凡人,每天都充滿了許多問題:
早上起床後,整天都有疑問出現
今天過去了,明天又有不同的疑問
一週、一個月、一年
年年有疑問,年年過。
小的疑問不說:
每個人為什麼必須去上學?
為什麼上學讀的是國語文、算數、社會、自然、體育、美術和音樂?
為什麼要上育幼院?要上幼兒園?
為什麼接著要上小學和中學?
為什麼到了中學有人提前就業?
為...
作者序
在序言濃縮的過程中,應該把我們的理念與實踐的過程,有一清晰的表達結構,我們試著用一些問句向讀者交代內容:
‧為什麼要寫「幼兒創易教學理論與實務」這本書?
‧為什麼這本書強調多元文化的創易教育?
‧本書的出版和「同心數位希望工程」有什麼關係?
‧在什麼機緣下「同心數位希望工程」把焦點放到「易經同心工程」上。
‧「易經同心工程」和多元智慧教育有什麼關係?
‧「創易遊戲」適合的年齡層如何?
‧什麼是「易智園地(ICIG)」?
‧為什麼「通契範」成為本書的最大贊助者?
‧為什麼「通契範」選擇「幼兒創易教學理論與實務」當為系列叢書的第一本?
有關「幼兒創易教學理論與實務」盤根錯節,牽涉諸多的核心概念,如易經創易遊戲、多元智慧、幼兒教育等理念,雖未能滴水不漏的一一舉出,至少在以下的章節要逐一呈現。語重心長,本書是易智園地理念與實務表達最清楚的第一本書;是「創易遊戲」融入教學的實際教學案例,不敢自稱金言良語,至少某些一得之見可拿來與教育界的朋友分享,一舉一動皆落實在潛移默化之中,是教師與幼兒共樂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相互激發潛能。也讓對此工作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在序言濃縮的過程中,應該把我們的理念與實踐的過程,有一清晰的表達結構,我們試著用一些問句向讀者交代內容:
‧為什麼要寫「幼兒創易教學理論與實務」這本書?
‧為什麼這本書強調多元文化的創易教育?
‧本書的出版和「同心數位希望工程」有什麼關係?
‧在什麼機緣下「同心數位希望工程」把焦點放到「易經同心工程」上。
‧「易經同心工程」和多元智慧教育有什麼關係?
‧「創易遊戲」適合的年齡層如何?
‧什麼是「易智園地(ICIG)」?
‧為什麼「通契範」成為本書的最大贊助者?
...
目錄
序
第一部份 理論篇
1.創「易」課程的發展源起
2. 幼兒創「易」課程的理論觀點
3. 幼兒創「易」課程與教學
4. 幼兒創「易」教學的行為輔導
第二部分 實務篇
5. 幼兒創「易」課程發展脈絡
6. 幼兒創「易」教學活動
序
第一部份 理論篇
1.創「易」課程的發展源起
2. 幼兒創「易」課程的理論觀點
3. 幼兒創「易」課程與教學
4. 幼兒創「易」教學的行為輔導
第二部分 實務篇
5. 幼兒創「易」課程發展脈絡
6. 幼兒創「易」教學活動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3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