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不等於有效、打罵不等於解決,教父母善用「滿足孩子需要」的教育魔法,所有頭痛問題迎刃而解!
作者林格是中國當代頗具影響力的權威教育專家!
作者深入中國各地1000多個縣、1200多所學校調查研究,被稱作「用腳做學問的人」!
作者在中國騰訊網的點閱率達到1000多萬,是目前教育類部落格的最高點閱率,被中國騰訊網評為「最有偶像氣質的部落客」!
洞察孩子的內心需要,是教養的前提和出發點。那麼,孩子究竟需要什麼?
無數事實證明──只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真的在乎他,他就不會讓你太失望!
其實,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隱藏著一個巨人,父母雖然無法直接喚醒那個巨人,但卻可以當一面透亮、清澈、寧靜的鏡子,讓孩子在這面鏡子中發掘自己。
很多時候,最簡單的辦法也是最好的辦法。教育,和溫暖的生命一起開始,而溫暖,就是最簡單卻最好的辦 法。
洞察孩子的內心需要,是教養的前提和出發點,那麼,孩子究竟需要什麼?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想要上進、想要獲得深層的滿足,父母若能一步一步給予各層次需求的滿足,孩子的自我概念就能逐漸建立起來。無數事實證明,只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真的在乎他,他就不會讓你太失望。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後果、能應對變故、能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
說有溫度的話,做有溫度的教育──就是新時代教養的關鍵原則,只要照著這樣的原則去做,父母就可以不再為孩子的不乖而生氣、不再為孩子的叛逆而抓狂、不再為孩子的我行我素而夜不成眠。教養的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伴隨著夢想,守望著信念,就有永遠的源頭活水,父母和孩子之間絕不是衝突的對立和冷漠的距離,而是滿足需求與體貼窩心的緊密關係。
林格語錄--
☆看孩子不順眼,是因為自己的修養不夠。
☆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護孩子的主動性,而不是去控制,甚至摧殘它。
☆只要讓孩子感應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會讓你太失望。
☆父母永遠無法和孩子一起跑到他人生的終點,因此,最好的選擇是站在看臺上,為孩子吶喊助威,發揮啦啦隊的作用,而不做孩子的陪跑者。
☆不知不覺的、悄悄的、一點一滴滲透的教育是最厲害的教育。
☆允許孩子有秘密,是幫助孩子走向獨立的踏腳石。
☆父母要保護孩子的主動性,關鍵是放下自我。
☆父母要做的事情,不多,只是寧靜的存在,如一面鏡子,甚或一湖寧靜的水面,孩子的心靈可以在上面自由暢遊。
☆人有了勝負心,就一定是輸的。教育更不能宣導勝負心,而應當宣導自豪感(超越自己而實現)。
☆沒有一個人喜歡自己被別人教育,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讓他感覺不到你在教育他。印度有一個哲學家講,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當腰帶合適時,我們的腰就被忘記了。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長,而不是顯示自己的聰明才華,這樣即使獲得了尊重,也是帶著負面的尊重,總有一天,會被孩子拋諸腦後。
☆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覆成功培養天才,反覆失敗培養庸才。
作者簡介:
林格
中國當代具有廣大影響力的教育專家。
曾任職中國國務院直屬機構,現任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因深入中國各地1000多個縣、1200多所學校調查研究,被稱作「用腳做學問的人」,在提倡辦學理念、開創學校教育方面有深入的瞭解。在中國騰訊網上的「教育家」博客之中,點閱率達到1000多萬,是目前教育博客中的最高點閱率,被中國騰訊網評為「最有偶像氣質的博主」。
代表性的著作有《教育是沒有用的──回歸教育本質》(北大版)、《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清華版)、《林格教你:21天培養孩子學習與思維習慣》、《林格教你:21天培養孩子做人與做事習慣》、《林格教你:21天提高孩子觀察力和創造力》、《林格教你:21天提高孩子記憶力和想像力》、《林格教你:21天提高孩子思維力和表達力》、《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全家盟榮譽理事長、全家盟十二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 | 謝國清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 | 林文虎
名人推薦:全家盟榮譽理事長、全家盟十二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 | 謝國清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 | 林文虎
推薦序
包容
像對待自己的身體一樣對待孩子
看孩子不順眼,是因為自己的修養不夠。 一個人之所以自私,其深層原因是優越感,就像站在山頭上,仍然只看腳下,不看路。 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護孩子的主動性,而不是去控制,甚至摧殘它。
<求醫不如求己>一書作者中里巴人曾說,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身體是自己的,就像孩子是自己的,而疾病就是孩子的惡作劇,是孩子野性的一種宣洩。它是一種巨大的能量,可以轉化為成長的動力,但是我們往往卻敵視和恐懼這種能量,甚至不惜耗費更多能量來消滅它,這無異於自相殘殺。
中里巴人進一步指出,對待自己的身體就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應該給予關心、幫助、引導和鍛鍊,而不是漠視、壓抑、強迫及仇視。如果孩子犯了錯,我們要去傾聽他的聲音,而不要全盤否定他的一切,當然也不可以放任不管。
回到教育上,孩子的成長就像身體的成長,不聽話、叛逆、頂撞,其實就像身體偶而微恙,身體就像孩子,孩子就像身體,很多人想得到卻難以做到。
不能善待孩子,就相當於是殘害自己身體的自虐狂。而控制孩子自然的成長、壓抑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就好比古代纏小腳導致身體重要部位 ─腳的扭曲與畸形。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真愛,就像是對待自己身體的愛。身體血肉之軀的存在與孩子天性的存在是一致的,善待並依循孩子的天性,是教育走出迷途的必然選擇。
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人的天性往往是隱而不露的,一個人的天性若不是長成藥草,就是長成莠草,所以應當及時灌溉前者而拔除後者。]
什麼是天性呢?天性就是孩子身上突顯出來的稟賦,天性既有從父母身上遺傳的部分,也有蘊藏在孩子身上的特殊天分,潛伏在孩子靈魂深處的固有品格。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孩子的天性也如此,既有相同之處,也存在著個別的差異性,而父母和老師的其中一項重大任務,就是尋找孩子的天性,幫助他們把自身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生下來時,除了頭顱比正常嬰兒大之外,其他方面和一般嬰兒一樣,不過語言發展比正常嬰兒要晚一些,到了三歲還不會說話。媽媽用美妙的音樂把孩子帶進充滿夢幻般想像力的藝術殿堂,在悠揚的小提琴旋律中,小愛因斯坦忘掉一切,陶醉在音樂的世界裡。
而愛因斯坦的爸爸最能理解兒子,他知道兒子在想什麼、兒子想要做什麼。就在小愛因斯坦厭倦老師在課堂上的說教,對數學和物理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爸爸把一個指南針放在兒子手上,從此,這個指南針為愛因斯坦指引了人生的方向。
愛因斯坦的父母不但把各自的優秀基因傳承給他,而且還幫他釋放出靈魂深處強烈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像培育一棵幼小的秧苗那樣,為它提供充份的土壤、陽光、空氣和雨露,為它創造成長的環境和空間。愛因斯坦在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下,如饑似渴地汲取數學和物理學知識,也讓他的興趣逐漸轉移到理論物理學的研究上。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就對感興趣的事物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深刻的觀察力,可是這個擁有純真天性、充滿創造性思維的科學奇才,最初因為懷疑牛頓的經典力學,被大家認為是大逆不道的瘋子。他常常在課堂上提出稀奇古怪的問題,讓教授尷尬地無法回答而當眾出糗,使得大學裡的學術權威對他那些異想天開的荒誕想法感到匪夷所思,甚至加以指責,但是愛因斯坦的思想早已深入浩瀚無際的宇宙空間,去探索研究更深層次的物理問題,絲毫不受批評指責所影響。
二十世紀初,年輕的愛因斯坦提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相對論,開創了理論物理學的新紀元。
愛因斯坦曾是一個老師眼中成績一團糟的問題學生,從他成長為傑出科學家的經歷,我們可以到很多啟發。同樣,下面這則故事也會啟發我們的思考。
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有個年輕的媽媽正在廚房裡洗碗,小兒子獨自在灑滿月光的後院玩耍。媽媽不斷聽到兒子蹦蹦跳跳的聲音,感到很奇怪,便大聲問他在做什麼,天真無邪的兒子也大聲回答:[媽媽,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
這位媽媽並沒有像其他父母一樣責怪兒子不好好學習,成天只會胡思亂想,反而鼓勵孩子說:[好啊!不過一定要記得回來啊!]
這個小孩長大以後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 ─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壯。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一天,一個小男孩在家照顧他的妹妹莎莉,無意中發現幾瓶彩色墨水。由於媽媽不在家,那些充滿色彩的瓶子對他是一種極大的誘惑,於是小男孩忍不住打開瓶子,開始在地板上畫起了妹妹的肖像,當然,後果就是家裡變得髒亂不堪。
他媽媽回到家時被眼前的景象嚇傻了,但她同時也看到了地板上那幅妹妹的畫像 ─儘管也像是鬼畫符,她彎下腰來親吻兒子,驚喜地說道:[哇!你畫的那是莎莉對不對!]
這個男孩就是十八世紀美國著名的畫家班傑明.委斯特,他日後常驕傲地對人們說:[是媽媽的親吻使我成了畫家。]
對於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孩子,我們永遠都不可能預測他將透過何種方式去實現未來的人生價值,得到屬於他的成功。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鼓勵,鼓勵,再鼓勵!]
只要是積極的、向上的就值得鼓勵,剩下的一切則交給他自己 ─讓孩子做自己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太可能]中找到可能,發揮他們的潛能。我覺得要關心孩子的長遠發展,就善待孩子的天性吧!
教養心法
當孩子想要最紅最大的蘋果時……
教育並不是要違背人類的天性,而是要利用孩子的需要,對孩子加以正確指導,最重要的是讓他明白,想要朝自己的目標前進,只有靠自己努力和付出,不會有任何捷徑。如果孩子想要得到什麼,比如說他想要得到最紅最大的蘋果,父母就應該告訴他:[那你的表現一定要最出色才能夠獲得。]同時還要告訴孩子,競爭要公平,不能總是動歪腦筋。
以功利主義為前提的興趣真的好嗎?
用心發現孩子最感興趣的是什麼,然後讓他盡情發揮,這是培養孩子興趣嗜好的最好方法。父母可以先仔細觀察孩子對哪一方面比較敏銳,然後慢慢地鼓勵他去做。比如父母發現孩子對色彩比較敏感,就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著色遊戲讓他們玩,之後再幫他準備更進階的繪畫用具。值得注意的是,興趣的培養千萬不要以功利主義為前提,否則孩子將很難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和美好,父母更不能單純為了培養孩子而強迫他學這學那,甚至以分數來衡量價值,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搞破壞」是創意啟發,別扼殺!
手指活動靈巧的孩子,大腦的思維活動往往較為活躍,這樣反覆循環刺激,能強化腦細胞功能,刺激腦部發育。因此孩子在他們感興趣的手部活動中,能夠得到智慧的發展,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而抑制孩子的天性,不僅要縱容孩子[搞破壞],還要鼓勵孩子把破壞掉的東西復原,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創造能力的發展,還能加強孩子的自信。
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潑了孩子冷水!
[媽媽,我今天連續把四顆彈珠彈進洞了耶!]面對孩子報告他引以為豪的[戰績]時,父母們千萬不能表現得漠然,那樣就像是給孩子潑了一盆冷水,此時可以和善地蹲下來,用認真而好奇的眼神問孩子:[真的嗎?那好棒啊!能不能告訴我,你是怎麼做到的?有什麼秘訣嗎?]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下去。
大人可以藉此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並瞭解他們跟其他孩子的互動模式是否正確等等,更進一步導引和啟發孩子更多思考點,讓孩子除了[愛玩],還要[會想]、[會玩],然後大人便會發現,遊戲不再只是遊戲,而是探索、思考和學習的一種途徑。
如何化解孩子的嫉妒心?
孩子的嫉妒心往往是直覺、客觀而真實的,當孩子在跟你訴說時,他正體驗著強烈的不快,甚至憤怒,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向親人將自己的憤怒、不安、煩躁等情緒發洩出來,希望有人能聽他訴說,並理解他、體諒他。等你聽完他們也許是語無倫次的抱怨後,不需要立刻加以評論,相反的,你可以輕鬆地對孩子說:[哦!我還以為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呢!]要知道,你的輕鬆和微笑都能有效地緩解孩子的嫉妒心哦!
包容
像對待自己的身體一樣對待孩子
看孩子不順眼,是因為自己的修養不夠。 一個人之所以自私,其深層原因是優越感,就像站在山頭上,仍然只看腳下,不看路。 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護孩子的主動性,而不是去控制,甚至摧殘它。
<求醫不如求己>一書作者中里巴人曾說,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身體是自己的,就像孩子是自己的,而疾病就是孩子的惡作劇,是孩子野性的一種宣洩。它是一種巨大的能量,可以轉化為成長的動力,但是我們往往卻敵視和恐懼這種能量,甚至不惜耗費更多能量來消滅它,這無異於自相殘殺。...
作者序
需要,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
什麼是家教
就好比佛陀的教育被稱為[佛教],家庭的教育也就順理成章被稱作[家教],並且沿用至今,我們平常說一個人有沒有家教,是指一個人有沒有接受家庭文化的薰陶或者影響,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一位著名的作家麥家,他的父親是個農民,雖然只有讀過一年的私塾,識字非常有限,但是[知識]與[智慧]是兩回事,父親就曾對他說過令他終生難忘的一段話:[家有良田,可能會被水淹掉;家有宮殿,可能會被火燒掉;但是肚子裡有文化,水淹不掉,火燒不掉,誰都拿不走。]
麥家說他父親的這句話太有哲理了,它以豐富的哲理內涵永遠烙在麥家心裡,成了他人生中學到的第一句至理名言。改變,有時候就是一句話,或是一念之間。當他帶著這句話去上學後,父親送給他的這句話有如暮鼓晨鐘,讓他時時刻刻對這個利益薰心的功利世界保持應有的警惕。香港知名的電台主持人梁繼璋曾寫過一封給兒子的備忘錄,在網路上被廣為轉載:
一、 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當成真正的朋友。
二、 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三、 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四、 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著時日、心境而改變。如果你所謂的[最愛]離開了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五、 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緊記!
六、 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七、 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只會徒增不必要的煩惱。
八、 我買了一、二十年的六合彩,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過,這證明人要發達,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九、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處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我想說的是,家教跟文化水準高低無關,父親對子女的忠告,加上母親對子女的照顧,就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流露。
孩子內心最需要什麼
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心需求,是教育的前提與出發點,那麼孩子究竟需要什麼呢?關於孩子的需求層次,我們可以套用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將青少年時期的需求轉化為如下層次:
第一層次是美食[象徵著物質上的需求]
第二層次是讚美[象徵著精神意義上的滿足]
第三層次是重要感[包括自尊、自信兩個方面]
第四層次是學習上的成就感[指經過自己努力而實現目標的滿足感,需要教育者的及時回饋與評價]
第五個層次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指自我概念的建立]
每一個孩子都是想要上進,想要獲得深層滿足的,教育者若能一步一步協助孩子得到各層次需求的滿足,孩子的自我概念就能逐漸建立起來。從上述五種層次的需求中,我來試著回答一個問題: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
許多師長和孩子們朝夕相處,儘管感覺上距離最近,但由於彼此缺乏溝通與瞭解,心靈之間的距離卻是很遠,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這樣即使家長花大把鈔票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家教,都是無濟於事的。
記得幾年前新聞曾報導過一椿家庭悲劇,一對夫婦是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家庭生活條件優沃,但是他們十六歲的獨生子由於受不了家庭的壓力,受不了父母對他在交女朋友的事情上強加干預,殘忍地把父母親都殺害了。
後來,法官在法庭上問他真正的殺人動機,他只說了一句話:[因為我的父母親到死之前,仍然不知道我究竟需要什麼?]我想,這句話是對所有教育者說的。
無數事實證明,只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真的在乎他,他就不會讓你太失望。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而是要把長輩的智慧和經驗傳遞給孩子,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勇於承擔後果、懂得應對進退、能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
我們每年要接觸很多所謂網路成癮的孩子,這些孩子身上有一個共性 ─他們的心靈是冰涼的,無法在家庭或者學校中得到溫暖;他們的心靈每天都在街頭流浪,只好到虛擬空間裡去尋找慰藉。
事實上,經過這幾年對網路成癮的孩子們的調查研究,我可以很明確地說:[網路成癮問題並非心理疾病,也不是無藥可醫,只要我們的孩子每天在家庭和學校裡能得到愛和關心,一切問題都會變得簡單。]
把我們心中的愛的能量輸送到孩子心裡,在孩子們的心中就能激起更多的漣漪。我經常呼籲天下的父母,無論工作再怎麼忙,每天回家都應該要做一件事情 ─毫無怨言地煮一頓晚飯,而這頓晚飯裡就蘊藏著豐富的真心和關愛。現在的雙薪小家庭通常都忙到沒有機會開伙,即使好不容易做了一頓飯,也經常搞得自己很累,而孩子和家人會因為沒機會互動交流,造成他們的心靈處於饑餓狀態。
教育是一種大愛,它的使命就是把精神能量傳遞給孩子,這種傳遞其實並不需要高明的技巧,也不需要艱深的理論指導,任何一個家長、一位教師,只要心存信念和希望,都一定能做到。
一位知名的教育學家曾說,猿猴變成人類或許需要幾千年、幾萬年的時間,但是一個人變成禽獸卻只是一夜之間。現在地球變暖了,人心卻變冷了,這是多麼可怕的情況,這也是現行教育所面臨的根本性問題。
做溫暖人心的教育
教育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在生命初始,教育便隨時在不知不覺中留下各式各樣的痕跡,如水一般無形,卻無處不在。生命的核心是心靈,是人類唯一能跟宇宙溝通的器官,而人之所以高貴也正是在於心靈。
生命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是精神的能量,也就是心靈的溫度。教育之道在於心靈,溫暖的心靈是教育的核心,如果一個人的心靈是溫暖的,那麼他的大腦潛能就會自然激發與拓展,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則溫暖人心的故事。
琪琪懷了雙胞胎,但因身在異鄉而顯得有些緊張,當她懷孕七個月的時候早產了,兩個稚嫩的小寶貝立刻被送進加護病房的保溫箱隔離觀察。
過了幾天孩子脫離險境後,琪琪到加護病房去看孩子,她發現他們身旁各有一本小冊子。小冊子封面上貼著他們的照片,並標記了他們出生的時間及身高體重,她好奇地打開小冊子,發現上面記錄了小寶貝出生以來每天的變化,幾乎所有的細節都注意到了。
孩子出生的第一天上面寫著:[寶貝,歡迎來到加護病房,你看起來多麼可愛啊!你提早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想給你父母一個驚喜嗎?]
第三天則是寫著:[今天你打了一個很大的哈欠。]
旁邊畫了一隻憨厚可愛的小無尾熊,抱著樹枝在睡覺。過幾天,琪琪再度到加護病房看孩子時,她發現那本小冊子上又寫了新的記錄:[今天你的媽咪來看你了,他還第一次親吻了你。]
還有一天的記錄寫著:[今天給你做了一次身體檢查,為了防止紫外線傷害你的眼睛,我們還幫你戴上眼罩,這可是你生平的第一副太陽眼鏡哦!]那個小眼罩還被小心地黏在小冊子上。
這些都是加護病房的護士們自願做的,她們就像孩子的小天使一般,為每一個新生命的來臨而欣喜,她們替加護病房的每個小嬰兒寫日記,記錄他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還在空白處畫上可愛的塗鴉,為孩子留下了生命中最珍貴的第一頁。
當琪琪帶著這對雙胞胎出院時,護士把那兩本可愛的小冊子轉交給她,希望他們能夠繼續記錄下去,一直到孩子們長大成人。等孩子們長大,看到自己生命最初的表現時,或許會想起那些陌生而又親近的護士們,那些注視過他們的人,那些記錄過他們的人,那些愛心無法得到直接回饋的人。可以想像到時候那些護士們儘管都已經老了,但是相信他們的心靈依舊是最溫暖美麗的。
[愛]是人世間最溫暖動人卻又難以言喻的東西,而[溫暖]則是全世界最美好、最輕柔又最能打動人的生命底色,人的生命無法複製,溫暖卻永遠能直達內心。作家羅蘭在<好老時光>中寫下這樣的文字:
有一天,和孩子們一同翻看舊時的相簿,看著那些發黃的照片,我說:[我真想念小時候到過的一些地方!]
讀大學的女兒在旁邊同意地說:[現在我明白你為什麼想念那些地方了,因為我也懷念我小時候住過的那條巷子和那巷子裡的鄰居。]
於是,孩子們談起小時候如何與鄰居的孩子騎腳踏車、跳橡皮筋、捉迷藏、唱歌。過年的時候,如何大家約好通宵守歲,每家的大門都開著,可以隨便到彼此的家裡跑出跑進。大家穿著新衣,手裡拿著鞭炮和香頭,點炮仗,放花筒,好熱鬧!每家都燈火輝煌、喜氣洋洋,每家都供應各種各樣的零食,真快樂!
[那時候的鄰居真好!像一個大家庭!]
[那條巷子真好!只有一邊通往馬路,另一邊是綠綠的稻田。]
[對面住的兩家美國人也很好,他們和我們一點兒也沒有隔閡。]
[對啦!那個叫克麗斯汀的女孩,雖然有小兒麻痹,可是她又會騎車,又會打乒乓球,成天笑嘻嘻的,好樂觀!]
[記不記得那時候我們比賽騎腳踏車?]
[記不記得我們小時候走丟了,還是林媽媽家的老朱把我們找回來的?]
[不是林媽媽家的老朱,是龍媽媽家的唐信武!]
[還有一次,老三爬梯子上了屋頂,不敢下來,在屋頂上大叫,是媽去叫老朱把她救下來的,記不記得?]
逐漸長大的孩子,已經感到有了值得回憶的[好老時光]了。
我在旁邊聽著,為他們那些小小的回憶感動著,慶幸當初在艱困拮据的景況下,為了房子便宜,而選了那麼一個地段定居,才使孩子們享有樸質的生活、溫暖的人情,和天然的稻田景色。
那些寧靜舒展的日子,織入了他們幼年的生命,無形中鑄造成他們的人格及人生觀的一部分。那段溫馨寬朗的日子,使他們相信,人是可以依賴的,人間是充滿著友情的,世界是不擁擠的。即使有困難,也必有人相助;即使有不幸,也不必悲觀。
那時候,鄰居都沒有什麼錢,小小的房屋,每家只有二十坪地,竹籬木屋,孩子們都在巷子裡玩。各家的門都是打開的,孩子們可以隨便跑出跑進,一頭通大馬路、一頭通稻田的巷子就變成孩子們的公園。對面只有兩幢美國人的住宅,旁邊也是菜田和草地,孩子們可以有機會看見青草、接近野地,和蜻蜓蚱蜢為伴。
孩子們對童年生活的戀念,使我自己也開始了悟,為什麼我總不忘老家園中的每一株草木、每一塊磚石,以及每一幅字畫,總覺得老家後門外那條寬朗的河水織在我生命裡,那些草木也織在我生命裡。
我開始了悟,自己對人生的看法,有很多是受到幼年那個環境的影響與啟示,在那幢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古老住宅裡,印著我童年時候的小小足跡。我是家中第五代的第一個孩子,長輩們的疼愛雖然給我溫暖,沒有玩伴的歲月又難免使我孤獨。那便是為什麼我習慣了和後園的樹木花草及螞蟻們消磨長晝;為什麼我獨自數遍了那雕刻在古老牆壁上各式各樣的圖案花紋;為什麼我那樣熟悉河水的浩闊、漁舟的閒適,與河岸兩旁蘆葦的蕭疏。
很多時候,最簡單的辦法也是最好的辦法,而溫暖,就是教育最簡單卻最好的辦法。身為一個教育者,不管是學校的老師或家中的父母,若能時時滿懷著愛,用一顆溫暖的心去對待孩子的一切,就等於敲開了孩子的心靈之門,觸摸到了教育的靈魂。我和小女兒間有這麼一段對話:
[太陽能播種嗎?]我故意問她。
[能,真的能。]她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說,而且表情十分堅定。
[那怎麼種啊?在地上挖一個坑,像種向日葵那樣種嗎?]
[不是種在地上。]
[那種哪裡?]
[種在 ─對!種在心上啊!]
[太陽也能種在心上?]我一副疑惑不解的樣子。
[當然能,人的心中有了太陽,走路就不怕黑、不怕冷,也不怕累了。]
[哇!原來太陽那麼神奇啊!那你在我的心中多種幾個太陽吧!]
[不能等著別人種,要自己種。]小女兒說。
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用自己的熱情和真愛,去感應並溫暖孩子的心靈,孩子的心靈感受到溫暖,他的大腦潛能就自然得以釋放。
教育之道就是生活之道,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引導人們提高內在的生活品質,教育是[以生命溫暖生命、以精神培植精神]的事業,它的效果好壞不在於學校安排多少課程、教學設施有多先進、教室裡懸掛多少金句名言、老師出了多少作業、學生考了多少分,也不在於父母給孩子報名多少課外補習班、家裡準備多少參考書等等,而是在於每一位教育者是否以豐富的內心情感去指引和感召孩子。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只要伴隨著夢想、守望著信念,就有永遠的源頭活水,也許我們無法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至高境界,但我們至少能做到[心中有孩子,心中有溫暖]。
需要,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
什麼是家教
就好比佛陀的教育被稱為[佛教],家庭的教育也就順理成章被稱作[家教],並且沿用至今,我們平常說一個人有沒有家教,是指一個人有沒有接受家庭文化的薰陶或者影響,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一位著名的作家麥家,他的父親是個農民,雖然只有讀過一年的私塾,識字非常有限,但是[知識]與[智慧]是兩回事,父親就曾對他說過令他終生難忘的一段話:[家有良田,可能會被水淹掉;家有宮殿,可能會被火燒掉;但是肚子裡有文化,水淹不掉,火燒不掉,誰都拿不走。]
麥家說他父親的這句話太有...
目錄
Part 1 包容
——像對待自己的身體一樣對待孩子
當孩子想要最紅最大的蘋果時……
以功利主義為前提的興趣真的好嗎?
「搞破壞」是創意啟發,別扼殺!
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潑了孩子冷水!
如何化解孩子的嫉妒心?
Part 2 開放
——打開心門,張開雙臂,無所不談
孩子發脾氣時,你怎麼對應?
擁抱和撫摸勝於言語溝通!
如何技巧性打開孩子的話匣子?
如何把頂嘴的衝突變成善意的討論?
別成為孩子自信心的殺手!
Part 3 自尊
——一旦摧毀,難再建立,小心呵護
聽,孩子需要什麼?
孩子有秘密,別大驚小怪!
永遠別說傷害孩子的話!
要珍惜孩子善良的心!
你有給孩子說的機會嗎?
Part 4 真愛
——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取得微妙平衡
你會過度誇耀、寵溺孩子嗎?
你多久沒有好好擁抱孩子了?
製造機會,讓孩子有快樂的體驗!
你知道「蹲下來」的神奇力嗎?
Part 5 平靜
——情緒化的反應,只會自食惡果
你可能正在侮蔑孩子的人格!
「三明治」批評法的妙用!
孩子怒氣難消,怎麼辦?
Part 6 表達
——善意的雙向溝通,為關係加分
孩子愈表達不清,你愈要有耐心!
你鼓勵孩子說「自己的」語言嗎?
你的認同就是孩子的信心!
這樣回應孩子的要求,安全過關!
閱讀--百利而無一害!
別讓孩子拒絕和你溝通!
Part 7 傾聽
——不要一直說,要耐心地聽
讓孩子有安全感的溝通方式!
善用和孩子溝通的黃金期!
先知道孩子喜歡和不喜歡什麼!
Part 8 秘密
——讓出一些空間,問題迎刃而解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嗎?
別讓你的關心變成反效果!
旁敲側擊比直搗黃龍來得好!
Part 9 交友
——表達關心,但要保持一些距離
你的鼓勵,幫孩子加強社交力!
你的尊重,幫孩子交到好朋友!
你的重視,幫孩子堅定好友誼!
你的引導,幫孩子擴展社交圈!
Part 10 理性
——愛要適時適量,不能傾巢而出
你的孩子懂得感恩嗎?
理性的感同身受,事半功倍!
一出狀況,就要及時管教!
Part 11 信任
——永遠不對孩子說「你不行!」
你的誇獎夠不夠多?
大人需要被鼓勵,孩子更需要!
如何幫孩子克服缺點?
糾正孩子的錯誤是一門學問!
你讓孩子感覺如沐春風嗎?
記住,讓孩子學習自理!
Part 12 平等
——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
立刻改掉命令式的語氣!
讓孩子覺得受重視,開會囉!
你對待孩子像朋友一樣嗎?
Part 13 發現
——小心!別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
你是否忽略了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獨特和優秀,你發現了嗎?
你記得問孩子的意見嗎?
幫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
你是否做到多讚美、少批評?
你願意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嗎?
Part 14 自信
——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由成長
記得從小地方、小目標開始!
試著放大孩子的優點!
別讓孩子覺得自己是醜小鴨!
你是否過度保護孩子?
孩子有沒有自信,你是關鍵!
如何讓孩子減緩緊張情緒?
Part 15 積極
——學會抗壓,展現企圖,生存力強
相信,不能只是說而要真行動!
孩子有屬於自己的「基地」嗎?
你的同理心能幫孩子度過低潮!
如何陪孩子對抗害怕和失敗?
如何讓孩子和老師有好關係?
你的身教功課做好了嗎?
Part 16 尊重
——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思考
你懂得尊重孩子的選擇嗎?
讓孩子學習承擔責任!
你不要老是一手包辦大小事!
你不要一味地幫腔和制止!
如何運用「投其所好」讚美法?
Part 17 選擇
——提供意見,但不要插手決定
你搞懂孩子真正的興趣了嗎?
強硬逼迫,不會有好結果!
別把過度依賴當成愛的表現!
Part 18 關係
——想盡辦法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不要拒絕孩子小小的請求!
你的孩子常參加團體活動嗎?
如何善用「優點撲滿」?
Part 19 身教
——父母的好與壞全反應在孩子身上
你自己有做到言行一致嗎?
坦率分享錯誤經驗,孩子按讚!
你不妨多向「小老師」請問!
你把事情交代清楚了嗎?
Part 20 母愛
——媽媽的呼喚是世上最美的聲音
你要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媽媽和孩子一起閱讀,效果最好!
適時扮演冷酷的旁觀者是必要的!
放手讓孩子學習照顧自己!
Part 21 父愛
——爸爸的肩膀是世上最高的地方
真心關懷和互動,孩子會知道!
孩子適合哪一種活動?
爸爸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
父母感情好,孩子穩定成長!
Part 22 舒服
——不要讓回家變成一種壓力
別輕忽孩子的均衡發展!
有好的生活習慣就有好未來!
和孩子一起讀名人傳記!
如何加強孩子的學習力?
如何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除了分數,你還關心什麼?
Part 23 快樂
——讓每天充滿各式各樣的快樂
別忘了常常與孩子分享快樂!
你的家裡時時充滿笑聲嗎?
藝術是親子之間愛的媒介!
用牆壁佈置改善家庭氣氛的妙方!
Part 24 心靈
——只要真心,保證教養大成功!
你多久沒帶孩子接觸大自然了?
如何借力使力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小小情境遊戲,大大教育功能!
Part 1 包容
——像對待自己的身體一樣對待孩子
當孩子想要最紅最大的蘋果時……
以功利主義為前提的興趣真的好嗎?
「搞破壞」是創意啟發,別扼殺!
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潑了孩子冷水!
如何化解孩子的嫉妒心?
Part 2 開放
——打開心門,張開雙臂,無所不談
孩子發脾氣時,你怎麼對應?
擁抱和撫摸勝於言語溝通!
如何技巧性打開孩子的話匣子?
如何把頂嘴的衝突變成善意的討論?
別成為孩子自信心的殺手!
Part 3 自尊
——一旦摧毀,難再建立,小心呵護
聽,孩子需要什麼?
孩子有秘密,別大驚小怪!
...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夏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2-07-11ISBN/ISSN:978986882151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