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生在帝王之家,卻也有人只怨生在帝王家,這是為什麼?
※「皇帝」這個身分,不但象徵著權力的最高峰,也代表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更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然而,帝王的心事有誰了解?皇帝真的有那麼好做嗎?
輕鬆中讀歷史 玩笑中看人生
看歷史大發現 新發現大歷史
世上有兩部歷史,一部是滿紙假話的歷史,是給皇太子看的;一部是大膽揭露秘密的歷史,它才能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法國‧巴爾札克
中國歷史上,哪個皇帝不會做皇帝,當木工卻是一把罩?
大清皇朝中,誰的舌頭最厲害?
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是誰?
歷代皇帝裡,最聽媽媽的話的又是誰?
哪個皇帝創下了中國最多的第一?
史上最尊貴的囚犯是哪位皇帝?
中國歷史未解懸案全搜索
以史為鑑洞悉人生千百態
「皇帝」這個身分,不但象徵著權力的最高峰,也代表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更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天下盡為自己掌控。皇位充滿了如此大的誘惑,豈能不讓所有人為之垂涎瘋狂?然而,皇帝人人愛做,卻不是人人都能做,皇位人人想要,卻不是人人都能坐得穩!看看歷史上的諸多明證,親子離間、手足相殘、後宮美女太多……每樣事都讓皇帝老爺傷透腦筋,帝王的心事有誰了解?皇帝真的有那麼好做嗎?
◎人人都想生在帝王之家,卻也有人只怨生在帝王家,這是為什麼?
◎蝦米?皇上不好好做,竟然去兼差?請問皇上兼的是什麼差?
◎歷史上的名人有因口才出名的,也有因賣國而成名的,看「名人部落格」裡的名人對歷史有何影響!
◎後宮美女如雲,人人爭寵,豈止是一個步步驚心可以形容?!且看後宮究竟有多亂!
◎中國古代的監獄有多黑暗?酷刑有多酷?看了就知道!
作者簡介:
劉樂土,知名歷史小說作家,著有多部歷史相關書籍,包括《李自成大傳》上中下(風雲時代出版)、《李淵大帝》、《劉秀大帝》、《秦皇島》、《拿破崙》、《朱元璋大帝》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小說。
章節試閱
只怨生在帝王家
□被母親架空的帝王 同治之謎
同治帝(一八五六~一八七五)名載淳,咸豐帝之長子。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七月立為皇太子,十月即皇位,年六歲。由東西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一直至同治十二年正月方親政。親政後,詔禁粟,並積極籌措海防、練兵諸事。是年十二月初四,病卒於養心殿。諡毅皇帝,廟號穆宗,葬惠陵。
關於清穆宗同治皇帝之死,官方的說法是生天花後搶救無術而身亡的。百日之後,皇后也隨之俱去,不能不引起很大的震驚,朝野對他們的死因議論紛紛。帝后兩人棄世僅僅相隔兩個月,這其中的確讓人感到很不正常,想必其中必有隱情,因此民間有很多離奇的傳聞。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同治帝后命運的來龍去脈,同治即位時年僅六歲,起初是由八大臣輔政,不久咸豐皇后鈕祜祿氏和貴妃那拉氏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從此便由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慈禧太后那拉氏一同聽政。
同治十一年,兩位皇太后準備為十七歲的同治皇帝選立皇后。這本是件好事,誰知卻由此引出禍端。當時作為皇后人選的有兩位姑娘,一位是侍郎崇綺的女兒,一位是侍郎鳳秀的女兒。慈禧想選立鳳秀的女兒,可是慈安和同治皇帝本人卻都看中了崇綺的女兒,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被選立為皇后。慈禧對此非常惱火,從此後,處處與同治及皇后阿魯特氏為難,甚至干涉他們之間的宮闈生活。
在挑選皇后的問題上,兩宮皇太后意見不一。慈安看中了蒙古正藍旗、翰林院侍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崇綺是第一位蒙古狀元,書香門第,阿魯特氏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知書達理,自幼即「淑靜端慧」,「容德甚茂」、「動必以禮」,有著很好的文化素質。慈安皇太后的心意確實是為載淳的幸福和宮闈的安寧著想。因為載淳年輕,需要一位端莊貞靜的妻子來約束後宮妃嬪。是年阿魯特氏年十九歲,尚長載淳兩歲。選這樣一位「賢姊皇后」,當婆婆的可省去不少心。
然而,慈禧想的卻不是這些,她首先想到阿魯特氏的外祖父鄭親王端華,曾經是咸豐皇帝重用、臨終選定的八顧命大臣之一,又是「辛酉政變」中被慈禧打倒並賜自盡而死的政敵,她不願將皇后的位置給自己政敵的外孫女。她看中的是滿族鑲黃旗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此女當時才十四歲,慈禧愛其聰明穎慧,姿容俏麗。
兩宮皇太后各有屬意之人,關鍵就在當事人載淳的意見了。慈禧雖為載淳生母,但她對兒子的疼愛關心遠不如慈安,因此載淳平素也願聽慈安的話。在此事委決不下的情況下,便召來載淳,令其自己酌定。不想載淳竟與慈安的心意相同。加之慈安「國母」的威望,慈禧雖滿心不願意,也只好表示同意。
阿魯特氏與慈禧的性情與愛好完全相悖。阿魯特氏端莊有禮,喜愛背誦唐詩,慈禧太后則嗜好看戲,而且經常要由皇后陪同一起觀看。遇到演淫穢戲時,阿魯特氏即面向牆壁。無論慈禧怎樣說,她也不看。慈禧因之對其恨之入骨。
阿魯特氏與同治的關係非常親密,每次見到皇帝都笑臉相迎。慈禧非常嫉恨。由此,載淳與阿魯特氏的婚姻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不幸的種子。因為專橫跋扈的慈禧眼裡是容不下她不喜歡的人的。婚後,儘管阿魯特氏在慈禧面前處處小心,但慈禧對這位兒媳卻耿耿於懷,經常找事刁難她。
載淳燕爾新婚,自然常到皇后宮中,一對小夫妻,相親相愛,做母親的本該高興,但慈禧卻恰恰相反,這更引起她的妒嫉和反感。她一面對皇上說慧妃如何賢慧,令載淳多到慧妃宮中,與之親近,一面又以「皇后年少,未嫻宮中禮節,宜使時時學習」為名,不准載淳到皇后宮中,企圖拆散這對恩愛夫妻。但載淳又偏不到慧妃宮中,後來索性到養心殿獨宿。
而皇后雖然明知慈禧在刁難她,但她卻以自己是明定的皇后,是從大清門奉迎入宮,名正言順,自己又無失德之處,慈禧也不能把她怎麼樣,也就不肯在慈禧前阿諛奉承,所以,慈禧太后平日每每刁難阿魯特氏,借故訓斥。有一年,甚至要將她的皇后廢掉。多虧宗人府宗令、悼親王奕諒出來主持公道,阿魯特氏才避免了一場災難。
一日,皇后阿魯特氏到養心殿看望同治帝病情,臥榻旁夫妻倆相依談心,皇后為婆媳之間不睦之事而傷心落淚,皇帝百般勸解安慰,曰:「多忍耐些時光,將來總有出頭之日。」孰不知隔牆有耳,這些話飛到慈禧耳中,一場大禍從天而降。慈禧闖入皇帝內室,淫威大作,破口大罵:「好個狐媚子,又來勾引皇帝!」皇后辯白:「我是乘鳳輦從大清門迎娶進宮的,天下皆知,皇帝生病我前來探看,犯了什麼罪?」
這幾句話猶如火上潑油,慈禧認為皇后是譏諷她為秀女入宮,出身低賤,便上前一把抓住皇后的頭髮,連撕帶打,皇后哪敢還手,慈禧又咬牙切齒地呼喊太監:「拿棍杖來伺候!」
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雖然名義上兩宮太后歸政皇帝,可是實際上,慈禧太后仍然把持著大權,同治皇帝只是個傀儡,不論是朝廷大事,還是家庭夫妻的私生活,處處受到慈禧太后的粗暴干涉,而自己性格軟弱,無力反抗,即使反抗,也不是母后的對手,於是索性自暴自棄。
在宮中,同治無事可做,悶得發慌,於是瞞著兩位太后,帶上十幾名隨身小太監,都換上藍布長衫,百姓打扮,偷偷出宮,在京城到處遊逛,大小館子也吃得不少。
他微服出遊,最怕碰見王公大臣;因此,凡是大的娛樂場所、大店鋪、大飯館都不敢去,他經常光顧的地方是天橋夜市場、韓家潭妓院,以及冷僻街道的茶館、酒店。總之,這些小地方,王公大臣是不屑一顧的,恰好是他的自由小天地。日子久了,北京城裡逐漸傳遍了同治帝微服出遊的事,只瞞著慈禧太后一人。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太醫院公布病情是「出天花」,據說是在潭家妓院染上了梅毒,當時還沒有治梅毒的特效藥,太醫們認為萬歲爺害梅毒太不光彩,只得說成「出天花」掩蓋過去。親政僅兩年,十九歲的同治皇帝就死在養心殿中。
載淳死時無嗣,論理當為其立嗣,又因自己無子,本應由宗室內「溥」字輩中找繼承人,當時王公們認為第一代恭親王奕訢之孫溥倫依序當立;奕訢有三子,均早死,有孫溥偉、
溥倫、溥儒等,但慈禧太后認為如依序而立,則自己便成了太皇太后,不能垂簾聽政,只能在宮中頤養晚年了,嗜權如命的慈禧怎麼肯如此寂寞地度過下半生?所以,慈禧指定迎立醇親王之子載湉,六歲的載湉是載淳的堂弟,也是慈禧胞妹之子,可謂親上加親。這樣,慈禧仍能當她的皇太后,繼續「垂簾聽政」,把持朝政。
當慈禧使政權按照自己的心願平穩地交接後,皇后阿魯特氏僅得了一個「嘉順皇后」的封號,成了新君的寡嫂,自然無權無勢,與朝政無緣。在載淳死後不足百日,也撒手人寰,追隨同治皇帝去了。
皇后阿魯特氏的突然故去發生在那樣一個敏感的背景下,人們對此便多有傳言。據說同治死後,慈禧立載湉為帝,阿魯特氏心中悲痛,以絕食進行抗議。慈禧得知此事,立即叫人找來阿魯特氏,親手打了她一耳光,大罵說:「你害死了我的兒子,難道還想再當皇太后嗎?」阿魯特氏跪於地,哭泣不止。過了許久,才被允許回宮。自此,皇后終日悲哭,雙目紅腫,身體虛弱憔悴。
一天,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進宮看女兒,見到這種情景,心如刀絞,立刻向慈禧太后稟報。慈禧聽後,陰險地說:「既然皇后這樣悲痛,那就讓她隨同治皇帝一起去吧。」當日過後不久,即從宮中傳出皇后阿魯特氏身亡的消息。這時距同治皇帝去世,只有兩個半月的時間。
還有的說是同治皇后是被慈禧逼迫吞金而死。丈夫在世時,阿魯特皇后尚且有自己的知心人,丈夫一死,宮中唯一為自己撐腰的人都沒了,她深深為自己渺茫的前程感到絕望,想到慈禧的專橫和陰毒,皇后萬念俱灰,吞金自盡,在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崩逝,時年二十二歲。
【慈禧與大白菜】
慈禧晚年時,得了一場重病:高燒不退,且口乾舌燥、咳嗽痰多、心慌怕冷,以致呼吸困難、上氣不接下氣。而且不想吃飯,吃什麼吐什麼,四肢無力,宮內御醫治療都無效。
這時,有一個御醫從遠道而來的和尚那裡得到了一帖偏方,偏方只有八個字:「少吃肉魚,多吃白菜。」慈禧為了保命,在治療期間,只好不再吃那些大魚大肉了,而改吃以大白菜為主的白菜宴,御廚把白菜做成各種樣式的菜餚,味道鮮美,清爽可口,慈禧吃後,慢慢增進了食慾,身體也逐漸康復。從此,她對大白菜讚不絕口,稱大白菜為「天下第一菜」。
□棺柩前的新汗王 皇太極之謎
清太宗(一五九二~一六四三)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自幼聰穎過人,少言寡歡,工於心計,性情內斂剛毅。成年後隨父作戰,勝績累累。努爾哈赤卒後嗣位,為天聰元年。其設文館、理藩院,行科舉,創漢八旗。十年稱帝,建國號大清,其後屢破明軍,使明廷關外精銳盡失。崇德八年(一六四三)中風暴卒,葬昭陵,尊諡文皇帝。
中國歷代皇朝的立儲即位多半都會成為一道關隘,許多人因此殺頭流放,許多人也因此
得意榮升,形成朝中的大換血。有時候簡直就是一次政治地震,造成社會的動盪,比如唐代的玄武門之變、東晉的八王之亂等等。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是怎麼渡過這一關的呢?
儘管努爾哈赤的兒子眾多,而且幾乎個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要選出最好的一個繼承汗位,也令他頗為躊躇。長子褚英之死讓努爾哈赤對嫡長子繼承制失去了興趣,便把目光移向其他子侄:三貝勒莽古爾泰跟自己感情不深厚;四貝勒皇太極心術太重;二貝勒阿敏畢竟不是兒子而是侄子。努爾哈赤找不到滿意的人選,於是又回到滿族傳統的推舉制,明確規定,待他百年之後要由八旗貝勒,即四大貝勒與四小貝勒,共同推舉新汗。
不知是對幼子的偏愛,還是受蒙古幼子守家習俗的影響,努爾哈赤在臨終前幾年,又萌生傳位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的念頭,而這兩個幼子當時年僅十歲左右,難孚眾望。努爾哈赤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朝秦暮楚,結果誘發了眾多子侄對汗位的覬覦。
然而最後登上汗位寶座的是不怎麼看好的皇太極,實在令人大惑不解,皇太極為什麼又能異軍突起?他到底用了什麼高明的手段贏得了這場兄弟之爭?他的汗位是努爾哈赤制定的,還是篡奪的,還是滿洲貴族眾望所歸,共同推舉的?今天,這一切都定格成了一個撲朔迷離的謎案。
皇太極年少喪母,在孤獨中,他度過了童年,這境遇更激發了他爭勝好強、奮發圖強的性格特徵。眼前有父親這樣一位使他崇敬、效仿的榜樣,而統一女真的頻繁戰事更給了他磨礪鍛煉的極好機會。最突出的一點,是他勤勉好學,在後金的諸貝勒中,他是惟一能夠識漢文讀漢書的一個。勇氣加智慧,使他得以在天命元年後金建國時,成為掌國四大貝勒中最年輕的成員。
他的表現是無可挑剔的,戰場上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戰,在薩爾滸大戰中、攻取瀋陽的週邊戰中,皇太極不顧汗王的親自勸阻,冒險衝到最危險的地方,而且只要是與太子代善共同出戰,他一定衝殺格外出色、戰果格外輝煌,總勝代善一籌。更重要的是他知書讀史,有計謀,善於收攬人心,有賢明之稱,所以他能夠團結一大批年輕的女真貴族,他們思想相通、比父兄一輩有更大的雄心和更高的抱負,可稱之為後金皇朝貴族中的少壯派,皇太極成為這一批人的精神和思想領袖。
雖然皇太極英雄了得,但是一些明清史專家認為,皇太極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清人蔣良騏的《東華錄》順治八年(一六五一)二月己亥詔內載,多爾袞聲稱「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之位原係奪立」,暗示皇太極篡奪汗位。據說,努爾哈赤生前已立多爾袞為嗣子,而皇太極用陰謀狡詐的手段從其幼弟手中奪取了汗位,為除去篡位障礙,還逼迫多爾袞生母大福晉那拉氏殉葬。此說受到一些人懷疑,因為努爾哈赤痛恨多爾袞生母不忠,去世前特命她死殉。
據多爾袞的生母,也就是努爾哈赤的大福晉敘述,汗王臨終的遺言是:由十四子多爾袞承汗位,由大貝勒代善輔政,待多爾袞成年後,代善歸政,眾人全都驚呆了。這可能是汗王的遺囑嗎?完全違背了大汗生前反覆訓示過的八王共執國政的體制。皇十四子多爾袞才十三歲,還是個孩子,既無功業,亦無威望,故不可能立多爾袞為嗣。
須知汗王薨逝之時,諸貝勒無人在側,只憑大福晉口述遺囑,誰能證實?而且皇太極即位後,對多爾袞「特加愛重」,大力培養提拔,多爾袞對皇太極的恩育萬分感念,盡心盡力輔佐皇太極,勳勞卓著,成為皇太極最得力的助手。總之,皇太極與多爾袞兄弟感情較好,無法想像皇太極對多爾袞幹下篡位、殺母的勾當。
還有學者認為,皇太極汗位並非奪立,而是由諸貝勒推舉產生。太祖努爾哈赤生前未立太子,而是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為汗者需由貝勒推舉產生。根據正史的記載,大貝勒代善的長子小貝勒岳托和三子小貝勒薩哈廉議論商量好了以後,同到父親處稟告說:「國家不可一日無君,應該及早定下承襲大事。四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得先汗王之心,眾人也都心悅口服,理當請四貝勒速即大位。」代善說:「這正是我的夙願。你們的提議,上合天心,下協人意,有誰會不贊成呢?」
父子議定,次日,諸貝勒大臣聚集朝會,代善便將推戴皇太極即位的意思書示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以及小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碩托、豪格等,眾人都歡喜稱善。隨即合詞請皇太極即位。
皇太極卻一再推辭,說「汗父並無立我為君的遺命,若舍諸兄而嗣位,有僭越之嫌」;既怕不能夠繼承先汗父之志,又怕不能上合天心;而且統率群臣、撫綏萬姓是十分艱難的任務,自己難以勝任,等等。總之一句話,不肯。然後,眾人堅請不已,從早上卯時(約晨七時許),直勸到下午申時(約午後五時許),整整十個鐘頭,皇太極被眾人的誠意所感動,終於答應下來。
而朝鮮人的記載,則帶有更多的喜劇色彩:努爾哈赤死後,代善讓位其弟皇太極說:「你智勇勝於我,你應該代我繼立。」諸貝勒都想立嗣後再舉哀,代善便對眾人說:「父親生前欲立皇太極。」皇太極卻說:「當立者應該是代善兄。」說罷連忙走避以相讓。
於是岳托等人去請代善,代善不出;再請皇太極,皇太極也不出。岳托等人每日數次呼號奔走於二人之間,經過三天仍無結果。代善便令岳托等人率諸貝勒六七人群擁至皇太極處,將他綁架似的抬著舉著送到努爾哈赤靈前,皇太極這才接受了汗位。
只怨生在帝王家
□被母親架空的帝王 同治之謎
同治帝(一八五六~一八七五)名載淳,咸豐帝之長子。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七月立為皇太子,十月即皇位,年六歲。由東西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一直至同治十二年正月方親政。親政後,詔禁粟,並積極籌措海防、練兵諸事。是年十二月初四,病卒於養心殿。諡毅皇帝,廟號穆宗,葬惠陵。
關於清穆宗同治皇帝之死,官方的說法是生天花後搶救無術而身亡的。百日之後,皇后也隨之俱去,不能不引起很大的震驚,朝野對他們的死因議論紛紛。帝后兩人棄世僅僅相隔兩個月,這其中的確讓人感到很不正常,...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