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雕梁畫棟」之風至少可上溯至漢代未央宮,其建材之華貴,裝飾之妍麗,技藝之高超,著實令人目眩神馳。然而古建築多屬木造,難以久存,亦惹人浩歎。本書爲現存古建築的樑柱裝飾做了精闢的介紹與豐富的紀錄,讓今人與後代都能充分玩味中國古建築之美。
《雕梁畫棟》介紹的是中國各種古建築木結構部分的裝飾,包括柱子、梁枋、柁墩、瓜柱、天花、藻井、檁、椽、雀替、梁托、鬥栱、撐栱、牛腿等部分,資料豐富,圖片精美,使人目不暇給。
書籍重點
《雕樑畫棟》是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系列叢書•中國古代建築裝飾五書之一。
本書精闢地剖析了中國古代建築木結構部分的裝飾,讓讀者從張張精美的照片與繪圖中,不僅能欣賞到各種樑柱裝飾藝術之美,還可深入瞭解其功用,並玩味其背後所代表的時代與地區的文化特徵。
作者簡介:
樓慶西
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193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1953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留校任教至今。長期從事於中國古代建築歷史與理論的研究與教學工作。近二十年著重於研究鄉土建築和古建築裝飾。主要著作有:《中國古建築二十講》、《中國古建築磚石藝術》、《鄉土建築裝飾藝術》、《屋頂藝術》、《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國建築藝術全集‧建築裝修與裝飾》等。
章節試閱
中國古代建築如果與西方古代建築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房屋結構所用的材料不同,中國採用的是木材結構體系,而西方採用的是石材結構體系。這種木結構最基本的形式是先在地面上豎立木柱,在垂直的木柱子上架設水準的梁架,再在若干層梁枋上安置檁木與椽木,這樣就完成了整幢房屋的木構架。在椽子上鋪設瓦面而成屋頂;柱與柱之間砌造牆體和安設門窗而成屋身;上有屋頂,下有地面,四周為屋身圍合而成的供人們使用的房屋空間。
在本系列叢書的《千門之美》和《戶牖之藝》仲介紹了中國古代建築門與窗的形態,我們從眾多的門窗中見到了一種現象,就是這些門窗在製作過程中都進行了程度不同的美飾加工,從而使門窗不僅具有各自的物質功能,而且還產生了藝術效果,使它們成為建築上很重要的一種裝飾。
從一般規律來講,房屋的門窗是如此,那麼房屋的木結構梁架也應該是這樣,也應該在具有物質功能的同時具有美和藝術的形式。遺憾的是,中國早期的建築遺存至今的很少,除了能見到那時期的一些屋頂上的瓦件和地基之外,房屋的木結構部分都已經毀滅無存了。但是在古代文獻中仍可看到古人對當時建築的一些描繪。在《三輔黃圖》中有一段對漢代都城長安未央宮的記載,大殿「以木蘭為棼橑,文杏為樑柱;金鋪玉戶,華榱壁璫;雕楹玉碣,重軒鏤檻;青瑣丹墀,左磩右平;黃金為璧帶,間以和氏珍玉……」。棼、橑、榱、楹、檻分別為房屋的檁木(棼、橑)、椽木(榱)、立柱(楹)和欄杆(檻)的古稱,碣為石碑,墀、磩為臺階。這一段文字告訴我們:第一,當時已經採用名貴的材料建造和裝飾建築。木蘭、文杏都是名貴的木材;玉石、黃金皆為稀有的材料,多用做皇帝、貴族的禮器和飾物,在這裡用它們來製作石碑和裝飾牆壁。第二,已經用雕刻和色彩裝飾建築。柱子、欄杆上已見雕、鏤之工;除了玉石、黃金的本身色彩之外,還在椽子上敷以華麗的色彩。我們從留存至今的漢代玉器、漆器和黃金飾物上可以見到當時的工匠在製作工藝上的高超技能,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建築,尤其是在帝王宮殿建築上出現這類精美裝飾的可能性。房屋有雕楹、鏤檻、華榱,說明漢代宮殿已經出現了雕梁畫棟。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們從留存至今的大量明、清時期的各類建築上更看到了這種普遍使用雕梁畫棟的現象,它們已經成為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一種特殊裝飾,所以有必要專門對這類裝飾做一番介紹與論述。為了論述的方便,需要先對中國古建築木結構的主要構件做一簡略的說明。
柱子:直立於地面,承受上面重量的構件,屋頂構架以及屋面瓦的全部重量都透過立柱傳至地面,所以柱間的牆體和門窗皆不承受重量而只具隔斷和圍護的作用。即使這些牆體、門窗損壞或者變動,房屋整體構架都不會倒塌,所以造成中國木結構建築特有的「牆倒屋不塌」現象。
梁枋:梁是架設在立柱上的橫向水準構件,它承受上面構件的重量,並透過立柱傳至地面。枋是尺寸比較小的梁,其功能與梁相同。在清代木建築構架中,往往把與房屋正面垂直方向的構件稱為梁,平行方向的稱為枋,但有時又不做嚴格的區分,所以一般都把這種構件統稱為梁枋。
柁墩、瓜柱與角背:為了構築成屋頂的框架,架設在立柱上的梁枋只有水準的一層還不夠,需要多層梁枋層層疊加才能構成具有坡度的屋頂。在兩層梁枋之間用做墊托的構件稱為柁墩,它的功能就是將上一層梁枋的重量傳遞到下層。一般的柁墩,其高都小於本身之長寬,但有時兩層梁枋的間空較高,便使柁墩之高大於本身長寬,方整的墊木變成直立之短柱,即稱為瓜柱或童柱。為了使瓜柱穩定,在兩旁各加一扶持木,稱為角背。
穿:穿是聯絡兩柱間的輔助構件。因為兩根立柱之間主要靠水準的梁枋連接,穿只在梁枋之外產生輔助作用,所以它的尺寸自然比梁枋小,常位於立柱與梁上瓜柱之間或瓜柱與瓜柱之間,在簷柱與金柱之間的橫梁之下的穿稱為穿插枋。
檁木與椽木:檁木是架設在梁枋之上,兩副梁架之間,平行於房屋正面的圓木,又稱檁子,簡稱為檁。檁木的作用是承接屋頂上的椽木,同時又有連繫固定左右兩副梁架的作用。檁木不止一根,由屋簷至屋脊,隨梁架之高低而等距離地排列,位於屋簷和屋脊的分別稱為簷檁與脊檁。椽木位於檁木之上,與檁木成垂直方向均勻地排列,斷面或圓或方,又稱椽子,簡稱為椽。它的作用是供鋪設屋頂瓦面,由於瓦的面積小,所以椽木多呈密集型排列。
雀替與梁托:雀替是位於房屋外簷柱與梁枋相交處的構件,它自柱內伸出,承托梁枋兩頭,能產生降低梁枋跨度和樑柱相接處剪力的作用,同時還能防止立柱與橫梁垂直相交的傾斜變形。早期建築上的雀替是一條替木,扁而長,跨在柱頭的開槽內,從兩頭承托左右的梁枋,其長度幾占梁枋跨度的三分之一,因為它處於樑柱的交角上,故稱角替,不知何時何故又改為雀替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到明、清時期,建築上的雀替形式由扁而長變成高而短,而且也不是一整條長替木放在柱頭內,而是左右各一塊替木用榫頭與柱頭相連接,其長度只占梁枋跨度的四分之一。
在房屋簷廊和室內的梁枋與柱子交接處有時也安有雀替,由於梁枋的高低錯落,這裡的雀替往往在柱子兩側並不在一個水平面上,而且形狀與大小也並不相同,所以為了與雀替相區別,將它們稱為梁托,它們位於梁枋的兩頭,從柱中挑伸出來,在結構上有托住梁枋的作用。
楣子、花牙子:在一些園林中造型輕巧的裝飾性建築,例如亭、榭、廊上,外簷的兩柱之間梁枋之下,多安有一排橫向的楣子,其形由縱橫木欞格組成,在楣子之下左右兩邊與柱子交接處就是花牙子的位置,它的外形與雀替近似,卻由木欞條組成透空花紋,是一種純屬裝飾性的構件。
鬥栱、撐栱、牛腿:鬥栱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所特有的一種構件,它是由許多小塊方形的鬥和拱形的栱拼合而成的構件,常用在屋簷下與梁枋之間,它的作用一是在屋簷下支撐伸出的屋頂簷部,減少雨水對屋身牆面與門窗、立柱的侵蝕;二是傳遞由上而下的荷重。人們常說碩大的屋頂和深遠的出簷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的顯著特徵,而鬥栱則在此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屋簷下有一排排整齊的鬥栱也成為古代重要建築的主要標誌。由小塊木料拼合而成的鬥栱安置在房屋最外沿的柱子和梁枋上,居然能夠承挑如此深遠的出簷,不能不說是古代工匠的一項創造。但是這種鬥栱的製作和安裝卻很費工費時,所以在一般建築上多不採用鬥栱,而用斜撐的做法。一根木材,上端支托在屋頂出簷的簷檁下,下端支撐在立柱上,就代替了簷下鬥栱的作用,既省工又省料。大概是為了延續鬥栱的作用,在一些地方將這種斜撐又稱為撐栱。不過撐栱畢竟只是一根木條,它與立柱之間總保留著一塊三角形的空白,為了加強簷下斜撐的裝飾效果,有的用雕花木板填充在這三角空白處,並且逐漸地二者連結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構件,於是棍狀的斜撐成了三角形塊狀的構件,又為了與撐栱相區別,便把這種三角形塊狀構件稱為牛腿。
天花與藻井:由梁枋等構件構成的室內空間,其屋頂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完全露明,不做任何遮蓋;另一種是在梁枋下做頂棚隔斷上下,頂棚既可以阻擋梁架上落下的灰塵,又有助於室內保持一定的溫度,同時還具有美化作用,使室內有一個完整的空間。天花與藻井都是屬於頂棚一類的構件,只是做法與外觀不同。
在這些從柱子、梁枋到天花、藻井的大小構件上,古代工匠是怎樣對它們進行加工和裝飾的,這些構件具有什麼樣的形態,包含著哪些文化內涵,這就是本書要介紹的內容。
中國古代建築如果與西方古代建築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房屋結構所用的材料不同,中國採用的是木材結構體系,而西方採用的是石材結構體系。這種木結構最基本的形式是先在地面上豎立木柱,在垂直的木柱子上架設水準的梁架,再在若干層梁枋上安置檁木與椽木,這樣就完成了整幢房屋的木構架。在椽子上鋪設瓦面而成屋頂;柱與柱之間砌造牆體和安設門窗而成屋身;上有屋頂,下有地面,四周為屋身圍合而成的供人們使用的房屋空間。
在本系列叢書的《千門之美》和《戶牖之藝》仲介紹了中國古代建築門與窗的形態,我們從眾多的門窗中見到了一...
目錄
概 述
第一章 柱子與梁枋
柱 子
一、立柱
二、垂柱
梁 枋
一、整體加工
二、梁面雕刻裝飾
三、梁面彩繪裝飾
第二章 柁墩、瓜柱、穿、花板
柁 墩
瓜 柱
穿
花 板
第三章 天花、藻井與檁、椽
檁與椽
博風板
天 花
一、天花的形式
二、天花的裝飾
藻 井
一、宮殿建築藻井
二、宗教建築藻井
三、壇廟建築藻井
第四章 雀替、梁托、楣子、花牙子
雀 替
一、雀替的形式
二、雀替的裝飾
三、磚、石建築上的雀替
梁 托
楣子、花牙子
第五章 鬥栱、撐栱、牛腿
鬥 栱
一、鬥栱形制
二、鬥栱裝飾
撐 栱
牛 腿
一、裝飾題材的內容
二、裝飾題材的組合
三、牛腿的設置
圖片目錄
概 述
第一章 柱子與梁枋
柱 子
一、立柱
二、垂柱
梁 枋
一、整體加工
二、梁面雕刻裝飾
三、梁面彩繪裝飾
第二章 柁墩、瓜柱、穿、花板
柁 墩
瓜 柱
穿
花 板
第三章 天花、藻井與檁、椽
檁與椽
博風板
天 花
一、天花的形式
二、天花的裝飾
藻 井
一、宮殿建築藻井
二、宗教建築藻井
三、壇廟建築藻井
第四章 雀替、梁托、楣子、花牙子
雀 替
一、雀替的形式
二、雀替的裝飾
三、磚、石建築上的雀替
梁 托
楣子、花牙子
第五章 鬥栱、撐栱、牛腿
鬥 栱
一、鬥栱形制
...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圖騰文化出版日期:2012-11-01ISBN/ISSN:978986598151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6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