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吃飯飯不香時,就是你的健康開始出狀況了!
胃腸病調養食療與保健
胃腸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擔負消化日常飲食、供給全身營養的重任,
一旦胃腸患病,就會影響全身健康。
中醫講究三分治療七分調養,
加強胃腸病的防治,對維持健康有重要的意義。
細說不可忽視的10大胃腸警訊症狀
生活與飲食習慣 + 順應時辰與時序 + 經穴與按摩 + 健胃整腸操
老中醫教你保護腸胃健康,讓你不再為各種大小病症感到困擾˙認識胃腸道
告訴你影響胃腸健康的重要關鍵,掌握胃腸調理要點。
˙讀懂胃腸健康警報
從日常生活與飲食中發現警訊,並能及時修復,遠離胃腸疾病。
˙不可忽視的十大胃腸症狀
認識重大胃腸疾病的先兆,在未發病之前調理養護你的胃腸。
˙常見胃常保養與調護
從食物、經穴、按摩、健身操等方面健胃整腸,維持健康不生病。
【內容簡介】
保養胃腸,百病不生又可以變年輕
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而飲食不正常,再加上各種壓力,使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但是,常會因為覺得「忍一下」或「吃個成藥」就恢復了,而不去解決這些問題,進而導致更嚴重的病症。本書精選老中醫調養腸胃病的方法,教你如何調養腸胃,達到治病、防病的健康目的之外,同時擁有健康的胃腸也能使你精神奕奕、容光煥發,變年輕!
作者簡介:
李興廣
中醫藥大學教授、主治醫師、中藥方劑教研所主任、碩士班指導教授、醫學綜合學程教學中心主任。1983年自中醫學院畢業後進入中醫藥大學,20餘年來,不輟於教學與臨床工作,主講中藥學、本草文獻學、中藥飲片辨識等課程。設立特別門診,針對各種常見病症的治療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治療內科、皮膚科等各種疑難雜症。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承擔各級研究專題10餘項。由其主編和參加編寫的著作共有40餘冊。
章節試閱
【內容摘要】
望聞問切,發現胃腸大隱患
人體內部發生病變,必然會反映到體表。中醫講究「察顏觀色」,善於透過「望、聞、問、切」綜合判斷人體健康狀況。在這裡,老中醫親自教你透過觀察自己的神色、面色、口氣等身體外部體癥,辨別胃腸道傳遞出的健康信號。
望神情
面色光彩,目光炯炯有神,為有神;面色灰暗,目無神采,為無神。
脾胃虛衰:精神不振、目無神采、聲低懶言、倦怠健忘、困倦思睡。
胃熱氣盛:精神亢奮、面紅目赤,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胃氣欲絕:危重患者,原無食慾,忽然食慾增強,是脾胃氣衰敗至極的表現。
望面色
望面色指觀察面部的顏色與光澤。中國人的健康面色應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
五臟應五色,其中黃色應脾胃。
面色萎黃可能患有慢性胃腸病如慢性胃腸炎等,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司,氣血生化不足。面色蒼白可能患有急性胃腸出血。面色晦 滯可能患有胃腸腫瘤。
望舌
望舌包括望舌質、舌體、舌苔和舌脈四個部分。
望舌苔
舌苔是由胃氣蒸騰所生,因此透過舌苔的色澤、厚薄、潤燥等變化,可推測胃及其他臟腑的功能狀況。有苔表示胃氣存在,有抗禦 病邪的能力;少苔、剝苔、無苔,表示胃氣受損,或胃陰受耗。其損耗程度,少苔較輕,剝苔和無苔較重。舌苔由薄變厚,表示病 邪逐漸加重;舌苔由厚變薄,表示病邪逐漸減輕。
診察舌苔,主要從顏色、津液、厚薄、形狀和分佈等方面的變化,還要結合舌質來分析,同時要注意由食物或藥物染色造成的假像。
黃 苔:舌苔由白變黃,多因絲狀乳頭增生、角化劇增、細胞浸潤、血管擴張,以及含菌量增多所導致,與炎症感染、發熱及消化功能紊亂關係極大。
˙舌苔黃色,主熱證,熱邪在裡。
˙舌苔薄黃而滑,主溼熱,外感病出現此苔,表示外邪入裡化熱,但津液未傷。
˙舌苔薄黃而乾,表示熱邪已傷津。
˙舌苔黃而膩,為脾胃溼熱,或痰溼、食滯。
˙舌苔黃白相間,仍屬溼熱,或外感風寒入裡化熱。
˙舌質淡苔微黃而潤,多屬脾虛有溼。
老 黃 苔:舌苔深黃而粗糙,多見於胃腸熱結,津液受傷。
灰 苔:舌苔灰白,多見於溼濁內困。
黑 苔:舌苔黑多因絲狀乳頭增生,出現黑棕色角化細胞以及黑色黴菌增殖所致。黑苔的病理改變多擴展到黏膜下層。黑苔主裡 證,病情一般較重。高熱脫水、炎症感覺、毒素刺激、胃腸功能紊亂、黴菌感染及長期應用抗菌藥物,都與黑苔有關。
腐 苔:舌苔如豆腐渣堆鋪在舌面,疏鬆而厚,可刮去。多見於宿食化腐,但患者胃氣未傷。
白 黴 苔:舌面生糜點有如飯粒狀。多因胃中熱極,津液化腐,蒸騰而上所導致。
膩 苔:一層混濁而光滑的黏液蓋於舌面,不易拭去。多見於溼濁內困,或食積、痰飲內阻。
剝 苔:舌體原有舌苔突然消失,如剝脫樣,多屬胃陰枯竭、胃氣大傷的症候。舌的後半部剝苔,是病邪入裡未深而胃氣已傷; 舌前半部剝苔,是表邪雖減,但胃腸有積滯或痰飲;舌心剝苔是陰虛、血虛或胃氣受傷。
舌起芒刺:舌苔隆起如刺狀,是熱極的徵象。根據芒刺的部位,有助於區分病情,如舌中芒刺為脾胃積熱。
厚 苔:舌苔變厚可因病後食減,舌的機械摩擦減少,或因發熱失水、唾液分泌減少等,影響舌的自潔作用,引起絲狀乳頭延長所致。
整體望舌
① 舌質顏色紅,多為肝鬱犯胃或胃熱熾盛。
② 舌質紅,舌苔黃膩,甚或灰膩、厚膩,多為脾胃溼熱。
③ 黃膩苔或為厚膩苔,多認為是食滯胃腸。
④ 舌體微胖,邊有齒痕,多為脾胃氣虛。
⑤ 舌質淡、舌體胖、苔薄白多為脾胃陽虛。
⑥ 舌色紅(絳),舌面無苔,光亮如鏡,多為胃津乾涸之象。
⑦ 舌紅有裂紋或花剝,多為胃陰虧損、陰虛內熱。
⑧ 舌質暗或紫暗,或舌邊有瘀點、瘀斑,多為胃絡瘀阻之象。
如何察舌脈
張口,舌尖上卷,露出舌系帶,觀察舌系帶左右兩旁的靜脈色澤、長度、充盈度、曲張狀態及靜脈外側小血管,如舌脈增粗、增長、迂曲暴露,色紫或紫暗,舌脈外側小血管囊柱狀、粗支狀、囊狀突起似葡萄一串,均提示有瘀阻。
桂枝、白芍各12克,炙甘草9克,肉桂1.5克,生薑6克,紅棗10枚,用於體虛受寒,陣發酸痛,氣由少腹上衝,粗如小臂,硬如木棒,咬牙閉目,手足發冷。
以桂枝20克,炙甘草10克為基本方,血虛者加當歸,陰虛者加五味子、麥冬。
辨味覺
口 淡:口中無味,飲食不香,食而不知其味,又稱口淡乏味,多因脾胃氣虛而致。正常人口中無異常味覺,也屬口淡範疇。
口 甜:口中有甜味,又稱口甘。若口甜伴有頭重身乏,脘悶不舒,口乾咽燥,多見於脾胃溼熱證。
口 苦:指口中味苦的感覺,屬熱證的表現。若口苦伴身熱口渴,小便赤短,多屬熱證,見於伏邪溫病初起。若口苦伴咽乾,胸脅脹滿,小便黃,大便乾,多屬肝膽火旺,可見於火邪為病和肝膽鬱熱之證。
口 鹹:多屬腎病及寒證。應及時調整口味,不要一昧吃口味過重的食物,應刻意吃得淡一點。
口 黏 膩:指口中黏而不爽。若口黏膩伴有苔厚膩,渴而不想喝,胸悶噁心,多屬溼困脾胃。
口中泛酸:指口中有酸味感,若口酸伴有胸滿脅痛,噯氣不舒,大便失調,可見於肝胃蘊熱證。若口中酸腐,多見於傷食證。
聞聲
① 說話、嘔吐、打嗝、噯氣,聲音高亢有力,多為實證、熱證。
② 說話、嘔吐、打嗝、噯氣,聲音低沉無力,多為虛證、寒證。
聞氣味
① 口氣穢濁為消化不良。
② 口氣酸臭為胃有宿食。
③ 大便臭穢為胃腑有熱。
④ 口中腥氣為胃腸虛寒。
⑤ 放屁氣味酸臭,多為宿食停滯。
望嘔吐物
① 嘔吐物清稀無臭,多是寒嘔,多由脾胃虛寒或寒邪犯胃所致。
② 嘔吐物酸臭穢濁,多為熱嘔。因邪熱犯胃,胃有實熱所致。
③ 嘔吐痰涎清水,量多,多是痰飲內阻於胃。
④ 吐物夾有不消化食物,腐酸味臭,多屬食積。
⑤ 嘔吐頻發頻止,嘔吐不化食物而少有酸腐,多為肝氣犯胃所致。
⑥ 嘔吐黃綠苦水,多因肝膽鬱熱或肝膽溼熱所致。
⑦ 嘔吐鮮血或紫暗有塊,夾雜食物殘渣,多因胃有積熱或肝火犯胃,或素有瘀血所致。
望大便
① 大便溏薄,水糞相雜者為脾虛夾溼,可以見於慢性胃腸炎症、功能性胃腸疾病等。
② 大便量多,夾有未消化食物,穢臭不堪,為宿食停滯。
③ 大便黏凍,夾帶腔血,多為腸道溼熱,表現為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等病症。
④ 大便色黑如柏油狀,多為上消化道出血。
⑤ 大便夾有鮮血,多見於痔瘡、肛裂、大腸息肉、大腸癌等疾病。
⑥ 大便乾結多為胃腸積熱。
脘腹部疼痛
脹痛
脘腹部脹滿伴疼痛,脹痛部位常常遊走不定,或引及兩脅,或噯氣、放屁後較舒緩。脘腹部脹痛往往與情緒和飲食有關,常為肝鬱氣滯,肝胃不和。
隱痛
脘腹部不適,隱隱作痛,綿綿不斷,或疼痛較輕,可以忍受,喜溫喜按,為脾胃虛弱。
刺痛
脘腹部疼痛如針刺樣,痛有定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或舌下靜脈增粗,為絡脈瘀阻。
絞痛
指發作性的劇烈疼痛,也可呈間歇性發作,為傷食、受寒,或有形之邪阻滯,見於急性胃腸炎、缺血性腸病等。如疼痛持續加劇,用一般解痙藥治療無效,疼痛向全腹擴散,腹肌緊張,不能按壓,常提示有潰瘍穿孔、腸梗阻、腹膜炎的可能。
脘腹部冷熱
① 脘腹部或少腹冷痛、喜熱飲,多屬寒邪侵襲或脾胃虛寒。
② 脘腹部灼熱、喜冷飲,大多屬胃腸鬱熱。
食慾
① 食少、倦怠屬脾胃氣虛。
② 納呆、脘悶、口苦屬溼熱中阻。
③ 厭食、噯氣酸腐、脘腹脹痛為食滯內停。
按腹部
① 按腹部了解腹部的軟硬、脹滿、壓痛、積塊等情況。
② 腹部脹滿,按之有充實感,叩之聲音重濁者為實滿。
③ 腹部脹滿,按之則舒,多屬虛滿。
④ 腹部按之疼痛或拒按者為邪實內阻。
⑤ 痛有定處,按之有形而不移稱為積,屬血瘀;痛無定處,按之無形,聚散不定稱為聚,屬氣滯。
⑥ 腹痛繞臍,左下腹部按之有塊累累,當考慮燥屎內結。
⑦ 腹內有積聚,按之硬,且可移動聚散的,多為蟲積。
⑧ 右側少腹部按之疼痛,重按後放手而疼痛加甚者,多為腸癰。
「辨證論治」更準確
同為一種胃病,不同患者從舌象的表現來看,有可能完全不同,症狀和中醫診斷也不同,治療原則和用藥當然各異,這正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所在。
【內容摘要】
望聞問切,發現胃腸大隱患
人體內部發生病變,必然會反映到體表。中醫講究「察顏觀色」,善於透過「望、聞、問、切」綜合判斷人體健康狀況。在這裡,老中醫親自教你透過觀察自己的神色、面色、口氣等身體外部體癥,辨別胃腸道傳遞出的健康信號。
望神情
面色光彩,目光炯炯有神,為有神;面色灰暗,目無神采,為無神。
脾胃虛衰:精神不振、目無神采、聲低懶言、倦怠健忘、困倦思睡。
胃熱氣盛:精神亢奮、面紅目赤,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胃氣欲絕:危重患者,原無食慾,忽然食慾增強,是脾胃氣衰敗至...
目錄
Part 01老中醫帶你認識胃腸道
˙胃-人體糧倉/6
˙腸道-營養加工廠/10
˙了解中醫的「脾胃」概念/13
˙是什麼損害胃腸健康/16
˙你的心情決定胃腸健康/20
˙胃腸兩大「情緒病」/22
˙胃腸容易得哪些病/25
Part 02老中醫教你讀懂胃腸健康信號
˙吃飯不香,不可大意/27
˙望聞問切,發現胃腸大隱患/28
˙舌頭反映胃腸健康/33
˙大便中的胃腸病信號/36
Part 03必須重視的10大胃腸症狀
˙呃逆與噯氣/38
˙泛酸與嘈雜(燒心)/42
˙吞嚥困難/46
˙噁心與嘔吐/47
˙厭食/50
˙腹脹/52
˙腹痛/55
˙腹瀉/57
˙便祕/60
˙便血與黑便/63
Part 04生活細節決定胃腸健康
˙調養胃腸必知的七大飲食原則/66
˙慢性胃腸病的飲食宜忌/69
˙四季調理,保養胃腸/72
˙十二時辰養胃法/81
˙適當運動,強壯胃腸/87
˙調養胃腸健身操/96
˙胃腸保健,中醫按摩不可少/105
˙按摩養胃-延年九轉法/108
˙老中醫推薦的特效養胃穴/112
˙情志調養一定不可少/121
Part 05三分治七分養,常見胃腸病中醫療法
˙胃食道逆流/126
˙食道癌/131
˙胃腸型感冒/136
˙急性胃炎/139
˙慢性胃炎/143
˙膽汁反流性胃炎/148
˙消化性潰瘍/152
˙功能性消化不良/159
˙胃下垂/164
˙闌尾炎/169
˙胃癌/174
˙急性腸炎/180
˙克隆氏症/186
˙細菌性痢疾/191
˙大腸激躁症/197
˙潰瘍性結腸炎/202
˙功能性便祕/207
˙慢性腹瀉/212
˙大腸癌/217
附錄一 中藥本草養胃方速查/222
附錄二 老中醫推薦的潤腸食物/238
Part 01老中醫帶你認識胃腸道
˙胃-人體糧倉/6
˙腸道-營養加工廠/10
˙了解中醫的「脾胃」概念/13
˙是什麼損害胃腸健康/16
˙你的心情決定胃腸健康/20
˙胃腸兩大「情緒病」/22
˙胃腸容易得哪些病/25
Part 02老中醫教你讀懂胃腸健康信號
˙吃飯不香,不可大意/27
˙望聞問切,發現胃腸大隱患/28
˙舌頭反映胃腸健康/33
˙大便中的胃腸病信號/36
Part 03必須重視的10大胃腸症狀
˙呃逆與噯氣/38
˙泛酸與嘈雜(燒心)/42
˙吞嚥困難/46
˙噁心與嘔吐/47
˙厭食/50
˙腹脹/52
˙腹痛/55
˙...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威國際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2-12-05ISBN/ISSN:978986594227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