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穴位療法,是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絕佳選擇,但人體身上的穴位遍布,幫助暢通穴位的方式更有拔罐、刮痧、艾灸等多種方式,要將這些傳統療法應用在正確穴位並非易事!
本書針對現代人,因生活作息與飲食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從各病症概述、病理病因解說、自我診斷與預防到各病症應採穴位和取穴治療的施作步驟等,都有詳細的彩圖解說,讓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在家也能輕鬆護理健康!
本書特色
圖解神奇的刮痧、拔罐、艾灸居家療法
集保健、防病、養生於一體的傳統自然療法
淺顯易懂的解說搭配全彩圖指導
傳統療法、深層調理,喚醒人體神奇的自癒能力!
˙掌握210種保健對症療法,輕鬆遠離70種常見病症:
感冒、頭痛、肩頸痠痛、便祕、肥胖、脂肪肝、三高、心臟疾病、婦女疾病等,有效¬¬¬¬¬揮別惱人病痛!
˙認識疾病治療的10大特效經絡穴位:
內關、足三里、合谷、太衝、湧泉、三陰交、後溪等穴,即刻緩解身體不適!
˙實用方便
各病症與穴位的彩圖快速查找,輕鬆在家就能自我診察!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刮痧、拔罐、艾灸穴位療法一點通
刮痧療法 刮一刮,身體有病早知道
刮痧療法由於其操作簡單、安全有效、易學易用、經濟實用、適應症廣等特點,符合「簡、便、易、廉」的原則,並在防病治病、保健養生中的貢獻越來越大。刮痧療法,是以中醫學理論指導,用光滑硬物器具(銅錢、瓷匙等)鈍緣沾介質(植物油、清水等),根據不同的疾病,在人體體表特定的經穴部位進行有規律的刮拭,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外治療法。
刮痧療法和「痧」的含義
「痧」是民間對疾病的一種形象叫法,又稱痧脹、痧氣、青筋和瘴氣。一般來說,「痧」有三層含義:一是指痧症,一年四季都可發生痧症,以夏秋兩季多見,是指感受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氣或疫癘之穢濁而出現的一些病症。痧症按證候特徵可分為熱痧、寒痧、陰痧、陽痧等,按病因可分為暑痧、瘟痧、絞腸痧等。《痧脹玉衡》把痧症分為慢痧、緊痧、急痧之類。
二是指痧疹的形態,即皮膚出現紅點如粟,以手指觸摸皮膚,稍有阻礙的疹點,它是疾病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於體表的現象。《臨證指南醫案》說:「痧者,疹之通稱,有頭粒而如粟象;癮者,即疹之屬,腫而易癢。」
三是指「痧象」,即指經刮拭治療後,在相應部位皮膚上所出現的皮下充血和出血改變,可見紅色粟粒狀、片狀潮紅,紫紅色或暗紅色的血斑、血泡等現象,稱為痧象。
刮痧療法的種類
根據不同的病情、刮痧部位,正確選擇不同種類的刮痧療法,是達到良好刮痧治療效果的保證。一般來說,刮痧方法分持具操作和徒手操作兩大類。其中持具操作有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3種;徒手操作有揪痧法、扯痧法、擠痧法、淬痧法和拍痧法5種。
刮痧法
1. 直接刮法:指在患者待刮部位均勻地塗上刮痧介質後,直接用刮痧板貼著患者皮膚反覆進行刮拭,直至皮下出現痧痕為止。
2. 間接刮法:指先在患者待刮部位放置一層薄布,然後用刮痧板在布上進行刮拭。此刮法可保護患者皮膚,多適用於兒童,年老體弱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高燒、抽搐、部分皮膚病患者。
挑痧法
挑痧法是指術者用針(常用醫用三棱針)挑刺患者體表特定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挑痧之前必須嚴格消毒,可用酒精棉球消毒挑刺部位、挑針和術者雙手。消毒後,術者左手捏起挑刺部位的皮肉,右手持醫用三棱針,橫向刺入皮膚下 2 ∼ 3 公釐,然後再深入皮下,挑斷皮下白色纖維組織或青筋。挑淨白色纖維組織,如有青筋則挑 2 ∼ 3 下,同時雙手將淤血擠出。術後用碘酒給挑刺部位消毒,敷上無菌紗布,用膠帶固定。
刮痧部位的注意要點
頭部
刮拭方法:頭部有頭髮覆蓋,需在頭髮上面用刮痧板刮拭,無需塗抹刮痧潤滑劑。為了增強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邊緣、刮板角部或梳狀刮板刮拭。每個部位刮 20 ∼ 30 次左右,至頭皮發熱為宜。刮痧手法可採用平補平瀉法,施術者一手用刮痧板刮拭,另一隻手扶住患者頭部,保持頭部穩定。
頭部兩側:從頭部兩側太陽開始,經頭維、頷厭等穴位刮至風池。
頭前部:從百會開始,經過前頂、囟會、通天、五處、頭臨泣等穴位刮至前頭髮際。
頭後部:從百會開始,經過後頂、腦戶、啞門等穴位刮至後頭髮際。
全頭部:以百會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四周髮際處刮拭,覆蓋全頭部穴位和運動區、感覺區、語言區等。
適應症:刮拭頭部有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疏通全身陽氣之功效。可預防和治療中風、中風後遺症、神經衰弱、各種頭痛、掉髮、三叉神經痛、失眠和感冒等疾病。
面部
刮拭方法:面部刮拭應根據面部肌肉的走向,由內向外。因面部出痧影響美觀,手法宜輕柔,以不出痧為度,無需塗抹刮痧潤滑劑,可用溫開水濕潤皮膚後刮拭,手法多用補法,刮拭時間宜短,忌重力大面積刮拭。
前額部:從前額正中線開始,經印堂、魚腰、絲竹空等穴位,分別朝兩側刮拭,上方刮至前髮際,下方刮至眉毛。
兩顴部:由內向外刮拭,依序經承泣、四白、下關、聽宮、耳門等穴位。
下頜部:以承漿為中心,依序經地倉、大迎、頰車等穴位,分別向兩側刮拭。
適應症:刮拭面部有美容、養顏、祛斑的功效,可預防和治療五官科的疾病。
頸項部
刮拭方法:刮拭頸項部大椎穴時,用力要輕柔,用補法,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頸部兩側風池至肩井時要採用長刮法,一次到位,中途不停頓。頸部到肩上肌肉較豐富,用力可重些,即用按壓力重、頻率慢的手法。
頸項部正中線:從啞門刮至大椎。
頸項部兩側:從風池開始,依序經過肩中俞、肩外俞、秉風,刮至肩井、巨骨。
適應症:頸項部是人體十二正經中的手、足三陽經,及督脈循行的必經之路,經常刮拭具有育陰潛陽、補益正氣、防治疾病的功效,可主治頸椎病、頭痛、感冒、近視、咽炎等疾病。
背部
刮拭方法:方向是由上向下,一般先刮背正中線的督脈(從大椎刮至長強),再刮位於正中線旁開 1.5寸和 3 寸兩側的膀胱經,和位於正中線旁開 0.5 寸的夾脊。刮拭背部正中線手法宜輕柔,用補法,不可用力過重,以免傷及脊椎。可用刮板棱角點按棘突之間。刮拭時要視患者體質、病情選用補瀉手法,用力要均勻,中間不要停頓。
適應症: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有穴位都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聯繫,故刮拭背部可預防和治療全身五臟六腑的病症。背部刮痧還可用於疾病的診斷,如刮腎俞部位有壓痛和大量痧斑,表示腎臟可能發生了病變,其他穴位依此類推。
拔罐療法 找準痛點,一拔見效
拔罐療法古稱「角法」。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狀,刺激癰疽後,以角吸出膿血,這便是最早的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治療保健原理
拔罐療法遵循中醫理論,在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學說,及針灸俞穴學說等指導下,隨罐具、操作方式、穴位選擇、配合療法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別具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活血行氣、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等不同療效,從而可使充斥於體表、經絡、局部病灶,乃至臟腑中的各種致病因素,得以祛除,使失調的臟腑功能得以恢復,最終痊癒。
拔罐療法禁忌
凡有下列情況(或疾病)者,應當禁用或慎用拔罐療法。
1. 全身劇烈抽搐、癲癇正在發作的患者,不宜拔罐治療。
2. 患者精神失常、精神病發作期不適宜施用拔罐療法。
3. 久病體弱致極度消瘦、皮膚失去彈性者,不宜施用拔罐療法。
4. 若平時容易出血、患有出血性疾病(如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毛細血管試驗陽性者,不適宜施用拔罐療法,以免造成出血不止。
5. 患有廣泛的皮膚病或者皮膚有嚴重過敏者,不宜拔罐治療。
6. 患者患有惡性腫瘤,不能施用拔罐療法,以免腫瘤擴散和轉移。
7. 婦女懷孕期間的腰骶部和下腹部、乳頭部不能施用拔罐療法,以免流產。
8. 患有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患有腎臟疾病出現腎衰竭者、患有肝臟疾病出現肝硬化腹水、全身水腫者,不適合選用拔罐療法。
9. 在需要拔罐治療的局部有皮膚病者,不適宜施用拔罐療法。
10. 禁用部位:拔罐部位以肌肉豐滿、皮下脂肪豐富及毛髮較少部位為宜。血管淺處、心跳處、皮膚細嫩處、瘢痕處和鼻、眼、乳頭、口唇、骨突出處,以及皮膚鬆弛有較大皺紋處,均不宜拔罐。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再於原處拔罐。
按罐具材料分類
1. 塑膠罐,用耐熱塑膠壓製而成,其規格和型號與玻璃罐相似。
適用:抽氣排氣法。
優點:輕便易攜帶,不宜破裂。
缺點:不能觀察罐內變化,並易於老化。
2. 橡膠罐,是用具有良好伸縮性能的橡膠製成,主要依據玻璃罐的形狀和規格製成。
缺點:價格高,負壓吸引力不夠強,無溫熱感,只能用於吸拔固定部位,不能用於走罐等其他的手法,不能用高溫消毒,也不透明,無法觀察。
3. 有機玻璃罐,是用有機玻璃製成。其規格型號與玻璃罐相似。
適用:抽氣排氣法。
優點:輕便易攜帶,不宜破裂,透明,易於觀察罐口皮膚的變化。
缺點:價格高,未普遍使用。
排氣方法分類
1. 抽氣排氣罐,是指用抽出罐中氣體方法排氣的罐具,主要有四種:注射器或空氣唧筒排氣罐、橡皮球排氣罐、電動吸引器排氣罐、旋轉手輪活塞式負壓拔罐。
2. 擠壓排氣罐,是指用擠壓罐體排氣法排氣的罐具,主要是橡膠罐,外形與玻璃罐具相似,優點是不怕摔、能避免燙傷、容易掌握、攜帶方便,患者還可自己拔罐及穿著衣服拔罐。缺點是不能觀察拔罐部位的皮膚變化,負壓大小的調節也不夠方便。
艾灸療法三效合一的綠色療法
艾灸,古稱灸。《說文解字》說:「灸,灼也,從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可見,灸法是用艾絨或藥物為主要灸材,點燃後放置俞穴或病變部位,進行燒灼和熏熨,借其溫熱刺激及藥物作用,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灸法可分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兩大類。艾灸法以艾絨為灸材,是灸法的主要內容,可分為艾炷灸、艾條灸等。非艾灸法,可用除艾葉以外的藥物或其他方法進行施灸,有燈火灸、藥線灸、藥筆灸等。
艾葉與艾絨
艾為自然生長於山野之中的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中國各地均有生長,但古時以蘄州產者為佳,故特稱「蘄艾」。艾在春天抽莖生長,莖直立,高 60 ∼ 120 公分,具有白色細軟毛,上部有分枝。莖中部的葉呈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有柄,羽狀分裂,裂片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邊緣具有不規則的鋸齒,表面深綠色,有腺點和極細的白色軟毛,背面布有灰白色絨毛,7 ∼ 10 月開花。瘦果呈橢圓形。艾葉有芳香型氣味,在農曆的 4 ∼ 5 月間,當葉盛花未開時採收。採時將艾葉摘下或連枝割下,晒乾或陰乾後備用。
艾葉的化學成分
艾葉中纖維質較多,水分較少,還有許多可燃的有機物,是理想的灸療原料。
艾葉的性能
艾葉氣味芳香,味辛、微苦,性溫熱,具純陽之性。艾葉經加工製成細軟的艾絨,便於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於燃燒;艾火燃燒時熱力溫和,能穿透皮膚,直達體表深部;艾產地廣泛,易於採集,價格低廉,是最常用的施灸材料。
艾絨的製備
每年農曆的 4 ∼ 5 月間,採集肥厚新鮮的艾葉,放置日光下曝晒乾燥,然後放入石臼中,用木杵搗碎,篩去雜梗,再晒、再搗、再篩,如此反覆多次,即成為淡黃色潔淨細軟的艾絨。
第一章 刮痧、拔罐、艾灸穴位療法一點通
刮痧療法 刮一刮,身體有病早知道
刮痧療法由於其操作簡單、安全有效、易學易用、經濟實用、適應症廣等特點,符合「簡、便、易、廉」的原則,並在防病治病、保健養生中的貢獻越來越大。刮痧療法,是以中醫學理論指導,用光滑硬物器具(銅錢、瓷匙等)鈍緣沾介質(植物油、清水等),根據不同的疾病,在人體體表特定的經穴部位進行有規律的刮拭,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外治療法。
刮痧療法和「痧」的含義
「痧」是民間對疾病的一種形象叫法,又稱痧脹、痧氣、青筋和瘴氣。一般來說,「痧」...
目錄
第一章 刮痧、拔罐、艾灸 穴位療法一點通
刮痧療法‧刮一刮,身體有病早知道 拔罐療法‧找準痛點,一拔就見效
艾灸療法‧三效合一的綠色療法
第二章 亞健康 自我康復法
頭暈頭痛 疲勞症候群 抵抗力下降 關節痠痛
食慾不振 失眠 多汗 心悸
第三章 居家自療 現代人常見疾病
近視 耳鳴 牙痛 口腔潰瘍 感冒
慢性鼻炎 鼻出血 肺炎 心律失常 胃下垂
脂肪肝 便祕 單純性肥胖症 落枕 頸椎病
肩關節周圍炎 網球肘 急性腰扭傷 慢性腰肌勞損 腰椎間盤突出症
踝關節扭傷 坐骨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
第四章 中老年常見病 在家理療最有效
糖尿病 高血壓 低血壓 高脂血症 白內障
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 慢性咽炎 冠心病 慢性胃炎
急性胃腸炎 消化性潰瘍 膽結石 老年痴呆症 中風後遺症
第五章 女性男性常見病 告別難言之隱
痛經 閉經 更年期症候群
乳腺增生症 慢性骨盆腔炎 女性不孕症
產後缺乳 產後腹痛 產後便秘
產後尿瀦留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症
早洩 陽痿 男性不孕症
第六章 寶寶常見病 細心調養健康成長
小兒高熱 小兒驚風 小兒厭食症 小兒疳積
小兒腹瀉 小兒遺尿 兒童過動症
第七章 十大特效經穴 刮痧、拔罐、艾灸祛病法
內關穴‧調節諸病的關鍵要穴 足三里穴‧身體的長壽穴位
合谷穴‧無所不能的綜合醫療師 太衝穴‧保護健康之大穴
湧泉穴‧灌溉人體的第一源泉 三陰交‧健脾益氣、補肝滋腎的要穴
後溪穴‧讓肩背更健康的要穴 陽陵泉‧調血通絡解腹脹
足太陽膀胱經‧「診斷」、「治療」都在行 督脈‧能治百病的好醫生
附錄 刮痧、拔罐、艾灸 美容祛病法
痤瘡 斑禿 酒糟鼻 黃褐斑 雀斑
第一章 刮痧、拔罐、艾灸 穴位療法一點通
刮痧療法‧刮一刮,身體有病早知道 拔罐療法‧找準痛點,一拔就見效
艾灸療法‧三效合一的綠色療法
第二章 亞健康 自我康復法
頭暈頭痛 疲勞症候群 抵抗力下降 關節痠痛
食慾不振 失眠 多汗 心悸
第三章 居家自療 現代人常見疾病
近視 耳鳴 牙痛 口腔潰瘍 感冒
慢性鼻炎 鼻出血 肺炎 心律失常 胃下垂
脂肪肝 便祕 單純性肥胖症 落枕 頸椎病
肩關節周圍炎 網球肘 急性腰扭傷 慢性腰肌勞損 腰椎間盤突出症
踝關節扭傷 坐骨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
第四章 中老年常...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威國際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2-12-05ISBN/ISSN:978986594222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