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亮麗成就的背後竟是如此憂鬱!
韓國冬季奧運女子花式滑冰冠軍 金妍兒說:
「當我是第二名的時候,沒有人會恭喜我。」
韓國某藝人說:
「這是個只記得第一名的世界。」
韓國經濟學者、暢銷書作者禹晳熏說:
「人們普遍認為『勝利者擁有一切』是正確的。但只要有勝利者,必然會有失敗者。如果有『敗部復活戰』倒是還好,不過韓國社會並沒有這種東西。只能朝著『贏過別人』的方向邁進,這就是現在的韓國。」
2012年成為全球第7個邁入「20-50」的已開發國家。
全國近二百萬人參加選秀當明星
子女教育補習費佔家庭收入的二分之一
第一流大學畢業生整形是為了找工作
大學畢業生實際就業的只有一半
四十五歲就得退休,五十六歲還不退就是老賊
想買房子必須先存錢二百年
前百分之二十的高所得層擁有全國土地的百分之九十
先進國家中自殺率第一名
但韓國亮麗成就的背後竟是如此憂鬱!
韓國在1997年的金融風暴中崩潰,恥辱地被IMF接管,但是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經濟成長率就從1998年的-5.7%攀升到1999年的10.7%,堪稱浴火重生。
近十年來,韓國更是繳出一份讓世界驚艷的成績單。韓國戲劇及明星風靡亞洲各國,甚至歐美也深受這股韓流的影響;韓國大企業不斷在全球市場上攻城掠地,韓國產品鋪天蓋地而來,三星手機隨處可見。昔日排在台灣之後的亞洲四小龍之末,在2012年成為全球第七個邁入「20-50」的已開發國家,已是台灣必須努力追趕的目標,甚至是日本都必須高喊「看齊」的對象。
但是,世人眼中光彩絢爛、羨慕仰望的韓國,它自己的國民又是怎麼感受的呢?本書作者從長年實地調查、親身體驗中,得到的答案顯然出乎一般人的想像。作者從韓國社會普遍受歡迎的選秀節目、教育補習支出、教育改革及菁英學校熱、正職與約聘人員的薪資差距、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不平等關係、青年高失業及勞工抗爭、貧富差距已變得難以解決、都更對抗與不動產神話、已開發國家中的自殺第一大國等等現象,全面的檢視了韓國亮麗成績下的實況。
書中所提韓國所發生和正在面對的種種困境和問題,台灣也有著程度不一的困擾。像是我們即將推行的高中免入學考的十二年國教以及如何解決明星高中的問題,在韓國都已推動多年,其成效好壞及所造成的影響,絕對是我們要認真掌握和思考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韓國的光與影就猶如一面鏡子,既要看到正面的華麗風景,也要慎思其背面的殘酷幽黯。
韓國社會各領域相關數據:
經濟表現
‧1997年金融風暴中經濟崩潰,恥辱地被IMF接管。
‧1998年經濟成長率為-5.7%。
‧1999年的經濟成長率為10.7%。
‧2012年成為全球第7個邁入「20-50」的已開發國家。
韓流娛樂
‧2011年「Super Star K」選秀節目第三季,參加選秀人數為197萬人。韓國總人口約4900萬人,大約相當於韓國總人口的4%。
‧2010年針對小學生未來志願調查,第一名為「演藝人員」,佔20.5%。
教育補習
‧2010年學生有上補習班的比例,小學生86.8%,國中生72.2%,高中生61.1%。
‧韓國統計廳的資料,高所得家長所投資的子女補習費,是低所得家長的8倍,有高中小孩的家庭,支出的差距甚至高達12.2倍。
就業實況
‧2011年8月,韓國非典型雇用人數約為599萬5千人,約為全體勞動者的34.2%,表示每3人就有1人是「非典型雇用者」。
‧2010年6月,韓國非典型雇用者的平均時薪,只有正職員工的57.2%。
‧2010年韓國大學畢業的24萬8千多人中,實際就業的只有51.9%。
‧1990年,韓國整體雇用人員中,每4人有1名(27.7%)青年,2000年是每5人中有1名(22.99%),2010年則降到每7人中有1名(15.3%)。
企業結構
‧2010年韓國中小企業佔整體的99.9%;從整體雇用人數看來,約79%是中小、微型企業。
‧2000年中小企業勞工(正職員工)的薪資水準約為大企業的71.3%。到了2002年,中小企業的薪資水準為大企業的67.5%,已經不到7成。2011年成了63.2%。
購屋大不易
‧2012年,按照韓國兩人以上的家庭平均月收入,在完全不花一毛錢的情況下,想購買全國平均水準的住宅要存五年八個月,首爾則要存十年六個月。若以韓國的平均家計儲蓄率為2.8%(2011年)來計算,平均月薪的家庭,購買房屋大約要花二百年。
‧韓國前20%的高所得層持有全國土地90.3%。土地持有者之中,前10%的高所得層每戶平均持有的土地約10215坪。另一方面,所得層為倒數10%者,持有面積則為每戶僅約5.5坪。
自殺率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2010年發表的統計,以主要工業國家為中心的30個成員國中,自殺率每10萬人為21.5人的韓國位居第一。
本書特色
第一本親身直擊、深刻剖析韓國社會各層面現象與問題的書籍,讓人得以看到韓國在令人驚艷讚嘆的成績之下,是一張張憂鬱無奈的臉孔。
作者簡介:
佐藤大介(Satou Daisuke)
一九七二年(昭和四十七年)生於北海道。畢業於明治學院大學法學部之後,進入每日新聞社。曾任職於長野分局社會部,於二○○二年進入共同通信社。○六年轉調至外電部。○七年,在公司出資下赴韓國延世大學留學。○九年三月到一一年底擔任首爾特派記者。著作為《不在觀光行程上的首爾》(高文研)。
譯者簡介:
侯詠馨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誤打誤撞的走上譯者之路,才發現這是自己追求的人生。喜歡透過翻譯看見不同的世界。現為專職譯者。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 專文推薦
彭明輝(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
詹偉雄(《數位時代雜誌》總主筆) 推薦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
劉寶傑 〈資深媒體人〉 推薦
得獎紀錄: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 專文推薦
彭明輝(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
詹偉雄(《數位時代雜誌》總主筆) 推薦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
劉寶傑 〈資深媒體人〉 推薦
章節試閱
王者「三星」的光與影
壓倒性的存在感
如果說韓國最大、影響力最強大的企業是「三星集團」的話,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二○○九年度三星集團的營業額就突破二百二十兆韓元(換算成當時的匯率,約為十五兆四千億日元)。規模高達韓國GDP的兩成。
光是三星集團的核心企業三星電子,二○一一年十二月的股票市值就高達一百六十二兆韓元,擁有十九萬名員工,在世界各地還有六十五處負責生產的公司,一百三十處負責銷售的公司。在日本東京也成立「日本三星」,拓展三星電子及三星集團製品等事業。由NTT DOCOMO發售的三星電子製智慧型手機「GALAXY」,受歡迎程度與美國蘋國公司生產的「i Phone」不相上下,更是提昇了三星的知名度。
三星積極前進海外,成功贏得廣大市場與獲益。「生產一千個商品時,不容許任何一個不良品,這是日本企業的做法。三星就算出現十個或二十個不良品,也可以利用迅速的售後服務來彌補。兩者的哲學不同。」(韓國報社經濟部駐點記者說)。雙槽洗衣機在日本被視為舊時代的產物,已經逐步停產,韓國卻在印度等急速成長的地區找到新市場,將洗衣機賣到這些國家。利用這類日本企業所沒有的創意與行動力,接二連三的擴展通路。三星通常被冠上「韓國最大財團」的稱號,其氣勢被譽為「韓國經濟好轉的象徵」,經常出現在日本媒體「為什麼日本輸給三星?」、「向三星學習」等等論調的報導中。
半導體市占率居世界之首,除了製造、販售電腦、數位相機、電視與冰箱等等家電之外,也跨足機械、科學、金融保險、建設部門。走在首爾的大馬路上,到處都能看到寫著「三星」的招牌,名副其實的穩居「最大財團」的寶座。
正職員工的待遇當然也很好,根據韓國獵人頭公司的調查,營業額前一千家公司的高級主管、員工的年薪(二○一○年),三星電子排名第三,為八千六百四十萬韓元。第四名則是三星生命的八千二百三十萬韓元。如果只看高級主管的話,則是一下子三級跳,前一千家公司中的前一百名,每人平均為九億四千八百九十萬韓元,三星電子的高級主管則為五十九億九千萬韓元,是多了一個零的最高額。
集團旗下的承包商、轉承包商等等中小企業不計其數。關於三星集團對韓國經濟的影響,政府當局也認真的回答:「只要三星打一個噴嚏,韓國經濟全都會被吹垮哦。」
前幹部的震撼舉發
二○一○年一月,韓國出了一本暢銷書。書名為《思考三星》(日本譯為《三星的真相》,Basiloco發行),著者為三星集團的前法務負責人金勇澈律師。這本書描寫三星集團對政界非法獻金的內幕,是前幹部的舉發。
金律師在離開三星集團之後,於二○○七年十月召開記者會,揭露三星在自己名下的帳戶中管理約五十億韓元。金律師表示這樣的帳戶大約有一千多個,集團分別將賄款存在各個帳戶中。他同時表示自己的工作就是定期將五百到二千萬韓元的現金,分送給四十幾位檢察官。
他同時宣稱三星對企劃財政部進行更大規模的賄賂行為,並掌握了三星集團李健熙會長將財產非法贈與長男一事的證明資料。這個事件演變成一場撼動政經界的大風波,讓韓國人最驚訝的卻是三星集團一向以員工的高度忠誠心聞名,現在竟然出了一個內部舉發者。
金律師在下個月也召開記者會,證實集團相關公司利用浮報海外交易手續費的名義,籌措約二千億韓元的不法資金,為了行使其在政界的影響力,涉及多次非法獻金。李會長等人及集團方面,一開始矢口否認此一疑雲。由於這次的證言,檢察局於二○○八年四月,因非法獻金嫌疑起訴李會長並交保後傳。導致他辭任會長一職。《思考三星》則是重新記錄了當時的內幕。
在本書發售之後,卻出現一個奇妙的現象。
首爾市內的大型書局,暢銷書專區的第一名放著《思考三星》,網路書店也位居排行榜首位,不過從來沒看過該書的廣告,也看不到該書熱賣的相關報導。出版社於發行之時,曾經委請《朝鮮日報》等六大報社刊登廣告。不過報社擔心三星撤換廣告,全都拒絕刊登。甚至連部分首爾地下鐵的廣告都遭到撤除。
由於這些事情在推特與部落格流傳開來,反而讓大家更關注本書。在各大書店與網路書店均陸續寫下週銷售量冠軍的記錄。發行一個月就熱賣七萬本。出版社方面苦笑的說道:「效果比廣告還厲害。」並且表示「關於廣告刊登方面,三星應該沒有直接對報社施壓。」金律師遭到三星集團監視、跟蹤、竊聽,在書中控訴「韓國是三星共和國」。從報社拒登廣告,可以清楚了解來自三星集團的「無言的壓力」。
三星工廠接二連三的白血病
二○一○年四月。從首爾市內綜合醫院旁的殯葬設施(韓國的醫院內通常都有殯儀館)抬出一具年輕女性的棺木。當棺木送上靈車後,母親崩潰般的哭喊,在親人的攙扶之下搭乘前往墓園的巴士。
該女子從二○○四年起,在首爾郊外京畿道龍仁市的三星電子半導體製造工廠「器興工廠」上班,二○○七年被診斷出白血病,就開始過著與疾病奮鬥的生活。不過治療並未發生作用,女子還是死亡。靈車與巴士離開後,支援該女子的市民團體成員,在殯儀館前召開集會,控訴「三星電子應承認與白血病的因果關係」、「賠償健康傷害」。
在器興工廠從事半導體製作,罹患白血病而亡的,不只這一名女子。據市民團體表示,從一九九八年後,共有二十二名作業員罹患白血病、淋巴腫瘤,其中九人死亡。發病者大多在舊式的生產線工作,使用致癌的苯清洗半導體。工作流程當中包含徒手作業的部分,市民團體主張工廠並未做好安全對策。黃相起先生的女兒在器興工廠工作二年的時間,二○○七年死於白血病(當時二十三歲),他向首爾的行政法院提出訴訟,要求職災認定。「和女兒兩個人一組工作的女子,也死於白血病。希望大企業公開資訊並賠償。」希望揭開真相。
相對的,三星電子方面則表示「無安全管理上的顧慮」,否定了女子死亡與業務的因果關係。該公司於二○一○年四月,在器興工廠召開公司內外媒體記者會,同意市民團體指稱的過去患病者、死亡者人數,卻宣稱政府機關調查並未檢驗出苯,與半導體製造過程無關。
此外,在完全禁止攝影與筆記的條件之下,向記者公開企業機密的半導體生產線。工廠再三強調「為了證明沒有什麼值得懷疑之處,盡可能公開」(公關負責人),為了提昇可信度,並同意未來將再次調查。
然而,市民團體批評「(公開的)生產線是最新型的,並不是發生問題的舊式」。記者會禁止錄音,還不時夾雜著專業術語,有人以日本的水俣病為例,「輕易斷定『沒有因果關係』,是不是太超過了呢?」不過在場的公司幹部並未具體做答。
二○一一年六月,判決卻出乎三星電子的預料。首爾行政法院認定在工廠工作與白血病之間的因果關係。
判決認定在三星電子工作並死於白血病的兩人,因持續處於有毒化學物質及放射線之下,因此「推測加速(白血病的)發病與病情進展」。「白血病與業務之間應該有因果關係」,之前勤勞福祉公團(注:韓國政府的勞工福利仲裁機關)不認定職災,未支付家屬給付金,判決命令應取消此一決定。
不過三星電子方面依然堅持無因果關係的立場。於七月發表一份委託美國顧問公司,花了一年進行的調查結果。根據三星電子提供的資料,調查在器興工廠運轉並出現患者的舊式半導體生產線的安全性,結論是並未使用會危害作業員健康的化學物質,發病與作業無關。
同時也針對在舊式生產線工作並罹患白血病的六名員工進行調查,做出原因並不是使用的化學物質,也沒有使用苯的見解。
召開記者會的三星電子幹部對於被要求公開調查結果全文一事,持否定態度,表示「內含企業機密」,同時也「沒有這個打算」,拒絕今後對市民團體進行說明。關於職災認定的判決,還是強調完全不會改變立場的姿態。如果離職員工罹患白血病或癌症時,將採取支援治療費等等對策。
關於這一點,公關負責人只說明這是「人性化的對應」。
王者「三星」的光與影
壓倒性的存在感
如果說韓國最大、影響力最強大的企業是「三星集團」的話,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二○○九年度三星集團的營業額就突破二百二十兆韓元(換算成當時的匯率,約為十五兆四千億日元)。規模高達韓國GDP的兩成。
光是三星集團的核心企業三星電子,二○一一年十二月的股票市值就高達一百六十二兆韓元,擁有十九萬名員工,在世界各地還有六十五處負責生產的公司,一百三十處負責銷售的公司。在日本東京也成立「日本三星」,拓展三星電子及三星集團製品等事業。由NTT DOCOMO發售的三星電子製智慧型手機「...
推薦序
韓國崛起的美麗與哀愁
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約莫二○○○年前後,一股「韓流」悄然來襲。
相較於過去主要聚焦在運動場激烈競爭中的「刻板壞印象」,這一次,不僅韓劇和KPOP直接挑戰了長期盤據台灣流行文化的哈日主流,台灣和韓國電子業的流血纏鬥,也不斷刺激著竹科企業家的經營智慧與心臟強度,同一年,我開始在所上教授「東亞政經研究」課程;為了強化研究視野,十餘年來幾乎走遍包括日本、四小龍與中國大陸等締造「東亞奇蹟」的主要國家,卻始終與韓國緣慳一面,直到二○一○年引爆軒然大波的天安艦事件後四天,才第一次來到這個讓台灣民眾愛恨交織的國家,一待就是半年左右。
這一年,正是Super Junior的「Sorry, Sorry」和Wonder Girls的「Nobody」紅透半邊天之際。
對於韓國(應該說是首爾)的第一印象,就是「驚艷」。
倒不是說這個城市的建設已經到達世界一流水準;說到細緻處,其實和日本還有一段距離,關鍵在於一股魄力。例如,光是首爾市中心開敞寬闊的光化門廣場,和台北總統府前的博愛特區一比,後者的氣勢顯然便差了一大截。其實,談到韓國的氣魄,早在一九八八年承辦奧運時便一覽無遺;當時它的平均所得還不到五千美元,既低於台灣的六千三百美元與香港的超過一萬美元,比起日本的二萬四千二百美元更遠遠瞠乎其後,但它就這樣轟轟烈烈地打了一場國際宣傳戰。更讓人嘖嘖驚奇的,自然是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後的「敗部復活戰」;就在台灣慶幸或甚至自詡成功逃過一劫之餘,一度被打趴在地上的韓國,最終卻以令人無法置信的速度重新躍起。
提到韓國的魄力,非得談談清溪川不可。這條長五點八公里,在一九五八年被加蓋,甚至一九七○年代還在上面增建高架道路的地下臭水溝,就在李明博上任首爾市長後,從拆除所有障礙物到完成沿線二十二座橋梁整建與美化工程,只花了短短二年半不到的時間,速度讓人瞠目結舌;儘管迄今對其長期經營問題還充滿爭議,不可否認地,它既已成為當前首爾的重要觀光地標,也順利將李明博在二○○七年底推上總統寶座。
正是這股很難被壓制的衝勁與氣勢,就在多數世人還在訕笑它「以六分實力做十分的夢」時,韓國三星電子營收先在二○○六年超越宿敵日本Sony,隨即在二○○九年擊敗美國HP與德國Siemens,正式躋身家電業霸主。於此同時,韓國不僅在造船業、DRAM與LCD面板、可充電電池等名列世界第一,也以全球最快的家庭寬頻上網速度(美國的四倍)與最佳機場服務(打敗新加坡樟宜機場的仁川國際機場),讓各國艷羨不已。更別說韓國在二○○四年國民所得超過台灣後,短短不到十年時間,又在二○一二年躋身全球第七個「二十─五十俱樂部」(平均國民所得超過二萬美元、總人口超過五千萬)成員的成就。
我在二○一○年首度造訪韓國後,曾不由自主地跟朋友感嘆說道:「就在台灣還沉湎在曾經領先過韓國的記憶之際,其實它超越日本也指日可待。」儘管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我對韓國的未來過度樂觀,僅僅事隔兩年,當我再度停留在韓國時,前述看法已經被認為「不是完全地不可能」。
當然,韓國絕不是一個完美的「桃花源」;如同所有國家一般,它的社會也存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
正如在本書當中,作者佐藤大介先生以他銳利敏感的新聞工作者目光,以及在韓國從留學到工作長達五年的親身生活經驗,為我們揭開了在韓國看似光鮮亮麗、前途無量的未來前景下,潛藏或甚至觸目可見的另一個社會面向;包括由於韓流充斥以致競爭異常激烈的演藝事業、深陷菁英主義迷思中的教育環境、隨著經濟高速增長而日益擴大的階級鴻溝及其引發的種種問題,還有在社會轉型中逐步崩解的傳統與人心等。
事實上,佐藤先生也不過點到為止罷了。在他沒有提到的部分,還包括:即便努力從藝人學校或選秀節目中脫穎而出,許多「明星」最終不過是經紀公司所屬的「廉價契約勞工」;在我前後待在首爾的將近八個月中,即便星期假日,在地鐵或公共場所中也幾乎很少看到小孩子的奇特現象;根據美容整形外科國際協會調查顯示,韓國每千人就有十五人曾經整形過,在整形率名列世界第一背後所透露的心理因素究竟為何?以及,面對全球最高的大學入學率(在同一世代中有八成以上的人進入大學就讀),其背景與影響又是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相信我不說,許多人也都看得出來,本書中所指出的種種社會現象(菁英主義、階級分化、傳統崩壞……等),既非「專屬」韓國,事實上也是在東亞地區普遍可見的發展,無論是鄰近的日本、剛剛崛起的中國大陸,還是另外兩個四小龍地區,新加坡與香港,就說台灣自己吧,難道沒有一絲似曾相識的感受?沒錯,韓國確實是比我們「誇張」多了;儘管如此,相較於我們經常在新聞中所看到有關日本「派遣公司」與中國大陸「小皇帝」們的訊息,跟韓國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距離吧。
更甚者,韓國也並非對此全無反省能力。
舉例來說,就在光化門廣場前,寸土寸金的首爾市中心區,赫然聳立著韓國三大報系中,《東亞日報》與《朝鮮日報》兩棟巍峨的總部大樓。嚴格來說,並非所有國家的媒體都像台灣這般墮落,只關切那些存在價值沒有幾天(甚至經常一天就結束)的社會大小事,當然,也不是說它們有多麼清高,完全不會搞灑狗血或譁眾取寵那套,但無論日本或韓國的主流媒體,顯然都有著比台灣高出許多的獨立性與社會批判性,對於前述種種看似光怪陸離的現象,其實也不乏長期追蹤或深入剖析的相關整理報導,只不過,顯然於事無補。
報導由他,我故依然。
問題究竟出在甚麼地方?它對未來的影響又將如何?
或許這正是一般媒體,也是本書(由新聞工作者寫作)的侷限所在。
媒體的長處僅在於「揭露」現實,往往無法觸及在現象背後更複雜深刻的歷史與社會脈動,也缺乏在更宏觀的比較性視野中,擷取其他經驗來形成某種更普遍且完整的解釋性概念。正如前文所言,這些「怪象」並不只單單發生在韓國而已,儘管程度有異且形式內涵有時略有不同,究其本質,難道沒有一些貫串而可被歸納的想法嗎?
這應該是我們在閱讀本書後,必須存在的更積極的作為吧。
無論如何,面對「韓國崛起」的種種疑惑,至少在迄今台灣書市還缺乏充分資料背景的情況下,好好讀完這本書,對於想深入瞭解韓國,乃至於東亞發展的人來說,絕對還是一項必要的功課。
韓國崛起的美麗與哀愁
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約莫二○○○年前後,一股「韓流」悄然來襲。
相較於過去主要聚焦在運動場激烈競爭中的「刻板壞印象」,這一次,不僅韓劇和KPOP直接挑戰了長期盤據台灣流行文化的哈日主流,台灣和韓國電子業的流血纏鬥,也不斷刺激著竹科企業家的經營智慧與心臟強度,同一年,我開始在所上教授「東亞政經研究」課程;為了強化研究視野,十餘年來幾乎走遍包括日本、四小龍與中國大陸等締造「東亞奇蹟」的主要國家,卻始終與韓國緣慳一面,直到二○一○年引爆軒然大波的天安艦事件...
作者序
二○一一年十一月,我結束將近三年的首爾特派員生活後回到東京,造訪新大久保的時候嚇了一跳。也許是週末的關係,人行道擠滿了人潮,人多到寸步難行的地步。販售韓流明星商品的店面人山人海,韓國料理店的門口大排長龍。走進小巷子,隨處都可以見到和韓國有關的商店,到處都有人潮,非常熱鬧。電視上整天都可以看到韓國藝人的演出,韓國歌星的專輯盤踞暢銷排行榜前幾名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從連續劇「冬季戀歌」之後,日本以「韓流熱潮的中心地」之姿,建構了巨大的市場,粉絲層除了原本的中年女性之外,現在的粉絲層已經不分男女老幼,正在急速的擴大當中,讓人充分感受到韓流的滲透。
從數字上也可以看出日韓的距離更接近了。根據日本觀光廳與韓國觀光公社(注:相當於台灣的觀光局)的統計,二○一○年日韓的往來人次首度突破五百萬人。兩國甫於一九六五年建交時,日韓的往來人次僅僅只有一萬人,四十五年間竟然增加了五百萬倍。過去人們常常說日韓兩國是「近在咫尺的遙遠國度」,現在應該可以說是「近在咫尺的鄰國」了吧。
隨著人們活潑的交流,大家對於另一個國家的印象也有所轉變。在韓流的熱潮帶動之下,造訪韓國的觀光客增加了,大部分的日本人對韓國抱著「絢爛華麗」、「食物美味」與「活潑」的印象。
二○一○年,由NHK與韓國KBS電視台聯手進行的民意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提到對方國家時第一個想到的人物」,日本方面的回答以「裴勇俊」為首,列出「崔智友」、「李炳憲」等等韓流明星的名字,對於景氣動向感到不安的日本經營者,則連聲喊著「向韓國的經濟活力看齊」。相較於十幾年前,我前往韓國赴任的時候,身邊的人還同情的說「很辛苦吧」,現在說起來簡直是難以置信了。
不過,我以特派員身分觀察韓國的感想,倒是有點難以苟同日本方面「向韓國看齊」的觀點。
韓國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不滿的情緒以年輕人為中心逐漸高漲,我懷疑大家並沒有看到這些現實的層面,而是只從表面的「美麗」或「氣勢」來判斷。無論是「美麗」還是「氣勢」,背後都存在著競爭失利後被趕到陰影下的人們。在這些人的周邊掀起一股不滿與憤怒的感情,形成社會弊病之後爆發出來。我認為親臨現場並傳達人們的心聲,應該可以描繪出不浮誇的韓國實態吧。基於這個理念,我展開本次的採訪作業。
我體認到韓國社會也抱著競爭白熱化與貧富懸殊等等問題,其實也和日本社會的問題相似。在某個問題方面,韓國比較嚴重,遇到另一個問題時,可能是日本比較嚴重;雖然有著程度上的差異,共通的要素卻多得讓人吃驚。
本書透過韓國「選秀節目」獲得的爆發性人氣,基於在當地的採訪,描寫韓國競爭社會的現實,以及由競爭衍生的落差實態。儘管日韓在經濟或藝能領域的合作比較引人注目,我認為共享這些「社會的弊病」,並探索解決的方案,對於兩國的未來應該會有所助益吧。
此外,關於人名標記方面,如果姓名有漢字的話,會直接用漢字標記,其餘則採用音譯。頭銜基本上採用二○一二年四月的資料。此外,韓國貨幣韓元與日幣的換算,一百韓元以約七.三日元(二○一二年四月)來計算(編按:一百韓元約可兌換二.六六元新台幣,二○一二年十一月)。
二○一一年十一月,我結束將近三年的首爾特派員生活後回到東京,造訪新大久保的時候嚇了一跳。也許是週末的關係,人行道擠滿了人潮,人多到寸步難行的地步。販售韓流明星商品的店面人山人海,韓國料理店的門口大排長龍。走進小巷子,隨處都可以見到和韓國有關的商店,到處都有人潮,非常熱鬧。電視上整天都可以看到韓國藝人的演出,韓國歌星的專輯盤踞暢銷排行榜前幾名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從連續劇「冬季戀歌」之後,日本以「韓流熱潮的中心地」之姿,建構了巨大的市場,粉絲層除了原本的中年女性之外,現在的粉絲層已經不分男女老幼,...
目錄
推薦序:韓國崛起的美麗與哀愁 蔡東杰
前言
第一章 將夢想寄託在選秀節目上
四%的韓國人參加過選秀節目
關鍵字是「代理滿足」
良莠不齊的歌唱教室
擅改規則的代價
淘汰天王歌手與「體貼」
選秀節目的功與過
競爭務必公正
只記得第一名的世界
第二章 人生的競爭從「教育」開始
「家庭收入的五成」是補習費
路旁綿延的接送巴士
擴大的「教育差距」
補習班與公立學校無限循環的捏手背遊戲
身心俱疲的孩子
英語教育狂騷曲
只有孩子跟母親去留學
收入因生活費消失殆盡
取代留學的「英語村」
「菁英教育」與「學級崩壞」
沒有高中入學考的教育系統
大家都想讀的「菁英學校」
「菁英中學」誕生的風波
教育狂熱造成的少子化
比日本還低的出生率
源源不絕的作弊
第三章 就業與戀情都要看規格
戀愛的重要規格
從相親節目看到的現實
理想對象的職業是……?
男性的規格、女性的規格
大學生真辛苦
成績、留學經驗、英語能力……
為了蒐集規格而籌措資金
買得到的志工活動
首爾大學的學生「最後還是靠臉」?
某位女學生的勇氣
第四章 「正職人員」與「非正職人員」的鴻溝
「八十八萬韓元世代」之後
韓國版窮忙族登場
薪資是正職員工的六成
「剩餘」的世代
「無法工作」的年輕人
失業率真的是三%嗎?
無處可去的年輕人
越來越多的裁員,勞動者抗爭
一百萬名離職者的現實
離地三十五公尺的奮鬥
在推特擴大的加油圈
東山再起的念頭
成為「第二個日本」的危機
就業補習街的熱氣
「考試院」的居民們
在韓國增加的尼特族
第五章 大企業不救弱者
大型與中小企業的差距擴大
離「景氣好轉」相去甚遠
「同伴成長」可行嗎?
進入大企業還是要競爭
退休是四十五歲?
升遷也很憂鬰
王者「三星」的光與影
壓倒性的存在感
前幹部的震撼舉發
三星工廠接二連三的白血病
「三星工會」成立的波濤
第六章 您住在哪裡呢?
「住址」的品牌力
『您住在哪裡呢?』
被迫搬家的「寄居蟹生活」
持續攀升的居住費用
不動產不敗神話
動盪的都更現場
新市鎮事業興起
傳出死訊的反對運動
第七章 家庭崩壞與自殺大國
「自殺率第一名」的衝擊
前總統與名人的驚人死訊
OECD成員國中的「自殺率第一名」
菁英學生與軍人自殺
選擇死亡的老人
崩壞的家族
都會一角的貧民窟
某起「弒母事件」
結語
推薦序:韓國崛起的美麗與哀愁 蔡東杰
前言
第一章 將夢想寄託在選秀節目上
四%的韓國人參加過選秀節目
關鍵字是「代理滿足」
良莠不齊的歌唱教室
擅改規則的代價
淘汰天王歌手與「體貼」
選秀節目的功與過
競爭務必公正
只記得第一名的世界
第二章 人生的競爭從「教育」開始
「家庭收入的五成」是補習費
路旁綿延的接送巴士
擴大的「教育差距」
補習班與公立學校無限循環的捏手背遊戲
身心俱疲的孩子
英語教育狂騷曲
只有孩子跟母親去留學
收入因生活費消失殆盡...
商品資料
出版社:暖暖書屋文化出版日期:2013-01-02ISBN/ISSN:978986886036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