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熱賣好評,全新增訂,讓你與孫子思考更加同步!
這本《與孫子兵法同步思考》,是作者「孫子兵法三部曲」中的二部曲。 李安石先生鑽研《孫子兵法》近十年,
本書和首部曲《你能懂的孫子兵法》最大不同的是,這一次更進一步──從每一字、每一句直接切入,試圖與孫夫子同步思考,根據文義線索追蹤,盡可能把孫子的整個戰略體系,用現代人的思考邏輯、現代人的語言,重新建構起來。 為了讓讀者能真正進入孫子兵法的世界,作者盡可能逐字探索、解釋;除此之外,更大膽地把注釋融入內文,讓注釋文章化,最大目的,就是要打破讀者和孫子之間的那道「文字鐵牆」,讓讀者真正享受到閱讀孫子的樂趣。
作者簡介:
李安石
喜讀史書,專研歷代兵法大家,為暢銷書《你能懂的孫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同步思考》、《孫子兵法的致勝戰略》作者。
相關著作
《你能懂的孫子兵法》
章節試閱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有二個意義,狹義地說是指武器,廣義地說是指軍事爭鬥或戰爭。這裡的意思較偏重後者。 兵法一開始,就把戰爭的嚴重性挑明了講。因為兵凶戰危,好一點呢?勝敵而益強;糟的話呢?國破家亡。當然,每個爭戰者都希望一舉而勝,因而國益強;然而,戰場上的事,千變萬化,安危之間,呼吸成變,沒人能打穩贏的包票。一旦輸了,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孫子特別強調: 這是關乎「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國之大事」;正因為茲事體大,所以,不可不仔細思量,好好研究。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經的意思是:籌劃、經營、管理。 五事就是下文將提到的:道、天、地、將、法。 校的意思是:比較、考量(計是評估。校之計意即比較、評估。) 比較什麼呢? 比較下面將提到的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不但要籌劃五事,比較七計,還要對五事七計詳細探索,深入研究,因為這是決定兵家勝負成敗最重要的關鍵。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的意思就是:好的政治局面與好的政治措施。 天,就是天時、時機、客觀環境。 地,就是地理環境、地利。 將,就是將領或戰略。 法,就是法令、規章與制度。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有好的政治局面與好的政治措施,就是有道。有道就可以使上下同心;上下同心就能生死與共;能生死與共,就不怕危疑艱難。 必須注意一點的是:這裡的道,指的是「令民與上同意也」,目的是為了讓臣民與君王一心一德或部屬與上司在戰場上同生共死,所以,這裡的道可以解釋為高明的領導統御。在兵法上,就是高明的權謀之道;有了高明的權謀,就可以得部屬之心;能得心就能得死力,能得死力,就能濟患難;而這也是打仗時軍隊最重要的心理基礎。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天指的是時機、客觀環境。因為時機和客觀環境都會影響到戰爭勝負,所以要出兵前一定要仔細探索,是否能應天順人,因時制敵。而所謂天,則包含下列三種意義: 1.陰陽,就是星相、五行。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點,孫子是不相信陰陽的;但不相信,並不表示可以不必懂。因為一體必有兩面,能利亦能害。如果對手很相信陰陽,說不定可以用陰陽打敗他;反過來說,利用陰陽,但卻不可受制於陰陽。
拓跋珪不信陰陽取後燕
南北朝時,北魏開國之君魏道武帝拓跋珪就是個不信星相、五行的雄才大略之主。 拓跋珪在位期間,不斷開疆闢土,建立了強大的北魏帝國。 公元三九六年,拓跋珪率軍攻取後燕,一路勢如破竹,最後兵臨後燕國都中山城下;正當拓跋珪要下令攻城時,太史令晁崇進諫: 「今日攻城恐怕不太吉利,當年商紂王就是在甲子日敗亡的;今天就是甲子日,兵家大都忌諱在今日出兵。」 拓跋珪一聽,哈哈大笑道: 「商紂王敗亡於甲子日,但周武王不就是在甲子日興起的嗎?」 於是下令攻城,果然滅了後燕。 陰陽像水一樣,可以載舟,亦可覆舟,就看怎麼看待。 2.寒暑,簡單講,就是天氣冷熱。 3.時制,就是時令、季節。 前面的陰陽指的是無形的客觀世界,而寒暑和時制指的則是有形的客觀世界。打仗時講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旦天時不對、地利不宜時,先天上立足點就不好,仗打起來,自然先立於難勝之地了。
周瑜利用寒暑時制大破曹操
漢末的赤壁之戰,開戰前,周瑜就胸有成竹地對吳主孫權說: 「現在天氣寒冷,野地無草,馬料供應困難,曹兵又大多是北方士卒,不但不善於水戰,而且容易水土不服,這都是兵家大忌。曹操雖號稱百萬大兵,但天時不利,地利不宜,其實未戰已先敗矣!」 事實證明,周瑜的判斷完全正確,赤壁之戰最後以曹操大敗告終,三國鼎立之勢遂成,打破了曹操一統天下的美夢。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謀略家之一范蠡說: 「天時不作,弗為人客。」 意思是說,若客觀環境不佳,決不主動興起干戈。原因很簡單:客觀環境的制約力太強了,不是人力所能輕易對抗的;所以,聰明人做任何事,一定應天順人,才會有較大的勝算。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地者,地形、地利也。這是有形的客觀環境,包含下列三種: 遠近,路程距離,藉以評估後勤,補給作業。 險易,地形的好壞,是否易於行軍。險,陡峭、險峻;易,平坦、通暢。
吳子兵法說,寡則用險,眾則用易。孫臏兵法則說,易則多用車,險則多用騎。可知地之險易對用兵的重要性。
廣狹,道路的寬窄。 死生,奮戰則生,反之則亡,讓人非生即死的險惡地形。 看不懂地利 陳餘兵敗井陘 楚漢爭霸,韓信攻破魏國,俘虜魏王魏豹後,立刻又轉攻代國,大破代兵後,又把兵鋒指向趙國。 趙王及趙相陳餘聽說韓信領兵來攻,立刻率兵來到韓信必經的井陘口,準備以逸待勞,迎擊韓信。 陳餘有個非常厲害的軍師李左車,立刻出了個好主意: 「韓信才剛和魏、代大戰過,現在又來打我們趙國,這是乘勝而去國遠鬥;表面上看起來勢不可擋,其實不然。為什麼呢?韓軍的後援補給線太長,糧食經常供應不順,加上遠道行軍,吃不飽又睡不好,戰力已大打折扣;不僅如此,他行軍一定得經過井陘之道,而這條道路地形險惡,路又狹窄,馬車不好走,騎兵不能並行。部伍拉長了數百里,為了趕路再加上地形的限制,糧車一定在最後方。我想向元帥您請兵三萬,從側翼絕斷他的糧草、輜重;您守在這裡,深溝高壘,不與他接戰。讓急於決戰的韓軍,前進不能戰,後退不能逃;在合圍的情勢下,十日之內就可拿下韓信的人頭。」 這可是能致韓信於死地的狠招,高明至極。身為歷史上最偉大軍事家之一的韓信,自然很了解他所身處的地形是個死地,所以他也急於決戰,而他最怕的就是李左車的這一招。 然而,李左車和韓信都知道地形的利與害,陳餘卻看不出來;看不出來當然就不會採用。這一來一回,韓信躲過一劫,陳餘則在劫難逃;最後的結果是,陳餘兵敗被殺,趙王被俘虜。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好將領的五大條件是: 智能發謀。 信能賞罰。 仁能附眾。 勇能果斷。 嚴能立威。 再換個角度看: 非智不足以料敵應變。 非信不足以訓人率下。 非仁不足以附眾撫士。 非勇不足以決謀合戰。 非嚴不足以服強齊眾。 五大條件缺一不可,為什麼呢?可從反面來看: 專注智則賊。 偏施仁則懦。 固守信則愚。 恃勇力則暴。 令過嚴則殘。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法就是法令、規章、制度。包含下列三種: 曲制,軍隊的編組制度;也指部曲,也就是軍隊。 一支沒有經過嚴格演練、嚴密組織的軍隊,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能打仗,所以孫子把曲制列為法的第一項目。 官道,管理將士的辦法。有了訓練、組織還不夠,還要有一套周密完整的思想教育與賞罰升遷制度,讓戰力發揮到最高點,並樂於為我所用。 主用,主要負責軍隊的資糧、車馬、器械。用就是用度;整體而言,主用就是軍隊的後勤支援。 打仗不僅是打戰略、打戰術、打人、更是打錢,尤其財政是戰爭最重要的基礎。沒有錢,哪怕訓練再好,戰術再精,將領再佳,天時加地利都沒用,因為沒有人能餓著肚子拚命。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上面談的道、天、地、將、法五事,身為將領的一定得懂。知道得越詳細,就越能勝;知道得越少,就越不能勝。但這還不夠,還得將敵我雙方做個對比,詳細檢視兩者的強弱、消長。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有二個意義,狹義地說是指武器,廣義地說是指軍事爭鬥或戰爭。這裡的意思較偏重後者。 兵法一開始,就把戰爭的嚴重性挑明了講。因為兵凶戰危,好一點呢?勝敵而益強;糟的話呢?國破家亡。當然,每個爭戰者都希望一舉而勝,因而國益強;然而,戰場上的事,千變萬化,安危之間,呼吸成變,沒人能打穩贏的包票。一旦輸了,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孫子特別強調: 這是關乎「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國之大事」;正因為茲事體大,所以,不可不仔細思量,好好研究。 故經之以...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0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