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隆盛(1828~1877),初名吉之助,號止水,後號南洲。幕末時期的薩摩藩士,明治前期的政治家,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被譽為「最後的武士」。 出身下級藩士,後為倒幕運動的指導者,致力薩長同盟;戊辰戰爭時,身為大總督府參謀,指揮征東軍東下,使江戶無血開城。在日本近代史上,其與大久保利通(1830~1878)、木戶孝允(1833~1877)同是倒幕和維新之中心人物,被譽為「維新三傑」。 《南洲翁遺訓》是西鄉隆盛的語錄匯編,也是西鄉哲學的精髓體現。西鄉隆盛深受儒家傳統思想薰陶,在他的這本遺訓中,最突出的一個主題就是「敬天愛人」。這個理念後來影響了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稻盛和夫,並成為稻盛哲學的主體內容和京瓷的重要經營理念。 本書匯集了西鄉隆盛的人生哲學精華,對其修身、處世、經世等思想進行深入闡釋,既是對經典的挖掘,也是對我們所處現狀的剖析反省。
章節試閱
卷一 正心
持純粹之心,做至誠之人
第一則
欲修其身者,必須先正其心。心正者,修身時才不易踏上彎路、入了魔障。沒有自省就難有成長,不下工夫則根基不牢。求大成者並無捷徑可走,修身為先,當日日自我省察,步步腳踏實地。
【遺訓】
修己立人,勿期臨事,事臨則欲克不能。故大成以修身為先。
【釋義】
修己立人,如果只是臨場發揮,是不可能收到實效的。因此,我們要把修身養性的功夫下在平常,循序漸進,最終才能成功。
人生當從無過中求有過
一八五八年冬,島津齊彬暴病而死,身為齊彬最重要的親信而剛剛在日本政界嶄露頭角的西鄉隆盛,迅速從政治的中心跌落。隨後鎮壓倒幕派的安政大獄興起,京都一時間黑雲壓城。作為尊皇運動的重要參與者,西鄉與僧人朋友月照被迫離開。
幕府的搜捕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政局風雲翻覆,西鄉與他的朋友們第一次陷入絕望。月照是重要通緝犯,在薩摩藩尋求庇護的最後一線希望破滅後,二人決定一同自殺。出於對月照僧人身份的尊重,西鄉沒有用武士的方式結束生命,而是接受了月照跳海的決定。
二人跳海之後又被人救起,或許是西鄉的身體更為強健,在經歷數日昏迷與神志不清後,西鄉活了下來,而月照的靈魂卻永遠留在了薩摩藩鹿兒島灣黑沉、冰冷的海水中。醒來的西鄉對此耿耿於懷,慚愧不已,一是因為朋友已死而自己卻得以苟活,二是因為自己採用了一種武士不齒的死亡方式。當西鄉決定用武士刀結束生命、遵從與朋友的約定時,卻遭到了親友的阻攔,死事未果。
從求死的意念中掙脫出來後,西鄉對生存的意義進行了深刻的思考:活下來的意義是什麼?思考的結果是,西鄉開始堅信將有重大的使命等待他去完成,而這是命運讓他活下來的理由。「人活著的意義、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的這唯一的生命是偶然還是上天的設定?」對於這樣的疑問,西鄉沒有立即做出回答,而是在之後的人生中逐漸接近答案的。
思考生命的意義,首先必須要做的是深刻認識自己。智者懂得明慎之道,明慎之道的根本在於能夠自我省察,瞭解自己的性情,使修養和天性能夠互相平衡。「故先修身養性而後成也」,這句話可視為西鄉一生的詮釋。西鄉之用意在於先自我省察,隨後在時時修身、時時精進中省悟人生的意義。
人生是一座為心修行而設立的道場,人生的目的就是在災難和幸運的考驗中磨煉自己的心志和靈魂,在看似平淡的種種經歷中體察生活萬象、體會生命真味。人之所以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比出生時有所進步,或者說是為了帶著更美、更崇高的靈魂死去。而生命中的每段經歷都是一個提升能量、昇華自己、使自己向更高和更遠處發展的機會。每經歷一件事情,都作出適當的省察和總結,既可得出提升自己的良方,又可避免犯同樣的錯誤,這也是生活給我們的獎勵。
宋代大儒程頤在談及《論語》時曾說過一番話:「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只知一味讀書而不反躬自身、思考省察,知識再多也只能是個兩腳的書櫥。人生亦是如此,應懂得時時自我反省。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有則改之,才能精進,每過一天都有新的體悟,才不致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
日本近代有兩位一流的劍客,一位是宮本五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壽郎,宮本是柳生的師父。
當年,柳生拜師學藝時,問宮本:「師父,根據我的資質,要練多久才能成為一流的劍客呢?」
宮本答道:「最少也要十年吧!」
柳生說:「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努力地苦練,多久可以成為一流的劍客呢?」
宮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
柳生一臉狐疑,又問:「如果我晚上不睡覺,夜以繼日地苦練,多久可以成為一流的劍客呢?」
宮本答道:「你晚上不睡覺練劍,必死無疑,完全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劍客。」
柳生頗不以為然地說:「師父,這太矛盾了,為什麼我越努力練劍,成為一流劍客的時間反而越長呢?」
宮本答道:「要當一流的劍客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永遠保留一隻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現在你兩隻眼睛都看著一流劍客的招牌,哪裡還有眼睛注視自己呢?」
柳生聽了,慚愧不已,並從中受到啟發。後來,他終於成為一代名劍客。
要當一流的劍客,光苦練劍術是不夠的,還必須留一隻眼睛注視自己,做到時時自省。做人也是一樣,徒有知識、技巧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還要有自省的意識,要有汲取別人的經驗和智慧的能力,由內而外地約束、克制和提升自己,方能日益精進,使智力和體力達到非凡的程度。
倘使一天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就是一天安於自是;一天無過可改,就是一天沒有進步。從外省察自己不欺萬物,從內省察沒有敷衍於心,便是為正心修身邁出的第一步。
平日裡反省修身,可以臨事不亂
修身看似是一種玄妙的養性之法,但做起來並不難。有人說,道德的真正實質是對自己嚴加要求,對身邊的人充滿善意,對社會有所貢獻,而修身也是如此。
西鄉隆盛頗注重修身,他一向崇尚儒家經典《大學》中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並提出自己的看法——「修己,臨於萬事欲克而不得」,意思是說,個人只有平日勤於提高德行和學識上的修養,遇事時才能臨場不動搖,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故而有「先修身養性而後成」的說法。這個觀點後來被不少日本當代企業家所接受或化用,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日本企業家鈴木正三曾提出一個理念:工作坊就是道場。這一理念強調的是一個人若能在每天的點滴工作中修行,將每時每刻都當成自我修煉的契機,那麼,所有的煩惱和壓力都將成為自我提升和超越的動力。如果不能將這種精神灌注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則很難在重要時刻有出色的表現。
世上的事絕少一蹴而就的,一個人只有在平時振作精神、修身自治,才能在突發狀況時做到鎮靜不亂。素有「日本推銷之神」之稱的原一平就用他的親身經歷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勤於修身、磨煉品格的人的驚人轉變與成長的過程。
原一平,美國百萬圓桌會議終生會員,榮獲日本天皇頒贈的「四等旭日小綬勳章」,被譽為「日本推銷之神」。其實他小時候脾氣暴躁、調皮搗蛋、叛逆頑劣,被同鄉稱為無藥可救的「小太保」。
有一天,他來到東京附近的一座寺廟推銷保險。他口若懸河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紹投保的好處,而老和尚一言不發,耐心地聽他把話講完,然後以平靜的語氣說:「你的介紹絲毫引不起我對投保的興趣,年輕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原一平聽到這一說法後大吃一驚。
「是的,你可以誠懇地請教你的投保人,請他們幫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話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從寺廟裡出來,原一平一路都在想老和尚的話,若有所悟。接下來,他組織了專門針對自己的「批評會」,請同事或客戶吃飯,目的是讓他們指出自己的缺點,並把大家的看法一一記錄下來。通過一次次的「批評會」,他把自己身上的劣根性一點點消除了。與此同時,他還總結出含義不同的三十九種笑容,並詳細列出各種笑容要表達的心情與意義,然後對著鏡子反復練習。
他如同繭中之蠶,一天天悄悄地蛻變。最終,他成功了,並被日本國民譽為「練出價值百萬美金笑容的小個子」。美國著名作家奧格•曼狄諾稱他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通過改變自己而改變命運。」原一平用自己的行動印證了這句話。可以說,他的「改變自己」與所說的克己、修身養性是相通的。克己無非就是改變自己的習氣,修身就是提升品質和內涵,養性就是磨平過分的性情和戾氣,這不正是「改變自己」嗎?
對於時下絕大多數人來說,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沒有背景,學識不盡理想,生活中難遇貴人……但這些都不是決定人有所作為的關鍵。真正至關重要的是,決心走哪條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準備怎樣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
要實現這些,就要在平日裡振作精神,主動改變自己懶惰、怠慢的性情,確定了想法並付諸實踐,在自治和溫馴中汲取各種生存的智慧。這樣也就不怕被生活的種種坎坷所羈絆,甚至能把逆境當做前進的助力,幫助自己達到目標。與此同時,你還能對社會有益,成為一個對他人有意義的人。
古語常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修身不在一時一刻,而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誠如西鄉所說:「先修身養性而後成。」與其終日想著如何成為一個大人物,不如先思考大人物的成功歷程,以此來激勵自己和克己修身,才是眼下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卷一 正心
持純粹之心,做至誠之人
第一則
欲修其身者,必須先正其心。心正者,修身時才不易踏上彎路、入了魔障。沒有自省就難有成長,不下工夫則根基不牢。求大成者並無捷徑可走,修身為先,當日日自我省察,步步腳踏實地。
【遺訓】
修己立人,勿期臨事,事臨則欲克不能。故大成以修身為先。
【釋義】
修己立人,如果只是臨場發揮,是不可能收到實效的。因此,我們要把修身養性的功夫下在平常,循序漸進,最終才能成功。
人生當從無過中求有過
一八五八年冬,島津齊彬暴病而死,身為齊彬最重要的親信而剛剛在日本政界嶄露頭角...
作者序
前言
日本東京都台東區的上野公園,有著「日本第一園」的美譽。自一八七三年建立以來,它以景色之秀美、人文之深厚而久負盛名。上野公園的所在原是德川幕府的家廟,因而古跡繁多。遊客在欣賞如畫美景的同時,目光也會被離公園大門不遠的一尊銅像所吸引。對於熟悉銅像背後故事的人來說,那裡是整個公園最具日本色彩也是足以代表日本近代歷史的地方。
一八九八年,在明治政府的主持下,這尊銅像被立於上野公園,銅像所塑的人物,一手牽著狼狗,一手握著腰間的劍,目光堅毅,氣勢威武。此人便是與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並稱「明治三傑」的西鄉隆盛,一個從外表來看肥胖而憨傻的男人。
西鄉隆盛的確做過一件憨傻的事情。那一年,三十一歲的西鄉為了不讓躲避幕府追殺的朋友獨赴黃泉,與其一起跳海自盡。結果,西鄉被救起,而朋友卻淹死於海中。
所謂憨傻,對出生於傳統武士之家的西鄉而言,實乃武士之職責,這職責是對主君為忠、同輩為誠、親友為愛、國家為義,即大義名分。自二十八歲那年立志勤王,西鄉始終如一地奔走在重建日本的道路上。即便兩番入獄,遭人白眼,甚至被親朋誤解,被主君流放,也無改初衷。
一八六四年,走出牢獄的西鄉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以明志:
朝蒙恩遇夕焚坑, 人生浮沉似晦明。
縱不回光葵向日, 若無開運意推誠。
洛陽知己皆為鬼, 南嶼俘囚獨竊生。
生死何疑天賦與, 願留魂魄護皇城。
對於那段顛沛曲折的日子,西鄉曾這樣說:「行道者,顧逢困厄,立何等艱難之境,事之成否、身之死生,無關也。……予自壯年屢罹艱難,故今遇何事,皆不動搖,實乃幸也。」
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擔常人所不能擔之責,故有非常之心、非常之志,才能為人所重,追隨左右。
一八六八年,討幕戰爭爆發。名義上討幕軍統領是熾仁親王,但實際靈魂人物則是任大總督參謀的西鄉隆盛。在西鄉的謀劃下,討幕軍用了約一年的時間,澈底擊敗幕府勢力,日本得以進入交織著變革與衝撞的明治時代。
一八七○年,功成名就的西鄉隆盛以「功不蓋主」為由辭去所有公職,返回老家薩摩藩。不過,真正令西鄉離開政治中心的是,他看到許多高官追名逐利,窮奢極侈,完全喪失了曾經為國家與百姓身負大義的品德;更令他失望的是,明治政府頒佈並實施了一系列有損下級武士利益的政策,導致下級武士階層在明治維新後生活陷入了困境。
西鄉不能忘記這些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這直接導致了日後西南戰爭的爆發。最終西鄉兵敗身亡,被明治政府奪去所有名銜。然而他在民間聲望卻有增無減,每當有落魄的武士找到西鄉,請求幫助而又不能解決時,西鄉就任其在門口的錢櫃任意取用。
他還曾為了一個參加討幕戰爭的士兵的生活寫信給薩摩藩主,信中寫道:「臨生死之境,使之如私物,事定之後,即行拋棄,影響德義。」
「德」與「義」無疑是西鄉生命中最看重的兩種品質。它取義於傳統思想,又植根於近世的日本,構築起了西鄉獨一無二的精神世界。一如孔子所言:「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所歸無外乎真、善、美三個字。
西鄉隆盛為明治維新的成功建立了不朽的勛業,本人雖遭受不公,但明治政府很快便恢復了他的名譽,這也是其獨特品性得到世人尊崇的結果。這種精神特質隨著日本國力的提升逐漸傳到了大清。在清末戊戌變法到民國初期間,西鄉隆盛幾乎成為當時在中華地區知名度最高的日本人。
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失敗,梁啟超奉勸譚嗣同逃往日本,譚嗣同告訴梁啟超:「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其弦外之音,是自己願殺身成仁,而勉勵梁啟超能像西鄉隆盛那樣,最終完成維新事業。
次年,梁啟超在上野公園瞻拜西鄉隆盛的銅像,梁啟超很欽佩西鄉隆盛的人格:視富貴如浮雲,視名利為糞土。「近世之豪傑,如西鄉南洲者(西鄉隆盛),殆可謂無欲人矣。」
依信念而活,照理想而行,可謂真人,如稻盛和夫所言「不圖名譽,便很難對付」,生活事業亦如是。「男兒立身唯一劍,不知事敗與功成」,更是體現了西鄉的人格力量,事業的成敗,對於真正的英雄而言,是無足輕重的。
西鄉隆盛獨特的人格和品德,引導的不僅是他自己,更是當世的我們,因為一個真正的英雄,當是超越時代、影響久遠的。人活百歲,終將湮滅,當地位、財產、利益、私欲都隨著肉身的離去而灰飛之時,唯有品德與性情留存久遠。這也是在西鄉死後,他的親朋依其平日所言輯錄《南洲翁遺訓》(其號南洲)的初衷。
本書編錄《南洲翁遺訓》三十六則,以正心、養志、礪心、克己、修器、無私、人本、利他、永續、靜心為主題,重新闡釋西鄉隆盛對人生的體悟。這體悟雖發自百餘年前,但對當下生活於都市中的人們依然有著振聾發聵的現實意義。
作為稻盛和夫先生的同鄉前輩,西鄉隆盛是稻盛從小的偶像、心中的大英雄。稻盛將西鄉的格言「敬天愛人」奉為京瓷公司的社訓。在稻盛的著作《活法參》中,他詳盡地解讀了西鄉人生和西鄉遺訓中的寶貴思想,可以說,《南洲翁遺訓》中所蘊涵的智慧是稻盛最為推崇的人生經營智慧。
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變的永遠是人心和意志。正因如此,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有的人喪失了信仰,有的人迷失了方向,有的人失去了本心,從而走向了人生正途的反面。有首歌這麼唱:「是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其實,重要的不是尋找答案,而是問自己,是否依舊秉持著一顆「初心」:
於事業,是否精進;
於他人,是否容納;
於己身,是否磨礪。
當我們能不摻雜私念地問自己的內心時,我們就更加接近西鄉的精神世界。這也正是此書給予我們的幫助。
前言
日本東京都台東區的上野公園,有著「日本第一園」的美譽。自一八七三年建立以來,它以景色之秀美、人文之深厚而久負盛名。上野公園的所在原是德川幕府的家廟,因而古跡繁多。遊客在欣賞如畫美景的同時,目光也會被離公園大門不遠的一尊銅像所吸引。對於熟悉銅像背後故事的人來說,那裡是整個公園最具日本色彩也是足以代表日本近代歷史的地方。
一八九八年,在明治政府的主持下,這尊銅像被立於上野公園,銅像所塑的人物,一手牽著狼狗,一手握著腰間的劍,目光堅毅,氣勢威武。此人便是與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並稱「明治三傑」的西...
目錄
前言
卷一 正心 持純粹之心,做至誠之人
第一則 人生當從無過中求有過/平日裡反省修身,可以臨事不亂
第二則 不必為身份低微而妄自菲薄/做一個純粹的人
第三則 不主觀、不獨斷、不固執、不唯我/有一顆「至誠純心」
第四則 以寬厚心待人,以公平心處世/守誠是一種生存資本
卷二 養志 蓄志以養力,用力以養行
第五則 最困難的時候最接近成功/有熱情,再帶點偏執
第六則 不求與人相比,但求成就自我/要成為大人物,先有成為大人物的想法
第七則 願景是一切事務的第一步/有所決定,便立即行動
第八則 即使只有1%的機會,也要做好100%的準備/學知識,更要淬煉見識和膽識
卷三 礪心 以冰的理性和火的熱情做事
第九則 做大事要頂得住誘惑,放得下利益/要比任何人都更努力
第十則 未雨綢繆抓機遇/積極思考,效率更高
第十一則 遠離僥倖,靠實力讓自己強大起來/因勢利動,相機而起
第十二則 迅速地踏過錯誤才是改過/不為失敗找藉口
卷四 克己 從任性生長到知性成長
第十三則 成功後也要保持警覺/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第十四則 先管理自己,再領導別人/做自燃型的人
第十五則 放下財名利/失敗不是常態,成功也不一定常在
卷五 修器 養氣魄,煉氣格
第十六則 要有成事的氣度和格局/最重要的不是位置,而是視野有多廣
第十七則 「年輕時的苦難,出錢也該買」/再艱難也要振作
第十八則 有硬氣和硬骨/先勝在氣勢上
第十九則 比別人看得遠,比別人先一步/大事要事優先,瑣事小事容後
卷六 無私 帶著覺性過日子
第二十則 以愛己心愛人/要擺脫不幸,得克服自私、勢利的人性
第二十一則 笑著聽反對的聲音/不以個人好惡為標準
第二十二則 別把對手當敵人/內省的力量
卷七 人本 用人的核心在於提高人的品格
第二十三則 用人要秉持公正和勇氣/與其許以金錢,不如授予榮譽
第二十四則 不惜重金聘用好的人才/以人為本
第二十五則 不同時期,不同的用人標準/能用君子,善用小人
第二十六則 留住人才,首先要製造人才/人格魅力是最強的領導力
卷八 利他 成事的秘訣是永不衰竭的利他心
第二十七則 利他分享才能利己/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第二十八則 給弱者生存的空間/追求互利的長尾效應
第二十九則 承擔社會責任才是企業家/做企業不是節省成本,而是創造高價值
卷九 永續 晚稻式經營才是永續之道
第三十則 與其盲目擴張,不如明智堅守/向上看,不忘自己限度
第三十一則 先做傍家,再做贏家/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創新才能活下去
第三十二則 以誠為本的經營利器/不空不浮地做事業
第三十三則 不是人力配合程序,而是程序匯合人力/堅守核心,從一而終
卷十 靜心 以從容淡定沉澱人生
第三十四則 專注於做好每件小事/耐住寂寞,沉心做事
第三十五則 與其抱怨苦難,不如笑納一切/苦不入心,不忘微笑/用駱駝精神堅守夢想
第三十六則 忙中抽身,靜濾思緒/用知足的尺丈量生活
西鄉隆盛年譜
前言
卷一 正心 持純粹之心,做至誠之人
第一則 人生當從無過中求有過/平日裡反省修身,可以臨事不亂
第二則 不必為身份低微而妄自菲薄/做一個純粹的人
第三則 不主觀、不獨斷、不固執、不唯我/有一顆「至誠純心」
第四則 以寬厚心待人,以公平心處世/守誠是一種生存資本
卷二 養志 蓄志以養力,用力以養行
第五則 最困難的時候最接近成功/有熱情,再帶點偏執
第六則 不求與人相比,但求成就自我/要成為大人物,先有成為大人物的想法
第七則 願景是一切事務的第一步/有所決定,便立即行動
第八則 即使只有...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旗出版出版日期:2013-03-01ISBN/ISSN:978986615267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