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黃帝內經》的生命智慧,一本書教你讀懂中醫
啟動人體自癒的引藥歸經,挖掘防病、治病的醫學寶藏。
這是一部唯有中國才有的國醫絕學,更是一部中國人健康一生、開心一生的必讀經典。不僅要讀,還要讀懂、讀透、讀出活到天年的智慧。
給你一本《黃帝內經》,你會用嗎?
美國西南大學自然醫學博士劉憲平傳承中國式養生智慧,用現代手法解讀這本三千年「國醫聖經」,並從中引出養生真諦——最高明的醫書不是教你怎麼治病,而是教你如何不得病。進而幫助你修復天真本性,讓你的一生「風調雨順」。
平常人不知道《黃帝內經》是什麼,相當多的中醫知道《黃帝內經》這本書卻又不明白「其所以然」。
這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中醫主張「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求外療求本身」——在「亞健康」時代,傳統醫學的養生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書就是我們最好的養生指導老師。
※人體自有大藥,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為什麼有的人飽受病痛折磨,有的人卻能無病活到百歲?透過《黃帝內經》的養生實踐,誰都可以自在活到天年。
作者簡介:
劉憲平
學歷︰美國西南大學自然醫學博士。
「黃帝內經學派」脈診醫學與養生丹道嫡傳。
經歷︰九龍中醫師公會會員(香港)。
資深鍼灸保健醫師(巴西)。
美國環宇大學黃帝內經教授,並於台北醫大、文化大學、中華科大等院校 講授相關課目(臺灣、下同)。
中國鍼灸學會會員。
中華能量醫學學會會員。
中華生物科技促進會理事。
現職︰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理事。
黃帝內經養生保健教研中心主任。
中華天一道教會理事長。
講課︰主講黃帝內經超常智慧之「個人的健康管理」、「軒歧脈診醫學」暨「臨床 脈診醫學」等,可以有效涵蓋各種自然療癒方法。
章節試閱
八綱五病解析
醫學寶典黃帝內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意思是說,清楚與糊塗的兩個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合稱為八綱,寓含綱舉目張、提綱挈領之意,素為醫家之所宗,並廣泛應用於傳統漢醫的診斷治療與論說著述,但是,因為理論與方法之間最重要介面的「脈診」失傳,無力於印證、自省,始逐漸偏離了「自然規律」根本理論,精密嚴謹的醫療科學因而相繼失去了工具、精神、方向、監督、使命感等五大要素,流於含糊籠統、自說自話,不斷的惡性循環,才造成漢朝以降醫療科學實證精神之徹底沒落與衰亡。
謹依家傳師授與黃帝內經整體自然醫學的六氣五行理論,試闡明之,並申論五臟不及之病的第四層病變如下:
一、陰陽/陰陽僅為提綱!黃帝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極言此一分類觀念之重要,事實上陰陽僅只是一種客觀實證的分類方法,只因為經常也用來做為二分法之分類代號,而混淆不清。就天地而言,地為陰則天為陽,就八綱而言,裡為陰則表為陽,虛為陰則實為陽,寒為陰則熱為陽,如此而已。經云:「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即言所謂之陰陽其最為具體而實際之意義乃是「三陰三陽」,也就是「生長化變收藏」六氣,與人體之十二經脈系統。故曰;「所謂之陰陽除了代
表二分法之外,實際上就是直指三陰三陽六氣。而經上所謂之陰陽五行,實際上指的乃是自然之道的六氣五行基本理論。」
二、表裡/就主要病氣與病候,作用於人體之輕重與深淺而言,邪氣居於皮部、經脈等淺表者是為表病,邪氣深入於骨骸、臟腑等深層者謂之裡病。根據正確的陰陽二分法可謂:「右為表、左為裡,四肢為表、軀幹為裡,氣為表、血為裡,衛為表、營為裡,外經為表、臟腑為裡,陽經為表、陰經為裡,上為表、下為裡,六腑為表、五臟為裡,毛皮為表、腠理為裡,筋肉為表、骨髓為裡,形質為表、神志為裡,志意為表、心神為裡等等等等。」通常,淺表之病影響較輕,比較容易痊癒,內裡之病病程較長,影響較深,恢復正常體質也需要更多的時間與努力。
三、虛實/虛為弱、實為強,就一般整體而言,虛指正氣之不足,實則泛指邪氣之有餘。不足與有餘皆異於常態,皆為病,所謂「過猶不及」,都不是好事。經云:「邪氣盛者,精氣奪也。」先師曹允貞夫子常說:「有餘就是不足!」肯定即使是邪氣有餘之表象,其正氣之不足仍然是為病變之真正成因。換言之,邪氣有餘的表象有效清除之後,其隱藏的真相「正氣之不足」立即水落石出。因為涵蓋重點之不同,所謂之虛實可以大別為五類:
1、 體質之虛實/就個人「身心腦靈氣」氣血營衛等整體健康狀況而言,其不及一般正常標準者為虛,高於一般正常標準者為實。體質偏虛之人抵抗力差、易病、多病,發病之後痊癒較慢。體質偏實之人比較不容易生病,發病之後似乎也比較易於痊癒。但是,也可以說,體質偏實之人平時雖然少病,一旦發病卻反而因為病氣比較暴烈,更容易導致急速惡化,其潛在危險性反而比較高。所以;「無不及,無太過。」乃是平時注意,調節身心,改善體質,以防治疾病、阻抗衰老之最高原則。
2、 邪氣之虛實/所謂的邪氣歸納到最後,不外乎風火濕燥寒五種實邪,絕無例外!經云:「有者求之,無者求之。」邪氣之見於脈象或現為病候者皆屬於實邪,也就是所謂可見之「有者」。無論如何,欲求精確診斷,「必須根據脈診理論」仔細比對其具體邪氣與五臟之間之生勝關係,以掌握其隱藏之「無者」,也就是主病臟腑經脈的正氣不足之處。
3、 五臟之虛實/依黃帝內經五勝原則,五臟之間必須依相勝關係相互比對,其因邪氣盛實而有餘者是為實邪,相對於實邪者即屬虛邪。例如:風邪有餘為肝木之實邪/脾土系統因風邪有餘而不及、為虛。
火邪有餘為相火之實邪/肺金系統因火邪有餘而不及,為虛。
濕邪有餘為脾土之實邪/腎水系統因濕邪有餘而不及,為虛。
燥邪有餘為肺金之實邪/肝木系統因燥邪有餘而不及,為虛。
寒邪有餘為腎水之實邪/心火系統因寒邪有餘而不及,為虛。
4、經脈之虛實/五臟屬陰,應五行氣,依五勝關係而用於理論推演與疾病診斷。十二經脈則屬陽,應於六氣,五行六氣兩大系統之間略有出入,所以診斷結論之用於治療必須轉換,將五臟病氣之虛實落實於十二經脈系統,最直接的轉換方式如下:
肝木之病/治足厥陰肝經、手厥陰心包絡經。
心火之病/治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君火不及者,宜補
少陰君火。)
治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相火有餘者,宜
瀉少陽相火,相火不及者,宜補少陽相火。)
脾土之病/治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
肺金之病/治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肺金之氣,繫於陽明金氣。)
腎水之病/治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腎水之氣,繫於太陽水氣。)
六氣內部之虛實/雙手腕後寸關尺六部,與水木火、火土金六氣、十二經脈系統直接相應,除了根據五臟之虛實,確定各例之整體病理屬性之外,必須更進一步依照病脈與病候,確實掌握各經脈系統內部之虛實,乃可以根據本標之輕重緩急行補瀉,見即效,治根本。脈弦主肝風/表相之風邪有餘為有者,潛藏的脾土不及為無者。
脈緩主相火/表相之火邪有餘為有者,潛藏的肺金不及為無者。
脈沉主脾濕/表相之濕邪有餘為有者,潛藏的腎水不及為無者。
脈濇主肺燥/表相之燥邪有餘為有者,潛藏的肝木不及為無者。
脈緊主腎寒/表相之寒邪有餘為有者,潛藏的心火不及為無者。
例如/左寸,脈見緩沉濇,屬於少陰心火,即腎與心經,燥金有餘,肝木之不及。
又如/左關脈見沉濇緊,屬於厥陰肝木,即肝與心包經,寒水有餘,心火之不及。
又如/左尺脈見濇緊弦,屬於太陽腎水,即膀胱與小腸,風木有餘,脾土之不及。
又如/右寸脈見緊弦緩,屬於陽明肺金,即大腸與胃經,相火有餘,肺金之不及。
又如/右關脈見弦緩沉,屬於太陰脾土,即肺與脾經,濕土有餘,腎水之不及。
又如/右尺脈見緩沉濇,屬於少陽相火,即三焦與膽經,燥金有餘,肝木之不及。
四、寒熱/寒則滯濇,熱則虛耗,「木火土金水」五行氣之中,火為熱、水為寒,可謂寒熱居風火濕燥寒五邪之二,常以寒熱做風火濕燥寒五邪之代稱。火水二氣因病變而失去正常平衡則病寒熱,寒熱兩極有隱顯、有主從、有兼見等不同情況。
1、隱顯/寒熱二邪未超過人體體溫調節極限者,無病脈、無病候,故稱為隱性。其超過人體體溫耐受極限者,可見緩脈、緊脈,或者病候外現,是為顯性。病家之主觀感覺如:口乾舌燥、口苦咽乾、口臭唇瘍、尿黃便秘,或者清冷畏寒、四肢冰涼、指尖麻木等,甚至寒熱交替等體溫之顯著異常者,皆屬於寒熱之外顯。
2、主從/水火二氣之病,因病理變化之因果不同,至少有寒因寒症、熱因熱症、寒因熱症、熱因寒症等四大類別。至於其兩極變化,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則:「寒極生熱,熱極生寒。」更增加了主從辨識上的困難,唯有脈診可以決疑。
3、兼見/無論寒熱之隱顯或主從,只要因病變而水火二氣失去平衡者即屬兼見,有內熱外寒、外熱內寒、上熱下寒、下熱上寒、真寒假熱、真熱假寒,以及十二經脈系統內部之寒熱變化等主要類型,診斷治療必須明辨其主從輕重,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兼見者俱除之。
五、五病/人體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等五大系統,其不及之病的第四層病理變化,可同時兼見;風濕、火燥、濕寒、燥風、寒火等五大兼病,是為五病。八綱辯證言寒熱,充其量僅能及其五分之一,可見其涵蓋性與實用性之嚴重不足。根據黃帝內經五勝關係;一病必然涉及二氣,一為邪氣之有餘,一為正氣之不及,而正氣不及者亦終因其功能減退而產生其本身之邪氣。說明如下:
1、風濕/就疾病之成因而言,風濕之病有兩種類型。
肝木有餘之病/風邪有餘,制壓脾土而病。
脾土不及之病/脾土正氣不及,引發風邪之乘襲而病。
無論成因為何,其結果是一致的,首先可見風木邪氣之有餘與脾土
正氣之不足,其次則因脾病深重,而呈現濕邪之有餘,故風與濕即言肝
木與脾土兩系統合病之主要邪氣。
2、火燥/火燥之病,因不同之病因,亦可見於兩種類型。
相火有餘之病/火邪有餘,制壓肺金而病。
肺金不及之病/肺金正氣不及,引發火邪之乘襲而病。
首先可見相火邪氣之有餘與肺金正氣之不及,其次則因肺病深重,
而見燥邪之有餘,故火與燥即言心火與肺金兩系統合病之主要邪氣。
3、濕寒/濕寒之病,因不同之病因,亦可見於兩種類型。
脾土有餘之病/濕邪有餘,制壓腎水而病。
腎水不及之病/腎水正氣不及,引發濕邪之乘襲而病。
首先可見濕土邪氣之有餘與腎水正氣之不及,其次則因腎病深重,
而見寒邪之有餘,故濕與寒即言脾土與腎水兩系統合病之主要邪氣。
4、燥風/燥風之病,因不同之病因,亦可見於兩種類型。
肺金有餘之病/燥邪有餘,制壓肝木而病。
肝木不及之病/肝木正氣不及,引發燥邪之乘襲而病。
首先可見燥金邪氣之有餘與肝木正氣之不及,其次則因肝病深重,
而見風邪之有餘,故燥與風即言肺金與肝木兩系統合病之主要邪氣。
5、寒火/寒火之病,因不同之病因,亦可見於兩種類型。
腎水有餘之病/寒邪有餘,制壓心火而病。
心火不及之病/心火正氣不及,引發寒邪之乘襲而病。
首先可見寒水邪氣之有餘與心火正氣之不及,其次則因心病深重,
而見火邪之有餘,故寒與火即言腎水與心火兩系統合病之主要邪氣。
重要啟發
經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黃帝內經講求科學實
證的整體自然醫學,完全以「自然規律」為理論根據,隨順自然,因勢利導,
治病求本以改善各人之體質與心性,當然事半功倍、省時省力。只因為身心健
康與思想觀念、心性修養、飲食營養、生活起居等所有生活細節皆息息相關,
相關範圍極廣泛而貌似複雜。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抓住重點,懂得「回歸
自然規律」,根據軒歧脈學,針對六氣十二經脈氣血之「主從、虛實、寒熱」
抽絲剝繭解決問題即可。有理論、有方法、有工具、有精神、有方向、有監
督、有使命感,七大要素圓滿俱足,條理分明、游刃有餘則除病瘳疾何難之
有?
本篇重點:
一、自然醫學理論與臨症應用之間最重要的介面是什麼?
二、醫療科學精密嚴謹,維繫其發展壯大之五大要素為何?
三、「陰陽」之重點為何?
四、「表裡」之重點為何?
五、「虛實」之重點為何?
六、「寒熱」之重點為何?
七、「五病」之重點為何?
八、「風濕之病」重點為何?
九、「寒火之病」重點為何?
八綱五病解析
醫學寶典黃帝內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意思是說,清楚與糊塗的兩個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合稱為八綱,寓含綱舉目張、提綱挈領之意,素為醫家之所宗,並廣泛應用於傳統漢醫的診斷治療與論說著述,但是,因為理論與方法之間最重要介面的「脈診」失傳,無力於印證、自省,始逐漸偏離了「自然規律」根本理論,精密嚴謹的醫療科學因而相繼失去了工具、精神、方向、監督、使命感等五大要素,流於含糊籠統、自說自話,不斷的惡性循環,才造成漢朝以降醫療科學實證精神之徹底沒落與...
目錄
原書名: 黃帝內經的超常智慧
張序/健康生活的智慧
呂序/人類真正獲得健康的典範
自序/保健養生靠自己
一、概論
二、基礎理論
三、軒歧脈學
四、保健養生
附錄
跋/黃帝內經與劉憲平博士
原書名: 黃帝內經的超常智慧
張序/健康生活的智慧
呂序/人類真正獲得健康的典範
自序/保健養生靠自己
一、概論
二、基礎理論
三、軒歧脈學
四、保健養生
附錄
跋/黃帝內經與劉憲平博士
商品資料
出版社:知青頻道出版日期:2013-03-08ISBN/ISSN:978986603061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9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