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具有偉大理想的人
才具有世界公民的資格
只有具有廣闊胸懷的人
才可以成為世界公民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實托邦」,這不是一個好的世界,但卻是一個給人希望和鼓舞的世界。當大多數人有了跟其他人共用一個「天下」之感的時候,就進入「全球公民社會」,「全球公民社會」就是天下一家,就是世界大同,就是共產主義。
從孔子的大同世界觀,到孫中山的大同主義,再到經濟與政治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全球公民社會,作者從理論層面、現實層面重新闡釋世界大同的理想;在經濟一體化、政治民主化、生活趨同化的現在,引導出共產主義應以何種面貌體現其精神。而只有具有偉大理想的人,才具有世界公民的資格;只有具有廣闊胸懷的人,才可以成為世界公民。
本書特色:
從宏觀面論述地球村的現代社會如何實現共產主義、世界公民的可能。
作者簡介:
一九三五年生,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進修班畢業,多年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藝理論,寫作學術論著在一千萬字以上。一向堅持為解決問題而寫,九十年代在研究中西文化比較上碰到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於是將興趣轉向文化領域。
章節試閱
世界大同,是孫中山的最高理想。他多次說,中國革命就是要「使中國見重於國際社會,且將使世界漸趨於大同」(《臨時大總統誓詞》,《選集》第2卷第2頁)。孫中山認為,人類社會必然會走向世界大同,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在孫中山看來,實現世界大同,必須先實行社會主義,在此基礎上進到大同世界。一九一二年《在上海中國社會黨的演說》說到未來社會種種好處,摘錄幾條:
實行社會主義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分業操作,各得其所。我中華民國之國家,一變而為社會主義之國家矣。
社會主義之國家,一真自由、平等、博愛之境域也。
凡為社會之人,無論貧賤,皆可入公共學校,不特不取學膳等費,就衣履書籍,公家任其費用。盡其聰明才力,各分專科,即資質不能受高等教育者,亦按其性之所近,授以商、工、農技藝,使有獨立謀生之材。卒業以後,分送各處服務,以盡所能。庶幾教育之惠,不偏為富人所獨取,其貧困不能造就者,亦可以免其憾矣。
……設公共養老院,收養老人,供給豐美,俾之愉快,而終其天年……
人民平等,雖有勞心勞力之不同,然其為勞動則同也。即官吏與工人,不過以分業之關係,各執一業,並無尊卑貴賤之差也。社會主義之國家,人民既不存尊卑貴賤之見,則尊卑貴賤之階級,自無形而歸於消滅。農以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士以治之,各盡其事,各執其業,幸福不平而自平,權利不等而自等,自此演進,不難致大同之世。
──《選集》第2卷第523—524頁
前引孫中山在一九一二年十月對上海中國社會黨的演說中所說「夫所謂集產雲者,凡生利各事業,若土地、鐵路、郵政、電氣、礦產、森林皆為國有。共產云者,即人在社會之中,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如父子昆弟同處一家,各盡其生利之能,各取其衣食所需,不相妨害,不相競爭,至治之極,政府遂處於無為之地位,而歸於消滅之一途」一段話,是他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即大同世界的具體描繪,跟此處所引完全一致,結合起來,就是孫中山所描繪的大同世界的完整圖景。
從政治制度說,孫中山對美國的民主憲政體制一直有好感。一九〇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在檀香山發表演說,提出「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有人說我們需要君主立憲政體,這是不可能的。沒有理由說我們不能建立共和制度。中國已經具備了共和政體的雛形。」(《孫中山年譜》上冊第298頁)孫中山後來多次說到,他的三民主義學說跟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是一致的。
孫中山並不是大同世界速到論者。在孫中山看來,實現世界大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民生問題要一個個解決,要從最簡單、最迫切的問題入手,逐步發展演進。
孫中山認為,實現世界大同,只能從少數大國開始。一九一二年九月三日在北京五族共和合進會與西北協進會發表講話說:「蒙昧之世,小國林立,以千萬計,今則世界強國、大國僅六、七耳。由此更進,安知此六、七大國不更進而成一世界唯一大國,即所謂大同之世是也。雖然,欲泯除國界而進於大同,其道非易,必須人人尚道德、明公理,庶可致之。今世界先覺之士,鼓吹大同主義者已不乏其人,我五大種族皆愛和平,重人道,若能擴充其自由、平等、博愛之主義於世界人類,則大同盛軌,豈難致乎?」(《選集》第2卷第439頁)同年四月一日《在南京參議院解職辭》中說:「中國人民居地球四分之一,則凡有四人之地,即有一中國人民。況交通既便,世界大同,已有中外一家之勢。」(第317—318頁)
在孫中山的思想上,中國雖然落後,但在實現世界大同上,比起英美等國,有更方便的條件,更少負擔。其原因,就在於英美等國資本家掌握巨額財富,跟工人處在對立狀態,長期鬥爭不斷。一九〇五年十月二十日作《〈民報〉發刊詞》說:「……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於人為既往之陳跡,或於我為方來之大患,要為繕吾群所有事,則不可不並時而弛張之。」又說:「夫歐美社會之禍,伏之數十年,及今而後發見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發達最先,睹其禍害於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環視歐美,彼且瞠乎後也。」(《選集》第1卷第288—289頁)
有人說:「孫中山的『大同主義』說將中國傳統的『大同』思想從空想引向革命的實踐,這是它區別於近代一切空想社會主義的最主要的特點。更為重要的是,他在發展『大同主義』說的同時,還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從而將舊民主主義引向與新民主主義接軌,並對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湧現起了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戚其章《晚清史治要》第135頁)對這個論斷,筆者是同意的。
世界大同,是孫中山的最高理想。他多次說,中國革命就是要「使中國見重於國際社會,且將使世界漸趨於大同」(《臨時大總統誓詞》,《選集》第2卷第2頁)。孫中山認為,人類社會必然會走向世界大同,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在孫中山看來,實現世界大同,必須先實行社會主義,在此基礎上進到大同世界。一九一二年《在上海中國社會黨的演說》說到未來社會種種好處,摘錄幾條:
實行社會主義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分業操作,各得其所。我中華民國之國家,一變而為社會主義之國家矣。
社會主義之國家,一真自由、平等、...
作者序
寫這部書的想法,萌芽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那時,跨國公司發展很快,旅遊也成為一種產業,國內國外都很興旺,加上歐盟成立,還有什麼「第三波」等,我就想,中國古人所憧憬的大同世界的理想是不是露出了一線曙光?人類社會是不是真的要走到世界大同的境界去?
寫作本書的前提是,人類社會一定要、也必然會走向共產主義。筆者從這個角度思考:人類社會是聽任自然發展還是加上人為的力量使它走向人類設定的目標?我讀有關的著作,總感到,絕大部分論者,似乎都沒有目標,連馬克思主義者也不談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目標。人們是在無目的地看著社會自行發展,在自行發展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他們談什麼問題,就像普通人走到哪裏算哪裏一樣。這不是人類社會應有的態度。資本家是為眼下而活,馬克思主義是為了未來,為了全人類,為了實現人類最美好、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馬克思主義者不同於現實主義者,在於有理想,有目標。我們應該有明確的目標,世界大同是必然會達到的境界。這就是本書的出發點。
筆者當時主要想的是文化哲學上的問題,這個問題只能放在次要地位。後來寫《文化圈層論》,想順便一說,這本書的基本觀點,就寫在那本書的最後一章,原來的題目是《人類的未來》。後來覺得分為兩本書更好一些,便把有關的內容抽出來,改了題目。《文化圈層論》的最後說:「臺灣學者許倬雲在《從中國歷史看世界未來》中寫道:『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如果全球性的秩序正在來臨,有沒有徵兆?有,非常清楚。前二十年還沒有這麼清楚過,今天非常清楚:世界性的天下國家正在形成,上帝之城沒有了,有的是人類文化的共同城「網」的網路,這網路正在把全世界都收攬進來。三十年前、二十年前都不太清楚,現在看到了端倪。』(《看世變》第9—10頁)經濟一體化、政治民主化、生活趨同化,這就是人類社會的趨勢和方向。」這本書便是對那個結尾的演繹。
其實,以上所說幾件事,還只是誘因,我最基本的思想,是對人們失去信仰、生活沒有目標、看起來總是渾渾噩噩過日子感到憂慮。在中國,我們曾經有過偉大的理想,那就是實現共產主義。自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傳開後,人們似乎把那個理想遠遠拋到腦後去了,檔上、章程裏當然寫著,但在人們頭腦裏,誰還記得?人們都變得很實際,很功利。所有美麗的詞句都不起作用,只有孔方兄才是人們思考的中心。過去,即使在「提著腦袋幹革命」的日子裏,一個人入黨,先得學習《共產主義ABC》,《ABC》是什麼?就是《共產黨宣言》,就是建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們有高度自由、高度民主的那樣一個社會,現在誰還讀這些?隨著信仰的喪失,另外一個東西,即被馬克思和恩格斯稱為「鴉片」的宗教大踏步地走了過來。九十年代晨練時,碰到一位在宗教部門工作的識者,談起宗教發展之快,令我吃驚。不久,我到近郊參加朋友為兒子舉辦的婚禮,客人竟大半是從教堂直接來到飯店的,一桌桌的人們都在興趣盎然地談著上帝。近來,宗教的洪水已然淹在我的腳下了。人們精神的空虛到了這樣的地步!我想通過自己的思考,重新喚起人們的理想,是主要原因。在《文化圈層論》寫完本論之後加寫「附論」,是為此;把它從《文化圈層論》裏分出來,成為單獨的一本,同樣為此。
為了寫這本書,我把人類的思想史、空想史梳理了一遍。我發現,跟馬克思主義兩位創始人所指出的共產主義美好理想最接近的,是中國古代聖人孔子的大同思想和近代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大同主義。我在《文化圈層論》裏,把制度文化的重要性放在頭等地位,認為人類社會能不能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能不能儘快進入理想境界,跟建立什麼樣的制度有極大關係。孔子的眼光實在犀利,他提出大同和小康,恰恰是從制度著眼的。他說堯舜時代是大同,那時「選賢與能」,實為民主。後來由夏禹的兒子開始,把天下當作私有財產,家天下而傳,他說那只是小康,不是大同。多麼英明,多麼偉大!孫中山是一位「有學問的革命家」。加引號的這句話,出自魯迅,用在章太炎身上,說章是「有學問的革命家」。依我看,章太炎的「學問」,指「國學」,跟革命關係不大。孫中山不同,孫中山的學問,是革命的學問,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是他指導革命的「理論基礎」。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多年來只在舉行紀念活動時才提起,才被人們議論。其實,請看一下多年的「世事」吧,從中國到外國,從亞洲到非洲,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哪一處不在運用?孫中山的大同主義,被一些人劃歸在空想主義裏,我不同意。那不是空想,那是很實際的。把馬克思主義跟孔子的大同世界和孫中山的大同主義嫁結起來,可稱之為「孔馬孫主義」,或「孔馬孫理想」。它代表了全人類的共同願望,也必將成為全人類的精神力量。在這本書裏,我反覆說我們所追求的共產主義就是世界大同,大同世界就是共產主義,即是這樣來的。
老實說,寫這本書,我總有些惴惴然。我覺得自己有點「反串角色」的味道。我不懂經濟學,不懂政治學,不是未來學家,是本不適於寫這樣一本書的。我之所以大膽寫起來,就是要給對未來感到迷惘、像在長長的隧道裏看不到前邊的亮光、心中缺乏信仰和理想的朋友一些亮光,一些鼓舞,讓他們對共產主義生長起信心。我應當說明,這本書裏的想法屬於我自己,我很想找類似的書做「參考」,可是找不到──外國文字我一句也看不懂,只能找翻譯成中文的。在書中,我又有點像「文抄公」的樣子,多次引用他人。其實,所有引用,都不過是為給我的想法作證。我引那些書,並不意味著我同意那些書的其他觀點,或其基本觀點,只是取其有用者而已。
寫《三部曲》,我深深感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力量。在我所讀過的中文書中,無論談什麼題目,也無論作者屬於什麼學派,是什麼「政治面目、家庭出身」,幾乎都會說到馬克思主義,都會引用馬克思、恩格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引用,自由資產階級學者照樣引用;談社會主義引用,談跨國主義、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照樣引用。在馬克思主義「死亡」、「終結」以後,仍然一次一次地引用。我的印象是,馬克思和他的主義無處不在。幾乎所有的學者都從馬克思主義尋找思想資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人引用馬克思,都比較準確,沒有斷章取義或者像蘇聯共產黨中央馬恩列斯著作局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中《共產黨宣言》所寫《說明》那樣明目張膽的篡改。看到馬克思主義如此被全世界的學者所重視,所不斷引用,我是欣慰的。
前引許倬雲先生在《從中國歷史看世界未來》中說:「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如果全球性的秩序正在來臨,有沒有徵兆?有,非常清楚。前二十年還沒有這麼清楚過,今天非常清楚:世界性的天下國家正在形成,上帝之城沒有了,有的是人類文化的共同城「網」的網路,這網路正在把全世界都收攬進來……」網路之城我不懂,也沒有真正進去過,我在意的是世界大同,是大同世界。這本小書寫的就是一點「徵兆」。有詩人說:「一滴水泉可以作江河的始流,一張樹葉之飄動可以兆暴雨之將來……」是不是這樣,讓事實做回答吧。
2011年12月3日,三閒居
寫這部書的想法,萌芽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那時,跨國公司發展很快,旅遊也成為一種產業,國內國外都很興旺,加上歐盟成立,還有什麼「第三波」等,我就想,中國古人所憧憬的大同世界的理想是不是露出了一線曙光?人類社會是不是真的要走到世界大同的境界去?
寫作本書的前提是,人類社會一定要、也必然會走向共產主義。筆者從這個角度思考:人類社會是聽任自然發展還是加上人為的力量使它走向人類設定的目標?我讀有關的著作,總感到,絕大部分論者,似乎都沒有目標,連馬克思主義者也不談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目標。人們是在無目的...
目錄
自 序
上卷 理想篇
第一章 大同世界──人類共同的理想
§1.1 孔子的大同世界和陶淵明的《桃花園記》
§1.1.1 孔子的大同世界觀
§1.1.2 陶淵明的世外桃源
§1.2 柏拉圖的《理想國》和跟大同世界的比較
第二章 從莫爾的《烏托邦》到孫中山的大同主義
§2.1 莫爾的《烏托邦》
§2.1.1 《烏托邦》是對社會不滿的反抗
§2.1.2 莫爾對「烏托邦」的具體描述及其意義
§2.1.3 閔采爾和康帕內拉及其《太陽國》
§2.2 歐洲產業革命時期的空想主義
§2.2.1 狄德羅、馬布里、摩萊里
§2.2.2 巴貝夫和巴貝夫主義
§2.3 三位空想巨頭:聖西門、傅立葉、歐文
§2.3.1 聖西門的空想主義
§2.3.2 傅立葉的空想主義
§2.3.3 歐文的空想主義
§2.4 從歐文的合作社到日本的「新村」
§2.4.1 從歐文的合作社實驗到法國的伊加利亞運動
§2.4.2 太平天國革命和洪秀全的《天朝田畝制度》
§2.4.3 日本的「新村」運動
§2.4.3 中國的無政府共產主義
§2.5. 康有為的《大同書》
§2.5.1 《大同書》的寫作經過及思想來源
§2.5.2 「三世說」──康有為的創造
§2.5.3 康有為的男女平權思想
§2.5.4 康有為的空想──空想主義的最高境界
§2.6 孫中山的大同主義
§2.6.1 孫中山大同主義的來源
§2.6.2 孫中山大同主義的實質
§2.6.3 孫中山對世界大同的嚮往和追求
第三章 建立科學的世界大同觀
§3.1 世界大同就是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就是世界大同
§3.1.1 馬克思恩格斯所描繪的共產主義
§3.1.2 能跟共產主義「和鳴」的思想出在中國
§3.2 幾個問題的辨正
§3.2.1 對私有制的態度
§3.2.2 在廢除家庭和男女平等問題上
§3.2.3 對「私」應該辯證地看
§3.3 既不可降低標準,也不可想像過高
§3.4 由「烏托邦」到「實托邦」
中卷 現實篇
第四章 在經濟的航船上
§4.1 二戰以後靜悄悄的革命
§4.1.1 跨國公司發展迅速
§4.1.2 科學技術上升為第一生產力
§4.1.3 企業「兩權」分離,出現管理者階層
§4.1.4 股份制向公眾敞開大門
§4.2 「界」在消失中,「形」在改變中
§4.2.1 跨國公司改變了帝國主義的面貌
§4.2.2 跨國公司也在改變著發展中國家
§4.2.3 國的存在和「國界」的消失
§4.2.4 階級的界限變得模糊
§4.2.5 國家的作用相對減弱
§4.3 經濟全球化是改變不了的大趨勢
§4.3.1 經濟全球化是兩位導師早就預見到的
§4.3.2 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只能前進,不會後退
第五章 民主、和平、聯合三大主潮
§5.1 民主,不可阻擋的洪流
§5.1 戰神抽回了他帶刺刀的手
§5.3 和平、和解、和諧──國際關係的主旋律
§5.4 聯合、結盟的勢頭在迅猛發展
第六章 世界範圍的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6.1 以人為本,關注民生
§6.2 從社會保障的建立到福利國家
§6.3 遍地而起的非政府組織
§6.4 社群•共同體•自助組織
§6.5 從社區到市民社會到世界公民社會
§6.6 女性和弱勢群體地位大幅提高
第七章 旅遊和人生
§7.1 全球大旅遊,世紀之交的壯麗景觀
§7.1.1 旅遊及其意義
§7.1.2 移民、留學及其他
§7.2. 趨同化,另一股席捲全球的潮流
下卷 道路篇
第八章 大路朝陽,殊途同歸
§8.1 社會主義國家沿著《宣言》向前走
§8.2 北歐國家創造了另一條道路
§8.3 美國等國需要一場革命性變革
§8.4 在對立和衝突中走向統一
第九章 建立和諧有序的社會
§9.1 公平、公正、正義、平等:最基本的要求
§9.2 剷除人類肌體上的毒瘤
§9.2.1 「饕餮」的四大家族
§9.2.2 處在陰暗角落裏的金融帝國
§9.3 去私
§9.4 發揚仁愛美德,建立普世倫理
§9.5 美國人啊,你要節制
§9.6 不同的文化、文明:學會包容、理解
§9.7 「我是世界公民」
自 序
上卷 理想篇
第一章 大同世界──人類共同的理想
§1.1 孔子的大同世界和陶淵明的《桃花園記》
§1.1.1 孔子的大同世界觀
§1.1.2 陶淵明的世外桃源
§1.2 柏拉圖的《理想國》和跟大同世界的比較
第二章 從莫爾的《烏托邦》到孫中山的大同主義
§2.1 莫爾的《烏托邦》
§2.1.1 《烏托邦》是對社會不滿的反抗
§2.1.2 莫爾對「烏托邦」的具體描述及其意義
§2.1.3 閔采爾和康帕內拉及其《太陽國》
§2.2 歐洲產業革命時期的空想主義
§2.2.1 狄德羅、馬布里、摩萊里
§2.2.2 巴貝夫和巴貝夫主義
§2....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3-04-09ISBN/ISSN:978986326063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1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