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彥良
定價:NT$ 380
優惠價:95 折,NT$ 361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本書是一部方法新穎、視角廣闊的中國中古貨幣史之作,深入詮釋漢末至唐初的貨幣及社會經濟演變。作者以罕見的魄力,廣泛蒐集利用考古資料,加以傳統文獻史料的整理探討,以及貨幣理論的分析檢驗,力求三者之結合以重新建構魏晉南北朝的貨幣史。本書除了釐清錯綜複雜的政策糾葛,追索變化莫測的幣量漲落,揭露劣錢盜鑄的真實面貌,完成這些深富挑戰性的課題之外,對中古、六朝政經局勢的動盪、商業交易之萎縮、貧富差距之懸殊、人民生計之困苦這些問題的經濟根源,也有深入的剖析。藉由本書,可以看到「貨幣」如何在魏晉南北朝展現它的消極力量,以及這個力量如何為各朝錯誤的「政策」引導而形成。
作者觀察到,貨幣制度的長期失敗,「穀帛又苦於荷擔斷裂」,導致優質古錢遭到剪鑿,促發好錢缺乏、錢重物輕、錢質低劣、面值灌水、奸偽競起、百物踊貴、商貨不行……等等一連串變數的迭宕起伏、交互影響,在中古、六朝,這些變數共同體現了「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二者既「交替出現」又「同時發生」的雙重困境,這一困境形塑了魏晉南北朝貨幣主要的特徵。本書體系嚴密、分析深刻,被匿名審查人譽為「材料豐富,推論嚴謹」,「體大思精,為該領域學界一本難得的學術著作」。
作者簡介:
陳彥良
屏東竹田人,1968年生,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1997)、博士 (2003),現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主要講授中國經濟史與中國古代史,研究範圍集中於戰國秦漢史與貨幣史。作者善用地下與地上史料互證的方法發掘、破解重要問題,素以裁斷的精確、分析的深刻,以及事件因果論證的巧妙見長,往往發人之所未發,是一位能啟迪不同思考、刺激讀者重新審視既有歷史認識的史學家。
名人推薦:
經濟史學界對魏晉南北朝的貨幣問題,目前理解相當有限,主因是文獻記載不足,研究者在文字內打轉,不易得出新見解,時常陷入爭端,於事無補。本書最大的貢獻,是從考古出土的貨幣資料,提出有信服力的數據,說明魏晉南北朝具有通貨緊縮與膨脹的雙重性格。考古證據在本書內相當重要,都能與史書的文字記載相呼應,據此而得出的總結非常有說服力。
本書探究魏晉南北朝四百年的貨幣發展變革,以及貨幣制度和政策如何對社會經濟造成衝擊。時間約自漢末董卓之亂(189)迄於隋末唐初,即公元二世紀末到七世紀前期。本書的特色是利用墓葬和窖藏資料,結合傳統文獻,輔以貨幣學理。
當代對於魏晉南北朝貨幣史的研究,以全漢昇(1941)〈中古自然經濟〉為濫觴。全氏有個重要論斷:「漢末以後,中唐以前,一共五百多年的中古時期,實在是一個自然經濟佔優勢的時代;牠有別於此時期之以前(漢代)貨幣經濟的相當發展,更有別於此時期以後貨幣經濟的興起。…這五百多年的中國社會的確是和以前及以後都大不相同的。漢末的五百餘年內,並不是完全沒有錢幣的流通,不過錢幣流通的數量非常之少(有時甚至等於零),故實物貨幣乘機取錢幣的地位而代之而已。」
這就是著名的「中古自然經濟」說,認為中古社會經濟自成一個段落,原因在於「錢幣的使用…從漢末以後卻宣告停滯。…錢幣的廢棄,給實物貨幣以流通的機會,自然經濟遂代貨幣經濟而起」。
何茲全(1949)〈東晉南朝的錢幣使用與錢幣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認為相對於十六國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消沉,東晉南朝所在的南方揚、荊、益、交、廣等地的貨幣使用頻繁,這些區域的貨幣經濟發展的程度,可能為全氏所低估。全、何的看法不同,魏晉南北朝「貨幣經濟」的觀點、論述與判斷,遂由此產生分歧。
後來的學者對細節的掌握有所深化,然而主要觀點仍屬全、何見解的延續。雖然二人的觀點互補,但因兩說並峙,易使人察見其異而忽略其同。所謂的「異」,是何茲全強調南北、區域之差異,以及朝代先後之變異;全漢昇並不否定這些差異,但亦未給予更多的強調。所謂的「同」,是全、何都認為魏晉南北朝,是最具自然經濟特徵的時期。
以北朝來說,作者綜觀從拓跋珪的建魏,到齊滅於周、周篡於隋這近二百年(386-581)的貨幣史,得到一個演進的圖像:其初,以錢幣稀缺、錢貴物輕、通貨緊縮為始;其末,則以形制混亂、錢價灌水、通貨膨脹為終。中間除了形制淆亂造成市場割裂,更由於鑄幣政策的消極取巧(不鑄錢或鑄造虛價大錢和減重小錢),以及財政積極汲取(抽取高額鑄幣稅),形成通貨緊縮與膨脹交替發作、同時肆虐的場景。
作者觀察到這個過程有兩個關鍵內容。(1)從貨幣數量的角度看,貫穿整個北方魏、齊、周各朝,錢幣縱有發行,數量都是極為稀少,遠不足以滿足交易的需求,華北存在通貨緊縮的徵兆。(2)從幣值的角度來看,實質性的貶值造成物價持續上漲;這意味著除了通縮,同時存在通膨。整體而言,錢幣形制雜亂、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通縮與通脹的同時存在,帶來雙重的破壞力量,成為北朝貨幣史最突出的特徵。然而,就這幾項特徵來看,除了若干過程與細節差異,南朝的貨幣結構與北朝並無根本性的不同。
作者分析中古、六朝貨幣史,觀察到整體性的兩難局面:
(1) 就法定「面值」而言,魏晉南北朝錢幣的質量降低、價值灌水,表現出
「通貨膨脹」的樣貌。然而就發行的「數額」而言,又呈現出「通貨緊縮」的狀態。造成這個弔詭的原因,是小額面值銅幣的發行次數與數量長期不足,以及大額面值銅錢的不可分割,造成在通貨膨脹的格局中,同時顯現出通貨缺乏、流動性不足的現象。
(2) 就貨幣的「存量」角度來考量,在這時期每次錢幣發行,都會陷入輕賤、
減重、劣質化,表示已出現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然而從貨幣的「流量」的角度觀察,由於民間排斥這些泛濫的小錢,同時出現窖埋優質好錢的行為,這些因素使得錢幣急速退藏、流動性大降,市場難以靈活運作,買賣減少,商品交易量萎縮,又顯示出通貨緊縮。
由此可以歸納出,中國公元三至六世紀的貨幣演變,是「長期通貨緊縮格局下更迭發生膨脹性擾動」的過程。中古時期貨幣與經濟最為突出的特徵,就是長期通貨緊縮的格局下,同時有貨幣膨脹性擾動的更迭。由於政策失敗,通貨緊縮、財政壓力、灌水發行、貨幣混亂(膨脹性擾動)、稅基流失,這些變數形成多迴圈的連鎖循環,形成複雜難解的因果鏈結,很難破除。
本書澄清許多魏晉至隋唐貨幣史的盲點和誤解,試舉四例。(1)依據西晉魯褒〈錢神論〉,以及官僚「日食萬錢」的事跡,是否可以得出晉代是屬於「貨幣經濟」的結論?作者從考古與正史史料的對比,給予清楚地駁斥。(2)東晉、北魏、南梁有過數次「疑似」放任私人鑄幣,作者認為這些事非屬時間短暫,即屬與政府的權利義務關係不明,或者政府抽取鑄幣稅過重,與完全的私人鑄幣制度(如西漢文帝的「放鑄」)迥不相侔,對這個問題給予很大的澄清作用。(3)梁朝「短陌」的意義與來歷,向無確解,作者從鐵錢制度的變化和崩潰,完整解釋鐵錢的早期因濫鑄而通膨,晚期則因鏽爛及百姓廢棄而轉入通縮,遂成「短陌」。(4)隋唐幣制的關鍵問題,在於諸王(與政府)壟斷和官僚腐敗,通寶體系未能免於此窠臼。唐王室對錢幣的消極態度,導致通縮格局無法有效緩解。
這是相當有新見解的專題研究,真希望是我寫的。
賴建誠2013年2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3 |
7折 | 3 |
8折以上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陳彥良
優惠價: 95 折, NT$ 361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本書是一部方法新穎、視角廣闊的中國中古貨幣史之作,深入詮釋漢末至唐初的貨幣及社會經濟演變。作者以罕見的魄力,廣泛蒐集利用考古資料,加以傳統文獻史料的整理探討,以及貨幣理論的分析檢驗,力求三者之結合以重新建構魏晉南北朝的貨幣史。本書除了釐清錯綜複雜的政策糾葛,追索變化莫測的幣量漲落,揭露劣錢盜鑄的真實面貌,完成這些深富挑戰性的課題之外,對中古、六朝政經局勢的動盪、商業交易之萎縮、貧富差距之懸殊、人民生計之困苦這些問題的經濟根源,也有深入的剖析。藉由本書,可以看到「貨幣」如何在魏晉南北朝展現它的消極力量,以及這個力量如何為各朝錯誤的「政策」引導而形成。
作者觀察到,貨幣制度的長期失敗,「穀帛又苦於荷擔斷裂」,導致優質古錢遭到剪鑿,促發好錢缺乏、錢重物輕、錢質低劣、面值灌水、奸偽競起、百物踊貴、商貨不行……等等一連串變數的迭宕起伏、交互影響,在中古、六朝,這些變數共同體現了「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二者既「交替出現」又「同時發生」的雙重困境,這一困境形塑了魏晉南北朝貨幣主要的特徵。本書體系嚴密、分析深刻,被匿名審查人譽為「材料豐富,推論嚴謹」,「體大思精,為該領域學界一本難得的學術著作」。
作者簡介:
陳彥良
屏東竹田人,1968年生,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1997)、博士 (2003),現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主要講授中國經濟史與中國古代史,研究範圍集中於戰國秦漢史與貨幣史。作者善用地下與地上史料互證的方法發掘、破解重要問題,素以裁斷的精確、分析的深刻,以及事件因果論證的巧妙見長,往往發人之所未發,是一位能啟迪不同思考、刺激讀者重新審視既有歷史認識的史學家。
名人推薦:
經濟史學界對魏晉南北朝的貨幣問題,目前理解相當有限,主因是文獻記載不足,研究者在文字內打轉,不易得出新見解,時常陷入爭端,於事無補。本書最大的貢獻,是從考古出土的貨幣資料,提出有信服力的數據,說明魏晉南北朝具有通貨緊縮與膨脹的雙重性格。考古證據在本書內相當重要,都能與史書的文字記載相呼應,據此而得出的總結非常有說服力。
本書探究魏晉南北朝四百年的貨幣發展變革,以及貨幣制度和政策如何對社會經濟造成衝擊。時間約自漢末董卓之亂(189)迄於隋末唐初,即公元二世紀末到七世紀前期。本書的特色是利用墓葬和窖藏資料,結合傳統文獻,輔以貨幣學理。
當代對於魏晉南北朝貨幣史的研究,以全漢昇(1941)〈中古自然經濟〉為濫觴。全氏有個重要論斷:「漢末以後,中唐以前,一共五百多年的中古時期,實在是一個自然經濟佔優勢的時代;牠有別於此時期之以前(漢代)貨幣經濟的相當發展,更有別於此時期以後貨幣經濟的興起。…這五百多年的中國社會的確是和以前及以後都大不相同的。漢末的五百餘年內,並不是完全沒有錢幣的流通,不過錢幣流通的數量非常之少(有時甚至等於零),故實物貨幣乘機取錢幣的地位而代之而已。」
這就是著名的「中古自然經濟」說,認為中古社會經濟自成一個段落,原因在於「錢幣的使用…從漢末以後卻宣告停滯。…錢幣的廢棄,給實物貨幣以流通的機會,自然經濟遂代貨幣經濟而起」。
何茲全(1949)〈東晉南朝的錢幣使用與錢幣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認為相對於十六國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消沉,東晉南朝所在的南方揚、荊、益、交、廣等地的貨幣使用頻繁,這些區域的貨幣經濟發展的程度,可能為全氏所低估。全、何的看法不同,魏晉南北朝「貨幣經濟」的觀點、論述與判斷,遂由此產生分歧。
後來的學者對細節的掌握有所深化,然而主要觀點仍屬全、何見解的延續。雖然二人的觀點互補,但因兩說並峙,易使人察見其異而忽略其同。所謂的「異」,是何茲全強調南北、區域之差異,以及朝代先後之變異;全漢昇並不否定這些差異,但亦未給予更多的強調。所謂的「同」,是全、何都認為魏晉南北朝,是最具自然經濟特徵的時期。
以北朝來說,作者綜觀從拓跋珪的建魏,到齊滅於周、周篡於隋這近二百年(386-581)的貨幣史,得到一個演進的圖像:其初,以錢幣稀缺、錢貴物輕、通貨緊縮為始;其末,則以形制混亂、錢價灌水、通貨膨脹為終。中間除了形制淆亂造成市場割裂,更由於鑄幣政策的消極取巧(不鑄錢或鑄造虛價大錢和減重小錢),以及財政積極汲取(抽取高額鑄幣稅),形成通貨緊縮與膨脹交替發作、同時肆虐的場景。
作者觀察到這個過程有兩個關鍵內容。(1)從貨幣數量的角度看,貫穿整個北方魏、齊、周各朝,錢幣縱有發行,數量都是極為稀少,遠不足以滿足交易的需求,華北存在通貨緊縮的徵兆。(2)從幣值的角度來看,實質性的貶值造成物價持續上漲;這意味著除了通縮,同時存在通膨。整體而言,錢幣形制雜亂、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通縮與通脹的同時存在,帶來雙重的破壞力量,成為北朝貨幣史最突出的特徵。然而,就這幾項特徵來看,除了若干過程與細節差異,南朝的貨幣結構與北朝並無根本性的不同。
作者分析中古、六朝貨幣史,觀察到整體性的兩難局面:
(1) 就法定「面值」而言,魏晉南北朝錢幣的質量降低、價值灌水,表現出
「通貨膨脹」的樣貌。然而就發行的「數額」而言,又呈現出「通貨緊縮」的狀態。造成這個弔詭的原因,是小額面值銅幣的發行次數與數量長期不足,以及大額面值銅錢的不可分割,造成在通貨膨脹的格局中,同時顯現出通貨缺乏、流動性不足的現象。
(2) 就貨幣的「存量」角度來考量,在這時期每次錢幣發行,都會陷入輕賤、
減重、劣質化,表示已出現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然而從貨幣的「流量」的角度觀察,由於民間排斥這些泛濫的小錢,同時出現窖埋優質好錢的行為,這些因素使得錢幣急速退藏、流動性大降,市場難以靈活運作,買賣減少,商品交易量萎縮,又顯示出通貨緊縮。
由此可以歸納出,中國公元三至六世紀的貨幣演變,是「長期通貨緊縮格局下更迭發生膨脹性擾動」的過程。中古時期貨幣與經濟最為突出的特徵,就是長期通貨緊縮的格局下,同時有貨幣膨脹性擾動的更迭。由於政策失敗,通貨緊縮、財政壓力、灌水發行、貨幣混亂(膨脹性擾動)、稅基流失,這些變數形成多迴圈的連鎖循環,形成複雜難解的因果鏈結,很難破除。
本書澄清許多魏晉至隋唐貨幣史的盲點和誤解,試舉四例。(1)依據西晉魯褒〈錢神論〉,以及官僚「日食萬錢」的事跡,是否可以得出晉代是屬於「貨幣經濟」的結論?作者從考古與正史史料的對比,給予清楚地駁斥。(2)東晉、北魏、南梁有過數次「疑似」放任私人鑄幣,作者認為這些事非屬時間短暫,即屬與政府的權利義務關係不明,或者政府抽取鑄幣稅過重,與完全的私人鑄幣制度(如西漢文帝的「放鑄」)迥不相侔,對這個問題給予很大的澄清作用。(3)梁朝「短陌」的意義與來歷,向無確解,作者從鐵錢制度的變化和崩潰,完整解釋鐵錢的早期因濫鑄而通膨,晚期則因鏽爛及百姓廢棄而轉入通縮,遂成「短陌」。(4)隋唐幣制的關鍵問題,在於諸王(與政府)壟斷和官僚腐敗,通寶體系未能免於此窠臼。唐王室對錢幣的消極態度,導致通縮格局無法有效緩解。
這是相當有新見解的專題研究,真希望是我寫的。
賴建誠2013年2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3 |
7折 | 3 |
8折以上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