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珍妮佛‧沃斯
定價:NT$ 340
本商品已絕版
平凡的市井小民在艱困生活中,養兒育女的悲喜離合,
助產士與修女以有限的資源,透過慈愛之手傳遞溫暖的關懷,
見證了人們互助互諒的美好時光。
五○年代,倫敦碼頭區的生活極為艱辛。惡劣的居住環境、疾病侵襲的貧民窟、龍蛇雜處的妓女院,正是芳齡二十二歲成為助產士的作者珍妮佛.沃斯所目睹的世界。沃斯不僅在此遇見了志同道合但性格迥異的同僚與修女,也逐漸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一窺這些人物時而令人哀傷心碎、時而鼓舞人心的生命故事。
不論是每次生產都得面臨母嬰雙亡的危險,卻始終不放棄希望的佝僂症婦女布蘭達,或為逃離家暴搭上前往倫敦的渡船,卻淪落風塵最後被迫與新生女兒分離的十五歲小妓女瑪麗,或是因窮困被迫將子女送入濟貧院,而終身自責幾近瘋狂的詹金斯太太,都彰顯出女性的母愛與堅韌。
透過作者躍然紙上的文字,讀者彷若來到二戰後的倫敦,進入髒亂擁擠、殘破紛亂的街坊,目睹最真實的庶民生活。逃過二次大戰魔爪的人們在飽受戰火摧殘的狹窄公寓裡,勇敢迎向苦難與希望的故事,見證了大時代的悲歡聚散與人性的光輝與美好。
最貧困的年代,最動人的生命故事!
售出20多國版權,三部曲英國暢銷逾100萬冊,美國暢銷10餘年!
改編之同名影集收視為BBC近10多年最高,集集破1,000萬人次,擊敗《唐頓莊園》、《新世紀福爾摩斯》!
作者簡介:
曾於英國霍丁皇家巴克希爾醫院接受專業護士訓練,後移居倫敦接受助產士培訓,結業後調派至懷特查佩爾的皇家倫敦醫院擔任病房護士,也曾調至伊斯頓的伊麗莎白.加勒特.安德森醫院工作。
1973年辭去護理職後專心研習音樂,翌年榮獲倫敦音樂學院音樂教師執照,曾至英國和歐洲各地巡迴演出。
退休後才開始動筆寫作,雖然14歲即輟學,從未受過高等教育,卻以真實生動的文筆,刻畫出過去身為護理人員時所目睹五○年代英國倫敦人民生活景象。
令人惋惜的是,作者已於2011年與世長辭,無緣得見據其回憶錄改編之同名BBC電視劇。
著有:
助產士三部曲之一:《呼叫助產士》(Call the Midwife, 2002)
助產士三部曲之二:《濟貧所的陰影》(Shadows of the Workhouse, 2005,中文版將於2013年9月出版)
助產士三部曲之三:《再見,東區》(Farewell to East End, 2009,中文版將於2013年12月出版)
譯者簡介:
淡江日文系畢,自由譯者。譯有《他們都說我殺人》、《阿川流傾聽對話術》。steveyang1122@gmail.com
名人推薦:
我是護理師,在閱讀「呼叫助產士」這本書時,幾乎讓我陷入時光隧道,重新記憶起多年前在產科病房工作的點滴,我一步一步踏著作者的描繪,完全能夠想像她的每一個工作環節,我只能屏息以對,並深深佩服書中主角的臨危不亂,要知道,相較於現今的護士,她是以一當十的能力,不僅單獨扛下整個生產過程,甚至毫不猶豫的接納各式各樣產婦的生活背景,無論遇到什麼事,她都極盡所能的將心比心給予個案協助,想到這兒,不禁讓我汗顏……若我是她,我能嗎?
總之,這是一本兼具故事性、社會性、及知識性的好書,讓我深受感動,也在此真誠的推薦給讀者。
--資深護理師、《看見石榴放蕊:一個護士的私房筆記本》作者 張青蓮
助產士(midwife)的原文的意思為「與婦女同在」(with woman),亦即在婦女的孕育過程中一直陪伴著婦女,聆聽及感受婦女的需要及心聲,尊重並賦權給婦女,讓婦女覺得她們是有能力的,這本書所傳達的便是這樣的理念。由書中我看到一群對專業充滿熱情,並帶著使命執行以家庭為中心的孕育照護的助產士,因著她們對專業的執著,而帶出「愛」的能量。她們也見證了婦女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因為愛之深所以甘心付出,甘心忍受孕育之苦,這應該是浸潤在此專業中所能享有的特權,也是讓人樂在其中的原因吧!因此,即便是經過長久的產程,仍然不覺疲憊,中國文字中「痛快」,用在生產實在貼切。
書中也傳達了許多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及歐美先進國家所倡導友善分娩的重要觀念,包括:母嬰不分離(即便是早產兒,最好的醫院是媽媽,而不是缺乏母愛的保溫箱)、生產時有持續陪伴支持者、採直立式及婦女覺得舒適的姿勢生產、允許待產過程中自由活動、不過多醫療干預、讓生產自己開始等,這樣的理念乃是將生產回歸以孩子為主的自然生產,而不是以醫學為主(疾病導向)的生產,甚願台灣的婦女也能享受到這樣友善的生產環境,讓我們一起「呼叫助產士」。
--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教授 高美玲
不只是另一種選擇——沃斯的助產江湖
二○○六年六月日本國會通過「健保構造改革」法案後,大阪發生以下的事件:一位即將臨盆的孕婦,詢問過十九家醫院後仍無法找到病床生產,最後竟在等床位時在浴室中產出胎兒。這個類似二○○三年邱小妹的人球事件(日本稱為「出產難民」),不但凸顯長久以來醫事人力的缺乏,也讓本來便甚囂塵上的「醫療崩壞」說法更加盛行。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強迫「在家生產」的情境,與當時不得不出手協助的救護車人員;它們喚起很多婦女早已遺忘的生命經驗:叫產婆或助產士來接生。《呼叫助產士》便是這樣一本書。它是初出茅廬的助產士沃斯與她的倫敦回憶,二○○二年推出時造成一股旋風。她感性但不濫情的筆觸刻畫出一個個交織著喜悅與擔憂的生命,修道機構與底層社會的活潑交會,為一九五○年代英國的公共衛生與助產技藝留下鮮活的紀錄。
在她的筆下助產不是生物醫學化(bio-medicalization)下婦女的另一種生產選擇。從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的角度看,這段貴重歷史也為搖搖欲墜的英國國家健康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提供改革的另類出路。當少子化成為「常態」,婦產科乏人問津,保險面臨嚴峻的財務危機時,這本書提醒讀者檢查氾濫下適當科技的重要,更呼應以社區為中心,以家庭醫學為核心的基層衛生價值。沃斯的工作印證了這一點:她不只是一個助產士,更是公衛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社區健康營造的一環。
力挽追求極限醫療,但忽略社會紋理與衛生需求,失速崩壞的健保制度,或許就從這本發人深省的小書開始。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郭文華
呼叫人生
彭蕙仙
對現代人來說,「助產士」已成了一個很罕見的職業,除了在偏遠地區,少之又少的婦女在生產時會請助產士幫忙,而會到醫院進行產檢、醫療諮詢等各種產前準備與生產。根據學者研究,從日據時期到一九七○年代初期,台灣大部分的接生工作都是由助產士所完成;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後,目前台灣僅有二十一名開業助產士與健保局簽約。
與助產士這個行業同時走入歷史的,是人們對城市風貌變遷的記憶,與那種一同迎接生命的親密關係的趨於淡漠。本書是作者珍妮佛.沃斯的回憶錄。她年輕時曾進入以助產、濟貧為主要服務工作的修女分支機構,並從這裡展開了她最初的助產生涯,也為自己的人生、甚至可以說為時代留下了動人的紀錄。
故事發生在一九五○年代初的倫敦東區,大多數地方是戰後的廢墟和貧民窟。倫敦在舉辦二○一二年的奧運會之前,曾特地就東區進行了大量的都市更新,改變這裡長期的凌亂面貌;經過這樣的一番「大整容」,人們大概更難想像個半多世紀之前,這裡曾經的破敗、髒亂。在那個一個家庭生八個、十個孩子是常態,排屋只有共公廁所,沒有人有汽車,電話極為稀有的年代,透過修女們和助產士們的細心、耐心以及專業訓練,幫助了成千上萬的嬰兒順利出生。
每個嬰兒的出生都透露出上帝對人尚未放棄、人對上帝仍然存有信心的訊息。而每個嬰兒的背後往往是一個女人、甚至一個家族的故事。身為助產士的沃斯必須經常性地為孕婦進行產檢,最後幫忙接生,因而有機會進入到每個家庭,她因而看盡人間的喜怒哀樂、跌宕起伏、愛恨交織、生離死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在受期待的心情下出生,也並不是每個即將做媽媽的產婦都以歡喜的心情迎接新生命;許多矛盾、尷尬,傷痛甚至是悲慘的故事,在沃斯真誠、平靜、溫柔的筆觸下,依然能夠發出人性某種面向的光芒,以及希望。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不為人知的神祕故事,透過新生嬰兒,有時是把故事帶往正面的方向發展,有時卻是更赤裸裸地掀開了家族裡那最不堪的一面。沃斯最難能可貴的是,她明瞭自己的責任,但也知道自己的分際,她是一位助產士,並非修女,當然更不是上帝。當她懂得在適當的時機將介入的力道緩和下來時,她的專業生涯才能持續,如此,家庭成員才能理解自己的問題與責任;這就像產婦在生產的過程中,必須靠自己用力才能讓孩子順利出生一樣。
但畢竟助產士是每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眼所見之人,從某種角度來說,助產入的眼神決定了一個初生嬰兒對這個世界最初的印象。而沃斯這位助產士的眼光,不只注視每個初生兒,也帶領讀者觀看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的倫敦東區,讓讀者看見碼頭工人的辛苦與貧民生活的艱難;還有,比《修女也瘋狂》還有看頭的修女大姊大。書中故事有時令人捧腹,有時也讓人陷入感傷。
《聖經》裡記錄了許多君王將相、重要使徒、信仰領袖的故事;大致來說,很多人可能會以為能在《聖經》這部超級經典裡留下名字的,必定是大人物,但《聖經》在舊約〈出埃及記〉第一章,就記錄了兩位收生婆(助產士)的名字:施弗拉與普阿。因為這兩位助產士雖是社會的小人物,卻改變了以色列一整個族群的命運。
當年的珍妮佛.沃斯或許也沒有想到她身為助產士的這個工作,竟得以改變那麼多人、那麼多的家庭,以至於五十多年後,透過她的回憶錄和BBC根據這部回憶錄拍攝的影集,在全球各地持續散發芬芳,為我們捎來人性仍存有盼望的消息;珍妮佛.沃斯為我們呼叫人生。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24折83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14 |
7折 | 2 |
7折以上 | 2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珍妮佛‧沃斯
定價:NT$ 340
本商品已絕版
平凡的市井小民在艱困生活中,養兒育女的悲喜離合,
助產士與修女以有限的資源,透過慈愛之手傳遞溫暖的關懷,
見證了人們互助互諒的美好時光。
五○年代,倫敦碼頭區的生活極為艱辛。惡劣的居住環境、疾病侵襲的貧民窟、龍蛇雜處的妓女院,正是芳齡二十二歲成為助產士的作者珍妮佛.沃斯所目睹的世界。沃斯不僅在此遇見了志同道合但性格迥異的同僚與修女,也逐漸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一窺這些人物時而令人哀傷心碎、時而鼓舞人心的生命故事。
不論是每次生產都得面臨母嬰雙亡的危險,卻始終不放棄希望的佝僂症婦女布蘭達,或為逃離家暴搭上前往倫敦的渡船,卻淪落風塵最後被迫與新生女兒分離的十五歲小妓女瑪麗,或是因窮困被迫將子女送入濟貧院,而終身自責幾近瘋狂的詹金斯太太,都彰顯出女性的母愛與堅韌。
透過作者躍然紙上的文字,讀者彷若來到二戰後的倫敦,進入髒亂擁擠、殘破紛亂的街坊,目睹最真實的庶民生活。逃過二次大戰魔爪的人們在飽受戰火摧殘的狹窄公寓裡,勇敢迎向苦難與希望的故事,見證了大時代的悲歡聚散與人性的光輝與美好。
最貧困的年代,最動人的生命故事!
售出20多國版權,三部曲英國暢銷逾100萬冊,美國暢銷10餘年!
改編之同名影集收視為BBC近10多年最高,集集破1,000萬人次,擊敗《唐頓莊園》、《新世紀福爾摩斯》!
作者簡介:
曾於英國霍丁皇家巴克希爾醫院接受專業護士訓練,後移居倫敦接受助產士培訓,結業後調派至懷特查佩爾的皇家倫敦醫院擔任病房護士,也曾調至伊斯頓的伊麗莎白.加勒特.安德森醫院工作。
1973年辭去護理職後專心研習音樂,翌年榮獲倫敦音樂學院音樂教師執照,曾至英國和歐洲各地巡迴演出。
退休後才開始動筆寫作,雖然14歲即輟學,從未受過高等教育,卻以真實生動的文筆,刻畫出過去身為護理人員時所目睹五○年代英國倫敦人民生活景象。
令人惋惜的是,作者已於2011年與世長辭,無緣得見據其回憶錄改編之同名BBC電視劇。
著有:
助產士三部曲之一:《呼叫助產士》(Call the Midwife, 2002)
助產士三部曲之二:《濟貧所的陰影》(Shadows of the Workhouse, 2005,中文版將於2013年9月出版)
助產士三部曲之三:《再見,東區》(Farewell to East End, 2009,中文版將於2013年12月出版)
譯者簡介:
淡江日文系畢,自由譯者。譯有《他們都說我殺人》、《阿川流傾聽對話術》。steveyang1122@gmail.com
名人推薦:
我是護理師,在閱讀「呼叫助產士」這本書時,幾乎讓我陷入時光隧道,重新記憶起多年前在產科病房工作的點滴,我一步一步踏著作者的描繪,完全能夠想像她的每一個工作環節,我只能屏息以對,並深深佩服書中主角的臨危不亂,要知道,相較於現今的護士,她是以一當十的能力,不僅單獨扛下整個生產過程,甚至毫不猶豫的接納各式各樣產婦的生活背景,無論遇到什麼事,她都極盡所能的將心比心給予個案協助,想到這兒,不禁讓我汗顏……若我是她,我能嗎?
總之,這是一本兼具故事性、社會性、及知識性的好書,讓我深受感動,也在此真誠的推薦給讀者。
--資深護理師、《看見石榴放蕊:一個護士的私房筆記本》作者 張青蓮
助產士(midwife)的原文的意思為「與婦女同在」(with woman),亦即在婦女的孕育過程中一直陪伴著婦女,聆聽及感受婦女的需要及心聲,尊重並賦權給婦女,讓婦女覺得她們是有能力的,這本書所傳達的便是這樣的理念。由書中我看到一群對專業充滿熱情,並帶著使命執行以家庭為中心的孕育照護的助產士,因著她們對專業的執著,而帶出「愛」的能量。她們也見證了婦女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因為愛之深所以甘心付出,甘心忍受孕育之苦,這應該是浸潤在此專業中所能享有的特權,也是讓人樂在其中的原因吧!因此,即便是經過長久的產程,仍然不覺疲憊,中國文字中「痛快」,用在生產實在貼切。
書中也傳達了許多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及歐美先進國家所倡導友善分娩的重要觀念,包括:母嬰不分離(即便是早產兒,最好的醫院是媽媽,而不是缺乏母愛的保溫箱)、生產時有持續陪伴支持者、採直立式及婦女覺得舒適的姿勢生產、允許待產過程中自由活動、不過多醫療干預、讓生產自己開始等,這樣的理念乃是將生產回歸以孩子為主的自然生產,而不是以醫學為主(疾病導向)的生產,甚願台灣的婦女也能享受到這樣友善的生產環境,讓我們一起「呼叫助產士」。
--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教授 高美玲
不只是另一種選擇——沃斯的助產江湖
二○○六年六月日本國會通過「健保構造改革」法案後,大阪發生以下的事件:一位即將臨盆的孕婦,詢問過十九家醫院後仍無法找到病床生產,最後竟在等床位時在浴室中產出胎兒。這個類似二○○三年邱小妹的人球事件(日本稱為「出產難民」),不但凸顯長久以來醫事人力的缺乏,也讓本來便甚囂塵上的「醫療崩壞」說法更加盛行。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強迫「在家生產」的情境,與當時不得不出手協助的救護車人員;它們喚起很多婦女早已遺忘的生命經驗:叫產婆或助產士來接生。《呼叫助產士》便是這樣一本書。它是初出茅廬的助產士沃斯與她的倫敦回憶,二○○二年推出時造成一股旋風。她感性但不濫情的筆觸刻畫出一個個交織著喜悅與擔憂的生命,修道機構與底層社會的活潑交會,為一九五○年代英國的公共衛生與助產技藝留下鮮活的紀錄。
在她的筆下助產不是生物醫學化(bio-medicalization)下婦女的另一種生產選擇。從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的角度看,這段貴重歷史也為搖搖欲墜的英國國家健康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提供改革的另類出路。當少子化成為「常態」,婦產科乏人問津,保險面臨嚴峻的財務危機時,這本書提醒讀者檢查氾濫下適當科技的重要,更呼應以社區為中心,以家庭醫學為核心的基層衛生價值。沃斯的工作印證了這一點:她不只是一個助產士,更是公衛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社區健康營造的一環。
力挽追求極限醫療,但忽略社會紋理與衛生需求,失速崩壞的健保制度,或許就從這本發人深省的小書開始。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郭文華
呼叫人生
彭蕙仙
對現代人來說,「助產士」已成了一個很罕見的職業,除了在偏遠地區,少之又少的婦女在生產時會請助產士幫忙,而會到醫院進行產檢、醫療諮詢等各種產前準備與生產。根據學者研究,從日據時期到一九七○年代初期,台灣大部分的接生工作都是由助產士所完成;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後,目前台灣僅有二十一名開業助產士與健保局簽約。
與助產士這個行業同時走入歷史的,是人們對城市風貌變遷的記憶,與那種一同迎接生命的親密關係的趨於淡漠。本書是作者珍妮佛.沃斯的回憶錄。她年輕時曾進入以助產、濟貧為主要服務工作的修女分支機構,並從這裡展開了她最初的助產生涯,也為自己的人生、甚至可以說為時代留下了動人的紀錄。
故事發生在一九五○年代初的倫敦東區,大多數地方是戰後的廢墟和貧民窟。倫敦在舉辦二○一二年的奧運會之前,曾特地就東區進行了大量的都市更新,改變這裡長期的凌亂面貌;經過這樣的一番「大整容」,人們大概更難想像個半多世紀之前,這裡曾經的破敗、髒亂。在那個一個家庭生八個、十個孩子是常態,排屋只有共公廁所,沒有人有汽車,電話極為稀有的年代,透過修女們和助產士們的細心、耐心以及專業訓練,幫助了成千上萬的嬰兒順利出生。
每個嬰兒的出生都透露出上帝對人尚未放棄、人對上帝仍然存有信心的訊息。而每個嬰兒的背後往往是一個女人、甚至一個家族的故事。身為助產士的沃斯必須經常性地為孕婦進行產檢,最後幫忙接生,因而有機會進入到每個家庭,她因而看盡人間的喜怒哀樂、跌宕起伏、愛恨交織、生離死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在受期待的心情下出生,也並不是每個即將做媽媽的產婦都以歡喜的心情迎接新生命;許多矛盾、尷尬,傷痛甚至是悲慘的故事,在沃斯真誠、平靜、溫柔的筆觸下,依然能夠發出人性某種面向的光芒,以及希望。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不為人知的神祕故事,透過新生嬰兒,有時是把故事帶往正面的方向發展,有時卻是更赤裸裸地掀開了家族裡那最不堪的一面。沃斯最難能可貴的是,她明瞭自己的責任,但也知道自己的分際,她是一位助產士,並非修女,當然更不是上帝。當她懂得在適當的時機將介入的力道緩和下來時,她的專業生涯才能持續,如此,家庭成員才能理解自己的問題與責任;這就像產婦在生產的過程中,必須靠自己用力才能讓孩子順利出生一樣。
但畢竟助產士是每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眼所見之人,從某種角度來說,助產入的眼神決定了一個初生嬰兒對這個世界最初的印象。而沃斯這位助產士的眼光,不只注視每個初生兒,也帶領讀者觀看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的倫敦東區,讓讀者看見碼頭工人的辛苦與貧民生活的艱難;還有,比《修女也瘋狂》還有看頭的修女大姊大。書中故事有時令人捧腹,有時也讓人陷入感傷。
《聖經》裡記錄了許多君王將相、重要使徒、信仰領袖的故事;大致來說,很多人可能會以為能在《聖經》這部超級經典裡留下名字的,必定是大人物,但《聖經》在舊約〈出埃及記〉第一章,就記錄了兩位收生婆(助產士)的名字:施弗拉與普阿。因為這兩位助產士雖是社會的小人物,卻改變了以色列一整個族群的命運。
當年的珍妮佛.沃斯或許也沒有想到她身為助產士的這個工作,竟得以改變那麼多人、那麼多的家庭,以至於五十多年後,透過她的回憶錄和BBC根據這部回憶錄拍攝的影集,在全球各地持續散發芬芳,為我們捎來人性仍存有盼望的消息;珍妮佛.沃斯為我們呼叫人生。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14 |
7折 | 2 |
7折以上 | 2 |
8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24折83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