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聽曲,不可錯過崑曲
崑曲不只是「百戲之母」,更是「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在白先勇創作《青春版牡丹亭》之後,更將崑曲推至國際
此書包含有二:一則追懷舊京崑曲往事,取其佳者、逸者、奇者而述之,二則剖析新都梨園現狀,擇其庸事、趣事、怪事而詰之。故兩者實而為一,皆是作者之興、之感、之悲、之臆也,遂引苦水詞,名之曰「也有空花來幻夢」也。本書分三卷,第一輯為讀曲筆記及北大崑曲課日記、演講;第二卷為隨筆,以北方崑弋軼事為主,第三輯為論文,析當前中國大陸昆曲、京劇、越劇等戲曲文化現象。
本書特色:
一則追懷舊京崑曲往事,取其佳者、逸者、奇者而述之,二則剖析新都梨園現狀,擇其庸事、趣事、怪事而詰之。
作者簡介:
陳均,文學博士,200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出版有專著《中國新詩批評觀念之建構》、《空生岩畔花狼藉——京都聆曲錄》、小說《亨亨的奇妙旅程》、詩集《亮光集》、崑曲傳記《仙樂縹緲——李淑君評傳》、《義兼崇雅 終朝采蘭——叢兆桓評傳》等,編有《京都崑曲往事》、《梅蘭芳——穆儒丐孤本小說》等。
章節試閱
課畢,幾個人回轉酒店,在大堂茶座團團坐下,身為歌詞作者的「普通白迷」喻江問起了文學問題。
「其實就是passion,翻來覆去的變換的寫它……」白先生微倚著沙發,臉上露出招牌式的、被鄭培凱教授戲稱為「嫵媚的笑」。
「passion」——是的,我相信人之生有其範型,這是由其基因(天性)決定的,而在不同的時代開出不同的年年歲歲的「花朵」,是之謂「人與世界的相遇」。正比如,白先勇先生少年時立志修三峽水利,學了一年無果。這一樁功業大事,到晚年就變成了提倡崑曲。這青春版《牡丹亭》,他常說「八年抗戰」,終成正果,又彷彿少年的水利之夢了。
又比如,作家是白先生的基本身分,他以總量並不算多的小說散文名世,並步入現代之經典作家的行列。所以,他看待世界、看問題的角度毋寧說是作家式的。一次亦是席間,談崑曲、談其推廣崑曲的艱難,或者還有憤怒,他忽然說出了一個詞「死魂靈」。這來自果戈理、來自魯迅的詞(因果戈理的《死魂靈》曾有魯迅「硬譯」之譯本),出現在此等場合,不禁將我拉近他的小說。(我也忽然明瞭,無論是在多「崑曲」的場所,白先生始終還是很「作家」。)曾記取多年前的某月某日,當翻罷一篇白先生的小說,亦是感到——這不就是契訶夫的變體麼?(哈金在《移居作家》裡云其領悟美國文學經驗:美國最好的作家都在暗中學契訶夫。)
於是,思緒又回到了課堂上,白先生談崑曲,先講了一遍「關關雎鳩」,也就是《詩經》的首篇,《牡丹亭》的《學堂》一齣裡陳最良教杜麗娘、春香的詩,亦是《牡丹亭》之興也。解此詩,我愛讀方玉潤的《詩經原始》,林義光讀得有趣。「關關雎鳩」亦是催懶人(杜麗娘)早起也。《琴史》裡說此篇為周文王思念之作,故孔子置之首篇……都是有意思的闡釋。白先生讀來卻又異趣,文意解釋並不必說,通篇念將下來,卻是如講了一個故事……對了,這也是passion理論。
白先生閒談在台大讀書創作的經歷,說起國文系都是弄經學,而他們——外文系則是弄「現代文學」。——白先生對此詩的解讀,其實是一種個人的、作家式的解讀。《詩經》不是、不僅僅是《詩經》,而是古代的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我想,試將它放置在如今的臺北(「臺北人」)、紐約(「紐約客」)或北京又會是如何的世相?
所以,白先生以《牡丹亭》為「情」,窮盡人間黃泉,念念只是一個「情」字。青春版《牡丹亭》雖是三本,演三個晚上,亦只是展現不同狀態下的「情」而已。固然湯顯祖作《牡丹亭還魂記》亦在一個「情」字,所謂「情教」,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但湯氏之為此傳奇,卻也在一個「情性之爭」,在一個「色情難壞」,即斷此人世間之「情」也。
白先生謂《牡丹亭》之「情」其實也是他所謂的「passion」吧?《牡丹亭》是「情」、《紅樓夢》是「情」……偉大的文學不過是用各種方式來寫「情」。或者,白先生用他自己的方式「認識」了「崑曲」。誠然崑曲是又不僅僅是「男歡女愛」,但我想,白先生提煉出這一主題,正因他是一位發掘人性的作家,且是一位現代作家。
以下該說「白公子」。又一次閒談,我言很多人追問「白公子」的行程,這說的是他宣講新著《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幾乎巡迴了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個城市,當地人問及,則多言是六十餘年後重至。因其中亦是民國至共和國之間的時空距離。)。身為民國名將「小諸葛」白崇禧將軍之公子,雖然沒有趕上「民國四公子」的年代,但「公子」的份還是有的。而且,看他少年時的照片,唇紅齒白,在人群中亦是一副濁世間翩翩佳公子的摸樣。
我初識白先生,是在青春版《牡丹亭》的謝幕上。彼時青春版《牡丹亭》來北京、天津演出,內子常去看,我自然少不得陪同,到謝幕時,一派花團錦簇的熱鬧,白先生身著暗紅的中式服裝,面色紅潤,最後「出場」在舞臺中央,是為劇場氛圍之最高潮。猶記去年年底青春版《牡丹亭》二百場時,謝幕時白先生亦上場,手召三樓最高層,輪番呼喚北大清華諸校學子,應聲此起彼伏。此亦可說是可追憶的經典懷舊場景。
但有那麼一回或幾回,白先生因病未能隨團演出,謝幕時少了白先生,然而那個方位忽現一位身著黑色西服、戴眼鏡、舉雙手歡呼的「領導」,頓覺氣氛上黯淡了許多(如大片轉為山寨片)。後來「領導」不上臺了(或許自己也覺得不對勁),然那卻也好似白先生筆下的「天裂」(自讀《樹猶如此》後時時想及白先生懷好友的那一道「天裂」,故引此語)。今春與蕭博士談,他多年充任白先生在北大的助理,今已功德圓滿,畢業遠赴西域了。蕭博士稱白先生事事考慮周詳,尤其是青春版《牡丹亭》來北京演出時,從宣傳到票房,到學生票,……「只許勝,不許敗」,猶如用電話指揮一場戰役。哦,這裡說到了戰爭,這是白先生的父親白崇禧將軍一生的功業所寄,譬如北伐、譬如台兒莊戰役,……在宣講《白崇禧將軍身影集》時,白先生展示了白崇禧立於故宮崇禧門下的新聞照片,因為其父是第一位打進北京的南方將軍。展示《良友畫報》以雄姿英發之白將軍影像為封面,因是在台兒莊戰役之後國人之寄懷。又念了一段其父關於持久戰的文章,台下多驚呼,原來白將軍的持久戰比我們所知的更早。
課畢,幾個人回轉酒店,在大堂茶座團團坐下,身為歌詞作者的「普通白迷」喻江問起了文學問題。
「其實就是passion,翻來覆去的變換的寫它……」白先生微倚著沙發,臉上露出招牌式的、被鄭培凱教授戲稱為「嫵媚的笑」。
「passion」——是的,我相信人之生有其範型,這是由其基因(天性)決定的,而在不同的時代開出不同的年年歲歲的「花朵」,是之謂「人與世界的相遇」。正比如,白先勇先生少年時立志修三峽水利,學了一年無果。這一樁功業大事,到晚年就變成了提倡崑曲。這青春版《牡丹亭》,他常說「八年抗戰」,終成正果...
作者序
後記
本集分為三卷,各有所誌也。卷一多為戲話,有劄記、日記、講演及隨筆,其緣在壬辰之北京大學崑曲課程,因白先勇先生之邀,參與其北大崑曲傳承計畫,彼時便以日記體紀其事,惜中途因事忙漏記少許,可謂憾事。卷二多為史話,因吾一直有撰北方昆曲史之願又一直犯「拖延症」也,恰因一友人於某報任職,催寫史話,惜未及完成,友人便翩然離職也。卷三為論文,語涉崑曲、京劇、越劇於當代社會之命運,亦是對熱點話題之回應也。
題名之「也有空花來幻夢」出自苦水詞。言其輕、其幻、其美,又言其生其滅也。如西人詩雲「在泡泡中數氣泡」者也。猶記聆張先生吟唱《道德經》至「及吾無身,吾又有何患」之時,唱者固然爽快,聽者亦是精神一振也。此既是沉溺於世事者之苦果,亦是良藥也。如六祖云「煩惱即菩提」。
庚寅年吾編就《京都崑曲往事》,曾借喻《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為「眾書之書」。比來讀明清文人筆記,其體無所不包,有易之大道,亦有戲曲小言。如焦循氏既是經學家,然亦是評劇家也。又如,此刻吾正持屠隆氏《紙墨筆硯箋香箋茶箋山齋清供箋起居器服箋》而非其《彩毫記》《曇花記》,欲展讀而後快也。
文中「漫齋」其實亦出自苦水,又有苦竹、苦夏、苦日之印記也。或惟有「空花」能出入於「幻夢」,而證吾京城聆曲之因、之機也。正如「臨去秋波那一轉」也。前歲曾有小集《京都聆曲錄》,今又續之。陳均癸巳正月初三於海上。
後記
本集分為三卷,各有所誌也。卷一多為戲話,有劄記、日記、講演及隨筆,其緣在壬辰之北京大學崑曲課程,因白先勇先生之邀,參與其北大崑曲傳承計畫,彼時便以日記體紀其事,惜中途因事忙漏記少許,可謂憾事。卷二多為史話,因吾一直有撰北方昆曲史之願又一直犯「拖延症」也,恰因一友人於某報任職,催寫史話,惜未及完成,友人便翩然離職也。卷三為論文,語涉崑曲、京劇、越劇於當代社會之命運,亦是對熱點話題之回應也。
題名之「也有空花來幻夢」出自苦水詞。言其輕、其幻、其美,又言其生其滅也。如西人詩雲「在泡泡中數氣泡」者...
目錄
卷一
漫齋戲筆
北大崑曲課日記
北京與崑曲——在北大崑曲課上的講演
Passion、白公子以及《紅樓夢》——白先勇先生印象記
名士瑜韻——汪世瑜先生印象記
仁者之「甜」——蔡正仁先生印象記
卷二
徐朔方、胡蘭成與崑曲
「余桃公」的紙上「傳奇」
顧隨評戲
毛澤東看過《李慧娘》嗎?
丑角大師的百年
吳梅在北大教崑曲
吳梅自許詞曲第一
白永寬:崑曲中的譚鑫培
「鐵嗓子活猴」郝振基
聽陶歌似誦陶詩
民國崑曲的「一台雙絕」
一百年的兩個「活鍾馗」
韓世昌與「傷寒病」
韓世昌演《遊園驚夢》
民初的一場崑弋義務戲
中途隕落的崑旦白玉田
「思凡」與「醜思凡」
在和平藝苑祭月
人世風景——寫作《李淑君評傳》、《叢兆桓評傳》感言
古豔風流身——梨園戲《董生與李氏》觀後
焚書——穆儒丐小說《梅蘭芳》前記
京話與伶史——穆儒丐小說《北京》前記
「于丹被轟」與崑曲現狀
崑曲與《牡丹亭》——答《人民日報》記者問
卷三
崑曲、社會文化空間與社會主義文化實踐——對「非遺」以來的崑曲生存狀況之分析
「文化長城」or「借體還魂」?――「京劇進課堂」之爭議
「百年」之後的越劇發展態勢與未來想像
附錄 一九四○年代北大學生生活之一斑
後記
卷一
漫齋戲筆
北大崑曲課日記
北京與崑曲——在北大崑曲課上的講演
Passion、白公子以及《紅樓夢》——白先勇先生印象記
名士瑜韻——汪世瑜先生印象記
仁者之「甜」——蔡正仁先生印象記
卷二
徐朔方、胡蘭成與崑曲
「余桃公」的紙上「傳奇」
顧隨評戲
毛澤東看過《李慧娘》嗎?
丑角大師的百年
吳梅在北大教崑曲
吳梅自許詞曲第一
白永寬:崑曲中的譚鑫培
「鐵嗓子活猴」郝振基
聽陶歌似誦陶詩
民國崑曲的「一台雙絕」
一百年的兩個「活鍾馗」
韓世昌與「傷寒病」
韓世昌演《遊園驚夢》
民初的一場崑弋義務...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3-06-05ISBN/ISSN:978986326095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