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革命的天使,看隆裕太后、馬青霞、賽金花、何香凝、張幼儀、阮玲玉、蕭紅,冰心等人,就像在風雨中走失的一隻孤雁,誤入藕花深處,幾聲哀鳴,濺起幾多離愁……
民國初年的女性傳奇人物,多與政學兩界的家事、國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她們的內心掙扎、自我覺醒、社會參與、情感困局,乃至沉浮命運,折射出一個時代的詭異和變遷。在傳統的中國男性「父權當道」中,走出家庭、爭取權利的多元面貌,以及她們豐富的內心世界,乃至長期以來自身性別與社會的緊張關係。並深入考察該人物的歷史局限性和人性陰暗面,澄清還原已經被嚴重污染扭曲歷史事實,基於對史料和文獻之解讀的客觀認識和價值判斷,相對於一般的歷史述說,更具理性和思辨色彩。
本書特色:
注重文獻的運用和新史料的挖掘,這也是傅斯年提倡的史學觀念。是「深入考察該人物的歷史局限性和人性陰暗面」,「澄清還原已經被嚴重污染扭曲歷史事實」,相對於一般的歷史述說,則更具理性和思辨色彩,甚至得出的某些結論,與以往也有所不同。
作者簡介:
張耀杰,男,一九六四年生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人員,文史學者,傳記作家,書評家。農工民主黨北京市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已經出版著作有《歷史背後:政學兩界的人和事》、《誰謀殺了宋教仁》、《民國底色:政學兩界人和事》、《北大教授:政學兩界人和事》、《民國背影:政學兩界人和事》、《曹禺:戲裡戲外》、《影劇之王田漢:愛國唯美的浪漫人生》、《中國話劇史》等十多部。寫作之餘還參與過《小關一家人》、《山河作證》、《農電之光》等數十部長短電視片的拍攝與編導。
章節試閱
一百年前的西元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也就是中國傳統曆法的辛亥年臘月二十五日,剛剛六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奉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的懿旨下詔遜位。《清帝遜位詔書》以及與其相配套的另外兩道詔書連夜頒佈,一舉打破中國社會南北雙方分裂敵對的政制僵局。真正意義上的南北統一、五族共和、民治授權、憲政限權的中華民國,是應該從這一天開始算起的。憲政學家高全喜在《立憲時刻》一書中,把《清帝遜位詔書》的頒佈稱之為「中國版的光榮革命」。
一、隆裕太后的宮廷生活
清朝同治八年也就是西元一八六八年的正月初十,小名喜子的葉赫那拉‧靜芬誕生在北京東城朝陽門內芳嘉園。她的父親桂祥是同治皇帝生母、正在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的弟弟。在眾多姐妹中,她是從小就被慈禧太后選中的一個。據說慈禧太后很早就給桂祥留話兒:喜子不要嫁給別人。
一八七五年,同治皇帝去世,只有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被慈禧太后選為同治皇帝的政制繼承人,從而成為光緒皇帝。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親王奕譞,是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的叔父,母親是慈禧太后的同胞妹妹。到了一八八九年也就是光緒十五年的正月二十七日,十九歲的光緒皇帝與二十一歲的姑表姐葉赫那拉‧靜芬舉行大婚典禮,靜芬從此入住東六宮之一的鍾粹宮掌管後宮大權。與靜芬一起嫁給光緒皇帝的,還有原任侍郎他他拉‧長敘的兩個女兒,其中十六歲的瑾嬪後來晉升為瑾妃,十四歲的珍嬪後來晉升為珍妃。一九○○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及其皇后、皇妃逃往西安,臨行前把依仗光緒皇帝的寵愛賣官干政的珍妃沉入井中。
美國傳教士I.T.赫德蘭一八八八年來華傳教,他的妻子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一直是慈禧太后的母親、隆裕皇后的姐妹以及許多朝廷貴婦們的醫生。他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一書中轉述妻子的話說,隆裕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太后、皇上接見外國使節夫人時,皇后總是在場,但她坐的位置卻與太后、皇上有一點距離。有時候她從外面走進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後面一個不顯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她就會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她臉上常常帶著和藹安詳的表情,總是怕打擾別人,也從不插手任何事情。
作為女人,隆裕皇后顯然是很不幸的,她從來沒有得到過光緒皇帝的寵愛。一九○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皇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去世,第二代醇親王載灃的三歲兒子愛新覺羅‧溥儀,依照慈禧太后遺命以「繼承同治,兼祧光緒」的雙重身份,被確立為宣統皇帝。兼祧母后的隆裕皇后,被尊為皇太后。醇親王載灃被封為監國攝政王。
二、隆裕太后的政制表現
一九○九年九月二日,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那桐,在日記中記錄了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對於中日兩國圍繞間島問題的外交談判的高度肯定:「早進內,巳正散值。召見時面陳與日使會議延吉廳交涉事宜甚棘手,現經決定,請旨定奪。奉諭:即照此定,後日簽字,如此結局已為難得,斷不為浮議所搖,今日錫督、陳撫電奏可以不理,簽字後發一電旨宣示一切可也。聖明洞鑒萬里,實為欽悚。」
這是作為政治家、外交家的那桐,關於隆裕太后政制表現的真實記錄。這裏的「錫督、陳撫」,指的是當時的東三省總都督錫良和吉林巡撫陳昭常。九月四日,外務部尚書梁敦彥與日本駐華公使伊集院彥吉,正式簽訂《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日本方面完全承認間島為清國領土,以圖們江為中韓國界,在江源地方以界碑為基點,以石乙水為分界線,並承諾撤銷所謂的統監府派出所。中國方面則在開商埠、領事裁判權、興修鐵路等具體事務方面上,給予日本諸多優惠。這在一八四○年之後的中國近代外交史上,是極其罕見的成功個案,同時也是清政府外交當局袁世凱、那桐等人,與處於敵對狀態的宋教仁、吳祿貞等同盟會會員,為了國家利益而進行的一次特殊合作。宋教仁用長達六萬字的《間島問題》一書充分證明,圖們江北岸吉林省延邊地區和龍縣光霽峪前原名假江又名間島的相當於臺灣島面積的大片灘地,屬於中國領土。先任吉林邊務幫辦後任督辦的同盟會秘密會員吳祿貞,也寫作有長達十萬字的《延吉邊務報告》,為捍衛國家主權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自稱公主的裕德齡,是清朝正白旗貴族裕庚的女兒,她的母親是法國人。她與妹妹容齡從小在漢口的教會學校接受教育,後來隨出任外交官的父親在日本、法國生活過六年。一九○二年冬天,裕庚任滿回國,被賞乙太僕寺卿銜留京養病。十七歲的德齡與妹妹容齡因為通曉外文及西方禮儀,一度被慈禧太后召入宮中擔任侍從女官。她在辛亥革命與南北議和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提供的資訊,較為形象地佐證了那桐給予隆裕太后的「洞鑒萬里」的高度評價:現在的皇太后是一位很仁慈的女性;「她是一個消息非常靈通的人,她讀過一些被譯成中文的外國歷史書,她很願意學習並培養皇帝」。與此同時,裕德齡也談到隆裕太后所面臨的被動共和的弱勢困境:「她是一位溫和的、文靜的、謙遜的人,有點冷漠。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嬸母〔姑姑〕——也就是已故的慈禧太后——相比……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這點我非常確信。她想要的僅僅是平安而已。」
三、被動共和的光榮革命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袁世凱依據大清王朝頒佈實施的《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在北京就任君主立憲的內閣總理大臣。十二月六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以醇親王名義退歸藩邸。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因此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最高責任人。
十二月七日,時任總理公署幕僚秘書的許寶蘅,在日記中記錄了隆裕太后與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在養心殿內長達一個小時的對談。隆裕太后表示:「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後專任於爾。」並且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由袁世凱委託唐少儀為議和代表,負責與南方各省進行和平談判。
十二月二十八日,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在袁世凱等內閣大臣的強烈要求下,隆裕太后召集慶親王奕劻等王公貴族和國務大臣共商國事。隆裕太后最後對袁世凱等人表態說:「頃見慶王等,他們都說沒有主意,要問你們,我全交與你們辦,你們辦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亦不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都是我的主意。」說到這裏,她放聲大哭,袁世凱等王公大臣也陪同大哭。哭過之後,隆裕太后表示說:「我並不是說我家裏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遜位的基本國策,至此已經初步確定。
一九一二年二月二日,許寶蘅在日記中記載,他於當天到公署,親眼看到國務大臣到養心殿內與隆裕太后商酌優禮皇室,「聞太后甚為滿意,親貴亦認可」。二月三日,許寶蘅在日記中寫道:「六時起,到公署,總理入對……」同一天,袁世凱將經過隆裕太后認可的《關於大清皇帝優禮之條件》九款、《關於皇族待遇之條件》四款、《關於蒙滿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七款,分別列作甲、乙、丙三項電告南方議和全權代表伍廷芳。
二月四日下午,伍廷芳、唐紹儀、汪精衛從上海來到南京。當天晚上,孫中山召集各部總次長在總統府討論。二月五日上午,臨時參議院開議孫中山交議之優待清室各條件,孫中山委派胡漢民、伍廷芳、汪精衛蒞會說明。參議院對該項條款逐條討論,將《關於大清皇帝優禮之條件》改作《關於清帝遜位後優待之條件》,並對原案中尊號、歲費、住地、陵寢、崇陵工程、宮中執事人員、清帝財產、禁衛軍等項進行修改,刪去第八款「大清皇帝有大典禮,國民得以稱慶」。
二月十二日,與許寶蘅同為總理公署秘書的汪榮寶,在日記中寫道:「本日國務大臣入內請旨發表,同人均來此靜候,惴惴恐有中變,比及午,聞各大臣到閣,一切照辦矣。」接下來,他抒寫了與《清帝遜位詔書》高度一致的個人感慨:「大清入主中國自順治元年甲申至今宣統三年辛亥,凡歷十帝二百六十八年,遂以統治權還付國民,合滿漢蒙回藏五大民族為一大中華民國,開千古未有之局,固由全國志士辛苦奔走之功,而我隆裕皇太后尊重人道,以天下讓之,盛心亦當令我國民感念于無極矣,……匕鬯不驚,井邑無改,自古鼎革之局豈有如今日之文明者哉?」
許寶蘅也在當天日記中寫道:「三時到廳,知辭位之諭旨已下。二六八年之國祚遂爾旁移,一變中國有史以來未有之局。」
二月十六日,《倫敦泰晤士報》評論說:「天子已退位,清朝統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歷史上很少見到如此驚人的革命,或許可以說,從來沒有過一次規模相等的、在各個階段中流血這樣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後階段是否已經達到目的,這是未來的秘密。……我們衷心希望,這會給中國帶來一個它所切望的進步的穩定的政府。」
一百年前的西元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也就是中國傳統曆法的辛亥年臘月二十五日,剛剛六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奉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的懿旨下詔遜位。《清帝遜位詔書》以及與其相配套的另外兩道詔書連夜頒佈,一舉打破中國社會南北雙方分裂敵對的政制僵局。真正意義上的南北統一、五族共和、民治授權、憲政限權的中華民國,是應該從這一天開始算起的。憲政學家高全喜在《立憲時刻》一書中,把《清帝遜位詔書》的頒佈稱之為「中國版的光榮革命」。
一、隆裕太后的宮廷生活
清朝同治八年也就是西元一八六八年的正月初十,小名喜子的葉赫那拉‧靜...
作者序
耀杰兄又有新書即將付梓,囑我作一小序,遲疑許久,方才動筆。
原因很簡單,這些年來,耀杰的研究範圍很廣,許多課題於我而言,比較陌生,這本有關民國女性人物的書稿,其中一些人物,讀完之後,才有一定的瞭解。最初還覺得耀杰為何要寫這類看起來頗有點「八卦」的文字,並起了一個帶顏色的書名——《紅粉民國》。不久前,騰訊組織一幫人在海南定安開會,我與耀杰同居一室,細問下,才知道這是耀杰為北京《環球人物》雜誌開設「民國紅粉」專欄的文章匯總。這類題材,雖是舊人舊事,但經過耀杰的一番嚴謹考證和敍述,讀起來,仍感鮮活、立體,耀杰文史文章的魅力往往就在這裏。
本書中的一些民國女性傳奇人物,多與政學兩界的家事、國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她們的內心掙扎、自我覺醒、社會參與、情感困局,乃至沉浮命運,多少可以折射出一個時代的詭異和變遷。在我看來,該書對近代以降女性話題與女權運動的研究,尤其是對弱勢女性個體生命的歷史再現,儘管同樣受到時代環境的影響,卻無不暗含研究者的價值傾向,也就是說,在傳統的中國男性「父權當道」的視角中,如何解讀近代女性走出家庭、爭取權利的多元面貌,以及她們豐富的內心世界,乃至長期以來自身性別與社會的緊張關係,倘若缺少「理性思辨層面上的真偽是非」,忽視每個時代的延續和斷裂,難免與史實產生巨大的落差。
在當下一些極具戲劇性筆法的歷史述說中,近代女性的「解放」是與革命、政黨、國家等主流話語聯繫在一起的,之前正統儒教「賢妻良母」道德格局被打破,她們中的一些人成為積極參與政治或社會活動的另類女性。但以今天的思考看,不啻于消解了一代女性在現實中的被動處境與真實困惑,其中最性感、最生動的一面被抹去了,某些人物最終淪為一個「政治符號」而已。因為誰都知道,近代中國除國民革命外,還有共產主義革命,二者一度合流,那些高舉反軍閥、反帝國主義的大旗「揮刀斬棘」的女性傳奇,曾經喧騰一時。尤其是追隨共產革命的一些女性人物,「革命」與「戀愛」如影隨形,私領域的情感在歷次革命風暴之下,成為某種「理想」的標榜。但事實上,當她們把自己的人生交出去之後,「自我」便在「集體意識」中逐漸消融,導致她們的「生命傳奇」滿是政治刻痕,甚至於傷痕累累。書中的陶希聖之女陶琴薰、張申府女伴劉清揚基本上是這樣的悲劇性人物,「娜拉」最終未能變成「革命的天使」,她們「就像在風雨中走失的一隻孤雁,誤入藕花深處,幾聲哀鳴,濺起幾多離愁……」
胡適曾經指出,一九二三年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分水嶺,此前大抵上是重個人主義,此後則進入集體主義。胡適在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日記中這樣寫道,「無論為民族主義運動,或共產革命運動,皆屬於這個反個人主義的傾向。」耀杰研究歷史人物和事件,一直有自己的價值鏈條和譜系,他所認同的是胡適先生一以貫之的價值理念,即「以人為本」的自由、平等、民主、憲政的多層級、多元化的自由主義價值譜系。這一價值傾向,若落實到耀杰本人的治學中,對敍事物件進行充分解讀或評價就有了一個明確的參照系,一如他自己所言,「只有在這樣的一個價值鏈條和價值譜系面前經得住歷史檢驗的歷史人物,才有可能成為推動歷史進步的健康力量,而不再是歷史敍述中的反面教材。」
耀杰比較注重文獻的運用和新史料的挖掘,這也是傅斯年提倡的史學觀念。對耀杰來說,完全是在於「深入考察該人物的歷史局限性和人性陰暗面」,「澄清還原已經被嚴重污染扭曲歷史事實」,相對於一般的歷史述說,則更具理性和思辨色彩,甚至得出的某些結論,與以往也有所不同。如他在書中對隆裕太后的歷史評價,對著名女作家冰心的客觀分析和史料指證,前者審時度勢,為了天下平安,以其果斷的決策,頒佈《清帝遜位詔書》,一舉打破中國社會南北雙方分裂敵對的政制僵局,成為「中國版的光榮革命」的終極決定者;後者左右逢源,「是一個從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聰明女性」,尤其晚年選擇性記憶,對個人歷史採取「遮蔽隱瞞的態度」,無不「構成了一種事實上的反諷解構」……而這些,並非誅心之論,都是他基於對史料和文獻之解讀的客觀認識和價值判斷。所以,從閱讀的意義上來講,這本《紅粉民國》不乏精彩之處,許多篇什深入獨到,可圈可點。
耀杰是一位多產的、擅長運用史料的文史學者,我和他結識,最初就是從尋找史料開始的。在民國史研究方面,耀杰有著自己的路徑,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努力在擺脫意識形態對歷史真相的羈絆和束縛。在耀杰看來,那些既有的價值混亂、以訛傳訛的歷史敍述,本質上受到某一派別話語權的影響,或許是出於無奈,或許是有意為之,但事實上造成的「唯我獨尊、唯我正確」的單邊敍述,不僅遮蔽和篡改多少歷史真相,也給今人重新認識那一段歷史帶來不小的障礙。
二○一一年年初,共識網在武漢舉辦「辛亥百年:變與不變」研討會,散會之後,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是一月十一日,我與耀杰坐在漢口某賓館咖啡廳聊天,特別地安靜,只有我們兩個人,這是我們多年來少有的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我第一次深入到耀杰的內心世界,他對我說起青少年時代在河南鄉下缺衣少食的不堪經歷,包括之前祖父的「非正常的死亡」,以及後來在京城遭遇到的權力打壓,原來耀杰是有「舊恨新仇」的人,而且,從不諱言這一點,較之他的平穩文字,耀杰在某些時候言語上的「偏激」就可理解了。
耀杰讀研究生的專業是戲劇史,研究民國歷史和人物,應當是後來的事情。在中國傳統的戲臺上,曾經上演的大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而耀杰的筆下,無論專著或單篇文字,他寫過袁世凱,寫過孫文,寫過宋教仁,也寫過黃興和陳其美,都是近代史上「帝王將相」式的風頭人物;耀杰還寫過袁克文、辜鴻銘、田漢、曹禺、路翎這一類文人,儘管他們的道路選擇不同,命運也不一樣,都或可歸入「文人才子」的類別。這樣看來,他筆下只缺「佳人」;這本《紅粉民國》中的女性人物,非名媛,即佳人,正好彌補這一「缺憾」。耀杰在不經意間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都寫到,說起來,是一種巧合,實際上,與他的治學視野有關。
作為耀杰的閱讀者之一,我對其文章是有偏愛的,便有了以上的序。雖是一孔之見,不過,耀杰「居高聲自遠」,這本書無論是誰作序,都會受到方家、讀者的歡迎。
耀杰兄又有新書即將付梓,囑我作一小序,遲疑許久,方才動筆。
原因很簡單,這些年來,耀杰的研究範圍很廣,許多課題於我而言,比較陌生,這本有關民國女性人物的書稿,其中一些人物,讀完之後,才有一定的瞭解。最初還覺得耀杰為何要寫這類看起來頗有點「八卦」的文字,並起了一個帶顏色的書名——《紅粉民國》。不久前,騰訊組織一幫人在海南定安開會,我與耀杰同居一室,細問下,才知道這是耀杰為北京《環球人物》雜誌開設「民國紅粉」專欄的文章匯總。這類題材,雖是舊人舊事,但經過耀杰的一番嚴謹考證和敍述,讀起來,仍感鮮活、立體...
目錄
序 范泓
前言:紅粉民國的寫作與致敬
1 隆裕太后,一九一二年的光榮革命
2 劉一,民國史上第一女性公務員
3 黎本危,民國政壇第一如夫人
4 馬青霞,豪門富孀的財富傳奇
5呂碧城,政學兩界的女權高唱與絕情獨身
6 沈佩貞,男權社會的照妖鏡
7 賽金花,「護國」名妓的真假是非
8 何香凝,革命女性的參政議政
9 萬冰如,可歌可泣的賢妻良母
10 陶琴薰,民國名媛的生離死別
11 張幼儀,男權棄婦的依附與自強
12 廬隱,文壇情場的「興風作浪」
13 阮玲玉,真假遺書與三角情愛
14 王右家,點燃曹禺靈感的民國美女
15 劉清揚,革命同志的相互背叛
16 蕭紅,情癡作家的錯愛人生
17 冰心,在宋美齡和周恩來之間左右逢源
附錄一:清帝遜位詔書的百年懸案
附錄二:嚴復與呂碧城的師生情緣
附錄三:「高陶事件」中的救國與背叛
附錄四:曹禺感悟孫悟空
附錄五:冰心與林徽因的是非恩怨
附錄六:陳粹芬,孫中山的第一位革命情侶
代跋:周有光老人的「九泉之下」
序 范泓
前言:紅粉民國的寫作與致敬
1 隆裕太后,一九一二年的光榮革命
2 劉一,民國史上第一女性公務員
3 黎本危,民國政壇第一如夫人
4 馬青霞,豪門富孀的財富傳奇
5呂碧城,政學兩界的女權高唱與絕情獨身
6 沈佩貞,男權社會的照妖鏡
7 賽金花,「護國」名妓的真假是非
8 何香凝,革命女性的參政議政
9 萬冰如,可歌可泣的賢妻良母
10 陶琴薰,民國名媛的生離死別
11 張幼儀,男權棄婦的依附與自強
12 廬隱,文壇情場的「興風作浪」
13 阮玲玉,真假遺書與三角情愛
14 王右家,點燃曹...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銳文創出版日期:2013-06-07ISBN/ISSN:978986591569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3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